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抗肿瘤药物使用指南

抗肿瘤药物使用指南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医院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为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精神,特制定以下基本原则,请各临床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力求患者从抗肿瘤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各专科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谨慎处理不良反应 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进行细胞毒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严格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进行。严禁因药物临床试验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八)、联合化疗选择药物的原则:(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的选择原则) 1、联合使用药物中的每一药物应该在单独应用时疗效确切。 2、所用药物应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3、数药同用时应不致减效或拮抗,并力求协同或增效。 (九)、抗肿瘤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宜春市人民医院细胞毒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1.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2.药库、药房要对医疗用毒性药品进行严格管理,按照采购、验收、保管、领发、核对等有关规定妥善管理,防止丢失和违规使用,保证医疗使用,防止发生事故。 3.毒性药品必须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严防混药。 4.建立专门的收支账目,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5.调配毒性药品必须凭医师签名的纸质处方,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6.药学人员对毒性药品处方要加强核对,审查剂量,对用药目的不明确、超范围、超剂量、超疗程等处方可以拒绝调配,严禁估计发药。 7.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剂量准确,处方保存2年备查。 8.使用毒性中药,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药品,应当付炮制品。 9.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 10.药房必须建立健全保管、验收、领发、核对等制度,毒性药品的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规定的毒药标志。 11.需报损的毒性药品需经科主任、主管院长批准交上级主管部门集中销毁,销毁要有记录,包括销毁时间、地点、品名、数量、方

法等,必要时拍照。 12.因保管不当、配方错误造成人身伤害的,应迅速追查原因并及时上报,启动《患者服用假、劣药品,调剂错误药品导致人身损害的处置预案》。 13.发现毒性药品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要立即向上级和保卫科汇报,启动《特殊管理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卫科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向本市药监局和卫生局报告。 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由SFDA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了39个品种,其中毒性中药品种28种,毒性西药品种11种。 毒性药品标识示图: 我院毒性化学药品种目录:

化疗药物使用指南完整版

化疗药物使用指南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一、规范化用药要求: 1、对疾病发病情况、肿瘤生物学行为、病理与分期等,要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 2、对药物及治疗方案的熟悉,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3、要有深厚而广博的基础知识临床药动学、药效学、时间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的知识。 二、抗肿瘤药及相关药 (一)抗肿瘤药 1、分类: (1)细胞毒类药 A、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如烷化剂,铂类化合物。 B、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如MTX、5FU、Ara- C、GEM。 C、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抗生素类。 D、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Taxol、NVB。 E、其它细胞毒药物:L-ASP。 (2)激素类:抗雌激:三苯氧胺、托瑞半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依西美坦。(3)生物反应调节剂:干扰素、白介素-2、胸腺肽。 (4)单克隆抗体:美罗华、赫塞汀。 (5)其它:细胞分化诱导剂,如维甲酸及衍生物;细胞凋亡诱导剂;抗新生血管生成剂。 2、毒副作用 (1)骨髓功能抑制(7)肺毒性 (2)消化道不良反应(8)生殖系毒性 (3)肝脏毒性(9)皮肤反应 (4)泌尿系毒性(10)过敏反应 (5)心脏毒性(11)局部毒性 (6)神经毒性 (二)抗肿瘤相关药物 1、骨髓功能恢复药:如GM-CSF、TPO、EPO。 2、抗肠道不良反应药:如5-HT3受体拮抗剂。 3、化疗解毒剂及增敏剂:如CF。 4、化疗保护剂:如Mesna。

5、镇痛药。 6、中药:却邪扶正,内容丰富。 7、其它:如控制骨破坏的双膦酸盐类药。 三、规范化使用抗肿瘤药的基本原则与方略 (一)治疗肿瘤前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分期。 (二)要有明确的治疗方针与目标。 凡未列入临床试验的病例,均应选用标准的化疗方案。根据治疗效果所达到的不同水平来确定以下治疗方针与目标: 1、根治性治疗 2、姑息性治疗 3、辅助性治疗 4、研究性治疗 (三)全面了解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四)充分利用联合化疗的优势。 (五)至少应达到有效的剂量强度。 (六)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七)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间隔合理。 (八)实施个体化用药。 (九)必须重视处理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在现代医学中,抗肿瘤药物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分类有化疗药物、生物治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一、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也被称为细胞毒性药物,主要通过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DNA 、RNA 和蛋白质代谢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化 疗药物的广泛使用始于1940 年代。迄今为止已有几百种化 疗药物被研制出来,可以分为六大类:癌细胞新生物化疗药物、抗肿瘤植物药、抗代谢药、抗激素药、抗生素和碱剂。 1. 癌细胞新生物化疗药物:癌细胞新生物化疗药物主要 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生来阻止癌症的发展和扩散。常见的癌细胞新生物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卡铂等。这些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2. 抗肿瘤植物药:抗肿瘤植物药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 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常见的抗肿瘤植物药物有紫杉醇、多柘植物生物碱和侧柏叶等。这些药物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3. 抗代谢药:抗代谢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代谢来 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常见的抗代谢药物有二氢叶酸、

6-MP 和5-FU 等。这些药物广泛用于胃肠道、肝、直肠和乳腺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4. 抗激素药:抗激素药主要是通过抵制激素对癌细胞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癌症发展的目的。常见的抗激素药物包括雌激素拮抗剂、雄激素拮抗剂和酮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 5. 抗生素:抗生素是从细菌中提取的一类化合物,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部分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比较常用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有紫杉醇、多柘植物生物碱、波立夫霉素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不同亚型,如前列腺癌和肺癌等。 6. 碱剂:碱剂是一类阻断癌细胞的DNA转录和复制过程的药物。常用的碱剂有环磷酰胺、苯甲酸氮芥和顺铂等。这些药物广泛用于淋巴瘤、皮肤肉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二、生物治疗药物 生物治疗药物是从人体自然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增殖过程中提取的化合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并且可以增强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抵抗力。常见的生物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转移因子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治疗药物以其生物学的作用机制为基础,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 1. 干扰素:干扰素是人体自然免疫反应中产生的一类类型蛋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常用干扰素种类有α、β、γ 三种,其中干扰素α 和β 常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肝癌和胃癌等恶性肿瘤。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为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我院特制定《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1. 高危药品定义 美国药品安全使用协会( ISMP)对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定义为: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药品等。 2. 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2.1 调剂室高危药品需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一般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特殊情况下高危药品摆放于其他药架时,该药品摆放处需贴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护理单元需设高危药品专柜放置,且远离其他普通药品存放药柜。 2.2 高危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全院统一的警示标志。 2.3 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上架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护理单元高危药品实行定量管理,每月核对,严格交接,由治疗护士负责。 2.4 各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3. 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 3.1 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 3.2 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3.3 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及未取得护士执业证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 3.4 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4. 高危药品的监管 4.1 调剂室、护理单元需定期排查与高危药品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2 临床药师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4.3 药剂科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高危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 4.4 护理部、药剂科定期对各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药品质量。检查结果做好相应记录,各护理单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5. 制定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流程(见流程汇编)

细胞毒药物使用指南

细胞毒药物使用指南 细胞毒药物使用指南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细胞毒药物使用的详细指导。细胞毒药物是指具有杀伤细胞及抑制其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等领域。正确合理使用细胞毒药物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保护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二、细胞毒药物分类 1:化学药物 1.1 类1细胞毒药物 1.1.1 药物A 1.1.2 药物B 1.2 类2细胞毒药物 1.2.1 药物C 1.2.2 药物D 2:生物治疗药物 2.1 膜免疫疗法

2.1.1 药物X 2.1.2 药物Y 2.2 基因治疗药物 2.2.1 药物Z 2.2.2 药物W 三、细胞毒药物使用原则 1:患者选择与评估 1.1 适应症和禁忌症 1.2 患者分层与治疗方案选择 1.3 基因检测与药物敏感性预测2:储存与配置 2.1 药物储存条件 2.2 药物配置方法 2.3 药物残余处理 3:给药途径和方法 3.1 静脉给药 3.1.1 静脉插管与穿刺技巧

3.1.2 药物注射速度和稀释方法 3.2 口服给药 3.2.1 患者指导与饮食限制 3.3 其他给药途径 3.3.1 注射给药 3.3.2 局部给药 四、用药监测与不良反应处理 1:血常规监测 1.1 白细胞计数 1.2 血小板计数 1.3 红细胞计数 2:肝肾功能监测 2.1 肝功能检测项目 2.2 肾功能检测项目 3:不良反应处理与护理 3.1 呕吐与恶心 3.2 皮肤反应

3.3 输液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 1:药物相互作用 1.1 药物A与药物B 1.2 药物C与药物D 2: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2.1 儿童、孕妇与哺乳期女性的使用注意事项 2.2 老年患者的使用注意事项 2.3 患者心理护理与支持 六、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附件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1:细胞毒药物管理法:指对细胞毒药物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置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2:药物敏感性预测: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最新)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 1 目的 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或减少药物对病患和医务人员的伤害。 2 适用范围 全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科室及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 3 定义/术语 3.1抗肿瘤药物: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 激素类药物、生物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等。 3.2细胞毒类药物: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 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 4 权责 4.1本制度由药学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4.2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监督、实施和建议。 5 政策/规程 5.1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5.1.1权衡利弊,最大利益: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 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 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 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 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5.1.2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 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 疗目标。 5.1.3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 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 5.1.4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 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 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实施肿瘤化学治疗应以病理结果为 依据,没有病理结果的应通过病例讨论确定。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最新)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 1目的 促进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或减少药物对病患和医务人员的伤害。2 适用范围 全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科室及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3 定义/术语 3.1抗肿瘤药物: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 类药物、生物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等。 3.2细胞毒类药物: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 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 4权责 4.1本制度由药学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4.2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监督、实施和建议。 5政策/规程 5.1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5.1.1权衡利弊,最大利益: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 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 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 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 当用药行为。 5.1.2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 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5.1.3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 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1.4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诊 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 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实施肿瘤化学治疗应以病理结果为依据,没有病理结果的应通过 病例讨论确定。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5.1.5熟知病情,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 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 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 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奥妥珠单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奥妥珠单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2021年版) 1作用机制和药理机制 (1)结构和作用机制 奥妥珠单抗的结构和功能与利妥昔单抗有所差异。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型Ⅰ型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是人源化Ⅱ型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在Fc段的糖基化修饰可增强其与免疫效应细胞的亲和力,从而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在体外研究中,奥妥珠单抗诱导的ADCC活性比利妥昔单抗高35~100倍。临床前研究显示奥妥珠单抗还可诱导有效的直接致细胞死亡(DCD)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作用。 (2)药代动力学(PK) 奥妥珠单抗具有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TMDD)特征,清除途径包括非线性和线性清除途径。治疗早期,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CD20+ B细胞,奥妥珠单抗从血液循环中快速清除这些细胞,以非线性清除途径为主;随着治疗的持续,大多数CD20+细胞与奥妥珠单抗结合,此时以线性清除途径为主。在我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开展的PK研究GERSHWIN结果显示,奥妥珠单抗治疗后中国人群的PK特征与非中国人群相似。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奥妥珠单抗未出现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在第1个周期,每次1 000 mg、注射3次的用药方案具有可行性,该剂量方案被用于Ⅲ期临床试验,并最终成为获批剂量。 2 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奥妥珠单抗在我国获批的适应证为初治FL,在欧美国家获批的适应证还包括复发难治FL和初治CLL。奥妥珠单抗治疗FL和CLL的具体给药剂量见表1,输注速率见奥妥珠单抗

说明书。 (1)初治FL 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初治Ⅱ期伴有巨大肿块、Ⅲ期或Ⅳ期成年FL患者。奥妥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时按如下方式给药:奥妥珠单抗+苯达莫司汀治疗6个周期,每个周期28 d;奥妥珠单抗+CHOP方案治疗6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后续增加奥妥珠单抗单药治疗2个周期;奥妥珠单抗+CVP方案治疗8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经过最初6个或8个周期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应继续接受奥妥珠单抗(1 000 mg)单药维持治疗,推荐每2个月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最长达2年;建议在诱导治疗最后一次奥妥珠单抗给药后约2个月开始单药维持治疗。 (2)复发难治FL 目前我国暂未批准该适应证。奥妥珠单抗与苯达莫司汀联用、随后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可用于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未缓解或治疗期间、治疗后疾病进展的FL患者。具体为奥妥珠单抗与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6个周期,每个周期28 d。复发难治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后,建议继续接受奥妥珠单抗(1 000 mg)单药维持治疗,每2个月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最长达2年。

细胞毒药物管理规定

细胞毒性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一、细胞毒性药物的定义 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这里主要指抗肿瘤药物。 二、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 (一)应严格按照NCCN指南推荐的细胞毒性药物的用法用量合理应用。 (二)应高度重视、注意观察细胞毒性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三)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和使用需要由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员,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配制细胞毒性药物,配制和使用时应有防护措施。 (四)配制和使用人员应根据情况选用一定的防护措施。(五)孕妇或疑已怀孕者,应避免处理细胞毒药物。 三、细胞毒性药物的储存 (一)医院各药房细胞毒药物的存放应与药品储存要求相符,专柜集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药名和外包装相似药品应有标志区分。 (二)病房不存放细胞毒性药物,现用现领。 四、细胞毒性药物的流程 (一)主管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决定病人的化疗治疗,并与病人或者委托人谈话后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二)由有资质的护士进行化疗操作,包括配置和使用。(三)医护人员对化疗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包括个人卫生,食物和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病人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四)观察病情,有无恶心、呕吐等反应,如有出现,应做好处理和记录。 (五)对于化疗的病人的观察措施: 1、医护人员对化疗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 2、观察病情有无恶心、呕吐等反应。如有出现,应做好处理和记录。 (六)细胞毒性药物外渗的处理 1、一旦发现细胞毒性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用0.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起到止痛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置。 4、外渗24h内可以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涂喜辽妥或扶他林,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以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喜辽妥交替使用。 6、加强随访观察。 五、细胞毒性药物渗出后的处理

(整理)细胞毒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浙江省新华医院细胞毒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细胞毒性药物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由于其在人体内作用强度大,刺激性强,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同时影响了正常细胞的生长繁殖。 肿瘤化疗药物几乎都是细胞毒性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分裂、增殖、比较快的细胞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等。因此在有效的肿瘤化疗中,毒副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还有一些如耳毒性抗菌素生素等,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1. 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1)临床医师必须熟知抗肿瘤药的抗瘤谱、药动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使用规范,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 (2)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较强而快,高浓度下能迅速杀灭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和时限的关系中,浓度是主要因素。周期特异性药物则不然,其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近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于直线,达到一定剂量后不再上升,出现平台。相对来说,在影响疗效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中,时间是主要的因素。因此,为使化疗药物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非特异性药物宜静脉一次推注,而特异性药物则以缓慢滴注、肌内注射或口服为宜。 (3)联合化疗方案中一般应包括两类以上药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且常用周期特异性药物与作用于不同时相的周期特异性药物配合。选药时也要尽可能使各药的毒性不相重复,以提高正常细胞的耐受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