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1、小组的定义:有一人以上、有关系、成员间互动规范和规则、整体感(归

属感)、角色

2、小组工作的定义:将小组既当作过程也当作手段、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

改善成员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3、“镜中我”库利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1、小组工作价值观:

●在不同的肤色、种族、年龄、国籍、任何社会阶层的人们组成的小组中,

参与促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重视合作和共同决策,重视参与式的民主的原则

●关注小组中的个人创造性

●重视组员个人具有参与的自由,包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个人具

有参与小组决策过程的权利

●高度小组中的高度个别化,确保组员独特的问题得到关注

2、四个关键价值观

a)尊重和尊严---不管我们的组员在社会上被怎样贬低,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的

价值和尊严。

b)团结和互助---我们重视小组中的关系能够帮助个人成长,帮助他们愈合创

伤,满足他们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需要,发展团结的意识和团体意识。

c)赋权--小组的力量能够帮助组员为自己自豪,协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来

实现自助,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新的改变。

d)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友谊与忠诚---我们重视小组的力

量,帮助组员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建立关系。组员间的尊重和欣赏会随着小组关系的加深而不断增强。

3、小组工作专业资格和知识

●资格认证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背景训练

●理论背景

●辅导技巧

●研究方法

●实务经验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和小组动力

一、1、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解释社会变迁和个人

变化。

冲突具有积极的作用。

?使双方意愿及时得以表达;

?引发各方及整个环境对潜在的规范和观念的自觉;

?冲突有利于社会或群体的身份和边界的建立和维持;

?社会安全阀功能

冲突的反作用

?对于群体内部冲突而言,如果冲突涉及群体的基本价值与核心观念,

就会对群体有破坏作用。

?对于群体间的冲突而言,如果冲突过于激烈,可能导致群体的瓦解。

2、冲突理论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适当的小组的冲突将有助于强化小组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

避免小组成员在核心价值观上产生冲突

避免小组成员间非现实的冲突

?它是为释放敌对情绪而发起的冲突,因而即使各方都实现了具体目

标,也难以消除冲突的潜在原因。

利用冲突、矛盾进行小组创新

二、1、符号互动理论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

中;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

义。

2、符号互动理论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真诚互动,帮助组员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

和自我评价。

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引导组员重新定义自己生存的环境、自己的处

境。

三.1、. 社会交换理论:

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制约

小组中互动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方式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和最小

惩罚,因为在人类的关系中,一直存在一种交换的关系,人们的付出就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得到。

群体凝聚力强弱首先是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

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赞许都是增强

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部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

的注意力转移向外

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

酬的差别相关。

如果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所获得的报酬,小于成员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

得的报酬,那幺群体凝聚力将减弱;如果成员在群体中活动所获报酬大于他

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群体活动中所获报酬的成本小于他个

人活动获同样报酬的成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增强

2、在小组中的运用

观察单个的小组成员是怎样在小组互动中追求报酬奖励的

提高积极的后果,减少消极的后果

认知过程对人们在小组中行为会产生影响,组员对得失的看法深受认知过

程的影响(如期望和意向)。

四、来自心理学的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人格发展理论:自我、本我与超我

童年经验

潜意识

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

幽默、反向形

成等各种形式。

a.在小组的应用:

个人的行为可以从童年经验中找到根源

自我防卫机制能够舒缓情绪方面的压力,帮助提高我们有效应付压力的能

力.

理解组员的异常反映,如否定,投射,理性化,和抗拒行为等。

通过发掘组员过去的行为方式,将这些行为与现在的行为联系起来,利用

移情反映,可以帮助组员对自己的行为获得新的视野(认识),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

2.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刺激

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

a.在小组的应用

组员的行为直接受到周围刺激物的影响

组员的行为受到自己行动的后果的控制

大部分的学习行为发生在观察和体会奖励或惩罚过程之中

b.对小组工作的影响

小组制定明确清楚的目标,签订和约,重视环境对小组和组员的影响,按

部就班的治疗计划,可以测量的治疗结果,以及评估等概念都来自学习理论

3.场域理论

?Lewin 发展的一个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发展了小组动力学。第一次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入小组行为的研究,用物理学的场和力的观点,来分析小组。

?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

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场域理论

?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是人和环境,而这个环境只有在场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才起环境作用,即生活空间才成立。

?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这种动力作用趋使一个人克服排

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朝着心理目标前进;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行为者越过一个个有障碍的区域,最后实现目标。

a.场域理论的运用

?小组具有一个生活空间和生命周期,小组在这个空间中,占据了一个与其他物体相对

应的位置,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一直朝著这个目标前进,在向目标前进过程中,它会碰到很多障碍。

场域理论的运用

?Lewin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小组中各种力量的运作,提出了以下的概念:1)角色,指组

员的地位、权利和责任。2)规范,限制组员行动的原则。3)权力,组员影响别人的能力。4)凝聚力,组员感受到的小组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吸引力。5)共识,对小组目标和其他小组现象的认识程度等。

四、小组动力学:

?小组动力学是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的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的一套理论和知识,它主要是探讨小组结构,小组与组员之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应用学科。

?小组的动力是指在小组中发生的被察觉和未被察觉的各种现象, 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

产生了各种动力,动力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小组的运作维持下去。

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小组都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静态的方面包括:小组的名称,组织结构,最终目标等反映小组特点的因素。动态包括:正在进行的运作,改变,互动沟通,反映回应等。

?小组的运作和发展方向,是由各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小组的动力就是由这些力量

的互动作用及其在小组中所产生的影响效果所组成的。它是自然产生的现象,并非人为制造的。

第四章小组工作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假设:社会是由个人和团体构成的,个人和团体出了问题,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系统的问题,同时,个人和团体的问题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它关注的重点是社会秩序、社会良知和社会价值,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整合。

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社会归属感和社会整合来解决个人的问题

?强调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潜能,创造社会变革。

?强调的是民主精神和社会转变,在小组工作中注意培养领袖才能,共同的责任和组员间的交往。

二、互惠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的满足感来自于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互相依赖,因此,本模式的目标就是建立这种归属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

?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特别强调子系统(个人)与母系统(团体或环境)之间的关系。

工作目标

?组员之间, 小组和相关的社会制度之间,组员与社会制度之间创造互助互惠和开放的关系, 通过这种互动,加强个人和社会功能正常发展.

?共同分享助人的过程,小组共同决策,整个小组环境将有助于个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三、治疗模式

?目标:消除个人的心理社会和行为问题, 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社会功能性.重点是改变跟人的行为而不是社会变革.

?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小组动力学

?小组成为改变组员的不良行为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而行为改变是通过特定的小组工作经验来达到治疗目的。

四、组织与环境模式

基本假设:环境会使人产生适应的问题,环境本身也是形成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可通过社工的协助得到解决。社会结构功能理论,小组动力学,社会交换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等

目标:通过小组提供一些改变个人与环境状况的方法及机会,使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帮助个人、群体、机构与环境的相互协调,来达到个人的社会功能正常运作。

五、行为修改模式

?学习理论

?改变偏差行为和病态行为,清除个人一些不被接受或不适当的行为,学习新的行为,并且通过练习使新学习的行为得以巩固

?适用于行为有偏差或病态行为的人群

?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而非治疗。

六、预防及康复模式

?理论基础:角色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目标:防止做出被社会认为的越轨行为;

?使已被认为有越轨行为的人,通过小组活动重新学习和适应社会价值观,以预防和解决个人的问题为目的。

七、发展模式

?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系统理论,小组动力学

?目标:通过小组鼓励组员参与,表达自我和宣泄,获得关心和接纳,提高自尊和自我

认识,发现自己的潜能,学习问题的解决。在民主的过程实现小组目标,完成自我成长。以组员为中心,以发挥组员潜能为目标。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1,、权力是什么?

?对他人的影响力。

?具有依赖关系

?被影响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2、权力的类型

?法定的权力:来自正式职位

?强制的权力:惩罚能力

?专家的权力:个人的功能性能力,

?认同的权力:个人吸引力而产生的影响力

?五、小组领导的技巧(I)

?主动倾听

?邀请组员主动参与

?复述、澄清

?链接

?发问

?摘述

?解说

?对质

?

?小组领导的技巧(II)

?反映情感

?同理

?支持

?催化

?引导方向

?设定目标

?评估

?小组领导的技巧(III)

?回馈

?建议

?保护

?自我袒露

?示范,角色扮演

?沉默

?阻止

?结束

?

3、小组领导的素质

?自我了解和自信

?较好的沟通技巧

?尊重、信任他人

?组织、参与和决策的能力

?独特的风格

4、小组的领导类型

?专制型:领导决策告知下属执行

?参与型(民主):领导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促成决策,介入沟通。

?放任型:给组员最大限度的自由,领导与组员分享权力和责任。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

一、什么是沟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行为。

沟通是社会互动的主要成分

社会互动可以导致参与者行为和态度的改变

二、沟通的功能

?说明事理

?表达情感

?传递信息

?控制

?鼓励士气

?建立关系

?劝说别人

?维持或获得权利

?保护自己

?在小组中建立个人形象和地位等

三、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

?信息扭曲

?过滤作用

?选择性知觉

?情绪

?语言

四、减少引起防御性的行为

?控制式:表达出控制和支配的意念。

?策谋式:利用策略和计谋操纵别人

?优越感:自认为高人一等,使对方感到尊严受损

五、促进小组良性沟通的策略

?善用反馈

?简化语言

?积极倾听

?控制情绪

?重视双向沟通

促进小组良性沟通的技巧(1)

?社工要鼓励组员一直积极沟通,对小组的沟通连续进行评估

?利用技巧,改变沟通模式:增加或减少组员间的情感联系;改变次小组、小组规模和结构;改变组员间的权利关系等。

?通过小组讨论,帮助组员理解沟通的动机和目的,

?帮助组员理解和欣赏沟通的意义

促进小组良性沟通的技巧(2)

?帮助组员仔细倾听他人的表达,明白语言和身体语言的信息,真正理解对方。

?帮助组员学习怎样进行积极的回馈和澄清,从而保证沟通有效进行。

?社工需要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小组目标的沟通方式。

第六章小组冲突

冲突的作用(1)

?正面作用:

?激发创造力

?改善决策水平

?重新评价个人能力

冲突的作用(2)

?负面作用

?削弱对目标的努力

?影响员工的正常心理

?降低工作效率

冲突的解决策略(1)

?竞争(攻击)型: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利益,不顾及他人利益,非赢即输类的.

?整合(双赢)型

寻求合作来解决冲突,是双方共同受益。

冲突的解决策略(II)

?回避型

承认冲突的存在,采取退缩或压抑的方式来应付冲突.

?顺应型

将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之上,牺牲自我,来维持彼此关系.

冲突的解决策略(III)

?妥协

冲突的双方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为分享利益而产生妥协,双方都必须放弃,同时可能有一些收益,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损失。

小组冲突的类型

? 真实冲突:指围绕小组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 非真实冲突:与小组目标实现无关的矛盾表现。

? 实质冲突:指围绕小组目标的冲突。

? 感情冲突:组员间情绪、性格上的冲突。

小组冲突的类型

?理性及秩序型的冲突:指围绕实现小组目标时发现的冲突,表达方式是理性的。

?心理及情感型:指组员性格和行为不协调造成的冲突或指组员未能有效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的冲突。

?权力及控制:指组员间因争夺小组权力和影响力而产生的冲突

小组中解决冲突的方式(I)

?针对理性和秩序性:防止冲突变质,社工可扮演一种公证人角色,可以借助小组规范,

去协调争辩双方的言语和行为,转移一下开始有意气出现的抗辩,邀请其他冷静的组员发表意见,让争辩双方冷静。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要求暂停讨论,以便有时间整理双方的情绪同时还可偿试让组员认识和接受冲突是小组过程中正常的现象。

小组中冲突的解决(II)

?针对心理和情绪:尽量控制和减弱冲突的扩散面,运用转移视线的方向,要求其他人给予建议。

?用权力说服双方让步,使冲突暂停。

?鼓励组员用正面情绪抗衡负面情绪

?引导组员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鼓励为个人和小组的利益放弃意见,团结一致实现小

组目标。

小组中冲突的解决(III)

?针对权力及控制:运用社工权力去影响平衡冲突的发展,首先要保证小组整体不会因

冲突而受到伤害。可进行谈判或讨价还价解决权力、决策分配的问题。如小组凝聚力强,可允许组员公开坦诚的争论,否则,社工可应用权力阻止争论,同时要确保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分享小组权力。

第八章小组的前期筹备

1、评估的概念:

2、评估的过程

?资料收集

?资料分析

?资料的判断和干预计划的制定

资料的分析

?分析的层面:

?个人层面

?需要关注组员自我认知的精神状态

?心理和情感状态

?认知、信念、动机和期望等

?人际互动层面

?关注组员的社交技巧

?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范围和质量

?他们的角色扮演。

?环境层面

?周围环境能帮助实现小组和个人目标吗或者它会阻碍组员来实现小组和个人目标?

?环境中有那些因素可能协助组员实现自己的目标?

?

个人生活

人际互动关系

组员的环境

组前访谈内容

?设计一个访谈提纲,要求组员回答: 个人资料;

你为什么参加小组

对小组有什么期望

有什么问题希望在小组中得到解决? 参加小组,你对小组有什么贡献??相关资料收集

小组活动程序的安排

设计小组的原则:

?易操作性,易实现;

?是否顾到每一个成员的需要

?目的性是否明确

?是否符合组员年龄、能力和知识要求?资源的考虑。

第九期小组的前期

1、工作员的主要任务

?协助组员间的介绍和互相熟悉

?说明小组的目的和功能

?解释小组的规则,特别是保密原则?帮助组员建立起自己是小组一员的概念?制定小组目标

?签订协约

?处理组员的对抗和不明确性

?提高组员参与的动机

2、第一次小组活动任务

?开场白:详细说明小组目标和功能?组员间的互相介绍

?签约

?问卷填写(量表)

?强调相似性(建立组员互相联系)

?建立信任感

?活动结束

小组初期组员的问题

o接纳的困惑:

?社工喜欢我吗?

?如果我说错了话,社工会怎样对我?

?其他小组成员会对自己怎样?他们会喜欢我吗?

?我可以信任他们吗?

?其他组员的情况跟我一样吗?

小组初期组员的问题

?抗拒:当组员开始接受小组,并面对自己或别人的痛苦经验进行深入讨论时,或对小组的领导出现不满时,或者是看到改变可能带来的痛苦时,会表现出抗拒。

?沉默:组员很好或者基本不发言,因为不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小组是否值得自己信任。

?模糊:对小组工作的性质、功能、目标的认识不清,导致参与不积极和不主动。

处理办法(1)

?建立信任关系的条件:

?1)仔细挑选组员,并努力确保这个团体是适合她们的,

?2)说明小组的规范,关心小组中组员的利益和小组的利益,能够促成信任关系的建立.

?3)鼓励组员表达自己的畏惧和担心,也是一个建立信任的好方法.

处理办法(2)

处理焦虑:

鼓励组员认识并表达自己的焦虑,并帮助她们认识防卫性反应的方式。

将焦虑普遍化:组员分享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焦虑情绪的表现,以及各人如何处理焦虑的方法。

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讨论焦虑。

处理对抗

?准确掌握组员的抗拒的各种信息。

?明确原因,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关怀性的气忿,使组员可以公开处理抗拒的气氛。

?接纳抗拒,客观分析各个组员改变的可能性、机会和困难,引导组员讨论其他可行性选择。

处理沉默

?了解沉默的原因:是不愿意表达,还是不敢表达,还是需要时间考虑如何表达。

?沉默有时是小组不够成熟的一个标志。

?允许组员沉默。

?尊重他们的选择。

?当小组成熟之后,沉默的局面就会改变。

第九期中期

1、主要工作任务

?准备每次的小组活动

?将小组工作程序化

?鼓励组员积极参与,并对组员赋权

?帮助组员实现目标

?处理特殊组员

?监测和评估小组进程

组员的赋权(1)

?工作员要相信组员是有能力的:需要指出组员的能力和优势,鼓励组员的动机,讨论过去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和成就。

?配合的游戏:优点发现,自我欣赏等。

?需要实际,现实,不能夸大其词。

组员赋权(2)

?帮助组员明确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找出自己试图克服困难的努力,协助他们建立对自己生活负责任的感觉。

?多用语言表达:我很欣赏你,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把这段痛苦的回忆表达出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组员赋权(3)

?帮助组员明白自己是小组的一份子,对小组的发展会有贡献。

?作为组员,你希望小组会是什么样的?

?这是你的小组,你希望小组会怎样发展下去?

组员赋权(4)

?表扬和鼓励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借此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小组的互助,帮组组员建立自信,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组员赋权(5)

?鼓励组员在小组中和组外,试着用学习到的新行为。组员之间要建立一种互相支持、欣赏的关系,互相鼓励,逐渐将新行为运用到组外环境中。

?鼓励组员在小组中的分享和回馈。

冲突的解决(1)

?将冲突视为小组发展中的一个自然和有益的部分。

?帮助组员正视冲突

?鼓励组员带着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他人的观点

?鼓励组员听完整个小组讨论后,再发表个人看法

冲突的解决(2)

?鼓励组员从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他人的立场来理解问题,学习设身处地。

?帮助组员不要将焦点放在个性冲突和个人差异上。鼓励组员将那些代表个人观点的事实和依据表达出来。

?强调那些有利于达成共识的因素

?多方收集信息,寻求专业意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冲突性观点。

冲突的解决(3)

?按照顺序来讨论可供参考的选择性意见和决定

?使用组员同意的标准来进行筛选

?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组员能够理解讨论的进度和问题的焦点

?充分考虑不同组员的要求和意见,

?保持中立,不断提问,以澄清一些问题。

十小组后期

小组后期的主要任务

?完成小组工作计划

?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提高个人的独立性

?解决组员的离组情绪

?帮助组员制定未来计划

?安排离组后的跟进服务

?小组评估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济预测与决策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D 汇总整理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社区工作概述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功能 一、社区的概念:以相近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在特定区域中互动的社会单元 1、社区的社会学定义应当包括三个特点: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的联系纽带 2、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社区与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3、汉语中“社区”一词源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创造 二、社区的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经济功能,最基本功能) 2、社会化 3、社会控制:行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来的内在控制(2)制度化形成的对社区提倡的和允许的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社区禁止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外部控制 4、社会参与:根本功能,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区参与中,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互支持 第二节、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它既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也是一个过程;社区工作者经常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法,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1、目标:罗斯曼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2、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特点 三、社区工作的模式 1、社区照顾 2、社区组织 3、社区发展 4、社区计划 5、社区教育 6、社区行动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两种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无)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4、获得的阶段 5、盘点的阶段 6、理论统一的阶段 7、理论归类的阶段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一)社会分析理论(无) 1、功能派理论:将社会看出有机体 2、系统理论: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 3、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达伦多夫 4、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含这样三个基本假设:(1)经济组织决定其他所有社会组织(2)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包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3)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而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要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行的经济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和介入方式、策略 1、新保守主义 代表人物:机构有哈耶克.约瑟夫、经济事务研究所,主要观点:(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2)坚信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3)强调个人主义(4)分析核心家庭的作用(5)提倡助人自助 2、多元主义 流行于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尔、林德布鲁、阿尔蒙德和卫拔 (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生不同群体的并存(2)承认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4)对于自由的追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一切行为皆可容忍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策划及社会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通过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有效地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

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张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西方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19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2012春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C、社会工作者应该赞同案主所做的每一件事 D、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案主做他(她)想做的一切事情 8、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消除案主的悲观、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长处和弱点;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社会工作概论完整版

社会工作概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工作分析的概述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概述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常常会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不清,有的工作没有人去做,有的工作看似很多人都在做,其实如果这项工作出了问题,大家就互相推卸责任,因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项工作到底是谁的责任。 组织中一些重要的工作由于没有人负责而被耽搁,造成组织的某些重要职能无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得以实现;而有些简单的工作,由于很多人在重复地做,工作环节过于繁琐而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有的事情由于没有人负责而变成了突发事件,管理人员花费很多事件在处理具体问题。 不同职位的权限不清楚,出了事情不知该由谁负责,很多事情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对人们的工作结果和表现进行考核时,缺乏绩效的指标和标准。 对人员进行招聘和任用时,不知任职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能够胜任工作。

如何解决类似上面的这些问题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收集有关工作的各种信息,确定组织中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权限、关键绩效指标、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等,这就是工作分析所要做的工作。 一个组织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职能,例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研发等等,这些职能需要由各个职位上的人来承担,工作分析就是将组织中的各项职能有效地分解到各个职位上。而在每一个职位上,明确地规定这个职位的目的或使命,规定该职位所承担的各项职责与所需完成的各项任务,并针对其职责和任务规定相应的绩效标准,明确各个职位与组织内外其它单位和个人所发生的关联关系,规定各个职位的权限,确定职位任职者的基本要求。工作分析是一项对事物进行分解的活动。分解就是将事物拆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同时研究这些组成部分是怎样构成整体的。因此,工作分析不仅仅关注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个职位,同时关注各个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个职位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它们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组织与其中的各项工作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工作分析能使工作目标、职权范围和工作流程与规范的变化适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要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组织最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当新的组织建立时,需要分解和确定各项工作内容和条件时 当组织发展变化而使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或产生新的工作内容时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思想背景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2.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权力、价值和尊严放在首位来考虑的价值观念,它承认人的一切权力与生俱来,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力,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时代背景 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2.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3.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践)▲ (一)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二)形成: 1.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PoorLaw)。 这部济贫法是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这部法案的颁布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则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

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济贫,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 (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即公共救济机构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 (6)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①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②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病患者、老人、残病者、精神病患者及须抚育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③失去依靠的儿童,包括孤儿、弃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意义: 首先,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 其次,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的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 第三,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救济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职业化)。 第四,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第五,该法尝试用个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今天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1)汉堡制 1788年在汉堡市实行的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对后来各国救济制度与方法影响较大。规定在该市设立中央办事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其工作的内容或方式包括:①为失业者介绍工作;②将贫苦儿童

社会工作者概述题库大全(附答案)

社会工作概述单选题和多选题精练和答案 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 )中] 1.社会工作的定义告诉我们,社会工作是一种( )。 A.公益活动B.职业活动C.行政活动D.慈善活动E.互助活动2.一个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为住养老人提供的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服务属A.普通社会工作B.行政性社会工作C.专业社会工作D.业余社会工作的美女编辑们E.社区社会工作 3.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它是( )。 A.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B.普通的社会工作C.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D.业余的社会工作E.社区社会工作 4.2006 年10 月中央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调今后在中国内地要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主要是指( )。 A.普通社会工作B.行政性社会工作C.业余社会工作采集者退散 D.专业社会工作E.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5.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它的目标除了解除服务对象困难和促进其发展外,还包括( )。 A.管理层面的目标B.行政层面的目标C.个人层面的目标 D.社会层面的目标E.机构层面的目标 6.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认为人是有( )的,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以至预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 A.尊严B.信心C.潜能D.个性E.需要 7.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 )方面的原因。 A.心理B.生理C.认知D.精神E.社会 8.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功能,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和对( )的功能两个方面。 A.个人B.家庭C.社区D.社会E.组织 9.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就是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可以达到促进其正常生活、促进人与( )的相互适应。 A.社会B.心理C.经验D.生理E.能力 10.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第一个被总结并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的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是( )。 A.小组工作采集者退散B.个案工作C.社区工作D.社会行政 E.社会工作研究 11.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是在20 世纪的( )。 A.20 年代B.30 年代C.40 年代D.60 年代E.70 年代12.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是从20 世纪( )开始的。 A.20 年代B.30 年代C.40 年代D.60 年代E.70 年代 13.20 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内地的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服务实践活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

经济预测与决策教学大纲

理论课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学习和掌握经济预测和决策的理论及方法对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该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本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是预测”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培养其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为社会经济预测和决策服务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学习经济预测与决策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和理解预测与决策的有关概念,掌握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初级技术和高级技术,能够用所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经济预测的基本问题 学时:2 主要内容:1、经济预测概述 2、经济预测的作用 3、经济预测的基本原则 4、经济预测的分类 5、经济预测的程序 重点与难点:理解经济预测的基本原则,程序,掌握经济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学时:2 主要内容:1、定性预测概述 2、市场调查预测法 3、专家评估法——德尔菲预测法 4、主观概率法 5、交叉影响法 重点与难点:理解定性经济预测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性经济预测的几种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第三章回归分析预测法 学时:2 主要内容:1、回归分析概述 2、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3、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4、虚拟变量回归预测法 5、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回归分析方法的背景,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思想和具体方法,并能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预测。 教学方式:讲授 第四章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

工作分析 期末考试重点

工作分析试题预测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的含义: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2.工作分析的类型:⑴按客体分布的范围——广义的工作分析、狭义的工作分析⑵按工作分析的目的——单一目的、多重目的⑶按工作分析切入点——岗位导向性、人员导向性、过程导向性。 3.工作分析的流程: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4.工作分析的常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5.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信息的来源、职位信息、工作描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6.工作分析的七要素(6W1H):①什么职位②谁来做③如何做④为何做⑤何时做 ⑥为谁做⑦在哪里做 7.工作分析的原则:⑴是分析而不是罗列⑵针对的是工作而不是人⑶以当前的工作为依据⑷事实而不是判断 8.工作分析中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有哪些:⑴工作活动⑵工作中的人的活动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以及工作辅助用品。⑷与工作有关的有幸和无形的因素⑸工作绩效⑹工作背景⑺工作对人的要求 9.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业生涯、职系、职务、职门、职级、职等。 10.工作分析的作用:⑴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⑵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⑶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⑷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⑸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标准化。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11.工作分析的结果:⑴工作描述⑵工作说明书⑶资格说明书⑷职务说明书 12.工作描述的内容:①工作名称、职称、工资登记以及直接主管等信息。②工作行为、程序及规范。③工作目的与责任。④工作的人际环境⑤工作的物理环境⑥担任该项工作可以获取的资源。 13.工作描述的作用:⑴作为开发其他工作分析的结果形式的基础⑵作为可直接利用的原始材料⑶作为工作研究的依据 14.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又称职位描述、岗位说明等,用来描述一个职位的最重要的特征。它仅描述职位本身,而与从事或即将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无关 15.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 16.谁来完成工作说明书:被分析岗位的直接主管、岗位分析专员、总经理。 17.资格说明书:资格说明书有称工作规范,是工作分析结果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说明任职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及相关素质,规定了从事该工作员工的一般条件,如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个性特征等,它规定的是可以从事该工作以及在该工作的上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员工的最低标准和必要条件。 18.资格说明书的主要表达方法:计分法、文字表法、表格法。 19.职务说明书:工作描述再生形式中最为完整的一种。包括了工作说明书和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甚至更多的内容。

《经济预测与决策》课后习题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章经济预测的基本原理 1.什么叫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变动趋势的学科。 2.经济预测与决策有什么关系? 经济计划是为实现经济决策目标而编制的一种经济活动方案,而经济决策的目标又是依 据经济预测的结果而确定的。 3.什么叫宏观经济预测? 宏观经济预测是指对整个国民经济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它以整个社会(或地区、部门)的经济发展的总图景作为考察对象。 4.什么叫微观经济预测? 微观经济预测是指对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前景或家庭、个人的经济活动的预测,它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前景作为考察的对象。 5.什么叫定性经济预测? 定性经济预测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未来状态所作的一种描述,也就是对未来的经济状态提供可能变动的方向而非数量的大小所作出的预测。 6.什么叫定量经济预测? 定量经济预测是运用经济统计的数据资料,根据预测目标中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预测模型以推导出预测值。 7.预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信息要素,方法要素,分析要素,判断要素。 第四章判断预测技术 1.直接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专家选择上有何异同? 直接头脑风暴法是组织专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开会讨论,各持己见地、自由地发表意见,集思广益,提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制定的某种计划方案或工作文件,召开专家会议,由专家提出质疑,去掉不合理的或不科学的部分,补充不具体或不全面的部分,使报告或计划趋于完善。 4. 调查厂数(万元)固定资产 (万元) 投资意向 增加(+)不变(=)减少(-)

社会工作概论试题

社会工作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职能的是()。 A.恢复职能 B.预防职能 C.发展职能 D.控制职能 2.社会工作的精髓在于()。 A.助人自助 B.施人恩惠 C.解人危难 D.为人治病 3.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承担救助贫民的责任,在()年将以往有关贫民救济法规加以 编纂,制定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A.1601 B.1788 C.1852 D.1610 4.“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套以剧场作比喻研究社会互动 的理论称为“戏剧论”,它是由()提出来的。 A.米德 B.斯金纳 C.韦伯 D.戈夫曼 5.联合国1956年提出:()岁以上人口占总人中的7%为老龄社会的标准。 A.60 B.65 C.70 D.68 6.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意味着:()。 A.工作者代替案主做决定 B.案主自己做决定 C.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做决定 D.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人帮案主做决定 7.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工作督导 D.社会工作咨询 8.心理学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社会工作影响很大。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戈夫曼 9.个案工作的原则之一是()。 A.保密性原则 B.互助原则 C.治疗原则 D.资源共享原则 10.社会团体工作的模型之一是()。 A.问题解决模型 B.心理模型 C.行为修正模型 D.社会目标模型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06092 工作分析大纲

高纲105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92工作分析 南京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工作分析》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工作分析的基本知识,熟悉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的程序,掌握工作分析的技巧,并用于指导工作分析的实践。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八章,基本涵盖了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的全部内容。各章的具体内容是: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分析方法;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概述;职位评价方法等。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工作分析的程序、原则和技巧,能够熟练编写工作说明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加管理行为的专业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后特别提醒应考者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大纲的要求,认真读懂教材,切莫押题猜题。 II、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 1、识记:(1)工作的概念 2、领会:工作分析的含义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领会: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三)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1、识记:工作分析的历史沿革 2、领会: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工作分析流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六)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流程概述 1、识记:(1)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二)工作分析的立项阶段 1、领会:制定工作分析的总体原则 (三)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 1、应用:成立工作分析小组 (四)工作分析的调查阶段 1、识记:职位分类标准 2、应用:收集工作的相关信息 (五)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 1、领会:工作分析阶段的分析流程 第三章工作分析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工作分析方法比较 二、考核要求 (一)工作分析的分类 1、领会:工作分析的分类 (二)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 1、识记:(1)职位分析问卷法;(2)职能工作分析法 2、领会:(1)工作日志法;(2)文献分析法;(3)关键事件法

工作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工作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工作分析?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描述 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侧重的方面不同,可以对工作分析给出不同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做出了许多定义比如:蒂芬&麦格米克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工作分析是针对某种目的,通过某种手段来收集和分析与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过程;高培德&阿特齐森定义:工作分析是组织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通过收集、分析、综合整理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为组织计划、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管理职能提供基础性服务格雷·代斯勒从工作分析的具体目的出发对工作分析做出定义:工作分析就是与此相关的一道程序,通过这一程序,我们可以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哪些类型的人(从技能和经验的角度)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具体说来,就是可以从组织层面与岗位层面来分别界定其含义: 1.基于组织层面的工作分析 基于组织层面的工作分析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岗位体系这一层面的工作分析更多的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需要对企业战略的透彻理解和对企业所处环境的透彻分析 2.基于岗位层面的工作分析 基于岗位层面的工作分析侧重于从组织的微观角度——即具体的岗位出发,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具体岗位的职责、工作范围以及胜任此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一层面的工作分析是为了使具体岗位的职责、任职要求等要素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更科学、高效地对岗位任职者进行管理,以及对招聘、培训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 2.简述组织层面工作分析和岗位层面工作分析的内容 答:组织层面的工作分析,就是从组织的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再造及岗位再设计的目的的过程可以说,组织层面的工作分析,是实现组织战略传递的重要工具

自学考试《工作分析》考试重点与答案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办公室主任是( A ) A. 职位 B. 职责 C. 职务 D. 职业 2、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D)涉及围最广、最全面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资格说明书 D. 职务说明书 3、工作活动中不能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 A ) A. 要素 B. 任务 C. 职责 D. 职位 4、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C) A. 职系 B. 职门 C. 职级 D. 职等

5、(D)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A. 岗位设计 B. 薪酬设计 C. 培训考核 D. 工作分析 6、在工作分析中,工作隶属关系的描述应属于( C )中 A. 工作名称 B. 工作概要 C. 工作识别 D. 工作环境 7、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对象是工作,对象不包括(D) A. 组织体系 B. 工作责任 C. 工作技能 D. 工作心理 8 、如果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属于 ( B )的工作分析类型。 A. 岗位导向型 B. 过程导向型 C. 单一目的型 D. 多重目的型 9、工作分析中的计划环节,不包括(A): A. 做好时间安排与制定分析标准 B. 确定工作的目的与结果使用的围

C. 界定所要分析的信息的容与方式,预算时间费用 D. 组建工作小组,分配任务 10、工作分析中的设计环节,不包括(B): A. 选择分析方法和人员 B. 明确分析客体,选择分析样本 C. 选择相关背景信息 D. 选择代表性工作进行分析 11、在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与运用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信息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工作信息审查,审查的重点为( C )。 A. 组织架构和业务设置 B. 综合归纳与分类 C. 工作的性质与工作的功能 D. 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2、( A )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等相关资料的全面 记录与说明。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资格说明书 D. 职务说明书 13、( D )是某一时期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几项相互联系的职责 集合。 A. 要素 B. 任务 C. 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