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联合抗PD-1PD-L1组合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0联合抗PD-1PD-L1组合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0联合抗PD-1PD-L1组合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0联合抗PD-1/PD-L1组合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完整版)

60岁以上人群为恶性肿瘤高发人群,而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占恶性肿瘤首位。由于肺癌早期较隐匿,因此大多数肺癌患者发现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尤其是占肺癌绝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多以放化疗为基石的维持疗法治疗,然而不良反应、耐药及放化疗技术停滞不前的发展逐渐削弱其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肿瘤治疗逐渐向分子时代迈进,分子靶向药逐渐运用于肺癌患者,并取得不小的成就。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也取得了蓬勃发展,有主动免疫、过继细胞转移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三种途径。尤其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抗程序性死亡受体(PD)-1/PD-L1联合目前肺癌常用治疗方法的运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0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热门领域,主要包括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抗体和抗PD-1/PD-L1两大类,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是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肿瘤细胞过表达PD-L1(又称CD274或B7H1),通过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PD-1(又称

CD279)受体结合,使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同时促进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衰竭,导致免疫逃避。

1.1 PD-L1及PD-1的表达

PD-L1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在NSCLC表达率达35%~95%。正常组织也表达PD-L1,但受到限制,PD-1/PD-L1通路维持着自身免疫的平衡,低表达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高表达则导致免疫逃避,如肺癌。一般情况下,PD-L1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与PD-1/PD-L1抑制剂疗效呈正相关,但某些PD-L1阴性表达者也对PD-1/PD-L1抑制剂有反应。Tang等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由于干扰素(IFN)-γ等炎性因子浸润,多种免疫相关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通过炎性反应表达PD-L1。因此,PD-1/PD-L1通路抑制剂不仅能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也能作用于免疫细胞从而调控免疫微环境中的CTL。PD-1作为PD-L1受体,主要表达于T淋巴细胞,并在自然杀伤(NK)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上表达,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CTL活化并激活CTL凋亡。

1.2 抗PD-1/PD-L1运用现状

运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抑制PD-1/PD-L1轴治疗NSCLC,少数患者具有显著持久疗效。到目前为止,两种PD-1抗体nivolumab和

pembrolizumab及两种PD-L1抗体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 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或欧洲药物管理局(EMA)的批准,用于治疗NSCLC。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免疫微环境的不同,分子特征的差异,少于20%患者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并且,获益的患者最终也会因为耐药而复发。研究发现,耐药克隆、肿瘤微环境变化,或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不足,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D-L1蛋白表达可作为抗PD-1/PD-L1疗效预测指标,但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来评估PD-L1的表达时,不同的抗PD-1/PD-L1需要不同的试剂及评价方法(如atezolizumab需要使用PD-L1 IHC 28-8试剂盒检测PD-L1,并采用3层评分系统进行阳性评估(1%、5%和10%),而pembrolizumab使用PD-L1 IHC 22C3试剂盒检测,采用三级评分系统(<1%、1%~49%和≥50%)。因此,在目前强调精准治疗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统一的指标来判断使用抗PD-1/PD-L1是否会获益。

02

抗PD-1/PD-L1联合化疗

目前以铂基为基础的双联化疗(PT-DC)依然是晚期NSCLC的一线疗法,化疗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来阻断肿瘤生长,在过去几十年,化疗被认为是免疫抑制作用。然而,最近几年发现,化疗导致肺癌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CD),ICD释放可溶性介质来激活树突状细胞(DC)及特异性T细胞来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加肿瘤抗原的提呈,提高免疫原性。

同时,并使得肺癌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具有积极的免疫作用。遗憾的是,化疗能增加肿瘤细胞PD-L1表达,导致免疫逃逸,并导致机体耐药。正如此,抗PD-1/PD-L1联合化疗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Langer等在一项Ⅱ期药物研究中,比较化疗(卡铂、培美曲塞)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与单独化疗在无EGFR或alk基因靶向突变的非鳞状NSCLC疗效差异。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比较联合治疗客观有效率(ORR)达55%(95%CI 42~68),单独化疗ORR 为29%(95%CI 18~41),数据表明联合治疗ORR明显提高,另外,与药物相关的三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39%,单纯化疗为29%,其中贫血及中性粒细胞降低最常见。进一步第三阶段实验显示,在铂类药加培美曲赛的标准化疗中加入pembrolizumab比单纯化疗有更长的整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因此,虽然不良事件增多,但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仍成了晚期非鳞状NSCLC的一线疗法。Rizvi等研究发现,nivolumab与铂基为基础的双联化疗(PT-DC)联合治疗晚期NSCLC可以改善预后并延长生存期,但是不良事件仍是限制运用的主要问题,21%的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而被迫停止治疗。Giaccone等Ib阶段实验发现,atezolizumab联合标准化疗治疗晚期NSCLC具有耐受性好,不良事件少等特点。

03

抗PD-1/PD-L1联合放疗

放射疗法(RT)是另一种常规的细胞毒疗法,在肺癌中广泛使用,放疗增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MHC-I)及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

促进T细胞迁移,并能减少调节性T细胞(Tregs)聚集。和化疗相似,放疗也会导致ICD,从而释放相关分子,促进DC细胞的合成及激活,吸引抗肿瘤T细胞进入照射部位。因此,即便不照射肿瘤部位,RT 仍可发挥效应,这种效应叫“范围效应”。基于此,放疗可将非免疫原性肿瘤转化为免疫原性肿瘤,从而免疫治疗可以介入。Sato等一项实验表明,RT通过诱导DNA双链断裂(DSB)上调PD-L1表达,并且PD-L1表达和照射剂量呈正相关。PD-L1过表达导致肺癌细胞对RT 耐受,同时也阻断了RT的“范围效应”。PD-L1高表达更有可能对抗PD-1/PD-L1治疗产生反应,但晚期NSCLC PD-L1高表达率不高,因此,抗PD-1/PD-L1联合RT具有互补优势。Gong等一项基础研究发现,常规放疗后PD-1在体内和体外均增高,常规放疗联合抗PD-1/PD-L1治疗可增强NSCLC小鼠免疫力,增加CD8+T细胞浸润,减少小鼠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和Tregs的积累。Shaverdian 等一项回顾性研究,97例NSCLC患者在接受pembrolizumab一个周期后,既往接受过RT的42例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04

抗PD-1/PD-L1联合分子靶向疗法

NSCLC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是基因模式异常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分子靶向治疗较与传统放化疗具有更高精准性,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某些特殊突变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易位/重排基因突变有效。另一类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4.1 联合EGFR-TKIs

40%的亚洲NSCLC具有EGFR突变,对于突变患者,使用EGFR-TKIs 临床获益明显大于放化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一年内几乎所有患者对EGFR-TKIs产生耐药,导致肿瘤进展。研究发现,在NSCLC 中,EGFR的敏感突变与PD-L1升高具有某种内在关联,使用EGFR-TKIs可降低PD-L1表达,但当出现耐药后,PD-L1表达重新增高,主要原因可能是EGFR下游信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通过其他途径再度激活。此外,PD-L1阳性表达患者对EGFR-TKIs敏感性大于PD-L1阴性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EGFR突变降低肺癌细胞免疫原性,使用EGFR-TKIs治疗可以释放新的抗原,恢复MHC-I 表达,重建免疫微环境,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反应,这为抗PD-1/PD-L1联合EGFR-TKIs奠定了理论基础。两项早期的临床实验(厄洛替尼联合atezolizumab及吉非替尼联合durvalumab)证实,免疫疗法联合EGFR-TKIs治疗敏感突变的NSCLC,在ORR及总生存期(OS)无明显改善情况下,三级的不良事件显著提高,并有间质性肺炎(ILD)的发生,导致治疗终止。Oshima等一项回顾研究,对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的20 516例NSCLC 患者进行了数据库研究,其中有70例患者同时接受了nivolumab与

EGFR-TKIs治疗,两者相互作用调整优势比为4.31(95%CI:2.37~7.86;P<0.01),提示存在相互作用,但是18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目前关于抗PD-1/PD-L1联合EGFR-TKIs治疗肺癌仍然是不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验证。

4.2 联合ALK TKIs

ALK是另一个广泛研究的TKI治疗靶点,3%~6%NSCLC中发现ALK 重排,并与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相关,年轻、不吸烟的腺癌患者最易出现。目前已被FDA批准的四种ALK TKI在治疗ALK重排NSCLC中均取得可喜的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显著提高,遗憾的是,和EGFR-TKIs类似,耐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有学者为了克服ALK TKIs耐药,考虑联合免疫疗法联合治疗,观察是否具有可行性。由于ALK重排概率较小,患者难以招募,目前几项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暂无数据表明它们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4.3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血管异常增生是大多数实体瘤特点,肺癌也不例外,紊乱的血管可以促进免疫逃逸,紊乱的血管生成主要由VEGF调控。靶向VEGF或其受体VEGFR可以使血管结构恢复正常,增加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同

时可消除抑制性免疫细胞,使肿瘤微环境由抑制免疫微环境变为支持免疫微环境。靶向VEGF/VEGFR的药物如贝伐单抗、雷莫芦单抗在NSCLC中已经广泛使用,并取得很大成功。Allen等一项实验发现,使用抗血管药物治疗后CTL聚集并激活,但是CTL激活后分泌的INF γ又会导致PD-L1表达上调,从而减弱T细胞的活性。因此,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抗PD-1/PD-L1可提高疗效,促进T细胞浸润与活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05

联合中医药治疗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广泛用于中晚期肺癌治疗,疗效经过近几十年观察有目共睹,大量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可提高CD8+T、CD4+T表达,增加肺癌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同时研究发现中医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如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治疗肺癌均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抗PD-1/PD-L1可通过阻断PD-1/PD-L1轴,从而增加活化T细胞对肺癌细胞的识别能力,并可减少CD8+T凋亡。由此看出,中医药与抗PD-1/PD-L1都是通过增强自身对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它们似乎具有协同相应。同时,中医药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抗PD-1/PD-L1与中医药联合使用治疗肺癌具有理论上可行性及良好的前进。

06

联合使用组合策略

联合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的趋势,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组合的方式及时机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组织类型不同、基因突变、性别等因素,不同患者对于不同治疗方法反应不一,因此,目前强调联合治疗的同时,也注重个体化治疗。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非鳞状NSCLC,且无敏感突变的患者,建议使用一线pembrolizumab+培美曲塞和卡铂,如果具有敏感突变的晚期非鳞状NSCLC建议使用分子靶向药。对于鳞状组织学NSCLC,如果PD-L1 TPS<50%,建议使用pembrolizumab+化疗,如果TPS>50%,则建议运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另外,任何类型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及放化疗后,均因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后续治疗手段。对于中医药,根据辨证论治给药,作为辅助用药贯穿治疗始终,以便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目前关于免疫疗法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临床实验大多仍在进行中,组合的方式和运用药物时机及最佳的剂量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小结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肺癌的治疗已经由组织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肺癌的治疗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给予患者新的希望,然而,耐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仍然限制着它们的临床运用。由于肿瘤异质性、基因突变及个体差异,使用单一方式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缓解,最终均告失败。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联合治疗逐渐成为目前的趋势,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放疗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分子靶

向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中医药治疗也具有良好的前景。当然,联合治疗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联合治疗导致的不良事件增加是首要的障碍,如何在达到治疗效果情况下最大幅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其次,除PD-L1外,暂时没有预测抗PD-1/PD-L1疗效的黄金指标,并且目前PD-L1并没有标准且统一的测量方式,这会为临床药物选择带来极大麻烦。最后,联合运用的药物选择,使用顺序等组合策略目前虽有方案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但由于个体差异大,仍需进一步探索。未来,相信会有新的疗效预测指标被发现,通过这些指标,临床医生能为每个个体制定一套有效且安全的联合治疗方案。

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李 辉

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 李辉 一、外科方法在肺癌分期中的现状和地位 肺癌分期治疗目前已成为共识,准确的分期对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十分重要。现行的肺癌分期主要包括临床分期(cTNM,cStage) 、病理分期(p TNM,pStage) 和再治疗分期(rTNM,rStage) ,此外尚有不成熟的分子分期( mTNM,mStage) 。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有限,与外科病理分期相比仍然存在相当误差。纵隔镜、胸腔镜等外科方法可明显提升肺癌分期的准确率,是目前肺癌最准确的分期方法。 常用的非外科术前分期法包括X线胸片、胸部CT、磁共振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而且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有不足。 外科分期( sTNM) 包括手术前分期(纵隔镜检查术、胸腔镜术等) 和术中分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期的准确性,达到病理分期水平,外科分期手段正倍受重视并逐渐推广应用。 纵隔镜检查术是评估肺癌手术前纵隔淋巴结状况最准确的手段,敏感性、特异性高达90 %和100 % ,特别是在N2 、N3 的排除上非常有意义。纵隔镜检查术对提升肺癌术前分期水平有重大意义,某些发达国家已将之作为肺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和分期金标准。国内该工作虽然起步不晚,但目前的状况依然是认识不足、发展不均、普及不力。纵隔镜检查术相关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纵隔炎、喉返神经损伤、颈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 % ,严重并发症如大血管损伤、食管撕裂、气管撕裂的发生率0. 2 %~0. 5 % ,死亡率几乎为零,属于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 胸腔镜对纵隔肿物活检的准确率为91.9 %。对临床N0 和N1患者,胸腔镜的假阴性率高达25 % ,应用意义不大,而对临床N2 患者,胸腔镜的诊断准确率为63% ,胸腔镜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另外,胸腔镜必须双腔气管插管及单肺通气,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837-84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78389502.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78389502.html,/10.12677/acm.2018.89140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Lung Cancer Therapy Zhi Yang, Chunlong L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Yue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Yueyang Hunan Received: Oct. 20th,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The lung cancer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clinic. Treatment includes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so on.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lung cancer. However, only 20% to 30% patients are clinically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t has limited efficac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till less than 15%,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re relatively large. At present, the new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iodine 125 seed stereotherapy and so on, have enriched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of lung cancer. Keywords Lung Cance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杨志,林春龙 南华大学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岳阳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要 肺癌发病率成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化疗、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临床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只有20%~30%,

(完整版)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 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6.5 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 EGFR 基因突变患者的 ORR 和 PFS。这些研究为晚期 NSCLC 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应常规进行 EGFR 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 EGFR TKI 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EGFR TKI 耐受性良好。EGFR TKI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 3 级 -4 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 TKI 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 50% 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 20 号外显子(T790M)变异。此外,MET 扩增(5%)、HER-2 扩增(8%)、PI3K 突变(5%)及 NSCLC 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 T790M、HER2、MET 及 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 EGFR TKI 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 ErbB 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 EGFR 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 T790M 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 EGFR TKI 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OS 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 EGFR TKI(CO-1686 和 AZD9291)对 T790M 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 和 AZD9291 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且 T790M 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 分别达到 58% 和 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肺癌化疗方案

肺癌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方案 NP方案:长春瑞滨25mg/m2 1、8D,顺铂75mg/m2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 TP方案:紫杉醇135mg-175mg/m2第一天,顺铂75mg/m2或卡铂AUC=5-6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 GP方案:吉西他滨1000-1250mg/m2,1、8D,顺铂75mg/m2或卡铂AUC=5-6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 D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一天,顺铂75mg/m2或卡铂AUC=5-6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奈达铂(仅限鳞癌)100mg/m2第一天 PP方案:培美曲塞(非鳞癌)500mg/m2第一天,顺铂75mg/m2或卡铂AUC=5-6第一天,21天/周期/4-6周期。 小细胞肺癌一线方案 EP方案:依托泊苷80mg/m2 iv,第1-3天,顺铂80mg/m2 iv,第一天,21D/周期 EC方案:依托泊苷100mg/m2 iv,第1-3天,卡铂AUC=6,第一天,28D/周期 IP方案:伊立替康60mg/m2 iv,1、8、15天,顺铂60mg/m2 iv,第一天,28D/周期 IC方案:伊立替康60mg/m2 iv,1、8、15天,卡铂AUC=6,第一天,28D/周期 EL方案:依托泊苷100mg/m2 iv,第1-3天,洛铂50mg/m2 ivgtt第一天,21D/周期 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抗血管新生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抗血管生成药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7.5mg/m2,1-14D,21D/周期 贝伐珠单抗7.5-15mg/kg,第一天,21D/周期 靶向治疗药物: 吉非替尼250mg,1次/D 厄洛替尼150mg,1次/D 埃克替尼125mg,3次/D 阿法替尼40mg,1次/D 克唑替尼250mg,2次/D 1、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 (1)一线药物治疗:含铂两药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可以联合血管内皮抑素;对于晚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患者,还可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肺癌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EGFR基因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21外显子L858R和L861Q、18外显子G719X、以及20外显子S768I)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包括吉非替尼、厄罗替尼、埃克替尼或阿法替尼治疗,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时还可考虑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克唑替尼治疗。 对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的患者,可选择维

肺癌教案

教案首页

肺癌 一.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为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肺癌发病率现已居男性肿瘤首位。肺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3~5:1。 二.病因 1 . 长期吸烟 2 .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3 . 大气污染 4 . 身体内在因素 1.长期吸烟 1)烟草中含有3,4—苯并芘,是致癌物质。 2)烟草中含有镭—226自然发生的同位素钋—210,有致癌作用。 3)临床调查重度抽烟者,在支气管分叉部发现高浓度钋—210。 2.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1)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及放射线物质,有致癌作用。 2)Harting在1879年就报导德国萨克森地区钴矿工人,长期接触矿物粉尘,75%以上死于肺癌。钴矿含放射性元素铀、镭、砷等。 3.大气污染 1). 工业废气、扬尘、居民生活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空气,实验分析: 废气中含有重金属、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2). 临床证实工业发达的城市肺癌发病率高,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4.身体内在因素 1)自身免疫状态:有免疫缺陷者 2)代谢活动:有代谢障碍者 3)遗传因素:遗传基因与生长因子的突变和表达变化。 4)肺部慢性感染:肺结核。 三. 病理和分类: 按照解剖结构分类: 中央型-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鳞状上皮细胞癌或小细胞未分化癌 75% 周边型-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腺癌多见 25% 按照组织学分类: 鳞癌-占原发性肺癌的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密切相关;中央型多见,容易向腔内生长阻塞支气管导致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容易形成癌性空洞;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大;对放化疗不如小细胞肺癌好; 腺癌-占原发肺癌的25%,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发生于小支气管的黏液腺,容易发生在原先肺组织有损伤的部位(瘢痕癌);周边型多见;血行转移转移比鳞癌早,容易侵犯胸膜发生胸腔积液; 小细胞癌-占原发肺癌的15%,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多见于肺门附近,常侵犯管外肺实质,容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块。转移早,对放化疗敏感;可引发副瘤综合征; 大细胞癌-位置不定,中心和周边都可能;转移比小细胞癌晚;

肺癌的治疗原则

肺癌的方法有哪些?相应的适应症分别是什么? (一)化学治疗 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化疗需根据肺癌组织学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因此化疗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 (二)放射治疗 1.治疗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疗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常常需要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病人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 2. 放疗的分类 根据治疗的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及腔内放疗等。 3.放疗的并发症 肺癌放疗的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脊髓炎。上述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与放疗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三)肺癌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目的是: 完全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临床治愈; 切除肿瘤的绝大部分,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即减瘤手术; 减状手术:适合于少数病人,如难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积液,通过切除胸膜和心包种植结节,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愈或缓解心包和胸膜腔积液导致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减状手术需同时作局部和全身化疗。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需在术前或术后作辅助化疗、放疗治疗,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外科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30%~44%;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1%~2%。 1.手术适应证 肺癌外科治疗主要适合于早中期(Ⅰ~Ⅱ期)肺癌、Ⅲa期肺癌和肿瘤局限在一侧胸腔的部分选择性的IIIb期肺癌。 (1)Ⅰ、Ⅱ期肺癌; (2)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3)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能完全切除的部分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 (4)Ⅲa期及部分Ⅲb期肺癌,经术前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病人; (5)伴有孤立性转移(即颅内、肾上腺或肝脏)的非小细胞肺癌,如果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适合于外科治疗,又无外科手术禁忌证,并能达到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完全切除者; (6)诊断明确的非小细胞Ⅲb期肺癌,肿瘤侵犯心包、大血管、膈肌、气管隆突,经各种

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

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肺癌是生活中的刽子手,它无情的夺去了许多病人的生命。肺癌症状会因病人体质不一样而有一定的差别,肺癌晚期时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对症治疗。那么,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传统的治疗肿瘤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放化疗等一系列手段,但放化疗属于一把双刃剑,不管是对于人体细胞还是肿瘤细胞都有毁灭性的杀伤作用,不光如此,而且。放疗不能减轻化疗的毒性作用,化疗也不能减少放疗的损伤作用。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化疗药物常“是非不清”、“敌我不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往往病人化疗完了,身体也就垮了,所以,放化疗的治疗手段并不是治疗肿瘤行之有效的办法。 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患者通过手术、放化疗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往往出现血尿、腰痛、消瘦、乏力等症状,使身体的机能变得更加弱,如果细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其情况会有所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本身就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病痛。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配合中医中药来治疗,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医对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体质弱、进入癌症晚期的病人不能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中医就更加扮演着治疗的主要作用。但是,对于某些术后的患者,中医药在抗复发和转移方面也有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无毒副作用,效果稳定并且持久,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不复发,这是西药治疗肿瘤很难做到的,它的机理在于调节增强免疫功能,间接抑制肿瘤;优化体内环境;以直接的诱导癌细胞分化与凋亡为主,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细胞毒性为辅的方法,做到根除癌症病患,从而达到彻底康复,而中医治疗肿瘤中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其真实的疗效和过硬的品质,得到了临床界的首肯。 什么是“三联平衡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 袁希福从事临床工作多年以来,对外科疾病及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并多次在国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给不少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该疗法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疼痛延长患者的寿命。

浅议肺癌的综合治疗

浅议肺癌的综合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13T14:45:5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6期供稿作者:张景裕 [导读] 恶性胸腔积液有恶性胸腔积液者,可给与胸穿抽液、注入化疗药物、免疫功能调节药物或胸腔封闭治疗。 张景裕(黑龙江省黑河市锦河农场医院 164326)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6-0122-03 【摘要】肺癌综合治疗为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并适当辅以免疫和中药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肺癌缓解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每种治疗方法,均可产生有益作用,也可合并不良反应。 【关键词】肺癌综合治疗疗效探讨 在治疗前均应详细了解病史,进行体检、血液生化、心肺功能、影像学、超声、纤支镜甚至纵隔镜检查,对疾病进行详细分期并全面评价心肺功能。然后根据疾病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设计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辅以适当的支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治疗反应,据其及时修正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1 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1.1 I 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首先考虑根治性手术。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和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放疗。以达到根治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1.1.1 治疗方案 首先考虑根治性手术。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和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放疗。以达到根治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如果肺功能允许,应考虑切除病灶及其累计的肺叶,有利于预防复发和转移。术后通常不需要化疗或放疗。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应用60 GY+/-剂量进行根治性放疗。放疗不能达到CR者,可再行化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1.1.2 防治复发和转移 目前尚无复发和转移的可靠早期预报者。为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应至少每年复查一次血液生化(ALT、AST、ALP、GGT、LDH)指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癌细胞抗原(SCC-Ag)),以及胸片,胸部、颅脑或腹部CT, MRI,骨扫描,腹部B超。但是,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需与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发现复发或转移后,应酌情考虑手术或放化疗。 1.2 II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首先考虑根治性手术。不能耐受和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放疗或化疗。以达到根治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1.2.1 治疗方案 首先考虑根治性手术。不能耐受和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放疗或化疗。以达到根治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如果肺功能允许,最好切除肺叶甚至累及的全肺,以预防复发和转移。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主要根据是否切净肿瘤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来决定。切缘未尽、细胞分化程度低、有脉管癌栓、以及有肺门多个淋巴结转移或瘤细胞已突破淋巴结包膜者, 术后可酌情考虑放疗和/或6周期左右化疗。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应用60 GY+/-剂量进行根治性放疗。放疗不能达到CR者,可结合化疗以预防复发和转移。 1.2.2 防治复发和转移 应至少每年复查一次上述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肿瘤标志物,胸片,胸部、颅脑或腹部CT, MRI,骨扫描,腹部B超, 怀疑气管支气管内复发者还应考虑纤支镜检查。如每三月进行一次复查,更有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但会增加医疗费用开支。发现复发或转移后,应酌情考虑手术或放化疗。 1.3 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首选根治性手术,辅以化疗以预防复发或转移。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可选择化疗和放疗,辅以免疫和中药治疗。以达到减少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1.3.1 治疗方案 1.3.1.1 可手术者应考虑手术为主,术后辅以6周期左右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案。肿瘤较大和侵犯范围较广(如T3N2),估计手术难以切净者,也可考虑术前化疗2-3周期(新辅助化疗),再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案。但考虑全肺切除,尤其是切除右全肺时要慎重,因为切除较多有功能的肺组织后易发生呼吸衰竭。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缩小病灶,为手术创造机会,同时也可清除微转移灶,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但可增加手术难度,甚至增加术中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1.3.1.2 不可手术者对不可手术但可耐受放化疗的患者,可选择化疗(2周期)-放疗(60 GY+/-)-化疗(4周期左右)的序贯治疗方案,辅以免疫和中药治疗。也可考虑1-2周期化疗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有利于增加缓解率,但可合并食道炎和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可考虑应用阿米福汀(amifostine)预防。不能耐受化疗者,可给与根治性放疗。放疗剂量通常为60 GY+/-,或根据效益风险比做出。 1.3.2 防治复发和转移 术后放化疗治疗中,应至少每1-2月复查一次血液生化、影像学、腹部B超,必要时还应考虑纤支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发现复发或转移后,应酌情考虑手术或放疗。 1.4 IIIb 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 可采取化疗联合放疗,辅以免疫和中药治疗的原则,以局限原发灶和防治转移。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放化疗者,可选择免疫和中药治疗,以延缓肿瘤生长和转移, 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1.4.1 治疗方案 可耐受放化疗且愿意接受者,可选择化疗-放疗-化疗的序贯治疗方案,同时辅以免疫和中药治疗。也可考虑2周期化疗后,进行同步放化疗。不能耐受化疗者,可考虑根治性放疗,辅以免疫和中药治疗。放化疗均不能耐受者,可给与免疫和中药治疗。 1.4.2 监测疗效并修正治疗方案 IIIb 期NSCLC治疗的理想效果是缩小或局限原发灶和防治转移,甚至消除转移灶为手术创造条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病史、体检、上述血液生化指标和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像学、腹部B超。必要时还应复查纤支镜,以便及早发现气管和支气管内复发或转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 究进展汇总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 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摘自<吉林中医药>2017年9月刊 支气管肺癌是肿瘤科常见病,早期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疗效,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特色。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大体把肺癌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 1 肺郁痰热型症见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2 气虚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 3 阴虚痰热型症见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 4 气阴两虚型症见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白干或无苔,脉沉细。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 望面色和舌脉诊法在肺癌的辨证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患肺癌后神色变化不甚者,一般预后较好;如面色暗晦、面黧黑如蒙尘,为正气虚衰;若颜面无华,汗出如油,神色惨淡者,肺气将绝,预后尤差。颜面浮肿,甚则一侧上肢浮肿,颈部静脉曲张、胸前皮下见蟹爪纹,则为水湿停聚于肺。而颧部蟹爪纹的程度常随临床分期和症状的剧化而加重。舌脉的变化反映了体内病变。舌苔厚腻为痰浊,舌苔厚腻黄干,则为腑实,需泻大肠而通肺气。舌暗,舌绛或青紫,舌脉粗张,为瘀血,可能与患者心肺功能差,循环障碍有关。肺癌诊脉中,滑主痰湿,弦主气滞血瘀,细主虚,数主热。晚期肺癌形神俱衰,喘促咳血,汗出肢冷,目瞑不能平卧,却见脉弦滑顶指而中空无力,乃危殆之象。 治肺癌的处方用药除考虑治则治法外,应尽可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如生薏苡仁,《本草纲目》提及:“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清热,下气和营。”肺癌患者多伴咯血痰症状,止血不可过用温燥,应酌情加入清润祛瘀之品。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肺癌出血,不仅有血热迫血妄行之病机,而且多伴有瘀血证,注意止血而不应留瘀。临床上多选用仙鹤草、天门冬、三七等止血祛瘀之品。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突变EGFREGFR又叫HER1或者ErbB1,是ErbB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NSCLC的研究中,EGFR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EGFRTKI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EGFR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上的L858R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EGFR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45%和40%。另外还有18号外显子的突变及20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5%-10%。18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EGFRTKI的敏感性,而20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TKI原发耐药。EGFR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东亚人拥有EGFR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应用TKI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TKI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个月的PFS完败于化疗组的6.5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ORR和PFS。这些研究为晚期NSCLC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EGFRTKI一线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EGFRTKI耐受性良好。EGFRTKI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3级-4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TKI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TKI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50%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20号外显子 (T790M)变异。此外,MET扩增(5%)、HER-2扩增(8%)、PI3K突变(5%)及NSCLC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T790M、HER2、MET及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EGFRTKI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ErbB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EGFR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T790M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EGFRTKI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对T790M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且T790M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分别达到58%和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肺癌综合治疗方案三种常规治疗方法

肺癌综合治疗方案三种常规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情况,肿瘤的大小、类型和分期等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案。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主要就是三种常规疗法,外科手术、放射疗法(采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和化学疗法(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杀死癌细胞),还有目前医学界大力倡导的生物免疫疗法都对肺癌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肺癌的治疗,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可以分为两种,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混合型肺癌),这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比较笼统的划分方式,当然临床实践中还会进行具体细分,以便制定最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SCLC)在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一般不首选手术治疗,因为患者身体情况大多无法承受手术,风险性极高。临床上一般以化疗和放疗为主,在放化疗治疗期间视情况可配合生物免疫治疗(DC-CIK)对患者进行免疫系统强化治疗,在放化疗之外,通过对患者自体免疫细胞的提取,进行体外抗癌活性强化, 然后回注患者体内对癌细胞进行抑制和杀灭。生物免疫疗法的优势在于抗癌的原料取自患者自身,不会产生药物排斥性,还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对于肺癌患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综合治疗计划,原则;对Ⅰ、Ⅱ期患者首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淋巴结受侵情况、细胞分化程序、血管和淋巴管内有无癌栓,确定是否进行生物免疫治疗。其基本治疗计划是:手术后观察1个月左右,再进行生物免疫治疗,根据后期恢复情况,再具体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Ⅲ期患者的治疗计划:先行放疗,然后争取手术或行化疗,再按疗程执行生物免疫治疗。这种结合常规疗法和生物免疫疗法的癌症治疗方案,被称为联合生物疗法,在医学上有着很好的癌症治愈效果,目前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因为引进生物免疫治疗的时间较晚,所以目前尚在进一步推广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联合生物疗法将会以其突出的优势,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案,也会给更多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带去康复的福音。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女性的16%,均居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着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 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癌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已为学术界公认。 (一).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化疗和放疗目前仍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最主要方法,放化疗近期疗效都较好,有效率在80%以上。60%左右治疗后可达完全缓解,但远期结果较差,Seifter和Ihde 分析了过去二十年文献报告中5年生存率,局限期为7%(58/862),广泛期为1%(14/1144)。最近的几组报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加入外科治疗。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两个“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世界估计有超过120万新肺癌患者,死亡约110万人。近二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每年将有9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由于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70%-80%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预后极差,86%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只有15%的患者在确诊时病变局限,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50%。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放、化疗药物多耐药现象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也妨碍了肺癌治疗的发展,对晚期肺癌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放化疗的毒性和敏感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自身缺陷。因此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主张治病求本、整体调理、多方入手及全身治疗。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实现“带瘤生存”的状况。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可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生存期,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中医对于肺癌的认识 肺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息贲”、“肺痈”、“肺瘘”、“虚损”等范畴,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商时期,古人对于肿瘤就有发现,殷墟甲骨文上已经记载有“瘤”的病名,这是现今中医记载肿瘤最早的文献。此后,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日渐完善。祖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历代各家学说和临床治疗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与近代科学发展成果和中西医学渗透交融,形成了目前中医药抗癌研究的繁荣局面。 1.1中医古籍对肺癌病名的描述 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粘液腺、细支气管上皮以及肺泡上皮等肺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肺癌为有形之块,中医以“积”、“瘕”名之,相当于中医古籍中“肺积”、“息贲”、“肺痈”、“劳嗽”等疾病的范畴。 《难经·五十六难》说:“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宋《寄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啄,或如针刺”。以上所述与肺癌淋巴管转移而引起的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体征颇为相似而息贲的症候“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与肺癌产生的咳嗽、气急、发热等症相似。这里虽未述及有痰血,但“发肺痈”一句包含了痰血的症状,因此肺之积的息贲,类似现在晚期肺癌的症象。 对于肺癌的发病与预后,《杂病源流犀烛》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气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申斗垣“癌发”指出:“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外科证治》强调:“诸患易逝,独肺中患毒难觉……,及咳嗽口干咽燥,此皆肺中生毒之证也”。 对于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咳嗽、咳血胸痛、短气、痰饮也有有关论述《素问·咳论》说:“肺咳之状,咳而喘,吸有音,甚则唾血”。《内经》所载:“咳嗽脱形,脉小数疾,大肉枯稿,……胸中气满,喘息不便”,与肺癌晚期出现恶病质时临床表现相似。《脉要精微论》说:“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所用的息贲丸,所治之症颇似肺癌症状。《景岳全书》指出:“劳嗽声哑,声不出或喘息气促者,引肺脏败也,必死”,这与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金匮要略》所论:“饮后水流于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被认为包括了“胸腔积液”,其所谈治则方剂,为后世所推崇。 1.2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活人机要》云:“状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若正气内虚或者享赋不足,则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