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武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武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武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创建数字化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现市政府建设数字化武汉的目标打好基础,是武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2002年召开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市教育局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统一部署,提出了?整体规划、统一管理,高起点定位,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以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以政府扶持为主,同时充分鼓励相关企业投资;最大限度的实施产业化运作,实现项目的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任务和工作目标;确定了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管理的实施方法。

自2002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基础,?校校通?工程为起点,武汉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为重心,初步建立起了武汉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应用体系。

一、创建实验校、实验区,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学

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寻求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经验。目前,武汉市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870余所,由于各校所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方面不可能同步进行。为了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路子,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方法,选择一批条件相对较好,领导比较重视的学校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先行一步,带动面上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标准及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幼儿园)评估标准》,该标准包括?条件?、?行为?、?效果?三大类共38个小项目,对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领导机构、人员组成、经费、设备、软件资料、管理、活动、辐射、成果等诸方面进行了规范。至2004年止,全市共有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83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1所。全国信息技术实验区1个,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区4个,市级信息技术实验区4个。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不仅是起到实验的作用,更应该起着带头的作用,示范的作用,要做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实验区及实验校的创建做到了各级有试点、层层有典型,为探索我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律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龙头。

信息技术是研究和应用信息的科学技术。无论是信息的产生、获取还是传输、处理都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多年来,我市各个实验学校在实验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除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验以外,许多实验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了教学设备仪器的自制、改进、优化等实验工作。如早期蔡甸三小的单反投影机,二十中的双镜头投影机,近期武汉中学、井冈山小学等学校自制的简易视频展示台和东西湖实验小学、四美塘小学等学校的嵌入式计算机教学网络、井冈山小学、东方红小学等学校的计算机无线教学网络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实验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电教工作研讨、经验交流、信息交流、资源交流和?全市电教公开课活动日?、?区际电教工作经验交流?、?校际电教工作经验交流?、?优秀电教软件巡回演示?等活动。仅2003到2005年两年时间,我市区以上的各种大型交流活动就有120余次,参加交流活动的各类课程780余节、教师3000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我市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加强了区际、校际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与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提高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都是信息,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我们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包括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一)积极开设信息课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它课程的整合是努力实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各类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力度,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措施,编写了相应的教材,保证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开齐信息技术课。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目前,武汉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达到800余所。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要体现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形式,根据这两种整合形式,我们近几年在全市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以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二是以开展“全市电教公开课活动日”的形式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成果。

科研是先导,科研工作的成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为了使科研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有实用性,我们将全市各区和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例如在江岸区二中、六中、十六中、二十中等中学进行的“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主体教学模式”和在黄陂路小学、鄱阳街小学、育才小学、育才二小等小学进行的“情景、和谐、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武昌区二师附小开展的“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在桥口区崇仁路小学、井冈山小学探索的“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等课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除此以外,我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市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验课题,比如?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实践证明,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工作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二)探究数字化学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数字化学习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根据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我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下面三种数字化学习模式的实践:

⑴基于多媒体学习工具的“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的意义建构模式;

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问题发现—资源利用”的开放性学习模式;

⑶网络学习环境的“主题探究—小组协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以上,只是目前武汉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进行的三种学习模式的实践。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全方位的、

全过程的整合,它不仅要求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中,更要求学科课程的教学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从而建构数字化学习模式。

三、抓培训、抓竞赛,促进我市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个别教学、小组学习还是按需学习,信息素养对学习者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决定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影响学生信息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建立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新理念、新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全市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成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相继成立了?武汉市教育多媒体技术培训部”和?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基地?,采取了以抓培训,搞活动促进全市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提高的工作策略,多次开办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管理?、?网页制作?、?网络课件制作?、?CAI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设计?、?视频纸画动画?、?非书资料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等培训班,培训了大批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这些学员结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1000多人次分别在市、省、全国各项评比中获奖。

抓评比搞竞赛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类型的评比搞竞赛活动例如:?武汉市中小学学科‘五优’评比?

(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CIA课件脚本、优秀课堂教学录象)、?三新评比?、?武汉市中小学教师CAI课件制作评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评比?、?武汉市中小学电脑作品比赛?、?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征文》竞赛?、?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评比?和?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等。这些活动在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为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我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我们开展了针对学生的?武汉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竞赛学生信息的来源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利用自身学习、生活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利用在互联网上获取的各种资源。在竞赛活动中,注重了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和态度,注重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竞赛采取开放式的项目竞赛试题与研究性学习两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制作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综合性和实践性运用能力,实现了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与协作学习。通过竞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武汉?宽带校园校校通?工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基础教育工作会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精神,市教育局和相关部门分别发布了实施武汉?宽带校园校校通?的有关文件,并且将其作为年度政府一级工作目标下达到各个区、大单位和大系统教育行政部门,总目标是

2006年以内基本完成?宽带校园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

市局基础教育处,市装备处、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成了专门班子负责具体指导和落实武汉?宽带校园校校通?工程。各区、大单位和大系统教育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各区对完成?宽带校园校校通?的工作十分重视,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区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来进行这项工作。

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已有273所,实现?校校通?的学校达1450余所。

五、建设武汉教育信息网打造武汉教育的信息交互平台

科技进步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使得人类获取、分析信息的方式、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变革的新标志,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随着?校校通?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以及武汉教育信息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武汉教育信息网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武汉教育信息网是武汉教育的一个窗口,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武汉教育信息网的办网宗旨是为武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

学习服务,为教育行政服务、为推动依法治教服务、为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服务。在功能上,武汉教育信息网是我市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发布、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进行网上电子备课与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一个基础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可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信息传递、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网上视频点播、网上远程教育、网上考试、网上教育信息的在线查询等多种功能。

武汉教育信息网的建设正式启动始于2003年6月。武汉市教育局为建立武汉教育信息网成立了武汉教育信息网网络管理中心,召开了有各区教育局局长参加的武汉教育信息网建设工作会议,颁发了《武汉教育信息网建设实施方案》和《认真做好网络接入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对武汉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学校接入、平台选择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至2004年止,市教育局共投入570万元,基本建成了武汉教育信息网的中心网站并正在搭建能够连接全市所有学校的武汉教育信息网的网络系统。

2.中心网站的设备配置及网络连接情况

武汉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现有湖北长丰通信公司的100M带宽和中国电信的10M带宽两个信息出口,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790771.html,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790771.html,

在充分考虑武汉教育信息网实际应用和经费情况以及今后扩容需要后,我们在主要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选择了以下配置:硬件方面:SUN Fire 280R小型机2台、hp PC服务器9台、SAN

存储系统EMC CX500一套,其他相应设备如核心路由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千兆防火墙、20千伏安UPS电源等若干。

软件方面:为了保证网络安全运行,我们配备了黑洞抗DDOS攻击系统一套、趋势防病毒软件一套,入侵检测系统一套以及SQL Server 2000 企业版、Windows Sever 2003 企业版等操作平台软件若干套。

3.武汉教育信息网的网络结构

由于多种原因,2004年年初,武汉教育信息网的网络运营提出不能履行全市所有学校网络接入的协议,尤其是农村学校更加无法执行协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了原来的网络建设规划,由建立一个实网(全部租用长丰公司光纤)改为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仍然租用光纤,没有条件的通过电信ADSL采用VPN的方式再建立一个虚拟网,两个网均可采取加密的措施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传递,为实现教育信息的安全传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截止到2004年年底,我市在长丰公司网内的学校达到170所,通过VPN的方式与武汉教育信息网连接的有27所,随着2005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初步完成,今年还将有120所左右的学校通过VPN的方式接入武汉教育信息网。

目前,我市武昌区教育信息网、汉阳区教育信息网、洪山区教育信息网、青山区教育信息网和东西湖区教育信息网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江汉区、江岸区、蔡甸区、汉南区教育信息网的中心网站正在调试和试运行之中;汉阳经济开发区的中心网站也在紧张建设,其他区的教育信息网都已纳入规划或计划中。一个以武汉教育信息网为核心,

各区教育信息网为纽带,各学校为终端用户的武汉地区性教育信息基础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二)中心网站的二期建设设想

1.开发并建立集授课、练习、辅导、考核、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远程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用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为面向全体师生、面向全民的网络化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服务,同时,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分阶段实现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和信息技术档案的电子化,为武汉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打基础。

2.建立完善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评估平台,为各类评估,检查、评比提供电子化的评估系统。

3.建立网上电子化的教师业务和人事动态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和各类考试信息,考试分数的管理查询系统。

4.建立基于手机短信和语音系统的信息交互平台。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提供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功能,为教育部门与家长之间提供一条快捷的信息通道。

六、完善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水平建设网上资源库的目标,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前提下,我市拟建立一个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总体设想是建立一个以武汉教育信息网为核心,连接全市各区、学校及教育行政单位的分布式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建立会员制度,划分资源使用权限,

争取在 2007年前所有重点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全部进入平台,初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分为网上资源建设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两部分。网上资源主要供能够上网的学校教师、学生使用,同时也为实施全民教育服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主要供不能上网的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

㈠网上资源建设内容

2004年武汉市信息技术教育网上资源建设是随着武汉教育信息网建设一并进行的。在对现有声像资料进行清理、登记及数字化处理的同时,我们引进了一批资源,2004年武汉教育信息网已经建成一个基本适合全市教师学生使用的网上资源库,主要内容有:

1. 清华同方思科新课标主题资源库(包括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科课件库、学科素材库、学科教案库、优秀公开课、学科挂图库、信息技术课资源库等。资源的表现形式为视频、音频、课件,动画类等,资源容量为300G);

2.教育部IT&AT教育工程(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课件资源库(包括?Java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C++语言基础教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服装CAD技术?等50多种教学资源,资源容量为200G);

3. 电子期刊杂志(包括至1994年以来公开出版的国内主要报刊杂志内容,资源容量为600G并且每季度更新);

4. 本市及外地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设计脚本、优秀教育

教学论文、优秀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集锦;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及各类学生获奖作品库;

5. 网上电子备课系统(包括各种图片,音象素材等);

6. SCIN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系统)网络版应用软件(供数学、物理、化学教师电子备课用);

7.电子图书馆。

㈡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

对于不能上网的农村小学及教学点,我们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资源建设:

1.有条件的学校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备,通过教育卫星接收教育教学资源,并将接收到的资源刻成光盘辐射到周边学校。

2.组织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拍摄制作和购买一批一至六年级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等课堂同步教学光盘配发到这些学校。

3.选择部分教学参考片及爱国主义教育影视光盘以及各科优秀课件配发到农村学校。

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教育资源的优势。搞好武汉地区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资源的建设是需要投入的,目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还有限,要搞好资源的建设就一定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要走出一条教育信息网建设的新路来。我们既要强化服务意识,又要考虑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运用市场的机制进行教企联合,开发和利用市场效益,要让我们的资源产生造血功能,通过联合开发和市场化的运作达到双赢乃至于多赢的结果,为我们教育资

源的扩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动力。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教育内部的整合工作,整合我们的媒体,包括所有的教育网站都将整合到武汉教育信息网里来,我们的教育电视台也将和武汉教育信息网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树立武汉教育的整体形象。

㈢ 2006年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安排

1. 初步建成一个分布式资源共享平台

分布式资源共享平台是市信息产业局为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安排操作的一项建设工程。分布式资源共享平台的设想是将各区、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出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能共同使用的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就是将各类资源按照其文件类型进行分解并统一格式标准,然后编辑目录,目录统一上传到武汉教育信息网,文件仍然在各区或学校。资源的使用采取会员制,凡是上了目录的单位都是会员单位,会员使用资源是免费的,非会员使用资源是收费的,收取的费用将大部分返回到各区和学校,以增强各区和学校信息资源开发的动力。目前,该项目的试点工作正在我市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同时进行,明年将继续扩大试点学校数量,同时进行试点的项目还有远程教育平台。

2. 进一步完善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2006年我们将建立一个包括课堂教学参考片及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在内的教育影视库;

建立一个中小学教育教学试题库;逐步完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设计脚本、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优秀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库

和电子图书馆的建设。

3.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充分发掘、整理好我市现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完成对华软和清华同方等公司现有资源的审核工作,通过引进、开发、拍摄、制作出一套适合本城农村小学及教学点所需要的语文、数学同步教学光盘并配置到实施农村远程教育的相关学校。

武汉教育信息网是一个复合型的、多功能的、开放式的网站。要真正办好这个网,还需要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区,每一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都是构成全市教育信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求全市每个区,每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必须要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组织体系里来,市网络中心还要继续做好整体规划和统筹建设方面的工作,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搞好互相协作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统筹组织好全市所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和领导,强调建设标准的统一,强调网络管理的统一,强调网络平台的统一,为真正实现网上办公,实现政务公开,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

七、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市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点工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决定,完成?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的建设目标;我市成立了有市教育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信息产业局、东湖开发区领导在内的武汉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工作,监督工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负责建设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政府要求,组成了有上述四家单位参加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调研组,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拟订了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分年度实施、分级负担经费的?武汉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管理机制、建设模式、人员培训制度。为了检验该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在去年10月份进行了试点工作,参加试点的有31所农村中小学,到10月20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根据试点反映的情况,我们制定了2005年基本完成我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2005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第二期333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任务,今年10月底开始,我市又启动了第三期共512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工作。预计今年12月中旬第三期工程完成时,总共建设学校数将达到876所,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前,我市已有160所学校达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标准,因此,到今年年底第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我市完成现

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的农村中小学将达到1036所,占农村中小学总数1117所(截至今年9月10日止,不含高中)的92.75%,基本实现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目标,其中东西湖、江夏、汉南、洪山等区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八、武汉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及要求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1.三到五年内,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部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开设工作,做好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构建武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体系。

2、五到八年内,基本完成武汉教育信息网网络体系的建设,所有试点区、实验校全部完成校园网建设达标工作;做到学校、市教育局、市政府三级教育层次分别依托校园网、教育网和城域网,实现数字校园、数字教育、数字武汉一体化网络,基本实现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3.十年到十五年内,完成武汉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建设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学完成校园网建设,全面实现?校校通?,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备课、讲课、考评的电子化,各类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实现有效提高我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4.五年内,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培训工作;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等级达标考核工作;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学历达标工作。

5.逐步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将学生、学校、家长整合到一个大的教育社区中,实现虚拟校园,扩充学校基本功能,为构建武汉大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进一步抓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1.加强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建立市级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以现有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再建设5个信息技术普及及培训中心。

2.结合武汉市实际,组织编辑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教材,制作有关音像资料,引进或开发有关培训软件,为人员培训服务。

3.信息技术普及中心承担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并储备武汉市各学校所需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

4.与有关公司合作,建立高级技术培训中心,通过合作培养,采取学员短期脱产学习的方式,承担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负责校园网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及二次开发的技术人员,使建有网络的地区和学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网络运行和管理人才。

5.在全市推行校园网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培训一批有一定水平,能独立管理网络的系统工程师。

6、完善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

结合武汉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任务,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时,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2010年以前,全市所有中小学要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工作,加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我市中小学教育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材建设。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工作,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学生自主式探究学习模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1.发挥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领导职能

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领导和指导职,制定并指导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各区教育局、大单位教育局(处)也要相应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各中小学相应成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分别负责本表明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工作。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管理领导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网络建设及维护更新工作;负责平台管理及协调工作;负责师资队伍管理及培训工作。

2、配套政策,拓宽教育信息化发展渠道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和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初期,以政府每年投入二千万元,连续投入五年作为启动资金或奖励基金,各级网络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以合作方式将社会和企业资金引入。

在网络运营和系统开发过程中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市教育局牵头,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让网络产生?造血?功能,以此建立武汉教育信息化发展基金,通过基金的设立促进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完善制度,构建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体系

以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为依据,将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工作及结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对教育信息化的各项任务进行科学的分解,从认识上、组织上、内容上、方法上、制度上以及效果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普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分析报告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 ^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 你理想中的信息化能解决你现在面临的什么问题? 你校现有的信息化硬件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在教学实施中需要哪些硬件?教师备课中需要哪些硬件?你知道的最先进的设备是什么? 学校现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如何?应用不充分的问题在哪?在哪方面得到充分使用? 你觉得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有哪些障碍?维护资金是否有保障机制?如果学校自行购买,能够承受的金额? 学校的网络功能完善吗?是否有学校的网站?提供文件、软件共享功能?无线热点?提供校本资源与电子图书等? 你觉得你校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水平如何?是否需要提供培训?培训哪些内容?培训的形式是什么(教育局集体组织、校本培训、网上学习)? 你校是否有校本的教学资源?教师使用的资源来源是什么?你觉得理想的教学资源环境应该怎么样? 教学资源平台应提供怎样的资源用于教师备课、资料检索、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

校本资源,也就是教师教学设计、练习题、单元测试、考试题及对他们的分析,这些资源应如何积累与共享?并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的分析? 如果有提供教育局及校内通知、信息的平台,可以怎么用?是否有需求? 你是否知道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中小学可以怎么应用?利用它怎么解决学校教师缺少问题? 你是否有通过网络交流的经验?是用于教育教学吗?如果有用于网络教研的平台,你觉得需要提供哪些功能? 你知道或者实施过网络教学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实施网络教学?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可以怎么实施,时间怎么安排? 在教学管理方面你觉得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现有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化设备? 学校怎么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成长,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成长,可以用何种方式记录? 你校的技术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后期维护和教学支持? 对于你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最实际的功能和应用是什么?教育信息化中你最担心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建议和顾虑。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荣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然而21世纪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或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什么是信息化?首先信息化应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某个过程(或统称为一个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应是一个社会过程。简而言之,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即信息资源应是信息化的核心;第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因此它是信息化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以及团体的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因此,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

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面了解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规范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特开展本次调查。 基本信息(加盖公章): 学校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县(市)、区(直属):____________ 学校性质:A幼儿园B小学C初中D高中E完中F职业学校 学校类别:A 城镇学校 B 农村学校 联系人姓名: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 所在部门:职务:________ 在校学生数量____________人班级数量个在职教师数量__________人 计算机总量: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含专职网管):________ 人 学校资源库总量____________GB 一、基础设施 1.学校拥有以下教室数量 计算机教室(机房)个 多媒体教室个 多媒体网络教室个 数字化阅览室个 数字探究实验室个 仿真实训实验室个 教师信息化备课室(配备多台可上网计算机、一套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设备)个 录播教室(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和录像)个 微格教室个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A有B无 校园数字电视台系统:A有B无 配备双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会议室有_____个 其他信息化特色场所个,请注明: 2.学校拥有以下设备数量 计算机总量:________台 其中台式机______台、笔记本电脑______台 学生专用计算机台,生机比 教师专用计算机台,师机比 服务器个

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以高等教育为例,尽管实行了高校扩大招生的政策,但高校入学率仅接近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不了大学的课堂。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使得许多高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人满为患。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其一,城乡之间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少数直辖市、特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其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教育资源过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其三,即使在同一城市,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也存在不均衡现象。高水平师资被极少 数重点学校垄断,多数学生得不到名校老师的指点和教导。 为什么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能惠及全社会,网上的优秀课件数量为何匮乏,记者通过深入调查之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优秀教师、高质量课件目前大多被锁定在狭小的院校围墙内,可以说是在“羊肠小道上传递,在农贸市场上交换”。其传递和交换的手段不仅单一,而且比较低级和落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客观上要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换和传递突破狭小封闭的空间,摆脱落后的方式,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流畅传递、自由共享的“现代商城”。而这样的“现代商城” 只能依托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来搭建。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社会共享,首先需要搭建功能强大的公共信息传送平台,把分散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让不同地域的人群都能够通过网络来共享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三个特点要求这个网络平台覆盖全国,具有高带宽、高速率而且安全可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截至目前,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与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与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一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在中国几亿农民、两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一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在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都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简析 一、概述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深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不像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那么快速和彻底,是渐进式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作为关系到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等思想层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传递的内容要严格控制 和筛选,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传播方式不一致; 2、教育作为公民普遍享受的义务,提供的方式要兼顾所有国民,信息化要考虑到不同地区 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普及程度的差异。 所以,教育的信息化战略,总体上是处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的步伐中。某些特定领域之间以及某些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有所差异,大体上呈现出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课堂外高于课堂内,学习周边高于学习中的状态。 由于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各领域需求差别较大,所以下面着重分析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二、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市场细分 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市场有以下细分市场: (一)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细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 1、付费短信产品:如中国移动校讯通、中国电信、联通的家校通、翼校通等产品; 2、免费大众即时通讯类互联网产品: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 家校沟通市场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付费短信产品是运营商短信通道+计费通道+使用平台+代理商推广渠道的结合体。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大多数用户之间还依赖短信来进行互动交流的阶段,这类产品很好的满足了家校之间互动沟通的用户需求,运营商也依靠对于短信通道的垄断在用户规模和收入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移动又依靠占绝对优势的用户规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部分省份,付费短信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了目标用户的90%,这个业务也成为了大部分省份运营商行业信息化产品和收入的主力。

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思考

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思考 我国教育信息化从20 世纪90年代在硬件落后、软件缺乏的情况下,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日前,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含港澳台),主要体现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系统的建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建成2万km高速传输网,覆盖全国近30个城市,100所高校的校园网与其接入回!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已经实现了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平台.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经费、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面对新世纪世界各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激烈竞争,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在竞争中尾大难掉,势必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很多的困难.然而,只要我们看准形势,突出重点,把握力度,扬长补短,笃学慎用,大胆创新,就能转弱为强,化腐朽为神奇,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地区差异比较大.数据中还显示了教育信息化投资与建设成果之间的关系∶存在相增互长的内在联系,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既要重视整体的投入,又要明自∶不是投入了资金和拥有了硬件就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大功告成.其实我国在教育信息技术上的总体投入并不少,如我国教育科研网在2000 年到2001 年之间提速,仅仪其中的主干网就耗资 2.2 亿元.但资金流向不尽合理,宝贵的资金未用到"刀口"上,造成了资金的投入与在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极不相称的局而.所有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造成的;另一方向则是投资时缺乏结合性的长远考虑.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在硬件投资过程中要认真面对的人问题 1.2 我国教育信息化成果本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关精神,教育部教育管 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4'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于2004年8月5日开始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降重举行,历时了3天.此次会议的召开积极地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及时全面回顾、总结和推广了前一阶段国家及各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认真交流了当前国内外最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深入研讨了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所而临的挑战、问题及解决思路.论坛认为,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归结起来主要有6 个方面的重大突破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教育软件建设硕果累累; 3)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化人才; 5)教育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6)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1.3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开发者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不断加深,未来的教育资源建设将会不断成熟和完善,并将向普及化、专业化、地方化、个性化4个方向发展然而在技术发展与运用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却出现了以下8大误区∶ 1)瓶颈现象.什么是瓶颈现象呢?好比有很多水在一个瓶子里面,但是由于瓶颈太小,水无法倒出来,造成了守着水却无水喝的尴尬场面.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只有在信息大量的流通共享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将教育推动起来;然而,目前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却出现信息进出阻滞的严重现象.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束缚,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现状对策近几年,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数字校园”的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设,部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越加式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的增强了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新生事物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教育信息化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是一个难曲折的过程。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互联网+的运用,以及智慧校园的规划,使部分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配套达标,为这些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工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完全具备教育信息化装备能力,部分达标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更是需要加强提升。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存在问题

(一)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由于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各校逐步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购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电子白板、录像机、电视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部分学校也建设了微机室。扫视现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状况依旧普遍。当我们还在认真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学习课件制作,以便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的时候,城里的孩子已经可以每堂课坐在教室对着大屏幕上生动有趣的课件进行学习了;当我们也有了“班班通”的时候,城里的孩子已经人手一台平板,随时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畅谈了;当我们也有六大功能室,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音乐课可以听到钢琴声、放学后可以去图书室借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城里孩子的学校叫智慧校园了……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农村学校配件配置始终属于跟进状态。 另外实验室不达标,按照标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至少要配备理化生与小学科学实验室,但许多学校都不达标,有的学校连教室都不够,只好占用了本来就稀少的实验室,而更多的是实验室不规范,徒有其名,挂了个牌子而已。加之一些教学仪器太落后了,实验药品缺乏,造成达不到当前的实验教学要求。 (二)教育装备金费投入不足。 虽然市财政与区财政、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但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中小学都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教育技术装备上。近几年来,一些大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翻转课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 题及对策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790771.html,/doc/50160/196180.html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715790771.html,/ ?信息来源:慧聪行业研究频道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 6日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2003-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状况

2021年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2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 (1)主要法律法规 (4) (2)主要行业政策 (5) 二、行业发展状况 (6) 1、教育行业发展概况 (6) 2、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8) 3、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概况 (11) 三、行业价值链结构分析 (13) 1、电信运营商 (14) 2、服务运营商 (14) 3、使用者 (15) 四、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及发展趋势 (15) 1、人工智能技术 (16) 2、互动直播技术 (17) 3、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 (19) 五、行业主要壁垒 (20) 1、综合服务能力壁垒 (20) 2、教育资源壁垒 (20) 3、用户规模壁垒 (21)

六、行业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2) 1、行业经营模式 (22)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2) (1)周期性 (22) (2)区域性 (23) (3)季节性 (23) 七、行业竞争格局 (24) 1、全通教育 (24) 2、拓维信息 (25) 3、能龙教育 (25) 4、华腾教育 (25) 八、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6) 1、行业发展机遇 (26) (1)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 (26) (2)信息技术的进步 (26) (3)市场需求广阔 (27) 2、行业面临挑战 (27) (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7) (2)高素质人力资源稀缺 (28)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政策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教育信息化行业遵循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同时具有使用软件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交融性特点。行业主管部门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地方通信管理局。教育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安全等工作。通信管理局是省级行政区域内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对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2019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然而21世纪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或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什么是信息化?首先信息化应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某个过程(或统称为一个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应是一个社会过程。简而言之,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即信息资源应是信息化的核心;第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因此它是信息化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以及团体的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因此,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

2019年教育信息化行业行业环境及现状简要分析

2019年教育信息化行业行业环境及现状简要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行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教育部于2018年 4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务院于2019年2月颁布《中国 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上述政策的逐步推出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在教育经费及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方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相关政策保障了教育信息化行 业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3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人工智能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智慧校园建设成为趋势,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拓展现实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 升传统教育的管理、运行效率。针对我国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现状,智慧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手段。 在职业教育领域,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促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12月5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重新对职业教育进行定义,强调鼓励多层次、多元化办学,强调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社会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 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布有关教育行业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企业纷纷涌入该行业或加大布局发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市场份额多集中在各自优势区域,区域性限制较大,行业集中度较低。

教育信息化行业品牌企业星立方调研报告

教育信息化行业品牌企业星立方调研报告

1.公司简介:快速成长的教育数据运营服务平台 (3) 1.1.公司基本情况 (3) 1.2.业务范围 (6) 1.2.1.生态教育垂直业务 (6) 1.2.2.生态教育水平业务 (16) 1.3.公司营运分析 (18) 1.3.1.财务报表分析:利润增长趋势明显,未来可期 (18) 1.3.2.模式分析:以?通用产品?+?合同项目?为主 (19) 1.3.3.客户分析: 主要来自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和中小院校 (19) 2.行业发展 (20) 2.1.教育行业 (20) 2.1.1.教育行业基数庞大 (20) 2.1.2.教育支出占比增大 (20) 2.1.3.教育行业缺口待填 (21) 2.1.4.政府需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 (22) 2.1.5.教育信息化发展遇拐点,转向建设智慧校园 (22) 2.1.6.在线教育市场现繁荣 (23) 3.行业竞争 (24) 3.1.行业竞争集中,但发展与挑战共存 (24) 3.2.公司定位:国内领先的教育数据运营服务商 (24) 4.公司优势分析 (25) 4.1.成长性较强,盈利能力优秀 (25) 4.2.拥有坚实的产品基础及广泛的服务覆盖范围 (25) 4.3.产品战略互补,内容+平台 (26) 5.盈利预测与估值 (27) 5.1.盈利预测 (27) 5.2.估值分析 (27) 6.风险分析 (27) 6.1.市场开拓的风险 (27) 6.2.销售收入季节性变化的风险 (28) 6.3.核心员工流失风险 (28) 6.4.技术更新换代风险 (28) 7.特别提示 (28)

1. 公司简介:快速成长的教育数据运营服务平台 1.1. 公司基本情况 北京星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4年初挂牌新三板,股票简称为星立方,代码为430375.OC。公司于2015年4月16日转为做市转让方式。截至目前,共进行两次定增、一次转增股,现股本为4715.23万股,市值为3.38亿元。 图1:公司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内,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力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基于教育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智慧校园软件产品和智慧教育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发、销售及服务;基于视频技术,提供校园安防、教育资源播控管理产品的实施、研发及销售;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网络教学、自主学习、家校互动产品和平台的研发及运营服务。公司战略规划将现有产品和业务全部归入?生态教育垂直业务?,并将积极发展?生态教育水平业务”。 图2:公司业务范围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动着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要与全球化相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思想与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不断分析与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标签: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通常来说,教育信息化从宏观上讲主要是指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教育政策及制度等,从微观来看主要是指将信息网络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联结,应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高效的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1.1开放性,即:教育信息化突破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现状,使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1.2共享性,即: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于推广,使教育信息优质资源为学校师生所应运,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3交互性,即: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更多人广泛交互。 1.4协作性,即:教育信息化为师生结束学习任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从而使人人、人机之间更好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2.1信息化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信息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在教学中具体使用,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信息化资源 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包括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教育软件资

教育信息化行业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现状分析 王泽洋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属性包含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 ①硬件投入比例过大但应用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高,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硬件环境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是当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在过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和学校往往只考虑购买哪些和多少硬件设备,计划预算也是按照硬件投入来,很少将软件费用计入预算。在应用中,往往是投入极大代价建成的信息化硬件却少有使用。 在已建成的校园网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程度往往较低,相当一部分还处于闲置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应用硬件开展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课程还很少,大多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师生没有充分享受到有效的教育技术成果,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②教育信息化资源优质资源匮乏,整合难度大 教育信息化资源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题库、教学工具等多种类型。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

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同时社会资源向教育系统的开放不够,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未建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 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以区县或者学校为基础,区县教育局或学校往往根据上面下达的项目工程来实施,昨天是“校校通”工程,今天是“班班通”工程;昨天是校园网建设,今天是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每家学校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配置不同标准的信息化项目。教育信息化建设比较散、乱,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区域、校际之间不能链接,“资源孤岛”现象严重。不同区域之间,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数据封闭,资源封锁,不能交互操作,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不能发挥信息化硬件和资源共享分享优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④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不足 教师信息化的准备不足,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存在严重脱节情况。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并存,相当部分的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种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很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应用仍在初级层次徘徊。 (2)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将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兴起、应用、融合、革新。根据上述阶段划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经过了兴起的阶段,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并逐步向着“融合创新”阶段推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在过去十年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

{信息化知识}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信息化知识)教育信息化 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和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和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当下: 壹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壹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和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壹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于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于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于中国几亿农民、俩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壹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壹个中国人均明白的道理。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壹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于壹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于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于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于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壹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壹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均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壹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则有可能被后来者居上,比如上海市政府作出清楚校园内盗版windows,而倾向于选择linux系统就是因为微软中国公司做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