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Word版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Word版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Word版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首选。

(一)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一、对职工的调查过程极其耗费时间

在企业规模较大、部门众多的情况下,逐一调查每位员工花费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例如,一家公司整个企业的ABC模式中包括150项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成本需要分配到50000个成本对象上去,所需数据十分繁杂,对职工的调查过程也会相应非常漫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获取的数据难以证实其准确性。

二、调查所获数据主观且难以证实,忽略了潜在的未利用生产能力

例如,在一个部门建立ABC制度,主要分为三项作业,需要向职工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在这三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做出估测。但是,员工总是倾向于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分配于这三个作业,即三个作业的耗时总数为100%。这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能一天的8个小时全部耗费在有效的劳动上,总有休息、等待的非生产性耗时。因此,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算出的作业费用率往往偏高。

三、难以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有理想化假设条件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假设企业内部门对于员工职责划分十分明确,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所有员工必须十分诚信,在做职工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分配要准确报告、不隐瞒自己休息、等待甚至迟到早退的现象,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此外,在现实情况下,作业往往更加复杂。例如,在处理订单的过程中,一个订单处理一次,同一位客户可能有多次订单,但却不一定都进行了问询;或者对新客户需要做相应的信用调查,而对于老客户则不需要等,作业成本法往往很难解决此类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者利用假设等方法进行了成本估算,但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四、存在“分割难”的问题

“分割难”的问题往往发生在“资源—作业“环节,即一个费用归集中心混合着完成几项作业,而作业又由不同的成本动因造成。根据ABC理论,这些费用必须准确地归集到不同的作业中去,但在企业的实务操作中,员工在一个部门内的工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进行的。例如,在一个销售部门内有30位员工共同完成处理客户订单、回答客户问询以及顾客信用调查这三项作业,但该成本部门内对职工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有业务的时候大家不区分职责一起完成任务,造成难以追溯不同的动因。

五、不能轻易更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在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部门众多、作业繁多,建立和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调查成本,在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与职工面谈和调查需要重新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所以部门内一旦建立了该种制度,变很难更新。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原先估测所得的各项作业的成本会变得不切实际。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

一、估计代替追踪,解决对职工调查的高时间成本和潜在未利用生产能力的问题

该方法是由经理人员作出估计,而不是按照向员工做追溯调查来确定分割比例。这里需要经理人员做出的估测事项主要有:(1)估测部门内所有职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即可以简单地设定部门有效生产能力相当于理论能力的80%,其余20%的时间即假设职工用于休息、训练甚至迟到早退等偷懒行为。这样根据经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而制定一个合理范围内的有效工作能力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省职工调查的时间成本、提高部门进行成本管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部门发生的费用总额和所估测的有效工作时间边可以确定每单位时间的费用成本;(2)确定每单位作业所耗用的时间(分钟)。例如,经理人员近似估计在销售部门中,处理一份订单需要8分钟,处理一次问询需要20分钟,处理一次信用调查需要30分钟。这样近似估计单位作业耗用时间不仅节省了调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员工激烈的作用;(3)由单位时间费用成本和单位作业耗用时间的乘积便可得出单位作业费率。例如,在销售部门内没处理一份顾客订单的单位时间费用成本是0.8美元,处理一份订单需要8分钟,所以销售部门处理订单的单位时间费用成本位6.4美元。

TDABC的调查工作更加简便易行,所获数据也更加客观,并且能够反映出未利用产能,为产能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二、用“时间等式”解决复杂问题

TDABC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不同业务类型的差异融入时间方程。而ABC只能将不同地业务类型反映为多种作业,或者简化为想用地作业,这样或者导致几何级数扩展,或者导致模型不准确。时间等式即为:处理客户订单时间=a(标准)+b(追加条件)+c(特殊订单)。例如,一项化工产品按照标准包装好准备发晕,所耗费地时间是1分钟。然而,如果该项货物需要重新包装,根据经理人员的经验或若干次的实地观察来估测,需要另外耗费3分钟;如果该项货物需要空运,需要另外2分钟运输到制定的地方。所以,经理估测出包装时间=1+3(如果需要特殊包装)+2(如果采用空运)。通过TDABC可以获得比较近似的成本数字,降低了收集和分析数据过程的复杂性。

三、TDABC可以很容易更新模型以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

当部门增加作业项目时,不需要重新调查员工,只需估算新作业的时间耗费;当资源价格改变时,可以很容易地更新产能成本率(产能成本率=产能成本/实际产能);当作业效率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正对单位时间的修正。TDABC极大地弥补了ABC不能适应部门实际变化的不足。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首选。 (一)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一、对职工的调查过程极其耗费时间 在企业规模较大、部门众多的情况下,逐一调查每位员工花费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例如,一家公司整个企业的ABC模式中包括150项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成本需要分配到50000个成本对象上去,所需数据十分繁杂,对职工的调查过程也会相应非常漫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获取的数据难以证实其准确性。 二、调查所获数据主观且难以证实,忽略了潜在的未利用生产能力 例如,在一个部门建立ABC制度,主要分为三项作业,需要向职工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在这三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做出估测。但是,员工总是倾向于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分配于这三个作业,即三个作业的耗时总数为100%。这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能一天的8个小时全部耗费在有效的劳动上,总有休息、等待的非生产性耗时。因此,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算出的作业费用率往往偏高。 三、难以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有理想化假设条件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假设企业内部门对于员工职责划分十分明确,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所有员工必须十分诚信,在做职工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分配要准确报告、不隐瞒自己休息、等待甚至迟到早退的现象,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此外,在现实情况下,作业往往更加复杂。例如,在处理订单的过程中,一个订单处理一次,同一位客户可能有多次订单,但却不一定都进行了问询;或者对新客户需要做相应的信用调查,而对于老客户则不需要等,作业成本法往往很难解决此类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者利用假设等方法进行了成本估算,但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论文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研究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他们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正是适应这样的环境及需求出现的一种物流形态,是物流专业化、产业化的结果。从杜会敏等的总结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从2006年7月份中国仓储协会举办的现代仓储业“热点问题”座谈会上来看,我国的仓储业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仓储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最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等。而从冯雪琰的研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在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面临的竞争者更多;市场竞争加剧使竞争的基础和层面多样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层出不穷等等。 以此为背景,在这个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虽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替代了普通的人力,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的行业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费用却越来越模糊。成本是一个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很多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它了。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我想谈一下一种新的管理成本计算方法,即作业成本法。本文希望能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下,通过详细的案例来证实该方法的先进性,从而为企业了解和引用这种方法做一个有利的导引。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情况分析 美国和日本等一些物流很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关注物流成本。如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只占10%左右的美国为例,就十分的关注物流活动作业成本看核算与管理研究,作业成本法也被认为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如:Roth等对如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的仓储和配送成本进行研究,他们逐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作业成本法实例

作业成本法实例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 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RT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 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1.2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表所示: 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 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

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 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2 成本动因: 单位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一、背景 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单位水准作业动因 (unit-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 1.产品产量 2、直接人工小时 3、直接人工金额 4、机器小时 5、直接材料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设定→物料标准成本制订过程→标准成本生效→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实际成本数据收集→费用分配→差异核算→差异还原→账务处理 1.1.1总体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各项分配标准设置,如系统预设标准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可先在成本资料设置中自定义分配标准; 对应分配标准数据录入 归集各项产量信息,包括投入、完工、在产、废品 归集各项费用信息,包括材料、人工、折旧、其它 进行费用分配 进行差异核算 进行差异还原 凭证处理 1.1.2标准成本相关参数设置 标准成本应用级次为“任务单级” 启用作业成本系统 1.1.3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1.1.3.1成本类型维护 1.1.3.2物料标准单价维护 1.1.3.3成本BOM设置 1.1.3.4成本工艺路线设置

成本中心标准费率设置 成本类型代码成本类型名称 001 Cost01 1.1.3.5定时服务设置 反映凭证定时账务处理,后台执行。 反映任务单定时管理,后台执行。 1.1.4费用分配 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查看分配结果。 材料费用分配: 领料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材料费用,无需进行分配。如果领料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要在任务单财务结算时进行材料费用分配。 材料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设置材料费用分配标准为“完工产量”; 在材料费用分配界面,采用自动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其他费用分配: 费用归集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无需进行分配。如果其他费用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可以在月底前进行其他费用分配。如果不进行差异还原,也可以不进行分配。 其他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费用分配界面,采用手工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1.1.5期末成本差异结算 月底结账前,进行期末成本差异结算,系统自动进行以下数据计算: 计算成本中心未吸收差异; 计算未财务结算的生产任务单期末在制品成本; 查看未吸收差异报表、生产任务单差异报表。 1.1.6差异还原 原材料差异还原 运行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外购物料的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展示外购物料物流单据的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与作业成本模块集成,调用作业成本计算功能。因此要求作业成本已启用,且与标准成本在同一会计期间,数据条件要满足作业成本计算合法性检查的要求。运行自制物料差异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按任务单展示自制物料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明细数据。 1.1.7凭证管理 凭证模板:采用系统预设模板; 生成凭证;按照单据使用预设模板进行生成 凭证查询;查询生成的凭证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制造成本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努力降低制造成本,细化成本核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虽然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应用却很少。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不但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作业成本法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发展,作业成本法逐渐在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中小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情况,在概括分析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基础上,对目前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来具体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具有自身的优点和适用特征,因此应该根据不断的经验总结,来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问题,对策,中小制造企业.

目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4)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定义和内容 (4)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定义 (4) 2.作业成本法的内容 (6)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6)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7) 1.对成本构成内容的认识不同 (7) 2.对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不同 (7) 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8) (一)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8) 1.采用传统成本法的弊端 (8) 2.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作用 (8) (二)某服饰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9) 三、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一)作业成本法存在的局限性 (14) (二)影响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 (14) 四、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15) (一)全员达成实施作业成本发共识 (15) (二)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技术投入 (15) (三)整合完善作业成本法信息系统 (16) (四)提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质 (16) 五、结论与展望 (17) (一)结论 (17) 参考文献 (17)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2010-9-19 9:30宋瑞张文芳【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发展历程的介绍,论述了作业成本法从理论到实际运用的过程,对作业成本法的今后发展和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 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576663.html,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者:吴迎春王洪霞 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0期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公司位于墨尔本,是工程零件制造商,它是唯一生产这种零件的澳大利亚厂商,近年来受到海外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莫科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它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财务控制员的前一家工作单位是位于墨尔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由于那家公司的高层对于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不能认同,它在那家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失败了。 这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莫科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莫科公司早在五年之前就开始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投资,包括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这导致莫科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顾客获得好处,也没有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许多客户转向从国外供应商进货,虽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用莫科公司的产品。 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但客户还是慢慢地向海外供应商流失。公司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只是他们很清楚,目前的会计系统存在不足。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价格之类正确的决策。 他们从一个前高层经理那里了解到作业成本法,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任何经验,既不知道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建立一个作业成本法系统,但是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解决莫科公司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个方案。后来,财务控制员被指定为专门在莫科公司导入作业成本法的负责人。接受到这项任务后,财务控制员建立了一个包括他自己、一个制造部门的工程师和一个成本会计师的项目组,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作业成本法项目小组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交流。工程师和财务控制员都全职参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工作,成本会计师大约把2/3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项目上。 该小组为全企业建立了25个成本库,并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成本动因达成一致。一些认定的成本动因包括如下内容: ①机床调试的频率(这包括编程数控机床); ②制造订单数量(这是很多作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从报价到送货的很多作业); ③采购订单数量,这是采购部门工作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构成及特点,指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确定施工成本上的不足,并通过比较作业成本法和估时作业成本法之间的优劣势,将估时作业成本法确定为改善建筑企业施工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标签: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估时作业成本法 根据建筑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建筑行业在2003年的增速超过20%(以建筑业总产值衡量),之后保持快速增长,自2012年开始放缓,2013年的增速为16.1%,增速持续下滑,创11年来新低。建筑业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随着我国投资增速的放缓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建筑业将走向相对平缓的发展态势。在过去十年,高速增长掩盖建筑行业恶性竞争、利润率低、管理粗放等问题,但随着增速的放缓,这些问题将凸现出来,建筑企业面临转型压力,亟需解决利润率低的问题。要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提高利润率,就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准确核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与传统的制造企业不同,建筑施工企业都是单件制造,难以实现流水线规模生产,每一件产品的生产和建造流程都各具特性,作业过程的不一致、工艺流程的不可重复、和施工场地的不固定,使得难以采取批量生产的方式,只能进行单项目管理。由于每个项目的作业过程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就难以梳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管理的前提是成本的核算,即如何正确划分施工成本的范围以及如何将施工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其中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 建筑施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本管控与一般的工业企业不同。在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思路是以项目为重点,围绕项目进行核算。以涉及的项目作为成本的中心,将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企业的实际应用而言,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存在材料管理粗放、清包人员预提不足、周转材料周转慢、损耗大、成本信息不准确、不真实等问题,难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随着行业走势的下滑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成本管理和核算方法已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和提升管理的需要。相反地,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为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估时作业成本法给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提供了更简单、更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面对产品的差异化订单时,传统作业成本法模型需要不断的增加新的作业项目,这就要求计算机的储存和处理数据能力以非线性倍数增长。这种非线性倍数增长关系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成为作业成本法在具体实施中的最大障碍。估时作业成本法采用时间方程成功地克服了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这一最大障碍。估时作业成本法思想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其对作业时间方程的发现和应用。时间方程的出现简化了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使得企业从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标准成本法案例-2015

标准成本法案例 公司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在产品采用约定产品法,原材料一次性投入,存货永续盘存制度。 公司原材料甲标准成本标准10元/kg,乙材料20元/kg,产成品a定额标准甲材料10*4kg=40元,乙材料20*3kg=60元,直接人工10*4小时=40元,制造费用8*4小时=32元,标准成本合计=172元。 本月月初账目 原材料-甲-标准成本4000元/价格差异100元(数量400kg),乙-标准成本3000元/价格差异-300元(数量150kg)。在产品a100件,成本明细-原材料-甲材料-标准成本4000元/价格差异200/数量差异-100,乙材料-标准成本6000元/价格差异-300/数量差异100,直接人工-标准成本2000/价格差异200/数量差异-100,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600/价格差异-200/数量差异200。(约定产品50件) 本月采购 本月一次性采购原材料甲2000kg,实际成本19800元,采购乙1600kg,实际成本33000元 借:原材料-甲材料-标准成本20000 -价格差异 -200 -乙材料-标准成本32000 -价格差异1000

贷:应付账款-某某供应商 52800 本月领用原材料 本月公司领用原材料-甲2000kg,乙1450kg,产品入库480件,生产线尚有120件未完工,约定完工比例40% 有条件可知本月原材料投入的产量=480+120-4000/40=500件 投入甲材料的价格差异=100+(-200*1600/2000)=-60元 数量差异=(500*4-2000)*9.9=0 乙材料的价格差异=-300+(500*3-150)*(1000/1600)=543.75元或者 (3000-300)+1350*33000/1600-1500*20=543.75元 数量差异=(1450-500*3)*33000/1600=-1031.25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材料-甲材料-标准成本20000 价格差异-60 乙材料-标准成本 30000 价格差异 543.75 数量差异 -1031.25 贷:原材料-甲材料-标准成本 20000 价格差异 -60 乙材料-标准成本 30000 价格差异 -487.5 月末材料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

“我们虽未击中靶心,但击中了靶子,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却是连靶子都没有击中。” ——ABC作业成本法鼻祖罗伯特·卡普兰教授 传统成本核算之弊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企业的生产方式大多还是以单一品种化生产为主,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机器设备除了必要的定期维修外,几乎是不停歇的运转,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推动式”生产。这种方式下的成本核算相对比较简单,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直接归集到具体的产品上;间接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分别归集到两个成本池中,变动制造费用按与产量相关的标准,如人工工时或是机器小时再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固定制造费用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分配到各产品成本中。这种核算暗含的假设是间接费用的增加是因为生产数量或工时增加所导致,也就是说,产量越大,需要的间接制造费用越高。这和20世纪初期Fredric Taylor所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中的成本管理理论是相吻合的。 然而,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标准产品大量生产的格局逐渐被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所打破。规模经济更多的转向了定制化/订单化生产。以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成为企业间竞争制胜的法宝。精益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JIT等管理手段伴随着电脑辅助设计,高尖端的数控加工中心应运而生,同时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这时候批量小的产品生产所耗费的间接费用不一定比产量大的 产品少,相反还可能会增加。 比如,某包装公司为医药和食品行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其食品类包装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需求量很大,而药包材料每批需求量小且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财务人员将间接制造费用以生产出的总吨数、消耗的工时或机时来进行分配,这显然分配给药包材料的间接费用会较少。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每次药包材料的订单量较小,且不是连续性生产,药包材料的整理和产品检验的时间较食品材料生产次数更多,每次生产准备时间却不少于食包类生产,众多的生产指令需随每批次下达……与产量无关的间接费用实际增加了许多,从传统的成本核算看药包产品分配的间接费用却不多。为此食包车间主任一直对财务部门基于数量标准的成本核算抱有怀疑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包装材料的价格在不断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