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思考题解

第11章思考题解
第11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1章

11-1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会因为其他一些电荷被移近而改变?

答:不会。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只与它们自己的电荷呈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其它物质无关。

11-2 有四个点电荷,电量均为q +,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问在正方形的中心应该放一个怎样的点电荷'q ,才能使每

个电荷处于平衡?

解:设边长为1,取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

如果其他三个顶点的电荷在原点产生的电场,与'q 在原点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和为零,则由对称性知,每个电荷都可处于平衡。如图。123q q q q ===,'q 待定。

10()4q E i πε=- , 20()4q E i j πε=-- , 30()4q E j πε=- , 0'11'()422

q E i j πε=-- 平衡时要求 123'0E E E E +++= ,其X 分量和Y 分量都要求1'02

q q q ---=,

于是得:'4q q =-。

11-3 关于电场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场中某一点电场强度的定义为0F E q = ,若该点未放试验电荷0q ,则该点是否有场强,为什么?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很大,该点的场强是否也一定很大?

(3)有一带正电荷的金属球,其附近某点的场强为1E ,今在该点放一个

X

3E 1

E

带正电的点电荷1q ,测得1q 所受的力为1F ,若考虑到电量1q 不是足够小,则11

F q 是大于,等于还是小该点的场强1E ?

答:(1)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是电场的固有性质,与该点是否存在其它物质没有关系。试验电荷0q 仅仅是为了测试该点的电场而放置的,如果试验

电荷0q 足够小,它不会影响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既与该点的电场性质有关,也与该电荷的大小有关。如果该点电场数值很小,但放置的电荷数值很大,该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也会很大。

(3)正电荷1q 的存在会导致金属球上原有的正电荷重新分布,它们会尽可

能的远离1q 。原先场强为1E 的那个点的新场强1'E 将会小于1E 。而111

'F E q = 。 11-4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04r

q

E e r πε= 当所考察的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0r →时,场强E →∞ ,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对这似是而非的问题应该如何解释?

答:“距离0r →时,场强E →∞ ”,这是宏观规律的数学解释。而在物理世

界里,当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很小以至于进入了微观世界,即接近原子尺度时,宏观电磁规律不再适用,而要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规律,测不准原理开始发挥作用。

11-5 真空中有A 、B 两块平板,两块平板间的距离为(很小),平板面积为

S ,其所带电量为q +和q -,对于该两块平板间的相互作用力F ,下面两种结果

是否正确?为什么?

(1)2

204q F d πε=

(2)200q F qE q S

σεε=== 答:两个都不对。(1)中把两块平板当作两个点电荷来处理;(2)中的0

E σε=是两块平板共同产生的场强。 正确答案应该是20022q

F qE q S σεε===。 11-6 若通过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则在此闭合曲面上的场强是否一定处处为零?若通过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则在此闭合曲面上的场强是否一定处处不为零?

答:都不一定。“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是指各面元上的电场强度通量的代数和为零,曲面某些局部区域的电场强度通量可正,也可负,也可以为零。

11-7 关于高斯定理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1)如果高斯面上的E 处处为零,则该高斯面内必无电荷;

(2)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仅由面内所包围的电荷提供;

(3)如果高斯面内有净余电荷,则穿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

(4)高斯定理仅适用于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电场。

答:正确的是(3)。

11-8 如题图所示,闭合曲面S 有一点电荷q ,P 为S 面

上一点,在S 面外A 点有一点电荷'q ,若将'q 移至B 点,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q A B

(1)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2)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P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3)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和P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变;

(4)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和P点的电场强度都改变。

答:正确的是(2)。

11-9 下列几个带电体能否用高斯定理来计算电场强度?为什么?作为近似计算应如何考虑呢?

(1)电偶极子;

(2)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线;

(3)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盘。

答:这几个带电体都不能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电场强度E是未知量,若它在面积分区域高斯面上无均匀性,将无法提取出积分号外。

求解电偶极子可以用两个点电荷的场叠加。

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线,如果很长,忽略边沿效应,当作无限长处理。靠近l中段,可以用高斯定理求得近似解。

如果均匀带电圆盘的半径很大,忽略边沿效应,当作无限大平板处理。在靠近盘中心,可用高斯定理求得近似解。

11-10 一点电荷放在球形高斯面的球心处,试讨论下列情形下电场强度通量的变化情况。

(1)若此球形高斯面被一与它相切的正立方体表面所替代;

(2)点电荷离开球心,但仍在球面内;

(3)有另一个电荷放在球面外;

(4)有另一个电荷放在球面内。

答:电场强度通量(1)不变化;(2)不变化;(3)不变化;(4)变化。 11-11 有一带电球体,已知其电荷是球对称分布的,在下列两种情况中,

此球表面上的E 是否大于球内各点的E 。

(1)电荷体密度是均匀的;

(2)电荷体密度与球半径r 成反比。

解:(1)在球内半径r 处做一高斯球面,由高斯定理

2

30443r E r ρππε=,求得该处的电场强度 03E r ρε= ()r R ≤; 在球面上 0

3R E R ρε= 。 可见R E E > 。 (2)设k r

ρ= 在球内半径r 处做一高斯球面,由高斯定理

2320044433k r E r r ρπππεε== 求得 043r k E e πε= ()r R ≤; 球内是一个匀强电场,直至球面。R E E = 。

11-12 比较下列几种情况下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

(1)正电荷由A 移到B 时,外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

(2)正电荷由A 移到B 时,电场力做正功;

(3)负电荷由A 移到B 时,外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

(4)负电荷由A 移到B 时,电场力做正功;

(5)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由A 移到B ;

(6)电荷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 移到B 。

答:(1)B 高;(2)A 高;(3)A 高;(4)B 高;(5)A 高;(6)B 高。

11-13 有人说:“电场线描述空间各点电场的方向,并不表示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质点在电场中受力运动的轨迹。只有当质点初速度为零时,其运动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这种说法对吗?请分析。

解:电量为q 的质点在电场中受力为qE ,它的动力学方程为qE ma =

即 22(',',')d r qE x y z m dt

= 分量式 22(',',')x m d x E x y z q dt =,22(',',')y m d y E x y z q dt =, 22(',',')z m d z E x y z q dt

=, 这里只有(,,)x y z 与时间有关,而(',',')x y z 与时间无关。因为电场强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电场线是固定的。

要从上面三个式子中消去时间参数t 才能得到质点轨道方程。这里(',',')x y z 与(,,)x y z 无关。问题就是要求证消去时间参数t 以后,质点关于(,,)x y z 的轨道是否与电场关于(',',')x y z 的轨迹是否一致。 这是一个加速度(2

2d r qE dt m = )与时间无关但是与位置有关的运动。 求解2

2d r qE dt m

= , 积分 2200t t t t qE d r dt m dt ===?? ,0qE t v v m =- ; 再积分0000000()()t

t t t t t qE dr tdt v v dt dt v t r r v t m dt ====-=-=-+??? 得:200()2qE t r r v t m

=-+ ,设初速度00v =,初始位置也取为原点00r = , 则质点运动方程为 22qE r t m

= ,写成分量式: 22x qE x t m =,22y qE y t m

=,22z qE z t m =

轨道方程为222x y z m m m x y z qE qE qE ==,或:x y z

x y z E E E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它与从原点出发的那根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一致。可见,只有当电场线为直线时(例如,匀强电场、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才有可能与该质点轨道一致。一般情况下电场线是曲线。

11-14 已知无限长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为202r E e r λπε=

。我们能否选择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0V ∞=),并利用A A

V E dl V ∞∞=+? 来计算“无限长”带电直线附

近点A 的电势?

答:任何情况下,只有电势的差值才有物理意义。谈到某点的电势值,前提是定义了零电势参考点。只有当电荷分布在有限区间时,定义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才具有意义。对于无限长带电直线,只能定义某定点为零电势参考点。

11-15 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势高的地方电场强度是否大?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是否高?

(2)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是否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是否为零?

(3)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是否相等?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是否相等?

(4)电势为零的物体是否不带电?带正电的物体的电势是否为正的? 答:(1)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及其邻域的电势随坐标的变化率成正比,而与该点的电势值没有关系。

(2)某点电场强度为零,该点及其邻域的电势是一个常数,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可能为任何值。

(3)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的变化趋势相等,电势值不一定相等。等势面上处处电场强度相等。

(4)零电势点仅仅是坐标参考点,可以任意指定,因此电势的正负值也是相对的。电势是否为零与物体是否带电毫无关系,带正电的物体的电势值也可能为任何值。

11-16 一个人站在绝缘地板上,用手紧握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电极,同时使电极带电产生5

10V的电势,试问此人是否安全?这时,如果另一人去接触已带电的电极,是否按全?为什么?

答:站在绝缘地板上的人如果独自接触电极是安全的,此时他的电势值与电极相同,他和电极之间没有电流,电场不做功。

11-17 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是否与试验电荷有关?电势差的数值是否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有关?

答:所谓试验电荷,就是用于测试场中某点电场值的外加电荷。试验电荷必须足够小。理想情况下,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与试验电荷无关,它取决于电场本身性质,以及零电势参考点的选择。两点电势差的数值取决于电场的分布,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无关。但实际操作中,如果试验电荷不是足够小,当然要影响到被测电场的数值和方向,甚至使原有电荷重新分布。

11-18 将初速度为零的电子放在电场中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电子将向电场中高电势处还是向低电势处移动?为什么?

答:电场线总是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这个性质与外来试验电荷无关。若试验电荷是初速度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的做用下,它将沿着电场线指向运

动;初速度为零的负电荷,将逆着电场线指向运动。所以,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逆着电场线指向运动,从电场中低电势点向高电势点运动。

11-19 (1)已知电场中某点附近的电势分布,能否计算出该点的电势?

(2)已知电场中某点附近的电势分布,能否计算出该点的场强?

答:(1)研究该电势分布的变化趋势,利用插值法拟合该点的电势。

(2)某点电场强度等于该点电势梯度的负值。

11-20 试利用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式

l dV E dl

=-

来分析下列问题:

(1)在电势不变的空间内,电场强度受否为零?

(2)在电势为零处,场强是否一定为零?

(3)场强为零处,电势是否一定为零?

答:(1)在电势不变的空间内,电场强度为一常数。

(2)在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可能为任何值。

(3)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可能为任何值。

11-21 在静电学中,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场强公式

F E q = ;2014q E r πε=;A B V V E l -= (1)各式中q 的意义是否相同?

(2)各场强公式适用的范围怎样?

答:(1)前两式中的q 的意义不相同。F E q

= 式中的q 是置放在电场E 中的外来试验电荷;201

4q E r πε=式中的q 是产生电场E 的源电荷。但是,两式中的q 都

适用于点电荷。

(2)F E q

= 用来定义、测量、计算场。把某个外来试验点电荷q 置入场中,如果它受到的库仑力是F ,则该点电场的场强为E 。

2014q E r πε=

是点电荷q 在距它r 处产生的场。 A B V V E l -=是已知两点电势A V 和B V 求该区域的匀强电场。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第十三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革命 D .发展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B ) A.和平服从发展 B.相辅相成的 C.发展服从和平 D.二者是矛盾的 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B ) A.民族独立化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 D.和平与发展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5.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 .维护世界和平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D )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D ) A.社会制度的性质 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 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是( C ) A.东西问题 B.南南问题 C.南北问题 D.西西问题 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 A )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 )的跨国流动。 A.技术 B.贸易 C.资本 D.商品 12.( C ),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政策。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最初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 D )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B.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C.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D.国家主权和安全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坚持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热工基础(张学学 高教》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习题解答

11-1 某种玻璃对波长0.4~2.5 μm 范围内的射线的透射比近似为0.95,而对其它波长射线的透射比近似为0,试计算此玻璃对温度为1500 K 、2000 K 和6000 K 的黑体辐射的透射比。 解:由题意: 当温度为1500K 时, K m T ?=?=μλ6004.015001 K m T ?=?=μλ37505.215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0(1=-T b F λ,%385.43)0(2=-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216.41)95.0)0()0(12=-?--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2000K 时, K m T ?=?=μλ8004.020001 K m T ?=?=μλ50005.22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0(1=-T b F λ,%41.63)0(2=-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2395.60)95.0)0()0(12=-?--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6000K 时, K m T ?=?=μλ24004.060001 K m T ?=?=μλ150005.26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5.14)0(1=-T b F λ,%885.96)0(2=-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693.78)95.0)0()0(12=-?--T b T b F F λλ( 当温度为6000K 时, K m T ?=?=μλ24004.060001 K m T ?=?=μλ15000 5.260002 查黑体辐射函数表,有%05.14)0(1=-T b F λ,%885.96)0(2=-T b F λ 此玻璃的透射比为:%693.78)95.0)0()0(12=-?--T b T b F F λλ( 11-2 某黑体辐射最大光谱辐射力的波长8.5max =λμm ,试计算该黑体辐射在波长1~5 μm 范围内的辐射能份额。

第11章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1.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与铅球都浸没在水中,则() A.铜球受的浮力大 B. 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C.铅球受的浮力大 D. 无法比较 2.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 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9-14所示, 如果向两乒乓球中间吹气(气流方向与纸面垂直),则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 向两边分开 C.向中间靠近 D. 向纸内运动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的浮力() A.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不能确定 4?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它的浮沉是靠改变下列哪个物理量来实现的 () A.所受的浮力 B ?水的密度 C ?自身的重力 D ?水的压强 5.把一个重为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该物体将()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水选种时,瘪谷子会浮起来,饱满的谷子会沉下去,因为盐水对饱满谷子无浮力作用 B.铁块放在水中要沉下去,放在水银中会浮起来,因为只有水银对铁块有浮力作用 C.一块石头从屋顶上自由落下,可见空气对石头没有浮力作用 D.所有的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 7.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9.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9-15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 P甲、p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p甲〉p乙F 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乙〉p甲F甲<F乙 D.p乙〉p甲F 甲=F乙 10.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9-16 (a) —立方体木块,下 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 ( ) 11.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 为饺子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 图 9-15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16 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9-16 (b)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9-17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甲无 图 9-17 图 9-18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气体中,各种组成气体可以各自互不影响地充满整个体积,他们的行为可以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一样,为什么? 答: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成分,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则其混合物也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成气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遵循状态方程pV nRT =。 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是否适用于实际气体混合物? 答:否。只有当各组成气体的分子不具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时,处于混合状态的各组成气体对容器壁面的撞击效果如同单独存在于容器时的一样,这时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才成立,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混合气体中如果已知两种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数x A >x B ,能否断定质量分数也是ωA >ωB ? 答:否。i i i eq x M M ω=?,质量分数还与各组分的摩尔质量有关。 5.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是1 mol 氧气和3.76 mol 氮气混合构成(即x O2=0.21、 x N2=0.79),所以0.1 MPa 、20°C 的4.76 mol 空气的熵应是0.1 MPa 、20°C 的1 mol 氧气的熵和0.1 MPa 、20°C 的3.76 mol 氮气熵的和,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计算各组分熵值时,应该使用分压力,即(,)i i s f T p =。 6.为什么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能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1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C 所需热量。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满足理想气体的两点假设,各组成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因存在其他气体而受影响。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广延参数,具有可加性。所以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 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是强度参数,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7.为何阴雨天晒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则容易干? 答:阴雨天空气的湿度大,吸取水蒸气的能力差,所以晒衣服不易干。晴天则恰恰相反,所以容易干。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三章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政治文化? 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文化的政治方面,它是特定政治共同体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整套政治取向模式。具体而言,构成这套模式的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信仰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这些取向在人们长期的政治交往过程中组合为特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政治文化的特性有:(1)显著的民族性。民族共同体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导致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突出的继承性。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政治生活的世代积累过程。一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取向世代相传,绵延不断。(3)特有的复杂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开放性,即变迁和适应带来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性。(4)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还通过其稳定性的特征表现出来。 2.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知,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于政治共同体、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及其规律的感知,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等,是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即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人物和共同体政治事务的内心体验和判断。如果说认知偏重个别感知和认识,那么情感则偏重于整体性感受和理解。 (3)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过程的综合体,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4)政治评价,即人们对政治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权衡和评判过程。其关键的内容是政治价值,它决定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判断。 (5)政治象征,即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或表现形式,包括象征符号、象征物、象征仪式等等。它可以代表政治权威或秩序,表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可以昭示人们的心理

量子力学曾谨言习题解答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量子跃迁 [1] 具有电荷q 的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一维简谐振动,在光的照射下发生跃迁,入射光能量密为)(ωρ,波长较长,求: (1)跃迁选择定则。 (2)设离子处于基态,求每秒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几率。 (解)本题是一维运动,可以假设电磁场力的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1)跃迁选择定则: 为确定谐振子在光照射下的跃迁选择定则,先计算跃迁速率,因为是随时间作交变的微扰,可以用专门的公式(12)(§11.4,P396) )(34/ /'2 22 2 k k k k k k r q W ωρπ→ = (1) 式中2 ' → k k r 应理解为谐振子的矢径的矩阵元的平方和,但在一维谐振子情形,→ k k r / 仅有一项 2 /k k x )(34/ /'2 22 2 k k k k k k x q W ωρπ = (2) 根据谐振子的无微扰能量本征函数来计算这矩阵元 dx x k k k ? ∞ ∞ -= ) 0(' /ψ (3) 式中)(2 )(!)0(ax H k a x k k k πψ = , μω= a ~446~ 要展开(3)式,可以利用谐振子定态波函数的递推公式: }2 12 { 1 )0(1 )0(1 )0(+-++ = k k k k k x ψ ψ α ψ (4) 代入(3),利用波函数的正交归一化关系: mn n x n dx δψ ψ =?)0(* )0( dx k k x k k k k k ? ∞ ∞ -+-++ ? = }2 12 { 1 )0(1 )0(1 *)0(' 'ψ ψ α ψ

1 ,1 ,' ' 2 112 1+-++ = k k k k k k δα δα (5) 由此知道,对指定的初态k 来说,要使矢径矩阵元(即偶极矩阵元)不为零,末态'k 和初态k 的关系必需是: ,1' -=k k 这时2 1,1' k k x x k k k α= =- (6) ,1' +=k k 这时2 11 ,1'+= =+k k x x k k k α 因得结论:一维谐振子跃迁的选择定则是:初态末态的量子数差数是1。 (2)每秒钟从基态0=k 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几率可以从(2)式和(7)式得到: )()2 11( 34102 2 2 210ωρα π q W = )(321010 2 2 2 ωρμωπ q = ~447~ [2]设有一带电q 的粒子,质量为μ,在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它在入射光照射下发生跃迁,波长a >>λ。 (1)求跃迁的选择定则。 (2)设粒子原来处于基态,求跃迁速率公式。 (解)本题亦是一维运动,并且亦是周期性微扰,故可用前题类似方法。 (1)跃迁选择定则: 按第三章§3.1一维无限深势阱定态波函数是:(原点取在势阱左端) a x k a x k πψsin 2)(= (1) 根据此式计算矩阵元: dx a x k x a x k a x a x k k ππsin sin 2 ' '??= ?= dx a x k k a x k k x a a x ?=+--= ' ' ])(cos )([cos 1 ππ 利用不定积分公式: 2 cos sin cos p px x p px pxdx x x + ?= ? (2)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 《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 λλ= 变小;υλn u =变小. 2.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式2π ?δλ ?=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 长,为什么? 解:nr δ=.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t C δ ?= . 因为δ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连线方向的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4.在空气劈尖中,充入折射率为n 的某种液体,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解:干涉条纹将向劈尖棱边方向移动,并且条纹间距变小。 5.当将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干涉图样有何变化? 解:透镜向上移动时,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向中心移动,故条纹向中心收缩。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中心距离为0.60mm ,紧靠双缝的凸透镜焦距为2.5m ,焦平面处有一观察屏。 (1)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测得屏上条纹间距为2.3mm ,求入射光波长。 (2)当用波长为480nm 和600nm 的两种光时,它们的第三级明纹相距多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D x = ?,得 332.3100.6105522.5 x d nm D λ--?????=== (2)由明纹公式D x k d λ=,得 9 2132.5()3(600480)10 1.50.610 D x k mm d λλ--?=-=??-?=? 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单片机第11章习题解答

第11章思考题及习题1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对于电流输出型的D/A转换器,为了得到电压输出,应使用。 答:I/V转换电路 2.使用双缓冲同步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输出。 答:同步 3.一个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是,若基准电压为5V,该A/D转换器能分辨的最小的电压变化为。 答:1/28,20Mv 4.若单片机发送给8位D/A转换器0832的数字量为65H,基准电压为5V,则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答:1.973V 5.若A/D转换器00809的基准电压为5V,输入的模拟信号为2.5V时,A/D转换后的数字量是。 答:80H 6.常见的数据采集的软件滤波中的算术平均滤波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的信号的滤波; 滑动平均滤波法:对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偶然出现的的抑制作用差;中位值滤波法:能有效地克服因的波动干扰。对、等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一般不宜采用此法;防脉冲干扰滤波法对消除由于而引起的误差较为有效。 答:随机干扰,周期性干扰,脉冲性干扰,偶然因素引起,温度,液位,流量,速度,脉冲干扰 二、判断对错 1.“转换速度”这一指标仅适用于A/D转换器,D/A转换器不用考虑“转换速度”问题。错2.ADC0809可以利用“转换结束”信号EOC向AT89S52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对 3.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A/D转换器的分辨率。错 4.对于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可使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并选择合适的积分元件,可以将该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带来的转换误差消除。对

三、简答 1.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哪些?设某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试问它的分辨率是多少? 答: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D/A转换器的分辨率指输入的单位数字量变化引起的模拟量输出的变化,是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 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D/A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参数,用于表明转换速度。其值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输出达到终位误差±(1/2)GB(最低有效位)时所需的时间。 转换精度:理想情况下,精度与分辨率基本一致,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严格讲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位数相同,分辨率则相同.但相同位数的不同转换器精度会有所不同。 当DAC为二进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时,分辨率为1.22 mV 2.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什么? 答: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 转换时间或转换速率 (2) 分辨率--习惯上用输出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 3.分析A/D转换器产生量化误差的原因,一个8位的A/D转换器,当输入电压为0~5V时,其最大的量化误差是多少? 答: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位数字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最大的量化误差为0.195%;4.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转换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逐次逼近式转换器、双积分式转换器、∑-△式A/D转换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在精度、速度和价格上都适中,是最常用的A/D转换器件。双积分A/D转换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转换速度慢,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式A/D转换器:具有积分式与逐次逼近式ADC的双重优点,它对工业现场的串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不亚于双积分ADC,它比双积分ADC 有较高的转换速度。与逐次逼近式ADC相比,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高,线性度好,不需要采样保持电路。 5.在DAC和ADC的主要技术指标中,“量化误差”、“分辨率”和“精度”有何区别? 答:对DAC,分辨率反映了输出模拟电压的最小变化量。对于ADC,分辨率表示输出数字量变化一个相邻数码所需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量。量化误差是由ADC的有限分辨率而引起

第12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2章 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 (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 (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3)的说法也不正确。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 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

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 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 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于是 (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 (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 (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

第11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1章 11-1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会因为其他一些电荷被移近而改变? 答:不会。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只与它们自己的电荷呈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其它物质无关。 11-2 有四个点电荷,电量均为q +,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问在正方形的中心应该放一个怎样的点电荷'q ,才能使每 个电荷处于平衡? 解:设边长为1,取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 如果其他三个顶点的电荷在原点产生的电场,与'q 在原点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和为零,则由对称性知,每个电荷都可处于平衡。如图。123q q q q ===,'q 待定。 10()4q E i πε=-, 20()4q E i j πε=--, 30()4q E j πε=-, 0' 11'()422q E i j πε=-- 平衡时要求 123'0E E E E +++=,其X 分量和Y 分量都要求1'02 q q q ---=, 于是得:'4q q =-。 11-3 关于电场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场中某一点电场强度的定义为0F E q = ,若该点未放试验电荷0q ,则该点是否有场强,为什么?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很大,该点的场强是否也一定很大? (3)有一带正电荷的金属球,其附近某点的场强为1E ,今在该点放一个?O X 3E 1 E 'E

带正电的点电荷1q ,测得1q 所受的力为1F ,若考虑到电量1q 不是足够小,则 11 F q 是大于,等于还是小该点的场强1E ? 答:(1)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是电场的固有性质,与该点是否存在其它物质没有关系。试验电荷0q 仅仅是为了测试该点的电场而放置的,如果试验 电荷0q 足够小,它不会影响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既与该点的电场性质有关,也与该电荷的大小有关。如果该点电场数值很小,但放置的电荷数值很大,该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也会很大。 (3)正电荷1q 的存在会导致金属球上原有的正电荷重新分布,它们会尽可 能的远离1q 。原先场强为1E 的那个点的新场强1'E 将会小于1E 。而111'F E q = 。 11-4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04r q E e r πε= 当所考察的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0r →时,场强E →∞,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这似是而非的问题应该如何解释? 答:“距离0r →时,场强E →∞”,这是宏观规律的数学解释。而在物理世界里,当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很小以至于进入了微观世界,即接近原子尺度时,宏观电磁规律不再适用,而要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规律,测不准原理开始发挥作用。 11-5 真空中有A 、B 两块平板,两块平板间的距离为(很小),平板面积为S ,其所带电量为q +和q -,对于该两块平板间的相互作用力F ,下面两种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大学物理13.第十三章思考题

1、如图13-9所示,薄膜介质的折射率为n 1,薄膜上下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并且n 2比n 1和 n 3都大。单色平行光由介质1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 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已知薄膜的 厚度为e , 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 n 1的介质中的波 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多少? 【答案:2 21 12λn e n S - =?】 详解:由于入射光在上表面从光疏介质投射到光密介质上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一的光程为 2 1λ = S 由于入射光在下表面从光密介质投射到光疏介质上没有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二的光程为 e n S 222=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2212λ - =-=?e n S S S 其中λ为光在真空的波长,它与介质1中的波长的关系为λ=n 1λ1,因此 2 21 12λn e n S -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厚度均为e 的透明薄膜遮盖。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等于多少? 【答案:λ ?e n n )(π212-= ?】 详解:设从双缝发出的两束光到屏中央处的距离为r ,依题意它们到达屏中央处的光程分别为 n 1 n 2 n 3 图13-9 入射光 射光一 射光二 e

)(11e r e n S -+= )(22e r e n S -+= 它们的光程差为 12S S S -=?e n n )(12-= 因此,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λ ?S ?= ?π2λ e n n )(π212-=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答案: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增大入射光波长λ、减小双缝间距d 、减小折射率n 】 详解: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dn D x λ = ? 因此,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改用波长λ较长的光进行实验、将两缝的间距d 变小、将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n 较小的透明流体中。 4、如图13-10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如果将缝S 1 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玻璃反射面M ,则此时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是暗条纹】 详解:设S 1、S 2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由于 P 点处原来是明条纹,因此 λk r r =-21 如果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 玻璃反射面M ,由于从S 2发出的光经M 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到达P 点的反射光与直射光的光程差为 212 r r S -+ =?λ 2 λ λ+ =k 2 ) 12(λ +=k 图13-10 P S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1 . 下面是测定As2O3-As2O5惰性物试样中两组分含量的分析流程图, 请将条件填在横线上。 (2) (5) 滴定剂______ 滴定剂______ (3) │(4) (6) │(7) pH______│指示剂______ 酸度_____│加______试剂 (1) ↓↓ 加______试剂┌──────┐┌───┐┌───┐ 试样──────→│As(Ⅲ)As(Ⅴ)│─────→│As(Ⅴ)│→│As(Ⅲ)│ 溶解└──────┘└───┘└───┘ [ 测As(Ⅲ) ] [测As(Ⅲ)+As(Ⅴ)含量] 2. 某同学配制0.02 mol/L Na2S2O3500 mL, 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 冷却,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保存待用。请指出其错误。 3. 今有含PbO 和PbO2的混合物,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含量。称取该试样0.7340 g, 加入20.00 mL 0.2500 mol/L 草酸溶液, 将PbO2还原为Pb2+, 然后用氨水中和溶液, 使全部Pb2+形成PbC2O4沉淀。过滤后将滤液酸化,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0.04000 mol/L KMnO4溶液10.20 mL。沉淀溶解于酸中, 再用同一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 用去30.25 mL。计算试样中PbO 和PbO2的质量分数。 [M r(PbO2)= 239.2, M r(PbO)= 223.2] 4. 设计用碘量法测定试液中Ba2+的浓度的方案, 请用简单流程图表示分析过程, 并指出主要条件: 滴定剂、指示剂以及Ba2+与滴定剂的计量关系。 5. 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L Na2S2O3, 请指出其三种错误(或不妥)之处, 并予改正。 称取0.2315 g 分析纯K2Cr2O7, 加适量水溶解后, 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 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 记下消耗Na2S2O3的体积, 计算Na2S2O3浓度。[M r(K2Cr2O7)= 294.2] 6. 为何测定MnO4-时不采用Fe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而是在MnO4-试液中加入过量Fe2+标准溶液, 而后采用KMnO4标准溶液回滴? 7. 称取0.8000g含Cr和Mn的钢样,溶解处理成Fe3+,Cr2O72-,Mn(Ⅱ)的试液。先在F-存

第十二章___存货_(2003)_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存货复习思考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企业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材料是( ) A 原材料 B 辅助材料C修理用备件 D 低值易耗品 2.生产上经常需用并规定有消耗定额的各种材料,在领用时应填制( ) A 限额领料单 B 领料单 C 领料登记簿 D 退料单 3.在下列外购材料业务中,( )情况产生了在途物资 A 货款付清,同时收料 B 付款在前,收料在后 C 收料在前,付款在后 D 根据合同规定, 预付货款 4.企业在材料收入的核算中,需在月末暂估入账并于下月初红字冲回的是( ) A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B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未付且已入库的材料 C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付但未入库的材料 D 月末购货发票账单未到,但已入库的材料 5.某企业月初库存材料1000吨,每吨10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0吨,每吨110元,另外购买3000吨,每吨120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 ) A 110 B 111.67 C 113.33 D 120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会计实务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项目有( ) A 支付的买价 B 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 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 2.应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项目有( ) A 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额 B 购入存货支付的运杂费 C 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包装费 D 进口商品时支付的关税 3.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 A 个别计价法 B 先进先出法 C 后进先出法 D 加权平均法 4.企业在进行存货清查时,对于盘亏的存货,要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经过批准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别记入( )账户. A 管理费用 B 其他应付款 C 营业外支出 D 其他应收款 三.判断题 1.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采购成本. ( ) 2.在购买原材料时,如果期末原材料已到达且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则企业可以先不进行账务处理,等到下月发票账单到达以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 3.存货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 ) 4.存货清查中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

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 -1 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A) 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分析与解 bca ,b1a 和b2a 均是外界压缩系统,由?=V p W d 知系统经这三个过程均作负功,因而(C)、(D)不对.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三个过程初末态内能变化相等,设为ΔE .对绝热过程bc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E =-W bca .另外,由图可知:|W b2a |>|W bca |>|W b1a |,则W b2a <W bca <W b1a .对b1a 过程:Q =ΔE +W b1a >ΔE +W bca =0 是吸热过程.而对b2a 过程:Q =ΔE +W b2a <ΔE +W bca =0 是放热过程.可见(A)不对,正确的是(B). 13 -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请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分析与解 由p -V 图可知,p A V A <p B V B ,即知T A <T B ,则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必有E B >E A .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必增加.而作功、热传递是过程量,将与具体过程有关.所以(A)、(C)、(D)不是必然结果,只有(B)正确. 13 -3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B) 3 J (C) 5 J (D) 10 J 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有Q =ΔE .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 M m E Δ2 Δ= ,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 ? ?????? ??=e e e 222e 2H H H H H H H 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 -4 有人想像了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为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