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抑癌基因检测可行性报告

P53抑癌基因检测可行性报告
P53抑癌基因检测可行性报告

P53抑癌基因检测可行性报告

体检中心外检项目

北京疾控中心P53项目组

尚康阳光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目录

1、我国癌症现状

2、P53检测项目简介

2.1 P53检测商业模式

2.2 什么是P53抑癌基因

2.3 P53抑癌基因检测和临床现有的肿瘤筛查方式的区别

2.5 项目合作方案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我国癌症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癌症第一大国,全世界新发肿瘤病人20%在中国……其中,乳癌发病率增速全球第一,肺癌发病率全球第一,肝癌发病率全球第一,食道癌发病率全球第一,宫颈癌发病率全球第一,……52.4岁、胃癌58.2岁、结肠癌58.2岁、食管癌是59.3岁……癌症多在50岁

上海癌症发生率全国最高。平均每1万人有35人患癌,平均一分钟6人得癌症。且每年1%比例持续上升。超过65岁人中约有10.44%被诊断为癌症,超过75岁后比率升至21.31%。

2010年北京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7万多例,相当于平均每天104人被确诊,跃居北京市居民第一死因。

造成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的的原因很多很多,但是引起癌症一经确诊就需要进行临床治疗(手术、放疗或者化疗等),并且临床治愈率并不乐观,所以老百姓才谈癌变色。究其原因是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对癌症的早期检查方法,均是基于临床医学的检查方法,目的是确定现在是否已经患了癌症,一经发现就是临床分期的“早、中、晚”期,根本没有预防的时间空间。

假如有一种比较可信的检测手段,在癌症达到临床分期的早期更早的发现的话,那就有了足够的预防时间,再加上有可靠的药物预防手段的话,那么对癌症的预防就有极大的价值。

现在,北京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的P53抑癌基因检测就是早于临床分期早期的检测手段,所以叫早早期检测。

二、P53项目介绍

2.1 P53项目介绍

1.检测名称:P53基因癌症早早期检测

2.检测流程:送检

3.检测单位: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检测内容:基因检测

控中心,由北京疾控中心的专家在国家级实验室内对血液进行基因提取P53基因片段提取最后出检测报告。

2.2 什么是P53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17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p53蛋白(分子量53KD)

P53蛋白的正常功能是调节细胞增殖

P53蛋白是人体内最有效的肿瘤防御机制

P53与癌症

癌症中最容易出现的基因变异:>50种癌症

癌症中变异率最高的基因:>50%

P53文献

经查新,国内关于P53基因研究,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有2万余篇,现摘录部分文献供参考。详见附件。

2.3 P53检测和临床现有的肿瘤筛查方式的优点

一、适用人群广

1、肿瘤高危人群: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的职业;有肿瘤家族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因职业和环境原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有慢性炎症或癌前病变人群;长期吸烟、饮酒者,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导致肥胖者。

2、疑是肿瘤患者:身体里发现可疑肿块或病理检查有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从分子层面鉴定是否有基因突变。

疗效。

4、康复期癌症患者:既往曾患癌症,经治疗后可定期做P53抑癌基因检测,从基因层面监控复发迹象,评估预后。

二、P53抑癌基因检测与临床现有癌症检测方法的区别

1.p53检测已被列入到临床医疗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国家卫计

委下发的9号文件《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p53基因

突变检测列入到临床分子细胞学检验目录,可以在临床开展;

其他第三方实验室开展的疾病易感基因的检测没有写入临床检测目录,不能在临床开展。

2.技术权威:p53(抑癌)基因由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结果权威可信。

3.技术先进:通过特异性PCR-SSCP方法扩增血液中p53基因上的突变片段,如扩增产物中包含与野生型p53基因不同的序列,扩增产物单链在电泳上会出现与野生型不同的带型,从而可以判断出PCR产物中含有变异位点,从而推断出p53基因出现变异。罹患癌症的风险急剧增加

4.临床价值高:本检测技术先进、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早期诊断参考价值,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北京友谊医院等多数医院早已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标准之一普遍采用。

5.检测范围广: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与癌症的发生关系最

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脑瘤、淋巴细胞

肿瘤、食道癌、肺癌、成骨肉瘤等人类高发癌症。

6.采样优势:此项检测采样简单,无痛苦,仅用末端血涂片即可。其他的癌症筛查方式采集3到5毫升的全血,离心沉淀提取血清比较麻烦,并且不适合远途送检。

上图为采样包样本

7.价格优势:价格低廉,适合大众普查使用。市场上易感基因检测单项检测最低都要高于5000元。按照浙江省基因检测的收费目录我们检测四个基因点位,价格不超过2400元。

8.后期服务:北京、上海权威专家团队提供检后干预方和绿色转诊通道。

2.4 案例展示

本项目与2013年7月14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发布会,央视媒体,网络媒体对我们进行了报道

启动仪式图片

北京晚报信报健康时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央视4套对我们公司进行了专访

目前已经陆续开展的城市有:北京、石家庄、邯郸、邢台、唐山、沧州、河南许昌、山西阳泉、长沙、株洲、武汉、深圳、珠海、佛山、成都、自贡、南充、济南、聊城、绍兴、宁波等

部分采样单位展示

截止2014年1月低全国30余家体检中心参与合作

河北省体检中心,河北地区最大的体检中心,年体检人流量10万人次,高端VIP客户8000余人

华西医院门诊部

河北省体检中心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人民医院

南充市肿瘤医院

陕西省阳泉市体检中心

民营体检中心代表国药阳光体检中心全国10家体检中心

深圳第一健康体检

深圳瑞格尔体检

合作的大集团客户

北京空军司令部

深圳富士康2000人高管体检

中国核工业第九研究所

大亚湾核电站

广核电全员2万多名员工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项目。

2.5 项目合作方案及经济效益分析

对医院合作模式

1、合作科室:体检中心

2、合作模式:纳入体检中心体检套餐,由代理商和医院体

检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给医院供货价格,医院体检中心收费,按照月度结算的办法。

3、技术实施:送检

4、供货价格:带上和医院体检中心协商决定。

2000人次P53检测量收益为800000纯收益。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研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细胞癌基因的突变类型已如上所述,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1985以前,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以筛选出基因的缺失、插入和移码重组等突变形式。对于用该法法不能检测的突变,只能应用复杂费时的DNA序列测定分析法。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突变研究中的最重大进展,使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都是建立于PCR的基础之上,并且由PCR衍生出的新方法不断出现,目前已达二十余种,自动化程度也愈来愈高,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很提高。其中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m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和异源双链分析法(heteroduplex analysis,HA)。下面分别介绍几种PCR衍生技术及经典突变检测方法,可根据检测目的和实验室条件选择时参考。 PCR-SSCP法 PCR-SSCP法是在非这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短的单链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构象,一个碱基的改变将影响其构象而导致其在凝胶上的移动速度改变。其基本原理为单链DNA在中性条件下会形成二级结构,这种二级结构依赖于其碱基组成,即使一个碱基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而出刺同的迁移率。由于该法简单快速,因而被广泛用于未知基因突变的检测。用PCR-SSCP法检测小于200bp的PCR产物时,突变检出率可达70%-95%,片段大于400bp时,检出率仅为50%左右,该法可能会存在1%的假阳性率。应用PCR-SSCP法应注意电泳的最佳条件,一般突变类型对检测的灵敏度无大的影响,同时该法不能测定突变的准确位点,还需通过序列分析来确定。Sarkar等认为对于大于200bp的片段,用其RNA分子来做SSCP会提高其录敏度。应用PCR-SSCP检测点突变已见报道于人类大部分的肿瘤组织或细胞,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检测的基因包括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也是检测抑癌基因p53突变最常用的方法,仅检测第5-8外显子即可发现85%以上的p53基因突变。由于该法简便快速,特别适合大样本基因突变研究的筛选工作。 异源双链分析法(HA) HA法直接在变性凝胶上分离杂交的突变型一野生型DNA双链。由于突变和野生型DNA形成的异源杂合双链DNA在其错配处会形成一突起,在非变性凝胶中电泳时,会产生与相应的同源双DNA不同的迁移率。该法与SSCP相似,所不同的是SSCP分离的是单链DNA,HA法分离的是双链DNA,也只适合于小片段的分析。但HA对一些不能用SSCP 检出的突变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可使突变检出率提高到近100%。

抑癌基因P53与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P53与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0-18T08:59:12.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熊益孙圣华[导读] 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是癌症病人最主要死因。 熊益孙圣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13)【摘要】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肺癌中约占50%存在P53突变,是肺癌发生、增殖、恶化进展的分子学原因。本文着重综述P53的分子学特性及抑癌、致癌机理,并对其在肺癌的诊断、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抑癌基因肺癌诊治【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32-02 肺癌,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是癌症病人最主要死因。尽管在临床上对于癌症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但是对肺癌的治疗还是不尽如人意,肺癌患者预后非常差,整体存活率只有15%。肺癌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基因的变异,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进而导致淋巴结及远端的转移。在这些变异的基因中,抑癌基因P53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型的P53基因在肺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肺癌诊治中有重大意义。 一、抑癌基因P53概述 P53作为“分子警察”,它的突变、失活、缺失在包括肺癌内的众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增殖、恶化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基因,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大意义。P53最先发现于1979年,Linzer等利用DNA病毒SV40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一种与SV40抗原结合的分子量为53KD蛋白,即命名为P53。此后又有几项研究发现P53在细胞转化中的作用。直到1989年,Finalay等证实野生型的P53在细胞的生长、增殖中有负性调节作用,而突变型P53则可促进细胞转化[1]。 P53基因全长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在人类染色体17p13或17q14,编码的蛋白质由393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53kD。P53基因存在于人体正常细胞,在体内控制着与肿瘤生成和生长相关的多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并受Mdm2和p19-Arf等的调节控制[2]。野生型与突变型P53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在5编码区内90%以上序列有同源性,其中保守区是P53的生物活性的关键部位。突变的p53基因不但丧失了正常p53基因的功能,而且自身获得了癌基因的功能,使得衰老细胞、异常细胞不能按正常程序死亡而不断地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 二、P53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近年来关于P53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着大量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P53的水平可以对肿瘤做出有效的诊断。苏胜发等[3]证实野生型P53基因阴性的情况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iASPP高表达。陈宇平等研究[4]证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与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在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柯立等[5]研究证实P53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TMN分期高的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非小细胞癌中表达有差异,分化程度越低的肿瘤p53蛋白表达越高。郑颂国等研究发现[6]P53蛋白在肺鳞癌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上述研究表明,P53在肺癌患者病人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这可能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在细胞核聚集造成的,P53蛋白阳性的患者肿瘤多已侵及周围粘膜,分期较晚。正常人体细胞的P53基因的蛋白产物水平极低,难以检测;在生长较为旺盛的细胞中其含量增加约4倍以上;肿瘤细胞中其含量科增加100倍,且容易在肿瘤细胞中堆积。在体液中检测P53水平也有益于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张东明等[7]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肺疾病及健康者,血清P53抗体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9.27%及100%。张向群[8]等的对57名肺癌的患者检测P53抗体,结果表明阳性率为43.19%,血清p53抗体水平与肺癌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吸烟指数无关,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血清P53抗体的检测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P53在肺癌治疗中的价值目前主要根据P53在肺癌发病中的重要性,较多地对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即阻止异常P53基因的表达,或以正常的野生型基因去取代突变型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异常基因的反义DNA及RNA治疗,替代缺陷抑癌基因等。将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导入P53基因失活的肺癌细胞,能抑制其恶性增殖,逆转其恶性表型,不仅可对丧失了P53功能的肿瘤细胞进行遗传修饰,而且可利用野生型P53蛋白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保护正常细胞,从而提高抗肿瘤效果[9]。Sak等在研究中证实利用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阻断p53基因突变途径后,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停留在G2期的NSCLC细胞减少。杨立群等[10]研究发现Ad-P53能可以抑制含突变型P53基因及含野生型P53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作用效应不受内源性P53状况的影响。临床前研究显示,P53基因替换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肺癌患者体内也进行了P53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临床结果显示,P53基因治疗能够提高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的疗效[11]。对P53基因肿瘤抑制途径的重建,如将P53基因注射入肿瘤细胞,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案。在临床试验中,结合P53基因治疗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只用普通疗法的患者。最近,已经在用自行设计或是化合物文库筛选等方法,寻找鉴定靶向TP53的小分子。RITA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筛选出来用于通过野生型TP53的依赖性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RITA与TP53基因结合后,通过破坏TP53与HDM-2的作用来活化TP53进而引起凋亡通过破坏。赵等研究表明,RITA引起的反应是依赖于突变型TP53基因的存在,它是由细胞凋亡机制的再活化来维持的。因此,他们认为,RITA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抗癌药物,它可以再度激活肿瘤细胞中的TP53的肿瘤抑制功能[12]。PRIMA-1是一种低分子量化合物,它可以选择性的抑制突变型TP53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的生长,修复突变型TP53的核心部位,诱导人类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PRIMA-1MET/APR-246是从化合物文库中筛选出来的一种PRIMA-1的甲基化结构模拟化合物,它能够与顺铂或是其他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协同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小鼠体内的人类SCID移植肿瘤的生长。p53基因的基因疗法,以及靶向P53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如PRIMA-1和PRIMA-1MET,它可以恢复突变型TP53的转录功能,或是恢复RITA的表达以干扰MDM2诱导的TP53降解。这些方法都在临床前试验中得到验证,并且有些药物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四、展望

基因检测运营项目可行性方案

基因检测可行性运营方案 一.项目介绍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断,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与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包括您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密不可分。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1. 基因与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像血液分不同血型一样,人体中正常基因也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即基因多态型。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另外,单独由异常基因直接引起疾病,被称为为遗传病。 可以说,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有三种: (1)基因的后天突变; (2)正常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遗传的基因缺陷。 绝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中发现病因。

基因通过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指导,决定我们吸收食物,从身体中排除毒物和应对感染的效率。 第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有四千多种,通过基因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获得。 第二类疾病是常见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是多种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化学载体,决定我们与前辈的相似和不相似之处。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能够发育正常,功能正常。如果一个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个非常小的片断不正常,则可以引起发育异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体依赖身体不断的更新,保证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正常,这些蛋白质互相配合保证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执行。每一种蛋白质都是一种相应的基因的产物。 基因可以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不引起蛋白质数量或质量的改变,有些则引起。基因的这种改变叫做基因突变。蛋白质在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2. 基因检测概念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基因检测:指通过基因芯片等方法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 3. 传统检测的区别 我们通常的医疗检测手段是针对疾病的具体症状或已有病变进行检测。现代科

(3)理解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第十章基因突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性质、特征 (2)掌握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和诱变因素的作用方式 (3)理解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4) 掌握基因突变的修复途径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突变的概念、类型和性质 2.诱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3.诱发突变与人类癌症 4.生物体基因突变的修复机制 5.果蝇基因突变的检出 6.植物基因突变的检出 7.人类基因突变的检出 [解决方法] (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 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 [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三、教学方法设计: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别 1、基因突变:指在染色体上一定位点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突变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一定位点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突变 2、类别 隐性突变:A a 显性突变:a A 自发突变—外界环境条件的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而产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在专门诱变因素影响引起的突变,为“诱发突变” 形态突变型—可见突变:指造成外形改变的突变型 至死突变型—能造成个体死亡或生命力明显下降的突变型 条件突变型—在一定条件下有致死效应 3.一般特征 ①突变的频率:指生物体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机率,或者在一定时 间内突变可能发生的次数。 高等植物 10-5— 10-8 细菌和噬菌体 10-4—10-10范围大、突变频率比动植物高 例如:氨基酸过程中三种疾病是由三种基因突变导致酶发生变化引起的,有一定的突变频率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苯丙酮尿症;尿黑尿酸氧化酶缺乏会产生尿黑酸尿症;酪氨酸酶缺乏导致白化病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酮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积累尿黑尿酸氧化酶 酪氨酸酶 苯丙酮尿症尿黑酸黑色素

P53基因

P53基因 人體抑癌基因。該基因編碼一種分子量為53kDa的蛋白質,命名為P53。p53基因的失活對腫瘤形成起重要作用。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兩個方面,p53是一個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細胞自殺,防止癌變;還具有幫助細胞基因修復缺陷的功能。 這種功能對於受化療藥物作用而受傷的癌細胞,則起修復作用,而不是使癌細胞自殺。造成被修復的癌細胞在治療後成為新的腫瘤。 編碼53kDa的蛋白質 類型人體抑癌基因 功能防止癌變,修復缺陷 基因種類腫瘤抑制 1簡介編輯 p53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所有惡性腫瘤中,50%以上會出現該基因的突變。由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protein)是一種轉錄因數(transcriptional factor),其控制著細胞週期的啟動。許多有關細胞健康的信號向p53蛋白發送。關於是否開始細胞分裂就由這個蛋白決定。如果這個細胞受損,又不能得到修復,則p53蛋白將參與啟動過程,使這個細胞在細胞凋亡(apoptosis)中死去。有p53缺陷的細胞沒有這種控制,甚至在不利條件下繼續分裂。像所有其它腫瘤抑制因數一樣,p53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對細胞分裂起著減慢或監視的作用。細胞中抑制癌變的基因“p53”會判斷DNA變異的程度,如果變異較小,這種基因就促使細胞自我修復,若DNA變異較大,“p53”就誘導細胞凋亡。 p53是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自從該基因在1979年被首次報導以來,有關研究論文在Medline上可查到20000餘篇。人們最初認為p53基因是一種癌基因,但隨著近十年研究的深入,p53作為抑癌基因的功能逐漸被揭示出來。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是腫瘤中最常見的遺傳學改變,說明該基因的改變很可能是人類腫瘤產生的主要發病因素。 p53基因突變後,由於其空間構象發生改變,失去了對細胞生長、凋亡和DNA 修復的調控作用,p53基因由抑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 p53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在調節細胞正常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它與細胞內其它信號轉導通路間的聯繫十分複雜,其中p53參與調控的基因已超過160種,因此,Levine 等學者提出了p53基因網路的概念: 他們認為不能孤立地觀察各個基因的生物學功能,而應該將它們組合起來看待。 p53蛋白主要分佈於細胞核漿,能與DNA特異結合,其活性受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等翻譯後修飾調控。正常p53的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組衛士(guardian of the genome)”,在G1期檢查DNA損傷點,監視基因組的完整性。如有損傷,p53蛋白阻止DNA複製,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使損傷DNA修復;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研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细胞癌基因的突变类型已如上所述,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1985以前,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以筛选出基因的缺失、插入和移码重组等突变形式。对于用该法法不能检测的突变,只能应用复杂费时的DNA序列测定分析法。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突变研究中的最重大进展,使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都是建立于PCR的基础之上,并且 由PCR衍生出的新方法不断出现,目前已达二十余种,自动化 程度也愈来愈高,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很提高。其中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m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和异源双链分析法(heteroduplex analysis,HA)。下面分别介绍几种PCR衍生技术及经典突变检测方法,可根据 检测目的和实验室条件选择时参考。 PCR-SSCP法PCR-SSCP法是在非这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短的单链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构象, 一个碱基的改变将影响其构象而导致其在凝胶上的移动速度改变。其基本原理为单链DNA在中性条件下会形成二级结构,这种二级结构依赖于其碱基组成,即使一个碱基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而出刺同的迁移率。由于该法简单快速,因而被广泛用于未知基因突变的检测。用PCR-SSCP法检测小于200bp 的PCR产物时,突变检出率可达70%-95%,片段大于400bp时,检出率仅为50%左右,该法可能会存在1%的假阳性率。应用PCR-SSCP法应注意电泳的最佳条件,一般突变类型对检测的灵敏度无大的影响,同时该法不能测定突变的准确位点,还需通过

P53信号通路译文

P53 信号通路 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调节各种各样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凋亡,生长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分化和加速DNA修复,基因毒性和细胞应激后的衰老。作为一个转录因子,p53是N端激活域、DNA中央特定结合域和C-端四聚体化域的组成部分,而且其调控域富含碱性氨基酸。p53半衰期很短,在26S蛋白酶体作用下,通过持续的泛素化和后期降解,p53在无刺激的哺乳类动物细胞中维持较低的含量。 去磷酸化的p53在MDM2(鼠双微体基因-2)泛素连接酶作用下被泛素化。MDM2结合p53使其无活性是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MDM2结合p53的转录激活域,阻止转录元件的相互作用。 第二,介导p53共价结合泛素蛋白,泛素化的p53被蛋白水解酶降解。 通过使p53的失活,MDM2扮演着p53抑癌基因的主要监视者。当细胞面临着DNA损伤、缺氧、细胞因子、代谢改变、病毒感染或者致癌基因等刺激时,导致p53泛素化被抑制和p53在细胞核内积累,通过多个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和乙酰化,p53被激活并稳定存在。 p53的磷酸化大多数出现在N-末端激活域的Ser6,Ser9,Ser15,Thr18,Ser20,Ser33,Ser37,Ser46,Thr55和Thr81残基上,另外还有一些p53磷酸化出现在C-末端连接处和碱性区域的Ser315, Ser371, Ser376, Ser378, 和Ser392残基上。大多数位点上的磷酸化是由DNA损伤诱发的,还有一些例如Thr55 and Ser376在基因毒性应激下被压抑。P53磷酸化是由几个细胞激酶所介导,包括Chks,CSNK1-Delta,CSNK2,PKA,CDK7,DNA-PK,HIPK2,CAK, p38和JNK。显然,由ATM/ATR作用在Ser15上磷酸化,直接作用或者通过Chk1/Chk2,在Chk1/Chk2作用下的Ser20磷酸化已经证实能够减缓抑制或减慢降解p53,导致p53稳定并活化。磷酸化诱导的p53稳定和活化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以及很多细胞环境或微环境的改变所致。HIF-1Alpha参与p53的稳定,HIF-1Alpha调节p53介导作用的详细机制依然是一个未知数。最近,p53和HIF-1Alpha之间的作用已被报道能够引起HIF-1Alpha的降解。PIAS 蛋白家族也被发现能与p53发生相互作用。PIAS1 和PIAS-Gamma作用可作为p53的SUMO 连接酶。另外,PIAS1的环指域结合p53抑癌基因的C-末端催化其类泛素化(sumoylation),这个修饰,能抑制报告质粒p53的活性,包含共同序列p53DNA的结合位点。PLM通过吸收p53到多蛋白复合体(称为PLM核体)来激活p53。PLM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也是曾发生变异称为Kremer bodies蛋白核配合物(ND10, PODs and PML-NBs)的主要组成成分。PLM直接和p53结合并进入PLM-NBs。补充到PLM-NBs激活p53,通过把它引进到与CBP/p300极为贴近。BRCA1和p53发生联合,在体内和体外是相同的肿瘤抑制途径。BRCA1对于生化调节p53作用的能力暗示着在肿瘤抑制过程,这个可能是BRCA1一个基本的角色。 P53另一个重要的修饰是乙酰化作用。在Lys370,Lys372, Lys373, Lys381, and Lys382 by p300/CBP and at Lys320残基上通过PCAF,p53发生特殊的乙酰化。已证明,乙酰化可以增强p53DNA的结合、通过更新辅激活因子刺激p53介导的下游靶基因转录激活。乙酰化可以通过MDM2抑制p53的泛素化来调节p53的稳定性。在机体内,发生Lys320, Lys373, and Lys382残基上的乙酰化是通过许多基因毒性介质所诱导的,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缺氧、氧化应激,甚至耗尽的核苷酸池。P53同样也可以被HDAC1和SIRT1去乙酰化。人类的SIRT1是一种酶,属于去乙酰化p53肿瘤抑制蛋白,能够被显示调节p53依赖作用,包括DNA诱导损伤的细胞死亡。P53去乙酰化能够被应用到下调Bax and p21WAF1等基因的活性。磷酸化和乙酰化是相互依赖的。的确,p53N-末端的磷酸化被证实能够增强与乙酰化酶p300/CBP的相互作用和加强p53乙酰化。激活p53功能实际上是一个转录因子和诱导一些基因的转录。DNA靶基因p53是一个有十个5'-PuPuPu-C(A/T)(T/A)GPyPyPy-3'重复出现的共有序列。它也可以结合到一个含有四到五个重复出现碱基对的相同序列的回文位点。完整

Tp基因检测

T p53基因检测 什么是Tp53基因? T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编码和表达Tp53蛋白。T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相关联。 Tp53基因分为野生型(正常的基因)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Tp53蛋白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具有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相反Tp53基因的突变(缺失)则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Tp53被誉为基因卫士。 Tp53检测意义 1、应用于肿瘤的超早期预警检测 检测范围包括: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脑瘤、淋巴细胞肿瘤、食道癌、肺癌、成骨肉瘤等人类多发肿瘤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2、应用于肿瘤手术后复发监控 肿瘤具有易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可获得二次治疗机会,延长生命。肿瘤DNA片段存在于血液循环DNA中,被称细胞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P53扫描肿瘤组织中存在的突变,p53定期检测cfDNA突变,监控术后复发和评估疗效。 3、放、化疗的疗效评估 P53发现肿瘤特有突变,通过p53定量检测放化疗前后血浆中基因突变含量变化,间接反映肿瘤治疗的效果。 基因小知识: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肿瘤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单个细胞开始到形成米粒小的肿瘤,大约需要8—10年,此阶段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从米粒大小发展成杏仁大小,只需一年左右时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发展到晚期只需要3—8个月的时间。通过相关突变检测发现肿瘤的早期踪迹,进行合理干预,能够逆转肿瘤的形成。 肿瘤从单细胞基因突变到晚期发展历程图 Tp53检测适用人群 由于T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肿瘤细胞中,因此对于Tp53基因突变的检测主要适用于与癌症相关的人群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癌症高危人群 主要包括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的职业;有癌症家族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人群;有慢性炎症或癌前病变人群以及长期吸烟、饮酒者,过多摄入高脂肪失误导致肥胖者。 (2)疑似癌症患者 主要指身体里发现可疑肿块或病理检查有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人群。 (3)治疗中后期的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跟踪监测血液中基因变量的变化,评估疗效,帮助选择治疗方案;曾患癌症,治疗后可定期做Tp53基因检测,从分子层面监控是否再次出现原有的基因突变,能够较临床检查更早发现复发迹象,评估预后。

健康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健康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战略构思:中国的健康管理产业正处在急剧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之中,这种变革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商机。在中国健康管理产业一定是下一个能创造万亿元以上产值的全新的朝阳产业。 我们的战略构想是:通过无创血液分析仪、无创基因检测等科学的健康普查和健康评估技术、最先进的治未病技术和方案、领先的服务、资源的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亲近客户,卓越运营,把握住目标客户的需求,从而区隔细分市场,找到终身价值最大的客户。以产品创新、卓越体验、合理定价等方式创造、传递客户价值,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把创意变成有效的创新,并创造正确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化途径将创新变成创收。 项目目标: 建设东垣健康网和东垣高端会员制俱乐部。在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的乡政府所在地建设连锁式健康普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以便于进入社区、乡村及千家万户为全民完成健康普查、健康评估并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普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2012年从北京开始,计划在5年内进入全国的社区和乡村完成全民健康普查、健康评估并免费完成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项目定位:通过为全国居民提供健康普查、健康评估和免费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并根据健康普查情况,推荐有需求的人群进入相应的俱乐部、健康管理公司,使用治未病的相关产品,相关技术,免费上网查询针对自己的养生或治疗方案。 项目特色: 新理念:健康管理全程服务 新体验:精英、金领俱乐部式体验 新服务:全国、全球医疗资源共享 新服务:高端保健、医疗、康复、护理 新运营:现代化企业式连锁经营(以收购、控股、改造现有渡假村和宾馆为主,合作及加盟为辅。主要布点在全国各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和农村的乡政府所在地) 新方式:全方位愉悦式保健:高端贴身24小时呵护,提供健康信息管理。多功能无创血液分析仪和基于无创基因检测的全民健康普查,电脑系统提供科学专业的分析报告、在全科医疗专家指导下进行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健康诊疗。在健康管理师、健康营养师指导下个性化提供保健餐饮、养生膳食。以中医养生为主,并在丰富的负离子环境中进行药浴桑拿、中医按摩、品茗、听乐、小影院等在身心放松中实现会员联谊,社交,安排不同地域的休闲健康旅游特别提供中老年健康的一站式服务管理。为潜在会员提供一些体验式的服务,让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享受到会员的尊贵,以便扩大会员群体数量,满足中高端人群的有效有偿服务。 新组合:连锁机构内资源共享

基因文库中目的基因的筛选

基因文库中目的基因的筛选 克隆基因的方法有很多,根据研究基础的不同,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克隆目的基因: 1. PCR或RT-PCR法 2. 从基因文库中分离基因 3. 从cDNA文库中分离基因 4. 转座子标签法 5. 图位克隆法 6. 差减杂交法、扣除杂交、差异显示法 7. 人工合成法 本章中主要介绍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的几种方法。 获的目的克隆的方法有两种 1)目的基因的直接选择 2)从基因文库中筛选 称为鸟枪射击法,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基因或大部分基因的克隆,从中筛选目的克隆。 一、直接选择 直接选择的基因比较少,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如克隆一个kan抗性基因,在R6-5质粒上含有四种抗性基因:kan, 氯霉素、链霉素、硫胺类药物,kan抗性基因存在于13个EcoRI片段中的一段中。将R6-5的片段插入pBR322的EcoRI位点中,连接混合物中将含有13个不同片段的大量重组拷贝,其中部分是kan抗性的。只有含kan的克隆才能在含有kan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1.1 标记援救可以扩大直接选择的范围 利用E. coli的突变系可扩展该项技术。例如要从E. coli中克隆trpA基因,编码色氨酸合成

酶,一个突变系不能合成色氨酸,只有加入色氨酸后才能存活。因此E. coli的突变体可以用来克隆trpA基因。首先从一个正常个体中提取总DNA,然后酶切,连接产生大量重组DNA分子,其中一个将携带完整的trpA基因。连接混合物用来转化缺陷型E. coli细胞,大部分转化子是缺陷型的,携带trpA的重组子将是野生型的,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1.2 标记援救的范围和限制 存在两个限制因素: 1)必须存在着目的基因的突变品系 2)需要一种只有野生型能够生长的培养基。 一般而言,标记援救适用于微生物的合成酶,可以在基本培养上选择。

基因突变检测多少钱检测方法是什么

基因突变检测多少钱检测方法是什么 一代测序法(Sanger法): 科学家Sanger,于1977年建立,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该技术至今已用 三十多年,现在已相当成熟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就是使用该项技术完成的, 现在***的仪器是美国ABI公司的***3730型全自动遗传分析仪,是经过国际和国家认证的仪器,可重复性达到100%,是亲子鉴定和法医鉴定的专用仪器。该方法是目前基因检测的国际金标准。缺点是通量小,适合少量样本,可进行个性化位点检测,成本极高,比芯片 或高通量检测高100倍。 Taqman法: 准确性好,适合于大量样本、少量位点,价格贵,缺点是不能读出序列,不太直观。 质谱法: 准确性较好,缺点只能读出质量数据,不能读出序列,对于缺失和插入突变无法读出,但这种突变更加可怕,适合于大量样本、多位点(最多能检测25个位点),所以可能会 出现少量假阳性和假阴性。 二代基因检测芯片法: 适合于超多位点,大量样品检测和科研参考,每个样本做几百个位点和做几千个位点 的检测成本,相差无几,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一个位点的价格只相当于一代测序价格的1%,缺点是出来的大量数据,可信度不高。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会造成患者的器脏损伤,甚至化疗 整个过程费钱费力却“不讨好”,所以进行在进行治疗之前先进行基因测序检测,会让靶 向药物治疗事倍功半。 肺癌的靶向药基因检测,现在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医院基本上也是外送公司做,看你 检测几个几个基因,一般不会超过7200,一般检测就是EGFR,融合基因ALK,ROS1,C-MET,中源协和基因检测。 一般的,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 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 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 测技术做出诊断。

p53的前世今生

细胞生物学课程作业 聚焦P53基因,30年回顾前世今生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 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聚焦P53基因,30年回顾前世今生 ——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又称人体抑癌基因。由于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故命名为P53基因。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许多有关细胞健康的信号向p53蛋白发送,因此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如果细胞受损,又不能得到修复,则p53蛋白将参与启动过程,使这个细胞在细胞凋亡中死去。有p53缺陷的细胞没有这种控制,甚至在不利条件下继续分裂。像所有其它肿瘤抑制因子一样,p53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对细胞分裂起着减慢或监视的作用。细胞中抑制癌变的基因p53会判断DNA变异的程度,如果变异较小,这种基因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若DNA变异较大,p53就诱导细胞凋亡。 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时至今日,人们认识到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并探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本文将就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进行简单综述。 一、p53基因与癌蛋白抗原——10年发现历程 p53蛋白正式记载被发现于1979年。在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肿瘤研究工作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致癌病毒研究领域。联想到DNA病毒也会通过同样的方式(即从宿主细胞中“窃取”癌基因或者自己编码癌基因)致使人或动物患上肿瘤。研究者随即发现DNA致癌病毒也携带有癌基因,不过这些癌基因并不是宿主细胞来源的癌基因,并提出这些由病毒编码的病毒癌基因可以间接导致宿主细胞癌基因过表达,从而导致癌症发生。正是基于这种理论,p53蛋白才第一次被发现。但发现之初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猴肾病毒40大T抗原的细胞伴侣,即p53蛋白为猴肾病毒的癌蛋白。在发现了p53蛋白后的最初10年里,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克隆p53基因上。随后,人们又发现其实p53蛋白并非癌蛋白,而是抑癌蛋白,只是在癌症患者体内的p53基因经常会发生突变而已。 二、p53基因与癌基因——10年探究历程 在对p53蛋白开展研究的第二个10年里,研究人员发现了p53蛋白的真正功能。如巴尔的摩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用新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说明了肿

基因突变习题

1 、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 :分裂间期 B :分裂期前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请选择答案: A:B:C:D: 2 、下列基因突变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在DNA复制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差异,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但是,也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④基因自由组合使生物产生新基因 A :A.①②③④ B :B.①②③ C :C.①②④ D :D.②③④ 请选择答案: A:B:C:D: 3 、在下列几种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请选择答案: A:B:C:D: 4 、通过人工诱变培育的新类型是 A :无籽番茄 B :矮秆抗锈病小麦 C :无籽西瓜 D :青霉素高产菌株 请选择答案: A:B:C:D: 5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A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 :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C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 :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请选择答案: A:B:C:D:

6 、下列人类疾病中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是 A :白化病 B :血友病 C :侏儒症 D :镰刀型盆血症 请选择答案: A:B:C:D: 7 、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 B :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 C :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 D :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 请选择答案: A:B:C:D: 8 、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环境影响 D :染色体变异 请选择答案: A:B:C:D: 9 、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连锁互换 C :基因自由组合 D :基因突变 请选择答案: A:B:C:D: 10 、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A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请选择答案: A:B:C:D: 11 、在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的目的是 A :保持开花的温度和水分 B :防止花粉成熟后散失 C :防止自花传粉 D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请选择答案: A:B:C:D: 12 、

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2、试剂和耗材) GIAGEN,德国QIAamp?DNA Blood Mini Kit ()Platiinim?Taq DNA Polymerase High Fidelity (Invitrogen, 11304-102 Nuclease-Free Water (Promega,P 1195) d NTP Mix (Promega,P 151B) PCR引物:北京博迈德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DL10000 DNA Marker(TAKARA,大连宝生物)DNA分子定量标准:技术Bioer 产物回收纯化试剂盒(BioSpiii Gel Extraction kit,日本PCR有限公司)公司) Axygen, 200-1000 ul 吸头(美国110.5?10 u、2?20 u k 20-200 □、管EP、 仪.器3 ;Taimon1600R凝胶成像系统分析仪(上海天龙公司)Eppendorf 5417R 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公司,德国)公司,美国)Allegra 6R离心机(Beckman-Coulter应涡旋混合器(北京北德科学仪器厂)MVS-1公司,德国) 1000 u 150 口1、200 ul、(Eppendorf^ 口1 移液器、10 U 1、NEWAIR 公司,美国)1【级生物安全柜NU425-400E (拓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 COULTER 公司,美国)X-15R 公司德国)仪(Eppendorf Eppendorf Masteicycter PCR 公司,美国)(Bio-Rad电泳仪:Universal 024BR电热恒温水浴器(北京来亨科贸有限责任公司)240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中国)凝胶成像分析系统:Tocan 测序仪:GenomeLab CEQ/GeXP (BECKMAN COULTER 公司,美国)20 u k 200 ul和1000 ul加样器(吉尔森公司,法国)旋涡震荡器(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美国) 二、实验方法 1、样品采集,送检和保存 乙二胺四乙酸(EDTA) -3K抗凝管采集HIV和HEV合并感染者外周静脉血,于24h内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凝血经常规离心分离全血中间层,分装后-80°C冻存用于P53基因变异的测定。 2、血浆样本DNA的提取 取200 P1全血中间层于1.5ml无菌EP管中,加入20 口1蛋白酶K;再加入200 ul AL缓冲液,涡旋振荡15秒,56°C孵育10分钟;瞬时离心EP管,加入200 u 1 无

p53基因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前沿研究现状

一.P53基因的功能 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之一,是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自1979年Lane等[1] 发现p53 基因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肿瘤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近年的深入研究表明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50%以上p53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2]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长20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103的蛋白质。P53蛋白是一个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主要执行DNA 损伤“检查点”功能,若DNA受损,p53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并激活其下游的p21/WAF1/CIP1基因表达,这是一组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使细胞停滞于G1期,执行DNA修复。若修复失败,p53则通过激活BAX基因通路诱导凋亡。约50%的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的等位失活或突变有关。 突变型P53则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恶性转化。P53基因的突变常发生在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P53基因功能失活机制有以下几种: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这是P53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MDM2是P53蛋白的靶基因,P53蛋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而MDM2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一直P53蛋白接到的反式激活、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同时MDM2蛋白可以催化p53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负调节p53蛋白的活性。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