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朝

代中类似于隋朝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曹魏

D、东晋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①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②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③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下列遗址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5、秦朝和隋朝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

A、是统一短暂的封建王朝

B、修建了我国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C、实行暴政,并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灭亡

D、实行文化专制,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诗圣”指( )

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两宋与西夏、金、辽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8、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9、右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建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抗击辽兵,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0、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之风风靡全面

B、人们可以用上青次瓷碗白

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耕田,简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二、读图识图(第11题5分,第12题9分,共14分)

11、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图二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

么?(3分)

(2)列举两个汉族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历史史实。(2分)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表: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宋

西夏

三、判断改错(第13题10分,第14题5分,共15分)

1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radic;”,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完善科举,设置殿试制度。这个皇帝是唐太宗( )

(2)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唐玄宗。( )

(3)隋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印刷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

(4)在宋代,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没有等级之分。( )

(5)南宋都城临安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 )

14、阅读材料,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radic;”,错误的打“×”。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三: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1)材料一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 )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 )

(4)材料三反映的是鉴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

(5)三则材料能使我们感受到唐朝经济、政治、文化

的繁荣。( )

四、材料解析(第15题15分,第16题6分,共21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151年海陵王因为上京地处极北,偏僻而且不便统治,于是决定将都城迁往地点居中的燕京(今北京)。工匠们经过两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大功告成。1153年,完颜亮举行盛大的仪式,浩浩荡荡南迁,进入中都燕京。从此,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

《金史》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迁都之后二十多年时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北师大版《历史》bull;七年级下册

(1)金朝为什么要迁都?

(2)金迁都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3)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女真旧俗?

16、阅读下列材料: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

流14天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科学用书》

(1)上述材料中“他”是谁?(2分)

(2)要到哪里去?(2分)

(3)去干什么?(2分)

五、活动与探究(20分)

17、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创建于哪个朝代?(2分)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4分0

(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

白头。”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三个重要影响。(6分)

(4)选出并抄写两个与科举制的实施有关的诗句。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C、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D、十五学剑术,一剑两虎穿。

①(1分)

②(1分)

(5)你认为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的强国战略有何启示?(4分)

初中会考地理注意各种方法灵活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 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

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题复习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写在题号前 1.清朝学者赵翼在某首诗中写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2.宋太祖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的这种认识导致北宋时期出现的军事特色是() A.守内虚外 B. 内外兼顾 C. 守外虚内 D. 内外皆虚 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避免地方官吏贪污腐败 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 D. 解决支付给辽、西夏岁币的财政困难 4.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收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主人端上占城稻米饭给你吃 B.主人家的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告诉你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6.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中,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7.一位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的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1000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图片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8.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与繁荣的表现是() A.发明雕版印刷术 B.发明火药 C.改进造纸术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中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①《清明上河图》(局部)②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③《货郎图》④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交融10.某班在历史课堂上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代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是() A.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B.东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11.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的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上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12.唐宋时期,众多的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改进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13.“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具有讽刺的意味外,同事、时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活字印刷术③司南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A. 刘家港 B. 杭州 C. 扬州 D. 泉州 3、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 ) A.经济 B. 省时 C.省力 D.效率低 4、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8、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9、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 A.唐朝 B.战国 C.两晋 D.两宋 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1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13、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14、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引言:同学们,明初,对外交流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你想了解郑和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看题目,知大意)(2分钟)二:明确目标(1分钟) 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互学目标: 1、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异同? 2、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 三、引导自主学习(12分钟)(学生看全文,明白学习几个问题即看标题知层次)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标题“郑和下西洋”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内容(5分钟)(看句段知含义)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 (2)对照课本上的航行图请你标出郑和远航的出发点、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哥伦布远洋航海相比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师点拨: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实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观之举,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但是,它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明政府的贸易原则是“厚往薄来”,即高价收购外来货,低价出售中国货,且大量输入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品,与国计民生无关。其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强大,满足自我虚骄的心理,加深以我为中心的观念。阅读第二个标题“闭关政策”下的大字和小字,解决以下内容(4分钟)(看句段知含义) (1)什么是闭关政策?请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国人闭目塞听,社会保守、中国停滞不前,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导致航海衰退;丧失贸易自主权;拉大与外界差距;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 从唐朝实行开放到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国际组织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五:自我检测我能行(7分钟) (一)选择题: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印度半岛 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1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 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D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A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4. 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D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D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B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C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D A.按察司 B.都司 C.民政司 D.布政司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D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D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7.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A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_附答案

期末考试卷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 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3.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 4.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5.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6.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8.隋朝时建立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A.玉带桥B.泸定桥C.赵州桥D.西安灞桥 9.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 B C D 10.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1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12.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人教版)附答案 介休义安二中武瑞花1.【识图题】(12分)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当你处在洛阳时,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 这个时期的运河是哪个朝代开通的?(3分)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4分) (3)运河C段是在哪个朝代时开凿的?在当时的北京附近还有一段, 叫做什么?此时,能与运河相比的另一条南北运输通道是什么?(3分) (4) 在历史上大运河都起过什么作用?(2分) 2.【判断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 ()(2)明朝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自秦国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元朝,是蒙古族和中国的骄傲,毛泽东因此把他称为“一代天骄”。 ()(4)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5)北宋时期,并立的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金、宋、西夏、辽。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的情况。()(7)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3.【材料解析题一】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1)这部条约名称是什么?何时签订的?(2分) (2)这部条约鉴订前,俄军曾在什么地方两次被打败?(2分) (3)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4、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1:“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4分)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1(含答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5.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 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8.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9.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胡岩》《乔家大院》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 10.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徽商和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2016年3月19日CCTV—9首播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心是() 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 3.(2016·辽宁名校月考)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4.(2016·河南洛阳地矿双语中学月考)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 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元朝推行行省制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6.《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7.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包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 11、“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和吐蕃B.汉族和靺鞨C.汉族和回纥D.汉族和南诏 12、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1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1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 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2、过查找有关明清建立资料的过程,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 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6、明政府 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 书五经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 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 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 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0、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③ 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 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D.①不对②③④对二、课堂回顾 26、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_附答案

期末考试卷 10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 D.开通大运河 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③④C.④①D.②③ 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③④C.①③D.②④ 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B.泸定桥C.赵州桥D.西安灞桥 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B C 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民以石油作燃料 民以煤炭作燃料 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产劳动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 民族团 结 D. 抵抗侵略 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 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1.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 ②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⑤开封.杭州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 ⑤ D.②③④ 1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 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 ③ D.②③④ 1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4.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 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15.下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宋朝的民族融合 B.元朝的民族融合 C.元朝的对外交 往 D.元朝的边疆管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4、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9、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C.刘禹锡D.李白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 故宫 B. 乾清宫 C. 大明宫含元殿 D. 太极殿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 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价郑和及其远 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 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动交流;小华殖 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准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的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 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7、“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9、下列我国古代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②杭州③广州④泉州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1、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能够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能够去夜市买东西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③普通百姓能够穿多种颜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能够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个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 A.宋 B.元 C.明 D.清 14、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唐太宗 D.宋太祖 15、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

初一下册历史选择题带答案

历史选择题集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任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武则天遗言为自己留无字碑,千秋功过人有后人评.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 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创立殿试制度 D.选拔贤才 3.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2010年5月28日,印度总统来华访问,旨在加强中印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一位推动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是 A B C D 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使人们热衷于当官……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七年级一班负责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7.这是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 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8.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在最后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9.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