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最新)

2019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选拔新任教师,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

5.《教师资格条例》

6.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8.《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修订)

9.《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0.《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1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14.《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5.《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16.《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17.《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

(三)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文化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 (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 (2)教师的专业素养(3)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生及其特点

(5)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 (6)教学评价

9.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级管理 (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概述 (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3)脑的结构与功能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 (2)知觉及知觉规律

(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及其规律 (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表象与想象

(1)表象及其特点 (2)想象及其类型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5.思维

(1)思维与思维过程 (2)思维的品质与培养

(3)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6.注意

(1)注意及其功能 (2)注意的品质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7.情绪与情感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2)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8.意志

(1)意志与意志行动 (2)意志行动过程

(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9.个性倾向性

(1)需要及其理论 (2)动机

(3)兴趣

10.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及能力差异 (2)能力测验

(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气质及气质类型

(5)性格及其结构 (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7)气质、性格与教育

11.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概述 (2)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3.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4.教师心理

(1)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 (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3)教师成长与发展

15.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及其分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认知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2)学习动机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7.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类型 (2)知识的获得

(3)知识的保持

18.技能的学习

(1)技能及其种类 (2)操作技能的形成

(3)心智技能的形成

19.问题解决的学习

(1)问题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0.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3)迁移与教学

21.学习策略

(1)典型的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22.品德的形成

(1)品德的实质 (2)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3)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3.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概述 (2)课堂管理过程

(3)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判断说理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时事政治约占10﹪,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约占15﹪,教育学约占35﹪,心理学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

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doc

绪论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 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独立形态阶段: ①1623年,培根,将教育学独立为一门学科 ②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③卢梭,《爱弥尔》 ④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必须遵循连续性原则和相互作用原则。 ②凯洛夫,《教育学》,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赞科夫,《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教育与发展》 4、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三个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教师,教材,知识 杜威,现代教育学派,学生,活动,经验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①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和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②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其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指学生。 ③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单学习前人的枳累的经验,它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编的、最具教育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般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④教育活动方式: 赵日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教育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质的特点: ①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的概念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①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新任教师招聘笔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

2016 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英语试卷 (课程代码09303)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并严格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卷空白处可作为草稿纸使用。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两个部分;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满分55 分) (一)单项选择(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40 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 1、—Would you be back some time earlier , David? —Sure. A、How come? B、What’s up? C、Take your time. D、It makes no difference. 2、The athlete who lost vision in his teens took up wrestle ,a sport touch and feel are more impoortant sight . A、whose B、which C、where D、when 3、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will have a chain of adjustmenes in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yeras that follow . A、paid off B、set off C、put off D、shown off 4、We seldom get to see the hard work that happens the scen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A、on B、to C、by D、behind 5、price ,the newly-developed fridge has a big advantage over any other . A、In terrns of B、By means of C、According to D、behind 6、The boy walking back and forth at the door ,his anxiety was to everyone present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近代教育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现存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以及学校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的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与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2)教育可以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关键时候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各种非正式形式的社会文化对人的态度、观念、行为、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教育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3)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校风则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4、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有着制约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加横的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 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 C. 凋雕刻碉堡貂熊 √ 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 解析: 2.下列加横线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 √ 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励行节约厉厉在目(li) 解析: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解析: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解析: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解析: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解析: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白√ C.王维 D.白居易 解析: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解析: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解析: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提示:黑体部分为特别关注的知识点,红色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 识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 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 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和教师;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斯巴达的教育以军事教育为代表。 3、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特点是其封建的等级性。 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内容是神学,目的是培养僧侣;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七技”,目的是培养武士。 4、资本主义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班级授课制。 5、社会主义教育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可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识记与领会:

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订) 5.《教师资格条例》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7.《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9.《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1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1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4.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15.《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16. 《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三)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4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6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按作用的方向划分——正向功能(积极功能)与负向功能(消极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1.7教育的起源(速记p1) 1.8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a.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水平低下。 b.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学校的产生条件: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累积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 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 第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 识分子。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教育有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50个知识点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

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1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 1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课堂气氛。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1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 1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 1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1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

教育学考试重点

绪论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 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索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代表人物:孔子《论语》,韩愈《师说》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柏拉图《理想国》等。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2、卢梭(法国):1762年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主义思想,高度尊重儿童。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斯宾塞:《教育论》(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任务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2、杜威(实用主义):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倡导儿童,活动,经验三个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转向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教育领域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格局。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布鲁姆(美国):1956年《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2、布鲁纳:1963年《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法,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3、赞科夫(苏联):《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实验教学论,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的质的特点:1、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性:教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博仁解读 全日制教育硕士,全称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2010年开始全国联考。从最近几年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试题结构可以看得出,英语和政治都是各自占到100分,但是教育综合和专业课却各自占到150分,所以不难看出考研总成绩的提高主要是在教育综合这一方面。那么怎么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提高教育综合的分值呢,这就需要对教育综合考什么,教育综合怎么考,已经分值分布,复习方法都得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有博仁教育的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有关333教育综合的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以及怎么复习。 一、从333教育综合题型来看,包括3种类型。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从以上题型上我们可以看出,333教育综合只考查主观题目,不考查客观题。这些题型也是我们在大学期末考试经常见到的题型,所以,同学们对这种题型并不陌生。在这里,博仁教育建议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按照考试题型进行整理笔记,这样就可以在整理的过程中熟悉相关知识点。 二、从各科分值分布来看,333教育综合各科部分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从分值分布上来看,333教育综合满分15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所占比重比较大,其他三科比较均匀,那么在复习各科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非常灵活的一门学科,就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来看,从教育学的概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最基本的概念知识,到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些重大的课题都涉及到了。考生在复习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时:一要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要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如现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德育改革、公民道德教育、教师培养与准入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等。要有教育的敏感性。相关的资源很多,如《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等,或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信息网等。 三要关注我国、国家目前学术上的研究热点,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研究、多元文化中的教育发展、教育公平问题、师生关系、教育中的“对话”、教育与国家发展、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惩罚等等。可以获得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