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两点及思路

十八大主要内容与精神

第一:十八大报告的“新亮点”。

一、科学发展的新定位。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毛邓三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这是创新,也是一脉相承。国外有传言,自十八大始将不再坚持毛泽东思想,但我们看到十八大开幕第一项就是领导人集体向毛泽东遗体默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永远要坚持下去的指导思想。

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充分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社会主义道路的解释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之后,又加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第一次把“共同富裕”写进道路中。理论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三科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的,不是分裂开来的。有人说毛泽东思想讲的是革命,科学发展观讲的是建设,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思想中也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三十年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个理论基础不能动摇。制度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制度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合于中国社会,自信即来源于此。北川三年灾后重建,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包括了人民民主不断扩大,这也是创新。

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这是第一次把民主协商制度写入报告中。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的讲法是“培育”。也许这不是最终的版本。这里我有一点不同意见,“富强”不应该属于价值层面。此价值观依次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炼。张岂之先生概括中国古典文化价值核心“礼义仁和”,我认为我们的价值观也应当能再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社会几千年,正是把“家国天下”放到了一个层面,也许我们的价值观还达到不了这样的程度,但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能概括出来。

六、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环境确实在恶化,现在讲五个建设“五位一体”,希望能有所改善。

七、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拉里在国内讲中国人最崇尚的就是权和钱,她分析的的确到位。但我们不能让它持续下去,我们要讲文化,讲其他的价值。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体性事件群发,矛盾冲突,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确实需要。

第二,十八大新部署。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照搬,不走邪路,但是可以借鉴好的方面。最主要的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益,要体现机会方面的公平、教育方面的公平。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核心。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家不要错误理解为发展文化产业,这不是发展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文化讲求社会效益,包括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的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二者协调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三、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重要的五条,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也是最基本的五条。住有所居尤其要解决。现在的限购仍然不好,瑞典政府是不许买第三套房的。住房是特殊商品,应当有所限制。现在的政策仍然做不到,希望我们的安居梦早日实现。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试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邓小平提过,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在提到这个问题时,声音底气也是非常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