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检测线调整规范标准

为规范整车检测线操作流程,保证整车检测参数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整车出厂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规范了 NJ7150、 NJ6400 、 NJ1020、 NJ102 二、 NJ6471 系列产品车整车检测线的检查项目。

本规定采用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标准中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a..本规范由技术质量平台负责归口管理。

检测线检调人员负责对整车做 100%的检查和调整。

c.质量部人员负责对检调工作进行检查确认。

大体要求

5.1.1 检测员需持有厂内认可的上岗资格证。

5.1.2 检测区域内车速不得高于 5Km/h。

5.1.3 为确保三元催化的利用寿命,在每次点火以后严禁当即踩油门,需要维持怠速 5 秒;在发动机熄火前应先进入怠速状态并维持 10 秒。

5.1.4 禁止非检测员引车进入检测工位和在检测区域内停留或者横

穿检测线。

5.1.5 禁止无资质人员操作仪器和计算机,仪器内设定的值不可以擅自改动。

5.1.6 尾气排放烟度机开启,预热 15 分钟。

. 检测

5.2.1 检测前的要求

5.2.1.1 整车由指定的线尾调整合格区域提取。

5.2.1.2 在随车质量跟单上记录的该车质量问题均已被排除。

5.2.1.3 整车制动液、冷却液、洗涤液均已按要求完成加注。

5.2.1.4 整车由指定方向以 20 Km/h 通过颠簸路段,重复两遍。

5.2.2 振动台检测

5.2.2.1 检测员将整车平稳地驶上振动台的四个挡块中间。

5.2.2.2 摆正车身并维持稳定,松手制动,发动机熄火,检测员下车并肯定是不是关好所有车门。

5.2.2.3 在控制台上按下先后挡块按钮,确保车辆稳定后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开始工作。

5.2.2.4 检测人员观察有无异样情况发生,如有异样当即住手并进行检查,排除问题后继续进行。

5.2.2.5 检测员上车并启动发动机,将整车开出振动台。

5.2.3 NJ102 二、 NJ6471 前悬高度调整

5.2.3.1 将车辆开至地沟上,拉手制动,通过调整摆布扭杆,使车身高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NJ1022(香河底盘)车左侧高度为 810mm,右边高度比左侧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1022 右置车型暂定右边高度为 810mm,左侧高度比右边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6471 车左侧高度为 840 mm(香河底盘), 右边高度比左侧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6471 右置车型暂定右边高度为840 mm 左侧高度比右边高度低 10 mm 之内)。

5.2.3.2 NJ102 二、 NJ6471 手制动齿数调整

在地沟内将 NJ102 二、 NJ6471 手制动齿数调整到 7~10 齿。

5.2.4 检测线登录

5.2.4.1 检测员将整车缓慢开至登录柜前,下车。

5.2.4.2 按屏幕指示扫描整车 VIN 码、车身颜色、发动机号、车辆型号。

5.2.4.3 完成输入后确认完成登录操作。

5.2.4.4 检测员上车将整车开出该工位。

5.2.5 四轮定位检测

5.2.5.1 完成登录后,检测员按下整车右边车型选择操作盘上对应车型按钮,按下型式确认按钮。

5.2.5.2 前方指示“车辆可以进入”。

5.2.5.3 检测员将整车以缓慢驶入四轮定位检测台,使先后车轮均处于测试台两滚轮之间,将光电开关全数挡住,摇下主驾驶一侧前门窗。

5.2.5.4 摆正车身并维持稳定,将换档杆置于空挡,松手制动。

5.2.5.5 检测员将发动机熄火,下车并肯定是不是关上车门。

5.2.5.6 在车外将方向盘卡规装在方向盘上,转动方向盘,将其调整知足方向盘规在0±1°之间,并用支架抵住方向盘下侧,使其不摆布转动。

5.2.5.7 调整人员在地坑下按下左侧控制台上的 A 模式按钮,再按下开始按钮,设备进入检测状态。调整人员将后倾角靠规安装到位( NJ7150、NJ6400、NJ1020),进行检测,并按照显示屏上的主销后倾角值调整前悬拉杆调整螺母,增加主销后倾角应该顺时针旋转,降低后倾角则应逆时针旋转。

5.2.5.8 主销后倾角调试合格后紧固前悬拉杆锁紧螺母, NJ7150、

NJ6400、 NJ1020 拧紧力矩98Nm±5%,并做色标。按下完成按钮。 (如该车型对上述参数无需调整,调整人员按下完成按钮,切入下一步参数检测)

5.2.5.9 将靠规从车上取下,放回原位。

5.2.5.10 调整人员按下右边控制台上的开始调整按钮,待检测运转结束后调整先后轮前束和后轮外倾值。 ( NJ102 二、 NJ6471 方向盘对中)

5.2.5.11 NJ102 二、 NJ6471 方向盘对中调整:将方向盘打至标准值后摆正方向盘,拧紧并做色标(拧紧力矩 35Nm±5 ) ,将喇叭盖装好。

5.2.5.12 NJ7150、NJ6400、NJ1020 后轮前束值的调整:松开后悬摆臂与车身连接处的前束调整螺栓紧固螺母,增加前束应在后侧前束调整螺栓上增加垫片,降低前束则应在前侧前束调整螺螺栓上增加垫片。

5.2.5.13 后轮前束值调试合格后从头锁牢坚固螺母,力矩为 49Nm± 10%并做色标,按下右边控制台上的调整终了按钮。

5.2.5.14 NJ7150、 NJ6400 、 NJ1020 前轮前束值的调整:松开转向拉杆锁紧螺母并慢慢伐整该拉杆。增加前束应该逆时针旋转,降低前束则应该顺时针旋转。 NJ1022 前轮前束值的调整:松开摆布横向拉杆锁紧螺母并慢慢伐整该拉杆。增加前束应该逆时针旋转,降低前束则应该顺时针旋转。

5.2.5.15 NJ7150、 NJ6400 、 NJ1020 前轮前束值调试合格后从头锁紧拉杆螺母,力矩为52Nm±10%并做色标,按下右边控制台上的调整终了按钮。

5.2.5.16 将方向盘卡规从车内掏出,放回原位。

5.2.5.17 检测人员先将 NJ7150、 NJ6400、 NJ1020 方向盘向左打到底,肯定后再将方向盘向右打到底,确保转向时内轮、外轮转向角在规定

范围内,最后回正方向盘。紧固方向盘,力矩为 49 Nm 并做色标。

5.2.5.18 NJ102 二、NJ6471 转向角角度的调整:当外角角度偏小时,将转角限位螺栓顺时针旋转(转角偏大则逆时针旋转限位螺栓);当内角角度偏小时,将转角限位螺栓逆时针旋转(转角偏大则顺时针旋转限位螺栓)

5.2.5.19 测试结束后,按下主驾室一侧控制台上的完成按钮,前方显示屏提示“车辆可退出”。

5.2.5.20 将尾气收排接管接至汽车排气管尾端。

5.2.6 空调冷媒加注(与四轮定位调整同时进行)

5.2.

6.1 依照作业指导书,先旋下空调管上的加注口护帽,然后将冷媒加注机上的高低压加注头连接到空调管上的高低压加注口上,确认连接靠得住后,按下加注按钮,设备进入 TEMPICICLO AZOTO 界面,进行氮气加注,加注完后进行保压和测压,后进行排除氮气,经氮气保压和测压合格后,设备开始抽真空,后设备进行真空保压和真空测试阶段,合格后设备开始进行加注( NJ7150 、 NJ6400 、 NJ1020 、 NJ1022 系列整车CYCLEA=550±50g;NJ6471 系列整车CYCLEA=1000±50g;NJ7150 系列整车 CYCLEA=460±15g ) ,加注合格后,取下加注头,放在指定位置,将设备打印的合格单据粘贴到随车卡相应的位置,若不合格,取下加注头,放在指定位置,并在随车卡上记录加注不合格。

5.2.7 大灯检测

5.2.7.1 前方指示屏提示“声级大灯”。

5.2.7.2 检测员按照指示屏提示将车辆缓慢行驶至两个探头之间

5.2.7.3 指示屏提示:“置空档拉手制动鸣电喇叭”

5.2.7.4 检测员按住喇叭按钮 3 秒种摆布,显示屏提示:“声级测试√ ”,

则测试通过。

5.2.7.5 指示屏提示检测员打开远光灯,撑起发动机盖。

5.2.7.6 检测员按照指示屏提示,先开远光,再开近光,最后开远光,进行大灯检测。

5.2.7.7 按照显示屏提示先测右灯再测左灯,调整时先调上下再调摆布,将大灯光心调至合格范围之内,显示屏显示: OK

5.2.7.8 调整完成后大灯仪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计算机显示屏将显示测量结果和评价。

5.2.7.9 放下发动机舱盖,检测员上车。

5.2.7.10 指示屏提示:“关闭灯光”,检测员将车辆向前行驶。

5.2.8 侧滑、轴重、制动检测(NJ102二、 NJ6471 需附载做制动检测,最大附载 350Kg)。

5.2.8.1 检测员输入 VIN号、检测员号、车型。

5.2.8.2 检测员扶正方向盘将整车以 3~5km/h 的速度平稳前行,在前行进程中不得转动方向盘。仪器测出侧滑数值并记录。

5.2.8.3 按照前方指示屏提示将前轮缓慢驶入,轴重台测量前轴载荷。

5.2.8.4 将前轮进入制动台的滚筒之间,扶正方向盘摆正车身并维持稳定、挂空档、松脚制动。

5.2.8.5 按照指示屏提示,缓慢踩下脚制动至前轮抱死,滚筒住手转动,测试前轴制动。

5.2.8.6 看显示屏上的显示是不是合格,若是不合格,按照指示屏重复上述操作一到两次。合格跋文录数值。

5.2.8.7 按照指示屏提示将车向前挪移,进行后轴称重和后轴制动力的

检测,后轴的测试轴操作与前轴一样。

5.2.8.8 按照显示屏提示进行手制动的检调:缓慢拉手刹至后轮抱死。

5.2.8.9 NJ7150 、 NJ6400、 NJ1020 按照显示结果旋手制动控制杆下部的调整螺母:顺时针手制动力增大,逆时针手制动力减少。手制动齿数调整为4±1 齿。

5.2.8.10 检测合格后检测员将整车开出该工位。

5.2.8 ABS 检测(适合于选配 ABS 车型)

5.2.9.1 检测前轮

5.2.9. 将整车前轮缓慢驶入检测台的两滚筒之间,按照电脑系统显示连接诊断接口,并启动机电。确认“ABS”灯亮后,开始 ABS 前轮检测。

5.2.9.检测员将车子启动,松开手制动,检测台运转。

5.2.9.系统提示“制动”,检测员徐徐踩下制动。

5.2.9. 踩到系统提示范围,系统提示:“维持制动”。

5.2.9.维持制动一段时间后系统提示:“放松制动”,检测员松掉制动踏板。

5.2.9.系统提示:“前轮制动”,检测员踩下制动直至抱死,系统显示检测结果。

5.2.9.2 后轮检测

5.2.9.将后轮缓慢开入检测台的两滚子之间,检测方式与前轮相同。

5.2.9.3 手制动力检测

5.2.9. 屏幕显示:“驻车制动”,待滚轮运转后,将手制动控制杆缓慢匀速拉起,检测仪检测出手制动力。

5.2.9.检测合格后,记录检测数值,取下诊断连接线,车辆驶出检测台。

5.2.9.4 ECU 故障诊断

5.2.9. 将 ECU 故障诊断仪接口与检测车辆 ECU 接口对接,对车辆 ECU 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在随车卡上记录,如正常,需在检测单上盖章确认。

5.2.10 尾气检测

5.2.10.1 指示屏指示“排量”,检测员将整车前轮( NJ1022 (汽油)、NJ6471 后轮)缓慢驶上测试台。

5.2.10.2 当指示屏显示:“废气检测”时,检测员车辆停住,置空挡,拉手制动。

5.2.10.3 NJ7150、 NJ6400、 NJ1020、 NJ1022 (汽油)、 NJ6471 检测员下车,打开辟动机舱盖并撑好,将测试仪上的发动机转速感应夹对应夹在蓄电池正负极上,拔动身动机机油标尺,将机油温度传感器插入发动机油底壳中,再将尾气搜集管头插入排气管内,然后按下 OK 键进行测量。

5.2.10.4 NJ7150、 NJ6400、 NJ1022 (汽油)、 NJ6471 指示屏按如实际转速显示出:“加速 XX”。同时检测员踩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加至4000±100rpm ,并维持 15 秒。按照显示屏指示,将发动机转速降低至高怠速2000±50rpm,并维持 30 秒,仪器会自动测出 CO、HC 及高怠速值、λ 值、机油温度。

5.2.10.5 NJ7150、 NJ6400、 NJ1020、 NJ1022 (汽油)、 NJ6471 指示屏显示“降低到怠速”后,松开油门,维持怠速 15 秒,然后继续维持30 秒,仪器自动测出 CO、 HC 及低怠速值。和λ 值、机油温度。

NJ1022 (柴油)车型,检测员下车,打开辟动机舱盖并撑好。按照显示屏指示:“加速XX”。同时检测员踩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加至3500±100rpm ,并维持 4 秒,检测仪此时自动取样(反复操作 3 次)。然后将测

试仪上的压电式转速感应夹夹在高压油管上,按照仪器显示调整柴油车的怠速( 850rpm ) ,对装有空调补偿装置的车型,在空调打开状态下,调节装在油门支架处真空膜片阀的联动杆使发动机转速达到 950~ 1000rpm。

5.2.10.7 指示屏显示“降低到怠速”后,松开油门,维持怠速。

5.2.10.8 测试完成后,检测员将尾气测试探头放回原位,将尾气搜集管移回原位。指示屏显示烟度值给出评价。

车速表校验

5.3.1 起落台自动下降,维持整车处于稳定状态。

5.3.2 指示屏指示“加速至40Km/h”,检测员扶正方向盘、挂档起步使车速慢慢达到 40 Km/h (里程表显示值),并维持 5 秒后缓踩制动至停。

5.3.3 指示屏显示车速并给出评价。不合格可重复测试两次。合格后车辆向前行驶。

完成检测,屏幕显示:“检测完毕”,检测员将车辆开出检测区,掏出已打印好的《整车出厂安全质量保证查验单》, NJ102 二、 NJ6471 主销内倾、主销后倾两栏用横线划掉,盖章确认,在检测单上盖检测线专用章确认,最后将检测单附在随车卡上,并在随车卡上盖章确认。

完成检测

5.4.1 将完成检测的整车驶出检测线,按合格与不合格停放在指定的区域。

WA/P0964-2022 查验和实验控制程序

WA/I0934-2022 整车质量查验标准

WA/P0969-2022 整车例行查验与确认查验程序

R093601-ZZ 整车出厂安全质量保证查验单

附:整车检测判定标准

序号

1

2

检测项

车速表

示值误差

制动力

标准代号

GB7258

—2004

GB7258

—2004

标准名称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标准值

车速表指示误差 V1(单位:km/h)与实

际车速 V2(单位:km/h)之间符合下列关系

式:0≤ V1-V2≤ (V2/10)+4

当该机动车车速表的指示值( V1 )为

40km/h 时,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

指示(V2)为 h ~ 40km/h 范围内为合

格。

制动力总和与整车分量的百分比≥

60%。前轴摆布制动力与该轴荷的百

分比≥ 60% ,后轴摆布制动力与该轴荷的

百分比≥ 20% (空载和满载状态均应满

摆布轮制动力差与该轴摆布轮中制动

力大者之比对于前轴≤ 20%。对于后轴在

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的 60% 时≤

24%;当后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荷的 60%时,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摆布轮

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

8%。

足)

3 侧滑量

喇叭声4

HC/CO 5

含量及λ 值

6 烟度值

前照灯7

发光强度

光束中8

心照射位置

参照

GB7258—

2004

GB7258

—2004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

GB7258

—2004

GB7258

—2004、右置

车型前照灯调

整暂行办法(企

业标准)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汽油车双怠

速污染物测量方

法及排放限值

柴油车自由

加速烟度排放标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机动车辆安

全运行技术条件

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在测试状

态下整车分量的 20% (对总质量为整备质

量倍以下的机动车为≥ 15% )。

车辆以 3km/h ~ 5km/h 车速平稳前

行, NJ7150 、 NJ6400 侧滑量应为0 ±

10m/km (企业自定) NJ1022、 NJ6471

侧滑量应为0±5m/km

90dB(A)~115dB(A)

低怠速( 850±50r/min )工况下: CO

≤ %,HC≤ 80pp m

高怠速( 2000±50r/min )工况下:

CO≤ %,HC≤ 60ppm

高怠速工况下λ 值应为±

发动机机油温度应不低与80℃

烟度值 FSN≤

两灯制:光强≥ 18000cd

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或者中心点的高

度为~ ,前照灯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向左

偏均不允许超过 170mm ,向右偏不允许

超过 350mm(右置车型灯光调整近光中心

点高度为~ ,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左偏不

允许超过 350 mm ,向右偏不允许超过

170 mm)。

远光: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前照 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 允许超过 170mm ,左灯向右偏不允许超 过 350mm ;右灯向左、向右偏均不允许 超过 350mm (右置车型灯光调整远光中 心点高度为~,远光光束水平位置左灯向 左向右偏均不超过 350 mm ,右灯向左偏 不允许超过 350 mm ,向右偏不允许超过 170 mm )。

车轮定位角(空载)企业标准

NJ1022 (香河底

盘)

30′ ±45′

1°±45′ (生产保

证,线下抽检)

10°±45′ (创造

加工保证,抽检)

0±2mm

内轮: 37°±

内轮: 37°±1°

外轮: 30°±1°

后轮外倾

车 型

前轮外倾 角 主销后倾

角 主销内倾

角 前

前轮最大

转角

NJ6471 (香河 底盘)

30′ ±45′

内轮: 37°±

外轮: 29°±

内轮: 37°±1°

外轮: 30°±1°

NJ6400/NJ10

20

外轮: 29°± 前

1°18′ ±1°

45′ ±1° 15′ ±1° 15′ ±1° 0±2mm

10°±45′

3±3mm

3±3mm 1°± 45′

NJ7150

11°±2°

11°±2°

1°±15′

1°±15′

本标准由 技术质量平台 提出

本标准由

本标准由 本标准由

起草

审核

批准

本标准由 技术质量平台 负责解释

前 4±2 mm 4 ±2 mm

机动车检测线标准操作流程

机动车检测线标准操作流程 机动车检测线标准操作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1. 对于每辆要进行检测的机动车,检测站必须准备好一份详细的检测表格,记录车辆的相关信息。 2. 确保所需的检测设备和工具都已经准备好并处于正常状态,包括排气气路检测仪、底盘动力性能检测仪、车辆外观检测设备等。 3. 检测站应经过相应的监管部门的官方认证,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二步:外观检测 1. 检测员首先仔细检查车辆的外观,包括车身、车窗、车灯、车标、轮胎等部分,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磨损。 2. 检测员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测量车辆的尺寸,以确保车辆符合规定的尺寸标准。 3. 如果车辆有任何违规的改装,检测员将记录并通知车主进行修复或还原。 第三步:排放检测 1. 将车辆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连接排气气路检测仪,确保仪器的精度。 2. 检测员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对车辆进行排气气体成分的检测,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3. 检测结果将被记录在检测表格中,如果车辆的排气气体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车主需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调整。

第四步:底盘动力性能检测 1. 将车辆行驶到底盘动力性能检测仪上,确保车辆安全停稳,并根据检测仪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 2. 检测员会使用检测仪器对车辆的制动性能、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检测,确认其是否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 3. 检测结果将被记录在检测表格中,如果车辆的动力性能不合格,车主需要进行相应的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第五步:档案归档 1. 检测过程结束后,将填写完整的检测表格和相关的检测数据归档保存,以备后续参考与审查。 2. 检测站应该对检测的车辆进行编码和归档,以便查询和追溯,确保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检测站还可以向车主提供合格证书,以证明车辆已经通过了相应的检测标准,确保车辆的合法上路。 总结: 机动车检测线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外观检测、排放检测、底盘动力性能检测和档案归档等环节。每一步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这些步骤的实施能够确保机动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同时,严格的检测要求和标准操作流程也对机动车生产商和车主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整个机动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BSX3201型整车装配调整验收规范

BSX3201型自卸车 整车装配调整验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三兴汽车厂 二○○年月日

目录 1 主题内容 (1) 2 引用标准 (1) 3主要技术特性 (1) 3.1 一般数据 (1) 3.2 使用数据 (2) 3.3 质量参数 (2) 3.4 容量数据 (2) 3.5 二类底盘 (2) 4 验收规范 (4) 4.1 装配前检验 (4) 4.2 路试检验 (4) 4.3 整车外部检验 (5) 4.3.2 整车涂装检验 (5) 4.3.3 气压制动管路各胶管无损伤。 (5) 4.3.4 电线束检验 (5) 4.4 整车技术状况检验 (6) 4.5底盘改装部分检验 (6) 4.6 自卸车改装部分检验 (6) 4.6.1 厢体及其附件检验 (6) 4.6.2 灯光检验 (7) 4.7 汽车检测线检验 (7) 4.7.1 前轮侧滑量 (7) 4.7.2 最高车速测量 (7) 4.7.3 用制动力检验制动性能 (7) 4.7.4 自卸车噪声 (8) 5 出厂检验 (8) 6 汽车标牌和说明 (8) 7 随车文件、工具及附件 (8)

1 主题内容 1.1 本规范规定了BSX3201型自卸车的整车装配调整验收规范,作为工厂技术检验部门验收整车装 配调整装配质量的规范。 1.2 除本规范外,整车还应符合Q/BSX3201型自卸车产品标准的各项规定。 2 引用标准 GB14761.3-9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5-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95-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GB7258-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2544-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676-90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ZBT50003-87 专用汽车道路试验方法。 JB2864-81 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JB3939-85 货车和客车行车制动系统性能要求。 JB4019-85 汽车驻车制动性能要求。 JB/ZQ3011-8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Z111-86 汽车油漆涂层。 JB2880-81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技术条件。 Q/BSX169—2001 BSX3201型自卸车产品标准。 Q/BSX23-84 酸洗磷化通用技术条件。 Q/BSX24-84 油漆通用技术条件。 3、主要技术特性 3.1 一般数据 3.1.1 自卸车外形尺寸(mm) 车长7700 车宽2480 空车高3100 轴距:3500+130 前轮距 1940 后轮距 1840 3.1.2 厢体内部尺寸(mm) 长 5200 宽 2310 高 1400

汽车检测线检测依据

一、轴重制动 依据国标GB7258-2004 7.14 1 阻滞 进行制动力检测时测得各车轮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5%。 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的大者比,对前轴不应大于20%,对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60%时不应大于24%,当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小于该轴轴荷的8%。 4 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 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35s,对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60s;汽车列车和铰链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0.80 s。 二、测滑 依据国标GB 7528-2004 6.11 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三、灯光 依据国标GB7258-2004 8.4 1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 机动车的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要求:

2 光束照射位置要求 (1) 在检测前照灯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乘用车前照灯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7H~0.9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它机动车应为0.6H~0.8H。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 (2) 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装用的前照灯近光光束的照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检测时,要求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的离地高度不允许大于0.7H;水平位置要求,向右偏移不允许超过350mm,不允许向左偏移。 (3) 在检测前照灯远光光束以及远光单光束灯]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要求在屏幕光束中心离地高度,对乘用车为0.9H~1.0H,对其它机动车为0.8H~0.95H;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350mm。 依据国标GB18565-2001 8.1 8.1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8.1.1 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在距离屏幕前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H~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要求向左向右偏均不得超过100mm。 8.1.2 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的照射位置,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H~0.90H,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得大于100mm, 向右偏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得大于170mm。 8.1.3 汽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对于只能调整远光单光束的灯,调整远光单光束。 8.1.4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检验按12.6规定的方法进行。 8.2 汽车每只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如下要求: 两灯制:12000cd;四灯制:10000cd。 测试时,电源系统可处于充电状态。 采用四灯制的汽车,其中两只对称的灯达到两灯制的要求时,视为合格。

汽车淋雨检测线及其检测标准

汽车淋雨检测线及其检测标准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徐叶? 军 汽车淋雨检测线 及其检测标准 淀、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水再循环利用。淋雨线组成 4.淋雨控制系统淋雨线是用来检查整车封闭部位的密封性,如:挡 淋雨控制系统包括进方控制柜不变频控制柜,根据风窗玱璃、行李箱、组合灯等,。它主要由房体、板链 流量计实际通过流量信号反馈至进方控制柜后,和给定式输送线、喷淋系统、淋雨控制系统、热空气吹风系统 值进行比较,通过变频控制柜进行内部PID调节,自动和防火系统组成。 追踪给定值,实现闭环连续调节。该淋雨装置控制系统 1.房体

实现雨量可以通过阀门和变频器控制进行调整,系统调房体是一个封闭的检测区域,采用的是复合墙体 节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该系统还能对淋雨相结构,内层为镀锌板,外层为彩钢板,中间填充隔音材 5.热空气吹风系统 关设备,水泵、电动机等,实施监控,如遇设备出现故进入下道工序检测前,车身必须保证清洁,车辆喷料。墙壁侧面一般都开设玱璃小窗,便于观察淋雨房里障就会自动报警。淋后要对车身上的水进行吹干。吹干有冷风、热风两种的淋雨动态。 3.喷淋系统 形式。我们采用的是热风吹干方式,通过燃烧天然气提 2.板链式输送线喷淋系统由淋雨检测区和污水处理区两部分组成。 输送线自动将停靠在板链上的车辆送到淋雨房进行供热能的方式,对车身吹干。淋雨系统产生模拟人工降雨,由水泵、污水过滤装 淋雨检测。 6.防火系统置、吸水池、喷嘴、管路等组成。水由水泵从吸水池中安装在天然气燃烧器周围预防火灾的发生,包括火警吸出,车辆经过喷淋后,污水再回到回水池进行多级沉 2012年第 8期 82 探测仪和气体探测等。 车身技术 B odyT echnology (2)喷射压力测定一种情况是管路系统中已设淋雨检测标准 置压力自动调节阀的淋雨设备,只需定期进行压力检 1.术语及其定义定,而试验前喷嘴喷射压力无需再测定。另一种情况本标准所述汽车防雨密封性是指汽车处于静止状是,管路系统中未设置压力自动调节阀的淋雨设备,试态,在规定

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管理办法-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

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管理办法 机汽产[1996] 090号1996年6月13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工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汽车质量保证能力,逐步实现汽车出厂质量保证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汽车工业企业对新车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检测的质量保证检测线(以下简称检测线)。 第三条机械工业部负责对汽车工业企业的检测线认可并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汽车工业企业必须对出厂新车的质量、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负责,经机械工业部认可的检测线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可作为国家有关车辆管理部门确认出厂新车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依据。 第二章检测线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在机械工业部认可的检测范围内,必须保证随时能对汽车工业企业出厂新车的有关项目进行检测,并提供公正科学的数据和结果。 第六条检测线应依据不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技术条件对出厂新车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出厂新车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七条检测线终端必须建立微机处理的控制及存储系统。检测的法规性数据至少存盘三年备查,检测的数据和结果的统计及档案格式由机械工业部统一规定。 第八条检测线的基本条件 (一)检测线的检测项目和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见附件1:《检测线检测项目和仪表设备精度要求》) (二)检测线的检测能力必须与生产批量相适应,检测的数据和结果必须按规定格式自动采集和显示打印。其数据和结果盖章(章上刻有认可证书编号)后与出厂合格证一起作为新车出厂的档案供有关部门查阅。 (三)检测线应配备技术负责人,质量保证人,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负责人及检验员。技术负责人和质量保证人必须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检验员需经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四)检测线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质量保证体系框图,有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检测线的正常运行和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可靠。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操作规范标准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操作规 一、总则 为规我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等国家标准,制定本操作规。 本规适用于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的安全技术检验操作。 二、基本要求 安检机构(含摩托车移动检测,下同)设置的检验项目必须满足第条规定。本规中检验项目前的阿拉伯数字序号为附录、对应的检验项目编号。 安检机构配备的检测设备及校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技术条件》的要求。 安检机构检测设备必须按照仪器设备要求进行预热、校准;检测线各检测设备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期间核查,并保存记录。 检测线各工位在使用前,必须确认其重复性符合要求,对检测结果不能有结论性的差异,并保存记录。 三、操作规 (一)汽车安全检验项目人工检验部分线外检测操作规 、将汽车停放在平整的路面上,主要由由外观检查人员用目力检查和运行试验,进行汽车安全检验项目中的人工检验部分线外检验的检测。 、主要技术要求见附件。 、使用的主要设备:5m、20m钢卷尺或其它测距装置;轮胎气压表;轮胎花纹深度尺(或游标卡尺);透光率计。 、操作步骤: ()车辆唯一性认定。检查“.车辆号牌;.车辆类型、品牌型号;.车身颜色;代码(整车出厂编号);.发动机号;.主要特征及技术参数”与车辆注册登记资料是否一致,车辆的识别代号、字高及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后悬、外廓尺寸、货箱部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必要时采用钢卷尺等测距装置按照要求进行测量。 ()车身外观。检查“.保险杠有无明显变形、损坏;.后视镜下视镜设置、安装是否完好和符合规定;.车窗玻璃、.车体是否周正、尖锐突出物;.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与标准解析(QC/T29106)汽车线束是连接汽车电子电器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的组件,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主要由铜制插接件(插头、插座)和塑料护套、电线等组成,插接件与电线压接后安装在塑料护套内,电线以线束捆扎、胶带包裹构成。电线束在整车中的作用是将电气系统的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传递和交换,实现电气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汽车线束遍布汽车的各个角落,有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有在尘土飞扬、水、泥浸渍环境下工作的底盘线束,有跨接在门与车身之间长期反复伸缩的车门线束,有承载着大功率器件长期满负荷或过载工作的电力线束等,这些线束随着车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严寒的东北地区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经受着电气热负荷、机油汽油的浸蚀、颠簸振动等条件的洗礼。所以要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必须从设计、选材、制造工艺、试验及装配等各个环节加以重视。 1 试验标准解析现行的汽车线束标准主要是QC/T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及各企业的企标,试验项目大概有:检验端子与导线或导线接点的压接品质、接点的防水性能、线束的耐高低温及湿热性能、耐盐雾性能及耐振动性能。如果按照这些条款进行试验,我们会发现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如QC/T29106中第4.11、4.12条高低温及湿热试验,标准要求在不工作状态下贮存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包扎是否松散、绝缘护套是否脱开、电线导通率是否为100%;再如第4.14条耐盐雾试验:电线束经48h中性盐雾试验后导通率应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还有振动试验,按QC/T413规定的耐振动性能来试验,但线束如何安放?标准中并未明确,而且振动后检验的内容主要也只是外观,无电性能方面的检验。如上种种,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这些试验项目不能完全验证线束及其辅材的材质、设计及工艺,不能完全达到试验验证的目的。 2 试验分类汽车线束试验按结构及材料分为接触件试验和线束试验;按试验类别分为机械性能试验、电性能试验、耐环境试验。机械性能试验包含振动试验;电性能试验除线束本身的通断检验、触点压降测试外又可分为短路试验、堵转试验和耐久试验;耐环境试验分为耐高低温及湿热试验、盐雾试验、防水、防尘试验等。另外根据线束本身的安装及工作特点还需进行挠曲度试验;线束的塑料皮、波纹管等塑料件需进行燃烧试验、耐臭氧试验等。 接触件的机械性能试验主要是检测端子的材质、端子与导线的压接品质,如QC/T29106中4.4压接要求、弯折试验、横断面检测、拉力及电压降测试等,其要求和试验方法都比较详细;机械性能试验还包括插入力、拔出力测试,此部分试验要求和方法在QC/T417.1中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QC/T29106里没有提及的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1。

安全检测线检测标准简介

安全检测线检测标准简介 本文中,机动车安全检测部分依据GB7258-2004,GA468-2004, 汽车环保排放部分执行GB18285-2005、GB3847-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4621-2002。凡是文中未注明引用的标准均引自GB7258-2004。 1、速度表校验 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车速V2(单位:km/h)之间 应符合下列关系式:0≤V1 - V2≤(V2/10)+4 (1)汽车:将被测机动车的车轮驶上车速表检验台的滚筒上使之旋转,当该机动车车速表的指示值(V1)为40km/h时,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V2)为32.8km/h~40km/h范围内为合格。 (2)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将被测摩托车的车轮驶上车速表检验台的滚筒上使之旋转,当该摩托车车速表的指示值(V1)为30km/h 时(GA468-2004要求),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V2)为23.7km/h~30km/h范围内为合格。 (3)轮式拖拉机等设计时速小于40km/h的机动车无要求。 2、侧滑检验 汽车的车轮定位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条件。车轮定位值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明。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滑移量,用侧滑台检测时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3、制动检验 (1)制动力要求: 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轴制动力与轴荷的百分比 百分比 (汽车空载或满载相同) 空载满载前轴后轴 三轮汽车≥45—≥60 乘用车、总质量不大于≥60≥50≥60≥20 3500kg的货车 其它汽车、汽车列车≥60≥50≥60— 摩托车——≥60≥55 轻便摩托车——≥60≥50 注: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应按动态轴荷计算。 (2)制动平衡要求(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 在制动力增长的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前轴不应大于20%;对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的60%时,不应大于24%;当后轴(及其它轴)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8%。 (3)协调时间要求(仅对汽车要求): GB7258-2004规定:对采用液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s;对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60s;汽车列车和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0.80s。GB18565规定:对采用液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 s;对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56s。 (4)阻滞力要求(仅对汽车要求):

整车检测线调整规范标准

为规范整车检测线操作流程,保证整车检测参数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整车出厂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规范了 NJ7150、 NJ6400 、 NJ1020、 NJ102 二、 NJ6471 系列产品车整车检测线的检查项目。 本规定采用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标准中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a..本规范由技术质量平台负责归口管理。 检测线检调人员负责对整车做 100%的检查和调整。 c.质量部人员负责对检调工作进行检查确认。 大体要求 5.1.1 检测员需持有厂内认可的上岗资格证。 5.1.2 检测区域内车速不得高于 5Km/h。 5.1.3 为确保三元催化的利用寿命,在每次点火以后严禁当即踩油门,需要维持怠速 5 秒;在发动机熄火前应先进入怠速状态并维持 10 秒。 5.1.4 禁止非检测员引车进入检测工位和在检测区域内停留或者横 穿检测线。 5.1.5 禁止无资质人员操作仪器和计算机,仪器内设定的值不可以擅自改动。

5.1.6 尾气排放烟度机开启,预热 15 分钟。 . 检测 5.2.1 检测前的要求 5.2.1.1 整车由指定的线尾调整合格区域提取。 5.2.1.2 在随车质量跟单上记录的该车质量问题均已被排除。 5.2.1.3 整车制动液、冷却液、洗涤液均已按要求完成加注。 5.2.1.4 整车由指定方向以 20 Km/h 通过颠簸路段,重复两遍。 5.2.2 振动台检测 5.2.2.1 检测员将整车平稳地驶上振动台的四个挡块中间。 5.2.2.2 摆正车身并维持稳定,松手制动,发动机熄火,检测员下车并肯定是不是关好所有车门。 5.2.2.3 在控制台上按下先后挡块按钮,确保车辆稳定后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开始工作。 5.2.2.4 检测人员观察有无异样情况发生,如有异样当即住手并进行检查,排除问题后继续进行。 5.2.2.5 检测员上车并启动发动机,将整车开出振动台。 5.2.3 NJ102 二、 NJ6471 前悬高度调整 5.2.3.1 将车辆开至地沟上,拉手制动,通过调整摆布扭杆,使车身高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NJ1022(香河底盘)车左侧高度为 810mm,右边高度比左侧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1022 右置车型暂定右边高度为 810mm,左侧高度比右边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6471 车左侧高度为 840 mm(香河底盘), 右边高度比左侧高度低 10 mm 之内, (NJ6471 右置车型暂定右边高度为840 mm 左侧高度比右边高度低 10 mm 之内)。

整车标定试验规范

整车标定试验规范 摘要:随着商用车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车辆排放要求的逐步升级,为进一步促进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和法 规要求,特针对整车标定工作制定相关规范,以便于后期工作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行。 关键字:整车;标定;规范;法规;标准; 引言:标定,是指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试验车辆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标定也可以认为是校准。因此,也可以认为标定包含以上两方面的意思。本规范 适用于N类汽车整车标定工作全过程,规定了国Ⅳ及以上排放等级汽车整车标定 项目、测试方法及评判标准。 1.术语 1.1冷机起动 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后,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温差小于 2 ℃状 态下的起动试验。 1.2热机起动 经过一段时间油门操作或驾驶运转后,冷却液温度高于 70 ℃或达到热平 衡的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1.3起动时间 压燃式发动机:从起动机通电,到发动机转速到达目标怠速/气缸内着火转 速开始上升的时间; 点燃式发动机:从蓄电池电压开始下降至发动机转速达到 500 rpm 的时间。 1.4车载诊断(OBD)系统

指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OBD)系统。它必须具有识别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的功能,并以故障代码的方式将该信息储存在电控单元存储器内。 2.标定内容 本条款列明了整车标定项目及其测试方法,因不同产品目标值或限值可能要求不同,故本规范内对其不作具体要求,本规范附件“整车标定大纲”内所列为参考值,具体产品可作相应调整。 2.1整车匹配性测试 该项目是整车进入标定工作的前提,即样车完成后进行自我测试,不满足目标值或限值要求的,应对样车进行整改,直至测试合格后,方能进行其他项目的标定。 2.1.1冷却系统 2.1.1.1冷却常数K 该参数有上限值,测得数值不得高于该值。 2.1.1.2中冷后进气温升 该参数有上限值,测得数值不得高于该值。 2.1.1.3中冷器压降 该参数有上限值,测得数值不得高于该值。 2.1.2进排气系统 2.1.2.1进气阻力 该参数有上限值,测得数值不得高于该值。 2.1.2.2排气背压 该参数有上限值,测得数值不得高于该值。

机动车检测线标准操作流程

机动车检测线标准操作流程 一、速度表检测工位 1当指挥屏提示“前轮就为牌照”时,引车员检车辆前轮停在速度台上,让车前轮遮挡住速度台光电开关,当指挥屏提示驱动轮就位时,请根据车辆驱动轮所在位置调整车辆,如果车辆为前驱车型,则车辆不用动,直接测速度就可以,如果车辆为后驱车型,请将车辆的驱动轮驶上速度台,进行速度表的检测。 2 、在速度表检测过程中,指挥屏首先提示“加速到40Km/h ,稳定后采集”,我们应该让车辆速度缓慢加速到超过40Km/h,然后慢收油门,让速度表指示回落到40Km/h,且稳定至少3 秒钟后在按采集按钮或者鸣笛。 如果是鸣笛通知检验人员按采集按钮,应该在鸣笛后大屏出现采集速度值后才能收油门降低车速。 在速度检测过程中,要点是速度采集时不要在速度上升区间采集,一定要在速度下降区间,且稳定至少3秒钟后采集,这样测得的数据才比较稳定且反映出车辆速度代表的真实值。 注意:在速度检测时,务必要让车辆在速度台上转动至少10秒钟,以便监控牌照程序将照片顺利拍完,否则有可能出现速度工位拍不到相片的情况。 3、对于四驱车辆或者加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车辆,在【BG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实施指南】第19页第(2)条中规定,对全时四驱车辆、具有牵引力控制防侧滑功能的 车辆等无法上线检测的车速表指示误差的车辆,原则上只查看其车速表是否能有效动作,不需要路试检验车速表误差。但在相关管理部门或委托检验部门要求时,应路试检验车速表指示误差。所以,对于全时四驱车辆或者加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车辆,在对车速表进行检验时,基于监控系统的需要,速度检测项目也需登录,只是在检测时不需要在速度台上转动,只需停至少十秒钟后,再按采集按钮即可。 二、轮重检验 轮重检验比较简单,按照指挥屏提示,当大屏提示“一重或者一重检测”时,请将车辆一轴驶入轮重台,当轮重光电开关被车轮时,指挥屏提示停车,当车辆停止后,数据稳定3秒钟就检测出数值了,二轴、三轴、四周依次检测。 三轮低速货车检测时,需要称前轮轮重,如果有单独的前轮轮重台,就从前轮轮重台检测,如果没有前轮轮重台时,需将前轮停在汽车轮重台的左侧台板上进行检测,然后将车辆后退,调整好行驶角度后继续检测后轮的轮重 特别提示: 轮重检测数值的准确关系到制动力检测过程中的阻滞力和制动率和整车制动力数据,所以应经常对轮重台的准确程度进行验证。

整车制造业的质量检验规范

整车制造业的质量检验规范 整车制造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 消费者的安全和满意度。为了确保整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质量检验规范必不可少。 一、产品检验 1. 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整车制造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包括车身外观完整性、 表面涂装质量、玻璃和灯具的安装是否准确等方面的检查。 2. 内饰检验 内饰检验主要关注车辆内部的装饰和功能配置。包括仪表台、座椅、音响系统、空调系统等的安装质量、操作功能的正常性等方面的检查。 3. 电气设备检验 电气设备检验主要针对整车的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检验。包括车辆的启动、照明、喇叭、电动窗户等电器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等方面的检查。 4. 动力系统检验 动力系统检验主要检查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方面 的性能。包括发动机的启动、变速器的换挡顺畅性、悬挂系统的舒适 性等方面的检查。

5. 安全性检验 安全性检验是整车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刹车系统、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能。 二、检验流程 1. 检验前准备 在进行整车质量检验之前,需要进行检验仪器和设备的校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车辆进行车身清洁和预检,确保车辆在检验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2. 检验操作 根据质量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从最外层的外观检验到内部的电气设备、动力系统以及安全性能的检验,按照顺序逐项进行。 3. 记录和评估 对每一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车辆序号、检验员、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等信息。同时,根据质量检验规范对每一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合格。 4. 不合格处理 对于不合格项,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直至合格。同时,需要对不合格项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以便改进和提升整车制造质量。

整车常规检验要求(电动车国标)

电动车·质量检验标准 整车常规检验要求 1、整车下线后的质量检验〔简称“整车终检〞〕,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 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执行。 2、日常常规检验的整车检测必检工程,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准·整车 质量检验标准?中的“11·整车出厂主要检验工程〞的全部内容。 2.1?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中“11·整车出厂主要检验 工程〞的内容如下: 整车在出厂前应该至少检验如下的工程。如果因为车辆的款式和设计要求的不同,以及生产情况的变化,检验工程可以适当增加。 整车出厂主要检验工程: 1)整车调试。 2)绝缘性能。 3)蓄电池的标称电压。 4)制动断电装置。 5)欠压和过流保护功能。 6)整车的总体要求和堆部件的装配要求。可按照本标准“整车装配要求〞中的内容进行全 部或者局部检查。如螺栓的扭矩等等指标,可以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必要时,须进行“整车装配要求〞全部内容的检查。 7)整车外观。 8)整车包装要求。 9)1~5km的骑行试验。 2.2要求每辆下线的车辆必须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2.3检验结果需要做好检验记录。存档,备查。 3、日常常规检验的检测抽检工程,按照?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 验标准?内容中如下的要求执行。 3.1检测?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10·整车包装要求〞 的全部内容。内容如下:

整车包装要求“ 包装应该在检验完全合格后进行。 整车在包装时应该继续进行整车外观的检查。重点检验塑料件的色差。发现问题及时放置于指定位置,并且上报。 包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车辆的外观清洁。如果发现油污和污渍,须立即擦拭。 包装箱的内容: .1检验合格的电动车产品一辆。 .2电动车产品附件。其内容根据需要放置。附件一般装入电动车的后尾中。附件在一般情况下的装入内容: 1)雨披1件。 2)倒车镜1套〔2只〕。 3)充电器1只。 4)雅迪车牌1只。 5)气门嘴1只。 6)说明书1本。 7)合格证一张。 8)脚蹬1套〔2只〕。(视车型款式的不同,必要时可以卸下放入后尾箱)。 9)曲柄1套〔2只〕。(视车型款式的不同,必要时可以卸下放入后尾箱)。 说明书使用自封塑料袋。塑料内同时装有保险丝管1只;扎带4~6根。 后尾箱装入零部件后,应该使用废纸填满,以防止运输中碰撞。 3.2检测?电动车雅迪科技开展·质量检验标准·整车质量检验标准?中的“9·说明书与合 格证要求〞的全部内容。说明书与合格证要求内容如下: 每辆电动车必须附有说明书。 说明书中必须包括?GB 17761-1999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中5.6所有内容。 合格证反面要求填写的内容: 1)车型。 2)整车编号。 3)车架号码。 4)电机号码。 5)电池号码。

电动汽车整车调试与测试工艺规范

电动汽车整车调试与测试工艺规范The manuscript can be freely edited and modified

电动汽车整车调试与测试工艺规范1、高压绝缘检测和低压控制线路检查合格后;将档位置于N档;检查高压元器件周边无杂物后;方可接通高低压电源.. 2、检测动力电池组正负极与车身金属结构之间漏电流≯2mA.. 3、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顺序如下:气泵→方向机助力油泵→-制动功能→仪表→控制器→灯光等.. 4、空气压缩机:气压升到0.8Mpa时时间约为5分钟;如果超长必须检查气路系统是否有故障气泵应自动停止;干燥器自动排气.. 当气压降到0.6Mpa以下时气泵再次启动..注意检查气泵润滑油位在油窗中线位置.. 5、转向油泵电机:转角限位螺栓调整到位..架空前轮;先加油后通电;油泵电机转动后分别向左和向右将方向盘旋转至限位点位置;然后继续循环往复旋转方向盘排气;随时补充加油;直到油位稳定无气泡且系统噪音降低为止..注意观察油管各接头不应当漏油.. 6、其他底盘部件检查参见通用产品要求.. 7、将AMT档位开关置于前进D档;缓踩加速踏板车辆应当低速向前行驶;然后踩制动踏板停车制动分再生电制动和气制动两过程.. 8、将AMT置于倒车R档;操作换档开关必须停车松开踏板;行驶方向选择开关只有停车后才能操作;车辆行驶中严禁使用..缓踩加速踏板车辆应当低速向后行驶;然后踩制动踏板停车.. 9、对动力电池充电包括路试等其他充电环节时应接通低压电源;可通过电池检测系统监测每只电池电压和温度.. 如发现单体电池电压超过4.3V;应立即停止充电.. 对高压部分的调试、充电等必须进行防护操作;保证安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