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学号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学生姓名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9月13日

目录

6.

6.

6.

6.

6.

6.

6.

(一)实习名称:

道路勘测实习

(二)实习地点:

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地区;道路等级为四级;设计车速为20km/h

(三)实习时间:

2013年8月15日——2013年8月23日

(四)实习器材:

实习仪器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脚架、水准尺、花杆,钢尺、棱镜等

(五)实习目的:

道路勘测实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勘测实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道路勘测设计程序、野外勘测与野外勘测期间内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及绘图的技能。增强学生认真负责和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达到既能全面动手,又能巩固一定理论知识的目的,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六)实习任务:

1、选线组工作

(一)工作任务

实地确定路中线位置,即进行路线察看并进一步确定路线布局方案,清除中线附近的测设障碍物,确定路线交点及转角并钉桩,选定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半径长度、确定平面线形类型,在越岭线地段确定纵坡度。

(二)实习目的

能够运用技术标准和道路勘测规范,进行实地定线,并且合理地确定弯道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以及平面线形类型。

(三)配备仪器

2米花杆4根, 50米皮尺1副,斧锤1把,标记旗若干,木桩若干,罗盘仪1副,对讲机3个。

(四)工作安排

1、前点:由2-3人负责。根据路线的走向,通过调查、量距及坡度的确定路线的导向线。

2、中点:由2-3人负责。结合技术标准及地形,用花杆穿直线的方法,尽量保证通视,在不通视的情况下可以增设转点,此点即可清楚看到前一点,又可清晰看到后一点

3、后点:由2-3人负责。用罗盘仪初测路线的转角及俯仰角,并通过量距,获得近似坡度。

4、2人记录数据和进行标点。

(五)操作步骤

1,前点人员根据路线的走线,多次细心观察,宏观布控,根据原道路两旁的植被,地形,建筑等因素,确定导线方向,插上小旗标记。

2、中点人员在小旗附近插上花杆,观察是否通视,若通视良好及可行,若通视不良好,则让一人站高处观测,反复调整。

3、后点人员将罗盘架设于交点之上,整平,用罗盘仪测得上一导向线的方位角以及下个导向线的方位角,并且确定纵坡度,要保证两导向线的偏角大于7度,纵坡度小于9度。

4、重复上述步骤,钉桩确定交点桩号,获得初定线形。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绘制一幅草图,清晰标有方位角,上下坡度及交点桩,并且将其转交测角组。

(七)注意事项

1、使用罗盘仪是不得有信号干扰,影响读数数据,在转动罗盘仪时不能随意扭转,容易造成垫片损坏。

2、打桩时周边同学要注意安全,别靠太近,钉完桩后要有适当的保护交点桩

3、收起罗盘仪要把药把指南针拧紧,拧紧过程不要过用力,以免造成损坏。

(八)上交资料及成果

原始数据一份,处理数据一份,草图一份,总结一份。

(九)仪器交接

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如有存在问题应做好记录。

2、测角组工作

(一)、工作任务

1、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

2、测角及转角计算。

3、测量交点间距。

4、平曲线要素点的计算。

5、交点及转点桩的固定。

(二)实习目的

较准确的理解选线组的意图,正确钉设路线的起讫点、交点、转点;测定交点右角,计算转角,丈量基线,计算平面要素,标定曲中方向;延伸直线;测量方位角和视距。

(三)配备仪器

全站仪一台,棱镜两把,对中杆2把,对讲机3个

(四)工作安排

1、测角及转角计算

路线测角:一般规定测右角使用全站仪以全测回方法观测,两次观测误差不超过40秒,取平均值。

计算转角:右角=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转角α=右角-180°(α>0时左转,α<0时右转)

2、测量交点间距:使用全站仪往返测量相邻交点,取平均值。一般不宜长

于500米。

(五)操作步骤

1、测角:

(1)首先观察前后观测点间的地形,决定采取直接测量或是转点测设的方法。(当两点间不通视或距离太远无法观测时,需在两点间增设转点)

(2)将全站仪架设在中间交点,对中整平(队中后先粗平,粗平后仪器可能偏离目标点,此时可以先松动全站仪,在支架上进行微调,当再次对中后再进行精平)

(3)在前后焦点上架立棱镜,调整棱镜高度使其能被全站仪观测到,先以盘左(右)对准前一点交点上的棱镜,按下置零键,转动全站仪至对准下一交点上里的棱镜,转动时需要记下全站仪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此时记录下全站仪上的读数;再将全站仪置于盘右(左)以同样方法测出角度,两次测量值误差必须在40秒以内。

2、测距:让全站仪对准棱镜,按下DIST键测量,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出斜距,平距和高差。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整理测得记录下来的数据,制成表格,根据各点桩的数据,建立坐标(以起点为零坐标点最佳),计算出交点坐标值,运用纬地软件和饮雨软件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输出直曲转表,将数据交于中桩组。

(七)注意事项

1、在测量的过程中,若发现某点偏角小于7°,应及时与选先组和老师汇报,及时更改路线。

2、测得的数据要与选线组的数据作比对,以确保准确。

(八)、上交资料及成果

测回法的数据表一份,直曲转表一份,平面线形设计图张。

(九)、仪器交接

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如有存在问题应做好记录。

3、中桩组工作

(一)工作任务

通过对路线中桩高程进行测设,同时测量原始地面高程,进行中线丈量、钉设里程桩,根据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加桩;整合资料,出路线表和直曲转表。(二)实习目的

通过对路线中桩高程进行测设,同时测量原始地面高程,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掌握中桩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三)配备仪器

全站1台,棱镜,脚架,支架,对中杆2个,木桩n个,锤子,颜料及毛笔,钢尺一把。

(四)工作安排

全站1人,棱镜1人,钢尺1人,打桩1人,写桩号1人,记录1人,其他若干

(五)操作步骤

1、架设全站于交点位置,对中整平。

2、将棱镜支于相邻交点,将全站开机,对准棱镜,按DIST键,开始测量。

3、数据出来后,调整全站上角度数据,按置零键,将初始边设为零边。将全站的水平制动拧紧,不让全站水平摆动。移动棱镜于零角边上,找中桩点。

4、根据测角组整理出的直曲转角表和曲线要素表格,测设中桩点。先将交点至交点直线边得中桩测设出来。接4步骤,用钢尺先粗测距离,然后调整棱镜的角度及距离对准全站镜头,在全站上按DIST键,测出距离。逐步调整直至达到相同的距离。

5、支开棱镜,用铁锤打桩于该点,桩面做好标记,写上桩号,从而完成直线上的中桩放设。

6、曲线要素点需知道转角及距离,所以松开全站水平制动,水平转动全站,观看角度读数,直到需要角度固定水平制动,依据步骤4、5放桩,从而完成曲线上的桩点放设。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中桩组需记录好放设的桩号数,以便下一组的工作有序进行。

(七)注意事项

1、全站仪的对中整平一定要快速准确,以确保放桩的准确性。

2、直线定向时,可以先在交点处立对中杆,找点时也可先用对中杆定向,这样可节省时间。

3、注意拨角时,全站是盘左还是盘右,保证放设的角度准确。

4、直线段桩距一般为20米,曲线上10米。

5、中桩的桩号可以用黄色颜料涂底,红色颜料写桩号。这样便可方便后面的组员找到桩。

(八)上交资料及成果

曲线要素及拨角表,直曲转角表,放桩主线平面线形图(含桩号),放桩终止桩号

(九)仪器交接

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如有存在问题应做好记录。

4、水平组工作

(一)、工作任务

沿线设置水点,并测出其高程,供中平和施工测量作依据,同时填写水准点表,再用基平布设的水准点,引测出各中桩的底面高程。

(二)、实习目的

能够数量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测定水准点高程及中桩地面高程

(三)、配备仪器

水准仪两台,水准尺4根

(四)、工作安排

先进行基平测量,分两组进行往返测量;然后再一起做中平测量。

(五)、操作步骤

1、基平测量方法:首先设置首尾两个水准点,水准点布设时,应尽量靠近中线.水准点观测采用支水准路线,观测时用一台水准仪往返观测或用两台水准仪做一次单程观测.首先将后尺立于BM1点,沿着道路走向,在适当位置架设前尺,将水准仪尽可能置于两尺中间,读出前后尺黑红面上下中丝,记录相关数据.前尺不移动但变为后尺,后尺前移变为前尺,重复前面工作.即完成四等水准测量的工作.

2、中平测量方法:中平测量工作量小于基平测量,只需要沿道路走向依次在各个中桩点立尺,且只需要读出黑面中丝,立好水准仪后,水准仪可以尽可能多的观测中桩点,但是在水准仪搬站后,需要读出上一站水准仪读出的中桩中的至少一个,这样才能使高程传递下去.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格。

(七)注意事项

1、基平测量中视线长度小于100m,前后视距差小于5m,前后视距累积差小

于10m,黑红面读数差小于3,红黑面高差之差小于5,路线闭合差小于±

或±

2、基平数据表格完成后,应按照测量书中要求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算出终点高程后方可将资料交于内业组

3、基平测量时要一定要注意视距差,尽可能使水准仪位于前后尺中间

4、中平在水准仪搬站前后读数时候需要出现重叠点,这样才能传递高差(八)、上交资料及成果

中平测量记录表一份。

(九)、仪器交接

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如有存在问题应做好记录。

5、横断组工作

(一)工作任务

在实地各整装及加密桩测量各个中桩在路线横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地形图。

(二)实习目的

进行横断面方向的测定,根据地形情况测量路线各中桩的横断面地面线且绘制断面地面线。为路基横断面设计,土方计算及施工放样做准备。

(三)配备仪器

水准尺2把,水准仪1台,花杆4根,十字架1个,50米钢尺一把。

(四)工作安排

横断组一般7人,其中2人拉尺,1人记录,1人操作水准仪,3人负责测定横断面方向及跑点。

(五)操作步骤

1、测定横断面方向

(1)直线段横断面方向与路线中线垂直,用方向架测定横断面方向,具体方法为在需要测定横断面的桩点立上方向架,1人在前一个桩点上立花杆,方向架瞄准花杆,则此时方向架的另一方向为横断面方向,2人各拿1花杆在中桩左右定向。

(2)曲线段:在曲线段上采用加桩,为10m一桩,则曲线可近似看成直线来测定其横断面方向。

2、横断面测量

采用水准仪法测量横断面,测出横断面特征变化点与中桩的高差和水平距离,在中桩两侧各15m范围内施测。记录时,将中桩水准尺读数记为后视,其

余特征点的水准尺读数为前视。后视减前视计算出得数即为特征点与中桩地面高差。用皮尺丈量特征点与中桩的累积距离。

3、横断面图绘制

一般是野外测完以后在室内绘制,这样更快点。采用绘图比例为1:200.在米格纸上桩号应由下向上,由左向右绘制,适当标出地形地物。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格及绘横断面图。

(七)注意事项

1注意钢尺起点不是零点

2水平距离必须累加的,测量尺把钢尺拉直,测水平距离。以中桩位置为原点,左右各测15-20m,测4-5个特征点

3圆曲线上加桩为10m一桩,近似为直线用方向架确定横断面方向

4高差记录时,把中桩水准尺读数记录为后视,把各特征点水准尺读数记为前视,高差回来再算

(八)上交资料及成果

横断面测量记录表一份,横断图若干。

(九)仪器交接

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如有存在问题应做好记录。

6、地形组

(一)、工作任务

调查与收集沿线的地形资料,配合路线总体布设,进行实地勘测,其他排水构造物得技术要求。

(二)、实习目的

根据比例尺的大小,测定中桩两侧一定范围之内的地形以及特殊点和地物的高程。例如,比例尺为1:500的A3图纸,可选中桩两侧的范围为30米。(三)、配备仪器

全站仪一台,全站棱镜两杆,小平板仪1套,对中杆两根,钢尺一把,对讲机一对。

(四)、工作安排

可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分配,例如,10人一组可分配如下:2人操作全站仪,1人绘制地形图,2人各扶一杆棱镜,2人记数据,1人全场指挥,1人绘制草图,1人计算数据。

(五)、操作步骤

1.根据道路走向,选择合适位置架设平板仪和全站仪(记该位置为A 点),尽量选在离中桩较近处,且能通视路线周围重要地物和中桩。

2.全站仪对中整平,小平板仪整平。全站仪后视已知高程点(记为

BM1),将水平角置零,读出高差、平距,并记录。在小平板仪上作出A点,可任意作,最好作在方便将地形展开的地方,用指北针作出北方向。用马尾丝对准BM1,将A和BM1之间的平距按比例做在图纸上。

3.选择周围重要的地物进行测绘,记录平距、水平角、高差,作出草图。并以A和BM1的连线作为基线,用量角器量出的所测点的水平角,用比例尺作出该点平距。

4.尽量在本站测出点,约为50个。

5.在本站完成后,须搬站。在搬站前,选好下站架设仪器点B,并且测量该点的高程、水平角、平距等数据,记录。

6.搬站至B点,后视A点,并以AB连线作为基线继续测量。方法同前。

7.根据相关数据和草图完善图形,标上地物,高程。该工作可在室内进行。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整理表格数据。

(七)注意事项

20141道路勘测设计作业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1、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左=12°,半径R=800m ,缓和曲线长Ls=120m , JD=K5+525. 80, (1)计算平曲线要素; (2)计算平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解: (1)平曲线要素计算 内移值m 750.080023841208002412023842434 234 2=?-?=-=R L R L p s s 切线增值m 989.59800240120212024022 3 23=?-=-=R L L q s s 切线长()()m 151.144989.59212tan 750.08002tan =+?+=++=q p R T α 曲线长m 552.28712080012180180=+??= +=παπ s L R L 外距()()m 161.5800212sec 750.08002sec =-?+=-+=R p R E α 切曲差m 750.0552.287151.14422=?=-=-L T D (2)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K5+525.80 直缓点: ZH = JD – T = K5+525.80-144.151 = K5+381.649 缓圆点: HY = ZH + Ls = K5+381.649+120 = K5+501.649 曲中点: QZ = ZH + L/2= K5+381.649 +287.552/2 =K5+525.425 缓直点: HZ = ZH + L = K5+381.649+287.552 =K5+669.201 圆缓点: YH = HZ – Ls = K5+669.201–120=K5+549.201 交 点: JD =QZ+D/2= K5+525.425+0.750/2=K5+525.80(校核) 2. 某条道路变坡点的桩号为K18+780,高程为138.75m ,i 1=1.0%,i 2=4.5%,竖曲线半径 R =6000m : (1)判断凹、凸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8+720、K18+740、K18+780、K18+840、竖曲线终点的设计高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心 得 院系:×××××班级:11土木工程 指导老师:×××老师姓名:××××学号: ×××× 日期:2013·12 道路勘测设计心得 道勘设计接近尾声了,最感慨的一次,状况最多的一次,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最后 看到设计成果,很欣慰。 刚开始安装软件,安装成功了,但是却打不开,检查步骤,百度说明后试了好多次,到 电脑自动关机,纬地依旧无动于衷。但是难以解释的是到早上宿舍来电后打开却成功了,小 伙伴们都惊呆啦。分析了一下,最后结果是---人品爆发。以为就按照设计指导步骤做就很顺 利了,但是,我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尾。 事实是在纸上定线很简单,定线完之后在电子地形图上定线默认坐标不同,而且另一个 问题是纸上定线有约数,但是电子地形图上很精确。纠结了一天之后再网上下载了一个纬地 视频教程,放弃了先在纸上定线,先在电子地形图上设计路线。开始一直到设计向导都很顺 利,又一次以为从此就顺顺利利,只要认真就可以提前结束了,但是又一次华丽的局势逆转 了,纵断面设计时候,没有高程数据文件,直接导入是行不通的,利用交点坐标输入也不行, 只能手动输入。可是问题是手动输入因为电子地形图是平面图形,高程计算不现实也不准确, 网上搜查了很多资料,找高年级学姐询问也还是找不到确实的方法。最后老师给了方法,,当 时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这下,放心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充满各种意外,当自己满心欢喜的一大早就背着电脑去教室,然后 打开项目,输入高程,点击纵断面绘图,提示的是“无效的文件,无效的路径”,提示刚出来 瞬间心里紧张了,不 敢相信。然后在反复尝试多次之后,崩溃了,从大一到现在也经历多好多课程设计了, 可是没有一个让人心里起伏如此大的,很郁闷。还发过说说抱怨了一下,可是看到保存的文 件,这表示我在平曲线这一块从开始的一团糟到现在的熟练运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证明 我的努力取得了应有的成果。现在放弃,也对不起这么多天的努力,还有我们五组所有组员 的支持。于是从头开始,重新安装软件,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打开“纬地”图标,好着,但是到点击“打开项目”时,提示的是“需要升级软件或时 间锁”,以为是自己的安装步骤有问题,但是试了好几次,还是这样。我们组的同学也尝试了, 结果一样。在其他同学的建议下,把纬地标准版改成了数模版。虽然这意味着从头开始,但 是我们都没有想要放弃或者是随便应付,因为谁也不想看着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的它就此夭 折。 虽然数模版的路程也遇到了困难,像刚开始的三维等高线高程智能布线致使电脑直接死 掉只能在别的电脑上用南方测绘软件设置三维地形图;像在设置约数线和地形点时还要翻译 一个个专业单词,找不到的就一次次尝试;像数模应用横断面插值出了点小意外,纵断面设 计时弄了些笑话、、、、、、但是在成果出来的那一刻,在看这些都不算什么。 课程设计结束了,回想之前的种种,很是感慨,不夸张的说,这是那么多设计以来投入 最多的,原来是老师让做什么,自己就学什么,跟着老师的指导做,是很顺利没遇到什么麻 烦,但是感觉是完全不同 的。虽然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很多问题,但是看到设计成果还是非常地欣慰,由衷的满 足。当然自己知道这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我们还只是略懂皮毛的初学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四章作业 21112214 王雯钰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 ,路面宽B=7m ,路拱i G =2%。路肩宽b J =0.75m ,路肩横坡i J =3%。某平面曲线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 ,缓和曲线L s =40m ,加宽值b=0.7m ,超高i h =3%,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①K7+030;②K7+080;③K7+140;④K7+160。 解: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查表得其i h =3% R<250m ,在平曲线内侧(右)加宽。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m R L L q s s 988.19240223 =-= 内移值:m R L R L p s s 444.02384243 4 42 =-= 切线长:m q p R T 19.672 tan )(=++=α 缓和曲线角:"22'3876479.28?==R L s β 曲线长:m L R L s 17.1312180 )2(=+-=π βα 主点桩号: ZH=JD-T=K7+086.42-67.19=K7+019.23 HY=ZH+Ls=K7+019.23+40=K7+059.23 QZ=ZH+L/2=K7+019.23+131.17/2=K7+084.82 HZ=ZH+L=K7+019.23+131.17=K7+150.40 YH=HZ-Ls=K7+150.40-40=K7+110.40

桩号 路基宽度 超高值 左 右 左 中 右 ZH K7+019.23 4.25 4.25 0 0.0925 0 K7+030 4.25 4.44 0 0.0925 0.07 HY K7+059.23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08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QZ K7+084.82 4.25 4.95 -0.021 0.1275 0.26 YH K7+110.40 4.25 4.95 -0.021 0.1275 0.26 K7+140 4.25 4.44 0 0.0925 0.07 HZ K7+150.40 4.25 4.25 0 0.0925 0 K7+160.00 4.25 4.25 0.0925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基宽度8.5m ,路面宽度7.0m 。某平曲线 R=125m ,Ls=50m, "48'3251?=α。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查表可得,停车视距为75m ,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 ,加宽b 为1.5m 。 视点轨迹线半径m b R R s 1235.12=+-= 缓和曲线角 "33'27116479.28?==R L s β 曲线长度 m L R L s 46.1622180 )2(=+-=π βα (1)L>S>L m S L l 73.43)7546.162(2 1 )(21=-=-= ' 14.10]})(1[6arctan{2=' +'+=l l l l R l S δ 51.5))(2 sin( )2 2cos 1(='--+--=l l R h S δα β α≦1.5+1.5+0.75+3=6.75m 符合停车视距要求 (2)S c >L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向横坡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 一、单选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讲很重要。下文是3篇道路勘测 设计实习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 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 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 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

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 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 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 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 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 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 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 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 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 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 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铁路:运距长,远程客货运量大、连 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高,是运 输的骨干,一般用于大宗长距离及人流的运输,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利用天然水资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 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用于长途旅行、国际往来及鲜活、高档货物的运输; 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的特点:1.机动灵活:汽车车辆可以随时调动,能迅速集散货物,并可随时发运,节省时间。 2.迅速直达:是“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可将货物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不需中间转运,也不受运输路线等限制和影响。 3.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小批量运输,也可大量运输。4.服务面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小,可伸展到山区、农村、矿企业、机关、学校直到家庭用户。 5 .汽车的燃料较贵,单位运量小、污染大。 2. 公路、城市道路如何分级?其依据是什么?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选用的?我国的公路则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城市道路按照城市的规模、交通量和地形等因素分为I, U和川三级,大城市米用I级、中城市米用U级和小城市米用川级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为20 年;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为15 年: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 3. 城市道路如何分类的?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的城市道路相应地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为仅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对于主干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的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 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 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 B=7.5 m R=30-65m 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 > 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 S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油漆做记号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 第三天的时候,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定中桩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十六名组员,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

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四章作业 王雯钰 4-1 某新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v=30km/h ,路面宽B=7m ,路拱i G =2%。路肩宽b J =,路肩横坡i J =3%。某平面曲线转角α=34?50’08”,半径R=150m ,缓和曲线L s =40m ,加宽值b=,超高i h =3%,交点桩号为K7+,。试求平曲线上5个主点及下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横断面上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①K7+030;②K7+080; ③K7+140;④K7+160。 解:设计速度为30km/h 的三级公路,查表得其i h =3% R<250m ,在平曲线内侧(右)加宽。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m R L L q s s 988.1924022 3 =- = 内移值:m R L R L p s s 444.02384243 4 42=-= 切线长:m q p R T 19.672 tan )(=++=α 缓和曲线角:"22'3876479.28?==R L s β 曲线长:m L R L s 17.1312180 )2(=+-=π βα 主点桩号: ZH=JD-T=K7+

4-2某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基宽度,路面宽度。某平曲线 R=125m ,Ls=50m, "48'3251?=α。平曲线内侧中心附近的障碍物距路基边缘3m 。试检查该平曲线能否保证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若不能保证,清除的最大宽度是多少 解:查表可得,停车视距为75m ,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 ,加宽b 为。 视点轨迹线半径m b R R s 1235.12=+-= 缓和曲线角 "33'27116479.28?==R L s β 曲线长度 m L R L s 46.1622180 )2(=+-=π βα (1)L>S>L 51.5))(2 sin( )2 2cos 1(='--+--=l l R h S δα β α≦+++3= 符合停车视距要求 (2)S c >L 2 2sin )2 sin( )2 2cos 1(L S l R h s -?+-+--=αδα β α超=63m> 不符合要求。 最大清除宽度为=.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最新-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9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人整理的道路勘测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1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 (一) 前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采用 8.5m。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道桥工程09级1班 实习地点: ******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7日 20xx年11月14日 (二) 实习目的 通过对******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 实习内容: 1. 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

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 线有关。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请教过多位老师。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 测角量边 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3. 初步设计 依据JTG B01-20xx《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40km/h的四级公路圆曲线一般半径大于30m ,极限值为15m。因本组设计特殊、采用三个圆曲线,设计成S形曲线,采用反算。反算法是已知半径R测量的角度α ,反算切线 T,弧长L,外距E,校正值J。 设计时的理念也是直线直接连接圆曲线,通过计算在符合规 范的要求下,也有灵活的做了部分调整。通过计算得如下数据: T1= L1= E1= J1= T2= L2= E2= J2= T3= L3= E3= J3= 4. 高程测量 本设设计高程测量采用老师已定起点BM,取3个水准点。基本把水准点设置在了路线的两侧,且较均匀。采用的是一组往返测量。已知BM3位于校门口向上爬完斜坡处移动广告牌旁边,其已知高程为360.00m。,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采用双面尺法读数测记,容许误差,本组闭合差。符合要求,并采用测站误差分配原则,计算得各水准点高程。从测量数据上可知,本组设计范围地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B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D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C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D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D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B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B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C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11.初步设计时,应编制( D )。 A.决算 B.预算 C.修正概算 D.概算 12.道路阻力包括( A )。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 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 13.某平曲线HZ 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 与195m ,则JD 桩号为( B )。 A.K2+400 B.K2+405 C.K2+395 D.K2+500 14.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D )。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 15.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 B )。 A.2条左侧路缘带 B.2条右侧路缘带 C.1条左侧分车带 D.1条右侧分车带 16.展线是为了 ( A )。 A.克服高差 B.绕避地物障碍 C.放坡 D.跨河 17.实地放线的时间阶段是 ( C )。 A.竣工阶段 B.施工阶段 C.勘测设计阶段 D.养护阶段 18.某断链桩 K2+150= K2+100,则路线 ( A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19.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 ,转角?=50α,缓和曲线m l S 50=,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 ( B )。 A.10m B.100m C.250m D.300m 20.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提要:通过这两周的实训,我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门课程把我们之前学的cAD、测量都结合起来,之前的学习为这门课而准备。 于 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总结(200字) 道路勘测设计,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路容美观。 老师给我们的是湖南某公路的地行图,每个小组截一段去设计合适的公路路线。我们平时听课没怎么听懂,资料下载后也没有按照指导书说的去做。参考我们上课听的一丁半点就开始选线,结果我们选了两天选出来的还是错的。天天往图书馆跑,五楼都快成了我们的私人地方了。其中的数据我们做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星期我们总算把线选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做表格,画图,万事开头难。 通过这两周的实训,我认识到道路勘测设计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这门课程把我们之前学的cAD、测量都结合起来,之前的学习为这门课而准备。不过由于是实训,只是让我们了解,很多步骤都省略了。不过也是,如果真让我们做完全部步骤,直接毕业算了。 这次的实训我觉的是比较难的一个,也是一个很接近专业的实训。也认识到为什么我们出去之后为什么还有实习期,还要一个师傅带我们。这些工作,如果没有人指导,很难把它弄好,就算弄好了,错的也多,而且错了自己还不知道。道路勘测这本书很厚,里面讲的很细,不过我真的没怎么去看过,看不懂。实训一次就把要学的基本学会了。不过学过与没学过还真是两样,最起码不会两眼一抹黑,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 由于老师事忙,中间我们还做了两天的土力学实训,对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训指导较少,不过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自主性。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也让我们认清我们的工作性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