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困境及对策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困境及对策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困境及对策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和中国今世社会生长状态、困境及对策

梦想和现实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和中国今世社会生长状态、困境及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在当代社会各个舞台中的巨大角色转化和生气勃勃的积极参与,描绘出女性的彻底解放和全面生长的抱负模式,着重分析探讨了依然制约女性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因素,并提供了解决理想和实际辩论的几种对策。

关键词:当代知识女性社会发展理想和现实对策

一、美丽新世界——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社会角色的激变

“那双推动摇篮的手同样能够震撼世界!”女性主义学者威尔玛·斯科特·海德满盈蜜意地说。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紧张气力。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国

家生长的一个紧张指标,是衡量社会前进的紧张标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布局产生了剧烈变更,给中国知识女性带来了全新的挑衅和机会。中国知识女性求得了辽阔的生长空间,实现了女性脚色政变式的突进,在参与社会各方面建设所显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显示出中国的时代女性自强不断的时代精神和风采。

(一)女性家庭生活角色的变奏

1、知识女性的婚姻角色

知识女性的婚姻自主水平不停进步。调查显示:城镇青年知识女性的初次婚姻由“本人决定”占85.8%。这与解放以前95%的婚姻属包办买卖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奔腾。在择偶标准上,女性已由过去的重视外在条件向夸大内涵情绪变化,尤其是占65%的年轻知识女性的结婚动机主要是为了寻求自己的幸福,

显示了知识女性在婚姻角色上的主体自觉性正在鼎力大举加强。夫妻间文化差距敏捷缩小,并出现团体上升的趋向,表明了女性婚姻主体职位地方的提拔。据1983年中国五都会的家庭观察,其文化程度夫高于妻的占49.24%,夫妻相当占42.11%,

妻高于丈夫的占9.65%。

离婚权及其使用。当代知识女性不仅拥有同等的仳离权利,并且面临殒命婚姻,敢于自动呈请仳离,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观念正在被当代知识女性放弃。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

中知识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约占60%-70%;在调解和讯断的离

婚案中,女性为原告的占70%左右;从再婚情况看,离婚女性

的再婚比例比男性高出0.41%,这些都表明女性对婚姻生活质

量已有了当代意义的明白,追求个人幸福成为知识女性婚姻脚色变更的重要目的。

2、知识女性的生育角色

随着计划生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当代知识女性已从传统的生育工具性脚色中解放出来,拥有独立自主的生育权。她们生育的目的多是为了自己情绪的满意,家庭的长处已退居次要。据调查,80%以**镇知识女性的理想孩子是1个及以下;绝大

多数志愿晚婚晚育、少生优育。199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

18.24‰,比1970年下降45.4%。,2000年前后又下降至1.8,已接近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年“丁克家庭”的出现和扩大有力表明女性生养举动的现代化走向,生育率的降低乃至缺失正是女性生育角色主体性的最直观反应。

3、知识女性家庭地位的崛起

当代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脚色形象大异于往昔。女性

在家庭收入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20%提高到90年代初的40%,1998年城市妻子的年收入是丈夫的75%-78%。经济的相对独立,使女性赢得了不同程度的家庭经济支配权和家庭事务管理权。“中国社会妇女地位调查”表明,90年代中期,约有半数

( 49.6%)的中国家庭由夫妻共同决定家庭的经济支配。在

“家庭投资或贷款”和“买房、盖房”的决策上,妻子参与决策的比例为60.7%和70.7% ,分别比10年前提高10.2和

15.1 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家庭重大事务及个人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权。

(二)知识女性参与政治风云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社会文明的一个紧张标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设置装备摆设的紧张内容,是在政治领域代表和维护女性长处的客观必要,是实践妇运目的的有用本领,也是加强党的设置装备摆设的紧张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衡量女性本质崎岖的一个准则。

我国知识女性平等地参政首先得到了国度执法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都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199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

第一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了女性参政的明确目标:积极实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都要有女性。

改革开放后,女性从以前的“要我参政议政”到现在提出“我要参政议政”,其参政领域从单纯的进入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延伸到更广阔领域的参**议政;参政主体从以女干部为主扩展到女性群体;参政过程从被动行使执法权利到自动夺取;参政意识方面对参与高层决定期望值有所提高,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逐届增长,参政议政本领不停加强。中共十六大女性代表所占比例为18.1%,比十五大的16.8%提高1.3个百分点,女政治局委员为4.2%,而十五大为零;十七大女性代表

为445名,占代表总数的20.1%,比上届增加0.4%。第十一届全国人表会代表中女代表比例为21.3%。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女

委员占委员总数的比例为17.7%。2008年,国家领导人中有8

位女性,有230多位女性任部级向导,全国公务员中的女性占总数40%以上。

(三)知识女性撼动经济社会

当今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多个领域有所成绩的女企业家,经济社会清一色男子的场合排场已经被冲破。《中国妇女报》和中国社会调查中央曾评出了马艳荣、纪幼兰、郑少清、杨澜、陈丽华、张茵等10位女性企业风云人物,她们是在改革开放

的潮水下,借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助力,善抓机会的女性杰出代表,她们不仅擅长于传统的“守业”,而且具有不停拓展空间的才气,也带动了更多的优秀女性投身社会大设置装备摆设的潮水。在国家思想大解放的精良配景下,不仅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得到保障,就业看法也产生了深刻变革,就业的自主性大大加强,就业领域拓宽,职业布局日趋公道。目前全国有女职工8168.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 36.3%;1992年女性

从业人口已占女性15岁以上人口的72.33 %,居世界前列;

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5%;女性在

第二财产比重呈降落趋向,在技术、知识密度高的行业中比重明显增加。到1990年,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企事业构造

单元负责人、办事人员的比例已分别由5.07%、1.56%上升到

5.3 %、1.75 %;而农林牧渔劳动者已由71.98 %下降为70.

58 %。

在经济收人方面,女性所占的比重已很大。据2000 年调查,

城镇在业女性的平均月收人为1149.60 元,是男性的

81.4 %;部分高阶层知识女性收入远高于男性。

(四)知识女性是当代文化教育建设的生力军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停担当新头脑、新观念,

妇女受教诲水平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国小学学龄女童入

学率达到99.54%;30岁以下女性的均匀上学年纪,城镇为

10.4年,仅比男性少0.3年;普通高等学校女大学生在校生

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的25%、90年代中期的35%,飞速增

长到目前的男女比例几近相称;女研究生1978年为828人,

所占比例仅为9.9%;到1999年在校女研究生达7.6万人;2007年,在校女研究生近10万人。继续受教诲程度也有进步。数据表明,有26.8%的妇女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得到的,

比男性高2.2个百分点,有13.5%的妇女近3年来到场了各种

培训或学习,40岁以**镇妇女参加培训比例达26.1%。妇女自身文化素质的不停进步,是妇女登上社会舞台展示魅力的条件。

2、科技知识深入人心。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是具有

知识文化的人,知识经济社会是以人的创造本领为本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妇女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她们勇攀科学岑岭,为科技文化的生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80年代中期,我

国女科技工作者占从事科技工作总人数的33%,90年代中期有

女科技工作者807万人,占全体科技人员的35%,比年有快速

增长的趋向,她们涉及高能物理、遗传工程、生物制约、微电子技术、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领域,与男性一样取得突破性结果,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还将在将来期间连

续。

3、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和卫生体育等范

畴的在业职员中,知识女性比例均凌驾男性,广大知识女性正以本身的极新形象,为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奇迹奉献本身的气力。

二、绚烂的春天——现代知识女性的理想画卷

改革改变了中国知识女性的运气,使女性一步步走向自负、自立、自强。那么中国女性是否已经获得平等和独立?是否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现代知识女性的理想模式?从下述三种价值和情绪举行阐发以后,我们看能否得出一个得意的结论。

(一)社会进步要求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1、要进步妇女的本质,必须进步女性的受教诲水平,强化女性的素质教育。本质包罗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而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女性素质教诲就要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教诲为导向,促进妇女生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以心理健康教诲为中介,培养女性的本性心理品质,合理地进步女性的综合本质。

在素质教育中还要依据男女“两性差异”,来考虑女性素质教育的实行与结果。

第一,在生理特征方面,女性在负荷限度、活动等方面低于男性,但耐力却高于男性。

第二,在心理特征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乐观外向,情绪更加稳定,更富想象力,对艺术更有兴趣。男性则体现出更能自制、谨慎、有毅力。在性格类型上,女性更具适应性但也更易感情用事;男性则更刚毅、果断和独立。

第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男性的空间视觉和数学本领比女性占优势;女性的养育反应和语言本领比男性强;男性的侵犯性和支配欲强于女性;女性更善于与人外交。男女还在社会倾向性及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文化水准、道德修养等社会文化方面具有肯定的差别。

2、社会现代化召唤新女性知识化。女性知识素质的

提高是女性品德建构的紧张内容,它将会给女性带来幸福、自信、成熟和美丽。女性的知识素质与女性的解放和生长是密不可分的。女性的文化知识程度越高,其社会职位地方就越高,反之女性的社会职位地方就越低。

对付今世女性来说,要进步自身的知识本质、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就要掌握包罗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交织、综合科学知识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是人类了解天然、改造天然历程中的经验总结,女性应使其在自己的知识布局中占据肯定的比例。比如,对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等的一样平常知识的掌握,对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各种自然现象的常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社会科学是研究如何优化人的头脑举动

的。根据女性的特点,在诸如法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是当代女性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的知识,比方从医学的生长来看,已往医院以治疗为主,今后将逐渐酿成资助人们防备疾病、增进健康。这种新医学将更加积极地全面到场照顾护士、保育和体育活动,以及营养指导、社会福利、环境管理、增长康健等运动等,这类交叉领域扩大了女性工作的范畴。在智力、文化、能力等因素日渐成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条件下,女性参与竞争和选择的时机也就大为增长,就要求女性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本质和公道的知识结构,以顺应新期间的要求。

(二)社会发展要求现代女性提高自身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推行本身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并以独特的方式到场社会生存的改革,肯定和实现本身的必要和代价。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为,人的主体性发展集中体现为人的必要的生长。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必要得到根本满意以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而成为重要的必要。在当前社会高度生长的状态下,规复女性主体意识,促进女性自我生理意识康健生长,是人和社会摆脱病态和畸形走向康健和正常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从社会和女性两方面淡化传统性别角色,强化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女性意识。

第一,加强对知识女性举行自负、自信、自立、自强的主体性意识教诲,自觉、自信而勇敢地进入与夫君同等的主体脚色,承担划一的社会责任和任务。强化女性的主体意识,除了生长女性教诲、进步女性自身本质外,还要构建健全的两性文

化:一方面要批判男性本位文化把女性沦为自己附庸的第二性,另一方面要批判、反思传统的女性文化,构建男女两性品德独立、和谐共处、相互生长的新文化。

第二,强调教育和宣传在性别角色模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社会进步要求重新确立现代女性的价值定位

妇女解放的最终目的是女性成为天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使“女性”同“男性”一样,仅仅作为区别“生理”差异的词语,而没有任何社会的、世俗的含义,让女性作为一个完整的具有女性特质的人自由而全面地生长。今天,妇女仍然是家务劳动的重要承担者,这种隐性的“贤妻良母”模式和显性的现代男性模式的双重压力将妇女置于两难田地,难以左右逢源,严重影响了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开拓精神、创造性以及自身代价的实现。

女性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女性的自我代价定位。现代女性应具有三种代价。

一是社会价值,即妇女是社会的劳动者和管理者,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女性得到经济社会职位地方、赢得社会尊敬和实现女性自身代价的底子。

二是生育价值,体现了妇女巨大而可敬的母性。

三是家庭价值,表现为敬老爱幼、操持家务,从生理上凝结家庭。妇女的社会价值和生育价值是妇女在社会上占据紧张位置的支柱,妇女的家庭价值确立了妇女在家庭中的紧张职位地方。此外还要协调好与这三种价值相对应的女性的三种情感:

即事业情感、夫妻情感、儿女情感。部分职业女性可以或许分身奇迹情绪、夫妻情感、儿女情感;也有部分职业女性看中事业情感而忽视伉俪情绪和后代情绪;还有部分女性重伉俪情绪和后代情绪,轻视事业情感。现代女性应努力开拓三种价值并使三种情绪同一起来,才是完美女性的自我代价之地点。

(四)清晰的蓝图——现代女性的理想模式

女性的抱负脚色模式,意味着能够发展完善的女性人格和充分发挥女性自身专长的模式,并被男性和社会所担当,是女性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的完善目的。透过前面的分析,现代女性的理想模式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职业——家庭双重脚色并重的模式。只有这种双重角色并重的完美形象才能充分体现女性的三种价值并使三种情绪同一起来,才是我们期间的妇女抱负形象。它突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仅限于家庭脚色形象的划定,又满足了当代女性实现自我社会代价的要求。

三、尚在路上——现实的困境

刻画了优美的空想以后,我们能否乐观地以为对付女性来说,将来的世界会更美好?还是说悲观的乌云遮盖着我们心灵的天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女性生长仍面对诸多逆境,究其根源,就在于使男女处在不同地位上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支持这种男女不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念因素。

(一)社会经济结构制约女性发展

两性关系从素质上说,是人类社会生长历程中,建立在一定生产力程度之上的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切社会现象中最素质的决定因素,妇女在社会生存中的职位地方怎样,归根结底取决于在社会经济布局中的位置。

1、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

终决定力

量,也是男女平等,女性获得全面生长的终极决定气力。凭据生产力的差别程度,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力经济阶段。劳力经济阶段,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资源经济阶段中生产的分配主要按劳力资源的占据来举行,女性在体力上的天赋弱势,导致了男女不同等干系随之形成。智力经济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停生长,妇女因体力造成的在生产中的劣势正日益减少,从而为妇女就业、参加社会劳动提供了遍及的时机,使妇女职位地方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2、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对女

性的发展具有紧张的制约作用。随着科技的前进和社会的生长,家庭仍旧是其根本单元。这种生产方式使女性运动天地狭窄、信息闭塞,制约了女性的生长。至今在职业布局条理上,存在着女性处于较低层次的征象,这在较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女性的生长。但产业的现代化,以服务为主的

第三产业和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

第四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女性劳动者,成为妇女就业的紧张渠道。女性善解人意、细腻周到的特点不但与

第三财产的职业要求相符合,并且让男性瞠乎其后。可以预言,信息社会中女性将是

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在

第四产业中,以电脑操作以及电子信息业为底子的文秘、公关行业等都将成为女性的天地,为女性参与社会生产和寻求自身的发展奠基了坚固的物质基础。

3、社会分工和男女脚色模式。纵观历史,两性的生理差

异与社会分工好像是一种一定征象。在占职业妇女80 %的第三产业就业妇女中,除极少数处于谋划管理层外,绝大多数从事着各种辅助性或服务性的工作。她们很难向着知识化、科学化的职业妇女特性偏向生长,当然她们中有相当数量的知识女性有着传统美德,也有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开放的头脑方法,但她们离女性能够自由全面生长的目的还太迢遥。

(二)生育方式制约女性发展

生育方式和观念对男女平等及女性自身的生长具有紧张影响,只要生育仍旧是一种自然现象,女性无疑就要负担人类、家庭生育的重任。女性怀胎、分娩、哺育造就这个漫长的历程,是为人类繁衍子女,为社会创造人力资源的历程,但目前仍被以为是自己家庭的私事。女性不但在生养上蒙受痛楚和劳累,消耗了青春岁月,而且因生育影响了知识的积聚和更新,被社会所轻贬。人们每每以为女人事多、麻烦多,就是典型的例证。这种结果一方面造成社会高层职位上女性比例进一步淘汰,另一方面造成夫妻收人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加深妇女对丈夫的

依赖,但这种依赖有肯定危害,而多数女性并没有应付危害的心理准备和本领,社会又缺乏对婚姻中受损一方的防备和赔偿机制,因此,一旦产生遗弃或停业等,妇女受到的伤害将是极重繁重的。现阶段,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历程明显地增长,终极责任落到母亲肩上,如许纯母性的作用降落,而修养作用不停增长,生育依然使女性负担过重,并蒙受了很多不公平报酬。因此,女性的生育是制约女性生长的一个紧张因素,女性尽可能从单纯的生养功效中解放出来,寻求夫妻配合修养后代的方法,以便更充分地实现自我的家庭代价和社会代价。

(三)传统性别角色模式制约女性发展

在传统脚色定型化教诲里,父亲和丈夫是家长,是经济收人的重要泉源,是创业者;男性应当是自大的、强壮的、开拓式的、高大的;他们要承担风险,做出决定和充任家庭的掩护人。而女性最紧张的是完婚、成家和生孩子;贤妻良母、家庭主妇成为她们不行易移的脚色模式。虽然人们对女性走上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这一社会前进的体现已根本承认,但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评价仍偏重于她们在家庭中是不是贤妻良母,而较少注重她们事业上的成绩和对社会的孝敬,女性走向社会后,出现的双重角色冲突就是社会化中形成的这种看法使然。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对男孩教育的器重水平远远高于女孩,对女孩的期望值显着低于男孩。要通过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从孩童时起就树立有助于两性同等、共同发展的新的性别角色看法,提倡男女共同负担社会及家庭责任,社会就会踏上良性循环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建立一个男性和女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天下。

(四)文化价值观念因素制约女性发展

1、文化背景与人的解放

相沿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观念仍像病毒一样危害着女性的生长,致使许多有才华的女性处于双重脚色的抵牾辩论之中,不得不在尽可能保证事业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精神放在家庭中,影响了女性内涵本质的进步,更重要的还影响了社会对女性的采取。例如,在招工、毕业分配、提拔干部等方面的性别歧视征象已是屡见不鲜的。所有这些都束缚着她们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从根本上影响着女性的自由和全面生长。同时,男性也为他们压制女性的生长而支付巨大的价钱,生活得并不轻松。传统规范要求男子成为具有强大进取精神的生存支柱,这使他们同女性一样受到了克制,为了避免失败并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较高的社会职位地方,男性不得不超能力追求奇迹的乐成和社会成绩,使男性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蒙受了巨大的压力,还带来了相干的疾病,乃至有的英年早逝。因此,传统的性别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女性的康健生长,也束缚了男性的良性生长。

2、女性解放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1)女性与社会的抵牾和辩论。当今社会,女性要扮演好社会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当好“贤妻良母”,就是要做到家庭和奇迹一箭双鵰,这也是女性自身的抱负脚色。然而,在社会环境没有随之相应厘革的环境下,这两种角色并重的结果会带来

双重脚色的辩论,乃至加剧两性间的辩论与失调。但是,这种双重角色紧张不是妇女自己的私事,是妇女走向全面生长的必经阶段,它是文明进程中人类最终结束性别分工的一定关键,是不可回避的严厉的过渡阶段。

2)女性与男性的抵牾和辩论。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配合

构成的,然而,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人类文明却没有赐给男性和女性雷同的运气。男性的脚色是统一的,不存在抵牾和辩论题目。而今女性在原有家庭角色的基础上又增长了新的社会脚色。但是,既渴望自立、自强、超越自我,又害怕社会竞争的风浪冲击家庭平稳港湾的求稳怕变生理,是当今社会转轨变型时期妇女特有的抵牾心态。就男性而言,他们虽然主动接受或者希望女性扮演社会角色以分管他们的人生重负,但却不希望这一脚色成为妇女的主脚色,因为如此男性将失去他们的权势巨子。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就需要男性相应地举行脚色转换,强化男性一度轻忽的家庭脚色,去承担起一部分家务劳动和家庭责任。

3)女性与自身价值观念的抵牾和辩论。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庞大,出现了一些女性寻求条理低落的趋向,阻碍着女性的发展:其一,出现了“主妇回归”的现象。媒体不断强化幸福主妇的神话:漂亮、温柔,会使用各种高等家用电器和用品,穿梭于超市购物,身着优质的居家服悠闲地奉养丈夫,无限深情地送孩子上学。一项调查显示,京**的“陪侍”女郎大多为中、高等学历,据说“内涵加气质”在本行业中更受青睐,这些“知识女性”的知识与学识倒是以别的一种方法,为那些男老板们在战场外的娱乐消遣办事。如果女

性自愿退出经济领域而享受男性创造的物质文明,那么女性将永远生活在男性的阴影之下而处于遵从和依附的职位地方,因为物质是

第一性的,精神是

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因此,“幸福主妇”的光环是对女性的一种致命勾引,而女性的解放必然是以女性经济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强盛为底子,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实现男女平等。其二,受当代贸易文化的影响,某些女性的追求“世俗化”。商业文化的发展不是推进“神圣化”,而是“世俗化”。商家使用一些书刊杂志、流行小说、影视故意刺激、制造这种需求,把女性面孔、身体随意设定为商业广告的形象,商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心理的引导是以男权为中央的,女性处于被看、从属的地位。这类商业文化仅引导人对物质的寻求,并且离开了文化的本义内在。女性的需求若被束缚在生理条理,女性就会寻求物质享受,这不利于女性的全面生长。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小蜜”、“二奶”等现象,既与封建文化中落伍的性别意识相联,又显然是与当今寻求物质享受、社会信仰缺失、寻求条理低等相干。

四、突破围城——对策和出路

综上,我们该怎样解决严峻的现实矛盾以求得女性及全人类更好的发展?笔者为各人提供几种对策,供大家参考商榷。

(一)女性与男性的协调发展

妇女解放决不意味着男女互易其位,更不是妇女向男性“复仇”或重修母权制的统治。妇女解放应是在争取女性应具有的独立品德的条件下,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充分发展与自身生理相和谐的女性气质,努力在符合两性生理差别的底子上,创造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生长。男女两性的解放是相互依赖的,要是女性得不到解放,男性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大概的。因此,妇女解放的出路就是女性与男性协同生长,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

1、积极寻求男性的合作和支持

就女性而言,首先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本质。妇女要努力提高文化科学知识,优化本身的知识结构,掌握较遍及的工作技能;确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看法和品德意识;放弃传统的依赖生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女性还应努力化解男性对妇女解放的生理抗拒;应当准确并实时转换脚色形象,尽差别的脚色任务,使男性真正认识到妇女解放给男性带来的长处,自发放弃大男子主义。这样,男人和女人就会携手前进,配合推进人类解放。

其次,女性应搞好脚色的和谐。主要有两个方面:(1)女性脚色内部的和谐。女性间的角色协调的目的在于提倡和树立互相理解、支持、关照、帮助等崇高的头脑和情操,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和气力。(2 )两性脚色之间的和谐。要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和肯定妇女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和人口再生产中的紧张作用,以及所创造的巨大代价,形成恭敬妇女的社会风尚,从

而增强对妇女的文化教育,进步妇女的经济职位地方、政治地位。

最后,搞好女性多重脚色的转换。现代妇女对自己的多重角色带来的矛盾冲突没有团体和谐的履历,主要是一个脚色的变化题目,因此,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转换本身的脚色位置,才能使家庭角色和社会脚色相得益彰。

第一,传统脚色向当代脚色转换。实现这一转换,妇女自身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扫除生理上的自卑感、依赖性;同时要把眼光从家庭转向社会,要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本身的全部代价而搏斗。

第二,脚色间的相互转换。女性在岗位上应是依附本身的本领、独立地、尽职尽责地得到社会脚色的个别,而不是女人;但当她们回到家庭中,就要表现出温柔、多情、细腻等女性特征,会使丈夫在感触心情舒畅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男性的气力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有用地减缓抵牾辩论。

2、改变男性本位的传统价值观

就男性而言,首先应该改变男性本位的传统价值观,调整自

己关于女性社会价值和家庭代价的传统观念。社会必要女性的到场,没有女性参与的社会是不完备的社会,没有女性文化的文化是残破的文化。马克思说:“每个了解一点汗青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没有巨大的社会变革。”男性要充分认识到妇女的解放同时也是男性的解放,女性参与社会能够

解除男性家庭支柱的镣铐,减轻男性的压力。其次,女性自身需要具有现代女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努力实现自我的当代价值观;建立独立自主创新、参与和夺取成绩的当代人生观;确立男女平等、民主、法制的当代政治看法;确立与现代科学技能相干的开放式头脑、辩证思维等;保持传统品德中的精良本质,并具有现代化的开辟、创新的意识;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种种现代化技能;参与多样化的文化社交生活;追求雅致和深沉的气质内在。最后,男性应改变对女性家庭脚色的猛烈等待。当今妇女已走向社会,主体意识已经觉醒,她们要求在奇迹上有所成绩。男性应该器重这一变革,应积极主动地负担起贤夫良父的责任,相应地举行脚色转换,既减轻老婆的角色紧张,自己又能体验到家庭的天伦之乐,促进两性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脚色的调和同一。

3、加强社会化中男女平等和和谐生长头脑的教诲,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要通过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从孩童时抓起,从小就树立起有助于两性同等的、协同发展的新的性别角色看法;大众媒介要大力宣传女性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男女和谐配合生长的重要性;正面树立新型的性别角色看法,在承认天然性别差异的条件下,提倡男女共同负担社会及家庭责任,促进女性与男性的共同进步和和谐生长。

(二)女性与社会协调发展

女性的发展应该是汇入到社会生长的主流之中的,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实现女性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从血缘关系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地缘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08政一陈万祥 摘要:从改革开放看中国流动人口及其新变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社会变迁 正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流动人口是指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和特有的城乡户籍政策为前提,其就业、生活或学习与其户籍所在地处于分离状态的人口,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户籍居民离开本乡本地,进城或对外务工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显明的中国时代特色。 第一:中国现在阶段的人口流动是以农民工------农村户籍人口外出城市务工的劳动力为主体。并逐步向农民工家庭成员及城市居民扩展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 第二: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带有明显的传统户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冲突,并使流动人口处于不利地位的痕迹。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中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仍然将中国人口分为

城市人与农村人两个不同的群体,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人却在事实上享有远多于农村人口的各种权益,因为他们可以依赖于各种完善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远远优越于农村的生活环境。这两种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冲动的结果使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利益分歧与冲突,并使农民工等劳动力人口的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同时也体现出了人口流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者付出相应代价的特征。 第三:容易受到当地户籍及地域的排斥,流动人口大都从事于当地人口不乐意干的工作,甚至遭到当地人的排斥 近几年来流动人口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仍在不断地扩大,当然这得益于中国不断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估计在1.4到1.6亿人之间,其中异地流动劳动力在1.2亿以上,而且城市流动人口也在扩大,估计有2000到3000万人,全国有近百分之十五的人口处在流动状态 二:流动人口的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过去流动人口基本上是农村人口,现在扩展到城市人口;过去流动的基本上是劳动力,现在扩展到未成

当代中国大城市的社会变迁

当代中国大城市的社会变迁 —南京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南京城市概况及历史进程 建国60年,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突飞猛进,南京社会变迁个案是当代中国大城市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生动体现,城市经济体制、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城市建设、都市文化、治理方式实现的六大跨越,具体验证了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变迁、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城市文明自身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突出标志。毫无疑问,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仍将延续20世纪后半叶的汹涌潮势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主导潮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数以千计的城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从建国之初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到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城市,促进了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转型,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江苏省会中心城市的南京,在建国60年大庆之际连续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全国文明城市”以及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称号,是中国城市迈向现代化的杰出代表。60年来的南京变迁,谱写了一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都市的壮丽华章,勾勒出跨越一个甲子中逐渐突显的中国城市发展之路。 二南京城市化及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南京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在这一过程,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逐步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从而带动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向向规律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转换。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了量变和质变的两个过程:量变一般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和城市化区域扩展,而质变则有更深层的内涵,表现为城市的现代化过程,核心在于伴随着城市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操作化示例 该调查的指标体系是依据我国经济发 展现状,参照联合国及亚太地区监测妇女地 位的指标而设置的。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各项内容及其主要指标: 一、法律权利 1、是否设有协调和保护妇乐权益的立法机构; 2、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无歧视性条款; 3、是否有保护妇女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或专 4、公民堆妇女法律权益的认识与态度。 一、生育与健康 1、分城乡、分年龄人口性别比; 2、男女儿童与成人的营养、健康与寿命; 3、各类妇女的生育胎次、生育意愿、孕产保 4、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

三、教育 1、女性人口的识字率、平均学龄和文化构成 2、各级各类学校女性在校生、毕业生、流失 3、职业和高等院校分学科女生人数和毕业生 4、男女接受成人教育情况。 四、劳动就业 1、妇女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2、非农业劳动者女性就业人口的比重; 3、女性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 4、女性在业者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5、妇女就以意愿途径和职业流动。 五、社会参与与政治参与 1、妇女政治权利的享有和被尊重程度; 2、女性在国家及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比例和幅

3、妇女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4、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参与方式。 一、婚姻家庭 1、平均初婚年龄; 2、女性自主择偶程度和婚姻决定权; 3、家庭事务的决定与参与; 4、夫妻家庭关系中的性别倾向。 七、自我认识与社会认同 1、女性个人价值取向与自我认知能力; 2、男女公民堆性别角色的期待与认识; 3、性别对机会、权利的影响; 4、两性作用、地位评价。 八、生活方式 1、社会交往的内容与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我眼中的的当代中国家庭变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传统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迁之中,而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与此同时,我国亦由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加速向城市社会转型。城市,作为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点,必将在整个社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之际,我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尤其是城市中的婚姻与家庭所存在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以引人瞩目的态势日益凸显出来。 把家庭变革置于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依据社会变迁来分析家庭变革,再透过家庭变革揭示出社会变迁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对解决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和家庭变革 1.什么是社会转型? 就当代中国而言,它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由以农业经营为主向以非农经营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工商业人口为主的社会的转化。西欧国家的这一转变始于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数国家已经完成这一转变。中国社会的真正转型则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显露端倪,现在尚处于转型的初期。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个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会结构变动,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

展指标的实现;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2.什么是家庭变革? 家庭变革可从多个角度认识。但若将其与社会转型结合起来,在我看来,最能体现家庭变革的内容是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结构等。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是家庭存在和维系的核心问题;家庭成员关系主要指具有血缘表现的亲子关系、兄弟关系,具有姻缘形式的夫妇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扩展表现;家庭结构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各种家庭的类型特征和构成比例。 3.是什么推动了家庭变革?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由科技发展带来的工业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同步变迁的现代化浪潮,讲人类社会一步步从农业文明推向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推向后工业的信息文明。中国在这股现代化浪潮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二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开放”就像两个历史巨轮,把中国迅速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引起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无不发生转型性变革。人类社会发生着今天大变革,作为社会基础细胞的家庭不可能原地不动。美国学者摩尔根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个能动的要素,它从不停止在一个地方,而是随着社会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在当今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家庭变革已不是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它最先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然后由西方向东方蔓延,60年代之后波及到一切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和民族之中,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家庭巨变。中国的家庭变革,就是在这场全球性家庭巨变的高潮中发生的,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的家庭变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现代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新发展,制度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显著特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迎来社会政策时代。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及各部委自身三个层面共计发布了30余项社会工作专业性和相关性政策,其中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4个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的《规划》和《意见》,然后再以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突破口,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动了地方性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创造了“上下联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机制。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已经基本上有了雏形。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进行了5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84126人考试合格成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出1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共有61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每年可培养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在社工机构组织方面,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生、民族团结、社区服务、犯罪矫正等领域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社工机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同时国务院《规划》提出,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工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流动人口、农民工、灾害、信访、拆迁、企业等人群和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凸显社会工作想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由于社工知识理念尚未普遍,人们还不知道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人认为,目前,在社工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专业知识同样也能干。因此对社工的专业意义产生怀疑。 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 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教育工作者、社科院所的理论工作者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培养人才、推动社工教育、探索社工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普遍存在着实务经验不足的现象。 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在她悠悠历史中的每一次社会变迁,都使得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大和成熟,虽然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影响,但是着眼于整体的趋势来看,社会变迁还是促进着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进行的尤为剧烈,伴随着这种剧烈的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根本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我国,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和自我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后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的政策,更是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个体绝对的服从整体的利益,同事个人之间在国家的控制和调节之下实现平均,这种平均化是在各个由职业划分的板块中实现的,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等,在这样的结构下。个人依附于集体,是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出发点,如果离开了就会丧失一切。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行政,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忘记了个人利益。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政策也允许在公有制外存在多种所有的存在,这样就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人们的利益意识也开始觉醒。同时,单位和集体对个人的约束的放松,也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别的商业活动。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合理合法的事情。这样的热情和渴望,在各个领域里迅速展开,给整个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并依靠这种活力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长期被抑制的个人利益突然的觉醒,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人们强烈的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一些人完全的忽略原有的规则,加之新的社会规则还没有完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落后于现实,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衡的局面,例如:不择手段的无规则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人际关系的商品化;体制内外利益差距的加大,使体制内的人们产生严重的利益丧失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 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

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

浅谈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到今,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影响 一、从古到今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1、母系社会------“女主”地位 母系氏族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产经验不足,所拥有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的极其粗糙、简陋的生产工具。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大自然变幻无常,野兽出没,人类时常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因此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简单而合理的社会分工中共同抵御自然的侵袭,保证自身的生存。在这样的简单的社会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打鱼、防御野兽,妇女主要采集食物、生儿育女、缝衣做饭$狩猎!打鱼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收获很少,而防御更使男子损失较多。女子从事的采集等工作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并且当时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使女子采集的收获颇丰,所以,女子在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女性牢牢地抓住了经济大权,从而也奠定了女性处于氏族群体核心的社会地位。母系氏族时代早期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不知道两性生活与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女性的生育现象。人们看到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性可以生出孩子,对其原因却一无所知,于是认为女性和大地一样有着生长万物的神秘力量,于是就把女性当作神来崇拜。这一时期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并且以其生殖能力和所掌握的部落经济权利而取得崇高的地位,女性受到人们“神’一般的敬仰。 2、父权社会-----“女奴”地位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形成,交换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个人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思想和认识也得到很大提高。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巩固,从根本上稳固了男性的地位,也进一步将女性从事的采集等行业边缘化,决定了女性地位被贬低的命运。直至社会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边缘化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女性的光辉时代一去不复返,男性逐步占据了社会的主导,甚至是全部,女性变为男性的附属。父权社会成为女性的“女奴’时代。 3、新民主主义时期--------打碎封建枷锁 五四运动是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座界石,它翻开了中国女性发展新的一页。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开女禁,兴女学,女性的潜力展现,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也得到相当的改善。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解放,形式上的解放。建国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首先,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首次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拥有了参政的权利。《婚姻法》的颁布,从根本上使广大女性得到了婚姻自由。《妇女权益保障法》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正当维权的途径。其次,妇女与男子共同接受教育和参与生产,给了女性自身发展与独立的机会,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情形堪虞。 4、社会主义时期--------男女平等 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宪法和其他法律进一步规定妇女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切实保护妇女政治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妇女与男子享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论文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 ——基于郭兴华老师的讲课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存在的实体背景发生 了变化,价值观演变空前活跃,需要建构新的价 值观体系来协调新的社会生活。厘清当代中国社 会价值观演变的基本问题,明析价值观中的“变因”和“常态”,把握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旨变迁 和价值观改革的历史脉动与逻辑发展顺序,对于 科学认识、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学习和贯彻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迁 1.什么是社会转型? 在研究“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思路中,提出了“社会转型”的问题。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个是体制转型,即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 会结构变动,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 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2.什么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它会随客观环境变化而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成长很有帮助。价值观念是对政治、道德、金钱等事物是否有价值而进行主观判断后,形成的主观看法。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不断变化,人接触任何事物都会下意识的运用与之相近的、已有的对某一方面的价值观念对新事物进行评价,然后指导自己的下一步反应。 3.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其次,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

女性社会地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它不

3.关于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研究内容较多。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因而,妇女走出家庭、跨入社会被看成是妇女解放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妇女获得经济收入途径增多的同时,“妇女重返家庭论”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妇女问题被提了出来,而且一度成为妇女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妇女的政治地位 作为妇女社会地位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妇女的政治地位研究多见于研究妇女社会地位的文章中,一般较少形成独立的研究内容。妇女政治地位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妇女政治地位的法律保障;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现状(多以妇女参政情况来体现);妇女的权利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妇女参政的主要障碍与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妇女在不同环境下的角色冲突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最为重要的是妇女的自身的参政意识较为薄弱。妇女参政成为妇女整体的自觉意识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全面进步。 (四)妇女的教育地位 研究妇女教育地位的文章很多,研究内容包括妇女的教育状况、妇女教育对妇女地位的影响,对于后者的研究更多,研究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地位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参政、职业选择、经济收入、婚姻、生育(包括计划生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改观,妇女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入学率不断提高,文盲率不断降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多。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现代的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少现在的女强人。“女强人”的魔咒给现代独立女性带来了颇大的社会压力。这都促使了当代中国女性重新的、自主的思考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已经有了更加豁达的想法,无论是选择成为贤妻良母、专职太太,还是选择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不卑不亢态度,独立个性的生活追求,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旁。这也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对未来女性形象更美好的遐想。 分析完女性地位,其实我觉得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女性,是要学会寻找我们自己的地位,为自己赢得地位。如今在中国,女性应越来越多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担负重要的责任了。不说诸如护士之类的服务性行业和文艺领域是女性垄断的行业,现在女性也越来越多的从事技术研究,行政管理等职务,甚至在军队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行业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样一种思想,必然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深入,中国女性将在祖国的繁荣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必然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

关于家乡社会发展变迁状况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大昌镇发展变迁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新农村政策指导下,各地乡镇,村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通过媒体了解,受到限制大,缺乏实践。为此,我们希望之星小队利用暑假较长的空闲时间,选择重庆市大昌镇来调查农村近十年的社会发展变迁,通过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得到了相关真实信息。科学分析出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近十年社会发展状况新农村政策建议 前言: 改革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此我们选择了小队成员黄丽的家乡---重庆市大昌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来了解哪里的社会生活发展。 实践概况: 小组名称:希望之星 小组组员:黄丽,姚懿真,高茜 时间地点:重庆市大昌镇 实践实践:2012年7月25日至8月3日 实践方式:访谈、问卷调查、考察等 大昌,重庆十大名镇之一,被誉为“长江三峡第一古镇”。也是中国最袖珍的千年古县城。2012年7月25日至8月3日,我们小队在大昌镇集合,准备开展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考察等多种方式对该镇近十年的风貌、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生活情况发展变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

走访了大昌镇镇政府;走访了农户100家,占总数的20%;问卷调查部分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7份,有效问卷203份;考察了该村的腾胜环保制砖厂和小林鱼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信息,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意见。 正文: 调查第一天我们走访了大昌镇政府,通过与一些公务人员的交谈和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到了近十年的整体发展状况: 一、以前因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等地理,历史原因,大昌镇缺乏,经济发展乏力。大昌镇地处边陲,距离县城94公里。2000年的时候还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县城,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交通不是很方便,村民上县城一般要走到镇上小汽车站坐汽车。地形起伏跌宕,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村民住房零散分布在村子各处,没有形成集中区。田地小而多,多为梯田。池塘分布均匀,灌溉相当方便。但由于地形原因,田地无法形成规模化,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耕作方式为原始的人力耕作方式。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突出,适龄儿童受教育困难,上学难,上学地点偏远,上课条件简陋,师资条件缺乏。消费水平低下,人民购买力水平低,家电普及率低,电视等公共娱乐设施缺乏,人民缺乏大众文艺,渴望大众娱乐。全镇基本无村镇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水平低下,劳动收入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仅维持在温饱线水平左右。 二、不过从2000年到2012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向内地,以及2005年十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大昌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快速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完成了通往县城马路的水泥化,基本完成了水泥马路进村的任务,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问题,同时,由于交通得到改善,外出打工人数明显增多,此外,外地资金流入,建立起村镇企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还增加了镇财政收入,经济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水塘水利灌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田的灌溉问题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由政府出资,将主要水塘的坝基进行了硬化,使得农业耕作条件得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热情被点燃,生产力也得到进一步解放,深的百姓赞扬。还对村民耕种农田和植树造林进行直接补贴,调动广大群众对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农业发展条件得到提升3.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新要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政治控制体系的变化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

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 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鞯囊幻妗?nbsp;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 析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我们遇到哪些问题?我想围绕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个人觉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腐败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强大的人口压力,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引发了我国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

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可持续增长受到资源、能耗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另外,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一些流域、城市的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程度还在加剧。有关测算结果显示,这些年来我国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280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造成了中国目前的官员腐败行为,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腐败所造成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造成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充分认识官员腐败的危害性,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反腐斗争,意义重大。 我国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努力探讨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此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和司法打击力度是有效措施。 我国是人口大国,各种问题总是存在,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总会找到解决措施,建设美好家园。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级阿卜来提

中国女性社会角色之转变

营销管理案例分析 1、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可能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变化最大的群体。从营销者角度,你如何判断中国女性消费者群? (1)从文化因素看,文化和、亚文化和社会等级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由于在社会地位上不断的得到认可和提高,身份地位和知识文化,以及收入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社会阶层还是有区别的,如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在消费上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营销者必须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文化等级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最多的女性消费者。 (2)从社会因素看,中国女性由过去的“贤妻良母”型变化到现在的“自我”型,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要负责家庭消费外也可以更加注重个人的消费,因此消费需求量变大、范围变广。而且女性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更容易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形成“圈子”效应,所以营销者需要制定多方位的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要想办法接触并影响这些参考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3)从个人因素看,当代中国女性可以从事自己的职业,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不再仅依靠家庭,且具有了个性和自我的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消费观念也有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都市女性,追求的是全方位的、崇尚品牌与个性。因此当代中国女性是具备自身消费实力,并且懂得追求享乐的消费群,也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 (4)从动机上看,中国的女性从过去的仅为满足生理需求消费、安全需求消费和社会需求消费变化到更加注重尊重需求消费和自我实现需求消费,其消费行为受到未满足的最低级需求所驱动,从而促进更高层的消费,偏向于高端消费;并且其消费行为还受到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因素的指导,对消费品的质量、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其消费行为还受到女性自身潜意识的指导。不同的消费动机,会促使女性消费者偏向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营销者可以根据当代中国女性的消费需求,确定可以在什么层次上传递可吸引女性消费者的信息,达到满足消费者消费动机的需求。

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及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及中国梦的实现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总体形势趋于缓和。但是我们一个该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是依然存在的,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在制约和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从中国国内的角度来看,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方方方面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但是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仍然是前进的和上升的,尽管道路和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处于相互制约和平衡的状态,这毫无疑问有利于世界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得是各种国际冲突愈演愈烈,包括朝鲜半岛之间的对抗与角力,克里米亚争端,美国的战略中心重新返回亚太地区等等,都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从中国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同世界的经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不断密切,在这个交互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也无法离开世界。同时伴随着新的政府领导班子的上台,反腐倡廉也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因为反腐倡廉不仅关乎到当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自身利益。反腐倡廉显示了新的领导班子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也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大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同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但是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问题,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固有利益,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同时由于中国辽阔的疆域和种种复杂的历史条件,中国与周边诸多国家存在领土主权纷争,近期所发生的越南反华示威游行九十领土主权冲突的一个缩影。同时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威胁论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