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的社会地位篇

妇女的社会地位篇
妇女的社会地位篇

妇女的社会地位[1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妇女的社会地位的资料1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妇女的社会地位(一)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授权长江师范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服饰是一个时代文化和地位的象征,处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非常繁荣的宋代,此时妇女的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向前发展而有所提高,从服饰上面来看,此时人们的服饰虽然也是“数岁即一变” [1],但总体的趋势已与唐代的大相径庭,尤其在妇女的服饰上变化颇大。本文欲透过宋代妇女的服饰来探析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最终得出宋代妇女地位处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这一结论。

关键词:宋代妇女;服饰;社会地位

Abstract

Clothing is a symbol of an era culture and status, In our country ancient commodity economy flourished in song dynasty, At this ti me women’s status has not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their costumes, Now people dress is also “namely a few years old” [1],But the overall trend is different from tang dynasty, Especially in women’s clothing is quite changed. This article wants to analysis the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song dynasty women’s clothing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song dynasty gradually decreas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the song dynasty women; clothing; Social status

目录

引言 (1)

一、宋代妇女服饰的特点 (2)

(一)

(二)

(三)

(四)

(五)

(六)色彩淡雅.....................................................................(2)质地简朴.....................................................................(2)配饰简单.....................................................................(2)纹样淡泊.....................................................................(2)设计保守.....................................................................(2)缠足盛行 (2)

二、从服饰特点宋代妇女地位的下降 (2)

(一)妇女独立人格地位的消失...........................“ (2)

(二)从身体到灵魂的束缚 (2)

三、影响宋代妇女服饰的因素............................................................(2)结语....................................................................................(23)注释....................................................................................(24)参考文献 (25)

服饰风格是一个时代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宋代社会是程朱理学思想兴盛的社会,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的妇女服饰文化便深受其影响。在这一时期的妇女服饰整体上趋于保守、色彩淡雅,较之前

代,尤其是比之唐朝的开放、张扬,宋代的妇女服饰已经逐渐走向了另一种发展趋向,即拘谨、保守。而在妇女服饰嬗变的背后,彰显的是这个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正逐渐下降的事实。正恰如白居易《太行路》所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在[2]

宋代,无论是妇女服饰的设计、质地、配饰还是色彩,无不体现了保守的社会风气,而把“保守”二字演绎得出神入化的,莫不首推宋代妇女缠足的装饰陋俗,本文倾向于从妇女服饰这一角度探析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继而总结出宋代妇女从属的、没有人格的社会地位。

一、宋代妇女服饰的特点

(一)色彩淡雅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的,远古时期人们不懂得如何去搭配颜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与变迁,在中国古代阶级社会中,色彩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成为了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传统的纺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就为服装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既有承袭唐代的部分,又掺杂了自己的特色。在色彩上,宋代妇女的服饰强调本色,追求质朴、

洁净,较之唐代妇女服装色彩浓艳,即以红、黄、绿色为主,宋代妇女的服装色彩就不如它那样鲜艳靓丽。如欧阳修词《浣溪沙》中写道“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这里的天碧,就是指的“天水碧”,相传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染碧帛,晚上晾在中庭,被天露之水浸湿,碧色因此淡化,却更觉得雅致,时人见之纷纷效仿,后形成一时风气。据宋无名氏《五国故事(卷上)》记载:“建康染肆之榜多题曰‘天水碧’”。后来这种颜色居染织业之榜首,成为人们所崇尚的服色。更有诗云“草色连天绿色裙”、“淡黄衫子郁金裙”、“瑈蓝衫子杏花裙”即是写照。如宋代妇女服饰中盛行的褙子,即以素雅、简朴为风尚。因此,宋代妇女服装色彩较为清淡,通常采用间色,例如淡绿、葱白、银灰等,质朴、清秀,强调服装的本色。

(二)质地简朴

宋代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加之财力空虚,每逢战败必有大量得织锦用于向异族纳贡或者贸易。因此当时的衣料,主要以罗、纱、锦、绫、绢等,毛织物不多见,棉布还不普遍。1975年在福建省的浮仓山,出土了一座很有研究价值的墓葬。从众多的陪葬品中足以浏览到宋代女装的全貌。在这出土的几十件文物中,按原料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罗、绢质地的平展裙(用二、三片面料缝制成),分为上下两幅,上幅压着

下幅,裙腰上配有双带,这种裙除少数几件是全素色外,大部分都有边饰;另一类是非常精美的印花罗百褶裙,其原料既透明又轻薄的绫纱,除裙腰和带子以外,全部有印金小团花纹。同年,在江苏省金坛县周瑀墓中也出土了50多件以提花罗制品为主的衣物。从这些妇女服装面料中可以看出,在宋代妇女服饰中主要以罗、绢、绫纱为主。而唐代广大妇女喜穿昂贵、华丽的丝绸,因而在服饰质地上,宋代是主张不应过分奢华的。加之宋代各朝皇帝曾多次申饬服饰“不得奢华” 、“务从简朴”,特别是对妇女的服饰要求尤极为严格。

[3]

(三)配饰简单

宋政府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虽然禁令不一定很严格,但仍是表明了当局者的态度。连当时皇族女眷的头饰,也是多以北珠为饰,颇为简单。根据《宋人轶事汇编》卷二《高后》记载:吕相夫人曾入宫,见到“宝慈(英宗之后、高太后)暨长乐(向太后),皆白甬团冠,前后惟白玉龙簪而已,衣黄背子无华彩;太妃暨中宫,皆缕金云月冠,前后亦白玉龙簪,而饰以北珠,珠甚大,衣红背子,皆用珠为饰”。从中可以看出连当时皇族女眷的头饰都如此简单,其他妇女的头饰可见就更是简单了。在北宋孝宗时,据《宋史孝宗纪一》记载:“五月壬辰(隆兴元年),申严铺翠销金及神祠僭拟

之禁” 。说的是在较奢侈、腐败的北宋末年,仍是不时倡导节俭。如政和元年(1111),宋徽宗立郑贵妃为继后。在举行册后典礼之前,有关部门欲为郑贵妃制作一套豪华的冠服,郑贵妃却不肯。坚持把以前当贵妃时所戴的珠冠改一下继续用,还坚持不肯用黄麾杖等等,以此来表示节俭。可见北宋政府主张对妇女配饰要求应简单。到了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高宗就对辅臣说:“金翠(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奢靡之习,实关风化。以戒中外及下令不许入宫门。今无一人犯者,尚恐士民之家未能尽革,宜申严禁,乃定销金及采捕金翠罪赏格。”又如绍兴三十一年规定:“妇人不许用珠翠钿子等物为首饰,翠毛除许装饰花环冠子外并禁止。”到了南宋时理宗咸淳末,也曾下诏“禁都下妇女饰珠翠,悉以琉璃代之”。这对于天生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个噩耗,只好以假珠玉作头饰,当时人们称作是“满头都是假,无处不琉璃” [4 ]。可见,宋时因为种种原因,政府竭力主张妇女配饰应以简单为主。再比如宋代妇女喜穿的襦裙,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戴飘带的地方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而它的作用,却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于会随风飘舞,这种装饰被史书称之为“玉环绶”。因而,在宋代无论是妇女的首饰还是衣饰,都是很简单的搭配。

(四)纹样淡泊

宋代妇女一改唐代服饰纹样的绚丽多彩,服饰纹样多以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和盘球为主,这种组合型几何纹多出现在当时颇为流行的的织锦上,这种织锦被称为“宋锦”。宋代妇女服饰纹样多以花鸟题材为主要内容,如在靖康年间(1119-1126年),衣服上就饰以四时节物及四时花朵的纹样,集之于一衣之上,并且开始把小景山水这种纹样也装饰到衣服上去。而在花鸟题材中,又以折枝花式纹样、串枝花式纹样居多,二者以其写实自然、和谐和生动的整体效果为特色,是宋代审美意识的较为流行的纹样设计。折枝花式纹样是通过写生,截取带有枝叶、花头的单枝,加以写实的外形、生长着的动态作为纹样,使其形成动与静的审美效果,而在织物上的排列,则是将折枝花纹散点分布,并且十分注意花纹间的承转启合与服装相互呼应的整体布局。这种构图形式除了具有婉转多姿、生动优美、形象自然的艺术特色以外,还具有淡泊和秀丽,同时给人一种古朴、简练的感觉。而串枝花的流行与当时的衣着法令密不可分。串枝花式纹样,主要有花鸟题材和花卉题材两种,是在唐代卷草纹样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宋代的百花攒龙和凤穿百花等纹样。其组织形式是在平面织物上,将众多写实型的花卉纹样呈散点分布状,通过枝、叶等作蛇形的反转伸展,使单个的花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图像。同时织物纹样在色彩上,

以质朴、清秀为雅,通常采用低纯度色,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形成了一种淡雅恬静之风,从而打破了唐代以红、青碧等浓艳色彩为主的色调,多使用浅淡的间色,如鹅黄、粉红、浅绿、葱白等较柔和的色彩,颇有韵意,显得质朴、洁净、规整。沈

[5]

从文先生曾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到宋代织锦,“生色折枝花的时尚,开始突破唐代的对称图案的呆板”。生色折枝花、大小串枝花,因而成了宋代服饰纹样的主要内容。

(五)设计保守

在宋初,由于受前代的影响,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服饰方面也遗传了唐代的风格。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宋代的社会风气渐渐地趋于保守,妇女的服饰变化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一时期,妇女服饰总体上风格趋于保守。

盖头,又称帷帽,创于隋,唐时成为一种装饰品,天宝年间一度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种曾风靡一时的头部装饰品发展到了宋代时,在士大夫们的提倡下,演绎成了妇女出门或是公共场合遮羞的工具。据周辉《清坡别志》记载:“士大夫于马上披凉衫,妇女步通忂,以方幅紫罗,障弊半身,俗谓之盖头。”而此风发展到南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褙子” —最常见的宋代服装。宋代褙子的款式,以直领、

对襟为主,两襟离异而不缝合,亦不施襻纽,袖子可宽亦可窄。衣服的长度,可以在膝上、可以齐膝、可以到小腿、也可以长及脚踝。衣服两侧开衩,有的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有的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的是索性不开衩的款式。从造型上看,这种衣服的廓形是直筒的,把人的身体裹成了一个圆筒,毫无曲线。与唐服的袒领、阔裙、轻纱罩体的大袖衫有着鲜明的区别。两者比较起来,唐妇女的的服装更加张扬,而宋妇女的服装却显得内敛、含蓄而又保守。比如宋代皇后礼服—袆衣,它是一种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除了遮蔽功能强以外,宋时人们把它看作是妇女情感专一的象征。

(六)缠足盛行

缠足—宋代妇女服饰保守主义的完美“演绎者”。缠足本不是宋人首创,却在宋人这里得以“发扬光大”。缠足始于南唐李后主之妃窅娘,她为了取悦李后主,不惜摧残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脚裹成“新月形”、“红菱形”,然后在金莲花上跳舞,以博得李煜的宠爱。此后,很多妇女纷纷效仿,裹脚之风开始出现。据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载,南唐后主李煜曾下令宫嫔“以帛绕足,令纤小”。“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虽如此,但缠足之风也只限于宫中流行,并未得到普及。到了宋代,缠足之风才开始在民间普及开来。据记载:“熙宁元丰以前犹为者少,近年来则从相效,以不为者

为耻也。”可见在北宋后期妇女的缠足之风已经变得很普遍,不缠足者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据史料记载,南宋初年,大将刘光世的家妓都缠足,赵令畤还把她们的脚的大小看成是一种艺术,和歌唱以及乐器的演奏相提并论,称赞她们“脚绝、歌绝、琴绝”。可见,缠足已经成了宋代妇女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头部装饰“盖头”、遮蔽功能十足的“褙子”还是保守主义完美“演绎者”缠足,都渗透着宋代妇女服饰的保守主义,可见宋代妇女服饰设计是非常保守的。

二、从妇女服饰特点的具体表现看宋代妇女地位的下降(一)妇女独立人格地位的消失

唐代时,妇女服装多暴露,女服流行一种袒领,颈子挖得极深,胸部暴露很多,且里面多不穿内衣。比如唐代最流行的妇女服装之—袒胸大袖的衫襦。这种袒露装大多是袒胸贯头式的,配有华美文

饰。袒露胸上部,其袒露处多呈双桃形,袖口宽大,有很宽的绣花边缘,裙腰束到胸前,胸部半袒露出来表现女子形体之美,以大带系结。唐诗中就曾多次描写到妇女着袒露衣衫的形象。如“长留白雪占胸前”;李群玉《赠歌妓诗》:“胸前瑞雪斜灯照。”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更有著名画家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画中贵妇就穿了这样一件衣服,面料是透明的,贵妇里面也未着内衣,真真是“绮罗

纤缕见肌肤”,唐代妇女着装也实在是够大胆、够开放的。唐代妇女这样开放着装的背后,彰显的是唐代妇女较高的社会地位。除却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经济政治高度繁荣等原因,唐代妇女着装开放,与自身独立的人格地位息息相关。

再比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中所绘侍女;懿德太子墓石刻宫廷女官等等。大都裙衫宽松富丽,袒胸露乳,无不体现出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下,妇女的人格独特、自信之美,也体现出唐代妇女较高的的社会地位,独立于男性的个性张扬的社会地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宋代。传统的封建妇德再次得到强化,加之理学家们大肆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进一步提出妇女要柔顺、服从、尽职,因而妇女们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比如宋代男性词人笔下描绘的美女,大部分均是腰肢纤细,盈盈一握。如柳永的词《木兰花其四》中的“酥娘一搦腰肢袅” ,描写的就是腰身苗条的妇女形象。还有其《少年游其四》中的“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等等。均是把目光都投射在妇女的细腰上,也恰恰是因为男子的这种审美趋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妇女的服饰。宋初时,妇女的服装还算不得十分保守。到了宋徽宗崇宁年间,妇女的服装渐渐崇尚窄袖狭缘,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如果不是这样的服装,就会是“异类”,会遭到众人的嘲笑,会被人认为是跟不上潮流。到了南宋,妇女们多着逼窄贴体

小袖、对襟式的上衣,还要盖在下裙之处,肉体更是一点也不能露出来,把妇女的身体遮蔽的严严实实的,这与唐代妇女暴露的服装相比,已是千差万别了。

因而,较之唐代妇女相比,她们缺少了一种与男子平等追求服饰美的权利和独立的审美观念, 因此其审美主体地位逐渐丧失, 进而沦为男性审美的“体”,宋代妇女便把男性的审美情趣集中到服饰中,按照男性的审美要求来着衣打扮自己,男性们说怎么穿衣好看,她们就怎么来装饰自己。比如宋代也流行多褶裙,即“八福大裙”,裙长拖地,掩饰足型。其特点也是以窄为美,腰身细长,下摆宽大,袅袅婷婷,无不诠释这女子的柔弱美。宋代词人张子野《菩萨蛮》:“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剪,轻怯瘦腰身,纱窗病起人。”;描写的就是宋代女子的瘦弱形象。另一词人庞元英在其词《老妇吟》中写道:“紫儒叶叶绣重重,金雀银风各一从。汗湿时装行渐困,横瑭水影同春送。”

[10][9][8][7][6]隐藏在其背后的是宋代男子以廋、柔弱为美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而恰恰是这种审美观念决定或

除了妇女们对自己服饰的审美趋向受男性影响,使其独立的审美情趣消失,可看出这一时期妇女影响了宋代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的社会地位较之唐代有所下降以外。从宋代妇女出门或是在公共场合头上戴的盖头这一个头部服饰方面,也可以看出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盖头,又称帷帽,妇

女步行或乘骑于通衢者,常以方幅紫罗障蔽其上半身,俗称为盖头。[11]在封建社会初期,男女相见本是寻常事,并没有什么可以避嫌的。

[12]在隋朝,据史书记载,豫章郡的官僚地主家,“多有数妇,暴有市廛,竟以铢以给其夫”

蔽。”[13]。开放的唐朝更是不必说了,唐玄宗在开元十九年就下了一道诏令:“妇人服饰……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到了宋代,由于封建礼教特别是贞节观念的约束,帷帽演绎成了妇女遮羞的工具。帷帽本是时尚的装饰品,奈何到了宋代就成了束缚妇女们的工具。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他也是这一做法的支持者、提倡者之一,他认为“男治外事,女治内事”、“妇女无故不窥中门”、“妇女有故,出中

门,必蔽其面”。妇女不仅是出门,就是在家中,男仆人进入中门时,妇女也一定要回避;如果不能回避,也必须要用衣袖遮面。女仆如果没有事情,也不准走出中门,如遇有事走出中门,也要“拥蔽其面” [14]。司马光在《家范》中也提到妇人外出,须“拥蔽其面”的规定。可见,在当时帷帽已经成了妇女服饰的必备。此风气发展到了南宋时期,更是愈演愈烈。根据史书《夷坚已志》记载:元夕关灯时,妇女戴“幂首巾”上街,入曲巷酒店饮酒,仍“以巾蒙首”。南宋高宗时,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漳州知府期间,见妇女时常抛头露面往来于街上,便下令凡女子出门,必须用花头巾兜面,后人称

之为“文公兜”。后来,在理学家的大力倡导下,宋代妇女,特别是中上层妇女出门几乎都要戴盖头。少数的知识妇女出门不愿戴盖头,但都被视为异类,不被广大民众认可。到了南宋末年,甚至农村少妇出门,也要带上皂盖头。毛翊有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田家少妇最风流,白角冠儿皂盖头。笑问旁人披得称,已遮日色又遮羞” [15]。在宋代妇女戴盖头已经成为出门或则说是在公共场合的必备物,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男子的思想,他们批判唐朝开放的社会风尚,认为那是有伤风化,有违礼制的,因而他们鼓吹要遵循封建礼制,妇女的服饰要保守,妇女出门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进而进一步把妇女们束缚在封建传统礼制上,使其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像个布偶一样任其操纵、摆布。

(二)从身体到灵魂的束缚

在思想开放的唐代,妇女们的服饰洋溢着健康靓丽的时尚气息,使得她们敢于向世人大胆地展示自己姣好的身材、突出的曲线美和健康美,因而穿上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袒露装。唐代女性这种一反传统的穿着非但没遭到人们的反对,反而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时尚。到了宋代,情况却大有不同。两宋社会一直是动荡不安的,整个社会也笼罩在一层病愁廋俏的气氛之下,盛唐时期的阳刚之美也不得不让位于宋代的阴柔之美。在宋代,女性不仅要长得弱小,而且还

要让自己显得婀娜多姿,生出种种媚态,以求得男性的怜悯,激起他们的保护欲,因而在宋代,妇女完全沦为了男权社会的附庸。缠足,便是最好的证明。

缠足将自然、活泼的妇女的双脚生生地裹成了畸形,最终留下终身残疾的苦痛,是对宋代妇女们身体的严重摧残。而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角—男性们,非但不觉得损害了妇女们的身体健康,反而对她们缠足的行为大加赞赏。如大词人苏轼就曾写过一首词《菩萨蛮》来赞美妇女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常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形无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16]说明此时,世人对妇女缠裹小脚的认识已经成了其服饰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裹足是为了裹心,宋代对妇女缠足之风的的普及是为了从精神上进一步束缚妇女们的思想,经她们牢牢地栓在男性的身边,成为其真正的附属品,没尊严、没地位,使其只能一辈子依靠男性,完全丧失了自我。从裹足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成是对妇女的禁锢历程,一步一步地使妇女们丢失阵地,最终“出卖” 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的发展是可悲的,妇女社会地位的下降,沦为了男权社会里男性们的附庸,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没有较大的作为,只是活着、活着。同时这样的发展又是可怕的,宋代的妇女们一反唐代妇女的自信张扬,开始走向了柔弱怯弱的历史长河,再也渲染不出自我突出的历史色彩。

三、影响宋代妇女服饰的因素

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两宋理学则为关键要素。理学思想已经产生便一发不可收拾,它不仅影响着宋代的政治、经济,也深深地影响了宋代的服饰文化,尤其是妇女的服饰,

宋代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仁义为本”等观点,在本质上是一种极看重个人心性和人格的伦理塑造的学说,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欲望加以节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意识形态,进而对妇女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妇女服饰在总体上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一反唐代的鲜艳靓丽,而形成了素净淡雅之风,且服饰风格上趋于纤细、朴素,不再似唐代妇女服饰那般雍容华贵、开放张扬。在服装结构上,宋代妇女服装一改唐代的宽袍大袖,演变成了以修长、纤细的造型为主的服装设计。在服装色彩上,强调本色,通常采用间色。在服装款式上,主要以儒、褙子、衫为主,其中妇女的服饰以遮蔽性功能强的褙子为特色,直领对襟、长度不一。可见,理学所推崇的思想观念在妇女的服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要“灭人欲”就把唐代的袒胸露乳全遮蔽起来,从穿衣上予以严格限制,让整个社会风气笼罩在保守而不开化的气氛之下,妇女们的服装便是最好的见证。受

“人之一心,天理胜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思想,宋代妇女们便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她们出门必戴帷帽,不在像唐代社会那样,妇女抛头露面,招摇过市。同时,令宋代妇女透满心酸的缠足,更是把理学对妇女的禁锢发挥到了极致。因受理学的影响,封建王权得到发展,“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更是成了人人遵守的道德准则,这无形中形成了束缚妇女的一把枷锁,她们被压迫到社会的底层,缠足便是最大的毒害。此风俗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之后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加之男性们的不断倡导、鼓吹和美化,小脚病态审美意识便占据了社会的主流,一些地区甚至还要举办比赛小脚的活动,谁的脚最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受到人们的羡慕和称赞,而那些大脚的妇女却要遭受人们的嘲笑。

综上所述,宋代妇女服饰,作为宋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彰显了宋代妇女开始下降的社会地位,像唐代妇女那样自信张扬的社会地位,已经随着历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宋代妇女们开始走向下坡路的社会地位。

注释

[1]周辉.清坡杂志校注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李希南,郭炳兴.白居易诗译释[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67页.

[3] [5] [11]周锡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4.

[4] [7]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八、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柯大课.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页.

[9] [10] [16]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158页.

[12](唐)魏征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3] 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5](宋)陈起.南宋六十家集[M].上海:上海古书流通处,1921.

参考文献

[1]伊沛霞著:《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

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论述

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述论 婚姻、家庭制度,决定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决定于政治状态,还受传统的习惯支配;它们也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历史研究必须把婚姻、家庭、妇女的问题包括在内,需要把它们同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领域一起进行考察,才可能把握社会全貌和阐明历史的进程。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清代的婚姻制度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何特点,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妇女如何才能摆脱受压迫的地位。这里所说的女子,主要指一般身份地位的,贵胄和贱民中的妇女,一妻多夫制中的女子,均未作特别叙述。 一、包办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 清朝政府同其他王朝一样,维护父母决定子女婚配的权力。它继承明代的法令,规定:“婚嫁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①。很清楚,子女的终身大事,由祖父母、父母作主,如果这些长辈都亡故了,就听伯、叔、姑、兄、姐和外祖父母决择;若这些人也没有,则听凭余亲尊长(如伯叔祖父母)主婚;若祖父母、父母犯死罪囚禁,子孙之婚姻亦需听从他们的安排,倘若自行嫁娶,则要受杖八十的刑罚②。在家族制盛行的地方,祠堂以族人联姻关乎宗族体面,也干预族内青年的婚事。如江苏宜兴篠里任氏宗词要求,当家长为子女议婚将成时,必须报告词堂的宗子、宗长,他们同意了,婚事才能定下来③。这样婚姻的当事人——青年男女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配偶,不管他(她)们愿意与否,都得服从家长以至族长的安排。本来,一对结合的新人,要长期共同生活,白头偕老,但是他们的结发,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却凭家长捏合,这样的匹配是包办婚姻。这就是清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那么家长给子女选择配偶,又是根据哪些原则进行的呢?我们从载籍资料获知,主要有两条。一是论门第,二是论贫富。 清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人们间的极其重要的交往——联姻,也和其他社交一样,受着等级的制约。雍正年间纂修的《浙江通志》说宁海县“婚姻择,先门第”④。道光中编写的安徽《祁门县志》说该县风俗,“婚姻论门第”⑤。同治时撰写的湖北《石首县志》谓该地“男子十岁以上,女子十岁而下,门第年齿相匹,即为定盟”⑥。光绪间编纂的江苏《崇明县志》说当地“婚姻论良贱,不论贫富”⑦。可见“论门第”、“严良贱”是联姻的重要准则。门第,主要是官民范畴内的界限,诸如贵胄之家,品官之家,绅衿之家,平民百姓,等等差别。良贱,区分良民与贱民;良、贱也是不同的门第,所以要详加区划,是强调良贱的不同。婚姻论门第、严良贱,就是要它在相同的等级或上下相差不远的等第间进行,而最不允许的是良人与贱民间的联姻。 清朝政府严格禁止良贱通婚,法令专设“良贱为婚姻”的条文:“凡家长与奴娶良人为妻者杖八十,女家减一等”;“奴自娶者,罪亦如之”;“若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杖九十”;“各离异”;因婚而入籍为婢的女子,改正为良①。法律中还有“娶乐人为妻妾”的专条,禁止官吏及其子孙与贱民中乐籍人户通婚:“凡官并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 ①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56《刑部·户律婚姻》。 ②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56《刑部·户律婚姻》。 ③常州《宜兴篠里任氏家谱》卷25《婚娶议》。 ④雍正《浙江通志》卷100《风俗》。 ⑤道光《祁门县志》卷5《风俗》。 ⑥同治《石首县志》卷3《民政·风俗》。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 【摘要】:1920年代和1930年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也是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运动之间的一个低潮期,此时美国社会经历了经济繁荣——危机——复苏的过程,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急剧转变时期,美国妇女生活丰富多彩,其外表、行为、婚姻家庭和就业都呈现新的特点。192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出现消费社会,新的大众媒体促进了信息的沟通和全国性价值观的形成,美国妇女享受着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特立独行的“新女性”群体尤其引人注目,成为1920年代女性自由与解放最突出的代表,并成为喧嚣的1920年代的象征。但随着大萧条的到来,美国妇女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1930年代期间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就业都受到大萧条的的巨大冲击,她们承受着物质匮乏和精神痛苦的双重磨难,设法应对危机,努力维持家庭和自身的生存,她们不仅经受住了大萧条的考验,而且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本文选取这个时期的妇女生存状态进行个案研究,考察此时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就业和她们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具体状况,指出这个时期美国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变化。进而,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探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与妇女地位和角色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妇女的生存状态受到外部世界的规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对她们的生活有根本性的影响,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自身的努力是关键,其中经济独立是妇

女走向平等和解放的基础。无论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女性的地位与角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经济独立能力,这是女性思想解放、个人发展的原动力,但经济平等不仅取决于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受制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时,传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样是强大的,在女性走向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上,观念上的解放与经济上的平等同等重要。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序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依据、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章主要观点。笔者认为,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动剧烈,妇女生活丰富多彩,但对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妇女状况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0年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对这个时期不同种族和阶级群体的妇女生存状态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正确评价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期间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变迁起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的研究侧重于展现妇女具体生存状况,而且多从“她史”角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性别关系中妇女地位和角色的变迁很少探讨,也很少把1920年代和1930年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这为笔者利用已有成果、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和妇女学等方法、在“社会性别”角度综合考察这个时期妇女的生存状况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留下了空间。第一章侧重分析1920年代妇女的生存情况以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本章首先分析了192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笔者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观,社会文化在20世纪初也逐步走向开放,部分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劳【关键词】:1920年代

中国妇女地位问题资料

一、古代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性曾经占据过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地位。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女性逐步由主导变为男性的附庸。在中国父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被驱赶到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导致女性集体的沉默。 生产本身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无论是哪一种生产,女性最初都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女性也曾经占据过主导地位。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史,以确切的材料证明史前时期都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 根据文献学、古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母系氏族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男女分工,从事采集的女性比较从事渔猎的男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 第二,群婚制的婚姻形式,使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氏族成员的世系只能根据女性的系统来确定。 第三,由于上述自然的、人文的原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的中心与秩序的代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拥有较强体力的男性在生产部门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生产地位的改变,导致妇女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整体滑落。 在父系社会里,男性的作用和地位提升,日益成为物质生产、社会组织中的主角,妇女被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从事为父系家族生育下一代的人口生产、家务和其他"私人事务"。"古代妇女谋生能力也只限于一定范围,'职业妇女'古即有之,也许做得有声有色,但其不出巫、娼妓、女仆、乳母、媒婆、牙婆、稳婆、药婆、卖婆、女红等不甚了了的行业。中国妇女的生活限制已发展到极点。"女性从事的人口生产和低贱职业只被看做一种本能的和私人的活动,而非社会性的劳动,其表征孕育生命的光环被与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中占绝对优势的男性的体魄和力量所打碎,女性因生存上的弱势而处在了相对次要的、第二性的位置,最终成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变为男性的附庸。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整体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剖析,有学者这样总结:第一,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是历史根源。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妇女则以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随着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为父权制,"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尽管妇女的劳动在家庭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妇女从事的纺织业对家庭、乃至封建国家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女性仍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和从属地位。究其原因:其一,女性从事的纺织业属于家庭手工业,仅供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和纳赋,而她们纺织所需要的原料仍然倚重于男耕。况且土地的开垦、棉麻的种植,由于所需的劳动量大,主要由男子来承担。在家庭中,男性家长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口粮)的提供者,而女性从事的纺织只不过是生产环节中的加工部分。因此,妇女所从事的家庭纺织业当然不受重视,其劳动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恰恰相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个体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因而妇女也就无社会地位可言。其二,在物质供应比

漫谈中世纪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化之札记篇

漫谈中世纪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变化之札记篇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过度到父系氏族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便降到一种从属的地位。千百年来,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妇女最重要的职能只是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由此造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绝大多数文明体系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在历史悠久的文明样式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文明就尤其体现了这点。孔老夫子早在两千年前就将中国妇女摆到了从属的地位,“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四德标准长期束缚着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直到20世纪,中国妇女的这一从属地位才开始驻逐步得到改善。妇女在许多时候都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或衍生品。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妇女在为自己争求权利的路上经历了甚多艰辛,以致有人说妇女问题是理解人类社会的镜子和考察历史进程的视线。马克思曾说过,要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首先女性开始。美国著名妇女史学者伊沛霞认为:“最好的妇女史并不仅仅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女人,妇女史挑动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历史和历史进程的理解。 尽管妇女较之男权地位一直处于劣势,但是从整个文明进程来说,它一直是在进步着,妇女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不断受到重视,不同时代、不同地位都有相应的进步。即使是中世纪,这个通常被称为“黑暗的世纪”,社会伦理并没有绝对忽略对女性的关注,妇女也并非一律处于男子的附属地位。在学术话语中,“男尊女卑”仍然是中世纪的主流意识,人们对妇女地位的普遍认定是“附属性”“衍生性”之类的特征。用当代著名的思想史家唐纳德·R.凯利(Donald R.Kelley)话来说:“中世纪的历史概念所涵盖的兴趣非常广泛,处于世俗的和神圣的之间,国王和教皇之间,圣人和罪人之间,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或许除了宫廷诗歌、圣徒传这种类型外,似乎遗忘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性别。”此外,在《圣经》与《塔木德》时代,犹太律法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有价值,比女性更忠诚,遵守的诫命更多,因此女子只能处于屈从男子的边缘化地位。但是,考察11—14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宗教文化、婚姻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或重要或轻微的变化后,发现妇女地位确实有了提高。在宗教生活领域,涌

女性社会地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它不

3.关于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研究内容较多。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因而,妇女走出家庭、跨入社会被看成是妇女解放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妇女获得经济收入途径增多的同时,“妇女重返家庭论”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妇女问题被提了出来,而且一度成为妇女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妇女的政治地位 作为妇女社会地位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妇女的政治地位研究多见于研究妇女社会地位的文章中,一般较少形成独立的研究内容。妇女政治地位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妇女政治地位的法律保障;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现状(多以妇女参政情况来体现);妇女的权利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妇女参政的主要障碍与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妇女在不同环境下的角色冲突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最为重要的是妇女的自身的参政意识较为薄弱。妇女参政成为妇女整体的自觉意识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全面进步。 (四)妇女的教育地位 研究妇女教育地位的文章很多,研究内容包括妇女的教育状况、妇女教育对妇女地位的影响,对于后者的研究更多,研究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地位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参政、职业选择、经济收入、婚姻、生育(包括计划生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改观,妇女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入学率不断提高,文盲率不断降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多。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现代的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有不少现在的女强人。“女强人”的魔咒给现代独立女性带来了颇大的社会压力。这都促使了当代中国女性重新的、自主的思考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已经有了更加豁达的想法,无论是选择成为贤妻良母、专职太太,还是选择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不卑不亢态度,独立个性的生活追求,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旁。这也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对未来女性形象更美好的遐想。 分析完女性地位,其实我觉得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女性,是要学会寻找我们自己的地位,为自己赢得地位。如今在中国,女性应越来越多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担负重要的责任了。不说诸如护士之类的服务性行业和文艺领域是女性垄断的行业,现在女性也越来越多的从事技术研究,行政管理等职务,甚至在军队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行业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样一种思想,必然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深入,中国女性将在祖国的繁荣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必然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 2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3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4 简爱的独立与反叛性格分析 5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6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 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8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9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 10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1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黑色幽默 12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15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6 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17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18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19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20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21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22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23 论《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误读 24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25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2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7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28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29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30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 31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32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Inaugural Address 33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34 中英文化背景下的金融英语翻译分析 3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36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3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38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39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40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41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操作化示例 该调查的指标体系是依据我国经济发 展现状,参照联合国及亚太地区监测妇女地 位的指标而设置的。它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各项内容及其主要指标: 一、法律权利 1、是否设有协调和保护妇乐权益的立法机构; 2、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无歧视性条款; 3、是否有保护妇女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或专 4、公民堆妇女法律权益的认识与态度。 一、生育与健康 1、分城乡、分年龄人口性别比; 2、男女儿童与成人的营养、健康与寿命; 3、各类妇女的生育胎次、生育意愿、孕产保 4、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

三、教育 1、女性人口的识字率、平均学龄和文化构成 2、各级各类学校女性在校生、毕业生、流失 3、职业和高等院校分学科女生人数和毕业生 4、男女接受成人教育情况。 四、劳动就业 1、妇女劳动力资源利用率; 2、非农业劳动者女性就业人口的比重; 3、女性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 4、女性在业者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5、妇女就以意愿途径和职业流动。 五、社会参与与政治参与 1、妇女政治权利的享有和被尊重程度; 2、女性在国家及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比例和幅

3、妇女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4、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参与方式。 一、婚姻家庭 1、平均初婚年龄; 2、女性自主择偶程度和婚姻决定权; 3、家庭事务的决定与参与; 4、夫妻家庭关系中的性别倾向。 七、自我认识与社会认同 1、女性个人价值取向与自我认知能力; 2、男女公民堆性别角色的期待与认识; 3、性别对机会、权利的影响; 4、两性作用、地位评价。 八、生活方式 1、社会交往的内容与结构;

浅谈女性在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从古至今,人类的历史也就是由男女两个性别组成。即便是这仅仅的两个分类,他们在千万年的共同生活中也是相互的对立的。这对立就具体体现在男女地位,尤其是男女社会地位的对比上。 远在人类还在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采摘野生的植物种子、果实、叶子、根和茎来食用。不过,人类毕竟是主要需要吃肉的动物。于是,身体相对比较强壮的男人就要外出打猎。他们打猎可是有风险的行为,而且能不能打到也未必可以肯定。于是,尽管人们很喜欢吃肉,但是也不得不主要靠女性采摘来的植物的东西来维系自己的生命。于是,这个时代的女性也就很有权威,他们甚至可以主宰男人的去留生死。家族也是靠母亲的独门血缘进行维系的。 但是历史发展到距离今天五千年前左右,在女性当这个人类的主有足足一百万多年之后,男人发明了弓箭、发明了畜牧、发明了种植的农业,于是,女性的采摘也就显得不足和微薄了。在这个时候,女性开始一步步走下权力的颠峰,沦落为更低一点的部落中战争后男人抢夺的战利品了。也就是说女性开始被物化,成为男人的附庸。而这个情况到奴隶社会,就凸显得更加的厉害和明张。 社会进步到了封建社会,我在这里是以中国为论述的对方,不一定符合外国尤其是西方的历史。女性在社会分工主要是负担织补。每年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就是妇女向织女姐姐乞讨女红、女工的技法和心得。以后又因为牛哥哥和织妹妹的爱情故事,才演化为中国的情人节的。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好不容易

得到了一点尊严的男性怎么可以那么轻易地失去自己的权柄呢?于是,各种用来限制女性心胸和志向的学说诞生,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说什么乾坤、阴阳的理论,硬生生把一个人类的一半说成是人类的垃圾和祸害。尤其是那些女性中佼佼者,更是被那些男性说成是祸水。 历史的车辆开到资本主义社会,这在我们中国虽然没有很明确地经历国际多资本主义,但是,在这个我们也是浸润过几十年的。在这个社会形态,女性开始了比较独立的生产和劳动,而且形态也不限于织补了。不过,由于这个社会的整个劳动阶级的地位都很低下,妇女就不可能单独地得到提高。而这个时候的社会的上层,女性却依然主要地扮演着花瓶和装饰的角色。所以,这个时代的女性依然是严重低于男性的一个性别。 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我们毕竟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水平,各种分工和道德所形成的造成女性即成地位的因素没有完全消灭。

妇女地位调查问卷

样 本 编 码 制表机关:全 国 妇 联 国 家 统 计 局 批准文号: 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问卷(教育与婚姻家庭情况部分) 您好!我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妇女地位的社会调查依据随机抽样方法,选中了您的家庭进行调查。下面我要了解一些关于户内成员的情况,请给予支持。谢谢! 户内成员情况表(略) 将本户内18岁-64岁(含18岁和64岁)常住人口按先男后女,同性别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从1开始排列,按顺序填入入户抽样表,找出最后一行与事先圈定的列相交处的数字,序号与此数字相同的人即为具体调查对象。 我们选中了您家的 作为调查对象,请问他/她现在在家吗?如果他/她现在不在,请问他/她什么时候在家,我是在您家等候好呢,还是在 月 日 点 分再来找他/她?

首先请告诉我您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A1 您的性别:(请调查员直接填写)A1 □ 1 男 2 女 A2 您的出生年月:19 年月A2 □□A3 您的民族:族(用文字据情填写,编码见民族编码表)A3□□ A4 您18岁以前居住最久的地方是:A4 □ 1 农村 2 镇、县城 3 中小城市(市区人口在100万人以下) 4 大城市(市区人口在100万人以上) 8不知道 A5 包括您在内,您有兄弟姐妹个,其中姐妹个。A5□□您的排行是第几。□ 下面的问题与您的受教育经历有关: B1 请问您是在几岁时上的学?周岁B1□ 97 未上过学(跳问B3)99 不回答(跳问B3) B2 不包括成人教育,您总共上了几年学?年B2□ 97 不适用 99不回答 B3 (问未上过学及上学年数少于4年者)您是否上过扫盲班? B3□ 0 否(跳问C1) 1 是 7 不适用 9不回答 B4 a 您目前的受教育程度是:B4a□ 0 小学 1 初中 2 高中 3 中专 4 大学专科 5 大学本科 6 研究生 7 不适用9不回答 b 是否是成人学历教育?B4b□ 0 不是 1 是

美国的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 投票权 对妇女权利的关心可追溯至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由、平等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理想当时正由中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劳动者扩大至妇女。这一时期关于妇女权利的早期思想在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辩护》(1792)一书中得到充分的阐述。该书对女性的存在只是为了取悦于男性的观念提出挑战,并建议妇女在教育、工作和政治上应获得与男子同样的机会。但在19世纪,这种关于妇女需与男子平等的认识,却集中体现在获得妇女选举权的运动上,对妇女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经济中所占的位置未能作出根本的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新估计。19世纪后期,一些妇女开始在专业领域中工作。以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 (Elizabeth Cady Stanton)为代表的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屡次要求联邦国会允许妇女参与政治投票,在14、15次修订案中屡次遭遇拒绝。最终20世纪上半叶,妇女作为整体获得投票权,于第十九次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1920))通过。此次法案虽已通过,离妇女真正参政还有时日。但对妇女所能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明显的限制,流行的观念也仍然是把妇女限制在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之中。 劳动力 与此同时,造成妇女地位低下(或至少是依赖)的经济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是否生育被视为妇女的基本权利逐渐被社会认同,妇女生育的孩子少了,同时不再被视为地位地下。家用电器的发明,使她们免做许多以前与管理家务连在一起的笨重杂活。工业化的急剧发展,社会迫使女人参与部分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经济中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创造了妇女同男子一样能够胜任的新的工作,工厂中妇女比例缓慢增加。在美国中西部,私人拥有房屋及劳动能力的女性更受尊敬。所有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社会对她们的传统看法不像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那样改变得快。此外,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鼓舞着妇女通过相似的群众鼓动活动和社会批判来改善她们的状况。 妇女组织 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一书是新女权主义兴起的里程碑。该书成为一本遍及全球的畅销书。它通过诉诸妇女的解放亦即男子的解放这一思想来唤起女权主义的觉醒。另一本重要的书是美国人B.弗里登的《女性的神秘》(1963)。她抨击失去活力的家庭生活——

付春杨 清代妇女婚姻地位的实例考析

财产权利的客体 ——清代妇女婚姻地位的实例考析 付春杨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通过对大量清代婚姻案例的考察,解析当时妇女的婚姻地位,揭示其缺乏独立人格的事实,从实证的角度判读在婚姻伦理掩盖下妇女作为财产权利客体的本质。 关键词:妇女;婚姻;财产权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付春杨(1969-),湖北武汉人,女,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及中国宪法文化 收稿日期:2007-03-22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理安·艾斯勒将社会人际关系分为伙伴关系和统治关系两种模式,其均源于或者复制于家庭中的性别关系[1],研究妇女的婚姻地位将有助于深刻理解一个社会的结构方式。如果说近现代的“共诺婚”的本质为“设权的意思表示”[2],是男女双方当事人缔结的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一种身份契约,那么传统社会的聘娶婚则是男女双方家长(或其他有权人)缔结的以妇女的性能力与劳动能力为标的的买卖合同,“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曲礼》)。在婚姻契约中,妇女只是权利的客体。尽管婚姻担负着“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礼记·昏义》)的重要使命,但是在人伦大礼的背后,仍不过是二姓之间的买卖而已。关于聘娶婚的买卖本质陈顾远在其《中国古代婚姻史》中已有过论证,本文惟试图从清代有关聘娶婚的判例入手,探讨司法实践中所反映的清代妇女婚姻地位的实况并籍此研究父权、夫权、族权的财产化体现及其对妇女的支配实质。 一、在室女——父之财产 在室女是没有出嫁的女子,“在家从父”,依据清律“男女婚姻”条下附例“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可见在室女的婚姻例由直系尊亲属主婚,而最主要的则是父亲。母亲虽然名义上同为亲权人,但父亲的权力无疑是决定性的。正如罗马法上只有家父权,而家母只是一种敬称,家母同样是家父权的客体。若母亲与夫家断绝关系,女儿则与其母再无瓜葛,母亲更无权过问女儿婚姻。“判阮王氏等堂词”[3]315中,刘氏在丈夫死后与外人私通而被赶出婆家,县官判令其女归婆家,“母嫁子离,恩断义绝”,令刘氏此后对女儿不得丝毫过问。 从判例中可见,在室女婚姻绝大多数情况系由父亲做主,只有当父亲亡故时才由母亲做主,父母双亡则由收养之余亲做主。如“臬司奉监院一件为杀男拆媳事”[4]222中何梦良的两个女儿在父母双亡后由姑父主婚。而另一则案例“欺昧婚姻事”[5]中,父亲外出,父妾收了男家一头牛将女儿许嫁,此后父亲归家,不同意这门婚事,母亲的许婚就不作数了,如果说此案是因为妾非主母,不能行使亲权,尤有可说,而“斯玉泉控沈志渭悔婚改略由”[6]366中沈志渭之妻沈张氏将女儿香爱许给斯玉泉为妻,沈志渭将女儿改许许长远,地方官认为沈志渭不知其妻许婚之事将女儿另嫁,并无过错,即使明知其事也无妨,明确认定父亲才是女儿婚姻的最终决定者。至于兄之主婚权则不是绝对的,“批曹汉进恳词”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孙伊 女性的家庭权利是其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女性在家庭内的平等权利、财产权利、生育权利以及人身安全权利等。过去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中共文化和商品社会文化这三重压力造成了多数女性的家庭权利贫困[1].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女性要内外兼顾、工作家庭两不误。大部分女性除了必须在工作上努力与男性竞争外,在家庭里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尽管社会的半数成员是女性,而女性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可以说也超出男性(至少就辛劳程度而言是如此),但女权主义等现代理论及相应的研究在中国一直未获得应有的重视,这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观念的约束所致。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历史演变,具体考察她们的家庭权利的各主要方面,希望藉此能促进当代妇女学中家庭关系及女权问题的研究。 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在家庭中的地位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向来不高。宋代以来女性家庭地位低下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摧残女性的缠足现象,它首先是为了取悦于男子的审美需求和性欲偏好,同时迫使女性深居闺房,不问世事,禁锢家中,成为男性的家奴和性奴。[2]有西方学者认为,“缠足是一种政治机制,它反映和存续了妇女社会和心理的劣势;缠足将妇女牢牢地固定在特定的位置、特定的功能”,而且缠足又“是公众态度,是大众文化──它是10个世纪中数以百万计的妇女作为真正的女人的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3] “五四”运动以来,缠足现象逐渐废止,“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新的风气,但家庭中的夫权观念、女性的相夫教子功能和女子的“三从四德”文化,在民国时期一直占据主流。在夫权主导下的家庭里,妻子必须听命于丈夫,女儿必须服从于父母,媳妇必须听命于公婆,许多女性的家庭权益被严重侵犯。尤其糟糕的是,家庭中侵犯女性权益的主要侵害者常常也是女性──如婆婆、后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婆婆们经常以一种不健康的心态,重复自己的婆婆当年的压迫手段,甚至变本加厉地侵犯媳妇的权益和人身自由。后母虐待非亲生之女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即便在家中未遇到婆婆或后母的迫害,女性也得面临代表父权的父亲和公公的压力,男性家长经常任意剥夺女性婚姻自主和经济自主的权利。 1949年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但妇女解放运动并未深入到家庭之中,政治运动的风暴也未危及家庭中男人的优越地位。虽然传统文化鼓吹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文化受到明显的冲击,但在毛泽东时代女性却又多了另外的“二从”,即“从国家”、“从单 位”[4].1950年代,许多女性面临“组织上”的压力,在革命的名义和强制之下,被迫服从组织“分配”,与“首长”们结合。政府公然容许和容忍那些“老革命”喜新厌旧,抛弃老家的“黄脸婆”妻子,与年轻漂亮的城市小知识女性结婚。“组织上”用这种方法对那些“革命英雄”实行了性补偿和性报答,但众多小知识女性却被“革命”当作“性礼物”和“性奴隶”无偿赠与,其自由恋爱的权利被剥夺了,而“首长”们结发妻子的合法权益也被“组织上”彻底破坏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普遍在就业、薪资、提升等多方面对女性员工采取歧视性做法,女性不仅难找工作,而且处处受到福利和待遇上的歧视。全国妇联2001年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的结果表明,从1990到1999年,城市女性与男性的工资比率从77.5比100下降到70.1比100,而在农村则从79比100下降到59.6比100.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自然影响到她们在家庭中地位的下降。随着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被迫离开职场、退回家庭,城市失业者中下岗女工越来越多[5].退回家中的女性尽管不再外出辛苦工作,但心理压力和痛苦却成倍增加。那些仍在工作的女性则不得不降格以求,不仅被迫接受低工资、少福利的歧视,而且可能还要忍受各种性骚扰。 在农村,家庭责任承包制实行后,农民家庭普遍需要男性强劳力承担重体力活,再加上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福利制度和“五保户”制度的崩溃,农民家庭的老人赡养只能依靠儿子,出嫁的女性、离婚女性在责任田、口粮田及土地补偿费方面都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于是农村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6] 虽然时代变了,观念也有进步,但传统文化对女性家庭权利的约束仍然存在,下面分析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生育权利和人身安全权利状况的演变。 二、女性的家庭财产权利

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浅谈沙特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摘要: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人们在感慨过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却不经常谈起其社会半边天—妇女的社会地位。本文从沙特阿拉伯的传统习惯、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浅析了沙特妇女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妇女社会地位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在“石油王国”光环笼罩下的沙特,其国内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不容乐观。例如,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唯一没有派代表参加的联合国成员就是沙特,因为沙特保守的宗教势力谴责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倡导男女平等。而她的邻国科威特却派出了以著名诗人苏阿德·萨巴赫为代表的强大阵容,向世界人民展示科威特妇女解放的成就。而在沙特,如果是一项男女有接触的会议,沙特任何一个部委都不能派女性代表参加。 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妇女主要受部落习俗约束, 地位很低。伊斯兰教创立以后, 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妇女地位。但在总体上仍维持了妇女较男子相对低下的地位。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倡导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派主导地位之确立,决定了沙特社会对妇女问题的保守态度。本世纪初的沙特社会仍是一个游牧部落社会,大男子主义盛行。部落、家族和荣誉受到高度推崇。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着从属者和被保护者的角色。其作用被界定为传宗接代,操持家务和维护家族声誉。女孩几乎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1920年仅麦加有两所专收女生的清真寺学校。学生为15人。当女子步入青春期后,她们的终身大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婚姻毫无例外地由父亲决定。对象多为堂兄或表兄,以避免本家族的人口外流。近亲通婚降低了人口素质,先天性心脏缺损、斜眼等先天性遗传疾病在半岛上屡见不鲜。为了增强家族的实力,同时确保妇女自身的地位,妻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间断的生育,尤其是生子。只有结束了漫长的生育过程之后,成为婆婆的妇女才在家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如果其在不能生子,或者根本不能生育,男子可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 2019-01-01 调查时间:20xx年x月 调查地点:黑龙江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员入户访谈 黑龙江省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日前正式出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妇女地位在多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和教育两项指标追平男性;但在和政治参与两项指标上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 据介绍,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x990年和2000年第一、第二期调查之后,联合进行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20x0年xx月x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及性别观念和态度。省妇联和省统计局共选取x3个市(地)、44个县(区)、220个村(居)委会的3300个家庭户被抽取为调查样本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由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完成。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家庭地位满意度高 调查显示,我省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6成以上的妇女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良好,没有受到慢性病和妇科病的困扰。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我省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4年,比2006年两个规划监测统计数据提高0.44年。青年女性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 女性参与社会较为积极, 《》()。95.8%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x3.7%的女性至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xx.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建议。 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比较高,家庭事务的决策也更加平等。绝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家庭地位表示满意;妻子参与买房/盖房、家庭生产/经营和投资/贷款等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的比例分别为79.9%、78.7%和82.5%。 家庭财产拥有率低于男性家务劳动时间为男性两倍以上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秦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产生,这时男子先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男子成了战争的主要力量。男子在战争中获得的俘虏变成奴隶,自己成为奴隶主,进入了父权时期。到了奴隶社会后期,为了巩固和强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制定出了一系列宗法伦理的信条,女性地位更加全面低落。沦为男子的附庸。如《诗经》:“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男女从出生时便被定,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同等的权力。女子地位低下由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氓》 二、秦汉时期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 兼职。 调查时间:2020年1月 调查地点:黑龙江 沟南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南部,全乡有行政村34个,在这个暑期,我前往 的是沟南乡的罗家岩村进行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当地村委会进行咨询以及向村民发放调查 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其中 调查问卷以及媒体发表见本报告附表。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员入户访谈 黑龙江省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日前正式出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妇女 地位在多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健康和教育两项指标追平男性;但在经济和政治参与 两项指标上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据统计,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和2000 年第一、第二期调查之后,联合进行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 2020年12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 权益和认知及性别观念和态度。省妇联和省统计局共选取13个市(地)、44个县(区)、220个村(居)委会的3300个家庭户被抽取为调查样本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由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完成。 一、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家庭地位满意度高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邀请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等在内的10家公益组织机 构的相关专家,根据对国内144名公益创业青年的调查问卷撰写而成。这也是中国首部公 益创业报告。 调查显示,我省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6成以上的妇女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心理健康良好,没有受到慢性病和妇科病的困扰。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我省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4年,比2020年两个规 划监测统计数据提高0.44年。青年女性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 女性参与社会管理较为积极。95.8%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13.7%的女性至 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12.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