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及规律,从而改造世界,这与人类的思维是分不开的。人类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智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数学学科本身恰能最有效地促进人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

一、强化一题多解,拓宽思维广度

一题多解,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群体中就会出现多种解题方法,而后,在集体中对各种方法进行汇报、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得了问题的解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思维得到深化。更重要的是,在各自的方法交流、汇报过程中,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获得了多种解题方法,促进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选择素材,便于学生获得多样的解题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

二、重视一题多变,促进思维的广度的发展

一题多变是把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化。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的方向、角度、技巧,根据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发生变化,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方法。

例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求这个多边形的度数?

变式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度数?

变式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变式3,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等于45°,求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

变式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等于1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通过一题多变,为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定势,获得更广阔的发展非常有价值。

三、培养追根溯源的习惯,发展思维的深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善于思考,多问“为什么”,才能掌握其内在规律。多问,古往今来就受到很多先哲的重视。陶行知在诗中说:“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和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

先生在国内的多次演讲中也提出学习不应是“学答”,而是“学问”,即首先得“学会问”。

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基本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背得烂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要真正理解它们。怎样才算真正理解它们?不仅要弄懂它们的内涵和外延,还要了解引入的必要性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等。做题时同样要多问“为什么”,不能做完题就了事,还要知道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本题的分析方法、解法在其它问题中是否用到过等。只有多问为什么,才不会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和肤浅的理解,真正把握知识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拓展思维的深度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善于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系统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与已经学过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类比,很容易得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把知识放在系统中学习,方便记忆,便于理解。最重要的是,在把知识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又有研究发现数学的思维品质以深刻性和广阔性为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这一载体,创造机会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讲课讲稿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直是一线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双核”落实要求出台,阅读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与饱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确定准确的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结构、组成流畅的环节来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英语教师迫切破解的难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职能,还承载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思维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具体化、系统化的综合运用上述能力,将感性材料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知,并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它具体体现到某个个体就是问题的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 知识时代的到来,人类所需要承担的不再是低阶知识与能力的负荷,而应该是学会运用、重组知识与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仅需要掌握熟识相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复杂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创造出新概念、新理论与新知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要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与立足点,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选择正确的实现方法,积极的探索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以高阶思维培养为要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才会促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在拥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触类旁通,掌握分析、综合与评价的方法,从而具备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能够均衡发展。 二、研究对象 我校五(1)班全体学生。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阶思维:人的思维水平依据心智活动水平与认知能力高低,可以划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相对低阶思维来确定的。一般来讲,我们会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列为高阶思维能力范围。在高阶思维的指挥与控制下,个体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明显突出。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数学中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突破定势,转换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 2012年在Glasgow的IATEFL大会上,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学者、老师们云集在英国格拉斯哥共同探讨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上多个分主题论坛探讨了在外语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外语教学关注的重心。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英语课程标准(2001)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 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思维能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低阶思维(low order thinking)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 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高阶思维(high order thinking)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关注学生系列能力的发展,如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及协作能力。 文秋芳教授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与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她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辩证思 维能力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换位思维能力,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批评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文秋芳,1999) 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比较、概括、综合、抽象以及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局限于低阶思维技能的培养和低阶知识的学习,只注重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或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层面,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 么?”“怎么样?”。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和发展。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杜凤兰,2011)语言水平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思维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懂得些外语,而是要求既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又有敏锐的思维,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和探索,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形式把数学内容展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教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主干的直径是多少。”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和喜欢,是学好数学的源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才能更深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操作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便在课前指导学生参与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在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连续三次倒满圆柱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其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些特殊梯形(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在“做”数学,而非被动地“听”或“看”数学。这种有效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附图:) b (1) (2) a×h÷2+ b×h÷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1-08-22T17:23:20.15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吴永才 [导读]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吴永才(大关县吉利镇回龙村完小云南大关657400)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1.发学生思维激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3.2 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3 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思考的深度

思考的深度 如何使你的思考更有深度:第一步就是打造你的逻辑思维。 一、逻辑思维: 就是你思考至少是得符合逻辑的,但就算是在这一层,也依然有绝大部分人不能达标。 听着好像挺简单,不就是逻辑思维吗 我们来测试一下: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 “你别看刘某某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你说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逻辑思考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 1、什么是三段论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推理过程。 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无可辩驳… 也许你以前已经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平时我们也不是这样说话的啊,只有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需要用到这种文体吧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

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逻辑: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之所以这位同学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这个就是他的大前提。我们用三段论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逻辑推断: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XXX捐钱了,他在做好事; (结论)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钱是为了逃税的结论。 .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这个逻辑听着有些不对劲,这个不对劲,就是指对那个没露脸的错误的大前提...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这句话可能隐藏了什么大前提 我猜,他脑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过。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过 (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 (结论)她一定有罪过(穿着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可是,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吗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吗穿着暴露也是一种罪过吗 他的逻辑千疮百孔...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果推论,其实都符合三段论的形态,只是隐去了大前提,而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上。 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所以,想要让自己的逻辑变的严密,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使用三段论。

巧设物理问题链 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019年文档

巧设物理“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信息飞快更新的背景下,学生以记忆和重复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在未来有效地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以及面对新事物快速作出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能力都是以高阶思维而展开的。物理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链”教学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方法,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创设物理“问题链”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 高阶思维能力的简述 由于思维的复杂性,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思维本质的见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依据思维的复杂程度从认知目标分类角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如表1),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1]。国内钟志贤教授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2]。从行为表现上分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从思维能力方面体现为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是让学生能够在日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月异的社会中长足发展的重要方式。 表 1 BLOOM教育目标分类表――认知维度 ■ 3 “问题链”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关键 杜威认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思维的过程是由问题、困惑等引发、维持和引导的,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创造机,更是思维的动力机。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把问题作为思维主线,通过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深入引领学生由浅入深?M行分析和推理,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拉长学生的思维长度。在这样的课堂下强调学生主动对思维实践的参与性,学生可以公开回答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回答问题之前学生已经进行深入思考,并产生了思维的过程。当不同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时,学生又会对这些思维的产物重新认识、思辨,这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扩大了学生思维的宽度。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超越,实现了从关注知识传递到关注学习过程的重心转换。所以,以“问题链”驱动教学能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不断探索中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问题链”中问题从何而来?问题的质量决定着思维的高度,高质量的问题又从何而来?为此,创设“问题链”时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问题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考虑到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问题要具有阶梯性。“高立意,小步.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1:07.18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作者:冯良云 [导读]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 6386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22-0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现就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育学生的思维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他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的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则是抓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主流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渐深入直至终结。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做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系统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的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折、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和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用沟通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2、具体与抽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度上。在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是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二是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于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趋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提问有深度,学生思维才有深度

教师提问有深度,学生思维才有深度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来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拥有的知识。从心理专家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获得的知识,能长时间保持记忆的达90%。这充分表明了学生自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让学生迅速地把握文章,能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一定的高度,靠得是是教师精心设置的提问。 好的提问难度要适宜。浅了,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是毫无作用的,只是课堂热闹罢了;深了,学生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让课堂冷场,教学陷入尴尬的局面。如在《故乡》一文的教学中,在需要认识少年闰土的性格时,一般会问: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少年闰土的?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就太平淡了,激发不了学生多大的兴趣。如果问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等,这个问题似乎又太直白了,只需要对号入座就行了。如果将问题设计成:文中有许多“我”和闰土的对话描写,但在表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就有深度了,也能启发学生思考。“我”的对话简短,而闰土的对话丰富多彩,他总是那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的善谈,健谈,不正表明了少年的闰土是多么地富有生气,纯真健康。如果在此处解决好了这个问题,那么在学习下文中年闰土时,我们就会明显地感到中年闰土的语言是那样的简短,并且都是吞吞吐吐的,这是因为他苦啊,他是苦不堪言。这样,一个木讷、迟钝的中年闰土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从而,我们就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来探究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了。 好的提问要问得巧妙。问得巧妙,才能扣住学生的心思;才能将思考引入一定的深度;才能使思维的火花碰撞开来。如在《孤独之旅》的教学中,到文章结尾处,杜小康发现鸭下蛋了,他惊呼的语句: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语句就很值得玩味。但教师在此不巧设问题,学生是不会多想到什么的。在此处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原句改成:爸爸,鸭子下蛋了。行不行,为什么?多数学生一读,明显地摇头,改句,根本不足以表达杜小康喜悦的心情,那又是为什么呢?学生不得不去比较语言,有的会发现原句是感叹句,感叹句的情感强烈,能发现到这个地步,也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再进一步去发现:原句是四个特别简短的句子,但到这儿,学生不能再发现什么了。这时,我才进行分析:杜小康发现鸭蛋,他是多么地兴奋,想想哪个暴风雨的夜里,这里面凝聚着杜小康的多少艰辛。看到鸭子下蛋了,他能不高兴吗,因而,不自觉地就叫了出来,但正是这直观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表现,表现出他的兴奋和喜悦;他又急于将这一喜讯告诉父亲,因而,又急切地叫到:爸!在极度的兴奋后,思维意识才渐渐明了,因而才又叫到:鸭蛋!鸭子下蛋了!这样,让学生明白了人在极度的兴奋中,会产生失语的现象。而杜小康这么激动,不仅仅是鸭子长大了,更主要的在于什么呢?他历经磨难也长大了,这是成长的自豪和喜悦。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内容和情感服务的,只有这样深入地去品味语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阶思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阶思维 由Google DeepMind 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 挑战人类棋王李世石,最终以4:1胜出。围棋规则虽然简单,但变化相当多。被视为人工智能开发领域的最大的一个挑战。人类在下围棋,除了平常的计算之外,最主要的是靠直觉判定。AlphaGo最初是通过网络和人类棋手 不断下棋,来学习人类下棋的风格和方式的。当工程师觉着AlphaGo已经足够像个人类时,才让它开始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参考阅读各种不同棋谱,再依赖数百万局“自己与自己下棋”的经验,AlphaGo已经具有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了!一种模仿人类高阶思维的人工智能! 那到底什么是高阶思维呢? 1.高阶思维: 我们把在学习知识的认知过程分成: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 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发 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 2.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教授的: 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高阶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日常思维,就像我们普通的行走能力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是一种技术、技巧上的训练结果。通过恰当的教学条件支持,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是 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3.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通过这种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另一种是由学科教师担负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 思维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和高阶思维能力目标的培养紧密结合! 4.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 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的模式例如: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 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发现学习,能比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老师要改变自我教学,学生要改变学习习惯,设法让学习者投入到分析、比较、对比、归纳、概括、问题求解、调研、实验和创 造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去,而不仅仅限于要求学习者回忆事实性信息的活动。 5.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大多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低阶能力、低阶学习和低阶思维的层次上,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没有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 素质和能力培养上。 A.老师没有从意识上审视过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很多时间都在反复做练习,老师的要求是会做做对就可以了!尽管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没有什么帮助。让学生养成的是低阶的思维习惯。在探究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很多学生用互联网只是做一点资料的简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而没有加入自己的深度思考,这其实是把高阶思维转换成低阶思维。 B.课堂教学没有高阶的问题设计:最适合发展高阶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 的设计。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包括口头和书面问题,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 效手段。开放性的、挑战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学生收集查询资料才能有结论的、需 要学生运用他们的思维深度思考才能够回答的问题,才是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好问题。 6.教学体系的改进: A.教学主体从老师转移到学生:传统教学在主体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老师 照教科书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形式。“高阶思维”教学需要彻底改变这种做法,消除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 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 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 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深化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5877896.html, 深度学习,深化思维 作者:殷雯 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理解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挑战性,深度学习课堂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以高阶思维培养为指向。深度学习基于深度思维,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正向迁移为方法,以思维导图为手段,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情境;正向迁移;知识地图 深度学习是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思维的挑战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思维是深度学习的表征,深度学习基于深度思维,那种浅表思维层面的识记教学,算不上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理解性学习,深度学习课堂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以高阶思维培养为指向。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思维涵养,建构深度学习课堂。 一、问题情境驱动,点燃思维 陶行知提出创造始于问题,认为问题是思考的引擎,苏格拉底把问题比作是诞生新思想的接生婆,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度学习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深度学习课堂的主线,问题是学生探究欲、思维力的源泉,深度学习的课堂中学生应当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问题的课堂绝不是深度学习的课堂。 深度学习的主题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也要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深度学习基于学生的立场,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起点,创设情境是深度学习的首要任务。我在数学课堂中,将问题与情境结合起来,把抽象问题融入具体情境,用生动的情境催发学生学习情感,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用問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星期天,小玲和妈妈一起做馒头,妈妈和面,小玲倒水,妈妈说:“小玲,给我往面盆中倒1升水。”“1升水到底是多少呢?”这可难住了小玲。“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我吗?”看到小玲向大家提出请求,同学们一个个开动脑筋,有的说:“我听奶奶说过,1升水大约是1碗。”还有的说:“找个1升的空饮料瓶去灌满水不就行了。”“1升水到底是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升。”我趁机板书了课题。融入情境的数学问题散发着生活气息,理性的数学问题具有了情感色彩,吸引了学生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升”的探究之中。 二、正向迁移点化,助推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