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骨髓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骨髓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 Bone Marrow Puncture 目的: 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禁忌证: 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个,无菌盘1个,镊子1把,孔巾1个,纱布2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0.5%碘伏。 c)麻药:2%利多卡因2ml。 2)其他:一次性注射器2 个(2ml或5ml 1个,10ml 或20ml1个),无菌手套2副,干净玻片6—8 张和1张好的推片。抗凝管数个(其中1 个为EDTA 抗凝,用于融合基因检测,其余均为肝素抗凝)。 注意:注射器和骨穿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注射器和骨穿针头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1个、18号、16号或12号骨髓穿刺针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1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注射器2个及20ml注射器1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张、推片1个、持物钳、砂轮、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实施; 1、洗手:术者按7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棘后1~2cm处,该处骨面 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而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的骨髓液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要进行胸骨穿刺。病人取仰卧位。④腰椎棘突穿刺点: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5、2岁以下小儿选胫骨粗隆前下方。 (临床上以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

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 异常。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 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 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常采 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Bcl-6和Myc等基因是否发生重排。如果Myc伴Bcl-2 /Bcl-6 基因断裂称双重打击(double hit)或三重打击(triple hit)淋巴瘤,提示预后不良。 5.影像学检查:颈、胸、腹、盆腔CT或超声波检查。 按照CT以及体检所发现的病变范围进行分期及评价疗效。 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分期标准(Anne Arbor分期)见 表1。 表1. Ann Arbor分期 I期单一淋巴结区域受累(I);或单一结外器官或部位局限受累(IE) II期膈上或膈下同侧受累淋巴结区≥2个(II);或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局限性侵犯及其区域淋巴结受累,伴或不伴膈肌同侧其 他淋巴结区域受累(IIE)

骨髓穿刺术教案

骨髓穿刺术教案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aspiration)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细菌学或寄生虫检查的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学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2、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3、掌握骨髓穿刺术穿刺点 4、掌握术前准备内容 5、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内容】 骨髓穿刺术的概念,适用症及禁忌症,术前需要做的相关事项,穿刺点的选择与患者应处于的体位,术前麻醉注意事项,具体操作过程及术后处理,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术成功的指标。 【教学手段】操作示范+辅导练习 【授课对象】临床实习生、住院医师 【教学重点】骨髓穿刺定位及手法 【教学方法】 1、场景模拟,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示范。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教学步骤】

【教学具体内容】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协助诊断; 3.不明原因发热可做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获得病原学证据; 4.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受累、骨髓转移瘤等; 5.了解骨髓造血功能,指导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6.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供者采集骨髓。 【禁忌证】 先天性/获得性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的患者。 【器械准备】 骨髓穿刺包(包括骨穿针1枚、消毒纱布、弯盘1个)、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利多卡因注射用5ml:0.1g一支、10ml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各若干、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棉签1包、胶布1卷、玻片、标本盒,根据送检标本项目决定是否准备骨髓培养瓶、肝素钠采血管、EDTA采血管。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需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发症包含: 1)局麻药过敏风险,包括皮疹及过敏性休克; 2)局部穿刺点感染或通过穿刺点导致的败血症; 3)局部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 4)情绪紧张诱发的心脑血管意外; 5)疾病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穿刺失败,需反复穿刺或进一步行骨髓活检; 6)穿刺针折断; 2.阅读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凝血功能良好; 3.核查器械、消毒用品准备是否齐全; 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 体位:髂前上棘或胸骨穿刺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棘突穿刺取侧卧位或坐位。 2.穿刺点定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在髂前上棘后1~2cm处;②髂后上棘穿刺点,在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处;③腰椎棘突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④胸骨穿刺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适于其它部位穿刺失败或肥胖患者。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骨髓穿刺术(1) 【适应症】 1.各种白血病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或传染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及伤寒等病原体。 5.骨髓液的细胞培养。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禁忌症】 血友病患者禁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注意事项】 1. 术前应做出、凝血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者禁止做本项 检查。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防溶血。2.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 侧骨板。 3..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避免反复抽吸,抽吸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否则易混血(骨髓稀释)。 5.反复抽吸时应及时插入针芯,以免针腔被堵或骨髓液流出。 6.骨髓液抽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及分类。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及精神 紧张。取得同意并签协议。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3.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或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弯盘、2%利多卡因、0.5%碘伏、棉签、胶带) 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5.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6.穿刺前测脉搏、血压,并以观察病情变化。 二、操作方法 1.摆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2.选择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3.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3遍,直径约1 5厘米。打开穿刺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检查包内物品是否完善,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铺无菌洞巾。 4.局麻:检查并抽取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髓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常规穿刺检查知情同意书

台山市人民医院 常规穿刺检查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 您因诊断为:,需要进行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骨穿术、□腰穿术、□B超引导下的肝穿刺术、□B超引导下的肾穿刺术)。 该穿刺术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也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医生已经向您说明,请您认真阅读下文,慎重考虑是否接受该穿刺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局麻药过敏、麻醉意外; □2.局部感觉和运动障碍、脊神经损伤; □3.椎管内出血; □4.脑脊液漏、继发性颅内出血和感染、昏迷、甚至死亡; □5.肺损伤、咯血、血气胸、肺萎缩、呼吸骤停; □6.血管损伤、大出血、休克; □7.腰痛、腹部不适与腹痛、腹腔内脏损伤; □8.穿刺部位出血、血尿、动静脉瘘、感染、败血症; □9.由于患者自身骨髓的改变(如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骨质钙化等)、或部位的变化,有可能抽不到骨髓液或取材不佳等,影响检查结果; □10.由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的变化,可致骨髓过快的凝固,而使涂片欠佳等; □11.导管、穿刺针折断; □12.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空气栓塞; □13.肝穿刺导致血管损伤、肝实质损伤; □14.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呼吸心跳骤停; □15.在常规操作下,因某种原因导致手术操作失败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6.其他不可预知的意外风险; □17.如果不做该项穿刺术的风险 是:。 我院对上述穿刺术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时,会积极救治。 患方意见: 我方已认真听取了医师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的介绍,并认真详细阅读了以上告知的内容,完全理解了医师的解释及知情同意书打勾项目(共项)的内容。经过慎重考虑,我(同意/不同意)接受该穿刺术,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费用。 患方签字人:与患者的关系: 医师签名:日期: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一、定义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即>25cmH2O),并出现脾脏肿大或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腔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等临床表现。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常有肝炎病史,尤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2)症状: (1)脾肿大。 (2)上消化道出血,约占25%,以呕血最为常见,可为喷射状。 (3)腹水。 3)体征: (1)肝硬化所表现的体征(肝掌、痴蛛痣、黄疸)。 (2)腹壁静脉曲张。 (3)脾肿大。 (4)肝脏缩小。 (5)腹水。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2)粪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柏油样便或隐血阳性。 (3)肝功检查:肝功有不同程度受损。血浆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肝炎后肝硬化者HBV或HCV常为阳性。 (5)凝血功能检查:肝功不良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 (1)B超和多普勒超声:提示肝脏萎缩,弥漫性点状强回声,脾大,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增宽,有时可探及腹水,门静脉内血栓及逆肝血流。 (2)CT扫描提示肝体积缩小,脾大,腹水形成,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3)食管钡餐检查:食管粘膜呈虫蚀样改变,食管排空后曲张静脉为蚯蚓样或串珠样负影。 (4)门脉造影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3)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可见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有时可见胃粘膜糜烂或溃疡。 (2)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其他血液性疾病。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一、目的 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 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 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 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 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c) 麻药:2%利多卡因2ml。

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病区:床号:患者ID号: 目前诊断及根据: 拟行手术/操作的名称:腹腔穿刺术 风险告知部分: 鉴于患者所患疾病,需实施本项手术/操作,此操作的目的在于:①穿刺抽取腹腔积液,协助确定诊断;②穿刺抽取腹腔积液减压,缓解症状。但本项手术/操作是一种创伤性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特此郑重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施行本项手术/操作的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 麻醉药物过敏。 2. 局部出血、渗水。 3. 伤口感染。 4. 穿刺不成功。 5. 损伤局部血管、神经。 6. 低血压、休克。 7. 致命性心律失常。 8. 心跳骤停。 9. 脑血管意外。 10. 损伤周围器官。 11. 其他。 手术/操作志愿申请及授权委托部分: 经过医生的详细告知,我已经充分了解病情,施行手术/操作的原因及其必要性,以及上述风险,并理解这是目前医学上难以避免的风险,经过认真考虑,我同意接受此项手术/操作,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愿意承担可能面临的风险。 患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家属签字:与患者关系:日期:年月日 手术/操作拒绝声明部分: 经过医生的详细告知,我已充分了解病情及不进行手术/操作可能发生的后果。经认真考虑,我自主决定拒绝手术/操作治疗,并且愿意

承担因不施行手术/操作而发生的一切后果。特此签字声明。 患者签字:日期:年月日 家属签字:与患者关系:日期: 年月日 注:1. 本同意书原则上应由患者亲自签具,家属可以但并非必须同时签字。 2. 在患者本人丧失行为能力或因保护性医疗无法签字时,需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作为 家属签字。此时本《知情同意书》依患者同代理人签署的《患者授权书》的存在而生效。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症医学科进修出科考试

重症医学科进修出科考试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 多器官衰竭是指在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下() a 机体序贯发生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b 机体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c机体序贯发生3个或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d机体序贯发生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2 心跳停止后,脑组织对缺血无氧的耐受能力分别是() a 大脑10-15分钟; b 小脑20-25分钟; c 延髓4-6分钟; d 交感神经节40-60分钟。 3 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各个脏器对缺血无氧的耐受能力分别是() a 肝脏30分钟; b 心肌1小时; c 肾小管细胞30分钟; d 肺组织20分钟。 4 混合静脉血是指() a 上下腔静脉内血液; b 右心房内血液; c 右心室内血液; d 肺动脉内血液。 5 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以下血管受体() a β2受体; b α1受体; c β1受体; d 多巴胺受体 6 多巴胺在给予10ug/kg/min剂量时,主要兴奋() a 多巴胺受体; b β1受体; c α1受体; d β2受体. 7 硝普钠主要扩张() a 小静脉; b 小动脉c;大静脉和大动脉;d 小静脉和小动脉。 8 硝酸甘油大剂量使用时(150ug-500ug/min),主要扩张() a 静脉; b 动脉; c 肺动脉; d 动脉和静脉。 9 应用硝普钠应从以下剂量用起() a 0.1ug/kg/min; b 2ug/kg/min; c 5ug/kg/min ; d 10ug/kg/min。 10 ARDS中文意思是() a 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c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 都不对。 11 中流量或中浓度吸氧是指() a 氧浓度33%以下; b 氧浓度50%以下; c 氧浓度33-50%; d 氧浓度50-70%。 12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为() a 1.005左右; b 1.002左右; c 1.010左右; d 1.020左右。 13 CVVH中文的意思是()

第三章 骨髓穿刺术

第三章骨髓穿刺术 一、训练内容及时间分配(共4学时): 2分钟1、简单介绍骨髓穿刺训练模型。 8分钟2、结合模型讲授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穿刺点、准备工作。 25分钟3、老师演示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 5分钟4、以提问方式讲授其临床意义、注意事项。 160分钟5、学生2人一组分组训练,一人为术者、一人为助手,老师现场指导。最后小结,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二、适应证: 1、外周血三系成分和形态异常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骨髓瘤、淋巴瘤、类脂质代谢紊乱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2、出现经一定检查原因未明或不明的下述体征或实验室改变者: (1)脾及(或)肝肿大; (2)淋巴结肿大; (3)发热; (4)骨质破坏或骨痛; (5)血沉明显增高(尤其年龄较大者); (6)胸腔积液; (7)高钙血症和皮肤受损; (8)蛋白尿及肾脏受损(年龄较大者); (9)紫癜和黄疸等。 3、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前者如白血病化疗,后者如骨髓细胞培养、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细菌培养等。 4、其他如寄生虫病(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组织转移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三、禁忌证: 骨髓穿刺的禁忌证很少,除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病及晚期妊娠外,均可进行骨髓穿刺。穿刺前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局部穿刺部位有炎症(如褥疮)或畸形应避开。 四、操作前准备工作: 1、操作者清洁洗手,衣帽整齐。 2、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临床上还需准备椅子、痰盂等。 3、模型准备:检查骨髓穿刺模型是否能正常使用。 4、临床实际操作中完成必要的医疗谈话、签字程序。 5、临床实际操作中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6、临床实际操作中对有药物过敏史患者,需先做麻醉药皮肤过敏试验 五、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条件 穿刺部位首先要考虑造血旺盛的骨髓腔,其次为容易进行穿刺以及避开重要器官的浅表部位,故在成人最理想的是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胸骨也可以作为选择部位,但不作为常规穿刺,只有当其他部位穿刺不成功时才考虑。小于3岁可选择胫骨上端。 2、器材消毒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内科学技能部分(考官版)

内科学技能部分 (考官版) (一)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 (二)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三)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四)腰椎穿刺评分标准 (五)骨髓穿刺评分标准 (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得分: 请描记一张12导联心电图 考官签名:年月日

问题1:与十二导联相比,十八导联心电图需要多描记哪些导联?如何放置? 答案: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8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3R:右胸与V3相对应处; V4R:右胸与V4相对应处; V5R:右胸与V5相对应处; 问题2: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P波与QRS波无固定时间关系(P-R间期不等),且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问题3:房性早搏的心电图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QRS波一般不变形; ③P-R间期≥0.12s; ④代偿间歇不完全。 问题4:室性早搏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答案: ①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 ②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超过0.12秒。 ③代偿间期完全。

(二)胸腔穿刺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得分: 男性,23岁,反复咳嗽3个月,查体右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B超示右侧胸腔中到大量积液。现需作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检查。请在12分钟内在医学模拟人上完成操作全过程。

考官签名:年月日

(二)胸腔穿刺提问及答案 1. 胸腔穿刺目的: (1)诊断性作用:抽取少量胸腔内液体标本检测,以明确病因。 (2)治疗性作用:抽出胸腔内液体,促进肺复张;局部胸膜腔内给药,达到治疗作用。2.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胸腔积液需要明确诊断。 (2)大量胸腔积液产生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抽出液体促进肺复张,缓解症状。 (3)胸膜腔内给药。 3.胸腔穿刺的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重症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必要时可补充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使血液的出凝血功能得到部分纠正后,再行胸腔穿刺。 (2)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操作。 (3)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 4.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适当进食或热饮,若血压下降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5、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应如何处理? (1)血胸:多由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用止血剂。若出现低血压、失血性休克,需要输血、输液、闭式引流,甚至开胸探查止血。 (2)气胸:因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或因胶管未夹紧漏气所致。少量气胸可以自行吸收,观察即可,不必处理。大量气胸导致呼吸困难者,需放置闭式引流管。 (3)胸膜反应:操作中患者出现头晕、气促、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血压下降或剧痛、昏厥等,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嘱病人卧床休息,监测生命征。必要时可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4)复张性肺水肿: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如果引流量太大,导致受压肺泡快速复张,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表现为气促、咳泡沫样痰。治疗以限制入量、利尿为主。 (5)腹腔脏器损伤:穿刺部位过低,有损伤腹腔脏器的危险。应避免在肩胛下角线第九肋间和腋后线第8肋间以下穿刺。 (6)空气栓塞较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应密切观察。 (7)其他并发症:包括咳嗽、疼痛、局部皮肤红肿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对症处理。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适应症: 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 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 1)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位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2)髂后上嵴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4)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5)胫骨穿刺点(仅适用2岁以内的患儿) (1)患儿仰卧治疗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选择胫骨结节平面下约1cm(或胫骨上中1/3交界处)之间内侧面胫骨为穿刺点。 (2)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在骨面正中部与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卧位。髂后上嵴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铺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胫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肉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瑞通,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计数和涂片制作标本后,再抽取1-2ml。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及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在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min,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以取得配合。 2.了解患者有无相关麻药的过敏史,必要时作皮试或改用其他麻醉剂,以免发生意外。 3.术前应做DIC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有局部脓肿者应避免感染部位,另选合适部位穿刺。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4.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5.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乙方穿透内侧骨板。 6.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过多会使骨髓液稀释,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

骨腹胸穿操作规范.docx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 (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 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 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 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 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有无造血抑制,指导抗癌药及免 疫抑制药的使用。 【禁忌证】 1、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总100分 2、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3、晚期妊娠者。 【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准备15’后实施; 2、查“凝血四项”,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输血浆 或相应凝血因子纠正后再实施; 3、过敏体质者,需行利多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实施; 4、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弯盘 1 个、 18 号、 16 号或 12 号骨髓穿刺针 1 个、消毒碗 1 个、镊子 1 把、止血弯钳 1 把、消毒杯 2 个、纱布 2 块、干棉球数个、无菌洞巾)、 无菌手套(2 个)、5ml 注射器 2 个及 20ml 注射器 1 个、2%利多卡因一支、载玻片10 张、推片 1 个、持物钳、砂轮、 碘酒酒精棉球。 【操作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签字同意后 实施; 1、洗手:术者按 7 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后,准备操作。 2、穿刺部位及体位选择①髂前上棘穿刺点:髂前上 穿刺点选择棘后 1~2cm处,该处骨面平坦,易于固定,操作方便,危险 性极小。病人取仰卧位。②髂后上棘穿刺点:骶椎两侧、臀 部上方突出的部位。病人取侧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 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 1、2 肋间隙的部位。此处胸骨较薄, 且其后有大血管和心房,穿刺时务必小心,以防穿透胸骨

骨髓穿刺、活检术知情同意书

XXX医院 骨髓穿刺/活检术知情同意书 住院号: 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需要在麻醉下进行骨髓术。 □穿刺取骨髓,协助确定诊断及检测病情变化; □骨髓组织性病理检查,协助确定诊断及检测病情变化;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骨髓穿刺/活检可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医疗方案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医疗方案存在以下并发症风险和局限性: (1)局部感染或败血症:局部穿刺点发生红、肿、热、痛,或全身感染如发热、寒战等; (2)局麻药过敏,药物毒性反应; (3)穿刺部位局部出血血肿; (4)心血管症状:穿刺期间可能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包填满、心跳呼吸骤停等; (5)由于疾病原因或病人自身因素导致的穿刺失败,可能需要再次穿刺; (6)术中、术后出血、渗液、渗血,损伤周围神经、动脉、静脉,致出血、血肿形成; (7)穿刺针折断; (8)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未包括在上述交代并发症以外的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①我的医生已告知将要进行的操作方法、此次操作及操作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他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操作的相关问题。 ②我同一在操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操作方式做出调整。 ③我理解我的操作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骨髓穿刺术指南

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 1.各种贫血和出血性疾病诊断 2.各种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如白血病等 3.骨髓转移肿瘤的诊断 4.骨髓培养 5.骨髓寄生虫检查 禁忌症: 1.凝血因子缺乏而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 2.严重出血性疾病 3.穿刺部位炎症 4.晚期妊娠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 与病人沟通:让病人了解骨髓穿刺的必要性、简单的操作过程、可能的并发症、需要配合的动作和注意的事项等,取得病人同意并签字;了解有无严重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血友病的可能性,必要时进行凝血相关检查。 ?工作人员准备: 穿好工作衣 洗手 戴口罩、帽子 ?物品准备: 无菌手套 灭菌消毒剂 清洁盘 骨髓穿刺包(如图) 络合碘 5ml 和20ml 灭菌注射器 2%利多卡因 清洁干燥玻片 推片板 含培养基的细菌培养瓶 穿刺点及体位:

操作: ?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同心圆式由内向外逐渐消毒,直径10-15cm。一般消毒2-3次。注意不要有空白区,消毒外层后不能再到内层消毒。 ?戴手套、铺洞巾: 注意无菌操作,两手拇指和食指提起洞巾上方的两只角,洞巾口对准穿刺点由身边向对侧铺。 ?局麻: 由助手打开麻药,术者抽麻药。抽药前助手和术者共同核对麻醉药品一次。 缓慢注射麻药,不要速度太快。再垂直注射器分层逐步进针并逐步注射麻药,直到骨面。最后麻醉骨面周围。后拔针。用纱布轻压片刻。 ?注意穿刺用品是否齐全,干燥,吻合良好,消毒指示带消毒效果、日期,调整穿刺深度等。 ?进针: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抽骨髓: 1.拔出针芯,用5-20ml干燥注射器负压抽吸骨髓约0.2ml并立即涂片。抽骨髓时,注射器内预先留2-3ml空气, 有利于推出已经抽出的骨髓。 2.抽吸的骨髓不宜过多,只需要0.2ml,等注射器内有骨髓时,即可停止抽吸,旋转地退出注射器,并把拔出的 针芯插回穿刺针管内。 3.然后注射器头对准玻片,迅速推出注射器内的骨髓。 ?标本处理: 1.涂片标本0.2ml,推片要迅速,推出头、体、尾部。 2.培养标本约5ml,注射到无菌培养基中,送细菌室培养。染色体检查标本1ml注射到无菌肝素抗凝管,送遗传 室检查。 3.免疫分型检查标本1ml注射到EDTA抗凝管送流式细胞室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