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为了确保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储存、分配和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

石油制定了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储罐和设备的

设计、安全措施、环境保护以及管理要求等方面。

一、储罐的设计和建设

1.储罐的选址应遵循安全、环保和周边环境的要求,远离居民区、水

源地等敏感地区。

2.储罐的布局应科学合理,保证安全间距和通风通道的设置。

3.储罐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并采取隔热、防爆、防腐蚀等措施。

4.储罐的泄漏和漏油的预防控制设施应齐全,包括报警系统、防漏涂

层等。

二、成品油库设备的设计和建设

1.设备的型号、规格应满足储存、输送和加工的需要,使用符合标准

的材料,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

2.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设备间的通道和通

风设施应畅通有效。

3.设备应配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防爆装置、泄漏控制装置等。

三、安全措施和管理要求

1.成品油库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适当的安全操作规范

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2.库区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防火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

3.库区内应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指示人员正确操作和安全撤离

的路线。

4.库区内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成品油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四、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并建立相应的处理设

施和控制措施。

2.库区内应建立储罐漏油和泄漏的监测系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

措施,防止油品引起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

3.库区内应定期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确保库区周边环境的安全

和健康。

通过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的实施,可以确保成品油的储

存和分配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保护环境并防止事故的发生。这

些规定不仅适用于中石油的油库,也可为其他成品油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

参考和指导。

油库设计规范

油库设计规范 油库设计规范是指油库的设计需遵守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油库的安全运行和防火防爆性能。以下是油库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设计依据: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石油库区设计规范》、《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应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工艺要求等因素。 2. 场地选择:根据油库的功能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场地,并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同时还应满足法律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避免距离火源、民居等敏感区域过近。 3. 容量设计:根据油库的储存需求和使用量预测,合理确定油库的容量,并考虑相关因素,如储罐数量、尺寸、布置等。 4. 储罐设计: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储罐,包括选用适当的材料、结构设计、密封性能、排放装置等。 5.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油库设计应考虑防止泄露和溢油的措施,包括设置油罐围堰、防渗墙、收集池等设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污染防治措施等。 6. 防火防爆设计:根据标准要求,设计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包括设置防火墙、防火隔离区、防爆电气设备、静电接地装置

等。 7. 排水和污水处理: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8. 安全管理:油库的设计应考虑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包括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安全通道、防护装置等,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9. 消防保护:油库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消防水泵、消防储水池、消防栓、灭火器等,保障消防安全。 10. 安全评估和监测:对油库进行安全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油库的安全运营和事故风险的控制。 油库设计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油库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防火防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石油储存和供应的关键环节。

石油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石油库设计标准 Code for design of oil depot GB 50074-2002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本条规定了设计石油库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石油库属爆炸和火灾危险性设施,所以必须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是安全的有效保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兼顾经济效益。本条提出的各项要求是对石油库设计提出的原则要求。设计单位和具体设计人员在设计石油库时,应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具体规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到达条文中提出的要求。 1.0.2 本条规定了《石油库设计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 1 本次修订对《石油库设计标准》的适用范围做了如下改变: 1〕增加了“改建石油库”的设计,也应遵循本标准的规定; 2〕把总容量小于500m3的小型石油库纳入到本标准适用范围之中。 2 与1984年版《石油库设计标准》相比,本标准不适用范围有如下变化: 1〕取消了使用期限少于5年的临时性石油库和生产装置内部的储油设施的设计不适用范围的规定; 2〕增加了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为不适用范围。 3 上述变化有以下情况或理由。 l〕建设部关于本次对《石油库设计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标准》的修订文件中,同意把小型石油库的有关内容并入《石油库设计标准》中,这样既完善了《石油库设计标准》标准的内容,方便使用,也防止了大小油库两个标准的不协调、不

一致之处; 2〕使石油库改建部分工程也有标准可以遵循; 3〕相关部门或行业的标准逐步健全,使得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工程建设有了可遵循的国家标准标准。这样,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不再使用本标准; 4〕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使用期限少于5年的临时性石油库也应该受标准标准的制约;5〕本标准己不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生产装置内部储油设施的设计使用标准的问题己不是本标准应该提及的问题了。 1.0.3 这一条规定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石油库设计标准》是专业性技术标准,其适用范围和它规定的技术内容,就是针对石油库设计而制定的,因此设计石油库应该执行《石油库设计标准》的规定。在设计石油库时,如遇到其他标准与本标准在同一问题上作出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执行本标准的规定。 其二,石油库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接触的面也广,本标准只能规定石油库特有的问题。对于其他专业性较强、且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标准作出规定的问题,本标准不便再作规定,以免产生矛盾,造成混乱。本标准明确规定者,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未作规定者,可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 2.0.1 关于石油库的等级划分,本次标准修订时作了调整,且与原标准的等级划分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一级石油库从50000m3及以上改为100000m3及以上;五级石油库从500m3以下改为1000m3以下;二、三、四级石油库也都适当增加、调整了容量。调整的理由主要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方各部门的用油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油罐的单罐容量也在不断地加大,目前最大单罐容量已到达100000m3。炼油厂的原油处理能力20世纪70年代250万吨/年处理量已是较大的,现在新建炼油厂已提出到达1000万吨/年处理能力的要求。国内几十万吨的原油库已不少见,一个县级石油库也可以到达几千吨到上万吨的容量。国外的大石油库也有相当可观的容量,如日本鹿岛原油储备库,库容量为694万m3。石油库容量增大了,石油库的等级划分也应随之作适当的调整,以使各级石油库的容量梯度更为合理,更便于对不同库容的石油库提出不同的技术和安全要求。例如,本标准对单罐容量和总容量在50000m3及以上的油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 2.0.2 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没有根本性变化,只是对乙类油品细化为乙A、乙B类,这是为了适应标准中新增条文的要求而提出的。如要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等油品应选用浮顶或内浮顶油罐,就有必要把乙类油品划分为乙A、乙B类。在条文中的写法是“储存甲类和乙A类油品的地上油罐,应采用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

中石化油库建设标准总说明

中石化油库建设标准总说明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为规范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所属成品油库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管理,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控制技术和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油库在销售环节的 功能,全面提升油库管理水平,以满足成品油市场全面开放后的需求。结 合行业特点,针对销售企业油库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试点油库”经验和《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改造设计导则》试行的基础上,我们编制 了《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建设标准》,以指导油库新建、改造过程中所 涉及的油库规模、铁路收发油、公路发油、管道收发油工作流程以及油品 计量、安全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安全及环保等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 新建及改造后的油库应达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管理 方便、绿化美化、本质安全、防止污染、确保油品质量”。 本标准归纳了新建、改扩建成品油库需注意的设计要点和建设过程中 需执行的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基 础上,应严格按本标准执行。 附图部分包括油库工艺流程图、发油棚建筑效果及发油平台布置图及 实景照片等,供各单位参考。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建设标准目录 1.总则1 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3 3.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5 3.1总平面布置要求3.2建(构)筑物 4.铁路收发油系统8 4.1一般规定4.2工艺流程

4.3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4.4电气 5.水路收发油系统12 5.1工艺流程 5.2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5.3配套设施 6.公路发油系统14 6.1一般规定6.2工艺流程 6.3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6.4电气 7.储油罐区16 7.1轻油罐区布置原则7.2库容的确定7.3油罐选型7.4工艺管道7.5电气及防雷防静电7.6油罐及管道防腐 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建设标准8.消防系统20 8.1泡沫灭火系统8.2消防给水 9.自控系统22 9.1概述 9.2罐群自动计量系统9.3公路微机发油系统9.4安全监控系统 10.环保27 10.1含油污水处理10.2给排水 11.标识28 11.1建(构)筑物11.2管道表面色和标识11.3油罐表面色和标识 附图

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为了确保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储存、分配和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 石油制定了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涉及储罐和设备的 设计、安全措施、环境保护以及管理要求等方面。 一、储罐的设计和建设 1.储罐的选址应遵循安全、环保和周边环境的要求,远离居民区、水 源地等敏感地区。 2.储罐的布局应科学合理,保证安全间距和通风通道的设置。 3.储罐的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并采取隔热、防爆、防腐蚀等措施。 4.储罐的泄漏和漏油的预防控制设施应齐全,包括报警系统、防漏涂 层等。 二、成品油库设备的设计和建设 1.设备的型号、规格应满足储存、输送和加工的需要,使用符合标准 的材料,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 2.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设备间的通道和通 风设施应畅通有效。 3.设备应配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防爆装置、泄漏控制装置等。 三、安全措施和管理要求 1.成品油库应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适当的安全操作规范 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2.库区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防火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 3.库区内应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指示人员正确操作和安全撤离 的路线。 4.库区内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成品油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四、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并建立相应的处理设 施和控制措施。 2.库区内应建立储罐漏油和泄漏的监测系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 措施,防止油品引起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 3.库区内应定期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确保库区周边环境的安全 和健康。 通过中石油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的实施,可以确保成品油的储 存和分配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保护环境并防止事故的发生。这 些规定不仅适用于中石油的油库,也可为其他成品油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 参考和指导。

GB《石油库设计规范》

GB《石油库设计规范》 符合本规范的石油库设计是为了贯彻国家政策,统一技术要求,确保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库的设计,但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也不适用于地下水封式石油库和自然洞石油库。除了执行本规范外,石油库设计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方面,石油库是指收发和储存各种油品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人工洞石油库是指油罐等主要设备设置在人工开挖洞内的石油库。覆土油罐是指置于被上覆盖的罐室中的油罐,且罐室顶部和周围的覆土厚度不小于0.5m。浮顶油 罐是指顶盖漂浮在油面上的油罐,而内浮顶油罐则是在油罐内设有浮盘的固定顶油罐。浅盘式内浮顶油罐是指钢制浮盘不设浮仓且边缘板高度不大于0.5m的内浮顶油罐。埋地卧式油罐 是指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 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罐。油罐组是指用一组闭合连接的防火堤围起来的一组油罐,而油罐区则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油罐组构成的区域。储油区则是

由一个或若干个油罐区和为其服务的油泵站、变配电间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构成的区域。油罐容量是指经计算并圆整后的油罐公称容量,而油罐操作间则是人工洞石油库油罐阀组的操作间。易燃油品是指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油品,而可燃油品则是指闪点高于45℃但低于或等于60℃的油品。 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删除了段落3和4. 2.0.15企业附属石油库是指专供本企业用于生产而在厂区内设置的石油库。它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 2.0.16安全距离是指满足防火、环保等要求的距离。在石油库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安全距离的因素,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0.17铁路油品装卸线是指石油库内用于油品装卸作业的铁路线段。这是石油库内重要的运输通道,需要严格管理和维护。

石油库设计标准

石油库设计标准 石油库是储存石油产品的重要设施,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生产运营至关重要。石油库的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石油储存的安全可靠性,严格的设计标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设施的长期运行。下面将就石油库的设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石油库的地理选址 石油库的选址是设计的第一步,合理选址可以减少后期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本,有效规避地质灾害等风险。一般来说,石油库应该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带等潜在危险区域,并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地下水位、气候条件等因素。 二、石油库的建筑结构 石油库的建筑结构是确保石油产品安全存储的关键,一般包括罐体、管道、防火墙等部分。石油罐的材质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具备一定的防腐蚀和耐高温能力,防火墙的设置需要符合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 三、石油库的安全设备 石油库的安全设备包括火灾报警系统、防爆系统、安全通风系统等,这些设备的设置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关键的作用。火灾报警系统应该覆盖每个角落,确保火情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防爆系统则是在石油产品泄漏或者其他情况下防止爆炸的重要装备。 四、石油库的环境保护 石油库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石油库的设计应该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石油库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泄漏或者污染事件,能够迅速进行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五、石油库的管理制度 石油库的管理制度包括设施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等,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石油库的安全性。石油库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技能,同时管理制度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对石油库的运营进行全面规范。 石油库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地理选址、建筑结构、安全设备、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障石油产品的安全储存和运营管理。希望通过严格的设计标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石油库事故的发生,确保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石油库设计标准

石油库设计标准 石油库是用于储存石油、石油制品及化工产品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标准是关系到石油 贮存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石油库的设计标准通常包括结构设计、安全 设计、防火设计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结构设计 1. 建筑结构 石油库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当地的建筑设计标准及相关规范,保证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建筑材料应具有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地承受石油、石油制品的侵蚀,并具有一定的防火 性能。 2. 地基工程 石油库的地基工程应按照土木工程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避免因为地基沉降而导致石油库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二、安全设计 1. 设施安全 石油库的设计应保证设施本身的安全性,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安全设备的配置等,确保在石油库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控制。 2. 火灾安全 石油库的设计应考虑火灾安全问题,包括防火隔离、防火设施的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在石油库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火设计 1. 防火间距 石油库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防火间距标准,确保石油库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防火的需要,防止火势蔓延。 2. 防火材料 石油库的防火设计应采用符合标准的防火材料,包括防火涂料、防火板材等,确保在 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保护石油库的安全。 四、环境保护

1. 库区排水设计 石油库的设计应考虑库区排水设计,确保在雨水冲刷和泄漏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将污水排放出库区,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库区围堰设计 石油库的设计应考虑库区围堰的设置,确保在石油泄漏时,能够将泄漏物隔离在围堰内,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保护环境的安全。 石油库的设计标准涉及多个方面,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又要考虑防火、环保等因素,确保石油库的运行安全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在设计石油库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把关,确保石油库的贮存安全及环境保护。

成品油库建设标准2010

成品油库建设标准2010 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

序 销售业务作为集团公司价值链的最终环节和实现收入的主渠道,履行三大责任、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加油站和油库体现出来。这也反映出加油站和油库对销售业务的重要性。 重组以来,销售企业围绕打造中国石油业务链的“黄金终端”,继承和发扬中国石油优良传统,学习借鉴国外石油销售企业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油库、加油站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 年,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出版了《成品油库建设标准》和《加油站建设标准》,把打造“管理精品、服务精品、形象精品、效益精品”的理念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整体提升了加油站和油库的建设水平。 2009 年,集团公司召开油品销售工作会议,确定了建设“效益领先、规模发展、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的国际水准销售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坚持“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模块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加油站和油库建设标准。2010 年,又召开油品销售精细化管理会议,要求在坚持“业绩导向、顶层设计、程序至上、注重执行、量化评价、持续改进”原则的前提下,按照“理念国际化、设计标准化、形象统一化、效率最大化”的要求,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加油站和油库。这次修订《成品油库建设标准》和《加油站建设标准》,就是为了贯彻两次会议精神,按照国际水准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新修订的2010 版《成品油库建设标准》和《加油站建设标准》,较好地贯彻了顶层设计的要求,融入了高效快捷、安全环保、节能节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工程建设“一好三高两少”的国际水准,即:综合效益好,设计和建设水平高、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土地占用少、用工少。是今后一段时期销售企业油库和加油站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希望各单位严格执行这一标准,高水平地建设油库和加油站,全面提升销售企业工程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国际水准销售企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二〇一〇年九月

石油库设计规范

石油库设计规范 Serious Writing, Words in the Present

4库址选择 应方便.. 4.0.2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Ⅳ类场地地区.. 5库区布置 5.1总平面布置 5.1.1石油库的总平面布置;宜按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分区布置..石油库各区内的主要 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丙A类液体泵站应布置在地上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外; 2丙B类液体泵、抽底油泵、卧式储罐输送泵和储罐油品检测用泵;可与储罐露天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3当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其与储罐的间距可不受限制;与其他建构筑物 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埋地输电线不得穿越防火堤.. 5.2库区道路 5.2.1石油库储罐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下列罐区或罐组;可设尽头式消防车道: 1 覆土油罐区; 2储罐单排布置;且储罐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3的地上罐组; 3四、五级石油库储罐区..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两个路口间的消防车道长度大于300m时;应在该消防车道的中段设置回车场..

石油库通向公路的库外道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油库应设与公路连接的库外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相应级别石油库储罐区的消防车道.. 2.石油库通向库外道路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且宜位于不同的方位..受地域、地形等条件限制时;覆土油罐区和四、五级石油库可只设1处车辆出入口.. 3储罐区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且应位于不同的方位..受地域、地形等条件限制时;覆土油罐区和四、五级石油库可只设1处车辆出入口..储罐区的车辆出入口宜直接通向库外道路;也可通向行政管理区或公路装卸区.. 4行政管理区、公路装卸区应设直接通往库外道路的车辆出入口.. 1石油库四周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实体围墙..企业附属石油库与本企业毗邻一侧的围墙高度可不低于1.8m.. 2山区或丘陵地带的石油库;当四周均设实体围墙有困难时;可只在漏油可能流经的低洼处设实体围墙;在地势较高处可设置镀锌铁丝网等非实体围墙.. 3石油库临海、临水侧的围墙;其1m高度以上可为铁栅栏围墙.. 4..行政管理区与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之间应设围墙..当采用非实体围墙时;围墙下部0.5m高度以下范围内应未实体墙.. 5围墙不得采用燃烧材料建造;围墙实体部分的下部不应留有孔洞集中排水口除外.. 6储罐区 6.1地上储罐 1内浮顶应采用金属内浮顶;且不得采用浅盘式或敞口隔舱式内浮顶.. 2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内浮顶储罐和直径大于40m的储存甲B、乙A类液体的内浮顶储罐;不得采用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浮顶.. 3直径大于48m的内浮顶储罐;应选用钢制单盘式或双盘式内浮顶.. 地上储罐应按下列规定成组布置: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 4库址选择 4.0.1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地域环境、油库各区的功能及作业性质、重要程度,以及可能与邻近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综合考虑库址的具体位置,并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要求,且交通运输应方便。 4.0.2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4.0.3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4.0.4一、二、三级石油库的选址,不得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4.0.5一级石油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地区。 4.0.6覆土立式储罐区宜在山区或建成后能与周围地形环境相协调的地带选址。 4.0.7石油库应选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可靠地防洪、排涝措施。 4.0.8一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二、三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50年设计;四、五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25年设计。 4.0.9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的条件,还应具备污水排放的条件。 5库区布置 5.1总平面布置 5.1.1石油库的总平面布置,宜按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分区布置。石油库各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或设施,宜按表5.1.1的规定布置。 5.1.4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事故状态下库区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5.1.5石油库的储罐应地上露天设置。山区和丘陵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设置,但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卧式储罐不得采用罐式方式设置。地上储罐、覆土储罐应分别设置储罐区。 5.1.9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4库址选择 4.0.1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地域环境、油库各区的功能及作业性质、重要程度,以及可能与邻近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综合考虑库址的具体位置,并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要求,且交通运输应方便。 4.0.2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4.0.3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4.0.4一、二、三级石油库的选址,不得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4.0.5一级石油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地区。 4.0.6覆土立式储罐区宜在山区或建成后能与周围地形环境相协调的地带选址。 4.0.7石油库应选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可靠地防洪、排涝措施。 4.0.8一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二、三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50年设计;四、五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25年设计。 4.0.9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的条件,还应具备污水排放的条件。 5库区布置 5.1总平面布置 5.1.1石油库的总平面布置,宜按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分区布置。石油库各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或设施,宜按表5.1.1的规定布置。 5.1.4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事故状态下库区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5.1.5石油库的储罐应地上露天设置。山区和丘陵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设置,但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卧式储罐不得采用罐式方式设置。地上储罐、覆土储罐应分别设置储罐区。 5.1.9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5.1.13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5.1.14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丙A类液体泵站应布置在地上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外; 2丙B类液体泵、抽底油泵、卧式储罐输送泵和储罐油品检测用泵,可与储罐露天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3当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其与储罐的间距可不受限制,与其他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间距,应以泵外援按本规范表5.1.3中易燃和可燃液体泵房与其他建(构)筑物、设施的间距确定。 5.1.15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埋地输电线不得穿越防火堤。 5.2库区道路 5.2.1石油库储罐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下列罐区或罐组,可设尽头式消防车道: 1覆土油罐区;

石油库设计规范(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074-2002) 第一章总则 序符合性 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 号评价 为在石油库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 GB50074-2002 1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 第 1.0.1 条 定本规范。 2 3 序号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库的设计。本 规范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 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亦不适用于地下 水封式石油库、自然洞石油库。 石油库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一般规定 检查内容 GB50074-2002 第 1.0.2 条 GB50074-2002 第 1.0.3 条 符合 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性评价 1 2 3 4 5 序号石油库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3.0.1 的规定。 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 3.0.2 的规定。 石油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得 低于表 3.0.3 的规定。 石油库储存液化石油气时,液化石油气罐的总容量 不应大于油罐总容量的10%,且不应大于 1300m3。 石油库内液化石油气设施的设计,可按现行国家标 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的有 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库址选择 检查内容 GB50074-2002 第 3.0.1 条 GB50074-2002 第 3.0.2 条 GB50074-2002 第 3.0.3 条 GB50074-2002 第 3.0.4 条 GB50074-2002 第 3.0.5 条 符合 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性评价 1石油库库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GB50074-2002安全要求,且交通方便。第 4.0.1 条

石油库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石油库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de)方针政策,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管理方便,确保油品质量,减少油品损耗,防止污染环境,节约用地和节约能源.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库新建和扩建工程(de)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石油库(de)设计: 一、总容量小于500立方米(de)石油库; 二、地下水封式石油库; 三、自然洞石油库; 四、使用期限少于5年(de)临时性石油库. 本规范亦不适用于生产装置内部(de)储油设施(de)设计. 第1.0.3条石油库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de)有关标准和规范(de)要求. 第1.0.4条石油库等级(de)划分,应符合表l.0.4(de)规定. 石油库等级划分表l.0.4 第1.0.5条石油库储存油品(de)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1.0.5(de)规定. 石油库储存油品(de)火灾危险性分类表1.0.5 第1.0.6条石油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de)耐火等级,不得低于表1.0.6(de)规定. 石油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de)耐火等级表1.0.6 第二章库址选择 第2.0.1条石油库(de)库址,应选在交通方便(de)地方. 以铁路运输为主(de)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接轨(de)地方;以水运为主(de)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建设装卸油品码头(de)地方. 第2.0.2条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大宗油品(de)石油库(de)库址选择,应考虑产、运、销(de)关系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de)油品运输流向. 第2.0.3条为城镇服务(de)商业石油库(de)库址, 在符合城镇环境保护与防火安全要求(de)条件下,应靠近城镇. 第2.0.4条企业附属石油库(de)库址选择, 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工程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与防火安全(de)要求. 第2.0.5条石油库(de)库址应具备良好(de)地质条件,不得选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de)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de)地区. 人工洞石油库(de)库址,应选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均一、石质坚硬与不易风化(de) 地区,并宜避开断层和密集(de)破碎带. 第2.0.6条一、二级石油库(de)库址,不得选在地震基本烈度九度及以上(de)地区. 第2.0.7条当库址选定在靠近江河、湖泊或水库(de)滨水地段时,库区场地(de)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最高洪水位0.5米. 当有防止石油库受淹(de)可靠措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库址亦可选在低于计算最高 洪水位(de)地段. 计算最高洪水位采用(de)洪水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二级石油库不应低于1/50(即五十年一遇); 二、三、四级石油库不应低于1/25即二十五年一遇). 第2.0.8条石油库(de)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de)水源和电源(de)条件,还应具备排水(de)条件.

油库设计规范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GB50156-92 图-7 汽车油罐车灌装易燃油品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1.以油罐车注送口为中心、3m为半径旳球形空间,并延至地坪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旳坑、沟,划为1区。 2.以油罐车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7.5m,距注送口7.5m高旳圆柱形空间,以及距地坪高 7.5m,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旳圆柱形空间内,划为2区。 八、易燃油品敞棚灌桶时爆炸危险区域旳范围,应符合图-8旳规定。 1.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1.5m旳球形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旳坑、沟,划为1区。 2.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 4.5m旳球形并延至地面旳空间,划为2区。

图2.8.6-8 易燃油品敞棚灌桶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九、装运易燃油品旳油船装卸油时爆炸危险区域旳范围,应符合图2.8.6-9旳规定。 1.未充惰性气体旳油轮或油驳易燃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 2.以油轮或油驳旳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3m至水面旳球形空间,划为1区。 3.以油轮或油驳旳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7.5m,距注送口7.5m 旳圆柱形空间,以及距水面高7.5m,以注送口为中心、半径为15m旳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

图2.8.6-9 装运易燃油品旳油船装卸油时爆炸危险区域范围 第2.8.7条小型石油库旳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防雷设计旳规定。 第三章汽车加油站 第一节加油站旳分级及站址选择 第3.1.1条汽车加油站旳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1.1旳规定。 表3.1.1 加油站旳等级划分 注:①本表油罐总容量系指汽油储量。当兼营柴油时,汽油、柴油旳储量,可按1∶2旳比

石油库设计规范

4库址选择 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根据建设规模、地域环境、油库各区的功能及作业性质、重要程度,以及可能与邻近建(构)筑物、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综合考虑库址的具体位置,并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防火安全和职业卫生的要求,且交通运输应方便。 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一、二、三级石油库的选址,不得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以上的地区。 一级石油库不宜建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地区。 覆土立式储罐区宜在山区或建成后能与周围地形环境相协调的地带选址。 石油库应选在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可靠地防洪、排涝措施。 一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100年设计;二、三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50年设计;四、五级石油库防洪标准应按重现期不小于25年设计。 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的条件,还应具备污水排放的条件。 5库区布置 总平面布置 石油库的总平面布置,宜按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装卸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分区布置。石油库各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或设施,宜按表的规定布置。 储罐应集中布置。当储罐区地面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应加强防止事故状态下库区易燃和可燃液体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石油库的储罐应地上露天设置。山区和丘陵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覆土等非露天方式设置,但储存甲B类和乙类液体的卧式储罐不得采用罐式方式设置。地上储罐、覆土储罐应分别设置储罐区。 同一储罐区内,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宜相对集中布置。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罐组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布置。 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储罐区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乙、丙A类液体泵站应布置在地上立式储罐的防火堤外; 2丙B类液体泵、抽底油泵、卧式储罐输送泵和储罐油品检测用泵,可与储罐露天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3当易燃和可燃液体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其与储罐的间距可不受限制,与其他建(构)筑物或设施的间距,应以泵外援按本规范表中易燃和可燃液体泵房与其他建(构)筑物、设施的间距确定。 与储罐区无关的管道、埋地输电线不得穿越防火堤。 库区道路 石油库储罐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下列罐区或罐组,可设尽头式消防车道: 1 覆土油罐区;

(精选文档)石油库设计规范总说明

编制说明 为规范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所属成品油库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管理,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控制技术和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油库在销售环节的功能,全面提升油库管理水平,以满足成品油市场全面开放后的需求。结合行业特点,针对销售企业油库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试点油库”经验和《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改造设计导则》试行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油库建设标准》,以指导油库新建、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油库规模、铁路收发油、公路发油、管道收发油工作流程以及油品计量、安全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安全及环保等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 新建及改造后的油库应达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绿化美化、本质安全、防止污染、确保油品质量”。 本标准归纳了新建、改扩建成品油库需注意的设计要点和建设过程中需执行的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应严格按本标准执行。 附图部分包括油库工艺流程图、发油棚建筑效果及发油平台布置图及实景照片等,供各单位参考。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希望各单位在试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油品销售事业部发展规划处,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目录 1.总则 (1) 2.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3) 3.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 (5) 3.1总平面布置要求 3.2建(构)筑物 4.铁路收发油系统 (8) 4.1 一般规定 4.2 工艺流程 4.3 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 4.4 电气 5.水路收发油系统 (12) 5.1 工艺流程 5.2 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 5.3 配套设施 6.公路发油系统 (14) 6.1 一般规定 6.2 工艺流程 6.3 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 6.4 电气 7.储油罐区 (16) 7.1 轻油罐区布置原则 7.2 库容的确定 7.3 油罐选型 7.4工艺管道 7.5电气及防雷防静电 7.6油罐及管道防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