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已有初步零散的认识。加上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课堂上,我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过程去认识磁铁的性质。

运用直观演示、设疑导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探究磁极的概念和性质。

效果分析

本次执教的“磁铁的两极”一课我坚持和学生一起经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将磁铁全部用白纸包起来,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不受人为的颜色、字母标识的影响,真正经历对磁铁的两极的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从趣味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大胆猜测中“卷入”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活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在教学中引入学习性评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并能结合实现指标进行自我评价,促进了学习者学会学习的素养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又不断地对新的问题、现象提出新的认识猜测。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者又有足够的内驱力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味道浓郁的、清晰体现科学教育本质的较经典课例。

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任何磁铁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人们称作磁极。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相同的,最直观的不同就是一极指南,一极指北,人们分别称作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研究磁铁,除了认识磁铁能吸铁外,还应当认识这些磁铁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玩磁铁和做磁铁实验时,已经模糊地感觉到磁铁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用磁极部位去吸引铁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做实验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确实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这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有的学生曾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他们发现两个磁铁有时会往一块吸引,有时相互推开,并为此感到迷惑。本课让学生经历或者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且尝试着寻找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本课使用了“磁力”一词,但没有给它下定义。我们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及本单元具体的学习情景中,逐步领会到它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进一步知道“磁力”还包括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用“磁力”进行表述就可以了。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教科书用较大的条形磁铁做实验,测量其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通过数据的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

平。第二个活动是研究两个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教科书采用没有标明磁极名的磁铁,意在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弄清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个活动将延续到下一课继续进行。科学概念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磁铁有两个磁极。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的开始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小钢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就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这端或那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不会滚到中间去。“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根据这样的现象,他们一般会做出磁铁两端磁力可能大些的猜想。下一步就是想办法检验这个猜想了。第一部分: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的条形磁铁容易分部分测量磁力大小,所以选用大条形磁铁做实验。课本记录图把磁铁分成了四段,记录 A,B, C, D, E 五个地方的磁力大小。插图用一幅图表示出了 A, B, D, E 四个部位所吸回形针的多少,C 点没有回形针,表示一个回形针也吸不起。实验的结论是不难得出的,但要注意教科书中“分析各小组实验数据”的要求,也就是结论应当在汇总每个小组实验数据后得出,而不是只凭一两个小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磁极的概念。

第二部分:磁铁两极的研究在认识了磁铁有两个磁极后,让学生手握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看看有什么感觉,不同的磁极接近,会出现几种情况。教科书用插图和文字指导了学生实验的方法。对“往一块吸”“往两边推”多种表述语言统一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以便在后续研究中表述。通过两手的实际感知,学生会发现不同的磁极靠近时,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现象,认识到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同的。同时能够感觉到磁极间的吸引和排斥是相互的,即你吸引我,我吸引你,或者你排斥我,我排斥你,不管是谁接近谁。这时,学生对磁极的认识已经从“磁力最强的部分”向前迈进了一步,认识到磁极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磁铁两个磁极是不同的。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怎样的两个磁极才相互吸引,怎样的两个磁极才相互排斥? 接下来,教科书让学生给两个磁铁的磁极分别标上 A, B, C, D 标记做实验,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它们吸引或排斥的现象。因为各小组对磁铁的南北极标记的字母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全班汇总的实验结果肯定会有所不同。最后以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下一课将沿着研究的思路继续探究。

(四)教学建议

1.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端滚,能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实验要多做几次,让学生看到钢球向两端跑不是偶然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试试能不能把钢珠稳稳当当地放在磁铁的中间。还要提醒学生,做实验时要

防止钢珠滚落。趣味性差一点但比较简单的引人研究的方法是在桌上散放较多的回形针,用整个条形磁铁去吸回形针,实验可以粗略地看出两端吸得多。通过观察,让学生作出假设性解释。是不是这样呢,怎样做实验才能使刚才的现象更精确一些呢? 测量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虽然实验方法比较简单,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说到需要分别测量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后,要问学生把磁铁分为几部分测量。实际教学中,不是一定分成四部分,测量五个位置的磁力的,也可多也可少。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步骤测量。实际教学中,最好是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测量和记录,以免回形针挂多了相互干扰。正中间的 C 点有时可能会吸住一个回形针,如实记录就是了。最后,要注意使用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不要根据两三个小组的数据就得出结论而把其他小组的数据给“浪费”了。还可以再演示一下用蹄形磁铁吸大头针,以证明蹄形磁铁也有两个磁力最强的地方。这样得出结论更好一些。

2.磁铁两极的研究。为什么用两手握住磁铁做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相互作用”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为什么用没有标识的磁铁做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经历一个更深人的探究和思考。如果学校只有标了颜色和南北极符号的磁铁,可以用纸包起来使用。这部分的开始,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然后指导学生两手各握一个磁铁,磁极相对做实验。

评测习题

一、填空: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 ),磁铁有( )磁极。一块磁铁断裂后,每一小块磁铁都有( )磁极。

(2)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 );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 )。

二、判断:

(1)蹄形磁铁上没有两极。( )

(2)磁铁两极因为没有标明名称,所以,我们不知道哪两极会互相吸引。( )

(3)蹄形磁铁上没有两极。( )

(4)磁铁两极因为没有标明名称,所以,我们不知道哪两极会互相吸引。( )

(5)一块磁铁摔成若干段后,每小段磁铁就没有南北极了。( )

(6)条形磁铁有南北极。饼形、蹄形磁铁就没有南北极了。( )

三、选择:

(1)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松开手,小钢珠会( )

A.留在中间B.滚向一端C.掉下来

(2)两块磁铁没有标识名称相互接近的实验,各组同学的结果不伺,这是因为( )

A.我们不知道两个磁极的名称 B.磁铁的磁极是会变的

C.不同小组给磁极标的字母不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坚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教学工作全面升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课堂上我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让孩子们充分做课堂的小主人。

本堂课学生在轻松合作的小组内学会本课磁铁两极的概念和性质的目标,增强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乐的课堂效果。

课标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实践性强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实践中的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_《认识磁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磁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磁铁不同部位吸铁多少,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结论。 (2)知道任何一块磁铁都有两个不同的磁极。 (3)磁铁自由转动静止后,总能指示南北,指南的一个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个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2)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3)能通过观察、描述等方法得出问题的结论。 (4)会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磁铁能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 教材分析: 《认识磁极》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玩磁铁》认识到磁铁能吸铁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有南、北两极,并且能指示南北。本课要求学生会利用身边常见材料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变化,寻找出共性的特点,总结出磁铁两端磁力最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力图通过相关情景,让学生了解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两极,能对这种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磁铁有两个磁极、并且能指南北的结论。 教学准备:小铁球、磁铁、曲别针、铁屑、细线、泡沫塑料 教学方法:实验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1、(出示磁铁)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它是谁? 根据形状的不同,磁铁可以分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磁铁有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可以吸引铁做的物品,具有磁性。 2、(出示小铁球和条形磁铁)提问:如果把小铁球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作出假定性解释。 找学生演示,结果发现小铁球总是被吸到条形磁铁的一端。 提问:为什么小铁球总是被吸到磁铁的某一端,而不会被吸引到磁铁的中间呢? 学生交流 谈话: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认识磁极。 板书课题:认识磁极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认识磁极 1.提出问题 谈话: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的磁性一样吗?哪里强?哪里弱? 2.设计实验方案 谈话:怎样利用给出的实验材料:条形磁铁、曲别针和磁力卡,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生交流 师总结实验方案(用条形磁铁吸引曲别针,看哪些部位吸引的曲别针多,并记录数量。) 4.学生实验 每个小组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教师指导。 5.小结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从实验现象和得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 6.提出问题:蹄形磁铁哪个部位吸铁最多?你能借助蹄形磁铁和铁屑来找一找吗? 7.一名学生描述过程,另一名学生根据描述进行操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小结:磁铁吸铁最多的部位就是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板书:磁极) 活动二: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它与前面的《磁铁的磁性》和后面的《做一个小磁铁》、《指南针》合为一个单元——磁铁单元。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1.观察磁铁的两极。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磁铁的两端总是分别指着南北两个方向。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2.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整理事实,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3.做一辆磁力小车。运用磁铁“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游戏活动,然后由磁悬浮现象导入到磁悬浮列车的了解介绍,从而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知道磁铁能吸铁;有的同学知道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有的同学知道磁铁有南北两极;更有一些同学能够说出磁铁的性质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设计时就从学生玩磁铁开始,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以为学生都懂了,这只是个别学生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做出的猜测,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真的是这样吗?你们想不想玩一玩?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整理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篇一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如在观察转动的磁铁前,我边演示边告诉学生

小组内每人转动磁铁一次,等磁铁停下时观察它的方向和位置,并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简单的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最后看看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实验也反复多次地进行了。同时学生明白了实验的重点和要求及方法。当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去做时,在3-5分钟内就有效完成了实验,并一下子就发现磁铁每次停下时都是指着同一个方向。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个别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等方式已经知道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于是在没有实验前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记录卡填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教学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怎样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还有待研究。篇二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

小学科学_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已有初步零散的认识。加上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课堂上,我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过程去认识磁铁的性质。 运用直观演示、设疑导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探究磁极的概念和性质。 效果分析 本次执教的“磁铁的两极”一课我坚持和学生一起经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过程,将磁铁全部用白纸包起来,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不受人为的颜色、字母标识的影响,真正经历对磁铁的两极的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从趣味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大胆猜测中“卷入”接下来的科学学习活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在教学中引入学习性评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并能结合实现指标进行自我评价,促进了学习者学会学习的素养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又不断地对新的问题、现象提出新的认识猜测。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者又有足够的内驱力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探究味道浓郁的、清晰体现科学教育本质的较经典课例。 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任何磁铁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人们称作磁极。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相同的,最直观的不同就是一极指南,一极指北,人们分别称作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靠近时,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研究磁铁,除了认识磁铁能吸铁外,还应当认识这些磁铁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玩磁铁和做磁铁实验时,已经模糊地感觉到磁铁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用磁极部位去吸引铁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做实验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确实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这就是磁铁的两个磁极。有的学生曾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他们发现两个磁铁有时会往一块吸引,有时相互推开,并为此感到迷惑。本课让学生经历或者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且尝试着寻找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本课使用了“磁力”一词,但没有给它下定义。我们希望学生在本节课及本单元具体的学习情景中,逐步领会到它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进一步知道“磁力”还包括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用“磁力”进行表述就可以了。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教科书用较大的条形磁铁做实验,测量其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通过数据的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

小学科学13《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3《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磁铁的两极 磁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之一,我们经常用于吸附小物件、制作磁力框架等。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磁铁的性质和工作机制知之甚少。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引入磁铁的两极这个话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磁铁的基本原理。本次教学设计将通过实验和互动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磁铁的两极现象。 【教学目标】 1.建立对磁铁的基本概念,理解磁铁的两极性;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区分磁铁的两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磁铁(足够数量,足够大小); 2.磁铁吸附实验器材,如小铁钉、纸片、纸夹等; 3.图片或模型,展示磁铁的两极性; 4.简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提问:谁知道什么是磁铁? 2.板书:“磁铁的两极”。

3.引导学生讨论磁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形状、用途等。 4.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磁铁的形状,并请学生观察并描述。 二、实验观察与发现(15分钟) 1.将一根磁铁放在桌上,询问学生观察:磁铁有没有东西吸附在上面? 2.分发磁铁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将各种小物件靠近磁铁,观察是否发生吸附现象。 3.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部分(如正面、负面)吸附小物件,观察并记录下来。 三、组织教学互动(20分钟) 1.让学生回到课桌前,鼓励他们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2.帮助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引导他们发现:磁铁的一个部分能够吸附物体,而 另一个部分则不能。 3.出示一段描述磁铁两极性的文字,让学生阅读并简单解释两极的含义。 4.板书:“正面”和“负面”,解释这两个名词在磁铁上的含义,并与磁铁的两极 联系起来。 5.让学生互相搭档,每个小组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正面和负面的含义,并展示给 全班。 四、概念巩固与练习(10分钟) 1.出示几个关于磁铁两极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让学生自主完成与磁铁两极性有关的练习题,并互相交流答案。 五、实践应用与展示(15分钟)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二年级第一单元磁铁的第三课。安排在《磁铁能吸引什么》和《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两课之后。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磁铁可以吸引铁一类物质和磁铁有磁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情景活动聚焦到“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相同吗?”这一问题上。第二部分探索,通过用回形针感官感受磁铁各部分磁力,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先后顺序和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探索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收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证据。第三部分研讨,根据实验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第四部分拓展,运用已学的知识寻找马蹄形磁铁的磁极。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也了解了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在前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隐约感觉到磁铁两端磁力比较大。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分布情况。另外,虽然经过半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所发展,但是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 2.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预测。 3.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体会认真实验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磁极。 教学难点:收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证据。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大)12组,条形磁铁(小)12组,回形针12组,铁粉盒12个, 蹄形磁铁12个,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展示一块磁铁和一枚回形针(事先藏好,右手拿磁铁,左手拿黄色回形针)动作夸张一点

磁铁的两极(教案及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们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己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通过实验(在实验中)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不同部位磁力的强弱。 4、在实验中体验细致观察、大胆猜测、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准备 教师:条形磁铁、铁棒、钢珠、回形针、搁架、实验单、铁粉、演示台、PPt演示稿、学生:条形磁铁、回形针、搁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将钢珠置于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请学生猜测松手后会怎样? 2、引出问题: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来研究这根条形磁铁,它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

小学科学_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教学难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没有标识的磁铁(2块),泡沫(1个)塑料水槽一个。 教师准备:没有标识的磁铁(2块),环形磁铁数块,磁铁模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确认小组,讲清楚口令,没有说开始实验的时候,不可以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当老师说开始实验时才可以开始实验,当老师说1、2、3时实验结束,将磁铁放下。 2.指认教室的东南西北:同学们平时都注意观察的吗?(生:观察)现在来考考大家,谁知道太阳是从哪边升起的?(生:东边)你能指出来吗?你能正确的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吗? 师把两手伸直,询问学生手指的方向(生:一手指南,一手指北;两手分别指南北方向。)教学过程 探究一磁铁与方向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 师:,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磁铁,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叫什么?

生:磁极。 师: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可能会怎样? 生: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可能会相互排斥,还可能会相互吸引。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玩法——会动的玩具车(将磁铁固定在玩具车上,用磁铁的一端接近玩具车,玩具车自动往前走),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生:两块磁铁相互排斥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它会为我们揭开谜底。出示探究一:磁极与方向的关系 二、猜测假设 师: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后,它的两端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生:应该是红色的一端指向北方,蓝色的一端指向南方。 师: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呢? 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 师:在实验之前我们先要制定研究计划。 三、制定方案 师:你能利用水槽、泡沫、磁铁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测吗? 课件出示研究计划表: 研究计划表 学生分小组讨论 (请几组说方法,老师及时提醒其中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科学_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理念 科学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的课堂提出了如下的要求:(1) 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2) 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3)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就想把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整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引领,以科学探究实验为主导,让每一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同时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包括科学研究中需要的工具、仪器,也包括技术工具,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玩磁铁和做磁铁实验时,已经模糊地感觉到磁铁有两个地方磁力最强,他们会习惯地在用磁性强的部位去吸引铁的物体。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磁铁的磁力一样大吗?哪里的磁力是最大的?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当得出最强的部分时,给出磁极的定义,再次提出问题:两个磁极的作用是怎样的?让学生再次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本课让学生经历或者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并且尝试着寻找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理解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理解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 案 知识点概述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第一节:磁 铁的两极。主要教授磁铁简介、磁铁的基本特性、磁铁的两极及磁力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二年级的第一次接触磁铁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 一个新的领域,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和一些游戏玩具中接触过磁铁,所以学生对磁铁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经验较少,他们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来探讨磁铁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区分磁铁的两极; 2.能够说明磁铁的基本特性,如吸引同类、排斥异类; 3.能够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探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和掌 握磁铁的特性; 2.能够合作探究并分享观察结果; 3.能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 学科探究兴趣;

2.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科技 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本节课导入环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教师可以用磁铁吸引小铁丝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可以问学生,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教师可以呈现一些磁感应知识的视频或图片,引导 学生进入课题。 2. 探究 1.首先,教师需要从简单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认识 磁铁有两个极北偏南,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2.接着,学生可以按照小组,自由探究磁铁的特性。 具体可通过探究磁铁吸铁片时的力度、重量以及排斥固体(如自己的头部)等方面,让学生加深对磁铁特性的理解 和认识。 3. 分享与总结 1.学生小组内可以互相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2.整个教室可以一起分享各小组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3.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 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 4. 巩固 1.学生通过参与尽可能的生活情境,以增强他们对知 识点的印象和掌握;

小学科学_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三下第四单元第3节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3、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初步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大胆猜测、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没有标志的小条形磁铁(2个)、大条形磁铁(1个)、铁架台、回形针(2盒)、小车、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粉、回形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导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磁铁)关于磁铁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磁铁能吸引铁制物品等)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磁铁的特性,磁铁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磁铁。先来看一段老师玩磁铁的视频,我用条形磁铁的中间和两端分别去吸小钢珠,它会怎样?(播放“条形磁铁吸小钢珠”视频) 师:当看到磁铁的中间吸不住小钢珠,而两端能吸住时,你们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磁铁的中间吸不住小钢珠,而两端能吸住?)谁来猜猜它的原因?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也为后面的新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师: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不一样吗?这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实验前我们先来讨论设计实验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请

三年级科学下册4.3磁铁的两极说课稿教科版

磁铁的两极 《磁铁的两极》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第三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的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本课教学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第二部分磁铁两极的研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介于学生初步接触磁铁两极的概念,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将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铁架台、棉绳、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等。 二、说教法、学法、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已有初步的、零散的认识。加上前两课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课堂上,我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去认识磁铁的性质。运用直观演示、设疑导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探究磁铁两极的磁力大小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13《磁铁的两极》教案

小学科学13《磁铁的两极》教案磁铁的两极教案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磁铁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话题。学生通过学习磁铁的性质和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磁铁的两极以及其性质和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磁铁的两极的意义,能够区分和辨识出它们的差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知识概述: 1. 了解磁铁的特性和构造。 磁铁是由对称的两个磁性材料组成的,通常被称为南极和北极。 2. 深入了解磁铁的两极。 南北极是指磁铁的两个端部,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行为,互相吸引或排斥。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磁铁的两极。 2. 能够区分磁铁的南北极。 3. 能够解释磁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能够应用磁铁的两极性进行实验。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介绍磁铁的两极。

2. 区分南极和北极。 四、教学难点: 1. 解释磁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运用磁铁的两极性进行实验。 五、教学准备: 1. 磁铁、小铁块、磁性物体。 2. 课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一对磁铁,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磁铁的外观特征,并逐渐引导学生对磁铁的两极产生好奇。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磁铁的结构示意图,解释磁铁的构造和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磁铁的两极性。 Step 3 比一比(10分钟) 将多个磁铁放在桌面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磁铁的两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两极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Step 4 实验探究(25分钟) 教师将一对磁铁分别标记为南北极,然后将南北极分别对应贴在实验桌上。接下来,教师将不同的磁性物体逐一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实验,发现磁性物体在磁铁的两极之间的行为。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7、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对于磁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 1、科学概念〔1〕能够说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名称。 〔2〕能判断两个磁极接近,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什么情况相互吸引。说出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铁粉盒,小条磁,没有标识的大条磁,大头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二O 教师准备:大条磁、回形针(或大头针)、铁架台、棉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各类磁铁。 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 观察交流。 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利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悬挂磁铁。 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2、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磁铁一端总是指南。 在实际观察中总结发现规律。

三、认识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2、思考: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请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建议用小车代替悬挂的方式进行实验。 4、附表:二块磁铁靠近的结果 L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亲历探究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表格有助于学生梳理、表达。 四、扩展延伸:磁悬浮列车 1、课件:磁悬浮列车 2、(出示断裂的磁铁)老师昨天一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断了。摔断的磁铁(其中一块)还剩下几个磁极呢? 3、课外收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下次交流。

磁铁的两极教学分析

磁铁的两极教学分析 关于磁铁的两极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不过对于教科书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有不同的看法,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介入科学课的学习,就经历如此精细化的“探究”指导,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指导,是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他们根本不能承载,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承载和背负。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习惯较长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更何况他们现在只有三上水平,于是我把目标放低,活动的步子放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历我为他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有序的活动逐步认识到磁极的特点,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2个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回形针若干、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螺帽,小螺帽,条形磁铁,环形磁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磁力。 T:同学们,你们见过飞起来的列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ppt 出示磁悬浮列车视频)。你们认识这种新型列车吗?谁来说一说? S:磁悬浮列车。 T: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行驶呢?谁来说一说你对磁悬浮列车的了解? S:磁悬浮列车上有磁铁,利用磁铁的磁性列车就能飞起来。 ……

T:怎样分辨出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呢? S:在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让它们互相靠近。 T:好,那我们就分别在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为了让每个磁极相互作用,让B和C、B和D、A和C、A和D分别相互靠近,每次做完都要及时记录。(PPT)。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汇报交流数据(各小组因为磁极标的字母不同,实验结果也不同)。 T: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不相同呢? S:刚才我们是随意标的字母,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果才会不一样。…… T:由于我们在实验中标准不统一,才造成实验结果不一致。那怎么做才能更准确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四、课外延伸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磁悬浮现象。(师利用环形磁铁做磁悬浮现象实验,学生观察) 2、摔断的磁铁有两极吗?你能找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吗?请课下自己找答案。 课后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认识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猜测一下原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磁悬浮列车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对磁铁性质的研究。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猜测——探究——验证——得出结论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用大的条形磁铁实验,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实验,现象很明显。通过数据的比较认识磁极的存在。第二个活动让学生将磁极相互接近,观察现象,体会感觉。学生能感受到磁极间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力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现象和感觉。通过亲身体会,学生对磁极的认识已经从“磁力最强的部分”向前迈了一步,认识到磁极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磁铁两个磁极是不同的。但也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5《磁铁的两极》教案

5.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玩磁铁》中的第2课。 磁铁是学生常见到的一种“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本单元从认识磁铁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指示南北,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善创新、好奇心重喜欢玩,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玩磁铁中“玩”的教学活动方式能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磁铁的科学现象。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了磁铁有吸力,同时学生肯定在生活中玩过磁铁,在这种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本节课教学——探究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 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出磁铁上的S极、N极。 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 4.了解利用科学技术能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类磁铁1套、铁钉、纸盒、木支架、棉线、磁铁小车2个 学生材料:条形、蹄形磁铁各1个、铁钉、纸盒、磁力小车2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磁铁的两极教学反思

磁铁(de)两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de)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de)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磁铁(de)两极特性. (一)、营造有趣(de)问题情景,激发学生(de)探究欲望. 好奇新是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de)原动力.因此,在开课时,通过演实验——小铁球(de)滚动,营造有趣(de)问题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研究磁极特点(de)兴趣,从而自然过度到下面(de)自主探究活动中.这样开课完全符合小学生(de)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二)、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教学内容(de)精心设计和对关键(de)引导性语言(de)恰当使用,引导学生在玩一玩磁铁时发现磁铁两极间存在着秘密,由此提出问题“磁铁两极互相接近时有什么规律”在提出问题(de)基础上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想出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观察现象解决问题并归纳出结论.我希望给予学生较大(de)空间及较长(de)时间让他们自主研究磁极(de)特点,如怎样(de)情况下相吸,怎样(de)情况下相斥,学生在我(de)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验(de)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探究和交流.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同(de)发现、不同(de)研究方法和不同(de)看法,给学生交流(de)平台.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de)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探索敢于创新(de)精神.

(三)、采取适当(de)方法,让学生更明显地观察到磁极(de)相吸与相斥现象. 为了让学生明显地感觉到两块磁铁相互排斥、相互吸引(de)性质,我想出了一个简单又有效(de)方法:把两支铅笔垫在磁铁下方,再手拿一块磁铁进行靠近,相吸与相斥(de)现象就非常明显.当然方法是多样(de),如把一块磁铁放在一个如啤酒瓶盖样(de)光滑(de)圆形物体上也是可以(de). (四)、引导学生走进观察、真正经理探究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探究是科学(de)核心”这一理念,完整地展示了探究这一流程,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是探究主体这个教学意图.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实验中,走进观察,非常积极地自主实验,自主意识和表达看法(de)愿望非常强烈.通过实验他们(de)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了有价值(de)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真正成为了探究(de)主体,在真正意义上经历了探究过程,成为了学习(de)主人.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磁铁的两极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并对磁铁现象感到新奇和有趣。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本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聚焦"部分,“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磁力的大小相同吗,,两个问题明确指向“磁力,,的概念以及磁力分布“两端强、中间弱”的特点;“探索”“研讨”部分,通过借助回形针、铁粉盒等材料,让学生观察到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回形针和铁粉多、中间吸引的少的现象,并由此现象得出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拓展”部分,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判断蹄形磁铁的磁极,进一步体会“磁铁有两个磁极” 0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合作、分析的能力也经过了一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就本课的内容而言,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这种吸引的力量叫做磁力,学生可以隐约感觉到磁铁两端的磁力比较大,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对“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是否有区别',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前概念中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认知,如“各部分磁力一样大”“中间大、两端小"'两端大、中间小”“一端大、一端小”等,这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 .知道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 2.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预测。 3.能用多种方法探索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体会认真实验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初步养成用证据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