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纹项目介绍及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业机会

中国指纹项目介绍及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业机会
中国指纹项目介绍及市场前景及相应的产业机会

项目背景介绍:

在当今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生物识别正在逐渐兴起,逐步取代传统密码识

别将是大势所趋。传统密码识别技术的缺点在于容易丢失,被盗,遗忘或没有携带,比如口令、密码、暗语等。另外,它与用户不唯一绑定,一旦别人获得了这些信息,他将拥有与失主同样的权利。而生物识别却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密码识别的缺点,包括人脸、虹膜、静脉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而指纹识别是市场上生物识别中技术最成熟、应用范围也最广泛

从触摸屏、语音交互等功能到可穿戴、智能家居等系统应用,硬件的智能化都

向着越来越“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迈迚,硬件的智能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硬件设备能提供更加完美的人机交互体验。生物识别的种类很多,指纹识别乊所以成为主流是原因在于储存指纹特征数据的方便性。储存指纹特征数据的模板是目前生物特征识别当中最小的,每枚指纹的储存量仅约120至180byte,这么小的空间需求能让它轻松储存于容量有限的裃置内,如信用卡、护照、身仹证等。此外,由于技术的进步,指纹识别装置的体积也缩减许多,提供了设备的方便和快捷性,除了笔电上常见的滑动识别器外,手机上也逐渐应用类似的装置,都不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配置硬件。

总之,指纹识别具有较好的交互体验,在方便快捷性方面主要体现在:

(1)数据存储方便:储存指纹特征数据的模板是目前生物特征识别当中最小的,每枚指纹的储存量仅约120至180byte

(2)用户携带便利:指纹特征是“随身携带”的,长期稳定性较高,可以实现便利、准确的人机交互体验,幵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3)响应速度快捷:魅族的解锁速度为0.5秒。OPPO R9的指纹解锁速度只需0.2秒。

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的响应速度处于较高水平

本项目产品介绍

本指纹识系统项目产品,是利用指纹的惟一性和稳定性特征,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集传感器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模式匹配、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指纹识别模组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智能产品, 其产业链天生具有附加值高,收益率高,技术性密集等特点, 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快速可靠的算法的研究。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用于识别的数据量相当大,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也不是简单的相等与不相等的问题,而是使用需要进行大量运算的模糊匹配算法。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制造相当小的指纹图象读取设备,同时飞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运算速度提供了在微机甚至单片机上可以进行两个指纹的比对运算的可能。另外,匹配算法可靠性也不断提高,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非常实用。

指纹识别应用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即验证(Verification)和辨识(Identification)。验证就是通过把一个现场采集到的指纹与一个已经登记的指纹进行一对一的比对(one-to-one matching),来确认身份的过程。作为验证的前提条件,他或她的指纹必须在指纹库中已经注册。指纹以一定的压缩格式存贮,并与其姓名或其标识(ID,PIN)联系起来。随后在比对现场,先验证其标识,然后,利用系统的指纹与现场采集的指纹比对来证明其标识是合法的。验证其实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是他自称的这个人吗?"这是应用系统中使用得较多的方法。辨识则是把现场采集到的指纹同指纹数据厍中的指纹逐一对比,从中找出与现场指纹相匹配的指纹。这也叫“一对多匹配(one-to-many matching)”。辨识其实是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是谁?”辨识主要应用于犯罪指纹匹配的传统领域中。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的指纹与指纹库中有犯罪记录的人指纹进行比对,来确定此人是否曾经有过犯罪记录.

本项目基本覆盖所有指纹技术解决方案,Coating, 剥离/陶瓷、蓝宝石, IFS技术方案,under glass, 为国内技术最具有潜力解决方案厂商之一. 其生产的指纹具有指纹识别算法高安全性,指纹识别储存高安全性及指纹识别认证高安全性等特点.

市场前景及创造的价值

自2013年苹果发布首款按压式指纹识别手机苹果iphone 5s后, 智能终端市场对面陈式指纹识别模块在智能终端市场的应用便被引爆,其开始迅速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同时受益于新兴国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强劲增长以及移动支付与手机安全的需求,手机搭载生物识别功能的比例快速提升, 指纹识别已然成为中高端市场上各大旗舰级的标配,其应用范围也从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延伸至智能卡、个人电脑周边产品、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 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指纹识别的兴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用户需求,以及市场推广时机等因素

2014年以前指纹识别模组厂商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现在迅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2016年全球指纹模组市场规模362亿元,出货量达到6.78亿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元,出货量15亿颗,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22%。2016年中国指纹模组市场规模323亿元,出货量5.5亿颗,预计2020年将达到511亿元,出货量将超过12亿颗,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21%。预计2018年随着全面屏手机兴起,指纹识别方案将会快速演变,但整体需求量依然强劲增长. 同时随着下游客户由coating方案逐步向盖板方案切换,单个模组价值提升8-10元左右,将带动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指纹识别快速向中、高端机型渗透,渗透率近三成。2016 年进入爆发期,全面渗透低、中、高端机型,渗透率近五成。预计2017 年将超过六成,在平板、笔记本电脑市场也会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搭载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8 亿部,占全球总出货量的53.7%,同比上升约18 个百分点,二季度进一步上升至57%。iPhone指

纹识别渗透率100%、小米78%、OPPO74%、VIVO73%、华为65%、三星38%。随着电容式指纹技术的成熟,良率的提升,指纹模组成本的下降,也促使向低端市场渗透预计2018年全面屏智能手机将会兴起,出货量约1.5亿部。全面屏使手机正面非

屏幕空间受到压缩,指纹识别方案随之演变。由此出现了三种方案。一是指纹识别后置。二是继续现在的正面盖板方案,采用TSV 封装将模组做到超薄超窄。三是屏内指纹识别。屏内指纹识别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近期可能会采用underglass电容式方案。Indisplay 或者underdisplay超声式/光学式会成为主流。光学式、超声波式方案仍未成熟。有传言认为iPhone 8和三星的Note 8可能使用光学式实现屏内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技术呈多

元化发展趋势,逐渐从小面积区域向大面积区域扩展,最终实现整个屏幕都可以进行指纹识别。

未来虹膜识别、脸部识别技术也将会兴起,同时指纹+虹膜识别、虹膜+脸部识别等多种技术组合的方案也将是趋势。虹膜识别和脸部识别对指纹识别存在潜在替代的可能。

国内指纹模组厂商50家以上,行业竞争激烈。国内手机产业链聚集,大陆厂商运营成本低、反应速度快,在2017年强势崛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安卓手机市场份额已达到87%。

我们相信随着超声波、光学技术等新技术的成熟,技术方案变化有利于提升模组的单品价值,硬件升级将带动盈利增长与估值溢价。指纹技术在个人电脑周边产品、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入推广, 相关指纹产业链亦会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在未来的几年内预计会依20~30%的增长率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一个新产业的兴起, 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由于投资的乘数效应, 一般会形成一个投资浪潮, 从而活络经济,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指纹识别系统项目,不仅会带动纵向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横向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指纹生物技术商业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将在新的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主导话语权, 不仅仅在移动通讯行业,还能在汽车电子、物联网、智能制造重新占据主导权, 巩固国家品牌战略成果。

从产业的纵向联系看, 指纹识别系统技术的产业化的发展, 最直接的就是带动生

物技术应用的发展,其次带动了芯片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了芯片的上游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发展,既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模组,方案商,微电子等. 其所带来的产业发展示范效应以及大力的产业经济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总之,大力发展指纹生物技术产业化即使市场的选择,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发展指纹生物技术的应用,不论对中国经济,还是对全球经济而言,其战略价值将日益凸显.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总和为内容的金融在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作为一国社会资金流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打破大一统金融体制,转型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金融业的历史。正是得益于三十余年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不但全身而退,更反超了西方的金融巨头。与GDP 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相一致,中国金融业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金融市场平稳较快发展。2012 年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分别收于2269 点和9116 点,比2011 年末分别上升70 点和198 点;我国沪市筹资额居亚洲第一。2012 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 万亿元,增长24.3%。截至2012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达26.0 万亿元。2012 年,外汇市场交易平稳,掉期交易保持快速增长。2013 年,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9.0 万亿元,同比增加12.5%。截至2013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额达29.6 万亿元,同比增加13.0%。截至2013 年12 月底,商业银行柜台开户数量达到1357 万户,较2012 年增加197 万户,增长17.0%。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

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职业规划 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所有人,都需要资金融通,不论长期的或短期的资金需求,不论国内的或海外的现金需求,不论即期的或远期的资金需求,金融业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其次赚到一点钱的企业或个人,他的金钱需要有个存放或运用的去处,金融业正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而且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一,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工程师: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能力胜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二,金融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科,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3、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4、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 Advisor)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5、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 Analyst)也被称为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他们一般就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这些公司或公司客户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有“全球金融第一考”之称的CFA证书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现名为CFA INSTITUTE于1963年设立的,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也是全美及全球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投资及分析从业人员必备的证书。鉴于CFA考试的正规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其资格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受到广泛的认可,是进入银行、投资、证券行业的从业通行证,被戏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292234.html,) CFA考试侧重于投资和财务分析理论,比较适合金融机构研究和投资管理人员、金融专业的博士或硕士。CFA资格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投资机遇前景分析

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投资机遇前景分析 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优秀的金融租赁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在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大环境中,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与渗透日渐深入,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挑战不容忽视,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机遇。 一、国内金融租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金融租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金融租赁与GDP增长关系分析 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万亿元,同比增长%。 图表2009-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金融租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4我国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集体企业增长%,股份制企业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私营企业增长%。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制造业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图表2007-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金融租赁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2015年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028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增速比1-7月份回落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高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5%。

图表2007-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金融租赁行业金融环境分析 社会资金供应环境分析 截至2015年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狭义货币(M1)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2015年1-7月净投放现金50亿元。 图表2007-201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 单位:万亿元

金融行业就业前景分析(非常好)

金融行业职业规划 金融服务业素来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也在增加,从长远老看,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金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以下几种去向: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但是,总所周知,2008年对于全球金融业是灾难性的一年,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信贷收缩,而流动性大幅度缩减则引发危机升级并在全球范围传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接二连三的银行倒闭和史无前例的政府大力干预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行业前景同样暗淡,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投资者和客户信心不足将对行业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形成严峻挑战。从金融业就业的角度来看,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及以下学历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这些侧重实战操作型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金融业就业机会综述(分析): 1998年以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开启了在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打破之后的新一轮对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人才举措,影响着所辖行业内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很好的选择。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我的几个大学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步入正轨,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个人和企业的金融需求上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潜在的系统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存在较多不足,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银行业占有较大地位,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不足难以适应多元化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 关键词:金融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衍生产品银行业 正文: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

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 整体上看,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业务管制较严,存贷款利率没有弹性,计划定价特征明显;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市场仍欠发达。我国现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银行业。第一,我国现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有可能反弹。虽然政府一直在干预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不良贷款 2-3个百分点,,到2005年不良贷款率降到8.6%。但随着贷款力度的加大,不良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11 一、行业定义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1 (一)成本低11 (二)效率高12 (三)覆盖广12 (四)发展快12 (五)管理弱12 (六)风险大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13 一、第三方支付13 二、p2p网贷14 三、众筹16 四、电商小额贷款17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环境分析19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19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19 (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三五”规划> 19 (二)<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20 (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20 (四)<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21 (五)<互联网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5 二、地方互联网金融政策解析27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行业经济环境分析28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28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9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1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 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 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金融创新狂飙的五年也是商业银行对非银债权飙升的五年。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规避了央行贷款额度限制,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商业银行对非银债权从12 年初的不到5 万亿元迅猛增至17 年6 月末的28.5 万亿元。借助通道扩张成为与信贷比肩的资产配置方式,部分银行对非银债权甚至高于贷款。所谓银行对非银债权,是指央行按月披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银行+财务公司)资产负债 表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亦即其他存款性公司持有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包含非银同业贷款、银行持有的非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对非银机构的买入返售、持有的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同业理财等。 过去三五年,在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去对接期限3-5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非常严重。预计商业银行当前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规模仍然超过30 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而截至2017 年11 月末,银行业对非银的债权仍高达28.2 万亿元,尚未见到明显下降。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方浩儒 自从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后便有了生产,经济学也就产生了。最初的生产活动只是狩猎,建造居住地,耕种,所以狩猎的过程并没有增加价值,建造居住地也只是通过不同材料的组成了新的结构,其实质也并没有增加价值,耕种的过程则特殊,人类通过科学中所说的将太阳能转化为了食物,增加了食物价值,人类得以繁衍。真正的经济生产活动则是产生于工业化的开始,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的生产正式进入了价值增加的阶段,通过不同科学技术的发明,将不同的能量实现转化,于是价值增加了。 近代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是经济学家索洛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他提出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一切资源),人力、资本以及全生产要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通俗的说土地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为经济增长的实质是价值的增长(这里这个价值借用了一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的观点),而价值增长则是通过不同物质的组成以及能量的转化实现的,所以土地以及资源是增长的基础,而增长的媒介必须是通过人力,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实现有目的性的生产,同时,人类将自己的劳动(包含体力和脑力)转化进了商品中,使生产能够顺利完成;资本的作业是什么?学过货币银行学的我们都应该知道,资本的本质就是货币,而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有了货币商品流通才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同时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作业得以顺利实现。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货币已不仅仅再是流通的手段,他成为了财富的一种存储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扩散到自然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生产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生产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更多的是生产科技含量高,满足人类增长的好奇和探索等精神需求,所以区分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就需要通过财富来区分,货币作为流通的公认的等价物充当了财富的功能。正是由于这一功能,使财富的积累以及流通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价值标准,货币真正成为了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人力等配置的最好的媒介。最后说一下科学技术,也就是索洛余量,科学技术的最大作用就是在等量的资源下,通过科技的提高生产更多价值的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源的有限程度日益制约着我们,而科技正在成为我们促进生产以及循环产品的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