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一、先进制造业

产业现状

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合加环境资源设备制造、厚福医疗器材生产、三胜机械、精密机械、亿邦机械、华南工程机械等企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企业生产运作普遍不足、年产值普遍偏低、市场占有率较小、没有明显的龙头带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等明显特点。

发展定位

1、起重运输机械。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

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开发220K 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发1E 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云母制品、互感器、配电柜等;研发百万千瓦核组泵、核环吊、变压器等核电配套产品。

3、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设备、冷热连轧及涂镀层加工设备、新型造纸机械和纺织机械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国产化。掌握轨道交通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设咸宁工程机械与船舶及钢结构等产业基地。

4、发展新型三废处理设备。

5、节能环保装备。

布局构想

随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中电坤灿、津晶城项目落户开发区三期地块,将起到一定的引领集聚作用,建议在开发区三期此两项目附近分布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愿景

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几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延伸其产业链,使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咸宁市建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措施建议

一是主动承接武汉工业向城市圈地区战略转移,充分发挥中国光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延伸现有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配件、起重运输机械、输变电设备、船舶、涂附磨具、云母制品等为重点,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强研发设计、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和成套供应能力,提高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成套化和本地化制造水平。

三是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技术改造迅速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形成较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是建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配套的链条。引导企业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打造和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维修、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价值链。

项目支撑

(一)企业途径上:以中天引控为核心,发展大型电动轮工程装卸车项目,并吸引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产业集聚,发展重型装备业。

(二)政策途径上:1、开发区引进相关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研究中心落户。以骨干企业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加快各类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扩建步伐,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 通过多种途径培育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 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

2、把加快开发区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集聚区建设。把工业集聚区作为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主平台, 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吸引相关企业入住园区,壮大产业规模。同时,积极帮助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结构, 形成特色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开发区规划的工业集聚区要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企业发展和谐环境。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企业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为振兴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二、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现状

咸宁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多家跨国公司落户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以光宝电子、友邦电子、麦斯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企业群体。但电子产业更新换代快,咸宁经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导致市场跟进能力不强。所以这几家企业的产值并不高,不能满负荷生产,市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发展定位

1、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集成光电子器件。

2、数字视听。重点发展LED液晶电视、蓝光光盘机和数字电视前端、终端产品及高清播放系统。

3、通信产品。重点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及核心设备以及下一代宽带互联网络设备,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

4、光电。重点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半导体照明器具以及OLED光电材料生产线,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

5、基础电子。重点发展微小型、高性能、智能化的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及测量仪器。

6软件。重点发展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商品化的应用软件等,提高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和能力。

布局构想

以咸宁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园为主要依托

发展愿景

以中国光谷咸宁工业园、咸宁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依托园区内的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依托新兴产业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推进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园区和一批引领全国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加大与武汉光谷的配套,开发下游产品,构筑咸宁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措施建议

加快产品结构向高技术、数字化和市场适应性方向调整。在继续巩固发展芯片、电路板和激光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把产品的优势向计算机和消费电子领域扩展,突破性地发展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相融合领域的产品,特别是要发展能形成经济规模的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生产企业。同时,注重培育和构建龙头企业及主导产品产业链,配套发展整机类产品的专用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及新型元器件。逐步形成整机与配套产品相互依存、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以大项目的引进为纲,构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加强重大项目运作和培育的力度。围绕大项目的发展,树立起培育大企业、运作大市场、实施大投入的观念,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指导和推进企业兼并、联合、重

组,支持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募集产业发展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引导行业外上市公司以及大集团、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内电子信息产业。要求园区内企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积极探索大市场的运作模式,提高“品牌”意识,增强影响力,进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产业创新体系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加快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

系。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支撑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建设。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来开发区合资合作,注重引导现有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高位“嫁接”。开发区要加强大行业管理和服务,加强大行业管理和协调服务。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队伍素质,改进工作方式,以产品为管理服务对象,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只要有利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国债、科技技改、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支持,

同时帮助配套建立全省及咸宁市产业发展基金,更有效地发展和壮大全省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支撑以投建3D科技城为产业凝聚核心,带动新一代电子科技的奠基发展,并且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引进中科院智慧科技园项目,成立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研究基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现状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医药产业将以20%- 25%勺速度发展,这为该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加快了医疗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步伐,也为咸宁的医疗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开发区目前已投产的生物医药企业不多,但此产业的落户前景很好,目前已有海王药业、谷都生物、沃派基因、百米生物、福人药业、泛华生物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投资额较大,建设进展较快。

发展定位

1、完善传统产品。扩大京汇药业生产规模,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VB6生产厂家;福人药业积极研制开发治疗脑血栓、脑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类系列产品和研发研制“肠福软胶囊”、“金刚藤微丸胶囊”等高新产品;荣恩堂药业开发研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的药酒、胶囊;卫生材料开发研制E?P-A 新型环保医用卫材,生产第三代纯棉水刺无纺布和X光医用跟踪线;中药材加工形成生产中药饮片500 多个品种。

2、现代中药。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新辅料、新剂型、新型给药系统以及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的技术标准研究,建立高效、微量、准确、快速的重要有效成分鉴定、评价体系。推进现代生产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发展高效、速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加快中药基地建设:发展30万亩中药材种植,其中福人药业公司规划在未来5年内,高标准建成GAP基地,规划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

3、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重点发展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产品、电生理检测、监护设备与传感器、医学检验技术设备、专用手术器械、面向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新型计划生育器具等。

4、新型生物农药

5、生物工程应用技术开发。

发展愿景生物医药制造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咸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积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以开发区内的杰士邦等公司为代表,大力引进医药制造企业,以生物技术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加快发展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海洋生物药物为重点的生物制药技术和产业。要发展化学原料药及新型制剂,瞄准血液制品、细胞工程、酶工程、合成药物等当今医药生物的高科技领域,致力高技术生物新型药品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人工关节、乳胶制品等医疗器械及用品的研发和生产,整体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发展措施

开发区应坚持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实施医疗医药产业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现重点突破。鼓励企业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优势产品,集聚优势条件重点攻坚,破解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区、企联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联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开发区集聚。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协助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引进高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选择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原料药和医用材料的企业或项目入驻,积极推进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开发区服务和土地、税收、市场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医疗医药企业来开发区发展,支持现有园区内外资、股份制和民营等企业进一步发展。依靠“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要、产业能带动”的原则,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医疗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现有医疗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技术改造,做大品牌产品,培育新产品,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推荐园区内医疗医药企业申报和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技项目和扶持资金。鼓励并帮助企业收购、兼并国内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

项目支撑以海王药业为基础兴建医药物流,以厚福项目为基础兴建医疗设备,以杰士邦卫生用品为基础兴建卫生用品,以沃派、绿雪科技为依托,兴建生物医药,然后在此企业的基础上建成生物医药园,以生物医药园为载体,引进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医药企业和医药集团。

四、节能环保产业现状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跨领域、跨地区,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保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增长率在15%以上。

开发区目前已有的节能环保企业以南坡集团、合加环境资源设备企业为主,目前在建的有嘉寓幕墙企业。按目前企业运营情况分析,开发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引领龙头已有,但产业规模不大,集聚效应仍不明显。

发展定位

发展以太阳能下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利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产品;开发LED照明装备,

带动半导体灯具产业发展,形成LED照明产业体系。大力研制发展汽车燃油催化剂。

节能新材料。积极发展电极、电解质、隔膜等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导电剂、粘结剂等关键材料,氢氧化镍正极、储氢合金负极、隔膜纸等关键材料,为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材料。

发展与新材料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企业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引进纳米技术材料项目。

竹炭、竹纤维新材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研究、开发竹炭、竹纤维新材料

节能环保设备生产。

节能环保技术提供与服务。

发展愿景

到2017年,力争初步建成面向全国的节能环保开发和生产基地。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方面结合开发区的现实基础与未来机遇,突出发展有机高分子材料对形成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武汉市八十万吨乙烯项目的推动下,大力发展塑料合金、特殊性能改性工程塑料、高性能涂料纤维新材料、纳米新材料等材料。在特种陶瓷材料方面以武汉蒲瑞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材料为主要产品,同时积极发展高端航空航天用材、高新工程材料等。

措施建议

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在环保节能企业引进建设方面的有利政策、条件,引进国内外大型节能环保带头企业。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等的建设,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先进技术支持。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选址、要素配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节能环保企业在用地指标、用地价格、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人才支持等方面做好文章、做足文章。

项目支撑

以园区内已兴建的新型节能材料企业蒲瑞科项目、南玻节能玻璃为依托,兴建开发区环保产业园。进一步支持嘉寓幕墙等新型节能材料项目做大做强。

五、新能源产业

产业现状

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咸宁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新能源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如:百杰瑞公司的锂盐产业化、能一郎电池、风电设备制造和LED 照明等,但企业总体规模仍偏小。

发展定位

咸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发电也大有可为。在新能源方面开发区在进一步实现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大容量、高性能的镍氢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模型燃料电池。同时,根据国际技术发展的趋势,考虑开发太阳能电池。

1、太阳能。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制备新工艺、组件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高效、低成本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的集成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2、风能。风电场监控、电网接入系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

3、生物质能。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置;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置。

发展愿景

预计十三五期间咸宁大畈核电站建设会解冻,以此为为契机,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核电、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构筑和完善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咸宁建成在内陆地区具有重要影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到2017 年,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集群。

措施建议与项目支撑

以索阳太阳能项目为核心发展光伏产业,并引进最新先进的光伏太阳能生产技术研究技术并建成研究中心和基地。

做好百翔电池项目的落地开工,以此形成新型电池龙头带头企业。

利用咸宁优良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先天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中大型项目落户。如果“十三五”期间咸宁大畈核电解冻,积极争取与核电相关的产业配套项目。

六、汽车配件产业

产业现状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按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X”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具产业化雏形。成为调整林区经济结构,致富农民和林业职工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X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农民和务农职工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达到700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专题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4处。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已建成省级绿色水稻基地1处20万亩,市级绿色大豆基地1处20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处10万亩,刺嫩芽、刺五加、笃斯等山野菜、山野果改培基地8处12万亩,黑木耳等超千万袋食用菌基地6处,300万只绿色肉鸡基地1处,千头绿色奶牛基地1处。 二是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现有精洁米、蔬菜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和山野果饮品等规模以上绿特食品加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和职工5万人。

三是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在铁力局和X区建立了二处绿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家以上。在省内外建立各类营销网点69个,山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日本、南韩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量在4000吨以上。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13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0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统一打造品牌,全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协会,在国家商标局统一注册了“X大森林”集体商标,现已有24家绿特色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此商标。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获省著名称号。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X林区经济的支撑和产业替代作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一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对基地和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不能与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营销手段落后。特色农产品仍以产地经销为主,既缺乏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才能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也缺乏连锁经营,配送经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四是产品知名度低。特色产品品牌过多、过杂、过滥,不能合力出击.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政府序列服务队伍萎缩,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育不成熟。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

目录 一、发展现状 (2)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建设任务 (13) (一)建设良繁基地,确保种植良种化 (13) (二)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原药竞争力 (14) (三)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16) (四)完善流通体系,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18) (五)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19) (六)注重传承与创新,繁荣中药回药文化 (24) 四、保障措施 (25) (一)建立统筹协同推进机制 (26) (二)建立规范化经营监管体系 (26)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7) (四)建立良好政策支持体系 (28) 附表1:某地2013年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及2020年规划目标 (30) 附表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2014-2020年) (32) 附图1:某地中药材产业工作流程图 (41) 附图2: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图 (49) 附图3: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50)

某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我区是国家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是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在西北地区认定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我区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为进一步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区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自2000年我区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某地)”以来,经过1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区中药材种植形成了2个特色产业带,即:中部干旱风沙区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肉苁蓉等为主的沙生特色药材产业带,南部某某阴湿区以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为主的某某特色药材产业带,同时在全区相继建立了甘草、麻黄、苦豆子、黄芪、秦艽、柴胡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全面增长,2013年全区中药材人工种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DOC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先进制造业 产业现状 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合加环境资源设备制造、厚福医疗器材生产、三胜机械、精密机械、亿邦机械、华南工程机械等企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企业生产运作普遍不足、年产值普遍偏低、市场占有率较小、没有明显的龙头带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等明显特点。 发展定位 1、起重运输机械。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 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开发220K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发1E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云母制品、互感器、配电柜等;研发百万千瓦核组泵、核环吊、变压器等核电配套产品。 3、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设备、冷热连轧及涂镀层加工设备、新型造纸机械和纺织机械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国产化。掌握轨道交通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设咸宁工程机械与船舶及钢结构等产业基地。 4、发展新型三废处理设备。 5、节能环保装备。 布局构想 随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中电坤灿、津晶城项目落户开发区三期地块,将起到一定的引领集聚作用,建议在开发区三期此两项目附近分布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愿景 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几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延伸其产业链,使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咸宁市建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措施建议 一是主动承接武汉工业向城市圈地区战略转移,充分发挥中国光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延伸现有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_2020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

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 (一)现状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

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2、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6%,属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两热同季和局部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空气质量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宜优质中药材特别是热河黄芩的生长。 3、林下土地资源丰富,政府重视。XX县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到26.4万亩,发展林(果)药间作和林下经济,土地资源充足。县委县政府对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一直非常重视。 4、生产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几年来,XX县不断加大中药材发展力度,中药材发展面积逐年加大,品种不断增加,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农民收入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户参与率逐渐上升。 5、服务体系全,技术有保证。XX县先后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大学、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XX医学院中药研究所、XX旅游职业学院燕山药材研究所、XX颈复康药业集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常年聘请XX旅游职业学院李世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农牧局现有

顺德产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公示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为加强规划管理,增加透明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对《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评审成果征询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监督电话:22836036、22836116 监督传真:22836311 信函邮寄:顺德区大良德民路行政大楼3楼顺德发展规划和统计局(528300) 电子邮箱:sg@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302123.html, 公示时间:自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10日。 公示媒体:1月12日珠江商报 公示网址: 顺德区人民政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302123.html,/ 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302123.html,/ 顺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717302123.html,/

一、编制背景 20多年的高速发展,顺德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高起点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顺德提出了“以规划为引领,构建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思想,制定了“一城三片区”的规划发展战略,主动与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对接。2009年1月8日,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区委扩大会议上称,顺德将制定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社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其中,顺德的《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顺德经济未来发展的目标、产业布局和招商的重点领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有效对接,合理构建珠三角和其他城市环珠三角产业协调体系。 二、编制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顺德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编制意义 1.相关资料显示,家电产业的总体规模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加上其延伸产业。除产业本身的结构外,顺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要求顺德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2.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合作的深化、广佛同城化速度加快以及顺德自身200多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一系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动态为顺德规划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顺德产业面临的挑战 总结现有产业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顺德应注重产业质量和结构的持续优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和多元化产业结构。顺德未来产业需求可作如下考量:第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传统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资金、人才和商业模式上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独立”支柱产业的产值创造力。 第三,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环境,大力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以研发引领顺德产业升级。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套用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某某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某某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某某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某某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宁夏领鲜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给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司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成立了宁夏领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对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的绝对控股,从而形成了以领鲜农投公司为母公司,以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为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具完善。为了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公司经营管理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和品牌经营目标,并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出五年内的改革发展规划,特此制定了本规划纲要。 一、四年以来的历程回顾 2007年至今以来的4年时间,是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个公司的成立,第一个基地的建设,我们摸索前进,一路走来,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格局。 回顾这四年,不难发现,过程是曲折的,由于我们缺乏对农业行业的客观了解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确走了不少错路,走了不少弯路。果蔬基地的发展建设,基地生产的经营决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失误和反复,并直接影响了产

业的发展进程;销售公司规模扩张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公司整体管理运营体系的运行不畅,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但正是这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规划,这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客观的说,这四年,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强势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供、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有效地助推发展“领鲜大农业”的战略构想。 国家“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我们带来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资质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都将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强劲动力。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鼓足干劲,上下齐心,全力投入公司新的发展征程。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因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序列中农业行业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较之其它行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行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或缺,所以就奠定了农业既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又是朝阳产业。领鲜的产业规划也将始终以农为主,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为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未来五年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集团的二次创业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全力推进集团产业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工信部规[2016]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 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有关中央企业,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实 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部编 制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 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2月18日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日前透露,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噪声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强有力的减排政策将催生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环保产业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商机:万亿产值成共识 “未来15年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错过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难以摆脱20年来‘盘子小、市场散、发展慢’的局面。”陈尚芹表示。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提供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其政策分析》报告指出,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 万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环保投资为6200亿元左右。

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等环保投资的牵引下,以投资乘数约1.4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拉动GDP约4.34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表示,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是全社会绿色增长的最佳模式”。 瓶颈:行业估值现分歧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一位专家指出,当前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包括环保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新技术示范推广渠道不畅,环境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散、弱的行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然而,“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国家已公开的直接涉及环保产业的投资预算,仅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所列的220亿元,“这笔钱还是从科技部过来的,环保部涉及环保产业的自有预算捉襟见肘”。 至于涉及市场化、产业化领域的财政支持,财政部曾邀请环保部对口司局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座谈,但双方未就使用方式、投放对象等问题达成一致,“最后批给环保部的财政专项资金就不了了之”。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安康市科技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7 文章录入:admin ]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特征。市辖 1 区 9 县, 200 个乡镇办事处,2937 个行政村,人口 294 万,面积 2.35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2.5% 、丘陵占 5.7% 、川道占 1.8% 的。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天然无污染的药用生物资源宝库,被称为“中药材之乡”。为认真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把“药、水、游”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特制定《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五”以来,安康把中药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相继形成了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开发格局,十余年医药加工产值增长了 9.4 倍。 2003 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 83 万亩,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 12.6 亿元,实现 GDP6.5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6.3% 。 (一)自然条件独特。安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2 ~ 16 ℃,极端最低气温 -7 ~ -11 ℃,极端最高温度 42 ℃;无霜期 215 ~ 278 天,年日照 1660 ~ 1852 小时,年降水量 736 ~ 1238 毫米。市内森林植被茂密,林业用地 2402 万亩,有林地 1761 万亩,森林覆盖率 50.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全市汇集了各类经济植物 3300 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