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_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_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

案例研究_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_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
案例研究_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_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

*感谢北京大学周长辉副教授对本文初稿所提的宝贵修改意见。当然,一切文责自负。

一、引言

案例研究一直是管理理论创建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Eisenhardt,1989;HarrisonandFree-man,1999)。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研究亦开始以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研究手段来试图解释公司行为(Ghoshal,2005),这对于案例研究结论的可接受性(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

所谓规范化的研究(rigorousresearch)意味着4个方面的要求:测量工具有效性(con-structvalidity)、

可靠性(reliability)、内部有效性(internalvalidity)与外部有效性(externalva-lidity)。

测量工具有效性是指针对所研究问题构造有效的测量工具;可靠性是指其他研究者可以复制同样的研究,并预期得到同样的结果;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证据能够支持研究结论中所阐述的现象或因果关系;外部有效性是指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普适性(Harrisonand

Freeman,1999)。对于案例研究的质疑,主要是认为其可能缺乏足够的外部有效性。毕竟案例研究结论往往只是基于某个或某几个特定案例进行分析得到,其结论显然较难如大样本数据研究那样,可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推广到其他情形。

尽管对案例研究存在一些质疑,但案例研究仍然在管理研究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Eisenhardt(1989)认为,与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相比,案例研究存在如下3方面的优点:(1)有助于创建出新理论。在案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能会以更开放的(unfreeze)心态看待研究中获得的大量材料与数据,以及案例材料与现有文献的矛盾等,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新理论。(2)能够以更容易获取的测量工具和更容易证伪的假说来检验理论。这是因为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便已经在测量有关工具,同时,理论创建过程也便是对有关假说进行反复检验的过程。(3)案例研究结论可能更具有现实有效性。这是由于案例结论直接来自经验证据,因此,更有可能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为此,Eisenhardt(1989)总结道: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或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切入时,案例研究将非常有用。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管理研究在规范化方面日益与国际学界接轨,然而,我们对于案例研究方法还不是非常熟悉,并存在不少误解。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许正处于一个需要创建新理论的时代,一方面,西方的现有理论体系不能完全照搬过来适用于中国情况,另一方面,基于本土研究的理论创建还存在巨大空白需要填补。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促进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的规范化,提高案例研究对于中国管理学科的知识贡献,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和《北大商业评论》编辑部联合发起,于2005年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7篇案例研究论文入选,并进行了现场宣讲与点评,同时,也邀请了国内外多位从事过案例研究的知名学者与会,探讨案例研究的价值与规范化问题。如下便是此次会议的简要综述,以资参考。

案例研究: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

———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叶康涛

二、案例研究的价值与规范化

关于案例研究的价值,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认为,随着公司和金融市场公开信息和资本市场数据的日益增加,使得以大样本公开数据为对象的实证研究方法在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得以流行,并占据主流地位,然而,大样本实证研究虽然可以验证普遍存在的公司金融现象,但在公司金融领域,仅仅依靠大样本实证检验方法,在深入理解公司金融现象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这是由于:(1)公司金融现象形成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某些深层次原因引发,这些原因作用于大样本中不同个体的途径往往不同。由于个体差异性和其他因素干扰,在大样本统计研究中,这些影响被严重削弱或平均化了,甚至被视为噪声而忽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干扰甚至可使统计的结果与原来这些因素的实际影响背道而驰。因此,在公司金融领域很多问题上,尽管统计模型复杂完善,由于样本、数据和考察时段选择的不同,大样本实证研究提供的统计检验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或者不完整、存在大量的疑问,甚至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2)大样本计量方法依赖专门的数据库提供标准和公开的数据来源。但公司金融领域,公开可得数据的有限,且公开数据只是公司实际决策信息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许多作用因素和现象仅靠公开数据难以清晰描述。对那些难以量化的现象和内部非公开信息,大样本统计检验方法在分析上力不从心,对公司金融现象形成原因以及深层次分析不够深入,难以发现相关关系的逻辑传导机制,也很难发现商业智慧。他认为,由于仅靠以大样本公开数据统计检验来研究公司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和原理远远不够,因此,西方金融经济学学术界逐渐采用临床诊断方法(clinicalresearch)。朱武祥教授进一步探讨了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理解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多元化与企业价值、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兼并收购等问题的可能贡献。

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化问题,北京大学周长辉副教授以Eisenhardt(1989)的经典论文为例,探讨如何把握案例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解单一场景下的动态性(dynamics);(2)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档案分析、访问、调查和观察等,即案例研究也可以包含定量数据;(3)案例研究的目标包括现象描述、理论检验和理论创建等。他进一步介绍了Eisenhardt(1989)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7个步骤,即启动、案例选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假说修改、与已有文献的比较分析、结论。周长辉副教授认为,在启动阶段,有必要清楚界定所研究问题,否则研究人员很容易淹没于大量的数据中,但他也认为,在界定问题时,最好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否则容易束缚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在案例选取阶段,为了更好揭示所研究问题,可选择典型案例,而不需要随机选择案例。另外,由于人们信息处理过程的有偏性,为了确保结论的可靠性,他也强调了跨案例分析的必要性。最后,他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选择“不要走极端”,即案例研究和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都各有长短,也各得其所,都是人类知识创造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能因此废彼。

无独有偶,来自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谭劲松教授同样以Yin(1981)与Esinhardt(1989)两篇文章为例,探讨什么是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他同样认为:(1)案例研究的证据可以多样化,即定量与定性的信息都可以用;(2)案例资料的收集方法也可以多样化;(3)案例研究更多的只是代表一种研究策略,案例研究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如果其他研究策略更适合,那么不一定要用案例研究。此外,在分析个案证据时,需要:(1)区分记录(note-taking)与叙述(narrative-writing)两种形式;(2)列出有意义的事件;(3)谨慎解释,他认为案例研究虽然需要大胆假设,但更需要小心求证。无论采用哪一种研究方法,都必须要建立起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他也强调了案例研究不是咨询报告,不是讲故事,也不是宣扬某种立场。

中国人民大学张丽华教授则以自己的研究体会,探讨了案例研究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规范问题。她认为,在选题的时候,有必要清晰界定研究主题,提供相关的事实和经验,寻找适用的理论,并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她也认为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不存在矛盾,关键取决于研究需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帮助观察到许多新现象,并有助于创建新理论,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梁能教授则提出了

一个有趣的话题:案例教学的哈佛型病毒。他认为,西方的案例教学有很多的弊病,他称之为哈佛型病毒。第一,它的整体框架趋向完全理性化,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理性的工具,忽视了企业是有人性的组织,没有考虑人的非理性、情商、心理契约、非正式组织等对管理决策的影响;第二,主要以高级经理为分析核心,忽视了工人以及中层干部的作用。他认为,这种分析模式可能引导学生过于偏重企业的理性。企业的战略分析固然非常重要,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重要的还有很多非经济因素,比如人的情感、历史等。同时,这使得MBA学生战略决策能力强,但执行能力不足。并且,这种做法人为将管理问题拆分为营销案例、财务案例、生产案例、战略案例、人事案例等,不利于系统性解决问题。另外,也导致了一种错误倾向,以为管理主要就是思考分析过程,实际上很多决策产生于行动之中,同时,很多的管理问题事实上是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共识,是一个社会的互动沟通过程。他认为,中国的管理案例在1992年之前比较全面,较多涉及企业内部的政治问题、人际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等,但在此后随着西方管理理论的大量引进,越来越接近哈佛的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感染上了哈佛病毒。

与会的各大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则从各自角度介绍了教学案例开发的经验与体会。南开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周建基于一份对MBA学员的调查报告,表明多数学生参与过案例教学;适当的硬件设施对于案例教学较为必要;案例教学宜以小班教学,每次以30 ̄60分钟为宜;倾向于情景模拟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德智认为商学院的案例中心应承担起如下功能:教学案例开发;支持管理科学研究;组织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的交流等。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刘胜军认为,中国管理案例开发尚存在如下问题:观念误区;资源投入不足;企业界合作意识不够。他希望通过与商学院、企业、客户、传媒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推进中国管理案例开发。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赵昊介绍了其案例开发理念,一是以教学为中心;二是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并介绍称,目前已完成30多个可应用于MBA和EMBA教学的案例。

总体而言,与会嘉宾就案例研究的价值与规范化达成了若干共识:(1)案例研究是创建管理理论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理论生成的早期,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时,通过案例研究,获取第一手的实证材料,有助于我们形成可检验的理论假说,最终推进研究的发展;(2)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具有互补关系,不应厚此薄彼;(3)案例研究并非咨询报告或者讲故事,应遵循比较严格的科学研究程序。另外,关于中国管理教学案例,虽然其重要性被普遍认知,但由于投入、观念、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存在一定的发展障碍,同时,在管理案例开发过程中,有必要纠正过于理性化、过于以高级管理者为分析中心的倾向。

三、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们试图以本次案例研讨会7篇入选论文为例,对中国当前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做一扫描。这7篇案例论文分别涉及基础管理、战略、知识资本、服务质量管理、金融、公司治理等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欧阳桃花副教授等以泰豪科技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时遇到的困难、原因和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基础管理是民营企业存亡的分水岭;可以5S为突破口,提高基础管理;科学管理原理对于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基础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周长辉副教授以中国五矿集团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变革过程,并得出了“五矿经验”,包括战略的组织制度匹配、战略的有效沟通和战略的张弛循环等。同时,文章还提出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第4级台阶——

—战略管理时代的概念,并结合五矿案例对战略和战略管理进行了辨析,并且讨论了战略的3种驱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王开明副教授以武汉市X酒店为研究对象,揭示了X酒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以菜肴制作技术为核心的一组知识资本,证实了知识资本的客观存在,以及知识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同时,文章还初步得出结论:保持各种形态知识资本的协调及其基础上的有效生产规模和有效市场范围的匹配,是知识资本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知识资本跨组织整合可能存在更大利润空间。

南开大学白长虹教授等以泰达控股公用事业服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包括供能质量、服务交互

系统、顾客满意管理、绩效考核与培训4个部分组成的公用服务质量管理框架,并就其功效进行了验证。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张人骥教授和上海华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刘春江以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从控股溢价和流通溢价两个角度分别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要约收购中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非流通股东可以分享控股溢价,但控股溢价偏低,对非流通股东不具有充分吸引力;而流通股东不能分享控股溢价,且其拥有的流通溢价遭受了折价的不公正待遇。根据强制要约收购的法理判断,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都未获得有效保护,中国的要约收购仅具有形式而非实质。

山东大学杨凤禄副教授等以格林柯尔系为例,对金字塔控股结构进行动机和制度、经济背景等成因的分析,并探讨了这类企业治理的规范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朱国泓和上海财经大学王申以ST长控被民营企业并购事件为案例,分析了民营企业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当事人决策过程及其并购中的控制权私人净收益。结论认为,在股权分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力、会计准则存在漏洞的制度环境下,实力单薄且意图“空手套白狼”的民营企业最有可能通过并购上市公司“攫取”各种可能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来最大化其私人利益。

在表1中,我们将这7篇论文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同时,为了更好分析中国管理案例研究现状,我们也将这7篇论文与Eisenhardt(1989)所提到的西方

7篇管理案例研究论文进行了对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些文章所涉及的领域并非笔者所熟悉的领域,为此,我们在写作时尽可能征求了各自领域内部分专家的意见,然而,判断误差仍在所难免。因此,下述分析只能视为一个粗浅和带有主观判断偏差的分析。

从中国7篇案例来看,研究主题涉及基础管理、战略变革、知识资本、服务质量管理、金融、公司治理等领域,虽然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但金融与公司治理领域便占了3篇,

可以看出金融与公司治理案例在中国的发展更为迅速(源

于档案数据的可得性?还是公司治理是现今中国管理学界的热点话题?)。而

Eisenhardt(1989)所提到的7篇论文更侧重于战略、一般管理与组织行为,包括:战略决策(3篇)、投资管理、分手仪式、群体形成、内部技术转移。当然,由于作者的研究兴趣差异,因此简单对比两者的研究主题并不能为我们揭示出有意义的结论。

从案例类型来看,中国7篇论文全部为单一案例,没有一篇论文基于跨案例研究,而西方7篇论文中有6篇涉及跨案例研究。由于单一案例的局限性问题(Eisen-

hardt,1989),对单一案例研究倚重过高,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案例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从数据来源来看,中国7篇论文主要以档案分析和观察为主,特别是金融与公司治理的案例,数据来源完全来自档案分析,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领域的档案数据相对容易获得,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了由于观念、投入、企业界配合意识不够等原因,所导致的中国管理案例数据收集困难问题?相比之下,西方案例研究的数据采集形式更为多样化,不仅包括中国学者常用的档案分析、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等,而且,访谈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学者。

从研究人员来看,中国案例研究以团队研究为主,相比之下,西方学者的团队研究比例要低于中国学者。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一般而言,团队研究的质量要高于个人研究(Eisenhardt,1989;周长辉,

2005)。西方学者的团队研究比例较低,或许源于西方研究者的人工费用过高?考虑到中国较低的研究者人工费用,是否中国学者更有可能在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研究项目上取得突破?

从研究成果来看,中国案例研究以生成新理论为主,另有3篇文章对已有理论进行了检验。而西方学者在提出新理论方面则要更为谨慎(当然,这个结论也许是源

于笔者的主观判断偏差)。这里,或许需要平衡“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之间的关系。

最后,需要提到的一点是,中国管理案例研究在结论部分,与已有文献之间的联系分析稍显不足。Eisenhardt(1989)强调了将研究发现与已有文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将研究发现与已有文献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普适性;同时,若发现研究结论与已有文献存在矛盾,这往往意味着创建新理论的机会。而且,我们认为,若能够将案例研究发现与已有文献进行联系、对比,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无疑将增进案例研究对管理学科发展的知识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尚增健)

参考文献

(1)Eisenhardt,K.M.,1989,“BuildingTheoriesfromCaseStudyResearch”,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Vol.14,No.4,pp.532 ̄550.

(2)Ghoshal,S.,2005,“BadManagementTheoriesareDe-stroyingGoodManagementPractices”,AcademyofManagementLearningandEducation,4(1),pp.75 ̄91.

(3)Harrison,J.S.andR.E.Freeman,1999,“Stakeholders,SocialResponsibilityandPerformance:EmpiricalEvidenceandTheoreticalEvidenc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42(5),pp.479 ̄485.

(4)Yin,R.,1981,“TheCaseStudyCrisis:SomeAnswer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6,pp.58 ̄65.

(上接第94页)vationManagement,Vol.9:234.

(20)Narver,J.C.&Slater,S.F.,1990,“TheEffectofAMarketOrientationonBusinessProfitability”,JournalofMar-keting,Vol.54,No.4:pp.20 ̄35.

(21)Porter,MichaelE.,1980,“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sizingIndustrial&Competitors”,BlackwellIn-gram.

(22)Powell,W.W.,Koput,K.W.&Smith-DoerrL.,1996,“In-terorganizationalCollaborationandLocusofInnovation:Net-worksofLearninginBiotechnology”,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41:pp.116 ̄145.

(23)Quinn,J.B.,1986,“InnovationandCorporateStrategy:ManagedChaos”,inTechnologyintheModernCorporation:AStrategicPerspective,MelHorwich,ed,NewYork:PergamonPress.

(24)Schumpeter,J.A.,1934,“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Boston,MA:Harvard.

(25)Senge,P.M.,1990,TheFifthDiscipline,NewYork:Dou-bleday.

(26)Shapiro,B.P.,1988,“WhattheHellis‘Marketorient-ed’?”,HarvardBusinessReview,November/December:pp.119 ̄125.(27)Sinkula,J.M.,Baker,W.,E.andNoordewier,T.,1997,“AFrameworkforMarket-BasedOrgani-zationalLearning:LinkingValues,KnowledgeandBehavior”,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Vol.25,No.4:pp.305 ̄318.

(28)Slater,S.F.andNarver,J.,C.,1994,“DoesCompetitiveEnvironmentModeratetheMarketOrientation-PerformanceRe-lationship?”,JournalofMarketing,Vol.58,January:pp.46 ̄55.(29)Slater,S.F.andNarver,J.,C.,1995,“MarketOrienta-tionandtheLearningOrganization”,JournalofMarketing,Vol.59,July:pp.63 ̄74.

(30)Slater,S.F.,1997,“DevelopingaCustomerValue-BasedTheoryoftheFirm”,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Vol.25,Spring:pp.162 ̄167.

(31)Stata,R.,1989,“OrganizationalLearning-TheKeytoManagementInnovation”,SloanManagementReview,Spring:pp.63 ̄74.

(32)Steers,R.M.,1975,“ProblemsintheMeasurementof

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Vol.20,No.4:pp.546 ̄558.

(33)Subramaian,A.andS.Nilakanta,1996,“OrganizationInnovativess:Explo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DeterminantsofInnovation,TypesofInnovations,andMeasuresof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Omega,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Vol.24,No.6:pp.631 ̄647.

(34)Trist,E.L.,1981,“TheEvolutionofSocio-TechniocalSystemsasaConceptualFramworkandasanActionResearchProgram”,inA.H.VandeVenandW.F.Joyce,PerspectivesonOrganizationDesignandBehavior,edsNewYork:JohnWiley&Sons.

(35)Tse,C.B.Alan,Sin,Y.M.Leo,Yau,H.M.Oliver.Lee,S.Y.Jenny,andChow,R.,2003,“MarketOrientationandBusinessPerformanceinaChineseBusinessEnvironment”,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Vol.56,Iss.3:pp.227 ̄239.

(36)Wolfe,R.A.,1994,“OrganizationalInnovation:Review,CritiqueandSuggestedResearchDirections”,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Vol.31,No.3:pp.405 ̄430.

(37)Zahra,S.A.,S.deBelardino,andW.R.Boxx,1988,“OrganizationalInnovation:ItsCorrelatesanditsImplicationsforFinancialPerforma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June:pp.133 ̄142.

(38)Zaltman,G.,R.Duncan,andJ.Holbek,1973,Innova-tionsandOrganizations,NewYork:Wiley.

(39)蔡启通:《组织因素、组织成员整体创造性与组织创新之关系》,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7年。

(40)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

—现状与展望》,《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第1期。

(41)程东升、刘丽丽:《华为经营管理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

(42)林义屏:《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间关系之研究——

—以科学园区信息电子产业为例》,国立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43)吴思华:《策略九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4)谢洪明、韩子天:《组织学习与绩效的关系:创新是中介变量吗?——

—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科研管理》,2005年第5期。

!!!!!!!!!!!!!!!!!!!!!!!!!!!!!!!!!!!!!!!!!!!!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00054 1.[答案] (2P37) (1)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所说的管理重要性应是十分有认同感的。管理的职能不同于企业的职能,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但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也越重要,最上层的人员主要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而技术、财务、供销仅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也不能代表管理。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侧重于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向通,而法约尔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演说中的管理职能则没有强调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 (3)同意。管理是普遍的、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管理的重点不同。 2.[答案] (3P73) 此案例说明了认识管理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它在环境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但是,森达服装厂厂长金东鑫集权式的领导方式,使得该厂既没有注意国家采取紧缩性政策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生产服装的影响,又没有注意市场变化这种微观经济环境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最终使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 3.[答案] (3P81) (l)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过去企业负担过多,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企业应有的经济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企业没有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饨,保证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应有的经济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4)赚钱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首要目标,但并非惟一目标。 (5)按照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涉及的内容,不能说赚钱就是企业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案例中该 管理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答案] (5P100) (l)梅总经主的目标主要错在这几方面:①没有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调查,目标缺乏依据; ②有的目标太容易,注有激励作用,有的目标太高,又难于实现;③目标之间相互矛盾。 (2)实行目标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应有具体目标。在目标体系中,目标应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注意目标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脱节。目标既可以由上级部门提出,又可由下级自行提出,但要上下协商。目标不直过多,尽量使目标具体化、定量化,便于检查和考核。 1 5.[答案] (3P107-110)

管理学原理(1)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直线职权 27.许诺原理 28.扁平结构 29.组织适宜性原理 30.管理审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管理学的特点。 32.简要说明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33.简要说明影响管理宽度的主要因素。 34.简要说明沟通及其基本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36.市化工集团年终对其下属各公司的主要领导进行综合考评。在化工机械公司征求职工意见时,职工们纷纷称赞该公司总经理有较好领导艺术,尤其是用人艺术。请你结合实际论述管理中如何体现管理者的用人艺术。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7. 上月底的公司办公会议上,总经理宣布:由于销售部经理遇车祸受伤,由原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新华接任销售部经理。 公司销售部有24位员工,其中有10位销售员,公司在全国的销售工作主要由他们负责,所以,抓好销售员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 以前,销售员的奖金与完成的销售量是挂钩的,但差距不大,而且浮动工资也是平均分配的。据此,王经理推出了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的销售量挂钩的试行方案,实施奖金向销售员倾斜的政策,销售员的奖金是一般员工的200%。方案的要点有三:第一,销售定额为38台/月;第二,完成指标得全奖,少卖一台扣奖金的20%,达不到34台/月扣全奖;第三,连续半年完成指标,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下浮一级工资。 方案一经宣布引起一片哗然,但王经理坚持实施这一方案。他向销售员们解释说是试行,

《管理学原理》案例题

案例分析题一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计40分) 案例一:温特图书公司组织改革 温特图书公司原是美国一家地方性的图书公司。近10年来,这个公司从一个中部小镇的书店发展成为一个跨越7个地区,拥有47家分店的图书公司。多年来,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成功的。下属各分店,除7个处于市镇的闹区外,其余分店都位于僻静的地区。除了少数分店也兼营一些其他商品外,绝大多数的分店都专营图书。每个分店的年销售量为26万美元,纯盈利达2万美元。但是近3年来,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 2个月前,公司新聘苏珊任该图书公司的总经理。经过一段时间对公司历史和现状的调查了解,苏珊与公司的3位副总经理和6个地区经理共同讨论公司的形势。 苏珊认为,她首先要做的是对公司的组织进行改革。就目前来说,公司的6个地区经理都全权负责各自地区内的所有分店,并且掌握有关资金的借贷、各分店经理的任免、广告宣传和投资等权力。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后,苏珊便提出了改组组织的问题。 一位副总经理说道:“我同意你改组的意见。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分权而不是集权。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虽聘任了各分店的经理,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他们进行控制指挥的权力,我们应该使他成为一个有职有权,名副其实的经理,而不是有名无实,只有经理的虚名,实际上却做销售员的工作。” 另一位副总经理抢着发言:“你们认为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这是对的。但是,在如何改的问题上,我认为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设什么分店的业务经理。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的集权。我们公司的规模这么大,应该建立管理资讯系统。我们可以透过资讯系统在总部进行统一的控制指挥,广告工作也应由公司统一规划,而不是让各分店自行处理。如果统一集中的话。就用不着花这么多工夫去聘请这么多的分店经理了。” “你们两位该不是忘记我们了吧?”一位地区经理插话说:“如果我们采用第一种计划,那么所有的工作都推到了分店经理的身上;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案,那么总部就要包揽一切。我认为,如果不设立一些地区性的部门,要管理好这么多的分店是不可能的。”“我们并不是要让你们失业。”苏珊插话说:“我们只是想把公司的工作做得更好。我要对组织进行改革,并不是要增加人手或是裁员。我只是认为,如果公司某些部门的组织能安排得更好,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 请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8分)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 案例王鸣的困惑 王鸣原在上海某研究院工作,后与几个志同道者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几个 个人股东:王鸣、他在研究院的副手老黄,以及他原来的下属小秦和小刘。他们几个人都在 新公司任职,老黄在研究院的职务还没辞掉,其他几个人则彻底割断了与研究院的联系。新公司还有其他几位股东,但都不在公司任职。王鸣任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小秦负责市场销售;小刘负责技术开发;老黄负责采购配件、生产调度等。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使王鸣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公司的主要市场上,王鸣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 其次,老黄由于要等研究院的部分福利而未辞掉原来的工作,尽管他工作抓的挺紧,但王鸣 仍认为他精力投入不够。 第三,有两个外部股东建议王鸣做些为外国公司做国内市场代理和售后服务工作。回报很高所以王鸣(包括其他几位核心成员)颇为心动,但仍举棋不定。 第四,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迅速,股东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初创业时的那种激 情正在消退。例如,王鸣要求大家每天工作满12小时,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勉强应付或根本不听。 公司的业绩正在增长,规模在扩大,王鸣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感到应付工作很累,而且对目前的公司状况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解决什么问题,该从何下手,公司的某些核心 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 为使王鸣的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并进入良性循环,你有何建议? 王鸣公司遇到的问题,在不少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一般都会遇到,为步入良 性循环,我建议: 1)、制订公司战略。分析环境、组织现状、竞争对手情况、供应和销售情况、替代品 和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以进行市场定位和战略定位;正确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在不影响 专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考虑多种经营;确定公司近期,尤其是长远期反展规划,确定市场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明确组织目标。 2)、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令行禁止,解决好公司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等问 题,奖勤罚懒。组织纪律作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贡献与分配制度结合起来, ________ 形成制度创新。将资金分配与技术、质量、绩效分配合理布局。 3)、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利用股东会议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同时也要有进有退,必要时进行公司股东改组。 4)、切实解决公司员工的实际问题,把公司发展的大目标与个人在公司中的实际绩效, 公司绩效与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成果和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比如,公司有了足够的收入, 可以为员工买更好的房,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同效应,增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 建立完善的与公司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相一致的组织,以便于扩大经营规模,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明确目标。 对策略述:明确组织目标;制订公司战略决策;制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形成股东共识,充分沟通;切实考虑员工利益,形成凝聚力;科学,民主集中。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文:曹小平来源:网络] 案例一:管理者干什么? 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蒋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问:他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 案例二:管理工作的特性。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着严重的渗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案例三: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西湖公司的控制系统 西湖公司是由李先生靠3000元创建起来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开始只是经营指甲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化妆品公司,资产已达6000万元。李先生于1994年发现自己患上癌症后,对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1)制定公司要向科学医疗卫生方面发展的目标;(2)高薪聘请雷先生接替自己的职位,担任董事长。 雷先生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李先生为公司制定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计划:在特殊医疗卫生业方面开辟一个新行业,同时开设一个凭处方配药的药店,并开辟上述两个新部门所需产品的货源、运输渠道。与此同时,他在全公司内建立了一条严格的控制措施: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每月的预算报告,要求每个部门在每月初都要对本部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由各部门经理和顾客代表参加的管理会议,要求各部门经理在会上提出自己本部门在当月的主要工作目标和经济往来数目。同时他特别注意资产回收率、销售边际及生产成本等经济动向,他也注意人事、财务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的工作。 由于实行了上述措施,改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世纪年代末期,年销售量提高24%,到2000年达到20亿元。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逐渐出现了问题:2 002年出现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入下降、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1)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饱和状态;(2)该公司制造的高级香水一直未打开市场,销售情况没有预测的那样乐观;(3)国外公司挤占了本国市场;(4)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推销员的冒进得罪经销商,公司形象没有很好地树立等等。 雷先生也意识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准备采取有力措施以改变公司目前的处境。他计划要对国际市场方面进行总结和调整,公司开始研制新产品。他相信用了大量资金研制的医疗卫生工业品不久可以进入市场。 问题: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3、就西湖公司的目前状况而言,怎样健全控制系统? 答案提示: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雷先生采取了预算控制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措施实施初期,有些管理人员会有不同意见;随着措施的成功,大家会拥护新措施,并不断创新。

管理学原理案例及分析

网商残梦....QQ535901625........... 1 一、管理学原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准备去接任的前一天晚上,他浮想联翩,回忆起他在该公司工作的20多年的情况。 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管理,大学毕业获得学位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当时他感到真不知道如何工作,因为他对液压装配所知甚少。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实际经验。他感到几乎都手忙脚乱。可是他非常认真好学。一方面,他仔细阅读该单位所订的工作手册,并努力学习有关的技术书刊;另一方面,监督长也主动对他指点,使他渐渐摆脱了困境,胜任了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他已有能力独担液压装配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当助理监督时,他主要关心的是每日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而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情况。他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还有完成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他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他过去喜欢的技术职责。当上装配部经理不久,他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经基本过时,因为公司已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吸收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令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使之切合实际。在修订手册过程中,他发现要让装配工作与整个公司的生产作业协调起来是需要很多讲究的。他主动到几个工厂去访问,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他把这些吸收来也写到修订的工作手册中去。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也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他工作了几年后,不但自己学会了这些工作,而且还学会如何把这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教他们如何做好,这样,他可以滕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以及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正好该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应聘于其他公司,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此职务。在同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他被正式提升为此职务。他自信拥有担任此新职位的能力,但由于此高级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使他在刚担任时碰到不少麻烦。例如,他感到很难预测1年之后的产品需求情况。可是一个新工厂的开工,乃

00054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00054 1.以下是法国矿冶工程师法约尔1900年6月23日在国际采矿和冶金大会闭幕会上演说的一部分。“先生们,我强调技术这一词是因为事实上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论文在性质上几乎尽是有关技术问题。我们没有听到有关供销、财务和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响应,但是这次大会的成员中有不少在这三方面是特别突出的。这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现在我必须谈谈管理问题。这是我想引起你们注意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工作中在技术方面行之有效的互相学习同样可以应用在管理方面。”“一个企业的技术和供销的职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管理职能却不是这样。很少有人熟悉管理的结构和力量,我们意识不到它怎样工作,看不到它在建造还是在铸造,在买还是在卖。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管理不当,事业就处于失败的危险中。”“管理职能有很多责任。它必须预见并做好准备去应付创办和经营公司的财务、供销和技术的状况;它要处理有关职工的组织、选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它是事业的各个部分同外界沟通联络的手段等等。尽管列举的这些是不完全的,去F向我们指出了管理职能重要性的思想。即以管理干部这一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职能,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即使有完善的机器设备和制造过程,如果由一批效率低下的干部去经营,还是注定要失败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听众中的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的演说可能有什么反应?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的解释同他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有什么不同? (3)你同意法约尔对管理职能重要性的论述吗? 2.森达服装厂成立于1986年, 1990年之前,全厂固定资产净值只有13万元,全部自有资金46万元,年利润3万元, 1990年开始,在厂长金东鑫的带领下,服装厂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改革。他们立足国内市场,陆续开发了"燕飞"男女衬衫、"森达"高档西服、"唐人"内衣三个名牌。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服装厂的生产也实现了专业化、现代化。到1998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080万元,全厂工业产值达1.24亿元,实现利润437万元,比建厂之初增加了100多倍,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00 年初,随着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激烈,森达服装厂的市场份额出现了首次下降,然而,厂长金东鑫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危机。而与此同时,同行业的许多服装厂纷纷采取适应环境变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并很快地壮大起来,这对森达服装厂无疑构成现实的威胁。2001年,森达服装厂第一次出现了财务危机,当年企业亏损近100万元,这次危机引发了服装厂体制改革的大讨论,厂长金东鑫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被迫对服装再次改革,然而,由于全东鑫害怕改革会危及自己的既得利益,对一些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不能接受,依然推行高度集权的管理和控制,事无巨细都由自己最后裁决,这次改革彻底失败了。好景不长,国家由于经济过热而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并对基建规模进行了控制,森达服装厂客户接待楼和占地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被迫停建,这使得森达服装厂经营和财务都陷入了极度困境之中, 2002年3月,厂长金东鑫决心对服装厂进行彻底改革,然而由于受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银行

管理学原理 案例分析

案例一:西湖公司的控制系统 西湖公司就是由李先生靠3000元创建起来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开始只就是经营指甲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化妆品公司,资产已达6000万元。李先生于1994年发现自己患上癌症后,对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1)制定公司要向科学医疗卫生方面发展的目标; (2)高薪聘请雷先生接替自己的职位,担任董事长。 雷先生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李先生为公司制定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计划:在特殊医疗卫生业方面开辟一个新行业,同时开设一个凭处方配药的药店,并开辟上述两个新部门所需产品的货源、运输渠道。与此同时,她在全公司内建立了一条严格的控制措施: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每月的预算报告,要求每个部门在每月初都要对本部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由各部门经理与顾客代表参加的管理会议,要求各部门经理在会上提出自己本部门在当月的主要工作目标与经济往来数目。同时她特别注意资产回收率、销售边际及生产成本等经济动向,她也注意人事、财务收入与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的工作。 由于实行了上述措施,改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世纪年代末期,年销售量提高24%,到2 000年达到20亿元。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逐渐出现了问题:2002年出现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入下降、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1)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饱与状态;(2)该公司制造的高级香水一直未打开市场,销售情况没有预测的那样乐观;(3)国外公司挤占了本国市场;(4)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推销员的冒进得罪经销商,公司形象没有很好地树立等等。 雷先生也意识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准备采取有力措施以改变公司目前的处境。她计划要对国际市场方面进行总结与调整,公司开始研制新产品。她相信用了大量资金研制的医疗卫生工业品不久可以进入市场。 问题: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她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3、就西湖公司的目前状况而言,怎样健全控制系统? 答案提示: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雷先生采取了预算控制方法与成本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她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措施实施初期,有些管理人员会有不同意见;随着措施的成功,大家会拥护新措施,并不断创新。 (3)就西湖公司的目前状况而言,怎样健全控制系统? 首先,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成本、预算、销售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A.决策就是准则 B.管理就是核心 C.管理就是决策 D.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1.某企业一直生产A产品,市场销路很好.2012年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A产 品出现滞销,销售收入明显下降,员工积极性受到影响.谊厂厂长认为环保产品市场销 路不错,于是果断决定转产该类产品.经过一年的努力,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好转. 2014年以来,市场形势又发生了变化,A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原有用户纷纷来电 希望该企业能尽快恢复A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环保产品的销路出现下滑。在这种情 况下,厂长又自作主张决定重新生产A产品,但A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在短时间 达到理想水平,销售也受到影响。员工对这种状况议论纷纷,厂长感到压力很大。 问题: (1)该厂长的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结合案例简要说明。 一、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环保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二、时间因素:2012-2014年不同时间,产品市场需求有变化;三、个人因素:长征个人战略眼光、工作作风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2)结合案例阐述决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信息原则;二、预测原则;三、可行性原则;四、系统原则、五、对比择优原则;六、反馈原则 2.王平是H公司的副总经理,在业务上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对生产极为关心,注重 工作成果。同时,他待人热情,关心下属;对工作不够主动的员工,不会横加指责和批评,而是主动引导,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切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认可。员工们在王平的影响下,士气高昂,工作积极主动,注重团队协作,能够圆满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 问题: (1)依据管理方格理论,王平采取了哪种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团队型领导方式,特点:对职工和生产极为关心,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成果,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有哪些?王平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来源: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王平:都有 3.H公司是一家零售企业,拥有50家连锁店。近年来,公司从外部招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大约50%不符合岗位要求,工作绩效明显低于从内部提拔起来的管理人员。两年来,外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已有8人自动离职或被解聘.针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部对公司的外部招聘和录用进行了分析,发现:(1)公司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或媒体刊登的招聘广告来获得职位候选人;(2)通过对人员申请表的审核、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和有限的简历筛选以及必要的面试进行选择。在招聘时强调人员的性格与能力,而并不重视应聘者过去在零售业方面的工作经历;(3)大部分被录用的人员都在30岁左右,不安于现状,加入本公司后,与同事关系不是很融洽,等等。经过分析,人力资源部认为,公司过于重视从组织外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而忽视了从内部选拔重用人才的作用。这种招聘方式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问题:(1)招聘的方式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其含义。 外部招聘:是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管理人员; 内部提升:是从企业内部员工中提拔合适人来填补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管理人员 (2)H公司外部招聘的管理人员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其原因。 问题:招聘的人不符合岗位要求,工作绩效低于内部提拔人员(50%的中高层),外聘人员不安于现状,离职率高。原因:在中高层人员招聘中,过分强调外部招聘的作用;招聘忽略的应聘者过去的经验与资历;外聘人员缺乏对公司的忠诚。 32.A公司拥有5000余名员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沟通系统。 一是员工协调会.首先,公司各部门要按月举行协调会议;其次,在部门协调会基础上,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公开的讨论会,管理人员表员工共同商讨问题,将部门协调会上报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对事关公司发展的重大决策,由首席代表会议最终做出决定并反馈员工。 二是公司内部设立意见箱,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对合理化建议给予优 厚奖励。 三是主管汇报会与员工大会。公司每年举行一次主管汇报会。在主管汇报会召开之 前,要召开员工代表大会,每次人数约150人,时间为3小时,由总公司委派代表主持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法国矿冶工程师法约尔1900年6月23日在国际采矿和冶金大会闭幕会上演说的一部分。“先生们,我强调技术这一词是因为事实上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论文在性质上几乎尽是有关技术问题。我们没有听到有关供销、财务和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响应,但是这次大会的成员中有不少在这三方面是特别突出的。这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现在我必须谈谈管理问题。这是我想引起你们注意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工作中在技术方面行之有效的互相学习同样可以应用在管理方面。”“一个企业的技术和供销的职能是有明确规定的,而管理职能却不是这样。很少有人熟悉管理的结构和力量,我们意识不到它怎样工作,看不到它在建造还是在铸造,在买还是在卖。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管理不当,事业就处于失败的危险中。”“管理职能有很多责任。它必须预见并做好准备去应付创办和经营公司的财务、供销和技术的状况;它要处理有关职工的组织、选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它是事业的各个部分同外界沟通联络的手段等等。尽管列举的这些是不完全的,去F向我们指出了管理职能重要性的思想。即以管理干部这一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职能,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即使有完善的机器设备和制造过程,如果由一批效率低下的干部去经营,还是注定要失败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听众中的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的演说可能有什么反应?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的解释同他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有什么不同? (3)你同意法约尔对管理职能重要性的论述吗? 答: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所说的管理重要性应是十分有认同感的。管理的职能不同于企业的职能,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但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也越重要,最上层的人员主要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而技术、财务、供销仅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也不能代表管理。答(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侧重于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向通,而法约尔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演说中的管理职能则没有强调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 (3 答同意。管理是普遍的、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管理的重点不同。

管理学案例分析附答案详解

一、管理与管理者 案例1 甜美的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虽然公司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优良传统,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却毫不迟疑地推动公司朝向新的方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始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每件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吉他。低端市场在整个吉他产业的销售额中占65%。公司DXM型吉他是1998年引入市场的,虽然这款产品无论外观、品位和感觉都不及公司的高档产品,但顾客认为它比其他同类价格的绝大多数吉他产品的音色都要好。马丁为他的决策解释道:“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物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 马丁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的管理表现出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2000年接近6亿美元。位于拿撤勒市的制造设施得到扩展,新的吉他品种不断推出。雇员们描述他的管理风格是友好的、事必躬亲的,但又是严格的和直截了当的。虽然马丁吉他公司不断将其触角伸向新的方向,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尽其所能制作顶尖产品的承诺。在马丁的管理下,这种承诺决不会动摇。 【教学功能】 本案例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者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又如何扮演好其管理角色?通过本案例,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管理者的管理风采及角色定位。 案例分析关键词:管理技能、管理者角色 【问题】 1. 根据卡特兹的三大技能理论,你认为哪种管理技能对马丁四世最重要?解释你的理由。 2. 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说明马丁在分别扮演什么管理角色?解释你的选择。 (1)当马丁访问马丁公司世界范围的经销商时; (2)当马丁评估新型吉他的有效性时; (3)当马丁使员工坚守公司的长期原则时。 3.马丁宣布:“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务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这句话对全公司的管理者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意味着什么? 4.马丁的管理风格被员工描述为友好、事必躬亲,但是严格和直截了当。你认为这意味着他是以什么方式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你认为这种管理风格对其他类型的组织也有效吗?说明你的观点。 【知识点链接】 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真正具备了一名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美国的管理学专家卡特兹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一般来讲,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因为由高层管理者所作的计划、决策等都需要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特别重要,因为其最接近现场作业。由于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事技能是所有层次上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试卷(期中□期末□)姓名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课程适用_____年___月考期测验时间____年___月____日(上午、下午、晚上) RzdvX0E。 测验得分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W09uX0O。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lraFHF5。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bwjStMN。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I33f1zS。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XfX4FV2。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HrV9syz。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xx C.xx D.xx TXJl7JT。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fyD0Rrz。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VvQsr32。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A.利用—命令B.温和—命令C.集体参与D.商议式 xgeeya9。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及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的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1)天、地、人是对公司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外部环境,确立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整合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案例二: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订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下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现在已经失去了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答:(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只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

管理学案例分析

3.李明和王伟分别是一家公司中两个不同部门的经理,在某一天上班的路上,两人彼此讨论着自己的工作。在交谈中发现,李明特别为两个助手伤脑筋。他抱怨说:“这两个人在刚进公司时,我一直耐心地告诉他们,在刚开始工作时,凡是涉及到报销和订货的事都要事先与我商量一下,并叮嘱他们,在未了解情况之前,不要对下属人员指手画脚。但是,到现在都快一年了,他们还是什么事情都来问我。例如,张峰上星期又拿一笔不到1000元的报销单来问我,这完全是他可以自行处理的嘛!两周前,我交给孙文一项较大的任务,叫他召集一些下属人员一起搞,而他却一个人闷头搞,根本不叫下属来帮忙。他们老是这样大小事情都来找我,真没办法。” 几乎与此同时,李明的两位助手也在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张峰说:“上周我找李明,要他签发一张报销单。他说不用找他,我自己有权决定。但在一个月前,我因找不到他曾自己签发过一张报销单,结果被财务部退了回来,原因是我的签字没有被授权认可。为此,我上个月曾专门写了一个关于授权我签字的报告,但他一直没有批下来,我敢说我给他的报告他恐怕还锁在抽屉里没看呢!”孙文接着说:“你说他的工作毫无章法,我也有同感。两周前,他交给我一项任务,并要我立即做好。为此,我想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去找了一些人,但他们却不肯帮忙。他们说除非得到李明的同意,否则他们不会来帮我。今天是完成任务的最后日期,我却还没有完成。他又要抓我的辫子,把责任推给我了。我认为,李明是存心这样的,他怕我们搞得太好抢他的位子……” 问题:1. 从本案例中,请你谈谈授权与分权有何不同? 2. 你认为李明应如何改进与两位助手之间的关系? 1. 授权是指上级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不同于分工。在分工中,各成员在组织中各负其责,彼此间无隶属关系。而在授权中,授权者与被授权者之间有隶属关系,即有监督和报告的关系。 2. 可用授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要求言之有理。 3.皮尔?卡丹既是举世闻名的时装设计师,又是杰出的企业家。皮尔?卡丹精力过人,其设计、生产、经营、人事等部门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他本人拍板定案。他从不召集会议,而是由他本人跟各主管经理直接对话,了解情况,作出决定,然后放手让主管经理去执行。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人才,而且还要考虑怎样运用这些人才。卡丹在用人上非常有眼光,他把用人之长作为标准。只要他发现某人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就会毫不犹豫地用其所长,完全没有年龄及资格作为限制。卡丹的成功还在于善于用人,敢于用人,并及时地纠正自己的偏差,使他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北京崇文门外马克西姆餐厅开业的时候,卡丹从法国聘请了一名经理,但由于这位经理对中国的情况毫不了解,经营起色不大。卡丹发现后,把他调离了北京。新经理上任后,面貌很快大有改观。问题: 1.皮尔?卡丹是一位________领导。 A.专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中间型 2.皮尔?卡丹所在的组织是按________来划分组织结构的。A.产品B.职能C.地区D.顾客3.在企业经营方面,皮尔?卡丹具有较强的________。A.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4.皮尔?卡丹与各主管经理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主要是________。A.正式沟通B.环式沟通C.平行沟通D.口头沟通 5.对于皮尔?卡丹手下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卡丹把马克西姆餐厅的经理调离北京是一种________。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D.自然消退 6.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结合案例说明影响皮尔?卡丹有效领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A. 专权型 2. B. 职能 3. C. 概念技能 4. D. 口头沟通 5. C. 惩罚 6. 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方式S=f(L,F,E),据此,皮尔?卡丹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1)领导者的特征;(2)追随者的特征;(3)领导环境。而领导环境又具体可划分为: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与任务结构。从案例看,皮尔?卡丹采用的是一种专权型(或9.1型)领导方式。从皮尔?卡丹所处的领导环境来看,其上下级关系较好,各级职位权力均比较明确,而且任务结构及各级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