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药典-孟鲁司特钠-英文

日本药典-孟鲁司特钠-英文
日本药典-孟鲁司特钠-英文

001-1409-2(仮訳).pdf

Montelukast Sodium

モンテルカストナトリウム

C35H35ClNNaO3S: 608.17

Sodium (1-{[((1R)-1-{3-[(1E)-2-(7-chloroquinolin-2-yl)ethenyl] phenyl}-3-[2-(1-hydroxy-1-methylethyl)phenyl]propyl)sulfanyl] methyl}cyclopropyl)acetate

[151767-02-1]

Montelukast Sodium contains not less than 98.0% and not more than 102.0% of C35H35ClNNaO3S, calcu-lated on the anhydrous basis and corrected on the amount of the residual solvent.

Description Montelukast Sodium occurs as a white to pale yellowish white powder.

It is very soluble in methanol and in ethanol (99.5), and freely soluble in water.

It is hygroscopic.

It turns yellow on exposure to light.

Identification(1)Place 0.1 g of Montelukast Sodium in a crucible, and heat until a white residue is formed. To the residue add 2 mL of water, and then filter. To the filtrate add 2 mL of potassium carbonate solution (3 in 20), and heat to boiling: no precipitate is observed. To this solution add 4 mL of potassium hexahydroxoantimonate (V) TS, heat to boiling, and cool immediately in ice water: a white precipitate is formed. Rub the inside wall of the test tube with a glass rod, if necessary.

(2)Determine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a solution of Montelukast Sodium in a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3:1) (1 in 100,000) as directed under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2.24>, and compare the spectrum with the Reference Spectrum or the spectrum of a solution of Montelukast Sodium RS prepared in the same manner as the sample solution: both spectra exhibit similar intensities of absorption at the same wavelengths.

(3)Determine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Mon-telukast Sodium as directed in the paste method unde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2.25>, and compare the spectrum with the Reference Spectrum or the spectrum of Montelukast Sodium RS: both spectra exhibit similar intensities of ab-sorption at the same wave numbers. Or, perform the test by the potassium bromide disk method or ATR method, and compare the spectrum with the spectrum of Montelukast So-dium RS: both spectra exhibit similar intensities of absorp-tion at the same wave numbers.

Purity (1) Heavy metals-Dissolve 0.5 g of Montelukast Sodium in 20 mL of a mixture of acetone and water (4:1),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ample solution. Separately, take 0.5 mL of Standard Lead Solution, add 20 mL of the mixture of acetone and water (4:1),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tand-ard solution. To the sample solution and the standard solution add 2 mL of acetate buffer solution, pH 3.5, and shake. To these solutions add 1.2 mL of thioacetamide-alkaline glycerin TS, shake immediately, then allow to stand for 2 minutes, and filter through a membrane filter with pore size 0.45 μm (about 13 mm in diameter). Compare the color on the mem-brane filters through which each solution is filtered: the color obtained from the sample solution is not darker than that obtained from the standard solution (not more than 10 ppm).

(2)Related substances-Conduct this procedure using light-resistant vessels. Dissolve 50 mg of Montelukast So-dium in 50 mL of a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ample solution. Perform the test with 10 μL of the sample solution as directed und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1>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Determine each peak area by the automatic integration method, and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them by the area per-centage method: the amount of the peak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about 1.9 to montelukast (related substance F) is not more than 0.3%, the amount of the peak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about 0.4 (related substance A) is not more than 0.2%, the amounts of the peaks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s of about 0.8 (related substance B) and about 1.2 (related substance E) are not more than 0.15%, respectively,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two peaks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about 0.9 (related substances C and D) is not more than 0.15%, and the amounts of the peaks other than montelukast and the peaks mentioned above are not more than 0.10%, respectively.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peaks other than montelukast is not more than 0.6%.

Operating conditions-

Detector, column, column temperature, mobile phase, and flow rate: Proceed as directed in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Assay.

Time span of measurement: For 16 minutes after injection, beginning after the solvent peak.

System suitability-

System performance: Proceed as directed in the system suitability in the Assay.

Test for required detectability: Pipet 1 mL of the sample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100 mL. Pipet 1 mL of this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20 mL,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olution for system suitability test.

001-1409-2(仮訳).pdf When the procedure is run with 10 μL of the solution for

system suitability test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SN ratio of the peak of montelukast is not less than 10.

For the calcula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peak areas

smaller than that of montelukast, founded in the chromato-

gram obtained with 10 μL of the solution for system suitabil-

ity test, are excluded.

(3)Optical isomer-Conduct this procedure using

light-resistant vessels. Dissolve 50 mg of Montelukast So-

dium in 50 mL of a mixture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1:1),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ample solution. Perform the test

with 10 μL of the sample solution as directed und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1>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ondi-

tions. Determine each peak area by the automatic integra-

tion method, and calculate the amounts of them by the area

percentage method: the amount of the peak having the rela-

tive retention time of about 0.7 to montelukast is not more

than 0.2%.

Operating conditions-

Detector: An ultraviolet absorption photometer (wave-

length: 280 nm).

Column: A stainless steel column 4.0 mm in inside diame-

ter and 15 cm in length, packed with α1-acid glycoprotein

binding silica gel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5 μm in particle

diameter).

Column temperature: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about

30℃.

Mobile phase A: Dissolve 2.3 g of ammonium acetate in

1000 mL of water, and adjust to pH 5.7 with acetic acid

(100).

Mobile phase B: A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acetonitrile

(3:2).

Flowing of mobile phase: Control the gradient by mixing

the mobile phases A and B as direc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Time after injection of sample (min) Mobile phase A

(vol%)

Mobile phase B

(vol%)

0 -30 70 →60 30 →40

30 -35 60 40

Flow rate: 0.9 mL per minute (the retention time of mon-telukast is about 25 minutes).

System suitability-

Test for required detectability: Pipet 1 mL of the sample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1:1) to make exactly 100 mL. Pipet 1 mL of this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1:1) to make exactly 10 mL. When the procedure is run with 10 μL of this solution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SN ratio of the peak of montelukast is not less than 10.

System performance: Dissolve about 5 mg of Montelukast Racemate RS in the mixture of water and acetonitrile (1:1) to make 50 mL. When the procedure is run with 10 μL of this solution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solution between the peak of montelukast and the peak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about 0.7 to montelukast is not less than 2.9.

(4)Residual solvent-Being specified separately when the drug is granted approval based on 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

Water <2.48>Not more than 4.0% (0.3 g, volumetric titra-tion, direct titration).

Assay Conduct this procedure using light-resistant vessels. Weigh accurately about 50 mg of Montelukast Sodium, and dissolve in a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50 mL. Pipet 10 mL of this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100 mL,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ample solution. Separately, weigh accurately about 26 mg of Montelukast Dicyclohexylamine RS, dissolve in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50 mL. Pipet 5 mL of this solution, add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exactly 20 mL,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tandard solution. Perform the test with exactly 10 μL each of the sample solution and standard solution as directed under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1>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peak areas, A T and A S, of montelukast in each solution.

Amount (mg) of C35H35ClNNaO3S

=M S×A T/A S×5/2 ×0.792

M S: Amount (mg) of Montelukast Dicyclohexylamine RS

Operating conditions-

Detector: An ultraviolet absorption photometer (wave-length: 238 nm).

Column: A stainless steel column 4.6 mm in inside diame-ter and 5 cm in length, packed with phenylsilanized silica gel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1.8 μm in particle diameter). Column temperature: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about 30℃.

Mobile phase A: A mixture of water and trifluoroacetic acid (2000:3).

Mobile phase B: A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trifluoroa-cetic acid (2000:3).

Flowing of mobile phase: Control the gradient by mixing the mobile phases A and B as direc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Time after injection

of sample (min)

Mobile phase A

(vol%)

Mobile phase B

(vol%)

0 - 3 60 40

3 -16 60 →49 40 →51 Flow rate: 1.2 mL per minute (the retention time of mon-telukast is about 7 minutes).

001-1409-2(仮訳).pdf

System suitability-

System performance: Dissolve 10 mg of Montelukast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RS in the mixture of methanol and water (9:1) to make 10 mL,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olution A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Perform the test with 10 μL of the solution A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identify the peaks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s to montelukast of about 0.4 (related substance A), about 0.9 (related substances C and D), about 1.2 (related substance E), and about 1.9 (related substance F). Place 1 mL of the solution A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in a clear glass con-tainer, allow to stand for about 20 minutes, and use this solu-tion as the solution B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When the pro-cedure is run with 10 μL of the solution B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identify the peak having the relative retention time of about 0.8 to mon-telukast (related substance B), the resolution between the peaks of related substance B and montelukast is not less than 2.5, and between the peaks of montelukast and related sub-stance E is not less than 1.5.

System repeatability: When the test is repeated 5 times with 10 μL of the standard solution under the abov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peak area of montelukast is not more than 0.73%.

Containers and storage Containers-Tight containers Storage-Light-resistant.

Related substances

Related substance A:

(1-{[(1-{3-[(1E)-2-(7-Chloroquinolin-2-yl)ethenyl]phenyl} -3-[2-(1-hydroxy-1-methylethyl)phenyl]propyl)sulfinyl] methyl}cyclopropyl)acetic acid Related substance B:

(1-{[((1R)-1-{3-[(1Z)-2-(7-Chloroquinolin-2-yl)ethenyl] phenyl}-3-[2-(1-hydroxy-1-methylethyl)phenyl]propyl)

sulfanyl]methyl}cyclopropyl)acetic acid

Related substance C:

(1-{[((1R)-1-{3-[(1R)-1-({[1-(Carboxymethyl)cyclopropyl] methyl}sulfanyl)-2-(7-chloroquinolin-2-yl)ethyl]phenyl}-3- [2-(1-hydroxy-1-methylethyl)phenyl]propyl)sulfanyl]

methyl}cyclopropyl)acetic acid

Related substance D:

(1-{[((1R)-1-{3-[(1S)-1-({[1-(Carboxymethyl)cyclopropyl] methyl}sulfanyl)-2-(7-chloroquinolin-2-yl)ethyl]phenyl}-3- [2-(1-hydroxy-1-methylethyl)phenyl]propyl)sulfanyl]methyl

}cyclopropyl)acetic acid

Related substance E:

(1-{[((1R)-3-(2-Acetylphenyl)-1-{3-[(1E)-2-(7-chloroquinolin -2-yl)ethenyl]phenyl}propyl)sulfanyl]methyl}cyclopropyl)

acetic acid

001-1409-2(仮訳).pdf

Related substance F:

(1-{[((1R)-1-{3-[(1E)-2-(7-Chloroquinolin-2-yl)ethenyl]

phenyl}-3-[2-(1-methylethenyl)phenyl]propyl)sulfanyl]

methyl}cyclopropyl)acetic acid

Add the following to 9.01 Reference Standards

(1):

Montelukast Sodium RS

Montelukast Dicyclohexylamine RS

Montelukast Racemate RS

Montelukast for Peak Identification RS

中文翻译日本药典-氯化钠

氯化钠 本药典氯化钠部分与美国药典、欧洲药典一致,但文中(◆ )标记部分与 ◆ 上述两药典不同。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Nacl不得少于99.0%且不得多于100.5%。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99.5)中几乎不溶。 鉴别:本品氯化钠溶液(1→20)显钠盐的鉴别反应<1.09>。 本品氯化钠溶液(1→20)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1.09>。 纯度:(1)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溶解于5mL的水中,溶液应澄清且无色。 (2)酸碱度——精密称取本品20.0g溶解于100mL刚冷却的沸水中,使用此溶液作为样品溶液。取20mL的样品溶液加入0.1mL的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和浓度为0.01mol/L的盐酸滴定液0.5mL,溶液变为黄色。同时,另取20mL的样品溶液加入0.1mL的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和浓度为0.01mol/L的盐酸滴定液0.5mL,此溶液为蓝色。 (3)硫酸盐——取纯度(2)方法下的样品溶液7.5mL加水至30mL后摇匀,将此溶液作为样品溶液。另外,称取0.181g的硫酸钾用乙醇(3→10)稀释至500mL 的容量瓶中,移取上述刚配置的硫酸钾溶液5mL至100mL的容量瓶中,用乙醇(3→10)稀释定容后摇匀。取上述浓度较小的硫酸钾溶液4.5mL,加入3mL的二水合氯化钡(1→4),震摇,放置1分钟后。取上述放置1min的溶液2.5mL,加入15mL的样品溶液和0.5mL的醋酸(31),摇匀后静置5分钟:溶液出现的浑浊不得多于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溶液产生的浑浊。 对照溶液:称取0.181g的硫酸锌加水溶解至5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后摇匀。移取此溶液5mL至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后摇匀。用此溶液替代样品溶液进行相同的操作。 (4)磷酸盐——取纯度(2)方法下的样品溶液2.0mL和浓度为2mol/L硫酸试液5mL,加水稀释至100mL,加4mL的钼酸铵硫酸溶液和0.1mL新配置的氯化亚锡盐酸溶液,摇匀后静置10分钟:此溶液不得暗于相同条件下的对照溶液。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版药典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其他中药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五、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七、《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 (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十三、正文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 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除特别注明 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 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部药典的其他药品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与药品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通则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通则 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 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 ChP。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 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 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 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 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 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釆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 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 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中国药典版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2020版药典四部凡例

凡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所载同品种或相关内容的上版药典标准或原国家药品标准即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及相关通用技术要求,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和药用辅料。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中国药典》主要由凡例、通用技术要求和品种正文构成。 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对品种正文、通用技术要求以及药品质量检验和检定中有关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和基本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包括《中国药典》收载的通则、指导原则以及生物制品通则和相关总论等。 《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为品种正文。 三、药品标准由品种正文及其引用的凡例、通用技术要求共同构成。 本版药典收载的凡例、通则/生物制品通则、总论的要求对未载入本版药典的其他药品标准具同等效力。 四、凡例和通用技术要求中釆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通用技术要求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品种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据此执行。 五、品种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未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通用技术要求 七、通则主要包括制剂通则、其他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制剂通则系为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为各品种进行相同项目检验时所应采用的统一规定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 指导原则系为规范药典执行,指导药品标准制定和修订,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所规定的非强制性、推荐性技术要求。 生物制品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总论是对某一类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要求。 八、制剂生产使用的药用辅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本版药典通则0251〈药用辅料〉的有关要求。 品种正文 九、本部品种正文系根据药用辅料的特性,按照生产工艺、用途、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技术规定。 十、药用辅料品种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13)附图、附表、附、注等。 名称与编排 十一、药用辅料通用名应符合中国药用辅料通用名命名原则的有关规定。 十二、有明确化学结构的药用辅料其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十三、本部品种正文按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通用技术要求按分类编码排列;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对照的索引。

2015年度版《中国药典》有关《通则和指导原则》第四部

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通则和指导原则》的内容(以下红色标记的内容更需要关注) 序号编码目录 1 0100 制剂通则 2 0101 片剂 3 0102 注射剂 4 0103 胶囊剂 5 0104 颗粒剂 6 0105 眼用制剂 7 0106 鼻用制剂 8 0107 栓剂 9 0108 丸剂 10 0109 软膏剂乳膏剂 11 0110 糊剂 12 0111 吸入制剂 13 0112 喷雾剂 14 0113 气雾剂 15 0114 凝胶剂 16 0115 散剂 17 0116 糖浆剂

19 0118 涂剂 20 0119 涂膜剂 21 0120 酊剂 22 0121 贴剂 23 0122 贴膏剂 24 0123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25 0124 植入剂 26 0125 膜剂 27 0126 耳用制剂 28 0127 洗剂 29 0128 冲洗剂 30 0129 灌肠剂 31 0181 合剂 32 0182 锭剂 33 0183 煎膏剂(膏滋) 34 0184 胶剂 35 0185 酒剂 36 0186 膏药 37 0187 露剂

39 0189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40 0200 其他通则 41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42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 43 0213 炮制通则 44 0251 药用辅料 45 0261 制药用水 46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 47 0300 48 0301 一般鉴别试验 49 0400 光谱法 50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1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52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53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4 0407 火焰光度法

多西他赛日本药典JP16

多西他赛日本药典JP16 C43H53NO14· 3H2O 861.93 化学名称: 定义:含多西他赛(C43H53NO14)97.5%~102.0%,按折干折纯计。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乙醇(99.5)及二甲基甲酰胺,可溶于甲醇、二氯甲烷中,几乎不溶于水。见光易分解。 鉴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24> 测定多西紫杉醇水合物:甲醇=1:50,000中的溶液的吸收光谱,并将光谱与参考 光谱或同步制备的多西紫杉醇水合物对照品溶液的光谱进行比较。样品溶液与对照 品溶液的光谱在相同波长下表现出相似的吸收强度。 ●红外分光光度法<2.25> 将60mg水合多西他赛溶于1Ml二氯甲烷溶液中。按照红外分光光度<2.25>项下 的溶液法,用固定长度为0.1mm的溴化钾比色皿进行测试,并与参考光谱或者多 西他赛对照品的光谱进行比较,在相同波长下,两种光谱表现出相似的吸收强度。 比旋度<2.49>:: -39 –-41° 取0.2g多西他赛(折干折纯样品)溶于20mL甲醇中,100mm 纯度: ●重金属<1.07> 按照方法二,取多西他赛无水物1.0g进行试验。用2.0mL标准铅溶液作为对照液, 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超过20ppm。

●有关物质 液相色谱<2.01>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样品溶液10μ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用自动积分法确定各峰面积,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面积: 操作条件: 检测器、柱温、流动相和流速:按照分析中的操作条件进行。 测量时间:进样后39分钟,从溶剂峰后开始计算。 系统适用性: 检测要求:取多西他赛样品溶液1mL,加水、色谱乙腈和醋酸(100)(1000:1000:1)混合至总体积100mL。取1mL该溶液,加水,色谱乙腈和乙酸(100)(1000:1000:1)的混合物,制成10lmL,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移液管量取5mL系统适用性溶液,加水,色谱乙腈和乙酸(100)(1000:1000:1),定容至10mL。取该溶液与系统适用性溶液各10 μL,分别注人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该溶液中的主峰面积相当于系统适用性溶液主峰面积的35%~65%。 系统性能:在系统适用性试验中,多西他赛主峰的理论塔板数不低于100,000,拖尾因子不超过2.0。 重复性试验:在系统适用性试验中,重复进样6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0%。 ●残留溶剂:符合药物制剂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 S 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本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本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 本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 在编制本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

人参中日美三国药典的比较

人参(ginseng)中、日、美三国药典比较 人参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古代医药学书籍中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人参属。入药部分主要为人参的根和须,现在也有将人参叶做药用的。据说人参叶可以润燥、生津止渴,而人参则更具多种功效。人参的别名有:神草、地精、天狗、王精、孩儿参、人衔、黄参等。由于它的根部类似人形,故而,人们把它称为人参。近些年,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它的茎、叶、种子也可入药,可以提炼人参皂甙。人参的主要功效:能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和频率,刺激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增进性机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强化骨髓的造血机能。另外,人参外用还可促使伤口及溃疡迅速愈合。中、日、美三国药典都从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五个方面规定了人参这种生药,但是三个药典所用的方法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在细节上面都有些许差异。比如三者都运用了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来鉴别或者进行含量测定,虽然供试液、标准液的制备方法不一样,但都是运用了人参皂苷的特殊理化性质来鉴别的,至于对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则由各个国家用药特点所决定。 中国药典2010版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品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有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日本药典第十五改正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根迅速经过热水处理,根须去掉。人参皂苷Rg1≥0.10%人参皂苷Rb1≥0.20% (以干重为标准)。 美国药典USP32 由亚洲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人参皂甙Rg1≥0.2%,人参皂甙Rb1≥0.1%)。 英国药典BP 2009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中,指定白参的干燥根或切片;指定红参经蒸汽处理后干燥。人参皂甙Rg1 (C42H72O14,2H2O; Mr 837)和人参皂甙Rb1(C54H92O23,3H2O; M r 1163)的含量和应不小于0.4%(以干重为标准)。 性状 中国药典2010版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或主根多与根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四部(通则1421 灭菌法)

1421灭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 续表核素半衰期 电子发射光子发射 类型能量/M e V发射概率/%衰变方式能量/M e V发射概率/% 198 A u 2. 695 天eA0. 0540. 1X0.010 1. 19 ce0. 329 2. 90. 0690. 082 2. 7 0. 397 1. 070. 41295. 6 0. 4080. 30. 6760. 8 r0. 285? 1. 0 1. 0880. 2 0. 961?99. 0 199 A u 3.139天eA0.0540. 7X0.010 6. 9 ce0. 035 3. 210. 0500. 36 0. 07511. 80. 0690. 08217. 3 0. 125 6. 6y0. 15840. 0 0.155 4. 80. 2088.7 0. 193 1. 24 r0. 24421. 5 0. 29472. 0 0. 452 6. 5 200 T126. 1小时eA0. 054 3. 3X0. 01031. 8 ce0. 285 3. 40.0690. 07164. 4 0. 353 1. 40. 0800. 08217. 6 0+ 1.066?0. 3y0- 36887 0. 57913. 7 0. 82810. 8 1. 20630 1.226 3. 3 1. 274 3. 3 1. 363 3. 4 1. 515 4.0 201 T|72. 91小时eA0. 054 3.0X0.01030 ce0. 0527. 20.0690. 07159 0. 08415. 40. 0800. 08216 0. 121 1. 270. 135 2. 6 0.153 2. 60. 16710.0 202 T112. 23 天eA0. 054 3. 1X0. 01029. 4 ce0. 356 2. 40.0690.07160. 1 0‘ 0800_ 08216. 4 y0. 44091. 5 ①卢能谱的最大能量(m a xim u m energy o f th e beta sp e ctru m)。 ②源的总涯没相应的最大转换概率(m a x im u m in te n s ity corresponding to a to ta l a n n ih ila tio n in th e source)。 注:eA表示俄歇电子(a u g e r electro ns) ce 表示内转换电子(conversion e lectro ns) 1421 灭菌法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对于任何一批灭菌物^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简称SA L>。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 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灭菌后物品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1.基本情况: 1950年1月卫生部成立第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组成8个专家的小组团队,展开中国药典的编制,亦是我国最早的标准化机构。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至今已组建十屇药典委员会,并经已编制共九版中国药典(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 英文缩写为Ch.P.)。中国药典是为保证药品产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的技术法典,亦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 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及对外的竞争 力,药典收载范围遂步扩大,由1953年(第 一版)共531品种增加至现有的2010版(第九 版)共4567种(包括有中药: 2165种(一部),化 学药: 2271种(二部)及生物药制品: 131种(三 部)),当中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 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凡例、 通则及附录等等。 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是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并且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由此可见,药典是国家对药品监控及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 药典的法律地位: 依照《药品管理法》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 国务院药品监督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2.基本结构: 凡例: 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控的基本原则,是对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正文: 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正文,是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运输、贮藏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氨甲环酸片日本药典翻译

氨甲环酸片 本品含氨甲环酸片(C8H15NO2:157.21)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制备方法使用氨甲环酸按片剂项下的规定制备。 鉴别取氨甲环酸片细粉适量,根据标示量,相当于氨甲环酸0.5g,加水50ml,充分振摇,过滤,取滤液5ml,加茚三酮滴定液1ml,加热3分钟,溶液逐显深紫色。 含量均匀度符合质量变异测试规定。 溶出度单独详细说明 含量测定精密称定本品至少20片,研细,精密称量适量粉末,相当于氨甲环酸5g,加水150ml,用超声波完全分解片剂,再加水准确至200ml,离心,吸取上清液4ml,加水定容至50ml。用不大于0.45μm的滤膜过滤。弃去10ml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预经105℃干燥2h的氨甲环酸对照品50m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l,将此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各30μl,根据下面的条件按照液相色谱法<2.01>进行测定,测定氨甲环酸的峰面积,A T和A S 氨甲环酸C8H15NO2含量(mg)=W S*( A T/A S)*100 W S:氨甲环酸对照品的称重(mg) 操作条件—— 检测器,色谱柱,和流动相:按氨甲环酸含量测定项下的操作条件进行。 柱温:恒温35℃。 流速:调整流速使氨甲环酸的保留时间约为16分钟。 系统适应性—— 系统性能:取对照品5ml和4-(氨甲基)苯甲酸(1/10000)1ml和水至50ml ,在上述的操作条件下运行程序,注入此溶液30μl,氨甲环酸和4-(氨甲基)苯甲酸有序的洗脱出来,两者峰的分离度应大于3。 系统重复性:在上述的操作条件下重复进对照品6次,每次30μl,氨甲环酸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 容器和贮存器皿——气密容器

中国药典部分

2010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2010版中国药典word版pdf版exe版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 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2010版中国药典word版pdf版exe版

中国药典2015版4部 可见异物检查法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可见异物系指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 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应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条件下生产,产品在出厂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逐一检查并同时剔除不合格产品。临用前,需在自然光下目视检查(避免阳光直射),如有可见异物,不得使用。 可见异物检查法有灯检法和光散射法。一般常用灯检法,也可采用光散射法。灯检法不适用的品种,如用深色透明容器包装或液体色泽较深(一般深于各标准比色液7号)的品种可选用光散射法;混悬型、乳状液型注射液和滴眼液不能使用光散射法。 实验室检测时应避免引人可见异物。当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无菌原料药供试品溶液时,或供试品的容器不适于检查(如透明度不够、不规则形状容器等),需转移至适宜容器中时,均应在B级的洁净环境(如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用于本试验的供试品,必须按规定随机抽样。 第一法(灯检法) 灯检法应在暗室中进行。

A B C D 检查装置如下图所示。 图灯检法示意 A.带有遮光板的日光灯光源(光照度可在1000~4000lx范围内调节); B.不反光的黑色背景; C.不反光的白色背景和底部(供检査有色异物); D.反光的白色背景(指遮光板内侧)。 检查人员条件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测验,均应为4.9及以上(矫正后视力应为5.0 及以上);应无色盲。 检査法 按以下各类供试品的要求,取规定量供试品,除去容器标签,擦净容器外壁,必要时将药液转移至洁净透明的适宜容器内,将供试品置遮光板边缘处,在明视距离(指供试品至人眼的清晰观测距离,通常为25cm),手持容器颈部,轻轻旋转和翻转容器(但应避免产生气泡),使药液中可能存在的可见异物悬浮,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目视检查,重复观察,总检查时限为20秒。供试品装量每支(瓶)在10ml及10ml以下的,每次检查可手持2支(瓶)。50ml或50ml以上大容量注射液按直、横、倒三步法旋转检视。供试品溶液中有大

2015版中国药典电子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电子版简介(《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分为一,二,三,四部分。根据含量,共有2158种药材和煎剂(618),植物油和提取物(47),处方制剂和单一制剂(1493)等,共有2158种。《药典》第二部分共记录了2271种。药典的第三部分包含137种生物产品,包括预防等级I(48),治疗等级II(78),体内诊断等级III (4)和体外诊断等级(7)。药典4包含药物赋形剂(270),一般原则和指导原则(3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特点(2015年版) -新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包括618种药材和汤剂,47种植物油和提取物,1493种处方药和单一风味制剂以及第2卷第2603个品种。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共有2165个品种记录在第一卷和第二卷的2271中。 -新版《中国药典》是1953年第一版以来的第十版。在保持科学,先进,规范药典的基础上,本版《药典》着重于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要求。充分利用国际

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经验,提高药典标准水平,反映出中国目前医学发展和检验技术水平,促进中国药品质量的提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我们将继续在产品升级,促进中国医药工业健康发展,增强中国药典权威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说明: -本版《药典》是中国药品质量保证规范,以科学,先进,规范和权威为基础,着力解决限制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药品标准的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目前制药行业的水平,临床用药和检测技术。它在提高药品质量的过程中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中国药典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影响。 -自中国药典实施之日起,自历史药典开始记录的同一品种的药品标准,卫生部发布的药品标准,国家食品局发布的新药品认证标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废止升级为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

国外药典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国际性药典则由公认的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协商编订。制定药品标准对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品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真伪、纯度、品质优良度。三者的集中表现是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药品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法定名称、来源、性状、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效价或活性)测定、类别、剂量、规格、贮藏、制剂等等。 药典是从本草学、药物学以及处方集的编著演化而来。药典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法定性和体例的规范化。中国最早的药物典籍,比较公认的是公元 659年唐代李淳风、苏敬等22人奉命编纂的《新修本草》。全书54卷,收载药物844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定药典。15世纪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欧洲近代药典编纂的发展。许多国家都相继制订各自的药典。1498年由佛罗伦萨学院出版的《佛罗伦萨处方集》,一般视为欧洲第一部法定药典。其后有不少城市纷纷编订具有法律约束性的药典。其中纽伦堡的瓦莱利乌斯医生编著的《药方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纽伦堡当局承认,被定为第一本《纽伦堡药典》于1546年出版。在《纽伦堡药典》的影响下,在奥格斯堡、安特卫普、里昂、巴塞尔、巴伦西亚、科隆、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地也相继有药典问世。这一进展标志着欧洲各地区性药典向法定性国家药典转化的新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至少已有38个国家编订了国家药典。另外,尚有区域性药典3种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国际药典》。下面简介几部著名药典。 英国药典(BP)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是由英国药典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编制,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英国药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

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word版电子书

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word版电子书中国药典沿革 1953年版(第一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抽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531种,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增补本。 1963年版(第二版) 1955年卫生部组建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此届委员会因故未能开展工作。1957年卫生部组建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