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初二试卷(阅读有答案)

期中考试初二试卷(阅读有答案)
期中考试初二试卷(阅读有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默写(10分)

1.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2.写取一枝清瘦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3.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日五首》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赏析诗词(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1分)

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回忆了当年征战沙场的情景。

B.都表达了希望建功报国的壮志。

C.都写出了自己白发身老的悲伤。

D.都写到了梦中征战沙场的情景。

(三)阅读下文,完成以下试题。(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上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人物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终有所为。

B.“必先……”包括人的内心、身体、生活各方面。

C.天“降大任”前必先使其困顿的意义是增强他们已有的才能。

D.本文主要讲了成才和治国两个方面的内容。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以下试题。(8分)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遂牵而去()(2)比公乘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之万怪之,询其故

13.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4.张之万之马的可贵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19题(15分)

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a )想进入罗布泊,至少( b )要有两辆汽车,必须( c )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⑼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⑽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

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⑾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⑿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⒀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5.看拼音写汉字:Hún()然一体。(1分)

1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第6段括号内的a、b、c处。(3分)

A至少B那么C 必须D若想 E 只要

a( ) b ( ) c ( )

17.选文第⒀运用了 _________ 、 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作答)。(2分)(1分)

18.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9.第8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5分)答:

答案:

15.浑

16 D A C

17 举例子,列数字(1分)“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3分)

18.表明了作者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3分)

19.略。(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15分)

寻找失落的古都

吴作望

①1871年9月,太阳像火盆一样烤着南部非洲,在通往马绍那的漫漫荒原上,一个面色憔悴;背着沉重行囊的年轻人,顶着烈日孤独而吃力地前行,几只灰色的秃鹫不时地在他头顶盘旋。

②这个年轻的探险家叫莫克,来自德国。莫克不同于其他探险家的是,别的探险家来非洲是为了发财,攫取黄金和钻石;而他只有一个目的,填补欧洲人所绘制的这片大陆地图上的“空白”,因为当时在欧洲人眼中,非洲是片“黑暗的大陆”,非洲人是原始的、愚昧尚未开化的民族,不可能创造什么辉煌文明的古都……

③莫克很小的时候,常听当海员出身的父亲谈到非洲,他就下决心长大后到非洲探险,要找到《圣经》中所说的盛产黄金和宝石的俄斐。让那一段失落的文明历史像袅袅青烟重新在非洲大地升起。重现这片大陆过去的灿烂辉煌。

④1869年,也就是莫克27岁这年,他孑然一身踏上非洲探险之旅。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尽管热带森林留下他的足迹,猎刀屡次逼退袭向他的野兽,遭到过毒蛇咬伤,也患过

可怕的疟疾,莫克都挺过来了,但令他沮丧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梦萦中的那座文明古都,甚至连一块残片都没有找到。

⑤这天,烈日下人迹罕至的荒原似乎走不到头,裸露的岩石随处可见。到了中午时分,莫克感到饥肠辘辘,四周也找不到水,他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携带的指南针告诉他,此刻折而向南,几日之后就可以搭上回德国的商船;如果继续向西,他将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极可能成为头顶盘旋的秃鹫口中的美食。

⑥附近有一棵粗矮的树,莫克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棵野生的油梨树。枝叶下垂的地方,挂着一枚不大的青果。莫克喜出望外,伸手摘下欲解饥渴时,忽然发现,这棵树并不是孤独的,它的周围有许多被风沙掩埋的腐烂树桩,一直延伸到荒无人烟的深处。显然很早以前这地方并不贫瘠,至少有人居住,还有果园。莫克又看着手中的青果,这分明是一枚希望之果啊!是上帝特意赐予不畏艰辛困苦者的,继续前行,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惊喜。

⑦莫克忘记了饥渴和劳累,烈日之下又迈开了坚定的脚步。

⑧果然,沿途上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果树,景色越来越美丽。落日时分,他看到一个欢乐的游牧部落,晚上住在一个老牧羊人家里。正是在这位老牧人的帮忙下,又几经周折,莫克找到了非洲失落千年的文明古都遗址、《圣经》所记载的黄金之城——俄斐!

⑨年轻探险家莫克的发现震惊世界,以后的津巴布韦,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

20.第4段中的“孑然一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第1段画线句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第5-7段写莫克探险心理从“失去勇气”→“______ ”→“_____”变化的过程。(4分)23.简述5段莫克所遇到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4.第7段写莫克“又迈开了坚定的脚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具体再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国家的精神。

B.记叙了莫克寻找失落古都的过程,赞美他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

C.抒发了作者对莫克以探险发现失落古都为唯一目的的敬佩之情。

D.说明探险家莫克非洲探险价值之大,足以震惊世界。

参考答案

20.孤孤单单地一个人去非洲探险。

21.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太阳的火辣(3分)22.惊喜坚定信心(4分)

23.在烈日下人迹罕至的荒原继续前行,他将陷入断粮断水的地步。(3分)

24一棵野生的油梨树和许多被风沙掩埋的腐烂树桩给了他探险成功的希望。(6分)

25.B(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