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要求

题目

作业重要性:

1、这两道题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2、本门课最后的考试将会从这两个题目中选取一道作为考试原题。

评分标准:

1、鉴于本题老师讲过,所以可以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答;

2、本着学术讨论的原则,如果同学们的作业与老师所讲有出入,只要能够自圆

其说,也能得高分。

作业要求:

1、沈老师说,由于同学众多,为了防止同学们互相之间的抄袭,此次作业

[11月20日]交齐。

2、鉴于期末考试会有一道原题,沈老师建议,同学们上交作业之前复印一份,保留复印件,以备期末考试之用。

1、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反思,对

我们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有何理论及现实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西方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再次清醒认识到一个事实:当代资本主义尽管产生不少新变化和新特征,但是其本质并为发生改变,危机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西方曾出现一种论调:《资本论》讲的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论》只适用于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资本主义,好像这两部书已经过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老毛病,重焕青春活力,一些人眼中西方似乎成了“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前几年,美国日裔学者福山也曾提出一种理论叫做“历史终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已经最后战胜了社会主义,此次

金融危机的发生彻底粉碎了这种幻想。我们不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改变发生在三个方面:政府职能的变化、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公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此为论据,不少学者甚至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学者也欢呼雀跃地以为,资本主义已经卸下狰狞的剥削压迫面具变成了慈善家。但是,有一个事实必须要始终清楚地认识到,那就是:维护少数资本主义的利益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主要的职能,不管其如何粉饰,也不管其政治纲领如何美化,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刚刚尘埃落定的美国总统大选被称为“史上最贵总统竞选”。在所谓为自由和平等而统治的表象之下,背后隐藏的是一群用金钱交换权力的大财阀们,昂贵的竞选经费和破绽百出的竞选纲领似乎就像外媒做出的评价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在比谁撒的谎更可信而已。”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剥削工人阶级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只不过由过去“刽子手”的单面孔变成了“刽子手”加“牧师”的双面孔,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如同现在的突飞猛进的化妆术一样变得越来越隐蔽。

马克思在《资本论》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东西。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他同货币储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货币储藏者那里,这只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的一个主动轮罢了。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从来不择手段,马克思曾引用一段很有名的话加以说明: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因此,市场监管维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个道理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新政中已经很清楚。而现实是什么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做到真正有力的监管。“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资本的不平衡流动和资本主义为无限膨胀的贪欲而进行带着面具的剥夺,资本家的剥削之举从其政治制度这一深层次已经表现出来了。资本培植出的统治者必

然带着伪善的光环去维护现有的资本阶层,而中产阶级的利益也将随着以虚假承诺所换取的统治权的展开面临新一轮的失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首先从西方爆发足见“资本主义模式理想化”的腔调不可能获得现实基础。资本主义的命运最终将在剥削中走向倒塌。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能步其后尘,必须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寻找中国特色的经济道路。这是资本主义本质带来的启示。

另一方面,不得否认,以美国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尤其在市场经济方面。这也是邓小平所说“市场经济没有资、社之分”。中国改革开放最初一段时间已经尝到了苏联式政府主导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苦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逐步放开的过程,从最初政府主导、单纯公有、国有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经济制度转变,近年来,当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呈现落后之之势时,有一部分呼声认为,中国走的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谓中国道路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有些学者也提出了“现在的中国就是当年的美国”的论调。代表性观点是黄亚生的《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其依据主要集中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流向和逐渐拉大的贫富鸿沟,一方面是京沪广等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另一方面是农村收入增长缓慢,物价、房价飞涨的现实。这些观点有否可信性,笔者认为需要具体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整个历程中去做剖析。分析三十年的得失有助于坚持优势,减少失误,使中国能更好地快速前进,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分析也能更深刻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未来方向。

宏观观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三十年所失亦有,甚至可称十年蹉跎。一方面,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水平、精神文明、军事实力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堪称“奇迹30年”。作为百姓,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从食不果腹到饮食文化,从清一色卡其布到时装品味这些发生在身边和日常生活里的变化。东方病龙到巨龙猛醒,经济实力提高了,吃穿住行讲究了,精神文明开始倡导了,国家安全有保障了……30年完成资本主义100年走的路程,的确是个大惊喜,说是奇迹一点儿也不为过,欧美日对中国崛起的惊恐从反面来看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铸就的辉煌的肯定。但是,失误,这个词不得不提,这背后隐藏的不是否定,而是关切。我们承认快速发展付出了一些代价: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房价居高、物价飞涨、社会浮躁、精心压力……我

们深知,30年并非完美无瑕。许多改革问题有待破题。腐败依然严重,贫富差距较大,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正在恶化等等问题需要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面配套的新一轮改革来解决。深化土地、资本、人力等要素市场的改革,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依然是改革的难题;此外,世界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也许未来30年之路会走得更加艰辛,更加需要我们凝聚改革开放的共识、力量、智慧和信心。在机遇和变化面前,大家都切实感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暖流,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自尊心上的。但是,有人在笑,有人笑中含泪。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经济上的,追究到本质是心态上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发展速度如此之快,30年赶100年的路,一下子惊变,谁能不浮躁?步子迈大了,路走远了,基础必须稳健、必须坚固。有问题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们走错了方向,也不代表走进了死胡同,相反,解决改革所带来的问题唯有“深化改革”,而且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方向不变,踩着资本主义的经验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去深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到如今,同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同床异梦,而是世界规模的“经济联体人”。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留下惊叹,也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经验。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改革开放的得失给未来以启示,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思想解放。正如邓小平当年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过去30年改革开放靠的是思想解放,今后改革开放仍然要靠思想解放。

第二,坚持以开放推动制度创新。30年来,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且始终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或创新比翼前行,相互促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区到九十年代至今的大规模引进外资,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引进了市场经济的规则,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开放带动改革,改革促进开放,这是第二条宝贵经验。

第三,坚持走渐进的市场化改革的路子。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年来,我们完成了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改革开放从边缘开始,逐步向中心推进;从外部改革做起,逐渐启动内部改革;从局部改革走向全面改革;从农村承包土地改革开始再到城市改革;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再到内地改革开放,从双轨制到并轨,走出了一条渐进改革的路子。较好地处理了改革与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是第三条宝贵经验。

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腾飞不能模仿也不能盲目,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2、为什么说资本不仅仅是个经济学范畴,还是一个经济哲学范畴,从经济哲学

的视角研究资本的历史演化对我们今天认识、修正及驾驭资本运动有何理论及现实意义?

答:资本范畴是解读马克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资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长期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的影响,对资本存在盲目拒斥心理和扭曲性理解,片面强调其在“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特殊时代”的负效应,曾一度出现用“资金”代替“资本”的失常现象,把“资本”当成“资本主义”的同义语,甚至到了“谈资本色变”的地步,结果人为地禁锢了经济发展的思路,路子越走越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证明:从经济哲学视角来探讨资本范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资本不为资本主义所专属,更不同于资本主义,而是一个兼具哲学与经济学双重品格的范畴

1、作为经济哲学的资本范畴的历史演化及其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解读:

西方经济学(不管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直以来都将资本当作具有自然属性的物,总体来说,只承认资本的经济学实证意义,不承认资本的哲学意义。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来看,资本范畴具有两个重要的哲学品质,一是实践的内涵,二是人文的内涵。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实践的产物,是积累的劳动,它不是物,而是以一定物为载体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性的力量,从而将资本纳入社会视域来认识。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还具有弘扬人文精神的哲学品质,主要体现在其“异化”理论及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中:资本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导下人格化、“原始积累”产生负效应,对社会人性进行了扭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讲的“现实的个人”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之间,表现出总体上趋向于有利于人的互动,也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发展与发展人的个性相统一的基本理论观点。

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世界的普遍交往及其以它们为基础的人文精神的弘扬,都离不开资本的作用,资本既是人类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实践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证明和弘扬自己的“类本质”或能动性的平台。

当今世界性经济危机还在持续,给中国及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使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经济哲学双范畴的观点出发来认识当今的资本运动,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的本质在于资本的掠夺本性。永无止境地压制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资本在迅速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必然迅速创造一种由两极分化所带来的对立的阶级关系。资本的掠夺导致贫富两极的分化,导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又加重产能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这个经济规律是马克思的整个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楼层。总体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信息的不对称的危机,也是资本整体无序性的危机。

2、经济哲学范畴的资本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发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双重范畴,尤其是哲学品质的观点启发我们:资本运动的失衡性和无序性不仅易导致经济危机,也将危机社会安定秩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加入WTO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的进行,经济文化发展在实际过程中均遭遇不少问题和矛盾,当前,经济改革发展到了关键时刻,诸多关键性矛盾必须及时改革解决。

整体来看,在转型的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多元化的背后,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是当今的价值趋向。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外国资本涌入国内,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新的机遇,通过30年的资本运营和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出现的是西方国家公然指责“中国无人权”以及实际发展过程中日渐拉大的贫富差距。邓小平曾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笔者认为,作为目前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和强有力的举措

来把好关,使资本加速运动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充分发扬平等、公平等人文精神,唯有如此,中国的改革之路才能更加开放,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真正幸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