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中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数学知识
物理竞赛中数学知识

.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一、重要函数

1.指数函数

2.三角函数

y=sinx y

y=cosx

y

3 7 3 7

-5

-

21-5

--21

2 2 2

4x-4-7-32 2 32

-4-7-3-2-3

-o 253 -2-3o

25 4x 2 2 -12 2 2 2 -12 2

y

y=tanx

3 - o 3 x

-2-2 2 2

3.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Arcsinx ,反余弦 Arccosx,反正切Arctanx ,反余切 Arccotx 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为x的角。

二、数列、极限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a(n+1),?

简记为{an},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

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

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

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表示。

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S n a1a n

nna1

n(n1)

d

2 2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

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

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q表示。

通项公式a=aq (n,前n项和S n a1a n qa1(1q n) (q1)

-

1)

n1

1 q 1q .....

.

所有项和S n

a1

(q1) 1 q

3. 求和符号

4.数列的极限:

设数列a n ,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若通项a n 无限接近某个常数 A,则称数列 a n 收敛

于A,或称A 为数列 a n 的极限,记作lima n A n

否则称数列 a n 发散或lima n 不存在. n

三、函数的极限:在自变量 x 的某变化过程中,对应的函数值 f (

x )无限接近于常

数 , A

则称常数A 是函数f(x)当自变量x 在该变化过程中的极限。

设f(x)在x>a(a>0)有定义,对任意>0,总存在X>0,当x>X 时,恒有|

f(x) A|< ,则

称常数A 是函数f(x)当x +时的极限。记为 lim f ( x )=

A ,或f ( ) ( + ) 。

x x Ax

运算法则

lim[f(x) g(x)]= limf(x) limg(x)

xx 0 xx 0

xx 0 lim[f(x) g(x)]

= limf(x) limg(x) xx 0 xx 0 xx 0

f(x) limf(x)

lim xx 0

,其中limg(x)0. xx

0g(x) limg(x)

xx 0

x x 0

四、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1.若limf(x)0,则称f(x)是x x0时的无穷小量。

xx0

.....

.

(若lim (),则称f (x)是

x x0

时的无穷大量)。

xx0

gx

或:若lim (x)=0,则称(x)当x x0时为无穷小。

x x0

在自变量某变化过程中,|f(x)|无限增大,则称f(x)在自变量该变化过程中为无穷大。

记为limf(x).

2.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无穷小量的倒数是无穷大量;无穷大量的倒数是无穷小量。3.无穷小量的运算性质

(i)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代数和仍为无穷小量。

(i i)无穷小量乘有界变量仍为无穷小量。

(i ii)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

4.无穷小的比较

定义:设lim (x)=0,lim (x)=0,

x 0 x 0

1)若lim(x)=0,则称当xx0时(x)是比(x)高阶无穷小。

x0(x)

2)若lim (x)=,则称当xx0时(x)是比(x)低阶无穷小。

x0(x)

3)若lim (x)

,则称当x x 时(x)与

(x)是同阶无穷

小,=C(C0)

x0(x)

4)若lim (x)

则称当x x 时(x)与

(x)是等价无穷

小。

=1,

x0(x)

5.常用的等价无穷小为:

当x0时:sinxx,tanxx,arcsin xx,arctan xx,1cosx 1 x2,n1 x1 1 x。

2 n

等价无穷小可代换

五、二项式定理

1.阶乘:n!=1×2×3×??×n

2.组合数:从m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n≤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m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个元素的组合数

3.二项式定理.....

.

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

tan sin (π/2+α)=cos α cos (π/2+α)=—sin α

tan

(π+α)=tan α

(π/2+α)=-cot α

sin(A B) sinAcosB cosAsinB sin(A B) sinAcosB cosAsinB

cos(A B) cosAcosB sinAsinB cos(A B) cosAcosB

sinAsinB

sin2A 2sinAcosA

cos2Acos 2

Asin 2

A 1 2sin 2

A 2cos 2

A1 tan2A 2tanA

1 tan 2

A

sin A

1 cosA

cos A

1 cosA

tan A

1 cosA

1 sinA

2 2 2 2

2 1 cosA cosA

和差化积公式

sina sinb 2sin a b a b

sina sinb a b a b

2 cos 2cos 2 sin 2 2

cosa cosb a b a b

cosa cosb a b a b

2cos 2

cos 2sin sin

2 2 2 tana tanb sin a b

cosacosb 积化和差公式

sinasinb 1

cosa bcosa b

cosacosb

1 cosab cosa

b

2

2

sinacosb 1

a b sin a b cosasinb 1

sina b sin a b sin 2 2 万能公式

2tan a

1 tan 2

a 2tan a

sina

2

cosa 2

tana

2 1tan 2a

1 tan 2

a 1 tan 2a

2

2

2

.....

.

典型物理问题

数列极限等应用

1.蚂蚁离开巢穴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距离L1=1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cm/s。试问蚂蚁继续由A点到距巢中心L2=2m的B点需要多长时间?

2.

m1m2a

2

a1

m3 a3

常见近似处理

1.人在岸上以v0速度匀速运动,如图位置时,船的速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顶杆AB可在竖直滑槽K内滑动,其下端由凹轮M推动,凸轮绕O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在图示的瞬时,OA=r,凸轮轮缘与 A接触,法线 n与OA之间的夹角为α,试求此瞬时顶杆 AB的速度.(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

.

3.三个芭蕾舞演员同时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顶点A,B,C出发,速率都是v,运动方向始终保持着 A朝着B,B朝着C,C朝着A。经过多少时间三人相遇?每人经过多少路程?

4.如图所示,半径为R2的匀质圆柱体置于水平放置的、半径为R1的圆柱上,母线互相垂直,设两圆柱间动摩擦因数足够大,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试问稳定平衡时,R1与R2应满足什么条件?

5.一只狐狸以不变的速度1沿着直线AB逃跑,一只猎犬以不变的速率2追击,其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某时刻狐狸在F处,猎犬在D处,FD⊥AB,且FD=L,如图14—1所示,求猎犬的加速度的大小.

.....

.

解析:猎犬的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且速度大小不变,故猎犬

2

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根据向心加速度 a 2,r为猎犬所在处的曲

r

率半径,因为r不断变化,故猎犬的加速度的大小、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题目要求猎犬

在D处的加速度大小,由于2大小不变,如果求出D点的曲率半径,此时猎犬的加速度大小也就求得了.

猎犬做匀速率曲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改变.在所求时刻开始的一

很短的时间

t内,猎犬运动的轨迹可近似看做是一段圆弧,设其半

径为R,则加速度2

a

2

R

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如

图14—1—甲所示.在t时间内,设狐狸与猎犬分

别到达

F与D,猎犬的速度方向转过的角度为 2 t/R

而狐狸跑过的距离是: 1 t≈L 因而2t/R≈1t/L,R=L2/ 1

2

所以猎犬的加速度大小

为 a 2=12/L

R

6.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的圆形绳圈,以角速

率绕中心轴O在光滑水平面上匀

速转动时,绳中的张力为多大?

解析取绳上一小段来研究,当此段弧长对应的圆心

角很小

时,有近似关系式sin.

若取绳圈上很短的一小段绳AB=L为研究对象,设这段绳所对应

的圆心角

为,这段绳两端所受的张力分别为T A和T B(方向见图14 —3—甲),因为绳圈匀速转动,无切向加速度,

所以T A

和T B

的大小相等,均等于

. T A

T

T B在半径方向上的合力提供这一段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设这段绳子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2Tsin m 2R;

2

因为L段很短,它所对应的圆心角很小所以sin

2 2

将此近似关系和m R

m m

代入上式得绳中的张力为T

2R 2 m 2R

2

.....

.

7.在某铅垂面上有一固定的光滑直角三角形细管轨道ABC,光滑小球

从顶点A处沿斜边轨道自静止出发自由地滑到端点C处所需时间,恰好

等于小球从顶点 A处自静止出发自由地经两直角边轨道滑到端点C处所

需的时间.这里假设铅垂轨道AB与水平轨道BC的交接处B有极小的圆

弧,可确保小球无碰撞的拐弯,且拐弯时间可忽略不计.

在此直角三角形范围内可构建一系列如图14—4中虚线所示的光滑

轨道,每一轨道是由若干铅垂线轨道与水平轨道交接而成,交接处都有

极小圆弧(作用同上),轨道均从 A点出发到 C点终止,且不越出该直角三角形的边界,试

求小球在各条轨道中,由静止出发自由地从A点滑行到 C点所经时间的上限与下限之比值.

解析直角三角形 AB、BC、CA三边的长分别记为

l1、l2、l3,如图14—4—甲所示,小球从A到B的时间

记为T1,再从B到C的时间为T2,而从A直接沿斜边到 C

所经历的时间记为 T3,由题意知T1T2T3,可得l1:l2:l3=3:4:5,

由此能得T1与T2的关系.

因为l11gT12l1gT1T2

2

所以l1 T1

l22T2

因为l1:l2=3:4,所以T22T1

3

小球在图14—4—乙中每一虚线所示的轨道中,经各垂直线段所需时间之和为t1T1,经各水平段所需时间之和记为 t2,则从A到C所经时间总和为t T1t2,最短的t2对应t的

下限t

min,最长的t2对应t的上限t max.

小球在各水平段内的运动分别为匀速运动,同一水平段路程放在低处运动速度大,所需时间短,因此,所有水平段均处在最低位置(即与BC重合)时t2最短,其值即为T2,故

5

t min=T1T2

T1.

3

t2的上限显然对应各水平段处在各自可达到的最高位置,实现它的方案是垂直段每下降

小量l1,便接一段水平小量l2,这两个小量之间恒有l2l1cot,角即为∠ACB,

水平段到达斜边边界

后,再下降一小量并接一相应的水平量,如此继续下去,构成如图所示

的微齿形轨道,由于l1、l2均为小量,小球在其中的运动可处理为匀速率运动,分别所

.....

.

经的时间小量t1(i)与t2(i)之间有如下关联:

t2(i)l2

cot

t1(i)l1

于是作为t2(i)之和的t2上限与作为t1(i)之和的T1之比也为cot .故t2的上限必为

T1 cot

,即得:t max T

1T1cot

7

T1.

3

这样tmax:tmin=7:5

求导与微分

一、导数的概念

1.导数定义

设y=f(x)在x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在该邻域内给自变量一个改变量x,函数值有一相应改变量y f(x0x) f(x0),若极限

lim y lim f(x0x)f(x0)

x 0 x x0 x

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

数y=f(x)在x0点的导数,此时称y=f(x)在x0点可导,用

f(x0)或y ,或dy

,或

df(x)

表示. dyxx dx

xx0x0xx0

若y f(x)在集合D内处处可导(这时称f(x)在D内可导),则对任意x0D,相应的导数f(x0)将随x0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是x的函数,称其为y=f(x) 的导函数, 记作

f(x)或y,或dy,或df(x) .

dx dx

2.导数的几何意义

若函数f(x)在点x0处可导,则f(x0)就是曲线y=f(x)在点(x0,y0)处切线的斜率,此时

切线方程为 y y0f(x0)(x x0).

当f(x0)=0,曲线y=f(x) 在点(x0,y0)处的切线平行于x 轴,切线方程为

y y0f(x0).

若f(x)在点x0处连续,又当x x0时f(x) ,此时曲线 y=f(x)在点(x0,y0)处的

.....

.

切线垂直于 x轴,切线方程为x=x0.

1.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⑴c0⑵x x 1 ⑶sinxcosx⑷cosx sinx

2.导数的四则运算

(1)[cu(x)] cu(x);

(2)[u(x) v(x)] u(x)v(x);

(3)[u(x) v(x)] u(x) v(x)u(x)v(x);

(4)u(x)u(x)v(x)u(x)v(x)

v(x) v2(x)

二、微分

1.微分的概念

设y f(x)在x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在其中给x0一改变量x,相应的函数值的改变量y可以表示为

y f(x0x)f(x0)Ax0(x) (x 0).

其中A与x无关,则称f(x)在x0点可微,且称A x为f(x)在x0点的微分,记为

dy df

xx0A x.

x x0

Ax是函数改变量y的线性主部.

y f(x)在x0 可微的充要条件是f(x)在x0可导,且dy f(x0x).当

x x0

f(x)x时,可得dx x,因此

dy f(x0)dx,dyf(x)dx.

xx0

由此可以看出,微分的计算完全可以借助导数的计算来完成.

(2)微分的几何意义当x由x0变到x0x时,函数纵坐标的改变量为y,此时过x0点的切线的纵坐标的改变量为dy.如图2-1所示.

当dy

当dy>y时,切线在曲线上方,曲线为凸弧.

.....

2.微分运算法则

设u(x),v(x)可微,则

d(cu(x)) cdu(x), d(c) 0.

d[u(x) v(x)] du(x) du(x).

d[u(x)v(x)] u(x)dv(x) v(x)du(x).

u(x) v(x)du(x) u(x)dv(x)

d v(x) v2(x)

三、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概念

【定义】(原函数) 若对区间I上的每一点x,都有

F(x) f(x)或dF(x) f(x)dx,

则称F(x)是函数f(x)在该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

原函数的特性若函数f(x)有一个原函数F(x),则它就有无穷多个原函数,且这无穷多个原函数可表示为F(x)+C的形式,其中C是任意常数.

【定义】(不定积分) 函数f(x)的原函数的全体称为f(x)的不定积分,记作f(x)dx. 若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则

f(x)dx F(x) C (C是任意常数)

2.不定积分的性质

(1)积分运算与微分运算互为逆运算.

d

f(x)或d f(x)dxf(x)dx,

f(x)dx

dx

F(x)dxF(x)C或dF(x)F(x)C.

(2)kf(x)dx kf(x)dx (常数k0)

(3)[f(x) g(x)]dxf(x)dx g(x)dx.

.....

. 3.基本积分公式

kdxkx c

x 1 xdx c

1

cosxdx sinxc sinxdx cosxc

四、定积分

【定义】(定积分) 函数f(x)在区间[ a,b]上的定积分定义为

b

n

f(x)dx lim f(i)xi,

I

a x0 i1

【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若函

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F(x)是f(x)在

[a,b]上的一个原函数,则

b b

f(x)dx F(x) F(b) F(a).

a a

上述公式也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是计算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

常见应用

1.一石砌堤,堤身在基石上,高为h,宽为b,如图所示。堤前水深等于堤高h,谁和堤身的单位体积重量分别为q和γ,问欲防止堤身绕A点翻倒,比值b/h应等于多少?

2.一个半径为四分之一的光滑球面置于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有一条光滑均匀的匀质铁链,

一端固定于球面顶点A,另一段恰好与桌面不接触,且单位长度铁链的质量为p,求铁链A端所受到拉力以及铁连所受球面的支持力.

.....

.

3.质量为 m的均匀橡皮圈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半径为r1,弹性系数为k。现将它保持水平套

在半径为 r2的竖直圆柱上(r2>r1),套上后橡皮圈的质量分布仍是均匀的,橡皮圈与柱面

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现在圆柱体绕竖直轴转动起来,如图所示:问要保持橡皮圈不滑下,圆柱转动的角速度ω不能超过多少?

常用数学知识汇总

一、三角函数公式

1.两角和公式

sin(A B) sinAcosB cosAsinB sin(A B) sinAcosBcosAsinB

cos(A B) cosAcosB sinAsinB cos(A B) cosAcosB sinAsinB

tan(A B)

tanAtanB

tan(A B)

tanAtanB 1tanAtanB 1tanAtanB

cot(A B) cotAcotB 1

cot(A B)

cotAcotB 1 cotBcotA cotBcotA

2.二倍角公式

sin2A 2sinAcosA cos2A cos2A sin2A 1 2sin2A 2cos2A 1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 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 r m f 2ω=*

高中物理竞赛《磁场》内容讲解

磁 场 一、恒定电流的磁场 1、直线电流的磁场 通有电流强度为I 的无限长直导线,距导线为R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B πμ20= ;如下图距通有电流强度为I 的有限长直导线为R 处的P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cos (cos 40βαπμ+= R I B ----------------------------------① 若P 点在通电直导线的延长线上,则R=0 α=0 β=π 无法直接应用上述式子计算,可进行如下变换 lR d d 2 1 )sin(2121=+βα 上式中1d 、2d 分别为P 点到A 、B 的距离,l 为直导线的长度 所以:l d d R ) sin(21βα+= 代入①式得:)sin(cos cos 4210βαβαπμ++= d d Il B 令 2 sin 2cos 2cos 2sin 22cos 2cos 2) sin(cos cos βαβ αβαβαβ αβ αβαβ α+-=++-+= ++= y 将α=0 β=π代入上式得 0=y 所以:在通电直导线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为0=B 2、微小电流元产生的磁场 微小电流元的磁场,根据直线电流的磁场公式)cos (cos 40βαπμ+= r I B 得:

Ⅰ若α、β都是锐角,如左图,有: )cos (cos 40βαπμ+= r I B =)sin (sin 4210θθπμ?+?r I 因1θ?、2 θ?0→,所以≈?+?= )sin (sin 4210θθπμr I B )(4210θθπμ?+?r I 所以:θπμ?= r I B 40 Ⅱ若α、β中有一个是钝角,如β(右图),则: ]sin )[sin(cos 4)cos (cos 4000 00θθθθπμβαπμ-+?=+= r I d I B -------------① 00000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θθθθθθθθ-?+?=-+? 因0→?θ ,所以: 0000cos cos sin sin )sin(θθθθθθθ?≈?≈-+?--------------------------------② ②式代入①式得:θπμ?= r I B 40 总上所述,电流元I 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为:θπμ?= r I B 40,式中r 为电流元到该点的距离,θ ?为电流元端点与该点连线张开的角度。 3、环形电流的磁场 半径为R 的圆环通有电流I ,则 Ⅰ、环心处的磁场:∑ ∑=?=?=R I R I R I B 2440 00μθπμθπμ Ⅱ、在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上,距环心为x 处的磁场: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相对论初步知识

相对论初步知识 相对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使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建立了高速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揭露了质量和能量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2. 1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2、1、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作出了如下概述: 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换言之,在描述力学的规律上,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这一原理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或经典力学的相对性系原理。其中“惯性系”是指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照系。 2、1、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又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当时已知的电磁现象,而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确认光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常数,秒米/100.38 ?=c ,并很快为实验所证实。 从麦氏方程组中解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源的速度无关。如果光波也和声波一样,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那么光速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就应该是不变的。科学家们为了寻找以太做了大量的实验,其中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最为著名。这个实验不但没能证明以太的存在,相反却宣判了以太的死刑,证明光速相对于地球是各向同性的。但是这却与经典的运动学理论相矛盾。 爱因斯坦分析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磁理论,摆脱了绝对时空观的束缚,科学地提出了两条假设,作为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 这条原理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力学定律,乃至适合电磁学,光学等所有物理定律。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学定律与惯性参照系的选择无关,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人们不论在哪个惯性系中做实验,都不能确定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2、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等于c ,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是光速不变原理的有力的实验证明。 事件 任何一个现象称为一个事件。物质运动可以看做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事件可以有各种具体内容,如开始讲演、火车到站、粒子衰变等,但它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于一定时刻发生,因此我们用四个坐标(x ,y ,z ,t )代表一个事件。 间隔 设两事件(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我们定义这两事件的间隔为 ()()()()2 122 122 122 1222z z y y x x t t c s -------= 间隔不变性 设两事件在某一参考系中的时空坐标为(1111,,,t z y x )与(2222,,,t z y x ),其间隔为

高中物理竞赛功和能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功和能知识点讲解 一、知识点击 1.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⑴功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如果一个恒力F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发生的位移是s ,那么力F 在这段位移上做的功为 W=Fscos θ 在不使用积分的前提下,我们一般只能计算恒力做的功.但有时利用一些技巧也能 求得一些变力做的功. ⑵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平均功率:W P t = 瞬时功率:cos lim lim cos W Fs P F t t θ υθ===?? ⑶动能定理 ①质点动能定理: 22 2101122 Kt K K W F s m m E E E υυ== -=-=?外外 ②质点系动能定理:若质点系由n 个质点组成,质点系内任何一个质点都会受到来 自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外力)和系统内其他质点对它的作用力(内力),在质点运动时这些力都将做功. 2 201122i it i i i i W W m m υυ+=-∑∑∑∑外内 即0Kt K K W W E E E +=-=?系外系内 2. 虚功原理:许多平衡状态的问题,可以假设其状态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某一力 做了一个微小的功△W ,使系统的势能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ΔE ,然后即可由ΔW=△E 求出我们所需要的量,这就是虚功原理. 3.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 ⑴功能原理:物体系在外力和内力(包括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作用下,由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时,物体系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和非保守内力做功之和. 因为保守力的功等于初末势能之差,即 0P Pt P W E E E =-=-?保

K P W W E +=??外非保内(E +E )= ⑵机械能守恒:当质点系满足:0W W +=外非保内,则ΔE =0即E K + E P = E K0 + E P0=常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条件下,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总量保持不变. 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同一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由于惯性力可能做功,即使满足守恒条件,机械能也不一定守恒.对某一惯性系W 外=0,而对另一惯性系W 外 ≠0,机械能守恒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4.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若刚体处于重力场中,则:M 外=M 其外+M G (M 其外表示除重力力矩M G 以外的其他外力矩) W=W 其外+W G =(M 其外+M G )θ= E Kr 而21G P P P W E =-?=-(E -E ) 2211 2 P Kr C M E E mgh J θω=?+?=+ 其外() 即为重力场中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若呱0M θ=其外,即M 其外=0,则: 21 2 C mgh J ω+=常量 刚体机械能守恒. 二、方法演练 类型一、动力学中有些问题由于是做非匀变速运动,用牛顿运动定律无法直接求解,用动能定理,计算细杆对小环做的功也比较困难,因此 有时在受力分析时必须引入一个惯性力,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化很多。 例1.如图4—2所示,一光滑细杆绕竖直轴以匀 角速度ω转动,细杆与竖直轴夹角θ保持不变,一 个相对细杆静止的小环自离地面h 高处沿细杆下滑. 求小球滑到细杆下端时的速度. 分析和解:本题中由于小环所需向心力不断减小,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基本知识介绍.

基本知识介绍 一. 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照物 3. 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 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 绝=v 相+v 牵 二.运动的描述 1.位置:r=r(t) 2.位移:Δr=r(t+Δt)-r(t) 3.速度:v=lim Δt→0Δr/Δt.在大学教材中表述为:v =d r/dt, 表示r 对t 求导数 4.加速度a =a n +a τ。a n :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改变率,且a n =v 2/ρ,ρ叫做曲率半径,(这是中学物理竞赛求曲率半径的唯一方法)a τ: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改变率。a =d v /dt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可是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a 对t 的导数叫“急动度”。) 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好 三.等加速运动 v(t)=v 0+at r(t)=r 0+v 0t+1/2 at 2 一道经典的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物理学家曾经研究,当大炮的位置固定,以同一速度v 0沿各种角度发射,问:当飞机在哪一区域飞行之外时,不会有危险?(注:结论是这一区域为一抛物线,此抛物线是所有炮弹抛物线的包络线。此抛物线为在大炮上方h=v 2/2g 处,以v 0平抛物体的轨迹。) 练习题: 一盏灯挂在离地板高l 2,天花板下面l 1处。灯泡爆裂,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 朝各个方向飞去。求碎片落到地板上的半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切向速度不变,法向速度反向;碎片和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碰后静止。) 四.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1. 我们讲过的圆周运动是平动而不是转动 2. 角位移φ=φ(t ), 角速度ω=dφ/dt , 角加速度ε=dω/dt 3. 有限的角位移是标量,而极小的角位移是矢量 4. 同一刚体上两点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两点的相对距离不变,相对运动轨迹为圆弧,V A =V B +V AB , 在AB 连线上 投影:[V A ]AB =[V B ]AB ,a A =a B +a AB,a AB =,a n AB +,a τAB , ,a τAB 垂直于AB,,a n AB =V AB 2/AB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相对运动知识点讲解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运动学量。 通常将相对观察者静止的参照系称为静止参照系;将相对观察者运动的参照系称为运动参照系。物体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物体相对运动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而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称为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的速度关系是: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 的矢量和。牵连 相对绝对v v v 这一结论对运动参照系是相对于静止参照系作平动还是转动都成立。 当运动参照系相对静止参照系作平动时,加速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牵连 相对绝对a a a 位移合成定理:S A 对地=S A 对B +S B 对地 如果有一辆平板火车正在行驶,速度为 火地 v (脚标“火地”表示火车相对地面,下 同)。有一个大胆的驾驶员驾驶着一辆小汽车在火车上行驶,相对火车的速度为汽火 v ,那么很明显,汽车相对地面的速度为: 火地 汽火汽地v v v (注意: 汽火 v 和 火地 v 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汽车中有一只小狗,以相对汽车 为狗汽v 的速度在奔跑,那么小狗相对地面的速度就是 火地 汽火狗汽狗地v v v v 从以上二式中可看到,上列相对运动的式子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①合速度的前脚标与第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合速度的后脚标和最后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相同。 ②前面一个分速度的后脚标和相邻的后面一个分速度的前脚标相同。 ③所有分速度都用矢量合成法相加。 ④速度的前后脚标对调,改变符号。 以上求相对速度的式子也同样适用于求相对位移和相对加速度。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完整版) 目录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 第0 部分绪言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

二、知识体系 (6)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7) 第一讲力的处理 (7) 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 1...0.. 第三讲习题课 ................................. 1..1...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7..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 2..2..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 2...2..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 2..3.. 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7..第三部分运动学 ................................. 3...7...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 3..7.. 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 4..0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 4...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 4..7..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9..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 5...9..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9..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6..3..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 8..3...

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力知识点讲解 力的概念 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说,它获得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加速度,很自然以它作用于一定的物体所引起的加速度作为力的大小的量度。实际进行力的量度的时候,用弹簧秤来测量。 1、力的效应 (1)内、外效应: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受力物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前者表现为受力物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内效应;后者表现为受力物的运动方向或快慢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外效应。 众所周知,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这说明力对同一物体的外效应可能相互抵消。 (2)合力与分力 合力与它的那组分力之间,在力学效果上必须具有“等效代换”的关系。 2、力的作用方式 力是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又是一并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一种矢量。根据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力进行区分。 (1)体力、面力和点力 按照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上的分布情况,可将力可将力分为体力、面力和点力三种。 外力的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表面和内部的一定(或全部)区域,这种力就是体力。重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体力。 作用点连续分布在物体某一面(或全部表面)上,这种力就是面力。压力和摩擦力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面力。 当面力和体力作用的区域远比受力物小,或可以不考虑作用点的分布情况时,就可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8篇-稳恒电流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8篇 稳恒电流 【知识梳理】 一、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任何复杂电路) 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流入电路任一节点(三条以上支路汇合点)的电流强度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强度之和。即∑I =0。 若某复杂电路有n 个节点,但只有(n ?1)个独立的方程式。 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即∑U =0。 若某复杂电路有m 个独立回路,就可写出m 个独立方程式。 二、等效电源定理 1. 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端电压,其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将电动势短路,内阻仍保留在网络中)网络的电阻。 2. 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I 0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网络的电阻。 三、叠加原理 若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则通过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动势单独存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代数和)。 四、Y?△电路的等效代换 如图所示的(a )(b )分别为Y 网络和△网络,两个网络中的6个电阻满足一定关系 时完全等效。 1. Y 网络变换为△网络 12 2331 123 R R R R R R R R ++=, 122331 231R R R R R R R R ++= 122331 312 R R R R R R R R ++= 2. △网络变换为Y 网络 12311122331R R R R R R = ++,23122122331R R R R R R =++,3123 3122331 R R R R R R =++

高中物理竞赛题精选

1.如图,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大小为v=3m/s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木盒A,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开始时,A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先后相隔△t=3s 有两个光滑的质量为m=1kg的小球B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0=15m/s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球立即进入盒中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t1=1s/3而与木盒相遇。求(取g=10m/s2) (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时多大? (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 (3)自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的木板C,质量m c=5kg,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和B,m A=1kg,m B=4kg,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B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以速度6m/s水平向左运动,A、B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当两滑块A、B都与挡板碰撞后,C的速度是多大? (2)到A、B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的位移为多少? 3.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 弹簧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 2 ,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 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 12.建筑工地上的黄沙堆成圆锥形,而且不管如何堆其角度是不变的。若测出其圆锥底的周长为12.5m,高为1.5m,如图所示。 (1)试求黄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竞赛视频

高中物理竞赛视频 篇一: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完整版) 目录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 版) .................................................... . (1) 第0部分绪 言 ...................................................... .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 况 ...................................................... .. (5) 二、知识体 系 ...................................................... .. (5)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 衡 ...................................................... (6)

第一讲力的处 理 ...................................................... (6) 第二讲物体的平 衡 ...................................................... .. (8) 第三讲习题 课 ...................................................... (9)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 它 ...................................................... .. (13) 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 律 ...................................................... . (15) 第一讲牛顿三定 律 ...................................................... (16)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 用 ...................................................... . (16)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编者按: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其中理论基础的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 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内容相同。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此外,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 园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 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量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重点高中物理竞赛精品讲义之—程稼夫篇

精心整理 电磁学 静电学 1、 静电场的性质 静电场是一个保守场,也是一个有源场。 F dl o ?=?高斯定理 静电力环路积分等于零i q E ds E ?= ∑?? E ∑过程x E =2、 (1,空解:(1)在空腔中任选一点p , p E 可以看成两个均匀带电球体产生的电场强度之差, 即()121 2 333p o o o E r r r r E E E ρ ρ ρ = - = - 令12a o o = 这个与p 在空腔中位置无关,所以空腔中心处23o o E a E ρ =

(2)求空腔中心处的电势 电势也满足叠加原理 p U 可以看成两个均匀带电球体产生电势之差 即()()()22222 2212123303666o o o o U R a R R R a E E E ρ ρ ρ??= -- -= --? ? 假设上面球面上,有两个无限小面原i j s s ,计算i s ,受到除了i s 上电荷之处,球 面上其它电荷对i s 的静电力,这个静电力包含了j s 上电荷对i s 上电荷的作用力. 同样j s 受到除了i s 上电荷以外, 这个力同样包含了i s 对j s 的作用力. 如果把这里的i j s s ,i j s s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抵消。 出于这个想法,现在把上半球面分成无限小的面元,把每个面元上所受的静电力(除 去各自小面元)相加,其和就是下半球面上的电荷对上半球面上电荷的作用力。 求法2 2 222 2=f 224o o o R Q F R R E E R σππππ??=?== ??? 再观察下,静电力?o f = 例:()R R R +≤ : 2o E E σ σ = 表面 而且可以推广到一般的面电荷()σ 在此面上电场强度()121 2 E E E = +表面 例:一个半径为R,带电量为Q 的均匀带电球面,求上下两半球之间的静电力? 解:原则上,这个作用力是上半球面上的电荷受到来自下半球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强 度的空间分布,对上半球面上各电荷作用力之和,由于下半球面上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布,所以这样计较有困难. 例:求半径为R,带电量为Q 的均匀带电球面,外侧的静电场能量密度. 解:静电场(真空)能量密度21 2 o E E ω=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直 线运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一部分:直线运动 第一课时 知识点 一、 考点内容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vt s =,t s -图以及t v -图。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公式 at v v +=0,位移公式202 1at t v s +=,推广式as v v 22 2=-,t v -图。 二、 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 ??t v s as v v t v v s at vt s at t v s at v v vt s 非匀变速匀变速匀速规律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种类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理过程质点研究对象理想模型物理量参考系运动 名词概念直线运动2221212 0202200 三、 复习思路 本课时重点是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点是加速度的理解。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与体育竞技、交通运输以及航空航天相结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要熟练掌握,同时学习研究物理的

3 基本方法,如从简单问题入手的方法、运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和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与研究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仅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不涉及力与运动的关系,能否清楚正确的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是本单元要求的一个重要能力,分析运动过程是求解力学问题的主要环节,是正确运用各种知识的前提条件。能否正确运用公式也是本单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着重于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它的物理实质,而不仅仅是记住几个条文背过几个公式。如复习“质点”概念时,不是仅仅去记住定义,更重要的是领会物理实质,它包含了如何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去除次要因素抓住本质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动的实例当中去。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生硬的结论,而是生动的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如在平均速度的学习中,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不管什么性质的变速都用2 v v v += (只适合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练习求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体会平均速度的意义。复习中不但要从物理量的数学公式去研究,还要尽可能用图象语言准确的描述它。 基础习题回顾 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 B 、2r ,向东;πr C 、r ,向东;πr D 、2r ,向东;2r 2.地面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A 、向前运动 B 、向后运动 C 、倾斜落向前下方 D 、倾斜落向后下方 3.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 A 、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 、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 、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 、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4.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 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 =10m/s 2): A 、40m/s B 、60m/s C 、80m/s D 、100m/s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全)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

高中物理竞赛知识系统整理

物理知识整理 知识点睛 一.惯性力 先思考一个问题:设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一小车光滑的水平面上,平面上除小球(小球的线度远远小于小车的横向线度)之外别无他物,即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然后突然使小车向右对地作加速运动,这时小球将如何运动呢? 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小球将静止在原地,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车上的观察者觉得:小球以-a s 相对于小车作加速运动; 我们假设车上的人熟知牛顿定律,尤其对加速度一定是由力引起的印象至深,以致在任何场合下,他都强烈地要求保留这一认知,于是车上的人说:小球之所以对小车有 -a s 的加速度,是因为受到了一个指向左方的作用力,且力的大小为 - ma s ;但他同时又熟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物理上把这个力命名为惯性力。 惯性力的理解 : (1) 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没有反作用。 (2)惯性力的大小等于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与非惯性系的加速度a s 的乘积,而方向与 a s 相反,即 s a m f -=* (3)我们把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不成立的叫非惯性系,设一个参考系相对绝对空间加速度为a s ,物体受相对此参考系加速度为a',牛顿定律可以写成:a m f F '=+* 其中F 为物理受的“真实的力”,f*为惯性力,是个“假力”。

(4)如果研究对象是刚体,则惯性力等效作用点在质心处, 说明:关于真假力,绝对空间之类的概念很诡异,这样说牛顿力学在逻辑上都是显得很不严密。所以质疑和争论的人比较多。不过笔者建议初学的时候不必较真,要能比较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既需要很广的物理知识面,也需要很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出爱因斯坦2.0版本的概率很低(因为现有的迷惑都被1.0版本解决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的同学会逐渐对力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清晰起来,脑子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低营养的疑问了。 极其不建议想不明白这问题的同学Baidu 这个问题,网上的讨论文章倒是极其多,不过基本都是民哲们的梦呓,很容易对不懂的人产生误导。 二.惯性力的具体表现(选讲) 1.作直线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惯性力仅与牵连运动有关,即仅与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有关。惯 性力将具有与恒定重力相类似的特性,即与惯性质量正比。记为: s a m f -=* 2.做圆周运动的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时候的惯性力可分为离心力以及科里奥利力: 1)离心力为背向圆心的一个力:r m f 2ω=* 2)科里奥利力概念比较麻烦(竞赛复赛阶段还考不到),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大家只要了解当物体相对转动参考系有相对运动时必须考虑科里奥利力就行了。计算公式如下: ω ?=*相v m f k 2这是个叉积式。 总的来说惯性力可以用万有引力去等效,其本质都是引力场作用,“施力物体”都可以当成整个宇宙(还好不是上帝)。所以我们在地球上上随着地球自转的时候,来自宇宙中遥远的群星正把我们往外拉(离心力),结果导致我们对地面压力比地球对我们的引

高中物理竞赛——稳恒电流基本知识

高中物理竞赛——稳恒电流基本知识 一、欧姆定律 1、电阻定律 a、电阻定律 R = ρ S l b、金属的电阻率ρ = ρ (1 + αt) 2、欧姆定律 a、外电路欧姆定律 U = IR ,顺着电流方向电势降落 b、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在如图8-1所示的含源电路中,从A点到B点,遵照原则:①遇电阻,顺电流方向电势降落(逆电流方向电势升高)②遇电源,正 极到负极电势降落,负极到正极电势升高(与电流方向无 关),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U A ? IR ?ε? Ir = U B 这就是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c、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图8-1中,若将A、B两点短接,则电流方向只可能向左,含源电路欧姆定律成为 U A + IR ?ε + Ir = U B = U A 即ε = IR + Ir ,或 I = r R+ ε 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值得注意的的是:①对于复杂电路,“干路电流 I”不能做绝对的理解(任何要考察的一条路均可视为干路);②电源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它可以是多个电源的串、并联,也可以是电源和电阻组成的系统;③外电阻R可以是多个电阻的串、并联或混联,但不能包含电源。 二、复杂电路的计算 1、戴维南定理:一个由独立源、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组成的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二端网络来等效。(事实上,也可等效为“电流源和电阻并联的的二端网络”——这就成了诺顿定理。) 应用方法:其等效电路的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电压,其串联电阻 等于从端钮看进去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 ...时的等效电阻。 2、基尔霍夫(克希科夫)定律 a、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某 一分节点的电流强度的总和,等于从该点流出的电流强 度的总和。 例如,在图8-2中,针对节点P ,有 I 2 + I 3 = I 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节点电流定律”,它是电荷受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体现。 对于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理解,近来已经拓展为:流入电路中某一“包容块”的电流强度的总和,等于从该“包容块”流出的电流强度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