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草稿)

高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草稿)
高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草稿)

XX大学

“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管理处

2020年9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4)

二、发展现状 (4)

(一)网络基本覆盖 (4)

(二)计算存储初具规模 (5)

(三)系统应用初见成效 (5)

(四)IT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5)

(五)网络安全管控初步开展 (6)

三、问题分析 (6)

(一)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问题数据频生,无法支撑各类服务应用 (6)

(二)公共支撑能力将面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 (7)

(三)师生服务入口分散、未实现统一规划,使用率低、体验差 (8)

(四)部分管理系统较老旧,无法支撑优质数据生产的需要,亟待升级替换 (9)

(五)教学信息化局限事务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不足 (9)

(六)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远未达到固若金汤 (10)

(七)信息化组织和配套机制较难支撑目标达成 (11)

三、目标与蓝图 (12)

(一)总体思路 (12)

(二)建设目标与蓝图 (13)

六、关键任务 (15)

(一)智慧校园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5)

(二)校务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 (16)

(三)一站式师生服务建设工程 (19)

(四)智慧教学建设工程 (21)

(五)园区后勤服务优化工程 (22)

(六)经济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工程 (23)

(七)运维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24)

(八)新技术应用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25)

七、机制与保障建议 (26)

(一)组织保障 (26)

(二)机制建设 (29)

(三)经费保障 (30)

附表1: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表 (32)

一、规划背景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两个阶段,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这批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5G等技术日趋成熟,也必将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开始思考信息化的新定位,并围绕“基于数据驱动的课堂质量提升工程”、“以结果为导向的学生成长大数据中心”、“学科发展数据服务与检测体系”等方向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可以预见,未来一阶段的智慧校园将以“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业务全数字化、系统全联接”为特征,IT系统将成为教科研生产环境与核心支撑,推进教育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个性化,并成为高校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支撑。

为了厘清我校信息化建设思路,确定信息化建设方向,特制定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事实依据和经验预判。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为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建设及应用标准、参考模型、总体框架等材料,详细如下:?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5年1月,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定义了智慧校园的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基础设施等详细要求)?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二、发展现状

(一)网络基本覆盖

目前,全校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架设XX种网段保障全校师生的日常办公、教学和生活,包括XXX,用于无线上网及学生机房上网,峰值XXXM;电信XXX,用于XXX,峰值XXX左右;教科网XXXM,用于XXX。第一种在早上峰值阶

段非常有压力;其他时段和网络基本能满足全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所需;学生宿舍区为学生自行选择网络运营商服务,宿舍网络出口统一由信息中心管理。移动互联网生态将对无线设备和总出口带宽提出更高要求,无线网络带宽急需扩展,需要对接5G高速网络标准,升级无线网络设备,打造安全可靠、高速畅通低时延的网络环境。

(二)计算存储初具规模

目前学校有X个机房,用于支撑学校信息化建设。其中,老机房采取XXX,承载学校教务、视频监控、一卡通、财务专属、图书馆、接入点(核心网接入),虚拟机规模XX台左右;新机房采用XX技术搭建私有云平台,承载学校新的数字化校园业务,目前已开设虚拟主机约XX台,可用扩展资源非常充分,新机房采用负载均衡设备应对高并发业务需求。

(三)系统应用初见成效

全面启动了以“一站、X平台、两中心”为总框架的“智慧校园”建设,“XX”“XX”“XX”建成运行。

从具体的应用建设来看,学校各个职能部处建立了部分支撑业务单元的信息系统或者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信息系统XX余个(详见《附表1: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表》);构建了身份认证、公共数据平台,并对XXX、XXX、XXX等系统进行了集成。

(四)IT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信息化组织:学校设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以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育人环境;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校信息安全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成立运营商合作领导小组,统筹运营商合作相关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由信息中心部门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中心共有全职教师XX人,其中副高XX 人,以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为主,是一支年轻、实干的技术队伍;

制度建设:信息中心发布《XX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XX大学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等,对信息化的组织与职能、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项目申请与审批、方案编制与评审、项目采购、合同签订、项目建设、项目验收、项目运维、项目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项目建设与管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等方便进行了定义。

(五)网络安全管控初步开展

学校网络空间安全建设逐步投入,校园网方面建立出口防火墙、VPN、WAF 和堡垒机,初步建设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同时,针对校级信息结构安全保障的要求,对信息网络展开分域分级,按学校业务划分安全域,并能根据安全域支撑的业务,通过有效的路由控制、贷款控制,保障关键业务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三、问题分析

学校的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以“IT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XXX”为主,符合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信息化的建设焦点发生了演变,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问题数据频生,无法支撑各类服务应用

1、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

当前校级整体信息化已经经历了多轮的建设,在早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业务部门大多都是在不同阶段建设的业务系统,有些业务系统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多年来一直没有办法接入校级数据中心,导致数据孤岛依然存在。再加之,当前校级整体信息化建设框架已经从单纯围绕业务部门建设向师生综合服务转变,这个过程在缺乏顶层规划的前提下,容易出现因为上层各类服务应用的需要,建设和产生新数据孤岛的出现。

2、问题数据频生,无法支撑各类服务应用

伴随当前校级服务治理工作的继续深化,学校线上办事大厅已经汇聚了大量

服务应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原有已经建设的校级数据中心的存量数据不能完全支撑这些服务应用。数据完整性、合规性、有效性以及对已建校订标注的执行程度,与实际服务应用对数据消费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3、早期进行的数据集成与共享成果,无法通过有效手段统一管理

我校当前已经建设完成的数据中心,是经过前序多轮校级信息化建设后的成果。但从集成过后的效果看,除了诸如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课表等简单的数据呈现与消费外,对于校级数据集成了多少个ETL接口、开放了多少个API接口,ETL接口上行与下行流向与数据量、API接口被引用的次数等信息一概不清,亟待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

以上问题集中导致了:

①管理部门之间,如教务、学工、招就等各部门疲于应付相互来回索要、质疑、核对数据,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进行深入的数据统计及业务流程优化。

②许多数据由于准确性要求高,只能通过各院系学工秘书、人事秘书组织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层层搜集、核实,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③教学单元内部的各类系统,如教务系统、网络学习平台、诊断诊改平台之间的相互数据无法打通,对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三个系统之间数据不匹配。

(二)公共支撑能力将面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

为了实现校园信息化的体验升级,通过智能推荐、语音语义、生物图像识别、设备联动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长期发展,对各种应用的底层支撑能力应统一顶层设计、集中规划,减少上层应用的重复建设。这些底层支撑能力虽然不直接面对服务/应用的使用用户,但却是各类应用所必须的“底层服务”。

目前学校的许多共性能力已开始进入重复,具体表现为:

1、缺乏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许多应用系统认证方式单一,师生需要记忆多个系统的账号,对用户名密码、微博(QQ、微信)等第三方帐号绑定登录、手机验微信扫描登陆、验证码等多种认证方式的统一集成;对个人的多重身份,如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情况,缺乏统一管理,生成、合并、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缺乏对校级核心主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难以支撑上层的应用数据分

析;

3、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用、服务应用在业务流转过程中的“办理进度、办结情况消息”需要分别通过“应用站内信、手机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渠道进行定向推送;但目前尚未统一构建消息网关;

4、缺乏统一的支付平台:各系统凡有支付需求还需要独立对接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才能实现在线缴费;

5、缺乏集“可视化的表单配置、流程编排”于一体的校级流程中心,导致对服务流程开发效率低下、变更管理困难;

6、从长期考虑,后勤、网络服务、校级统一事项服务等主要面向师生服务的部门也存在师生服务的需求,智能客服尚未实现集中建设;

7、目前人脸及生物识别特征库未实现统一构建,仅在宿舍门禁等系统中单独建立,未来对新生注册、宿舍门禁、食堂就餐、图书馆门禁、课堂签到等一系列场景的支持还需要构建统一的人脸识别特征库;

8、随着教室、门禁、安防等设备的扩展,存在接入设备多、标准统一性差、维修申报无法归口管理的问题,而物联场景有赖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模型,物联设备的状态数据也需要联动业务场景进行有效分析,并实现设备的控制。目前物联的接口标准化、地理信息模式、联动控制系统尚未统一构建。

(三)师生服务入口分散、未实现统一规划,使用率低、体验差

目前XX大学的师生服务入口包括XX个:……。

总体看来,师生服务入口还是较为分散,根据师生各自的需求,基于PC、手机等多终端构建了多套离散的异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身份账号未能打通,服务内容零散,用户设计、交互体验差异大。

从各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

1、PC门户缺乏统一事项清单,且对已有线上服务应用整合度低

具体表现为:①XX服务大厅并不提供全校统一事项清单及师生办事服务所需关键信息(如办事时间、地点、责任部门、联系电话、业务流程、携带资料),学生办事不知道应该问谁、找谁,只能依赖于老师、班级群的口耳相传。②现有应用门户对已有线上服务应用的整合度较低,很多新建的应用并没有集成上来。

2、PC端办事界面UI有待重构,以提升师生体验

具体表现为:①浏览器兼容性差,使得师生在访问信息化系统时,常常要安装多种浏览器;②存在BUG等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③访问速度慢;④交互过程繁琐,需要点击多层才能找到所需的应用。由于系统架构较为陈旧,无法通过补丁方式实现功能和性能升级,未来将无法支撑师生大量并发,只能重构;⑤后台管理功能薄弱,信息中心不能自主进行运维。

3、移动端、自助终端服务缺乏,难以实现多终端、就近办

学校当前的办事服务以PC端办理为主,基于移动端实现的服务数量占比低,未构建校级的线下自助服务终端整合各部门面向师生用户的打印服务,与实现“多终端、全时段、异地可办、就近能办”的目标还有距离。

(四)部分管理系统较老旧,无法支撑优质数据生产的需要,亟待升级替换

1、部分管理系统较老旧,无法生产优质数据

当前我校有部分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在经历的这几轮校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没有做过较大幅度的升级与调整。系统版本较低,应用效果不佳,生产数据差,成为当前这些老旧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业务部门实际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因为生产的数据不佳导致上层各类服务应用无法直接使用,亟待需要对这些老旧系统展开升级换代的工作。

2、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较为单一,不利于业务信息化的演进

我校多轮校级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在各类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路上较为单一,其中不少都是“为建而建”。认为应该有这个系统进行业务支撑,所以要去建设。但往往这种建设思路将导致建成后的系统使用效果不佳,实际业务贴合度较低。随之而来的是由业务部门单独提出并单独建设部门业务系统,由此一个数据孤岛又形成了。这种建设思路与方式非常不利于业务信息化的整体演进,需要考虑通过另外的方式来牵引校级管理系统的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信息化局限事务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不足

高校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当前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建设总体落后与校务管理应用,已建系统较为单一,应用成效较为有限。具体问题如下:

1、现有教务系统较为老旧,难以支撑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等更侧重在解决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且系统总体较为老旧,架构封闭、性能较差,不支持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仅能满足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对“大类培养、创新班、实验班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支撑,已不能适应新一代的教育需求,亟待更新。

2、缺乏校本混合教学平台,无法支撑课堂教学创新

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评审系统等的应用,以及通识在线课程教学。但课程管理与教学的系统之间无法有效打通,与智慧教室的智能设备难以协同,无法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数据采集;缺乏校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院系专业的教学过程缺乏工具支撑。

3、偏重学生常规学业管理,缺乏素质能力提升支撑

现有系统大多围绕“第一课堂”展开,缺乏对“第二课堂”过程的支撑,学生成长和就业过程中较为关注的“校园实践、考研出国、创业就业”,也未提供配套资源与系统支撑,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4、育人服务缺失数据智能,很难有效指导精准帮扶

未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成果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和深度挖掘与分析,学生指导教育过程依赖经验,不能辅助教师进行更精准的“教”、指导学生进行更精益的“学”,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学业指导、就业服务,对院系专业的学习质量分析、招生质量、就业质量的分析和改进等尚属于空白。

(六)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远未达到固若金汤

目前学校网络比较缺乏网络入侵检测和防范机制手段,缺乏防病毒、分区域隔离保护措施,容易造成业务宕机、系统篡改等安全风险。学校核心数据的备份能力还有所欠缺,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泄露、篡改,一旦数据丢失或者被不法人员窃取,造成恶劣影响无法评估。学校现有安全设备处于独自作战状态,现有安全防护无法掌握实时网络攻击、网络安全漏洞数量与位置、数据备份效果等,不能做到精准主动防御,只能出现问题应对问题,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同时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机制也有待提升。

(七)信息化组织和配套机制较难支撑目标达成

1、信息中心日常推进工作难度较大

学校已建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但信息中心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对“校级一站式服务”等专项工程的推进,缺乏抓手和足够的行政职权,较难协调多个业务部门、院系的联动。尤其是当IT项目开始推进,当面临流程冲突时,以及系统上线后的应用创新及持续的改善迭代,都需要自顶向下、强有力的推动。

2、业务部门、院系的信息化推力不足,二级信息化管理员职责待明确

①业务部门是信息化的核心建设者,对信息化的认知、重视度、配合度往往决定了信息化的成效。然而,在往期信息化项目中,对“需求确认、流程验证、历史数据整理与迁移”等及时性、严谨性不足是协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带来了“采购的软件功能不匹配实际需求而导致无法使用”等后果。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推广、应用中,各业务部门/院系的“二级信息化管理员”往往是整个项目落地的关键力量。而当前学校业务部门/院系仅设立“信息化联络员”,并无管理的职能,他们均以“义务或兼职”的方式参与信息化工作,工作的开展往往难以得到部门领导的支持,缺乏配套的激励,对信息化的推进主要依赖于个人责任心;且人员能力参差不齐,部分缺乏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较难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信息中心人力较为缺乏,未来将难以兼顾不断增长的“服务”职能

目前学校师生规模超过XX万人,信息中心共X名专职人员,与同类院校信息化人员的编制配备有一定差距。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院系部门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依赖性将不断增强,信息中心当前的人力将无法兼顾“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日益增长的“师生部门信息化服务诉求”两部分的责任。

4、关键任务缺乏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的保障

作为信息化的建设者,业务部门、院系均有自身的业务指标,围绕信息化目前尚未建立配套的绩效评估与激励制度,难以和院系部门个体的利益关联起来。尤其是信息化实施上线推广过程中,大量的系统流程验证、历史数据整理和迁移的工作,需要校企双方的通力配合,会占据业务部门一定的时间,仅仅依靠责任

心是不够的。

三、目标与蓝图

(一)总体思路

1、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的推进过程

智慧校园的建设首先是通过业务贯通的校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深度使用,使得业务流程、教学过程实现“数字化”。其次,建立参与者(师生、院系、部门、教育资源提供者、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协同网络,实现“网络化”——随着进入网络的人越来越多,多人协同导致用户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增长。最后,基于跨业务的数据采集、管理与消费实现“智能化”,实现“智慧治校”。

2、适当增加“服务外包”补充现有人力投入的不足

当前教育行业软件主要采用“项目交付模式”,以对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上线”(即能用)为终点。而从“能用”到“用好”存在大量的工作,例如:进行软硬件系统的综合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面向师生用户的IT系统使用问题答疑、应用问题诊断、新需求挖掘与定制、推动而且迭代——这些工作中的缺失将导致师生难以获得最终价值。

通过采购“专业人力外包”的方式来消化不断增长的“运维、运营”工作,让信息化部门专注于解决业务难题,从低价值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有能力成为“运营者”。

3、切实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制度等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根据顶层设计规划,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尤其要明确学校内部、甲乙双方的组织分工,保障资源配给,完善制度建设,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建设目标与蓝图

图:XX大学智慧校园建设蓝图

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目标如下:

1、构建信息化中台能力,确保智慧校园安全、可靠及可持续

构建具备教育行业特色的信息化中台能力,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校级数据持续治理的能力,提供校园应用构建所需的各种底层能力与数据资源,减少上层应用的重复建设,支持上层业务的快速创新,实现对上层应用的智能化支持及用户体验升级,尤其对统一身份、统一消息、统一支付、NLP语音语义识别、生物图像识别、物联设备联动、数据挖掘的支持。

2、深化行政管理在线化进程,提升组织管理服务效率

构建及深化教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科研管理、校务办公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的全面运营管理平台,提升行政管理体系的在线化比例,实现校院两级管理业务系统,加强协作,透明管理过程,提升管理效率。

3、构建立体化、主动式的智能师生服务体系,赋能个体发展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校务服务体系,着力“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间”,做到“办事内容全覆盖、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审查工作细致化、业务办理协同化”,持续提升师生满意度。

4、构建智能育人数字神经中枢,赋能教学变革

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智能化育人神经中枢,以基于OBE的教务平台为管理核心、以混合式课程平台为教学支撑、以智能化教学空间为环境依托建设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招生、学习、就业”全生命周期导学服务和“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专业认证、教师发展”自闭环质量保障体系。

5、构建智慧物联的园区基础建设,确保校园运行安全高效

基于物联网与智能技术,以数字为基础对校园建设管理进行运营、决策,赋予智慧化重要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数字孪生校园,实现园区资产、设施运维、绿色能效、环境生态等综合智能管理,整合校园监控、出入门禁、人流管控、消防危险等安防协同联动,确保平安校园。

6、构建透明、可控的经营内控体系,确保过程合规,提升资金使用率

构建覆盖大额采购、零星采购,贯穿预算申报、采购申请、货品管理、合同管理、支付计划、采购执行、发票及报销全过程的一体化平台,让教师方便的采购物品,减少繁琐的报销流程,降低采购库存,实现对资金的使用进度、使用过程公开透明,保证过程合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7、构建运维运营服务体系,确保价值闭环

围绕应用系统的“可用安全”、“持续用好”,构建面向师生、院系、部门、各级领导的分层次IT服务体系,及时解决问题、搜集意见反馈、推动新需求的持续开发及二期规划。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订统一安全策略

及工作流程,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校园保驾护航。

8、利用新兴技术实现校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加智慧

(1)利用区块链技术,围绕学生与教师办事核心,构建校级信息可信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照共享&政务数据协同的可信网络,延伸到校园。为教职工的劳资与社保、出国出境、人才引进、户籍办理、公费医疗、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外事等多项政务服务需求,提供“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当然,最主要是用来实现学校/教育/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一,接入到政务数据协同网络,在基于区块链一系列技术的保障下,安全、方便的与政府其他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2)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学校全方位信息化智慧体系

需要利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并粘合学校人、财、物各组织和业务对象。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追踪、监控、过程数据采集等,可以更加丰富我校整体运行的状态数据,方便与业务场景关联,在方便展开各类管理业务的同时,提升师生的综合服务效率与水平。

六、关键任务

为了达成上述建设目标,重点实施八项校级工程,共计27项关键任务,具体如下:

(一)智慧校园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构建升级校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开启数据治理、推进智慧治校

强化明确校级数据权责部门,构建或升级校级数据中心。扩大校级数据管理范围至数据资产管理,深化调研学校数据生产、使用关系,制定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夯实各类业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搭建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可视化集成监控平台,同时,利用可视化技术,集中呈现当前我校数据质量集成现有各类系统,确保数据贯通,减少各部门的数据索要、师生重复填报问题。

启动校级数据内外环治理工作。借助先进的校级数据资产管控工具与质量检测工具,对我校当前已在库的存量数据从完整性、合规性以及标准执行程度进行内环数据全面评估,并针对评估出的问题数据,构建校级问题数据发现提交、流转处置、跟踪反馈的存量数据闭环治理流程。同时,对后续新进的各类数据,我校将采取利用各类服务应用反向牵引发现问题数据,继而流转处理的新进数据闭环治理流程,持续的提升我校数据质量。

建立数据管理及治理保障体系。涉及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数据治理执行体系。发布相应数据管理办法,促使责权明确、可落地执行;形成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基于权责划定,划分为数据质量管理组、数据质量改进组;制定数据治理执行计划,分期实施数据治理。

2、构建业务中台开放能力,灵活应对上层业务创新

建设校级业务公共支撑能力建设。优先建设统一的身份管理、统一消息、统一支付,以及建立管理全校数据API接口的管理中心。

构建持续完善连贯的“身份核验+文档签署+数据存证服务”。解决线上办事合法性与合规性的问题,结合教育教学、科研等业务场景,继续扩充“生物识别特征库、语音语义识别NLP、OCR、知识图谱”等通用能力。

构建统一的物联中台,实现标准化的物联接口规范与设备集成。基于统一地理信息模型,运用物联数据分析算法,做到校园物联应用的可视化、可运营,更好的为校园门禁、校园资产管理、楼宇能效管控等提供支撑,实现智能维管、统一物控,泛在互联。

(二)校务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

3、重构开放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产出导向

完成教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构建基于OBE的教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支持专业认证和产出导向的教学建设,支持校内考试管理、专业建设管理、教师评教管理等教学业务高效管理。

打破传统以部门为中心的MIS系统建设模式。从校级顶层视角出发,以全校

资源模型为基础,抽象出面向教学域的成绩中心、课程中心、培养方案、开课中心、排课中心、选课中心、考务中心、学业评价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统一资源调度中心等业务模型;构建教学管理的开放平台,梳理面向个人的各项教学服务,构建新型的面向个人服务的碎片化应用和集成一站式服务门户,避免原来系统结构重、前后端一体化带来的需求变化难以响应、用户体验不足的弊端,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排课智能化模型实现、选课性能的升级调优、学生个性化学业预警”提供支撑。

4、重构学工管理,实现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

构建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型,实现学生核心事务管理过程的线上化。包括迎新、奖惩、资助、测评、保险理赔、辅导员考核、宿舍管理、学生档案、心理咨询等。通过系统配置调整业务审批过程,上报数据文件(如奖励工作简报、资助工作简报)的自动生成功能,将业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实现围绕学生工作管理数据的价值转换。将各类系统积攒的大量学生数据,如上网、消费、成绩、门禁、评奖评优等实现联合分析,实现学生个人画像,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同学的对比,有利于个人扬长避短;管理人员以图表方式快速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识别虚假贫困生、发现隐形困难生推进“精准扶贫”;通过对连续无在校痕迹的学生检出,主动通知辅导员关注,实现“行为预警”;对于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关注、住宿异常、上网异常等学生及时检出。

5、构建招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人才供需延伸

建设围绕招生业务的线上信息化载体。包括招生管理平台与宣传门户,完成招生录取后的数据录入、数据标准转换、录取通知书及快递单打印等,提供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查询、招生录取查询等服务,提高招办工作效率,摆脱低效数据处理环节。结合单招流程,从报名、审核、缴费、考务安排、成绩管理到录取、考生信息服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根据历年招生录取及新生报到数据进行,从报考、录取、成绩、生源、院系、专业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基于数据提出招生区域优化策略。

建设围绕就业服务的线上信息化载体。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行为中产生的个

人、学校就业数据看板,配合提供企业入驻、企业在线招聘、线下宣讲会、视频宣讲会、双选会、大学赛事、在线简历、就业裂变分享、就业直播等模块,记录这些模块中学生的就业数据,辅助学校就业中心、学院做就业决策。跟踪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用于专业办学质量评价、学生成长发展参考,形成质量改进反馈与改进的闭环。

6、构建人力资源平台,实现教职工全生命周期管理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级教职工信息模型,构建其他业务取用机制。理清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各类人员的全面信息,为各部门在数据利用阶段提供便利。通过教职工国内培训培养、学历学位晋升、荣誉与奖惩、岗位职务晋升、出国研修、社会兼职等全方位的师资管理才能打造现代师资管理数字平台。完善教职工日常业务管理的平台,实现合同、请假、进校、调动、离岗/离校/离退休及去世管理。打破部门边界,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人事管理相关业务,从而使多个部门可开展以业务为主旨并贯穿整条业务流的线上协作,提升全员协作效率。支撑不同的岗位的考核流程,自动引入教科研数据,增补缺失数据,实现线上流转。通过线上平台有效整合外部专家,随时随地在线评审及有效反馈。将考核评价与薪酬激励机制等结合。构建以岗位绩效津贴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等绩效津贴的预算、二级院系申报、人事处审核、提交财务发放。

实现围绕校级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的价值转换。整合教职工教学、科研、财务、资产、身体健康等各类数据,建立教职工个人数据中心,为教师个人提供其在校期间全业务数据展示平台。聚焦师资主题,构建面向领导的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看板,智能输出人力资源年龄、性别、政治面貌、职称、学缘等各维度统计分析报表,全方位分析学校的师资总量与结构、人才与优势、薪酬与福利、开发与培训、管理与服务等维度。

7、重构科研管理系统,支撑科研创新

实现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基础资源管理以及科研工作量核算等管理业务模块的重构和提升,及科研财务的数据共享。

8、完善党政校级办公平台,推进二级管理,提升办公协作效率

持续完善校务协同平台建设,扩大协作范围。从原有的校级办公推广到校级、学院(部门)两级办公。推进管理创新和校园信息公开的需要。做到整体统筹、分层管理和资源共享。如:根据需求将发文权限下放到院系和部门;比如,加强全校会议室资源统一管理,院系及其他部门所属的会议室,可统一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会议室管理权限等权限也可以分级授权给学院或部门。

进一步推动管服分离。为普通教职工提供更多服务如各部门发布的值班信息、规章制度、校级(部门级)公开文件的查看。扩展办公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会议纪要、请示、领导日程、规章制度、印章管理、信访管理等服务网上处理,进一步提升办公协作效率。

9、推进校级数据决策建模,启动智慧治校

构建校级数据驱动校级运行与服务治理工作开展的技术机制。利用校园数据建设的成果,对标国内外相关高校,建立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将全校数据贯穿融合,满足应用间数据流转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汇聚整理、主题归类、数据加工,结合业务场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辅助学校事务管理决策。

实现多样化的校级运行数据主题分析。聚焦学校办学综合指标、学科分析、师资主题、学生信息主题、科研主题等,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和分析模型,对学校管理、业务管理、院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撑,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科学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实现合理布局、优化资源、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弱化劣势。

(三)一站式师生服务建设工程

10、构建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最多跑一次

强化校级服务事项梳理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网通办。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到学校各部门办事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制订校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规范办事要件。面向师生、管理人员、校领导提供统一服务与办事大厅入口,根据不同使用人员的需求提供校园资讯、办事服务、审批服务、个人数据服务,并

对高频校务服务事项开通网上申请渠道,实现网上办理,逐年分布实现校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基于不断完善的师生画像,智能识别师生的需求和关注点,智能匹配和推送服务,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实现校级服务事项运转实时可查可信可控。面向办事监管部门提供各部门应用服务情况、流程耗时、办件数量情况、办件积压情况、办件评价等相关数据实时运营看板。

11、建设多终端服务体系,提升移动办事比例,实现“异地可办、就近能办”

实现多终端、多渠道全面覆盖校级信息化应用。拓展移动APP、自助服务终端、自助取件终端、实体大厅在内的多终端服务体系,提升各类办事服务在移动端的比例,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办事服务,解决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学生随时可办、异地可办、就近能办。

12、建立服务咨询、意见反馈、一键服务的数字助手,提升师生满意度

建立“AI客服+人工客服”的两级客服体系。加速拓展AI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自助式校级客服体系,持续完善师生服务知识库的建设,面向师生提供办事咨询与服务投诉,并与校内业务系统与信息化服务进行深入整合,实现“一句话办事”。

构建实体大厅办事人员的支撑系统。办事人员可查看电话、微信等渠道呼入的师生资料、个人办件情况,提供智能辅助话术以降低客服人员的培养周期,实现服务工单的生成、任务派发、解决跟踪,实现各部门服务流程内部协作问题。

13、提升线上服务覆盖度,优化现有流程,实现“减跑动、减材料、减环节”

对尚无管理信息系统支撑的服务流程,提供线上预约或建立轻量级的流程应用,利用跨部门业务协同和部门间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少前置条件、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有效避免师生在办事过程中重复填写表单和重复提交证明,切实提升师生服务体验。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 展规划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经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1.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2.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IT在企业中的作用和IT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IT部门对业务部门不断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T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如电信、银行、保险业等,IT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支持角色上升为影响和决定公司战略的角色。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领先的公司同样也都是在IT建设上领先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大公司如沃尔玛、UPS、美国航空公司、DELL、英国石油等都是本行业的IT技术创新者;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以IT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公司的很好范例。因此制订一个好的 IT规划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公司的IT规划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明确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 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公司自身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IT战略,包括:明确IT 的内涵和IT 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评估公司的IT能力现状,包括现有IT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能力; * 评估公司的IT技术架构;平台、网络、应用软件、流程、数据和架构; * 按照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评估公司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 * 确定IT能力差距和IT发展能力发展蓝图。 从运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IT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设置、技能分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IT管控模式:如:相关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和项 目管理; * IT变革管理和培训。 上面所列举的只是IT规划涉及的大的方面,主要用来说明IT战略规划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外,实际IT实施经验和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IT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同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协调一致的,既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才是好的IT规划。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在当前形势下,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为适应这一需求,为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校园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实施,除了更具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步: 1、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建设 (1)创建校园网络:按一定的技术指标配置网络设备。 (2)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软件的选用。 2、推进校园网络在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1)网上行政事务管理——办公平台的搭建。 (2)网上电子图书阅览。 (3)网络宣传、教育。 (4)网络综合服务 3、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1)信息资源共享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6)床架网站 4、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管理 (1)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在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实践应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3)加强管理:制定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我们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将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员,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学校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技术发展 规划

龙虬镇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三年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关键,以网络和其它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对伍的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速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 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的要求,我们想从三个方面来努力提高,(一)学校的内部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信息化对学校教研组以上的部门实行无纸化办公。实现资源的共享。(二)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她们的视野,丰富她们的知识。(三)加强对班级管理过程的动态监控,以便学校管理层能及时了解各班级的情况。

技术要求 首先要组建学校的校园网,现在的校园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我们学校自主管理的权限有限,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优势来进行管理和其它的一些工作。网络做好后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进行工作,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才能做到无纸化办公,也有可能对班级管理的动态监控。其次是根据需要对教师和学校管理层进行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让管理人员会利用网络来进行管理。同时学校信息组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来组织和管理学校的有关工作,做好指导和日常的维护工作。 目标要求 1,以组建校园网为重点,首先要在高邮市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组建我们学校自己的校园网。在校园网组建好以前尽可能用好局域网,充分利用网上邻居这一优势,把学校的部分资源利用起来。先把学校的计划,要求,各种管理资料经过网络传输,不再使用纸张。 2,以学生信息科技教育为抓手。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经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示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

关于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内外建设的经验,依据现阶段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提高供水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智慧水务供水管理信息化 一、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均已完成了网络基础架构 搭建、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供水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供水调度系统、水厂及加压站生产自控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OA办公系统等信息自 动化系统的建设,从点到面,全面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 水平。但是,由于行业内对“智慧水务”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当前供水企业的信 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建设了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未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没有发挥数据分析结果的“大脑”作用,难以实现预警、预测的精细和动态管理效果。 2、已建立的各类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信息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共享并有效流转,造成信息孤岛。 3、信息化建设只是完成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未实现企业管理架构与管理模式的调整,缺少规范的公司信息统一管理平台。 4、信息系统安全机制薄弱。 二、国外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国外的信息化应用比国内早,尤其是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大部分国外智 慧水系统由两块技术组成,即计算机辅助(IT)和业务技术支持(OT),IT是提 供水系统的IT技术,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还需要可视化和分析;OT是提供业 务运营应用需求,并将业务需求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应用。 英国很多水司通过建立数据库,布设大量压力或流量传感器来采集生产运营 中的数据,通过与高校联合的研究项目实现数据分析算法的应用,这种数据整合、智慧平台建设、智能算法应用最终带来的效果就是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从 依靠经验化的管理模型转变成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英国联合水务可以通 过数据分析实现第二天的用水量预测。 美国加州芳泉谷通过部署Sensus智能水网,其包括通信系统、民用和商用水表。组合使用后,整个城市和居民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从何处减少用水并先行一 步判定漏水点,达到了减水20%的目标。 三、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供水企业新型信息化建设应以充分保护现有水务投资为前提,结合企业不断 发展的管理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整合利用现有信息数据库和生产信息数据,建设水务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和供水运营管理系统。水务数据管理中心平台的建设将实现水务数据的统一管理, 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分离管理,提高水务数据的共享能力,降低信息处理系统接口 开发难度。通过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分级权限管理和单点登录。 2、构建基于供水业务的综合管理平台,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各类监测数据可视化,深入探索各部门业务间的联动性,大力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和 各部门协同作业效率,以“数据+业务+管理”的新型运营模式,辅助运营管理者进

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彭阳县第一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2218名学生,教职工96名。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学校三年内办学规模预计将达到36个教学班,学生将达到2700人以上。 学校已接入50兆光纤,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装备了61台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教室10(一年级5个班,二年级2个班,专用教室3个)还有2个班安装的是触摸液晶屏。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各行政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共计48台,虽然没有达到人手一台,但这些教学设备对我校信息化资源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区级教育资源试点学校”和“101”网校联合为契机,建立学校网站,紧密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以资源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信息化作为我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努力实现加快我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各部门、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并结合总规和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建设目标的内容,重点突出“建网、建队、建库、建制”的同时,分步实施,具体落实。

3、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突出应用,本着够用、实用、用好的思想原则,实现总规的总体目标或具体目标。 三、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13.2-2014.7) 1、制定学校三年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完成校园网的组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的电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上传校园网,建成教师和班级教育博客,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教育故事等上传自己博客,从而达到共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能自如的上传下载正常教学的课件。通过局域网的建立,达到教师的网上办公、学生的网上评价、学校各部门的网上发布通知、教导处的成绩发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3、聘请专业人士完善学校网站,利用网站加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联系。 4、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5、加强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教师培训。以加强师资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为切入。学校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需要,分别举办“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制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信息化规划百科名片 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 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 什么是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

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上市·策》中提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一般是三到五年。每年要根据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新发展和技术上的新趋势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规划步骤 鹰腾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总结如下: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 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目前,我校采用“有线+无线”信号接入方式,教学楼(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室)可以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距离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却还差的很远。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久我们即将在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届时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也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 虽然硬件设施不足,但我学仍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敎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毎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校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因此整个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分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畅,高速流畅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数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 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某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基础和差距,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

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下面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具体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营销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

供水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供水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针对某农场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分析和管理总结。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供水生产自动化水厂运行监测 0引言 供水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用事业行业,面向的是全体用水户,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供水企业自身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用水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用户要求供水企业提供诸如网上查询用水信息、水费缴纳等更为方便快捷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 信息化建设对供水企业意义巨大,本文主要依据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针对某农场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分析和管理总结。 1工程概况 某农场地处天山山脉南麓,位于焉耆盆地北缘,东经86°20′,北纬42°19′,场部北距和静县城24公里,南距巴州首府库尔勒62公里,全场南北长14.15公里,东西宽13.3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农二师23团、21团、和静县上游镇、东风林场毗邻。 开都河、协米尔渠、乌拉斯台河、黄水沟四大水系或围绕、或纵贯农场,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所有灌渠都有防渗设备。农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储量约5000立方米。 农场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农场、乡和肉牛场等1.7万多人口供水。 1.1地理环境 农场总体地势为西北部高而东南部较低,自然坡降在1‰-2‰之间,地形受河流、冲沟和旧渠的影响,所以西部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部却相对较平坦。 农场地处盆地边缘,所以场内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其主要

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

用信息化驱动“四个强省”建设| 河南省“十三五” 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 今年“两会”期间,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再次被提到重要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河南已响亮提出建设网络经济强省的目标。网络经济如何发力?“互联网+”何处着手?日前,省工信委编制的《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规划较为详细地勾勒出我省网络经济未来三到五年的前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河南“四个强省”建设中,信息化将起到驱动和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路径在哪里?“互联网+”还能迸发出哪些新业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编制的《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提出实施18项工程,用信息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到2020年,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的先导力量,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行列。 深化融合发展用信息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从去年起,我省财政

每年拨付一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5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参与对标诊断企业近1000家。未来,我省还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信息经济规模,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为此,《规划》将产业支撑能力放在首位,提出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和服务业融合创新、全面推进智慧型现代农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用信息化助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建设50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建成100个智能工厂;实施20个以上智慧物流应用示范项目,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6万亿;建成10家左右智慧旅游景区;智能终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培育100家以上在细分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商。 为确保目标实现,全省范围内将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新型制造模式推进工程、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程、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工程、智慧旅游工程、现代农业推进工程、智能终端发展工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工程、物联网产业培育工程等10大工程。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经济开放新高地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的信

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年轻教师们都通过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考试,大部分教师通过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在教学中开始逐渐习惯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区级规划和支持,学校逐步配备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内所有教室和功能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开通了校园网。满足了教育信息化需要的物质条件。 三、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推广信息化学校管理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

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 (第二稿)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元月9日

目录 1. 前言 (1) 2.北方奔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2) 3.北方奔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依据 (3) 3.1市场定位 (3) 3.2制约北方奔驰发展的主要因素 (4) 3.3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5) 3.3.2生产管理能力分析及对策 (6) 3.3.3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及对策 (8) 3.4总结 (8) 4.北方奔驰信息化总体规划 (10) 4.1信息化总体目标 (10) 4.1.1信息化需求综述 (10) 4.1.2建立快速的产品设计与研发体系 (10) 4.1.3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体系 (11) 4.1.4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 (12) 4.1.5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13)

4.1.6 资源管理和优化 (14) 4.1.7 车桥厂制造自动化 (15) 4.1.8 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决策 (15) 4.2信息化总体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 (16) 4.3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和集成框架 (18) 4.4信息代码的统一编制 (24) 5.北方奔驰信息化分步实施规划及资金概算 (29) 5.1阶段划分原则和依据 (29) 5.2分阶段目标和内容 (31) 5.2.1一期建设 (31) 5.2.2二期建设 (34) 5.2.3三期建设 (36) 5.2.4四期建设 (38) 5.2.5关于阶段划分的说明 (38) 5.3项目总体概算 (38) 5.4一期工程预算 (40) 6. 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 (41)

6.1组织机构建立的指导思想 (41) 6.2信息化组织机构 (41) 6.2.1项目领导小组 (41) 6.2.3 总体联合设计组和实施组 (43) 7.企业信息化培训 (48) 7.1 信息化培训计划 (49) 8. 信息化项目的监理 (47) 8.1 项目实施监理的内容和范围 (51) 8.1.1 项目前期监理 (52) 8.1.2 项目过程监理 (53) 8.1.3 项目后期监理 (54) 8.1.4 项目实施监理的人员和角色 (55)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地基本解决方案 1.前言 21世纪地世界经济,已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经济”地崭新时代;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必然置身于全世界这个大市场;为了企业自身地生存和发展,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地竞争力,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加速实现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地今天,计算机已经进入工业生产地各个环节,并取得了巨大地成果;我国以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倡导工业自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地趋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地差距,主要表现在: (1)我国工业行业单位生产量地能耗大约是先进工业国家地2--3倍;(2)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 (3)企业管理水平上不去;因此,若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有效地办法之一,就是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综合自动化技术于工业生产各个部门;以达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产品地高质量.高产量,和生产成本地低能耗,最终达到企业实现高效益地目标. 从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地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分成“流程工业(以制造业为代表)”和“非流程工业”两大类,如何实现这两大类企业地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有所不同地;下面我们以城市自来水/燃气/热力系统为例,来说明“非流程工业” 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地全过程. 2.城市供配水系统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主体结构 面对城市建设地快速发展,供水行业已充分认识到:对城市供配水管网系统,必须采用现代化地管理手段,对其进行高效地管理,使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大力节约水资源,改善面向社会地服务水平;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城市自来水系统综合自动化建设,是达到这一目标地重要措施;这里所说地“城市自来水系统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企业生产过程地SCADA系统;(2)企业现代化管理MIS/DSS;(3)城市供配水管网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系统仿真与优化设计;(4)网络自动抄表(AMR)收费系统等等四大部分; 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以上述四大内容为基础,对城市供水行业进行企业现代化改造,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