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悲剧:是希腊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戏剧综合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发展到高峰的黄金时段的产物。起源,“酒神候”“山羊之歌”公元前560,把祭祀从乡下到了城里,公元前536哲亚匹斯。定义,希腊悲剧描述的严肃事件,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遇到不幸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导致人们感情的进化。兴盛,B.C6th-BC5th。结构,演唱者登场表演,歌队登场歌唱,演员第二次表演,歌队合唱。悲剧大师,埃斯库洛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喜剧:起源,祭祀酒神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BC48,定义,对丑的和滑稽的时间和人物的模传,通过嘲笑而起教育作用,内容具政治讽刺和社会讽刺性。结构,开场进场对驳场评议场插曲退场。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阿犬奈人》

格里戈利圣咏的特点:又称《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字演唱,为单声部歌词。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有严格的选法规范,用八种交教会调式,它用纽姆普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通常分为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现在通常采用法国苏莱姆修道院的均等节奏唱法,即每个纽姆普音符符号均表示相同的音值,由二至三个音符组成一组。另一种是韵律节奏的唱法,按照歌词的韵律,每个音符有着明确的长短区别。三种主要旋律形式:音节式,每一音节一个音,咏唱式,一个音节有几组包括二至四个音的音组,最早的纽姆普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个音组;花腔式,每一个音节配以几个音或一段旋律;如“哈利路亚”一词音节的配置,在弥散第三项内容《信经》诵唱时要反复咏唱这一句,将最后一个母音拖的很长,形成花腔旋律。教会调式有八种,大约形成于十一世纪,其中四种为正格调式,四种为变格调式。

天主教最早的音乐:九世纪左右,在宗教音乐中出现一种为“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复音的圣咏演唱形式,上方声部为创作的曲调,形成平行的同度,八度,四度,五度的和音,有时也用平行三度或二度的和音进行,全曲以同音开始及终止。这种形式为“平行调”的结构,其理论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音乐家们认为八度,五度和四度是协和的音程。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又出现另一种复音歌唱形式“迪斯康特”,在圣咏上方加上平行曲调声部,用一音对一音的反向或斜向进行,形成声部交叉的二声部的结构。复调音乐,在一些国家的古老的民间音乐中早已有其萌芽的雏形,只是没有乐谱记载。在英国还出现早期的“卡农”歌曲,它是先出现一个声部曲调,在相隔一二小节之后第二声部或三四个声部依次以同样的曲调模仿进行,构成上下多声部的交叠,形成一种错综谐和的复调音乐结构。最初,教会复调音乐是在修道院里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法国南部里摩日成的圣·玛夏尔修道院,西班牙西北部的圣地亚哥寺院都是多声部宗教音乐的创作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教会复调音乐由修道院向城市的大教堂转移,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其中心是巴黎圣母院,有一些僧侣作曲家集中在此地活动,音乐史学家称之“圣母院乐派”他们以创作法国教会复调音乐而闻名。大约1220年前后,经文歌作为一种派生的复调音乐形式,开始在宗教音乐领域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是三个声部,以圣咏为低音声部用长音符号写成,作为全曲的基础,采取反复的规律性节奏型。另两个声部配置不同的宗教性或世俗性的歌词,有时每个声部增加各自不同的附加段,出现歌词演唱的“不谐之谐和”,有时高声部只哼曲调,没有歌词。

奎多·阿雷佐的的贡献:第一个确定CDEFGA的音名,确定了6个唱名,ut,de,mi,fa,sol,la, 确定四线音名高低位置。

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艺复兴是指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按其性质而言,

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各方面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运动。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个郭嘉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意大利以诗歌,绘画,雕刻,建筑和音乐的成就最为突出。在德国,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和科技发明等方面。在法国其代表是佛朗索瓦·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七星诗社的诗歌和蒙田充满怀疑论思想的《散文集》

新艺术:是十四世纪出现的音乐名称,法国籍主教,音乐家维特里·菲利浦·德于1361至1318年间用这个名称写了一本书,着重讲了当时新颖的作曲技法,反映音乐的新的变化,不久,凡是用新的复调技巧和有量记谱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都自称是“新艺术”派。由此这个名称作为“十四世纪复调音乐”的同义词,以便同“古艺术”相区别,新艺术通常指十四世纪初法国诗人热尔韦·迪·比斯于1310至1314年间写的能唱的讽刺诗《福威尔的故事》到纪尧姆·德·马肖为代表的法国音乐。特点:1,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和灵活,不限于宗教仪式和宫廷生活范围,世俗内容日益增多,有一些作曲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2,音乐内容世俗化,导致作曲技巧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各种多样的曲式体裁,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替代中世纪教会调式,复调形成四声部支体,同时为避免人事与乐器的混合,提倡单一旋律支体,逐渐萌生和声最早的写法为主调和声风格出现奠定基础。“新艺术”的出现,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新的方向,具有美学思想的意义和音乐实践的特点,如将诗歌韵律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试验;采取半音音程,四分之一音程的理论运用和实践;有乐器伴奏的单声部旋律歌曲的创作,音乐创作趋向自由,灵活,世俗内容日益增多,不限于宗教仪式和宫廷生活题材范围,导致宫廷歌曲向通俗歌曲转化等。在这种“新艺术”的推动下,16世纪17世纪之交,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以复兴希腊悲剧为目标的歌剧,同时预示着欧洲巴洛克音乐时代的到来。

英国复调乐派:它是以约翰·邓斯泰布尔为代表,他是英国有名的数学家,音乐家,为十五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同时代的利奥纳尔·鲍尔也是英国著名的作曲家不饿音乐理论家,其《赎灵弥撒曲》是最早一步根据定旋律写作的完整作品。勃艮第乐派·佛兰德乐派;是在财雄势大的大公们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纪尧姆·迪费,是这时期最重要的教堂音乐和世俗的作曲家。吉莱·班舒瓦。约翰内斯·奥克冈,若斯坎·德·普雷是奥克冈的门生创立与发展一种“模仿写法”的新的复调技巧,力求恢复和继承迪费,班舒瓦的传统,用朴素,完美,和谐的复调形式来表达感情。奥兰多·迪·拉索,菲利浦·德·蒙特是佛兰德乐派最后两个杰出的代表人物。

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阿德里昂·维拉尔特他是威尼斯乐派的奠基人。安德利亚·加布里埃利和焦瓦尼·加布里诶利。

众赞歌;是由信徒群众共同歌唱的赞美诗,用德文歌词,采取简明的四声部和声结构,主想、旋律在高音声部,节奏最初运用自由,十八世纪起趋向方正对称的旋律式。《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是最流行的一首众赞歌,相传出于马丁·路德之手笔。

巴洛克时期;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通常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最初应用于与建筑学有关的艺术,指过分雕琢的怪诞的风格,其特点着重于建筑内部的装饰,以复杂迂回的曲线形状,夸张的纹样形式,外表辉煌和华丽的造型,表现出丰富的动态感和庄严,热情的情调,同文艺复兴时期质朴宁静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音乐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史学家1600年至1750年称为“数字低音”的时代其名称来自数字低音记谱法,又称通奏低音记谱法,是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盛行的键盘乐器使用的

记谱法,以数字标明乐曲应奏的低音声部和旋,在保持上声部旋律原型不变的原则下,演奏家可按照数字低音的标记做即兴处理,出现所谓的“离心形音响构造”的倾向。

歌剧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朗诵式的歌唱,里努契尼,佩里1597年《达芙妮》1600《犹丽狄茜》2激烈的风格,威尼斯的蒙特威尔第,他使音乐戏剧化,注意剧中人物内心感情的表达,松散自由的宣叙调,进一步旋律化,增加了抒情性的咏叹调,用咏叹调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他还使用了舞曲,合唱等形式,将歌剧的音乐形式进行化,《奥菲欧》《阿里安娜》。3斯犬拉蒂和程式化的正歌剧,快慢快三个歌剧的序曲,快速的复调音乐,慢,歌唱的慢,快,活泼的舞曲,采用ABA的三段体式,在A段反复部分可由歌唱者即兴增添炫耀声乐技巧。

大协奏曲的特点;大协奏曲作为一种乐队协奏曲,有一个独奏组,由两把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组成,有时加一把大提琴。乐队以弓弦乐器为主,或加进木管乐器作为合奏不,同独奏组形成主奏与合奏,力度与色彩,强音段落与弱音段落的鲜明对比,体现出巴洛克时代“意大利式的激情与狂热”的风格。独奏协奏曲在意大利形成,早期以小提琴为主要独奏乐器

组曲特点;最早产生于民间,是由一系列不同的舞曲组合的乐曲。十七世纪后半叶,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约翰·雅各布·佛罗贝格尔按照四首不同的舞曲的有机组合,构成多乐章的套曲,形成组曲固定的体裁结构,其组合次序是;阿里曼德;库兰特;萨拉班德,吉格。由此,组曲专指由一组在同一调性上的不同舞曲组个的器乐套曲,每一首舞曲一般以二部曲式为标准结构。

赋格曲;建立在复调模仿原则的基础上,其结构是;呈示部—间插段—中间部—间插段—结束部。呈示部开始,一个旋律或主题单独在一个声部用主调陈述,另一个声部在属调上进行模仿,称为答题。两个声部形成二重对位,称为对题。

巴赫,创作分期;1魏玛时期【1703-1717】2奎登时期【1717-1723】3莱比锡时期【1723-1938】成就;在克腾六年,因公爵拥有一个小型乐队又喜爱器乐曲,巴赫有条件集中精力创作世俗器乐曲,其中有法国组曲,创意区,《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半音阶幻想曲,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独奏组曲,管铉乐组曲等,莱比锡是德国的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巴赫在莱比锡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进行巨大的创作活动,写了大型声乐作品《圣母颂歌》《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圣诞清唱剧》《b小调弥撒曲》《马克受难曲》他在晚年写的《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作曲家们学习写赋格曲和赋格技法的典范的复调教材。巴赫的作品体现着德国早期启蒙思想家追求理性和科学的精神,他以人文主义的态度深刻地反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生活丰富而强烈的感受,用音乐抒情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思想,使音乐从烦琐的经院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完整的艺术性。巴赫集尼德兰乐派以来二百年复调音乐之大成,又继承十七世纪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管铉乐和法国键盘乐,室内乐等方面的成就,使德国固定有的音乐传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新的发展。巴赫的音乐作品经过近一百年的沉睡,直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才开始为欧洲各国音乐人士所认识,终于大放光芒。

亨德尔;成就主要是清唱剧的创作,他的清唱剧体裁大多取自圣经,但他最感兴趣的是民族兴亡的故事和有伦理道德的体裁,他的清唱剧有着宏伟的风格,常表现胜利的快乐,英雄的赞颂,他的歌剧深受意大利的影响,多取材于历史传说,神话,奇幻故事,他的器乐作品《水上音乐》《焰火音乐》

2015年10月自考外国文学史(0054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 00540)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l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 A. 埃斯库罗斯 B. 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2. 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是 A.《亚历山大传奇》 B.《特里斯丹和依瑟》 C.《特洛伊传奇》 D.《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是 A.骑士文学 B. 教会文学 C.英雄史诗 D.市民文学 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 A. 维加 B.托马斯·莫尔 C.乔叟 D.塞万提斯 5.西班牙l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A.《十日谈》 B.《巨人传》 C.《小癞子》 D.《羊泉村》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 拉辛 B.高乃依 C.拉封丹 D.莫里哀 7.《失乐园》中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双重性格的形象是 A.亚当 B. 夏娃 C. 参孙 D. 撒旦 8.法国作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 A.对话体小说 B.游记体小说 C. 书信体小说 D.日记体小说 9. 英国作家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 A.《帕美勒》 B.《鲁滨逊漂流记》 C.《克拉丽莎》 D.《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1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的作者是 A.拜伦 B.惠特曼 C.雪莱 D. 裴多菲 11. 斯丹达尔抨击古典主义,为浪漫派辩护的论著是 A.《论爱情》 B.《〈克伦威尔>序言》 C.《意大利绘画史》 D.《拉辛与莎士比亚》 12.《高老头》中塑造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是 A.拉斯蒂涅 B.昌西安 C.拉法埃尔 D.纽沁根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第三节悲剧与喜剧 ?悲与喜是人生情感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生审美体验中经常出现的情感,在悲喜情感的超越中,人们通过否定性的方式,超越自我,体悟人生。这样悲与喜的情感就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进而体现为审美形态,就是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 美学悲剧与戏剧悲剧不同,但多表现在戏剧中。悲剧主人公一定要有所追求。小说的悲剧性.——美 学上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是一种审美形态,把它与作为体裁形式的悲剧艺术不要等同,它的发展与悲剧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悲剧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在于体现人的存在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的过程。 ?分析:它与崇高的内涵有相容之处,但更强调那种精神性的价值,所谓“以悲为美”,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1)悲剧的出现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 ?古希腊悲剧又被称为命运悲剧。 ?“命运观”的出现是源于人的有限性。 ?人把与自己树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之于命运;而相应地,面对命运的摆弄,是盲目顺从,还是奋起抵抗,就构成了人的生存境遇。 ?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2)冲突、抗争、毁灭与永恒。因为毁灭的是肉体,永恒的是精神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3)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表现为悲剧感。 ?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的价值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 (4)在悲剧中包含着积极的人生审美意义。 ?因为悲剧审美的核心是对命运和冲突的抗争,正因为面对强大的对象,明知不可匹敌但仍奋起抗争,这就昭示了人的存在实践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2、特征: (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的价值的肯定。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被俄狄浦斯知道后就一直靠理智和道德来避免,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千辛万苦回避的事还是发生了。最后他自刺双目,流浪而死。 ?所谓“富贵成乞丐,明目变盲人”。但是这种对人自身力量的否定如何能产生个人震撼和感动呢??在他自刺双目的悲惨结局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他超越自我所带来的悲壮的审美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使人在否定中看到肯定的人生。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俄狄浦斯的伟大在于当他无法逃避宿命时,他能够克服它,所谓克服就是及时承受。“这个恐怖是我的,”……“除我之外,无人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当他以有意识的行为为自己无意犯下的罪过担当起责任时,这种担当使原有的担忧和恐惧都被克服了。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悲剧是对基于存在的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悲剧不是个体的人在日常情感上的表现,它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在生存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大关怀和深层体验。这种情感的展现是一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命运观的发展 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戏剧是成就较高的一种文学。其中悲剧的成就又远远高于喜剧。悲剧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树立了正统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取材于神话传说,是奴隶主贵族教化臣民的工具。但是,在悲剧里具有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那就是人类命运观的发展,从不得不顺从到奋起反抗的过程。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似乎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命运成为了主宰一切人甚至是神的根源。在希腊悲剧主人公的背后,总有某种既不依赖于人,又不依赖于神的神秘力量,这种无形的,然而又发挥着巨大作用的神秘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故也把希腊悲剧划归为命运悲剧。 根据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是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戏剧的效果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所谓“命运”,其实质是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认识。不同的悲剧作家对命运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同的作品对命运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发展与内涵的变化。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杰作《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仅存的第一部。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埃斯库罗斯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敢于为人类幸福而反抗众神之主宙斯的形象——普罗米修斯。他对人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并深深地同情着生活在愚昧中的人类,于是他给人类带去了知识,带去了火种,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将人们带入文明之城。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却惹怒了宙斯,宙斯下令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让他终日 暴露在烈日和风雨下,任他喊叫,仿佛世界所有的角落都充满了这位为人类文明进步而牺牲自己的勇士悲怆的呼喊。 这部作品非常明确地塑造了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面,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是不容反抗的,神的力量不容超越,而人的力量微乎其微,面对命运,人只能顺从。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剧本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他自己。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尽。俄狄浦斯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王》说明了希腊人对命运力量的敬畏,然而却开始了抗争。即使俄狄浦斯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也在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故事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悲剧,说明人类的自信心不够提升,对命运与神的力量仍有遵从与恐惧。 在《美独亚》的故事里,身为科尔喀斯公主的主人公美狄亚,为了爱情,抛弃富贵与权势,孤身与伊阿宋私奔。而伊阿宋利欲熏心,竟然背信弃义,抛妻弃子与科任托斯公主结婚,国王也欲立即将美狄亚母子驱逐出境。当婚姻破裂、无路可走之时,美狄亚并没有选择死掉,不但没有死掉,还将有一番惊天地的作为。美狄亚,这个遭受屈辱,性如烈火的女子,由爱而恨,不得不采用残忍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意志的不可侵犯,她不但用巫术要了新娘和国王的命,更深知儿子是作为父亲的生命、权力、和财产的体现,她要绝后,给伊阿宋致命的打击。最终, 在极惨烈的尸体叠尸体的场面里,美狄亚的尊严和人格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部作品里,人的力量被大大提升。命运的抗争意识不断加强。主人公美狄亚面对命运并没有选择屈服,不仅淋漓尽致地向丈夫、国王、公主进行了报复,而且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在这部戏剧之中,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类开始意识到面对命运的不公,人是有能力进行反抗的。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提高。 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这三部作品可以看出,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的转变。从开始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安排,认为命运是不可抵挡,不可反抗的力

论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团圆式的优美结构充满了读者的视野,无论是包公戏中的善恶、忠奸分明,还是戏剧中的窦蛾恨终得雪怨总得偿,都充斥着农耕文明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理想和期待,尽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悲剧意识的萌芽,但总体上还是被包裹在“大团圆”的外壳之下。在西方悲剧理论真正渗入中国的创作之后,真正有意识的悲剧创作才成为可能,若干具有悲剧性宏大结构和巨大魅力的文学作品才开始走进人们的阅读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悲剧性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由痛到快,先痛后快的巨大吸引力,使得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再囿于特定文学视角,而更多的渗透了美学理论,从而达到对具体的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 一、古希腊悲剧精神形成溯源 对于古希腊式悲剧精神的诞生根源和产生土壤,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去探寻。古希腊人生活在海洋流域,浩淼无边的茫茫大海中“没有彼岸”和看不到彼岸,或者说无法回归的渔猎生活的现实造就了古希腊人的海洋文明。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历史条件下,古希腊人创造了悲剧历史发展中的三种悲剧类型:由于无法挽回和无法改变的神定的因素或者主体的“小过失造成大悲剧”的命运悲剧、由于人物自身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性格决定命运”的性格悲剧、以及由于人本身的降生是无来由的和人的生存环境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所造成的生存悲剧。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出生,死亡。再生。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这种悲剧精神渗透在古希腊人的文学创作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悲剧作家。这些悲剧作家以他们的悲剧意识和人性关怀创作了一系列隽永深刻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为代表。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出一种抗争,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等。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是令人同情和怜悯的,但由于他的斗争是朝向一种正义的目标,显示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胜还要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这就成了悲剧人物最终必然走向悲壮命运的悲剧美的来源。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正是在与这种类似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因此在欣赏悲剧性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在产生恐惧、悲伤等强烈的痛感的同时,更会感到怜悯和同情,如此强烈又复杂情绪强烈地刺激着欣赏者的感官,使读者悲伤之后得到更强的顿悟和重获新生的愉悦之感。 对古希腊悲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亚里士多德曾以《俄底浦斯王》来佐证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过失说”,俄底浦斯王无论如何的正直善良,关爱自己的国民,都无法逃脱先天的神定的命运,由于无心的过失而导致了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的巨大悲剧性。黑格尔也用《安提格涅》来辅助他对悲剧性质的解释——“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代表亲情的安提格涅和代表国法的克瑞翁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具有合理性的双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于是必然遭到毁灭或者两败俱伤的命运,进而造成了巨大的悲剧性冲突。黑格尔提出的“冲突说”成为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并促使悲剧理论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完善化,进而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近代悲剧的理论形态。而到了现代,恩格斯和马克思对悲剧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了他对《封,济金根》的结论,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上不能实现”的冲突而造成的。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在现代悲剧理论中极具代表性,它广泛

东方电影(尔雅)

1 单选题 1 以下不属于香港爱情电影的是 A 《今夜星光灿烂》 B 《疯劫》 C 《极道追踪》 D 《半生缘》 2 下列不属于朝鲜战争片类型的是 A 直接描写战争的影片 B 反映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影片 C 反映少年英雄的影片 D 反映侵略者残暴的影片 3 以下不属于《将军之子》特点的是 A 始终将黑帮角逐和反抗殖民统治联系在一起 B 渲染江湖道义和兄弟情义 C 武打动作创造性的使用了特效 D 英雄美女、侠骨柔情 4 今村昌平导演和木下惠介导演均导演过的一部电影是下列哪一部? A 楢山节考 B 小岛之春 C 白色巨塔 D 黑雨 5 黑泽明执导的电影《梦》通过几个色彩鲜明的梦境来展现战争的代价

A 3 B 5 C 8 D 9 6 “我关心的是人的下半身和社会的底层”是哪位导演的名言。 A 黑泽明 B 寺山修司 C 今村昌平 D 木下惠介 7 电影《死者田园祭》的导演是: A 寺山修司 B 黑泽明 C 今村昌平 D 木下惠介 8 韩国电影中的情色片属于: A 青春爱情片 B 历史反思片 C 人生悲喜剧 D 商业类型片 9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 A 温庭筠《望江南》 B 欧阳修《浪淘沙》 C 柳永《雨霖铃》

D 李煜《相见欢》 10 《蜘蛛巢城》是哪年上映的? A 1947年 B 1950年 C 1957年 D 1958年 11 下列不属于朝鲜反特片特点的是 A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人 B 最终敌人逃之夭夭 C 公安人员先知先觉 D 最终敌败我胜 12 第一部没有意识形态渗透的朝鲜电影叫: A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B 《春香传》 C 《阳光灿烂的日子》 D 《我于青春无悔》 13 张彻和胡金铨电影中流露出的价值观的是 A 奸佞当道 B 忠臣不保 C 奸臣得道 D 皇上圣明 14 以下属于朝鲜战争电影特点的是 A 政治影响很大

论喜剧作品和悲剧作品

《论喜剧作品和悲剧作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整部影片都笼罩在暖暖的带着梦幻般的光中,每个镜头里都铺满缤纷的鲜花和色彩斑斓的事物,而主人公松子的人生却在一点一点走向幻灭。梦那那点缤纷,一消散哪可收。 她是个普通人,一生一无是处,被所有人嫌弃。中国有句古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么说未免太残忍,在松子身上,我看到的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在松子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包括我们自己。导演恐怕是把世间所有平凡的苦难、残忍都安排在了这个人身上,生之坚强对抗着生之艰辛,悲欣交集。 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有着美妙的嗓子和善良的心,有着最平凡的公主梦——被人宠爱。但是一直病的妹妹却似乎分走了家人对她的爱。成长在一个极度缺乏关爱的家庭,松子穷其一生都在寻求别人的爱。 为了让爸爸对她笑,她总是做鬼脸,以至于养成了一紧张就会变成斗鸡眼的习惯。 成年后,松子成了音乐教师,为了保护有偷窃行为的学生,她说是自己偷的钱,因此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正在进行时的恋爱。 她和作家同居,因为爱,哪怕被家暴也心甘情愿。松子被伤害得越惨,镜头中的阳光就越是明媚,色彩就越是艳丽,中岛哲也实在是掌

握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诀窍。在比约克主演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中,也采用了这样的手法。 影片中的松子生于1948年,属于日本战后一代年轻人。和她同居的作家自诩为太宰治转世——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作品都书写着无聊的人生和冷酷的社会,主人公的生活极端另类,在滑稽搞笑的背后,又深深地隐藏着对美好的追求。这和松子的形象十分接近。 松子的一生不断作死,尝试自杀、自暴自弃。这和数次自杀的太宰治很相似,而且松子自杀的时候还专门去了太宰治的自杀地玉川上水。 影片中松子的遗言也出自太宰治的名著《人间失格》,书名意为“丧失了为人的资格”。该书发出了生活在这个冷漠世界中的软弱者的心声:生而为人,对不起。 在太宰治的另一部名著《斜阳》中,描述了女主人公通过爱情去了解世界的悲情故事,是“为了弄不明白的爱恋,为了由此造成的悲哀而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人。”这说的不就是松子吗? 她义无反顾地投入每一场爱情,拼命过好生活,但结局都是狗血淋头:先是作家自杀; 和作家的竞争对手偷情,被其妻发现而分手; 做舞女,终于成了头牌,但舞池不久就被时代淘汰;

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投降or抗争?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摘要】命运问题是人类历史长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古希腊人认为在人与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古希腊神话中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命运的妥协,而且最终是要表现人作为个体在命运前的渺小与无所作为,传扬的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体现就是“神谕”。一道神谕能决定凡人一生的历程和生死,人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那些著名传说里的悲剧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个个都是历经苦难,九死一生,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在恶瘴累累的路途上颠簸。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命运观悲剧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 【前言】命运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命运往往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而古希腊神话大多写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在主人公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不可抗拒的、不依赖于人和神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主人公生命的走向,就是所谓的命运。因此,客观地讲,神话中的命运观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冲突。而本文,将从俄狄浦斯和普罗米修斯两人中来分析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走向 【正文】古希腊神话故事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故事便是俄狄浦斯,在得知他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就开始了与命运不屈的抗争:他远离义父母,开始流浪,结果途中误杀生父;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被拥立为王,而娶的前国王遗孀正是生母。命运于是开始疯狂报复:可怕的瘟疫袭击忒拜城,祸因在于有人杀父娶母。俄狄浦斯不顾一切捉拿元凶,救民于水火结果他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乡。这一方面表明他对命运的蔑视,另一方面有力谴责了命运的不公正、命运的邪恶。在英雄与命运这场悲壮的较量中,我看到了人的伟大,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俄狄浦斯中体现的人与命运的抗争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1、俄狄浦斯虽然集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智慧于一身,但对于自身的命运,他始终是无知的。在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他处于被欺骗的地位,他始终想要离真相近一些,即使隐约预感到结果的可怕,他还是不顾劝阻,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和自己的生身母亲结婚,他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有着双重寓意,一方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主题内蕴

看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想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莎士比亚四大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你可能会说,四大悲剧的成就更高,为什么你不看四大悲剧呢?我想说,在不进行一定心理建设之前,我对悲剧的那种压抑感会持续很久,比如,之前看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片段,我压抑了两天。所以,就来谈谈四大喜剧吧。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莎翁对友情的描写很生动细致。剧中的人物对友情很忠诚,为了友情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能够顺利到达贝尔蒙特向美丽的贵族鲍西娅求婚,不惜向吝啬鬼犹太人夏洛克借贷了三千块金币,并以自己的一磅肉作为条件,在三个月内悉数归还。由于安东尼奥的运货物的商船在海上遇险,三个月后安东尼奥不能归还夏洛克的三千金币,邪恶的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坚持要从安东尼奥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可怜的安东尼,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的幸福,愿意承受这非人性的刑罚,但幸好美丽的鲍西娅及时赶到,并用自己的智慧使安东尼奥免受了皮肉之苦。为了好朋友的幸福,他以自己生命为赌约,由此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待友情的伟大。《第十二夜》中的安东尼奥对待自己的生死之交西巴斯辛也是同样,西巴斯辛在海上遇难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来到伊利里亚以后,由于安东尼奥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教给了他使用。从给钱袋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西巴斯辛的信任,在当代社会,即使两人关系再好,也不会轻易将自己身上得所有财产交给另一方保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戒备心的。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西莉亚,她们是一对堂姐妹,西莉亚的父亲赶走了老公爵,因为西莉亚得缘故他才将罗瑟琳留在西莉亚的身边。但后来他害怕罗瑟琳威胁自己的王位,执意要将罗瑟琳赶走,西莉娅不顾一切,放弃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跟着自己的堂姐逃走了,并且在堂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所以,西莉娅是值得赞美的,她对堂姐的感情很纯粹,我甚至有点抱怨莎翁为什么不给西莉娅安排一位如意郎君。总之,四大喜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友情是很纯粹的,没有背叛与欺骗,充满了人情美与人性美。 我觉得莎翁是尊重女性的,比如他在《威尼斯商人》塑造的善良美丽的鲍西娅,没有让她成为政治与权力的牺牲品。她是一位贵族小姐,她的爱情观很坚定,来向她求婚的人必须从金银铁三个盒子中选中她的小像,否则她不嫁。许多王公贵族子弟因为禁不住金银的诱惑选择了金盒子或银盒子,她很高傲地拒绝他们,直到巴萨尼奥的出现,他选择了铁盒子,找到了鲍西娅的小像,最终他们终成眷属。这里 看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想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莎士比亚四大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你可能会说,四大悲剧的成就更高,为什么你不看四大悲剧呢?我想说,在不进行一定心理建设之前,我对悲剧的那种压抑感会持续很久,比如,之前看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片段,我压抑了两天。所以,就来谈谈四大喜剧吧。 “爱情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莎翁对友情的描写很生动细致。剧中的人物对友情很忠诚,为了友情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能够顺利到达贝尔蒙特向美丽的贵族鲍西娅求婚,不惜向吝啬鬼犹太人夏洛克借贷了三千块金币,并以自己的一磅肉作为条件,在三个月内悉数归还。由于安东尼奥的运货物的商船在海上遇险,三个月后安东尼奥不能归还夏洛克的三千金币,邪恶的夏洛克将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坚持要从安东尼奥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可怜的安东尼,为了好朋友巴萨尼奥的幸福,愿意承受这非人性的刑罚,但幸好美丽的鲍西娅及时赶到,并用自己的智慧使安东尼奥免受了皮肉之苦。为了好朋友的幸福,他以自己生命为赌约,由此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待友情的伟大。《第十二夜》中的安东尼奥对待自己的生死之交西巴斯辛也是同样,西巴斯辛在海上遇难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来到伊利里亚以后,由于安东尼奥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教给了他使用。从给钱袋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对西巴斯辛的信任,在当代社会,即使两人关系再好,也不会轻易将自己身上得所有财产交给另一方保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戒备心的。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西莉亚,她们是一对堂姐妹,西莉亚的父亲赶走了老公爵,因为西莉亚得缘故他才将罗瑟琳留在西莉亚的身边。但后来他害怕罗瑟琳威胁自己的王位,执意要将罗瑟琳赶走,西莉娅不顾一切,放弃了一生的荣华富贵跟着自己的堂姐逃走了,并且在堂姐的爱情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所以,西莉娅是值得赞美的,她对堂姐的感情很纯粹,我甚至有点抱怨莎翁为什么不给西莉娅安排一位如意郎君。总之,四大喜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友情是很纯粹的,没有背叛与欺骗,充满了人情美与人性美。

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摘要:戏剧在三条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略带苦涩的怜悯。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 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喜剧;悲剧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之一,该作品情节在三条情感线的牵引下发展延续, 包括:爱情、亲情、友情。每条线延伸出其中所特有的思想,这些思想大都涌现于文艺复兴 的思潮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提倡自由平等,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女性的 聪明智慧、勇敢胆大不再是世人眼中的钉子,禁欲主义的迷雾渐趋消散,女性的光辉实现了 原始女性氏族社会后的第二次焕发。因而,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放开了父亲给予的荣华,放 弃了原本的民族血液,放下了所谓的信仰,以爱为名与罗兰佐私奔;因而,鲍西娅敢于在众 人眼下展露自己的才华、端庄与大方,以平息丈夫的悲伤与恐慌。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世观是 对神学人格异化的一种拨乱反正,人本主义成为人们所追崇的对象。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和个体的利益诉求被扩大,夏洛克是其中被 异化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为商人,他通过提高贷款的利息谋取暴力;作为父亲,他用 恶言恶语试图挽回女儿私奔所带给他的损失。夏洛克在个人的金钱利益麻醉剂的作用下变得 呆板而无良知,以至于被仇恨蒙蔽,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错失了理性更错失的自己本想守 护的东西。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格近代的一个时期,这时的戏剧角色不单单是一个角色,他还 透过角色,将人性最本质的特征呈现给大众,其中有对古希腊时期“英雄主义”思想的继承, 也有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体现在夏洛克的个人主义上,安东尼奥与 巴萨尼奥间的情谊上同样有展现。安东尼奥不惜去向仇人借钱,也要为朋友巴萨尼奥的爱情 出力;巴萨尼奥宁愿丧失生命、妻子和整个世界也不想让安东尼奥失去性命,这种完美情谊 即便是放在当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也丝毫不会遮掩去他原本的灿烂。戏剧在三条 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 略带苦涩的怜悯。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一、异教徒的悲 整篇戏剧中,莎士比亚对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做了细分,将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排斥全盘 托出。当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吐槽道:“······因为忍受迫害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 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夏洛克的话语中除了愤恨,更多的是种族被歧视的委屈。由此可见,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的渊源已久,倡导民族平等的声音并 非一朝一夕一瞬产生的。安东尼奥借钱在前,本应该恭恭敬敬,但最后却以恶语相向,其反 对的不单单是夏洛克的人品,还有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整个犹太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段,换角度言则是,安东尼奥背后的基督教徒带着自己的信仰去贬低夏洛克背后的犹太人,这在 某种程度上凸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些许思想,即宗教思想发展变异,宗教不再单纯作为一种 信仰存在,还是一批划分阶级的工具和凭借。夏洛克言:“······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人与人的衣食住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并列的,非复制粘贴,因而也不需要分个先来后到、高低贵贱,而透过夏洛克的言语可知,那个时代,这些理论大都不被世俗所接受。所以,莎士比亚等一 大批对该社会现象持有反对意见的知识分子,将讽刺和反对的呼声愈唱愈高涨,这些呼声与 人本主义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思想标志。夏洛克因为种族原因 被贬低排斥实属不应,但他在犹太人生产经营手段的基础上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在乎他人 利益的行为应被指责唾弃。 二、杰西卡的亲情背叛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 ——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被后世尊为悲剧典范。这出“命运悲剧”通过描写正直善良的英雄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斗争中遭到无可避免的毁灭,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眼中命运的无可捉摸、难以抗拒。 命运观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它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支配人的神秘力量,是前定的个人、民族或国家的走向和完成。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摩伊拉便是这种神秘力量的化身。在俄狄浦斯出世之前,神谕便指出他将来必定杀父娶母的命运,于是无论是他父母还是俄狄浦斯本人,从一开始就尽力去逃脱这种命运。然而俄狄浦斯所做的每一项努力,非但没有使他逃离这种厄运,反而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最终结局。作者并没有指出这种命运的原因,在他看来,神谕决定一切,命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剧中的俄狄浦斯是正义勇敢的英雄,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整个忒拜城;他失手杀死了老国王,并不是出于有意;他娶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全忒拜城人民的意愿。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在俄狄浦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他并没有刻意犯下罪过,相反他一直在逃避预示他命运的神谕。善良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离开了科任托斯,为了拯救城邦竭力追查凶手,知道真相后为了保全城邦,他有戳瞎双目请求流放。纵观整部戏剧,俄狄浦斯并没有过错,只是悲剧的宿命使他始终无法逃脱。 本剧故事情节按照两条线索进行发展。开始忒拜城产生瘟疫,民众向俄狄浦斯乞援。为了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必须找出凶手,将其清除。所以,整部戏剧以俄狄浦斯追查凶手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然而在追查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的同时,暗含着俄狄浦斯寻找自我的过程。从为了拯救忒拜,神示要求清除污染开始,就暗示着俄狄浦斯就是忒拜城祸根,标志着俄狄浦斯开始追查凶手即是开始一步步查明自己的身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在后来报信人和牧人的证实下,俄狄浦斯终于追查到凶手就是他自己,他就是那个逃不开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而要被清除的污染。这时,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合二为一,寻找凶手的过程即寻找自我的过程。 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既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又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方向,暗中隐藏着悲剧命运的线索和脉络。如当忒拜发生瘟疫,人民前来乞援时,俄狄浦斯回答说:“我了解你们大家的疾苦,可是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你们大家。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此语是俄狄浦斯表明他为整个城邦和全体人民担忧,但同时无意中也暗示了自己就是悲痛的根源,故事的最后他的痛苦将远远超过所有人。又如当俄狄浦斯得知神示下决心要追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说:“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除污染;因为,不论杀他的凶手是谁,也会有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这句话无意中道出了他与老国王“并不疏远”的关系。“不论它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他的诅咒预示了自己最终的不幸命运。 《俄狄浦斯王》一开始就设下“谁是杀害忒拜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这一悬念,当俄狄浦斯下定决心惩罚杀人凶手时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选修课试卷2份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选修课 期末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希腊神话中,爱神与战神私通,被爱神的丈夫用一X大网捉住,众神哄堂大笑。在古希腊人看来,这些都是()。 A.理性不能克制情欲的表现B.缺乏道德意识的表现 C.婚姻状态尚不稳定的表现D.神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的表现 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 3.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A.一出阴沉的喜剧B.一出乐观的喜剧 C.一出乐观的悲剧D.一出阴沉的悲剧 4.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的主人公是()。 A.西班牙流浪汉典型B.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典型 C.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D.堂·吉诃德式的典型 5.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 A.席勒B.雨果 C.歌德D.都德 6.《呼啸山庄》是_____惟一的长篇小说。() A.爱米莉·勃朗特B.小仲马 C.大仲马D.夏洛蒂·勃朗特

7.法国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是() A.福楼拜B.莫泊桑C.斯丹达尔D.巴尔扎克 8.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与我国的关汉卿几乎同一时代,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戏剧家,为世界戏剧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B.“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个性生动而复杂,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C.《哈姆雷特》中人物关系是复杂的,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也有仇恨,使整部戏剧背景充实、鲜活生动。 D.哈姆雷特为报仇而装疯,但狡猾的克劳狄斯很快就发现了真相。 9.下面对名著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理将自己母亲的金梳妆匣赠给欧也妮表现了他对两人爱情的忠贞不贰。B.到秘室中拿一把金路已送给女儿的情节表现了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另一面:狡诈。 C.“想到她这头和自己一样洁白的羔羊,孤零零留在自私自利的世界上任人宰割,她就发抖”,运用了比喻、拟物的手法。 D.索漠城的每个人对葛朗台都钦佩、敬重、害怕,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敛财能力和凶狠的性格。 10.《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B.爱伦·坡C.欧·亨利 D.马克·吐温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喜剧和悲剧

论喜剧和悲剧 By MYJY 戏剧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难舍难分,从西方的古典戏剧、现代戏剧到中国的各类戏曲及本土化的话剧,每一类戏剧都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有人说,戏剧是作为艺术以及文学的最高形式,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戏剧文学经久不衰的原因。 许多经典的剧目都为人们耳熟能详,其中即有让人莞尔一笑的喜剧,也有让人惋惜垂泪的悲剧。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反应和表现,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我们的生活。 关于喜剧与悲剧的讨论总是经久不衰,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黑格尔的《美学-戏剧体诗》到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陈瘦竹的《论喜剧中的幽默与机智》等等,都向我们展现了古今中外人们对“什么是悲剧”与“什么是喜剧”这个话题的理解与看法。 喜剧,顾名思义必然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轻松欢快节目,喜剧作品通常是放松、轻快、调侃或者拥有一个美好团圆的结局。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并且这种表现“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伤害”,黑格尔则认为“主体非常愉快与自信”能够“超然于失败”才是真正的“喜剧性”,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福斯塔夫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不高尚却也并非恶人,懦弱却又爱说大话,憨厚却又狡黠,他在戏剧中只是一个增加笑点的小人物,但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居莱顿在《剧体诗》中就高度评价说他说“福斯塔夫是最杰出的喜剧人物”。 喜剧并不单单是“可笑性”,陈瘦竹就认为喜剧应该是“幽默”与“机智”的,喜剧虽然让人心情愉悦,但也包涵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它们通过嘲讽戏剧的人物、环境以及自嘲,从而体现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不足,由于喜剧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被指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不足时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共鸣,并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虽然观看戏剧是人们更期待一个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朱光潜也说“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戏剧尤其是戏曲杂剧,即使过程之中有些许悲剧的穿插,但其结局大多是完美的大团圆。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喜剧而言,悲剧却往往更能深入人心。也许很多时候,人们观看完喜剧后只会一笑置之,之后便渐渐的淡忘了,但人们对看过的悲剧却容易耿耿于怀许久,在纠结之中不断回味,所以相当多的作家和编剧都会选择悲剧来诠释他的故事。 作为经典的作品,一般很少有喜剧。纵观中外古今,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都属于悲剧,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烂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或许能给人以一种震撼和对心灵的沉重撞击,正是这种震撼和心灵撞击,而奠定了悲剧作品的永久流传。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原则的核心在于“怜悯”与“恐惧”,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用引入康德的“崇高感”对悲剧加以补充。《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哈姆莱特》等剧目都表现出了悲剧中“怜悯”与“恐惧”的因素,哈姆莱特的遭遇让人们为之怜悯,美狄亚的

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为视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古希腊三 大悲剧为视角 目录 摘要………………………………………………………………………………Abstract …………………………………………………………………………前言………………………………………………………………………………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1.1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1.2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意义 2古希腊命运观在三大悲剧中的演变

2.1埃斯库罗斯与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2 索福克勒斯与其《俄狄浦斯王》 2.2欧里庇得斯与其《美狄亚》 3 古希腊命运观的演变成因 3.1 生存方式的变化 3.2 民主政治的成熟 3.3 人本主义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命运是人类一个永恒的命题,各个时代的命运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当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并成为人类思想上一朵齐丽的花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有着紧密联系,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发展和嬗变的过程,因此,本文主要从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为出发点,去探寻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悲剧中的体现,同时,寻求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命运古希腊悲剧文学 前言

“命运既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母题,它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从古到今不少人对其探索,其中古希腊人对“命运”做出了杰出的思考,其意义也超出了自己的时代,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品中有着重要体现,这是由于三大悲剧作品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命运观,也称之为“命运悲剧。它表现出的是人或神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主要是围绕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展开。 所谓“命运”,是指客观规律的必然性。而人与命运的冲突不过是人与外部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命运”面前,有的人选择接受,如在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有的人选择逃避,如在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底浦斯;而有的人选择反抗,如在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希腊人的命运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些变化主要是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民主政治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等而变化的,从总体上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人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且开始积极地肯定自我的能动性。 前人对古希腊悲剧作品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对命运问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很浅的层次,本文的写作将悲剧作品与命运观相结合,总结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特点,挖掘其思想价值,能够有新的发现与探讨。 1古希腊悲剧的内涵 悲剧,古希腊语意味“山羊之歌”,是由于它的产生与祭祀酒神有关,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基本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在古希腊时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人们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原因,在面对大自然和生活中无法解释和无法把握的问题上,便以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而这种力量便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他们依然对生活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在生活中思考着人生的本质,随着对人生问题思考的深入,就越意识到生活中的邪恶、不公正,于是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愿望寄托在文学之中,悲剧文学的另一方面是美的领域,文学家用文学作品去照亮生活中的黑暗,虽然悲剧带来的光亮闪烁不定,它总是以牺牲一定的条件让人得到安慰,但是它却是不可缺少的,对悲剧作家们最是如此,因为他们要用悲剧的力量去描述那些无法解释的东西。 1.1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 古希腊悲剧文学往往以命运问题为题材,悲剧作家们在自己作品中诠释着对命运的认知,悲剧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艺术形式,它也称为“命运悲剧”,从最早的荷马史诗到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命运”是构成古希腊悲剧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重要线索,它反映了人与命运的冲突,突出人的意志与命运冲突过程中所发生的悲剧,它是希腊悲剧中最具魅力的因素。“命运悲剧”指的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仲夏夜之梦》 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又恋着狄米特律斯。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传说中仙人常于夜间将人家美丽的小儿窃去充做侍童)而不和。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Puck)去取来魔汁(西方一朵纯洁的白色小花因为误中了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受创伤后而流出的汁液)以戏弄仙后。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丽娜而决斗。此刻我们发现这四个人分别在不同的方向跑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顿生同情。幸福的斗争是如此艰难,天命弄人,可是这种斗争的过程并非一种痛苦,一种悲剧,而是一种有着快乐意味的戏剧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这个滑稽可笑的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于是对于织工而言,“横祸”又变成了“横福”,因为他得到了尊贵的仙后的恩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滑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何谓喜剧?何谓悲剧?这悲与喜又从何而来?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我们是否有过当欣赏作品时,或开怀大笑,或嘴角微翘,或默默哭泣,或放声痛哭,这所有的感情宣泄之后,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就存在着这一幕,在某个地点,某个时刻,我们曾与之擦肩而过,或是撞个满怀。某个片断又一次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再那么的感性,我们开始用头脑思考这一现象。变得理性些了,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悟。作品中的喜与悲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某种力量才是我们最需要。 喜剧所摹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曾有人说,人最悲哀的时刻就是看到了昔日不如自己的好友,今日比自己体面。相反,人们之所以会笑,大概可以说成为,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穷人的弱点或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想起自己的优点的荣耀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现在比过去强。当我们看到作品中的小人物做出一些我们认为可笑的事情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嘲笑”。有些人笑的是那个小丑,因为自己不曾有过那样的滑稽行为,有些人笑得是曾经的自己,因为自己曾经那样的滑稽过。而还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也笑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笑,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笑了,于是自己便笑了。其实,在生活之中,他们就是那个小丑,不管在曾经,还是现在,甚至将来,他们依然会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滑稽事情。 喜剧不是玩闹,而是流露出一种真诚的感情。俗话说,“乐人易、动人难”。在喜剧中,如果仅仅有笑的因素而没有感人的因素,那么就仅仅停留在喜剧艺术的“低级”形态中。换言之,真实的情感是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