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_余一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现代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2-03

Mar ,2012

2012年第2期NO.2,2012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研究是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当前学术界,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理论的考察,又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念的探讨;既有对历史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注,又有对当前全球化、网络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这些研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不同的理论层面,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概念,但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立场和原则性规定都是由他们确立的。尤其是马克思,作为意识形态学术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正是由于他的理论,意识形态才引起世界范围内如此广泛的关

注,他的意识形态思想,一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焦点。国外学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一)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论争

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是探讨其意识形态思想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对此,俞吾金等提出:“总起来看,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为否定性的概念,可以说是抓住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根本

倾向。”[1]

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意识形态”在马克思那

里是一个贬义的概念,其根本特征是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P.C.罗兹也坚持类似观点,他在

《意识形态概念和马克思的理论》中指出,“马克思已经把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的意识’,也理解为‘形

而上学’

和‘宗教’的整个‘上层建筑’。”[1](130)

杨生平等持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中性说,即相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认为马克思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KZXYY1123;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

项目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KQ1017。作者简介:余一凡(1982-),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博士。邮编:300071

赵冶(1987-),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00071

近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

余一凡

赵冶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

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某些基本问题仍有继续探讨的空间:学术界还缺乏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的清晰界定,缺少对关键问题和基础性问题的深度思考。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2-0120-08

120

将“意识形态”理解为阶级利益的观念反映: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则是指思想家们通过对特定社会关系反映后而建立的思想体系”,[2]其本身并无褒贬之分。

侯惠勤则持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含义综合说,即认为马克思使用的意识形态概念,用在不同的地方表达不同的含义。他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有三种含义,即作为统治意识的意识形态、作为革命意识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3]既有中性用法又有否定性用法。英国学者汤普森则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分为论战概念、副现象概念、潜在概念,通过分析其具体使用时的特定理论背景,来说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理解。[4]

此外,也有学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做出其他解读。麦克里兰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远不清晰,这一概念的很多重要部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5]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奥伊泽尔曼则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的使用有矛盾之处,整个看来,他们是将意识形态作为贬义词去理解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一定意义上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意识,认为其反映某个阶级或社会群体的社会存在。[6]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论争,反映出我们仍然没有准确把握住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根本观念,因为“他的意识形态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至少表明,以往研究中提出的一些颇具影响的看法,譬如‘意识形态’一向只是一个借以攻击论敌的标签或工具,譬如马克思著述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含混不清晰的,譬如他对意识形态的评论只是‘顺便提到的’、他‘从未进行系统的论述’,等等,这些‘成见’并不能成立”。[7]

(二)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于这一历史过程,现有的研究一般都划分为三个阶段,但在具体的历史分期及每一阶段的历史定位上尚有分歧。

俞吾金的三阶段说是:1845-1856年为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创立阶段,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特征;1857-1870年为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深化阶段,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被物与物之间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1871-1895年为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得到完整论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捍卫并发展。[1](64)杨生平认为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缺乏系统分析,他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845-1856年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本形成时期,1857年到19世纪70年代初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深化时期,而19世纪70年代到1895年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系统化时期。[2](126-127)张秀琴则依据马克思对意识形态问题探讨深入的程度及概念表述的完整性,认为1840年到1844年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与理论的萌芽时期,1845年到1866年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正式形成时期,1867年之后则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成熟发展时期。[8]英国学者Jorge Larrain则将马克思、恩格斯分开,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早期著作到1844年;第二阶段是从1845年到1857年;第三个阶段是从1858年到《资本论》的完成。[9]实际上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开作为独立的思想主体来看待。

当然,在这种主流的“三阶段说”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解读。葛晓梅就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酝酿与准备、形成与确立、深化与拓展的长期过程,它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于1845年至1856年间,在1850年至60年代末得到深化,于1871年至1895年则得以继续拓展。[10]王宏伟则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将这一过程分为哲学批判阶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阶段,时间上大致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移居伦敦为界。[11]

(三)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内容的探讨

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学者们大都认为是与他开创的唯物史观紧密结合并以之为哲学基础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意识形态的产生与消亡、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地位与作用,以及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辩证关系等问题。但是就各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具体来说,周宏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分为意识形态本质理论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本质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把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