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置

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置
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置

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置

1.何为股权架构?

谁能成为合伙人

今天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家都讲合伙人,但其实法律的合伙人和法律上的股东是有差别的。合伙人在法律上针对的是合伙企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和普通有限合伙企业,股东相对应的是公司,所以合伙人和股东在法律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这里讲的合伙人是一种俗称,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伙人,实际上是有限公司里的股东。但因为现在创业火热,大家有点约定俗成,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中国合伙人》里的合伙人。

所以关于合伙人适合的标准,我看了很多案例之后,自己也总结了一下,认为有 3 个标准。

第一,要有创业的能

力。

第二,要有创业的心

态。

第三,要找到一起吃

苦坚持的人。

以上几个标准是大方向上的,涉及到具体

的还有以下 5 个标准:一、理念要认同,

要同舟共济。二、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三、各自能独当一面,在某方

面能撑起来。四、需要背靠背的信任,相

互之间没有什么顾忌,可以相互托付。

五、共同出资。这个有必要跟大家重点说一下,现在创业注册公司一般不要注册资本,但是公司成立以后,可能为了拉某个技术入伙,

又因为公司现在没钱,就以股份的形式,而不要求出资。比如为了先把 Demo 或者 App 做起来,不要求技术出资,直接给 15%,甚至 30%的股份,让他以技术入股。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让技术先在原先公司待着,等到公司成长、融到资后再辞职,我认为都不可取。

如果是后续加入的合伙人、中途加入的合伙人,那一定要坚持“先恋爱再结婚”的原则。

所以从法律上来讲,你可以通过法律文件的方式跟他说清楚,如果做我的联合创始人,我可以给你什么样的待遇,但是这个条件目前还不生效,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给你生效。这个时间也就三个月左右,差不多也能完成真正的了解和磨合,这就是所谓的“先恋爱再结婚”。

2.股权的理解和分类

股权有两种理解,一种比较通俗,就是 10%、70%、90%,这是法律登

记上的股权。你占有公司多少法律

上的股权,就代表这个公司里有多少比例是属于你的。

第二种理解叫创业股权。这个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这种股权举个例子,你我他三个人按照 721 模式合伙,虽然都

有出资,占有 20%的股权,但是对不起,这个 20%,还只是在你名下

而已。它是一种企业成长的股权,这 20%是你的没错,但不是说你

前期投入了,这个公司就必然成长到什么阶段,每一个企业都是一

个成长的过程,都有它的成熟期,也就是企业只有在成熟阶段以后,这个 20%才真正是你的。

这具体法律上的股权分类:第一种:实

打实的股权,在工商局登记的 30%、60%

等股权。

第二种:限制性股权。就是你一开始就出资了或享有了,但可能需要在付出多少年之后,才能达到兑现机

制。或者企业发展过程中,你转让、质押和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是限制性股权。第三种:期权,就是期待性的权利。主要是针对

企业员工,做一个激励核心员工、高管,各种 VP 的方案。 3

股权架构原则

涉及到股权架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5 点。

第一:公平,贡献和股比要有正向相关。所以对于 CEO 来说,你需

要清晰知道每个人每个岗位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对于贡献和股权架

构设置也就不能一刀切。

第二:效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资源,比如人的资源,

产品、技术、运营和 PR,甚至是融资;其次是这个架构要便于公司

治理,特别是涉及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能够在议事规则下迅速做出

比较高效、正确的判断。最后结合第二点,这个股权分配架构需要

考虑决策,就是要有一个老大,能让任何事情决策更加高效。第三:便于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是控制权。第

四:有利于资本运作。这个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融

资和挂牌 IPO。第五:避免均等。很简单,避免

55 开,或者 333 之类的,这种结构非常糟糕。

4

股权蛋糕怎么切

很多人来找我们律师的时候,大都会问合伙人份额怎么分。我的回答都是标准的,任何一个事业不可能靠

几个合伙人、几个“O”做起来,一定要靠很多伙伴、VP 和高管,包含全体兄弟姐妹。

所以基于共同打拼这一点,考虑问题的思路就不再是怎么分,而是分给谁。一般来讲,我们律师都会根据你的行业,给你一个建议,应该拿多少的期权值出来,比如数据统计,现在一般是 10%到 16%,或者到 20%都有,而奇虎 360 拿出 40%,应该说是比较慷慨的,换个直观的说法就是,他们公司现在随便一个高管或者部门主管都是千万级富翁。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是华为,他们说自己是全员持股,不过法律上讲的话只能叫全员激励。华为是用现金价值的方式来激励,而不是实打实将所有的公司员工都作为股东。但这个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考虑股权这个蛋糕怎么切的时候,首先要照顾的是员工份额,留多少才能持续吸引后续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是需要提前分出来的,那作为律师来讲,我们建议 10%到 20%都正常,15%、12%,在资本市场比较认可的是 12%,但比较折中的方式有 15%。

第二个需要考虑给新的合伙人预留。刚才说了,不是所有团队都能从刚开始的时候就找到齐整合适的创业团队,中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联合创始人需要引进。一般我们会根据测算建议你先预留 15%,会相对合理一些。

所以扣除了以上预留的两部分,才是创

始合伙人的股权份额。 5

创始合伙人的份额分

从企业刚创立就给它估值,哪怕是通过资本市场去估值。比如一个互联网项目,注册资本是 100 万,刚开

始的估值是 500 万,去融天使的时候估值 1200 万,这种情况下你

出资 30 万,就只能占 6 个点。这是第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要有一个老大,即 CEO,对公司有更多担当和责任,特

别在前期是为了决策效率。企业的发展与 CEO 的能力直接挂钩,所以 CEO 在一个创业项目一定要大股,始终能够控制住这家企业。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合伙人了,这个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因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有资金、资源、专利、创意、技术、运营和个人品牌等。而资源的话,包括融资的资源、数据的资源等,在前期会很重要。

每个阶段大家都要科学地评估,有个全面的认识,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跟以前的创业确实不一样,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在合伙人问题上,在项目规划里,平衡了各种资源、人才和发展阶段之后的科学评估,会比较适合。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在合伙人股权分配上有一个明显的梯次。在刚才讲过的不要均等的基础上,实现梯次,这种梯次不是 CEO60%,剩下的 40%,还有三个人,每个人 13.33%,这也不行。比如 CEO 老大、CTO 是老二,然后依次各种“O”,按照 20、15、10,或者 15、12、8、5 这种梯次,会在以后方便很多。

▲合理的股权结构合

理的股权结构▲

提问/回答/建议

问:我们项目融资现在已经 A 轮了,需要吸纳一个联合创始人、一个非常厉害的 CTO 进来,那该给多少股份合适?

答: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会先问这个人进来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能不能用钱来解决,接着才会看轮次。在北京,产品还没有就引起CTO,给人 15%-20%是正常的;天使轮之后,产品已经有 Demo 了,那这个 CTO 可能要在股份上打五折了,原来 15%,现在只能是 8%、6%,或者 5%;在 A 轮以后,就可能只给 3%-5%了;如果到了 B 轮,可能就只给期权了。所以这就是刚才讲到的,股权都是动态分配的,你要根据你的阶段不断做评估,因为你的融资阶段不一样,企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CEO 给 50%-60%都是正常的,但是联合创始人,不管有多少个人,一定不要加起来超过 30%,你还需要预留 10%-20%的职权期,这算比较科学的股权架构结构安排。

6

股权架构的法律设计

就互联网创业来讲,股东协议应该有这么几个机制:

第一:股权兑现机制,也叫股权成熟机制。比如刚才讲到,我这个项

目成熟期是 4 年左右,我在里面占 20% 的股权,但是在这过程中我

认为太辛苦,无法再坚持下去,无论是迫于生活压力、失去兴趣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不再跟着一起玩了。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是:我

要走了,但工商局登记里,我的名下还有 20%的股权,这如果一直

到上市 IPO,对于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对于股权兑现机制,它的核心就是:登记在工商局的股权是你的,

但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按照时间和阶段的发展,你个人对公司的付出来不断评估兑现。

股权架构设计案例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文/张金宝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股权改造以后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股,分别是100%、100%、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股权改造前 第一步:老板找一笔过桥资金(如借入1000万),投资成立“X投资公司”(1000万资金进了X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 第二步:X投资公司(谈判主体A)拿1000万中的部分资金(如500万),购买老

如何设计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

如何设计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 创始人控制权 (1)股东会:为了严谨我得先约定股权生命线的前提是【同股同权】 1、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2、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34%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5、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6、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 7、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2)董事会: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区别于股东会,按照【一人一票制】 *注释:董事会成员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1、三分之二以上,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2、半数以上,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3、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4、特殊约定除外(例如:一票否决权)【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以上描述的这些都是控制权要点,而创始人层面要思考的是如何绊随着融资节奏一步步稀释,整体防止控制权的丢失,这里就不展开讲,涉及的内容是从公司层面整体出发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基本上都是个性化设计的! (3)股权分配:主要是量化分配【量化】和分期兑现【动态】 【量化】在早期股权分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用考虑到创始团队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的问题,那么股权怎么分比较合理呢?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的是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和财务资本驱动的重资产行业,我的以下观点是基于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考虑的: *注释:我们把这个股权比作一个蛋糕,先切成四块。然后每个人在每个维度根据个人实际现状进行量化分配,最后加起来就是你们的股权分配结果。 1、创始人股:为保障创始人控制权,通常情况下会有一部分蛋糕是创始人独占的,我建议是20%-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2、身份/发起人股:为保障联合创始人话语权,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大家一起均分的,我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风险/资金股:回到最开始讲的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在这个维度上就是早期的风险承担部分,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我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 4、贡献股: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这部分蛋糕我的建议是30%-62%,

(精品)2019年最详细经典股权架构设计案例(含图文)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股权改造以后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股,分别是100%、100%、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股权改造前 第一步:老板找一笔过桥资金(如借入1000万),投资成立“X投资公司”(1000万资金进了X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 第二步:X投资公司(谈判主体A)拿1000万中的部分资金(如500万),购买老板个人(谈判主体B)在甲公司的股权——X投资公司给老板个人500万,老板个人把其在甲公司的股权转让给X投资公司。依次购买乙公司、丙公司。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股权分配是公司稳定的基石.一般而言,创业初期股权分配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单一,几个投资人按照出资多少分得相应的股权。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有进有出,必然在分配上会产生种种利益冲突。同时,实际中,存在许多隐名股东干股等特殊股权,这些不确定因素更加剧了公司运作的风险。当公司运作后,各种内部矛盾凸现,在矛盾中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依据就是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所以,实践中许多中小投资者忽视股权比例和股东权利的调整,最后在公司内部矛盾中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种局面也把公司推向风险损失的边缘。因此,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稳定的基石。 一、股权结构不是简单的股权比例许多投资者都知道,股权比例是取得公司管理权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股权结构设计理解为简单的股权比例或投资比例,下面的探讨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股权结构设计是以股东股权比例为基础,通过对股东权利,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与表决程序等进行一系列调整后的股东权利结构体系。 二、股权比例与公司管理公司决策股权是一种基于投资而产生的所有权。公司管理权来源于股权或基于股权的授权。公司决策来源于股权同时又影响

公司管理的方向与规模。有些投资者仅仅是投资而不参与公司管理, 有些投资者同时参与公司管理。而股东只要有投资,就会产生一定的决策权利,差别在于决策参与的程度和影响力.。所以,股东的意见能否形成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决策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而取得决策权的首要基础是股权比例。取得决策权的股东就是法律上的控股股东。公司法关于控股股东的含义,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取得控股股东的简单方式 1、直接实际出资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最有效的方式。 2、直接实际出资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但股权比例最大,再通过吸收关联公司股东、密切朋友股东、近亲属股东等形式,以联盟形式在公司形成控股局势.。 以上两种方式,均是在同股同表决权基础上进行的简单设计。 四、表决权设计变更的控股股东股东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实际出资也未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不能形成股东之间的联盟,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公司进行控股呢?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公司成立之初时,在公司章程的起草方面下功

最新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

新三板/IPO: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 源自:知乎专栏转自:弘仁投资 最近碰见几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都在问一个问题,是直接持股上市好呢,还是先设一个控股公司再持股拟上市公司上市好呢,正好前面也做过一些分析,拿出来分享一下。 或者 自然人直接持股与控股公司持股只是持股方式不同而已,不影响控股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但是基于以下原因,一般而言,我们是建议实际控制人最好成立一个控股公司对拟上市公司持股,然后再去上市,当然可以留少量一部分用于直接持股。 一、集中股权,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提高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以股权作为支付方式能力。 看两个例子一目了然。

某上市公司(信息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钱忠良为实际制人。管理团队主要成员雷斌、汪建军、卜文海、王海滨、尹显庸、杨燎、张军、李远恩、张曹、龚崇明、王浩、姚兵、田琳、杨勇、黄文勇、李成静、贾云刚、冯嫔、盛科、叶娟、蓝灵以及王定英、睢迎春共23人为一致行动人。 股权如此分散,首发上市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钱忠良的股份更被稀释。按照2014年11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钱忠良的股份市值仅为3.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只要收购一个标的以股份支付的话,价值超过3.5个亿其控股地位就不保(虽然有一致行动协议,但是多麻烦啊)。如果将这些一致行动人全部放在一个公司然后对上市公司持股,那么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就会高很多,对外并购股权支付的空间就会大很多。 另一上市公司

公司控股股东为长江润发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郁全和、郁霞秋、邱其琴及黄忠和四位自然人。其中,郁霞秋为郁全和之女,邱其琴为郁全和之堂侄女婿,黄忠和为郁全和之妻侄。要是他们都非得要直接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四个人合起来也就是16%左右股份,淹没在众多自然人股东中,根本谈不上控制长江润发。 二、简化上市公司信息决策流程,不用等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再进行决策。 由于通过将自然人股东放在控股公司层面,在股份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先在控股公司层面通过法定程序将不同意见排除,便于股份公司重大决策的进行。比如在改制重组、IPO等会议时,若是持有控股股东极小股权的股东不同意,那么在控股股东层面通过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决策权限的界定,可以形成最终的决定,保证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项继续进行。而若是股份公司层面,在改制重组、IPO 等重大事项中哪怕有一个小股东不同意签字,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导致该事项进展暂缓,解决完他们的诉求才能继续。 再说一个比较明显的事情,若公司股东是几十个自然人,开一个必须到齐的股东大会非常难,要拿到每个人的亲笔签字更是更麻烦,尤其是有一些仅仅是财务投资人,不是公司员工的情况下。而若是能尽量将股权收拢,只需要法人股东的股东会决议加上公章就可以了,就简单多了。

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的原则与因素.pdf

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的原则 很多人认为律师的工作其实就是规避风险,或者是出现风险事件以后我们怎么样能够减少损失。但事实上,对于从事商事法律法律服务,提供非诉解决方案的律师而言,我们更多的工作是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法律的手段,我们更大规模地、更高效地实现企业的商业目的。这个是创造价值的问题,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实现商业目的。因为任何人的商业行为都会有一定的目的,我们的设计方案一定要从实现商业目的这一前提出发,最后,它也是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不是合适这个企业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商业目的能否实现,是我们进行股权结构设计的一个前提性的原则。 实现商业目的,可能很多的企业家们自己会认为这个很简单,商业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赚钱。事实上在奔向赚钱这个最终目的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阶段性的目的,或者是我们这个企业设置本身就不一定是为了赚钱,可能有其他的目的,或者是它不直接通过经营来赚钱。 我们简单的归纳一下,有些人可能说我就是想开一个百年老店,有一个品牌然后有荣誉感。这个百年老店当然跟家族企业会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老干妈那个老太太她就坚决不向资本市场靠拢,她就想做一个百年老店,所以她的股权就是牢牢的抓在她的手上,她不会上市。还有一些家族企业,可能是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要求,像香港的李锦记,他会牢牢的抓住这个企业的控制权在他们家族的手上,因为食品行业品牌的价值和传承。有些人说这个公司给我持股,反正现在这个股权投资这么时髦,我设计一个投资公司,设计一个私募基金管理或者是投资管理公司,那么就是投资平台的一个目的。还有一些是为了上市圈钱和上市融资,各种各样的企业,都会有他的一些商业目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家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搞懂创建公司除了赚钱以外,我还会有其他的阶段性的目的或

设立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必读

设立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必读 一、公司类型的选择 设立新公司首先要确定公司的类型,在中国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在与: 1.两种公司的成立条件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和最低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最低要求,没有最高要求。 2.两种公司的募集资金方式不同。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3.两种公司的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有严格的要求,受到的限制较多,比较困难;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不象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困难。 4.两种公司的股权证明形式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不能转让、流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股票,即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是以股票的形式来体现,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票可以转让、流通。 5.两种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权限大小和两权分离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有上限,人数相对来计比较少,召开股东会等也比较方便,

因此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董事经常是由股东自己兼任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较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没有上限,人数较多且分散,召开股东会比较困难,股东会的议事程序也比较复杂,所以股东会的权限有所限制,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也比较高。 6.两种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公司的人数有限,财务会计报表可以不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也可以不公告,只要按照规定期限送交各股东就行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很难分类,所以会计报表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出具报告,还要存档以便股东查阅,其中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必须要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的优点有: 1、设立程序简便; 2、便于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公司秘密不易泄漏; 3、股权集中,有利于增强股东的责任心。 有限责任公司的缺点: 1、只有发起人集资方式筹集资金,且人数有限,不利于资本大量集中; 2、股东股权的转让受到严格的限制,资本流动性差,不利于用股权转让的方式规避风险。

股权架构设计案例-

可修改的Word文档。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用。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文/张金宝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勺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

勺股份。

,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 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 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 股,分别是100% 100% 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股权改造以后

初创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

AMT原创|初创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 当今中国社会正值创业的大好环境,创业之初科学合理的股权架构,无疑是企业未来稳健发展的基础。在创业初期不重视股权架构设计是导致发展壮大后出现纠纷的重要原因。 股权架构设计的好不一定创业成功,但股权架构设计不好,后面一定会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解决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甚至全盘崩溃。 那么,如何来设计一个稳固强大的股权架构呢? 一、股权架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要从有利于公司整体的快速发展,而不是个别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 1.要维护创始人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是有益的,其目的是保障公司有一个最终的 决策者。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整个创始合伙人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用以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 另一层意思是创始合伙人之间要有一个核心人物,这在创业之初极为重要的,最差的股权结构是合伙人之间均分股权,绝对不能平均,不仅因为每个合伙人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而且会造成决策时间长、成本高。 2.要凝聚合伙人团队。现在创业竞争加剧、节奏加快,联合创业的成功率远高于个 人创业,而且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创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何找到更优秀的人并能留下?这个终极武器就是股权。股权架构的设计,要预留部分股权凝聚好合伙人,那样才能让团队更有竞争力。 3.要激励核心员工。有创始人和合伙人,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还不够,

预留部分股权用于激励核心员工,那样才能让公司经营管理更和谐,上下一心,其利断金。 4.要促进投资者进入。现在创业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有资本的助力,所以股权架构设 计要考虑资本如何进入。因为投资人投出巨额资金,但往往只是占小股东,所以需要有一些特设的安排。 5.不能构成公司上市障碍。多数创业都是以上市为目标的,资本市场有益于公司发 展,但是上市合法合规的要求很多,这就要求在股权上不能有纠纷,在股权架构,如股东人数的限制、股东类型、协议等方面,以及股权变更操作过程中都要合法合规, 、股权架构设计建议模型,下图一是一个初创公司开始时的股权架构,图二是公司经过 创始人 100% 几轮融资直到上市前的一个股权架构 平台100% 创始人■合伙人■投资人 平台100% 图二公司上市前股权架构

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案例)-新版

析,拿出来分享一下。 或者

看两个例子一目了然。 某上市公司(信息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钱忠良为实际制人。管理团队主要成员雷斌、汪建军、卜文海、王海滨、尹显庸、杨燎、张军、李远恩、张曹、龚崇明、王浩、姚兵、田琳、杨勇、黄文勇、李成静、贾云刚、冯嫔、盛科、叶娟、蓝灵以及王定英、睢迎春共23人为一致行动人。 股权如此分散,首发上市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钱忠良的股份更被稀释。按照2014年11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钱忠良的股份市值仅为3.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只要收购一个标的以股份支付的话,价值超过3.5个亿其控股地位就不保(虽然有一致行动协议,但是多麻烦啊)。如果将这些一致行动人全部放在一个公司然后对上市公司持股,那么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就会高很多,对外并购股权支付的空间就会大很多。 另一上市公司

二、简化上市公司信息决策流程,不用等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再进行决策。 由于通过将自然人股东放在控股公司层面,在股份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先在控股公司层面通过法定程序将不同意见排除,便于股份公司重大决策的进行。比如在改制重组、IPO等会议时,若是持有控股股东极小股权的股东不同意,那么在控股股东层面通过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决策权限的界定,可以形成最终的决定,保证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项继续进行。而若是股份公司层面,在改制重组、IPO 等重大事项中哪怕有一个小股东不同意签字,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导致该事项进展暂缓,解决完他们的诉求才能继续。 再说一个比较明显的事情,若公司股东是几十个自然人,开一个必须到齐的股东大会非常难,要拿到每个人的亲笔签字更是更麻烦,尤其是有一些仅仅是财务投资人,不是公司员工的情况下。而若是能尽量将股权收拢,只需要法人股东的股东会决议加上公章就可以了,就简单多了。

股权结构设计内容

股权结构设计 一、公司类型的选择 设立新公司首先要确定公司的类型,在中国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在与: 1.两种公司的成立条件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和最低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最低要求,没有最高要求。 2.两种公司的募集资金方式不同。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3.两种公司的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有严格的要求,受到的限制较多,比较困难;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不象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困难。 4.两种公司的股权证明形式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不能转让、流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的股权证明是股票,即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是以股票的形式来体现,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票可以转让、流通。 5.两种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权限大小和两权分离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有上限,人数相对来计比较少,召开股东会等也比较方便,因此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董事经常是由股东自己兼任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较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没有上限,人数较多且分散,召开股东会比较困难,股东会的议事程序也比较复杂,所以股东会的权限有所限制,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也比较高。 6.两种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公司的人数有限,财务会计报表可以不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也可以不公告,只要按照规定期限送交各股东就行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很难分类,所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含案例分析)

公司 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

正文目录 股权架构设计 (7) 股权结构设计要素 (7) 一、主体 (7) 二、比例 (8) 三、协议 (8) 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的原则 (9) 一、实现商业目的 (9) 二、原则就是风险最小化 (10) 三、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11) 股权结构类型 (12) 一、平衡股权结构 (12) 二、高度集中结构 (12) 三、适度集中结构 (12) 四、平均分散结构 (12) 五、夫妻股东结构 (12) 企业股权的设计策略 (13) 一、远离“致命的不一致” (13) 二、用好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是公司事先设计的重要环节.. 14 三、精心设计三个细节 (14) 四、避开引发“心脏病”的股权设计 (16) 五、股权结构设计五原则 (17) 案例:创业公司股权结构设计 (18) 创始人与合伙人股权构架设计 (20) 一、股权架构设计的目标 (20) 1、维护创始人控制权 (20)

2、凝聚合伙人团队 (20) 3、让员工分享公司财富效应 (20) 4、促进投资者进入 (20) 5、不能让设计的股权架构构成公司上市障碍 (21) 二、股权架构类型 (21) 1、一元股权架构 (21) 2、二元股权架构 (21) 3、4X4股权架构 (21) 三、合伙人股权怎么分配 (22) 1、互联网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四个参考维度 (22) 1、发起人身份股 (22) 2、出资股 (22) 3、岗位贡献股 (22) 4、创始人身份股 (23) 2、股权成熟机制 (23) 四、创始人控制安排 (23)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 (24) 一、股权结构不是简单的股权比例 (24) 二、股权比例与公司管理公司决策 (24) 三、取得控股股东的简单方式 (24) 三、表决权设计变更的控股股东 (25) 四、股东权利的弱化或强化 (25) 五、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和表权事项的设计 (26) 案例:创业公司股权结构设计 (27) 1、股权架构 (27) 2、职业经理人制与事业合伙人制 (27) 六、什么是股权 (27) 七、找合伙人的标准 (28)

初创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才合理精编版

初创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才合理 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参与公司持股的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与投资方,分别对应公司合伙人股权的制度设计、公司员工股权激励与股权融资。 1、什么人才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合伙人之间是[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2、哪些人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请神容易送神难,创业者应该慎重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股权。 (1)资源承诺者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 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

创业公司股权结构设计(案例)-新版

▌一、股权架构 ?员工+顾问15% ?投资人15% ?合伙人70% ? 阿里巴巴:香港资本市场要求同股同权,因为合伙人制度受限,只能在美国上市。 相比之下,万通只是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老板,万科则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不能共担。” 股权架构的搭建非常重要,企业早期就应打好基础。 ▌二、职业经理人制与事业合伙人制 职业经理人制vs事业合伙人制,区别在于: ?钱为大vs 人为大 ?单干vs 兵团作战 ?分配制vs 分享制 ?用脚投票vs背靠背,共进退 ▌三、什么是股权 使用非股权激励的方式: ?项目分成:一项目一结 ?虚拟股票:华为不算真正的全员持股。有的员工为虚拟受限股,实际上没有投票权,不是真正的股权。 ?期权:预期可以实现但还未实现的股权。 ?限制性股权:分期兑现,与业绩挂钩,离职时有条件的收回。 真正的股权:必须同时具有钱和权——分红权与投票权。 ▌四、找合伙人的标准:

合伙人的聚集需要以下因素: ?创业能力 ?创业心态 1. 愿意拿低工资; 2. 愿意进入初创的企业,早期参与创业; 3. 愿意掏钱买股票。直接反应这个人是否看好这个公司。 什么样人适合做合伙人?借鉴小米的案例:团队是三个土鳖和五个海龟。小米团队是按业务模式来搭的,主营业务为铁人三项。雷军和林斌、kk做软件出身,王川、周光平、刘德做硬件,阿黎做互联网服务。这几个合伙人是怎么来的呢?经过磨合的合伙人团队,磨合后发现合适。最后的核心是两个人传过来的。雷军与阿黎和王川是很多年朋友;雷军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公司林斌代表google与UCweb合作,谈得来;雷军早期想投资魅族,做天使投资,张罗人配5%股权最后把林斌挖到了自己那里。 ▌五、慎重把这些人当作合伙人 天使投资人 案例:西安有个客户,资金不足:合伙人30万,投资人70万,按出资额分配股权。两年后:1.股权结构不合理:团队既出钱又出力;2.融资的尽调过程中:没有人敢投这个架构。 合作者与合伙人是不同的概念,创始人投小钱占大股,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全职干满得到股权,全职绑定四年成熟。 资源承诺者 案例:15%的股权给了,资源没到位。怎么收回股权? 开始的方向最好不要走错,一旦走错很难收回。不管股权有多小,股东会决议也很难拿回。股权类比夫妻关系:长期深度的强关系。绑定长期的大的盘子里的深度分配关系,赚的都有15%是他的。大事情还要商量,股东会决议。 所以,资源承诺优先考虑一事一结。建议采用合作模式:项目分成——谈利益分成不谈股权合作。 兼职人员 案例:CTO配了20%的股权,两边拿股当CEO。 移动互联网创业相似跑道赛马,跑出来的是少数。不是兼职人员不可以配股,但建议不应按合伙人制度配股,即按照15%里的员工期权池配股。对外部顾问1-2个点的配股。 早期普通员工 不建议早期做员工股权激励,员工不在意期权在意加工资。

股权结构设计方案

目录 0股权设计原因 (2) 1公司类型的选择 (2) 1.1公司类型区别 (3) 1.2有限责任公司 (4) 1.3股份有限公司 (4) 2股权设计方案 (5) 2.1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方案 (5) 2.2股份有限公司方案 (7) 3股权结构设计 (9) 3.1股权比例、公司管理、公司决策 (10) 3.2控股股东 (10) 3.3表决权的取得 (10) 3.4股权的弱化或强化 (10) 3.5表决程序 (11) 4股权激励设计 (11) 5股权执行步骤 (12) 6股权结构案例 (13) 案例1 (13) 案例2 (14) 案例3 (14) 案例4 (14)

股权结构设计方案 0股权设计原因 ①明晰合伙人的责,权,利,义。 合伙创业过程中讲究情怀没错,但最终也是要实现实际利益,怎么能够体 现你的利益和价值,很重要一点就是股权、股比。后者是你在该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体现。 ②有助于创业公司的稳定。 也许我们在创业的时候都是同学、兄弟、闺蜜,大家觉得:什么股比不股 比的,先不谈,先做下去,等把项目做大了再谈。大家都是这样想:我们这么 好的关系,事都没开始做,就谈这个,太伤感情了吧!这种情况,等到企业真 的做大做强了必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刚开始关系好的时候,大家都不能好好谈,出现问题肯定更不能好好谈,最终的结果是创业项目受到影响。 ③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都是控制权的问题,如果他们的股比能形成一个 核心的控制权,争议完全可以避免。 ④为了方便融资。 当下投资人跟你谈投资的时候,会关注你的产品,关注你的情怀,关注你 的进展,也一定会关注你的股权架构合不合理,如果是看到比较差的股权架构,他们肯定是不会投资的。 1公司类型的选择 设立新公司首先要确定公司的类型,在中国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 有限公司两种。

股权架构设计.pdf

股权架构设计:这些你必须知道 一、为什么要设计股权架构? 1、明晰合伙人的权,责,禾U 合伙创业讲究情怀没错,但最终也是要实现实际利益,怎么能够体现你的利益和价值,很 重要一点就是股权、股比。后者是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以及利益的重要体现。 2、有助于创业公司的稳定 也许我们在创业的时候都是同学、兄弟、闺蜜,大家觉得,什么股比不股比的,先不说, 先做下去,把事情做成了再说。这种情况必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刚开始关系好的时候, 大家都不能好好谈,出现问题肯定更不能好好谈,最终的结果是创业项目受到影响。 3、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通过开头的案例可以看出,都是控制权的问题,如果他们的股比能形成一个核心的控制权,争议完全可以避免。 4、方便融资 现在投资人跟你谈投资的时候,会关注你的产品,关注你的情怀,关注你的进展,也一定 会关注你的股权架构合不合理,如果是看到比较差的股权架构,他们是肯定不会投资的。 5、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 相信每个创业者的创业项目都有IPO这个目标,只要IPO,资本市场就一定要求你的股权结 构要明晰,合理。 二、设计股权架构有哪些原则呢? 最差的股权架构是均等。为什么?因为不同的合伙人对项目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虽然你出 百我出一百这种出资构成是一样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人擅长的点不一样,他

对企业,对创业项目的贡献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股权一样,贡献度不一样,在创业的早期可能还OK 项目没做成就拉倒,项目做成了肯定会有矛盾。 好的股权结构标准 1、简单明晰在创始的阶段,创业公司一般比较草根,合伙人不是特别多。比较合理的架构是三个 人。有些人会问,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会看你的创业团队,那合伙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完整的组合?这不一定。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产品和CEO的理念,你有没有CTO COO这些都不重要,所以,不能为了追求创始合伙人的人数而刻意增加。 2、一定要有带头大哥也就是核心股东。一定要有一个人,能够拍板说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3、资源互补 4、股东之间要信任 三、股权蛋糕该如何切?这个问题,创业团队在早期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来分一下,你多少我多少, 你30%我70%,或者是我60%你40%。其实这是不对的,在设计股权架构时,我们得先把别人的切掉,也就是预留一部分股权,最后的才是自己的。 1、预留股权激励现在大家都去创业,招人就非常难。如果你在招人的时候没有跟人家讲,我给你多 少的股权或者股权激励,一般他是不会轻易来的。 2、为吸收新的合伙人预留 上面讲到,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合伙人的结构硬拉一个人来做CTO如果项目已经开始,但还差一个CTQ或者CFO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预留股权出来,用来吸收新的合伙人。有种做法 是放在带头大哥的名下,但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未来融资时股权是要稀释的。所以一般 来说,预留的部分可以放在股权激励池里,新的人进来之后再分配给他。 3、融资预估 创业项目最终IPO的时候,CEC如果能有10%的股权就不错了。所以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预

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新版

新三板/IPO :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 最近碰见几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都在问一个问题,是直接持股上市好呢,还是先设一个控股公司再持股拟上市公司上市好呢,正好前面也做过一些分析,拿出来分享一下。 或者 自然人直接持股与控股公司持股只是持股方式不同而已,不影响控股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但是基于以下原因,一般而言,我们是建议实际控制人最好成立一个控股公司对拟上市公司持股,然后再去上市,当然可以留少量一部分用于直接持股。 一、集中股权,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提高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以股权作为支付方式能力。 看两个例子一目了然。 某上市公司(信息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钱忠良为实际制人。管理团队主要成员雷斌、汪建军、卜文海、王海滨、尹显庸、杨燎、张军、李远恩、张曹、龚崇明、王浩、姚兵、田琳、杨勇、黄文勇、李成静、贾云刚、冯嫔、盛科、叶娟、蓝灵以及王定英、睢迎春共23人为一致行动人。 股权如此分散,首发上市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钱忠良的股份更被稀释。按照2014年11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钱忠良的股份市值仅为 3.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只要收购一个标的以股份支付的话,价值超过3.5个亿其控股地位就不 保(虽然有一致行动协议,但是多麻烦啊)。如果将这些一致行动人全部放在一个公司然后对上市公司持股,那么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就会高很多,对外并购股权支付的空间就会大很多。 另一上市公司

35.42% 十3皿% 4 LOO.OO% -- S -I 长江厢发〔张家 進)浦钢冇隈營m [ 公司控股股东为长江润发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郁全和、郁霞秋、邱其琴及 黄忠和 四位自然人。其中,郁霞秋为郁全和之女,邱其琴为郁全和之堂侄女婿,黄忠和 为郁全和之妻侄。要是他们都非得要直接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 四个人合起来也 就是16%左右股份,淹没在众多自然人股东中,根本谈不上控制长江润发。 二、简化上市公司信息决策流程,不用等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再进行决 AA : J 策o 由于通过将自然人股东放在控股公司层面, 在股份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先 在控股公司层面通过法定程序将不同意见排除,便于股份公司重大决策的进行。 比如在改制重组、IPO 等会议时,若是持有控股股东极小股权的股东不同意,那 么在控股股东层面通过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决策权限的界定, 可以形成最终的决 定,保证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项继续进行。而若是股份公司层面,在改制重组、IPO 等重大事项中哪怕有一个小股东不同意签字, 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导致该事项进展 暂缓,解决完他们的诉求才能继续。 再说一个比较明显的事情,若公司股东是几十个自然人,开一个必须到齐的股东 大会非常难,要拿到每个人的亲笔签字更是更麻烦, 尤其是有一些仅仅是财务投 资人,不是公司员工的情况下。而若是能尽量将股权收拢,只需要法人股东的股 东会决议加上公章就可以了,就简单多了。 郁全和、郁魅秋. 邱其琴?貲恵和 曹兴岐等£位 自然人 润海投资等四 家投资公司 v 203 S% ir 14L00% 倪平零14位 自然人 江苏沙钢集团 有限公司 窈新幵刨投 幣公司 金港槓资产经 营公司 弘仁投资

公司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案例

股权结构顶层设计方案(案例) 析,拿出来分享一下。 或者 自然人直接持股与控股公司持股只是持股方式不同而已,不影响控股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但是基于以下原因,一般而言,我们是建议实际控制人最好成立一个控股公司对拟上市公司持股,然后再去上市,当然可以留少量一部分用于直接持股。

一、集中股权,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提高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以股权作为支付方式能力。 看两个例子一目了然。 某上市公司(信息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钱忠良为实际制人。管理团队主要成员雷斌、汪建军、卜文海、王海滨、尹显庸、杨燎、张军、李远恩、张曹、龚崇明、王浩、姚兵、田琳、杨勇、黄文勇、李成静、贾云刚、冯嫔、盛科、叶娟、蓝灵以及王定英、睢迎春共23人为一致行动人。 股权如此分散,首发上市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钱忠良的股份更被稀释。按照2014年11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钱忠良的股份市值仅为3.5亿元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只要收购一个标的以股份支付的话,价值超过3.5个亿其控股地位就不保(虽然有一致行动协议,但是多麻烦啊)。如果将这些一致行动人全部放在一个公司然后对上市公司持股,那么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就会高很多,对外并购股权支付的空间就会大很多。 另一上市公司

二、简化上市公司信息决策流程,不用等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再进行决策。 由于通过将自然人股东放在控股公司层面,在股份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先在控股公司层面通过法定程序将不同意见排除,便于股份公司重大决策的进行。比如在改制重组、IPO等会议时,若是持有控股股东极小股权的股东不同意,那么在控股股东层面通过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决策权限的界定,可以形成最终的决定,保证股份公司的重大事项继续进行。而若是股份公司层面,在改制重组、IPO 等重大事项中哪怕有一个小股东不同意签字,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导致该事项进展暂缓,解决完他们的诉求才能继续。 再说一个比较明显的事情,若公司股东是几十个自然人,开一个必须到齐的股东大会非常难,要拿到每个人的亲笔签字更是更麻烦,尤其是有一些仅仅是财务投资人,不是公司员工的情况下。而若是能尽量将股权收拢,只需要法人股东的股东会决议加上公章就可以了,就简单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