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工业通风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

1. 工业通风的任务主要在于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气、余热和余湿

的危害。

2. 工程上将只实现空气的清洁度处理和控制并保持有害物浓度在一定的卫生要求围的技术称为工业通风。

3. 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适当处理(如过滤、加热或冷却)后送进室,把室的污浊气体经消毒、除害后排至室外,从而保持空气的新鲜程度,使排放废气符合标准。

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卩

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就构成了一个分散系统,人们把固体或

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气溶胶包括粉尘和雾。

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综合性的尘化作用;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

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二次气流:由于通风或冷热气流对流所形成的室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

1、有害物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2、工业企业的设计必须满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对大气的污染。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要求。

总悬浮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0u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um的颗粒物;

呼吸性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2.5um的颗粒物。

4、“降尘”:粒径在10卩m以上,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粒径在10卩m以下,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卩

烟(smoke):粒径围约为0.01 —1卩m 一般在0.5卩m以下;

雾(mist ):粒径围约为0.1 —10卩m;

烟尘(fume):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

烟雾(smog):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混合体;

粉末(powder):生产中粉料。

5、生产中的主要产尘工艺:

(1)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过程:(2)固体表面的加工过程:(3)粉粒状物料的贮运、装卸、混合、筛分及包装过程:(4)粉状物料的成型过程:(5 )物质的加热和燃烧过程以及金属的冶炼和焊接过程:

6、粉尘的“尘化”作用:

含义: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人体的需氧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环境条件和劳动强度。

7、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一一有毒气体检测:使用检定管,分比色法和比长法两种,检定管中置不同指示剂,即构成不同的有害气体检定管。

8、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及影响因素:

途径: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三个途径进入人体部而危害人体。

影响因素:有毒气体的毒性大小;有毒气体的浓度大小;有毒气体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作业环境条件与劳动强度;个体的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

9、 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湿量,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单位 g/m3或g/Kg 。也可以用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来表示,单位为:帕( Pa ),千帕(KPa )。 10、 饱和空气:当空气中水蒸汽含量达到该温度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时,

空气处于饱和状态。

11、 相对湿度:指某一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 Ms 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空气水蒸汽量的 比值。定义式为:

M S

—s

100%

Mb

式中Ms —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汽量,

Mb —饱和空气水蒸汽量,g ; Ps —空气的实际水蒸汽分压(Pa ); Pb —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Pa )。

主要综合防止措施有: 1、 合理选择厂址;

2、 工艺方法,设备,布置及操作方法合理化;

3、 采用通风净化除尘措施;

4、 加强管理;

5、采用个体防护等。 1. 粉尘的来源主要有: 1)固体物料的机械破碎和研磨 2 )粉状物料的混合、筛分、包装及运输 3)物质的燃烧过

程4)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合凝结

2. 粉尘对生产的影响主要有:

1) 降低产品质量、降低机器工作精度和使用年限 2) 降低光照度和能见度,影响室外作业的视野

3) 某些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等会燃烧引起爆炸 3. 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来源主要有:

1)化学反应过程2)有害物表面的蒸发 3)产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管道及设备的渗漏

4.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取决于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浓度、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 车间的

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5.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与外界的对流、辐射和表面汗液蒸发三种形式进行。

6. 对流换热取决于温度和空气的流速,辐射散热只取决于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

蒸发散热

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流速。

7. 当空气的温度和周围物体表面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汗液蒸发。相对 湿度愈

低,空气流速愈大,则汗液愈容易蒸发。

8. 粉尘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质量浓度和计数浓度。 9. 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分别是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10. 卫生标准规定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和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

容许浓度,它是设计和检查工业通风效果的重要依据

11. 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并且居住区的卫生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12. 卫生标准中规定的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是按工人在此浓度下长期进行生 产劳动,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病为基础的 。

13.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一般是根据不引起粘膜刺激和恶臭而制定

的。

14.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根据防止有害物质的慢性中毒而制定的。 15. 排放标准是为了使居住区的有害物质符合卫生标准,

对污染源所规定的有害物的允许排

Ps Pb

g

100%

放量或排放浓度。它是设计和检查排气效果的重要依据。

16. 防治工业有害物的综合措施:

1)改进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

2)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

3)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

17. 采用无毒原料代替有毒原料,能从根本上防止有害物的产生。

18. 二甲苯、丙酮、甲醛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分别是:100mg/n?、400mg/mt 3 mg/m3,

则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甲醛。

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

按照通风功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类。

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的。

置换通风:指利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实现通风的一种新气流组织形式,它将新鲜空气直接

送入工作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所谓空气湖就是由较凉的新鲜空气扩散而

成的,因室的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其向房间上部流动而形成室空气运动的

主导气流。

局部排风系统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把污

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气流组织:合理的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气流组织的原则:

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3、在整个通风房间,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积聚。

1、自然通风特点

依靠室外空气温差所造成的热压,或利用室外风力作用在建筑物上所形成的压差,使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改善室的空气环境。不需动力,经济;但进风不能预处理,排风不能净化,污染周围环境;且通风效果不稳定。

2、机械通风特点

靠风机动力使空气流动的方法称为机械通风。进风和排风可进行处理,通风参数可根据

要求选择确定,可确保通风效果,但通风系统复杂,投资费和运行管理费用大。

3、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就是在有害物产生的地点直接把它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局部

通风系统所需要的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

①局部排风:在集中产生有害物的局部地点,设置捕集装置,将有害物排走,以控制有害物向室

扩散。这是防毒,排尘最有效的通风方法。

②局部送风:向局部工作地点送风,使局部地带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主要用于局部降温. 又分为系

统式和分散式。系统式就是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送至工作地点。分散式借助轴

流风扇或喷雾风扇,直接将室空气吹向作业地带进行循环通风。

4、全面通风:就是对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以稀释室有害物,消除余热,余温,使之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全面通风的动力可以是自然风压和热压,也可以是风机风压。

5、全面通风具体实施方法又可分为全面排风法,全面送风法,全面排送风法和全面送、局部排风混

合法等,可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气流组织方式,通风风量大小及房间热湿和有害物的产生量等因素。

7、全面通风风量计算

全面通风的风量应能确保把各种有害物(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水蒸气,热等)全部稀

释或排除,使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由于有害物的性质不同,应分别计算所需风量,

然后确定全面通风所需风量。

气流组织:送风、排风口位置的合理布置,选用合理的风口形式,合理分配风量。气流组织原则:

①能避免把害物吹向作业人员操作区;

②能有效地从污染源附近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出污染空气;

③能确保在整个房间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

8、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方式

厂房车间通风过程中,是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共同作用结果,室的进风和排风是多通道的,既有由通风系统产生的有组织的进排风,也有从缝隙,窗户,门洞等产生的无组织进排风,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各种进风量与各种排风量应相等?这就是室风量平衡的原则。其表达式为:Gzj + Gjj = Gzp + Gjp

室外压差为零,用于无特殊要求车间

当Gjj > Gjp时;室处于正压状态,适用于洁净度要求高的车间

当Gjj < Gjp时;室处于负压状态,适用于产生污染的车间

在通风过程中,室空气通过与进风,排风?围护结构和室各种高低温热源进行交换,为了使房间的空气温度维持不变,必须使房间的总得热量刀Qc与总失热量刀QS相等,也就是要保持房间的热平衡。即刀Qd = E Qs

9、事故通风

对于有可能突然从设备或管道中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燃烧爆炸性气体的房间,应设事故排风系统,以便发生逸出事故时由事故排风系统和经常使用排风系统共同排风,尽快把有

害物排到室外。事故通风系统的风机开关应设于便开启的地点,排除有爆炸危害气体时,

应考虑风机防爆问题。

事故通风的换气次数根据车间高度和有害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大小来确定。

最高容许浓度>5mg/m3寸,车间高度w 6m者,换气》8次/时,车间高度>6m者,换气》5 次/时?最高容许浓度w 5mg/m3寸,上述换气次数应乘以1.5

事故通风的室排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散发量可以最大的地点。

事故通风的室外排放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通常通行的地点,而且应高出20米围最高建筑物的屋面3米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米时,应高于进

风口6米以上。

1. 通风方式按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大类。

2. 按通风系统作用围的大小,通风方式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3. 局部通风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的污染,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它又

可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

4. 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分为全面送风和全面排风。

5. 自然通风可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

然通风。

6. 自然通风的特点:

1)影响自然通风量影响因素多

2)通风量不是常数

3)效果不稳定

4)无法对空气进行处理

5)不需要动力设备,比较经济

6)通过调节进、排风孔洞的开启来实现风量的有限调节

7. 机械通风特点:

1)风量、风压不受室外气象条件的限制

2)通风效果比较稳定

3)对空气处理比较方便

4)通风调节灵活

5)投资较多

6)消耗动力,运行费用高

8. 局部排风方式适用于安装局部排气装置不影响工艺操作,污染源比较集中且较小的场

合。

9. 全面送风方式适用于有害物比较多又分散,且需要保证的空气环境面积较大的场合。

10. 全面排风方式适用于污染源比较分散,面积大且不固定的场合。

11. 事故排风的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所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确定,当缺乏有关计算资料时,

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8次换气量确定。

12. 事故排风的吸气口(排气罩)应设置在有害物散发量可能最大的地点。

13. 事故排风不设进风系统补偿,而且排风一般不进行处理。

14. 事故排风的风机开关应分别设在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15. 事故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通行的地点,并要求高出20m围最高建筑物屋面

3m以上。当它与机械送风系统采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应高于采风口6m以上。

16. 事故排风必要的排风量由经常使用的排风系统和事故排风系统共同保证。

17. 简述送风系统的一般组成:

1)采风口

2)空气处理装置

3)送风机

4)送风管道

5)空气分配装置

6)阀门

18. 简述排风系统的一般组成:

1)排风口或局部排风罩

2)净化处理装置

3)排风机

4)排风口

5)风帽

置换通风的原理是什么?置换通风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原理)利用空气密度差在室由下向上新的通风气流,新鲜空气以极低的流速从置换送风口流出,送风温度通常比室设计温度低2~4C,送风的密度大于室空气的密度,在重

力作用下,送风下沉到地面并蔓延到全室,地板上形成一薄薄的冷空气层(即空气湖),空气湖中的新鲜空气受热源上升气流的卷吸作用、后面的新风的推动作用及排风口的抽吸作用

而缓慢上升,形成类似活塞流的向上单向流动,因此室热而污浊的空气被后续的新鲜空气抬

升到房间顶部并被设置在上部的排风口所排出。

(优点)在混合通风方式下,混合空气和污染物会遍及整个房间,在舒适性通风中,大多数

污染物是温暖的,因此污染物在浮升力的作用下会上升;当地板平面供给低速空气,在吊顶

平面排走温暖、污染空气的之置换通风方式下,整个空间的污染物浓度比混合通风方式下的

浓度低。室空间的空气品质会比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好。

19. 机械送风系统的采风口位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1)采风口应布置在室外,且空气的洁净程度应符合卫生要求的地方

2)采风口应尽可能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应低于排气口,以免污染空气被吸入

3)为防止吸入地面上的尘土等杂物,采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应低于2m。当处于绿化带时,不应低于1m

4)作为降温用的采风口,应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

20. 启动离心式通风机时,为防风机启动电流大时烧毁电机,应关闭风机启动阀。

21. 为了防止大气污染,或回收原材料,当排除空气中的有害物含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必须

用净化处理装置对排风进行净化处理,除掉排风中的工业有害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后排

入大气。

22. 为了防止风机的磨损和腐蚀,通常把排风机放在净化设备的后面。

用于除尘系统时,应采用除尘风机,当所排气体有爆炸危险时,应采用防爆风机,当排除腐

蚀性气体时,应采用耐腐蚀风机。

第三章局部排风罩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局部排风罩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型式:(填空)

1、密闭罩

2、柜式排风罩(通风柜)

3、外部吸气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及槽

边排风罩)4、接受式排风罩5、吹吸式排风罩。

密闭罩:把有害物源全部密闭在罩,在罩上设有工作孔,从罩外吸入空气,罩污染空气由上

部排风口排出。

密闭罩的类型: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密闭小室)

控制风速(吸入速度):为保证有害物全部吸入罩,必须在距吸气口最远的有害物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

控制风速法:核心是边缘控制点上的控制风速

流量比法的理论基础一一排风罩口气流的流线合成。

槽边排风罩:是外部吸气罩的一种特殊形式,专门用于各种工业槽,它是为了不影响工人操

作面在槽边上设置的条缝形吸气口。槽边排风罩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单侧适用于槽宽B W 700mm B>700mm时用双侧,B> 1200mnm寸宜采用吹吸式排风罩。

条缝口上的速度分布是否均匀,对槽边排风罩的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设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条缝口面积f和罩横断面积F1之比,即通过增大条缝口阻力,促使速度分布均匀。

2、槽长大于1500mm时可沿槽长度方向分设两个或三个排风罩。

3、采用楔形条缝口。

大门空气幕:它不影响车辆或人的通行,可使采暖建筑减少冬季热负荷;对需要供冷的建筑

可减少夏季冷负荷。

吹吸式通风:把吹和吸结合起来的通风方法。

1、局部排风罩的作用是捕集有害物,控制污染气流的运动,防止有害物向室空气扩散。排

风罩控制有害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排风罩的结构参数,排风罩吸口的风流运动规律(包括风

流结构和风速分布)和排风量这三个因素。

2、防尘密闭罩形成正压的主要因素有:

C语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0x2’=20’)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C 语言的源程序不必通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 B ) C 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C )C 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形成的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运行。 D )C 语言中的函数不可以单独进行编译。 2、一个C 语言的源程序中() A )必须有一个主函数 B )可能有多个主函数 C )必须有除主函数外其它函数 D )可以没有主函数 3、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 A )scanf B )Void C )_3com D )int 4、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 )x1=26.8%3; B )1+2=x2; C )x3=0x12; D )x4=1+2=3; 5、设有定义:floata=2,b=4,h=3;以下C 语言表达式中与代数式h b a *)(2 1 的计算结果不.相符的是() A )(a+b)*h/2 B )(1/2)*(a+b)*h C )(a+b)*h*1/2 D )h/2*(a+b) 6、C 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是()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if 、switch 、break C )for 、while 、do-while D )if 、for 、continue 7.在while (!x )语句中的!x 与下面条件表达式等价的是() A)x!=0B)x==1C)x!=1D)x==0

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main(){ inti=1,j=1,k=2; if((j++||k++)&&i++) printf(“%d,%d,%d\n”,i,j,k);}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1,1,2 B)2,2,1 C)2,2,2 D)2,2,3 9、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main(){ int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d\n”,s);}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 C)自然数1~9中奇数之和D)自然数1~10中偶数之和 10、有以下函数定义: voidfun(intn,doublex){……} 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都已经正确定义并赋值,则对函数fun的正确调用语句是()A)fun(inty,doublem); B)k=fun(10,12.5); C)fun(x,n);D)voidfun(n,x); 二、填空题(10x2’=20’) 11、C语言描述“x和y都大于或等于z”的表达式是:。 12、函数定义时涉及的基本要素是:、、。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1.培养目标 培养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电子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较宽基础知识、从事材料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金属材料、光电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技术与控制、计算机系列课程等。 3.深造与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本科考取研究生比例60%以上。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毕业后可到研究所、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应用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 4.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Cultivating Scheme of 4-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 Material and Enginee ring Speciality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Ⅰ.Scheme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cheme are to provide students of this major with t h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metal and inorganic-nonmetal mat erials, in order to make them outstanding engineers who are capable of underta king works of scienc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appliance 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agement.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研究、进行各类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Ⅱ.Requirements Students of this speciality shall learn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methods of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how to design related equipment. The y also shall be trained to be modern mechanic engineers who are capable of d oing research works about material fabricating, forming, processing and related equipment design. At same time, they also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fundame ntal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e proces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Student of this major must fulfill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具有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测试、文献检索能力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基础工业工程试卷A卷

基础工业工程学 课程试卷 2009 ~2010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课程号:11008820 考试日期:2009-11-22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推荐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目视管理是( )的生产活动: A. 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 B. 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信息传导信号,以便能及时地控制生产作业 C. 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 D. 将与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时间标准公布于众,展示清楚 2. 在进行作业测定时,选择一个( )是很重要的。 A.标准速度 B.标准动作 C. 合格工人 D. 熟练工人 3. 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 A.经验判断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D.工作衡量法 4. 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 A 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5. 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为( )。 A.握取 B.装配 C.拆卸 D.使用 6. 动素握取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 7. 动素装配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8. 动素移动工件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9. 消耗性动素为( ) A. 伸手、移物、持住 B. 计划、休息、延迟、故延 C. 装配、检查、使用 D. 检查、寻找、预定位 10. 双手的动作应该( ) A.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B.不同时空闲 C.反向并同时进行 D.同时而对称 11. 工具、物料应( ) A. 放在固定的位置 B.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 C. 依最佳之顺序排列 D. 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12. 在机器加工的过程中,( )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对 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 A. 开机 B.停机 C. 手动 D. 装卸工件 13. 经济学家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这种转换功能。 A.经济效益 B.效率 C. 生产率 D. 效率 14. 生产就是( ) A.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B.一种转换功能 C. 创造物质和经济财富 D. 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命题人: 组 题人: 审题人: 命 题时间: 教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稳恒磁场习题答案.

2014/08/20张总灯具灯珠初步设想 按照要求: 亮度比例关系:蓝光:白光:红光=1:1:8 光源总功率不超过20W。 一、蓝光光源: 1、光源形式:SMD 2835、芯片安萤11*28mil封装、 2、电路连接:2并2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60mA、VF:3.0-3.2V、WLD:440-450nm、PO:0.2W、IV:3.5-4lm、 电路总输入:IF:120mA、VF:60-64V、WLD:440-450nm、PO:7.5W、IV:140-160lm、 4、成本:68元/K, πμT; 当cm r 5.45.3≤≤时, 2 1、光源形式:SMD 2835、库存光源第1KK或第2KK光源中正白色温、 2、电路连接:1并2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20mA、VF:3.0-3.2V、CCT:6000K、PO:0.06W、IV:7-8lm、电路总输入:IF:20mA、VF:60-65V、PO:1.2W、IV:140-160lm、 成本:72元/K,

三、红光光源: 1、光源形式:SMD 2835、芯片连胜红光30*30mil封装、 2、电路连接:1并30串、 3、光电参数: 单颗光源:IF:150mA、VF:2.0-2.2V、WLD:640-660nm、PO:0.3W、IV:40- 45lm、 电路总输入:IF:150mA、VF:60-66V、WLD:640-660nm、PO:9.5W、IV:1200-1350lm、 4、成本:约420元/K, --=-?-=∑πσ r r r r r d d r d I B /4101.8(31.01079(24109(105104(24(234 222 423721222220-?=?--????=--=----πππμT; 当cm r 5.4≥时, 0∑=i I , B=0 图略 7-12 解:(1

C语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0x2’=20’)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C 语言的源程序不必通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 B ) C 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 C )C 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形成的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运行。 D )C 语言中的函数不可以单独进行编译。 2、一个 C 语言的源程序中( ) A )必须有一个主函数 B )可能有多个主函数 C )必须有除主函数外其它函数 D )可以没有主函数 3、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 ) A )scanf B ) Void C ) _3com D ) int 4、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 A )x1=26.8%3; B )1+2=x2; C )x3=0x12; D ) x4=1+2=3; 5、设有定义: float a=2,b=4,h=3;以下 C 语言表达式中与代数式 1 (a b) * h 的计 2 算结果不 相符的是( ) . A )(a+b)*h/2 B )(1/2)*(a+b)*h C )(a+b)*h*1/2 D )h/2*(a+b) 6、C 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 3 种基本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if 、switch 、break C )for 、while 、do-while D )if 、for 、continue 7.在 while (!x )语句中的 !x 与下面条件表达式等价的是( ) A) x!=0 B) x==1 C) x!=1 D) x==0 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int i=1,j=1,k=2; if( (j++||k++)&&i++ ) printf( “%d,%d,%d\n ”,i,j,k);} 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 )1,1,2 B ) 2,2,1 C )2,2,2 D )2,2,3 9、有以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 “%d\n ”,s);}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入学考试材料物理、材料综合复习题

2001博士秋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分)共价键的数目(为配位电子数)和方向(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取决于什么?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金刚石(sp 3)结构中的共价键,并计算碳的sp 3键的键角(109.28)。 2(12分)离子晶体在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80020n R NMe U E b -==πε,M 称为马德隆常数。试解释M 的意义。(西工大固体物理P41;M 是与晶体结构有关的常数) 3(12分)试比较经典的和量子的金属自由电子理论。(方俊鑫P285;黄昆P275) 4(12分)举例说明能带理论在解释固体材料有关性质(绝缘、半导、导体)、设计新材料中的应用。(西工大P111) 5(12分)解释金属及半导体的电阻率(高温时、低温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西工大P192)

6(12分)分析固体表面的成分可采用那些分析技术和方法。(电子能谱: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离子中和谱;离子谱:低能离子散射、高能离子散射、二次离子质谱、溅射中性粒子谱、致脱附离子角分布) 7(12分)晶体致的电缺陷有那些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西工大P149、151) 8(12分)简述物质超到态的主要特征。(西工大P206、零电阻,充合抗磁) 答:1,低能电子衍射;2,表面敏感扩展X 吸收精细结构;3,场离子显微镜;4,电子显微镜;5,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6,扫描隧道显微镜;7,原子力显微镜;8,摩擦力显微镜 2001博士春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N 对离子组成的NaCl 晶体的总互作用势能为 ??????-=R e R B N R U n 024)(πεα 其中α是马德隆常数,B 为晶格参量,n 为玻恩指数。 (1) 证明平衡原子间距为n e B R n 2 0104απε=- (2) 证明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4)(0020n R Ne R U --=πεα

大学物理试题库 207-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学校 207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式样 207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熵增加原理、玻尔兹曼熵关系:选择12 判断17 一、选择题 题号:20712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1.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A) 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 (B)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答案:D 题号:20712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2.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但热不能全部变为功. (C) 气体能够自由膨胀,但不能自动收缩. (D) 有规则运动的能量能够变为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但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不能变为有规则运动的能量.[] 答案:C 题号:20713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3.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答案:A 题号:20713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4.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C

C语言期末上机考试题及答案

C语言上机考试题—01 1.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 int n ) { double sum=0,a=1; for(;n>0;n--,a++) sum=sum+1/(a*(a+1)); return sum; } main() { // clrscr(); printf("%f\n", fun(10)); } 2. #include main() { int k,m,s=0,i,b=0; for(k=10000;k<=20000;k++ ) { if(k%10==7) { for(i=2,b=0;i main() { int a; printf("请输入一个需要判 断的年份:\n"); scanf("%d",&a); if(a%4==0&&a%100!=0) printf("是闰年\n"); else if(a%400==0) printf("是闰年 \n"); else printf("不是闰 年\n"); } C语言上机考试题—02 1.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 int n ) { double sum=0,a=1; for(;n>0;n--,a++) sum=sum+1/(a*(a+1)); return sum; } main() { // clrscr(); printf("%f\n", fun(10)); } 2. #include fun(int n) { int i,j=0; for(i=2;i #include main() { char str[81]; int i,j=0,w=1,s=0; printf("请输入一串字符: \n"); gets(str); for(i=0;i

最新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0题,每题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_______ 2、1M0D =_0.129 _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6、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9、工业工程-IE '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O---(加工)?----(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_所组成 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_和_ 社会科学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MOD法中M4G3 = 0.903 。

浙江工业大学1011(一)大学物理试卷B卷评分标准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考试试卷卷 [10/11(一)],2011.2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作业(选课)序号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磁场的高斯定理??=?0S d B 说明了下面的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必然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b 、穿入闭合曲面的磁感应线条数不等于穿出的磁感应线条数; c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终止在闭合曲面内; d 、一根磁感应线可以完全处于闭合曲面内。 (A )ad ; (B )ac ; (C )cd ; (D )ab 。 [ A ] 2. 无限长直圆柱体,半径为R ,沿轴向均匀流有电流.设圆柱体内(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i ,圆柱体外(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e ,则有 (A) B i 、B e 均与r 成正比. (B) B i 、B e 均与r 成反比. (C) B i 与r 成反比,B e 与r 成正比. (D) B i 与r 成正比,B e 与r 成反比. [ D ] 3. 一弹簧振子,当0t =时,物体处在/2x A =(A 为振幅)处且向正方向运动,则它的初相位为 [ C ] (A ) π3; (B )π 6 ; (C )-π3; (D )-π6。 4.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右图所示),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 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 B ] (A) 是自然光. (B)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分偏振光. 5.已知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π5 1 10cos(61+=t x ),)10cos(72?+=t x 。当 合成振动的合振幅最小时,?等于 [ D ] (A )π; (B )0.2π ; (C )0.5π ; (D )1.2π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1. 有关晶面及晶向附图2.1所示。 2. 见附图2.2所示。 3. {100}=(100)十(010)+(001),共3个等价面。 {110}=(110)十(101)+(101)+(011)+(011)+(110),共6个等价面。

{111}=(111)+(111)+(111)+(111),共4个等价面。 )121()112()112()211()112()121( ) 211()121()211()211()121()112(}112{+++++++++++= 共12个等价面。 4. 单位晶胞的体积为V Cu =0.14 nm 3(或1.4×10-28m 3) 5. (1)0.088 nm ;(2)0.100 nm 。 6. Cu 原子的线密度为2.77×106个原子/mm 。 Fe 原子的线密度为3.50×106个原子/mm 。 7. 1.6l ×l013个原子/mm 2;1.14X1013个原子/mm 2;1.86×1013个原子/mm 2。 8. (1) 5.29×1028个矽原子/m 3; (2) 0.33。 9. 9. 0.4×10-18/个原子。 10. 1.06×1014倍。 11. (1) 这种看法不正确。在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面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移动的距离是由其柏氏矢量决定的。位错环的柏氏矢量为b ,故其相对滑移了一个b 的距离。 (2) A'B'为右螺型位错,C'D'为左螺型位错;B'C'为正刃型位错,D'A'为负刃型位错。位错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方向及滑移量如附图2.3所示。 12. (1)应沿滑移面上、下两部分晶体施加一切应力τ0,的方向应与de 位 错线平行。 (2)在上述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de 将向左(或右)移动,即沿着与位错线de 垂直的方向(且在滑移面上)移动。在位错线沿滑移面旋转360°后,在晶体表面沿柏氏矢量方向产生宽度为一个b 的台阶。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

制造过程 (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衡量生产率主要是为了 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生产率测评的种类静态生产率即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即一个测定期的绝对生产率。动态生产率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与以前 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得到的商,能反映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单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多 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 部生产要素的真实投入量之比狭义生产率只考虑直接的资源 (要素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广义生产率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可归纳为两类①企业外部要素 /方法: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条件和基础,是间接作用的要素。②企业内部方法: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方法和途径,主要是 IE 范畴的方法 IE 的定义 IE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 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 获得最佳效益。 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动因?科学技术:20世纪初进入电动机时代?生 产力:福特生产线经济形态:18-19世纪完成工业资本积累?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甘特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科学管理、传统 IE 、现代管理泰勒的时间研究进行了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进行了砌砖实验 工作研究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工作研究的特点只需很少的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 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

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 试 题 (2008 /2009 学年 第 二 学期) 一. 选择题(满分30分,每题2分) 1.若a 、b 、c 都定义为int 类型且初值为0,则以下不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D 。 A. a=b=c+8; B. a+=y+3; C. c++; D. a+b+c 2. 已知int j ,i=1;执行语句“j=i++;”后,变量i 的值是 B 。 A. 1 B. 2 C. –1 D. -2 3.执行下面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1,b=2,c=3; c=(a+=a+2),(a=b,b+3); printf(“%d,%d,%d ”,a,b,c); } 则输出结果是: A 。 A. 2,2,4 B. 4,2,3 C. 5,5,3 D. 4,2,5 4.若要求在if 后一对圆括号中表示a 不等于0的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这一关系的表达式为 D 。 A. a< >0 B. !a C. a=0 D. a 5. for (j=0;j<11;j++);循环结束后,j 的值是 B 。 A. 12 B. 11 C. 10 D. 9 6. C 语言中函数返回值的类型由 D 决定的。 A. return 语句中的表达式类型 B. 调用该函数的主调函数的类型 C. 调用函数时临时决定 D. 定义函数时所指定的函数类型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在调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时,必须对其进行声明。 B 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值,也可以什么值也不返回。 C 说明函数时,必须明确参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D 在程序设计中空函数没有什么作用。 8. 若int i=10;执行下列程序后,变量i 的正确结果是 D 。 switch ( i ) {case 0: i+=1; case 10: i+=1; case 11: i+=1; default: i+=1; } A. 10 B. 11 C. 12 D. 13 9. 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字符串赋值或初始化的是 C 。 A . char str[10]={"strings"}; B.char str[8]={'s','t','r','i','n ','g','s','\0'}; C. char str[10]; str= "strings"; D. char str[]= "strings"; 10.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1,b=0,c=0; if (a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库.doc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库 一?单选题 1. 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是( D )。 A. 资本生产率 B. 总生产率 C. 全要素生产率 D. 静态生产率 2. 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物件只包括加工和( B )。 A. 装配 B. 检验 C. 包装 D. 储存 3. 工作评比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 D )。 A. 计算公式 B. 作业时间 C. 作业方法 D. 评比系數 4. 标准的物件是重复性的事物和( A )。 A. 概念 B. 产品 C. 服务 D. 工作 5.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物件包括人?机和( D )。 A. 产品 B. 品质 C. 服务 D. 环境 6.直线职能制这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是( B )。 A. 分权式管理 B. 集权式管理 C. 民主型管理 D. 放任型管理 7.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物件应该是( B ) A. 生产工艺 B. 整个系统 C.主要生产设备 D. 产品 8. 手持物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为( A ) A. 运输 B. 移动 C. 移物 D. 手动 9. 对制品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改进的技术是( B )。 A. 操作分析 B. 工艺流程分析 C. 作业流程分析 D. 动作分析 10. 以操作者为物件开展程式分析适宜采用( D )。 A. 人一机操作分析 B. 人型流程图分析 C. 物型流程图分析 D. 双手操作分析 11. ‘不必要的动作要减少’是动作经济原则的( B )之一点。 A. 著眼点 B. 基本思想 C. 基本方法 D. 基本动作 12. 以下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A ) A.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毫无关系 B. 质量方针可以提供制定质量目标

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物理A》上模拟试卷09-10(二)

浙江工业大学09级《大学物理》(上)模拟试卷 一、 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0908)图(a)为一绳长为l 、质量为m 的单摆.图(b)为一长度为l 、质量为m 能绕水平固定轴O 自由转动的匀质细棒.现将单摆和细棒同时从与竖直线成θ的角度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若运动到竖直位置时,单摆、细棒角速度分别以1ω、2ω表示.则: (A) 2121ωω=. (B) 1 = 2. (C) 213 2 ωω=. (D) 213/2ωω= 2.(5541)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速率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 ()? 2 1 d v v v v v f . (B) ()?2 1 d v v v v v v f . (C) ()? 2 1 d v v v v v f /()?2 1 d v v v v f . (D) ()? 2 1 d v v v v f /()?∞ 0d v v f . 3.(4559)下列各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哪一图中的两条曲线能是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氦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v v (a) (b)

4.(404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的变化情况是: (A) Z 减小而λ不变. Z 减小而λ增大. (C) Z 增大而λ减小. Z 不变而λ增大. 5.(4091)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 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6.(1434)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 (C) 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不为零,则高斯面内必有电荷. (D)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 7.所列四图分别表示理想气体的四个设想的循环过程.请选出其中一个在物理上可能实现的循环过程的图的标号.[ ] V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教学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 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 (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 (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 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 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 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精)

工业工程基础复习 IE 工业工程基础测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合格为 90分,满分 160分班组:员工姓名:测试成绩: 一、填空题 : (共 50题,每题 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正常评比 *(1+放宽率 2、 1MOD =0.129 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 (ECRS取消 , 合并 , 重排 , 简化 . 6、人体的动作分为 5等级 . 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17种 .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 9、工业工程 -… IE ? 是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和方法 ;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 ---(加工◇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 (AIIE于 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 IE 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 IE 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 (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 PTS 法。 MOD 法中 M4G3=0.903 。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23、 IE 的最高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24、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的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25、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和影片分析。

大学物理试题库 206-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 206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式样 206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效率、致冷系数 15 15 15 10 一、 选择题 题号:20613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 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 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 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 ] 答案:A 题号:20612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已知a 、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 绝热线),则气体在 (A) (1)过程中吸热,(2) 过程中放热. (B) (1)过程中放热,(2) 过程中吸热. (C) 两种过程中都吸热. (D) 两种过程中都放热. [ ] 答案:B 题号:20612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 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 ] 答案:A 题号:20613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