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海啸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海啸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海啸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海啸

天灾从古到今给我们人类和大自然带来了无数灾害,它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无法估量的,你们知道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大的海啸是发生在那里吗?,一起和看看吧!

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海啸

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海啸是印度尼西亚,遇难者人数238945,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巨大海啸,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震源位于3°19′N95°51.24′E / 3.317°N 95.854°E / 3.317; 95.854,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千米深处,这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各国具体遇难人数

印度尼西亚238945

缅甸61

斯里兰卡30957

孟加拉2

印度16389

索马里298

泰国5393

坦桑尼亚10

马尔代夫82

肯尼亚1

马来西亚68

总计292,206

世界十大海啸

1、西元前16世纪,克里特岛北边的桑托林岛火山发生了一次极为猛烈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后只剩下锡拉岛和一些小岛矗立在爱琴海中。海啸专家后来研究发现,那次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巨浪高出海平面90多米,并波及到了300千米外的尼罗河河谷。

2、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后不久,海岸水位大退落,露出了整个海湾底,好奇的人们纷纷下到海湾底“探险”。大震初起时海水退而旋进,高逾五十公尺的巨浪冲进河岸。然而不过几分钟,波峰到来,滔天巨浪衝上海岸,卷走了几万居民,城市也被淹没,浅海底的“探险家们”自然成了那次海啸的第一批牺牲品,无一生还。西班牙濒临大西洋的海港加的斯也遭到了10米巨浪的袭击。海啸还席卷了荷兰、英国及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小安地列斯群岛等地。

3、1998年7月17号,非洲巴布亚新矶内亚海底地震引发的49米巨浪海啸,2,200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

4、1883年8月26日和27日,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将20

立方千米的岩浆喷到苏门答腊和爪哇之间的巽他海峡。当火山喷发到最高潮时,岩浆喷口倒塌,引发了一次大海啸……爪哇梅拉克的海浪高达40馀米,苏门答腊的直落勿洞巨浪也高达36米,3.6万人遭难。海啸波及全球,连英吉利海峡的观潮器都录下了它的震波。

5、1896年)6月15日(明治29年)的日本三陆大海啸,芮氏震级虽只有7.6级,也没有发生直接的地震灾害,但死于海啸者却超过2.7万人。。袭击宫城县吉滨的浪高,曾达到了廿四公尺的纪录,袭击续黑湾的浪高,更高达了三十公尺。著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也十分惊人,造成8000馀艘船隻沉没,5万多人淹死,并使沿岸大小港口均告瘫痪。

6、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震级8.9级,是历史上震级最强的一次地震,引发海啸浪高29米,死亡人数3,000人。

7、1960年5月21号到27号,智利沿海地区发生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其中最大震级9.5,引起的海啸最大波高为25米。海啸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筑物成为瓦砾,沿岸100多座防波堤坝被冲毁,2000馀艘船隻被毁,损失5.5亿美元,造成10,000人丧生。

8、2011/03/11 ,「东日本大地震」的海啸,浪高最高的地方,是在岩手县的「大船渡市」,浪高有23.6公尺。

9、1498年9月20日日本东海道因海底8.6级地震引起海啸,

海啸最大波高15-20米,在伊势湾冲毁1000栋以上建筑,溺死5000馀人,在伊豆,海浪侵入内陆达2000米多,伊势志摩受灾惨重,据静冈县《太明志》记载,死亡2.6万人;三重县溺死1万人。

10、1908年12月28日义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震级7.5级。在近海掀浪高达12米的巨大海啸,地震发生在当天凌晨5点,海啸中死难82,000人,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性地震,也是20世纪迄今为止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海啸。

可能造成最严重海啸的,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入海洋,其能量可能达到印尼这次海啸的几万倍,波高几百米。这样的海啸将把所过之处的沿海城市完全摧毁。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6、7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海啸有:

2011年3月11日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规模9.0地震,引发海啸。参见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2010年2月27日于智利比奥比奥沿岸附近陆地发生矩震级8.8

地震,随后引发海啸袭击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参见2010年智利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里氏规模9.3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家,造成30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里氏规模7.0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

1883年8月25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使约36,000人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的内容,具体内容: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

二战时各国死亡人数网时:2011-12-09 国家/地区1939年人口军事人员死亡平民死亡犹太死亡数总死亡人口死亡占总人口比苏联175,500,000 8,700,000 16,900,000 1,000,000 26,600,000 15.15% 德国69,623,000 5,533,000 1,810,000 160,000 7,503,000 10.77% 中国517,568,000 3,800,000 14,200,000 18,000,000 3.47% 日本71,380,000 2,041,000 580,000 2,621,000 3.67% 南斯拉夫15,400,000 446,000 514,000 67,000 1,027,000 6.67% 美国131,028,000 407,300 11,200 418,500 0.32% 英国47,760,000 382,600 67,800 450,400 0.94% 意大利44,394,000 306,400 145,100 8,000 459,500 1.04% 匈牙利9,129,000 300,000 80,000 200,000 580,000 6.35% 罗马尼亚19,934,000 300,000 64,000 469,000 833,000 4.22% 法国41,700,000 212,000 267,000 83,000 562,000 1.35% 波兰27,007,000 100,000 1,900,000 3,000,000 5,000,000 18.51% 芬兰3,700,000 95,000 2,000 97,000 2.62% 印度378,000,000 87,000 1,500,000 1,587,000 0.42% 菲律宾16,000,000 57,000 90,000 147,000 0.92% 加拿大11,267,000 45,300 45,300 0.40% 澳大利亚6,998,000 40,400 100 40,500 0.58% 阿尔巴尼亚1,073,000 28,000 200 28,200 2.63% 捷克斯洛伐克15,300,000 25,000 43,000 277,000 345,000 2.25% 保加利亚6,458,000 22,000 3,000 25,000 0.38% 缅甸16,119,000 22,000 250,000 272,000 1.16% 希腊7,222,000 20,000 220,000 71,300 311,300 4.31% 比利时8,387,000 12,100 49,600 24,400 86,100 1.02% 新西兰1,629,000 11,900 11,900 0.67% 南非10,160,000 11,900 11,900 0.12% 荷兰8,729,000 7,900 88,900 106,000 202,800 2.32% 泰国15,023,000 5,600 300 5,900 0.04% 埃塞俄比亚17,700,000 5,000 200,000 205,000 1.16% 西班牙25,637,000 4,500 4,500 0.02% 挪威2,945,000 3,000 5,800 700 9,500 0.32% 丹麦3,795,000 2,100 1,000 100 3,200 0.08% 巴西40,289,000 1,000 1,000 2,000 0.00% 伊拉克3,698,000 1,000 1,000 0.03% 纽芬兰300,000 1,000 100 1,100 0.37%

十大世界顶级汽车品牌(汽车公司)

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及所属公司 德国大众: 德国大众集团目前是德国最大企业,2010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首。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夫斯堡。目前有雇员35万人。 大众旗下的10个品牌: 保时捷(Porsche)大众(Volkswagen) 奥迪(Audi)兰博基尼(Lamborghini) 斯柯达(Skoda)西亚特(Seat) 宾利(Bentley)布加迪(Bugatti) 斯堪尼亚(Scania)大众商用车(Multivan) 戴姆勒-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创立于1925年创始人名叫沃尔特?克莱斯勒。其汽车销售额在全世界汽车公司中名列第九。它的前身是麦克斯韦尔汽车公司。该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底特律。 旗下品牌: 梅赛德斯-奔驰,smart,迈巴赫,克莱斯勒,Jeep® ,道奇,福

莱纳,Sterling,西星,Setra,三菱扶桑,Thomas Built Buses,Orion 等 美国通用 通用,可以代表全球著名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General Motors);也可以代表美国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General Electric);以及美国防务巨头通用动力,GD (General Dynamics)。 通用汽车旗下的轿车和卡车品牌包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霍顿、悍马、欧宝、庞蒂克、土星、vauxhall。 美国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目前,它拥有世界著名的八大汽车品牌: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马自达(Mazda)、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路虎(LandRover)和捷豹(Jaguar),沃尔沃(Volvo)。此外,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Financial),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Hertz,和客户服务品牌QualityCare。 德国宝马 BMW,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慕尼黑。BMW在中国大陆、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08历史董源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二.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退居世界第三,四位,新兴的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

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国同盟(德,意,奥)及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四.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美军二战阵亡详细数据

美军二战阵亡详细数据 美国陆军在欧洲战区共伤亡586628名,战斗阵亡135576名,行动阵亡116991名。作战师共伤亡456779名,战斗阵亡94810名,行动阵亡80211名。 空降师共伤亡23066名,战斗阵亡5058名,行动阵亡4168名。 第17空降师伤亡6745名,战斗阵亡1394名,行动阵亡1191名。 第82空降师伤亡6993名,战斗阵亡1509名,行动阵亡1211名。 第101空降师伤亡9328名,战斗阵亡2155名,行动阵亡1766名。 装甲师共伤亡54872名,战斗阵亡11566名,行动阵亡9559名。 第2装甲师伤亡5498名,战斗阵亡1086名,行动阵亡883名。 第3装甲师伤亡9243名,战斗阵亡2147名,行动阵亡1810名。 第4装甲师伤亡6212名,战斗阵亡1366名,行动阵亡1143名。 第5装甲师伤亡3075名,战斗阵亡716名,行动阵亡570名。 第6装甲师伤亡4670名,战斗阵亡993名,行动阵亡833名。 第7装甲师伤亡5799名,战斗阵亡1138名,行动阵亡898名。 第8装甲师伤亡2011名,战斗阵亡469名,行动阵亡393名。 第9装甲师伤亡3845名,战斗阵亡728名,行动阵亡570名。 第10装甲师伤亡4031名,战斗阵亡784名,行动阵亡642名。 第11装甲师伤亡2877名,战斗阵亡524名,行动阵亡432名。 第12装甲师伤亡3527名,战斗阵亡732名,行动阵亡616名。 第13装甲师伤亡1176名,战斗阵亡253名,行动阵亡214名。 第14装甲师伤亡2690名,战斗阵亡566名,行动阵亡505名。 第16装甲师伤亡32名,战斗阵亡5名,行动阵亡4名。 第20装甲师伤亡186名,战斗阵亡59名,行动阵亡46名。 步兵师共伤亡378841名,战斗阵亡78186名,行动阵亡66484名。 第1步兵师伤亡15374名,战斗阵亡3307名,行动阵亡2713名。 第2步兵师伤亡16795名,战斗阵亡3512名,行动阵亡3031名。 第3步兵师伤亡9947名,战斗阵亡2410名,行动阵亡2131名。 第4步兵师伤亡22660名,战斗阵亡4907名,行动阵亡4097名。 第5步兵师伤亡12818名,战斗阵亡2684名,行动阵亡2298名。 第8步兵师伤亡13986名,战斗阵亡2852名,行动阵亡2532名。 第9步兵师伤亡19719名,战斗阵亡3869名,行动阵亡3246名。 第26步兵师伤亡10701名,战斗阵亡2136名,行动阵亡1850名。 第28步兵师伤亡16762名,战斗阵亡2873名,行动阵亡2316名。 第29步兵师伤亡20620名,战斗阵亡4824名,行动阵亡3887名。 第30步兵师伤亡18446名,战斗阵亡3547名,行动阵亡3003名。 第35步兵师伤亡15822名,战斗阵亡2997名,行动阵亡2485名。

全世界汽车品牌综合排名

全世界汽车品牌综合排名 1、SPYKER(世爵)-荷兰 2、Maybach(迈巴赫)- 德国 3、Bentley(宾利) - 英国 4、Rolls-Royce(劳斯莱斯) - 英国 5、Lincoln(林肯) - 美国 6、Bugatti (布加蒂)- 法国 7、Ferrari(法拉利) - 意大利 8、Lamborghini(兰博基尼)- 意大利 9、Aston Martin(阿斯顿.马丁) - 英国 10、Mercedes-Benz(梅塞德斯-奔驰) - 德国 11、Porsche(保时捷) - 德国 12、BMW (宝马)- 德国 13、Cadillac(凯迪拉克) - 美国 14、Hummer(悍马) - 美国(现在悍马是中国的了,嘿嘿) 15、Maserati(玛莎拉蒂)- 意大利16、Jaguar(美洲虎) - 英国 17、Audi(奥迪) - 德国 18、Land Rover(陆虎) - 英 国 19、Mini (迷你)- 英国 (德国) 20、Volvo(沃尔沃) - 瑞典 (也是中国的了) 21、V olkswagen(大众) - 德国 22、Acura (极品/阿库拉)- 日本 23、Jeep (吉普)- 美国 24、Lexus(凌志) - 日本 25、Saab(绅宝) - 瑞典 26、Infiniti(无限)- 日本 27、Toyota(丰田) - 日本 28、Chrysler(克莱斯勒) - 美 国 29、Buick(别克) - 美国 30、Peugeot(标致) - 法国 31、Citro?n(雪铁龙) - 法国 32、Alfa Romeo(阿尔法.罗 密欧) - 意大利 33、Honda(本田) - 日本 34、Ford(福特) - 美国 35、Opel(欧宝) - 德国 36、Nissan(日产/尼桑) - 日 本 37、Renault(雷诺) - 法国 38、Mazda(马自达) - 日本 39、Mitsubishi(三菱) - 日本 40、Subaru(斯巴鲁) - 日本 41、MG(美格)- 英国 42、Fiat(菲亚特) - 意大利 43、Smart(斯玛特)- 德 国 44、Hyundai(现代) - 韩国 45、Skoda (斯柯达)- 捷 克 46、Kia(起亚) - 韩国 47、Dodge(道奇) - 美国 48、Ssangyong(双龙) - 韩国 49、Suzuki(铃木) - 日本 50、Seat(西亚特)-西班牙 51、Chevrolet(雪佛兰) - 美 国 52、Red Banner(红旗) - 中 国 53、Qirui(奇瑞)-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全世界绝大多数独立国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几乎无一幸免,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人类历史的面貌被这场极其残酷和极端对立的战争根本改变,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战争重创了欧洲,欧洲列强争雄的条件不复存在,以英德法等国为核心的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崩溃,欧洲中心时代成为历史。战争引起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世界上出现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平行力量在各个领域的对抗与较量。战争给旧殖民主义体系以毁灭性打击,加速了存在数百年之久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争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士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是在这场维系人类命运河前途的搏斗中,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是人类文明得到拯救,世界和平得以恢复。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了严重削弱。他们虽然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规模空前的反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二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正是由于迫切地军事需要。V-2火箭的发明最初也是军事上的用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和关贸总协定成立,是对战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后被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欧美女式服装也有所进.传统是不允许女士穿紧身裤之类的.但是战争的需求导致女士开始上战场.肥大的衣裙使她们行动不便于是女士们开始大胆的穿起牛仔裤. 二战期间,德国对法国的入侵和占领,给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带来极大的摧残和迫害。其服装也大受影响,那是毛衣的领子都是V字领,因为V代表胜利。上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们,用宽大的垫肩赋予女性坚实的肩膀,战后,S型的曲线衣成为时尚,著名时尚品牌迪奥,LV等也在战后进行服装革命,成为人们精神的代表,象征财富、繁荣、优雅,美好生活的代表。这些品牌至今影响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二战死亡人数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以下是主要国家死伤人数: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说法,不过西方认同前种说法的多。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士兵有880万左右;死于苏日战场的有1万人不到;死于苏芬战场的有近9万人。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60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方面统计)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战场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15思政专接本梁忠秋151500000519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危机层出不穷,“太平”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和影响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20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从战争原因、战争性质、战争规模及转折点、战争结果、战争影响等几个方面简单梳理一下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 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占有广阔的世界市场,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使经济发展缓慢而且落后了;新兴的美、德、日等国经过统一和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但海外市场狭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及军事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明显.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是第一次时间大战的直接原因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等。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

因和具体原因。 二、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 英法俄国组成的协约国。所以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阶段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改变。 三、战争规模及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分为东线、南线和西线,其中西线起决定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分为三个,分别是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出现的新型的战术要多于一战,无论是死伤人数还是参战人数、国家、损失、战火波及的地区,二战都要比一战大很多。众所周知,一战最大规模的战役为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最大规模战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次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 四、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目的是重新瓜分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口损失表区分1美国○死亡 248,161 336,772失踪 47,222 98,113负伤 646,430 468,388被俘 116,233 330,523平民--计1,058,0461,233,7962 英国○ 苏联20,000,000--27,000,0003 中国○18,000,000-17,000,000--35,000,0004 日本○467,3651,483146,000--5,086,2285 德国○2,100,0002,900,0004,900,000--9,900,000奥地利-----700,000比利时10,000--70,000121,6201,626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6伐克○ 丹麦-----32,000-----1,500,0007,000--32,000-39,000芬兰52609----52,609法国166,195-408,895-1,500,0002,075,090希腊77,600-70,000--147,6007 意大利○77,494217,6489,3500,000-804,495荷兰6,23887-195006,8441 挪威-----10,000菲律宾21,000----1,111,9388

波兰○597,320---5,000,0005,597,320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印度尼西亚越南 印度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朝鲜 修死亡铁路总计80,000 1,685,000- -20,000 -594,000 125,000- -694,0001,810,000400万(亡)200万(亡)150万(亡)11,625(亡)23,365(亡)35万(亡) 7.4万(亡)105,334,603根据美国《世界年鉴》1946年版、《新加坡早报》 1995年4月刊载资料整理而成。 备注: 1美国《世界年鉴》 ○,1953年。美国参加大战人数为15,272,566人,死伤1,066,938人(其中死者393,131人,伤者673,807人)。 (2)美国《世界年鉴》,1949年。英国军事人员的亡者为353,652人,伤者475,070人,失踪者90,944人,平民死伤60,595人,计980,261人。

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标志及其来历

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标志及其来历 奥迪AUDI: 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奔驰BENZ: 1909年6月申请戴姆勒公司登记了三叉星做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在圆的上方镶嵌了4个小星,下面有梅赛德斯“Mercedes”字样。“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大众VOLKSWAGEN: 大众汽车公司的德文Volks Wagenwerk,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标志中的VW为全称中头一个字母。标志象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 丰田TOYOTA: 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还象征着丰田公司立足于顾客,对顾客的保证,象征着用户的心和汽车厂家的心是

连在一起的,具有相互信赖感,同时喻示着丰田的高超技术和革新潜力。 福特FORD: 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福特英文Ford字样,蓝底白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子的图案。 宝马BMW: 宝马标志中间的蓝白相间图案,代表蓝天,白云和旋转不停的螺旋浆,喻示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象征该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公司一贯宗旨和目标:在广阔的时空中,以先进的精湛技术、最新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气势和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劳斯莱斯ROLLS-ROYCE: 劳尔斯·罗劳易斯汽车的标志图案采用两个“R”重叠在一起,象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两人融洽及和谐的关系。劳尔斯·劳易斯的标志除了双R之外,还有著名的飞人标志。这个标志的创意取自巴黎卢浮宫艺术品走廊的一尊有两千年历史的胜利女神雕像,她庄重高贵的身姿是艺术家们产生激情的源泉。当汽车艺术品大师查尔斯·塞克斯应邀为罗尔斯·罗易斯汽车公司设计标志时,深深印在他脑海中的女神像立刻使他产生创作灵感。于是一个两臂后伸,身带披纱的女神像飘然而至。 法拉利FERRARI: 法拉利车的标志是一匹跃起的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有一位表现非常出色的飞行员;他的飞机上就有这样一匹会给他带来好运气的跃马。在法拉利最初的赛车比赛获胜后。该飞行员的父母亲---一对伯爵夫妇建议:法拉利也应在车上印上这匹带来好运气的跃马。后来这位飞行员战死了,马就变成了黑颜色;而标志底色为公司所在地摩德纳的金丝雀的颜色。 标致PEUGEOT: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 (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xx战场死亡44万多人( 1937年7月- 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 1931年9月- 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 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 8.3万人( 1945年8月9日- 1945年8月21日)等等。 1、xx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xx( 1939年11月至 1940年3月):

xx死亡 4.9万,受伤 15.9万人次。 (2)xx战争( 1941年6月至 1945年5月): xx死亡 681.7万,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 xx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 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 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 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

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 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 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 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xx在xx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 2959.3万。其中死亡 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 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 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 915.3万人。 (3)xx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xx 1939.9- 1939.10、苏日

2010年世界十大著名汽车公司排行榜

2010年世界十大著名汽车公司排行榜 按照品牌排名: 1.通用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地汽车公司,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多亿美圆。其标志GM取自其英文名称(General Motro Corporation)地前两个单词地第一个字母。它是由威廉杜兰特于1908年9月在别克汽车公司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成立于美国地汽车城底特律。现总部仍设在底特律。 它在美国及世界各地雇员达80万人,分布在世界上40 个国家和地区,通用家族每年地汽车总产量达900万辆。 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地特大型企业之一。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地汽车,典型地表现了美国汽车豪华、宽大、内部舒适、速度快、储备功率大等特点。而且通用汽车公司尤其重视质量和新技术地采用。因而通用汽车公司地产品始终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

通用当前在中国有四大基地,且基本都处于中国版图地东部。分别是上海、烟台、沈阳、柳州。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一开始通用就采取地“高位入市”战略,一次性投资就达15亿美元,发展多年,如今上海通用品牌地声誉在中国已相当稳固。上海通用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55 万平方米。上海通用地第二个整车生产基地是位于烟台的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而上汽通用五菱则是于2002年重组原广西柳州五菱而成,当前主要生产微车、小型轿车。 在先后三次南下北上地并购之后,上海通用拥有了广西柳州五菱、山东东岳和沈阳北盛。 上海通用正在逐步实现自己地战略构想:以上海作为发展根据地,将凯越、君威包括刚刚引进地凯迪拉克等中高档车型放在上海生产,而将其他经济型轿车和MPV转移到根据地之外、劳动力成本更低地沈阳、山东、广西等地,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地车型有别克、赛欧、雪佛兰、凯迪拉克等. 通用旗下品牌有: 旁蒂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霍顿、沃克斯豪尔、奥兹莫比尔、欧宝、绅宝、土星、雷鸟、悍马、GMC、Suzuki(铃木)、Isuzu (五十铃)大宇。Buick, Cadillac, Chevrolet,

(整理)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二战伤亡概况及苏德两军损失的详细资料★◆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