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提纲(1)(2020年整理).pdf

中国古代文学提纲(1)(2020年整理).pdf
中国古代文学提纲(1)(2020年整理).pdf

名词解释

1.豪放词派:

答:豪放词派是婉约词派相对的宋代词派,由苏轼开创,至辛弃疾而大成,包括黄庭坚、晁补之、陆游以及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词人,因他们的词风飘逸豪放故名。

2.临川四梦:

答:是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著作,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戏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3.套数:

答: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又名“套曲”、“散套”。

4.唐传奇:

答: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多以传、记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传奇”一词最早见于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后来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并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而沿用。

5.人情世态小说:

答: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是指立足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

6.玉茗堂四梦:

答: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为“临川四梦”,因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故得名。

7.“三言二拍”:

答:“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三部影响很大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二拍”即明代凌濛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8.南洪北孔:

答:清初,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剧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壁,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两人有“南洪北孔”的美誉。

9.志怪小说: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10.花间词派:

答:晚唐奉温庭钧为鼻祖而进行词创作的一个文人流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这一词派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情绪。题材狭窄,精致单调,但对后世文人词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论述题

1.汉赋可分为几类?简述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答;汉赋分为五类:(1)诗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屈原《橘颂》,荀子《箴赋》。

(2)骚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3)散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东都赋》,枚乘《七发》,张衡《西京赋》。

(4)骈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谢灵运《岭表赋》,沈约《高松赋》。

(5)律体赋,代表作家及作品: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王啓《江南春赋》。

2.比较南唐词与花间词的异同

答:不同点:

花间词:①风格香软、秾艳②内容多写女子服饰、容貌、情态等,内容、意境狭窄③语言雕琢堆砌

南唐词:①风格清丽②内容更侧重人物的心境意绪,境界开阔③语言清新淡雅相同点:①花间词与南唐词都属于唐五代词中的派别②花间词与南唐词初都是因酣歌醉酒之须兴盛起来的。

3.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杜十娘》、《玉堂春》(2)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3)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明代“四大奇书”。

4.论述《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答:①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不仅是导致人物某种命运结局的直接原因,也是释放人物深层感情,激活人物潜在性格的重要条件。

②让每个人物的言语行为有他(她)性格的逻辑依据。

③抓住人物肖像、言行、神态中最有特征的部分

④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的性格,即将不同人置于同事件或相同、相近的情境中,使人物的言行、心理相互比较,而使各自特点愈益鲜明。

5.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答:(1)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2)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开拓。

(3)对词的风格进行了创新。

6.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答:(1)构思的故事情节奇幻而巧妙,(2)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3)语言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它的语言既有古代散文语言雅致、简洁的质素,又有民间语言的形象、生动、入耳的特点两者高度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

7.论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答:(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如光怪陆离的天国地府、花样翻新的神通本领、形形色色的神魔异类等。(2)动物性、神性、人性有机融合的艺术形象。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神魔的神性法力,又有人类的思维感情,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通过滑稽、幽默的艺术描写,达到了“讽刺揶揄”的效果,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诙谐性”。

8.论述元杂剧剧本的体质特点

答;结构上:四折——楔题目正名

表演上:唱——主要人物歌唱

科——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总称

白——即宾白,指人物对话,有定场白,独白,旁白,唱中带白

角色上:旦、末、净、丑

9.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答:《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古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将18世纪广阔的社会现实浓缩于一个庞大的封建世家的种种矛盾纠葛之中,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又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败,热情歌颂了贵族青年中具有反抗意识的叛逆者,同时也对美的幻灭和理想的不能实现,发出了沉重而凄婉的感叹。《红楼梦》还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腐朽荒淫的种种罪恶,歌颂了奴婢们不屈的反抗精神。所描写社会生活之丰富,人物形象之鲜活,思想内容之深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分析题

1.试以《窦娥冤》第三折为例,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

答:(1)走后街不走前街,拍婆婆见了伤心。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窦娥要求去后街避开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出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怨天骂地,彻底反抗。由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诉说冤屈之大可“惊天动地”。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自然引出了下面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3)三桩誓愿,窦娥的第一个誓愿是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第三个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三个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这三桩誓愿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是全局的高潮,也塑造窦娥这个形象最成功的一笔。

2.结合作品,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点

答:(1)小说的讽刺矛头不但指向作者彻底否定的人物,也指向作者基本肯定的人物。对于后者,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讽刺警醒世人,以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类似的缺点,从而予以改正。(2)小说的讽刺图画大多是写实性的,事件、场景平平常常,作品的形象也处处保持者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然而就在这样的画面里,作者通过让人物说话前后矛盾、言过其实、懵懂无知等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3)小说还经常运用人物言语与事实的巨大落差的的手法,使之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3.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答:(1)小说让杰出的领袖人物运用战略技术,大体上符合军事科学的原则。

(2)小说善于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写出了各次战争的独特性,做到同中见异,特色鲜明。

(3)小说注意从战争中写人,让人物性格、禀性、气质、本领通过战争充分表现出来。

(4)小说高度重视战争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偶然因素,并且总是把这些偶然因素和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交织起来进行描写。

4.请在你读过的古典小说名著中选一位你喜欢的人物,给同学做一个推荐介绍(不少于400字)

5.试分析《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艺术性

答:(1)作者竭力渲染秋景秋色,造成了浓重的凄凉与萧瑟的氛围,以强化离愁别绪。(2)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夸张、对应等艺术手段。将写景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起来。(3)借写景和气氛渲染来暗示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4)这折戏在语言上典雅优美,清新晓畅,通篇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既具有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带着明显的个人风格,艺术价值是极高的。

6.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答:(1)从官方史学看,“尊刘贬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尊刘贬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尊刘反曹”既有拥护任君任正,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精。

7.请在你读过的古典小说名著中选一部你最喜欢的作品,结合小说的内容、情节、表现手法或人物形象塑造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给同学做一个推荐介绍(不少于400字)

8.试论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答:意义:在于旧的传统、道德的分裂,宝玉和黛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一个象征。

影响:《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9.结合作品,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答:(1)抨击封建社会政治黑暗、腐朽与丑恶,鞭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各种罪行,控诉统治阶段对人民的残酷压迫,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如作品:《促织》、《窦氏》、《梦娘》、《南三复》、《席方平》、《梅女》等。

(2)揭露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科举制度各类弊端。如作品:《考弊司》、《司文郎》、《王子安》、《贾奉雉》、《叶生》等。

(3)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歌颂纯洁美好爱情。如作品:《婴宁》、《莲香》、《鸦头》、《细侯》、《红玉》等。

(4)作品增强了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与批判意识,拓展了文言小说的艺术功能。

10.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

答:(1)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诸葛亮本来只是一个平民,独自在南阳耕作。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他认为刘备是可投靠的,于是出山全力协助刘备。此后,诸葛亮一直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为蜀国效劳。

(2)诸葛亮知识渊博,足智多谋。在著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中,这些都得以体现。

(3)诸葛亮还是一个责任心强、热爱自己国家的人。这在他出师伐魏之前给刘禅写的《出师表》中充分展现。《出师表》的内容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体现了他出师之前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情感。

连线题

名句作者出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晏殊《苏幕遮》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李清照《踏莎行》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辛弃疾《醉花阴》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范仲淹《蝶恋花》

明月楼高休独倚,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秦观《青玉案》

填空题

1、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2、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的《全元散曲》是目前收录作品最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3、《长生殿》是洪升的代表作,主要是写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借李杨故事来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并使它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4、《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5、标志着南戏的成熟,被后世称为“南戏之祖”的的剧本是《琵琶记》。

6、《窦娥冤》是根据汉代东海孝妇周青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是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写的。

7、清初词家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宗师,与陈维崧、纳兰性德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8、长篇小说《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高续本系统。

9、元杂剧中的女主角称旦,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出自杂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之口。

10、花间词派由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其鼻祖是温庭筠。

11、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周邦彦。

12、《桃花扇》是孙尚任的代表作,主要是写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

13、人情世态小说的顶峰之作是《红楼梦》。

14、小令《天净沙·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它的作者是马致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6

记》、《南柯记》。

18、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9、“二拍”是凌蒙初所创作的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0、南宋骚雅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姜夔、吴文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