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CPI 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2.泰勒法则(Taylor’s Rule)

答:泰勒法则为考虑货币政策提供了一种很有用的方法:选择目标通胀率,然后,既重视目前的通胀情况,又重视当前的失业情况,并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表述如下:

()()

t t t n i i a b u u ππ**=+---其中,t π表示通胀率,π*表示目标通胀率,t i 表示名义利率,i *表示目标名义利率——从中期来看与目标通胀率π*相一致的名义利率,t u 表示失业率,n u 表示自然失业率。a 和b 表示正的系数,都反映出与重视通胀相比,中央银行更重视失业的程度。a 越高,中央银行应该针对通胀越多地增加利率,经济下降的幅度越大,失业率增加得越多,通胀回落到

目标的速度越快;b越大,中央银行愿意偏离目标通胀的程度越大,以使失业保持在接近自然率的水平。泰勒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a都应该大于1。

但是,泰勒同时指出不应该盲目地依照规则行事:许多其他的事件没有包括在这一规则中,如汇率危机,或者需要改变支出构成因而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这些都会引起名义利率的改变。

3.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

答:总需求曲线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4.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

之间也有对应关系:通货膨胀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所示。

图1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述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项是正确的。

A.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DP值的下降B.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

C.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如果政府不加以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与收缩

【答案】B

【解析】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 相对于潜在GDP 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经济波动表现的是GDP 值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

2.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也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

B.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收入效应也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

C.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

D.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鼓励工人增加劳动时间,收入效应鼓励工人减少劳动时间

【答案】D

【解析】工资变化对劳动时间的影响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途径。收入效应就是增加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增加,对“闲暇”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于是劳动时间减少;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后“闲暇”商品的价格(即机会成本)增加了,于是劳动者对它的需求量减少,劳动时间增加了。总效应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3.有关索洛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储蓄率决定了消费与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储蓄率上升,消费上升

B.储蓄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一定比其它国家高

C.经济能自动趋向黄金规则水平的稳定状态

D.从长期看,经济总能自动趋向稳定状态

【答案】D

【解析】A 项,储蓄率把产出划分为消费()1s Y -和投资sY 两个部分,储蓄率越高,一

f k,这有助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使得方面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产出()

1s-变小,产出中用于储蓄部分的比例就越高,消费就越小。因此人均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也有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B项,经济增长率虽然在短期内会因为储蓄率的提高而暂时提高,但在长期中经济的增长并不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C项,要达到人均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律的资本水平,必须依靠政府的某些政策调整储蓄率,从而把人均资本存量调整到黄金律水平;D项,经济可以自动地从不稳定状态趋向稳定状态,这是由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所引起的,即经济无论初始状态在哪里,它必将趋向于某个稳定状态。

4.假定一国有下列资料

单位:十亿美元

则下列正确的是()。

A.1M=1900(十亿美元)

B.2M=1900(十亿美元)

C.1M=2325(十亿美元)

D.2M=475(十亿美元)

【答案】B

【解析】1M等于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性存款,因此

1130375345850

M=++=(十亿美元)。

2

M等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因此285010501900

M=+=(十亿美元)。

5.下面各选项中不属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的是()。

A.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

B.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背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

C.货币量的变化,不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D.经济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时确定工资与价格,整个经济的工资与价格调整是交错进行的。

【答案】D

【解析】D项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6.一般而言,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属于()。

A.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答案】A

【解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中,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意味着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即投资>储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