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临床医师内科学:黄疸

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掌握胆红素来源、运输、摄取、结合和排泄。按病因分类,黄疸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掌握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7个特征。掌握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机制和6个特点。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制。结合上述内容黄疸的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正常胆红素代谢

黄疸为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如总胆红素为34μ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2.正常胆红素的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即无效造血),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正常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

(2)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血清蛋白上,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3)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清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4)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主要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约占结合胆红素总量的75%.

(5)胆红素的排泄:可能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管而排入肠道。但无疑是主动转运、限速和耗能过程。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多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2)黄疸分类

1.溶血性黄疸

(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

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2.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和发生机制:各种肝病肝细胞广泛损害而引起黄疸。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尿内有胆红素,尿胆原的排泄量视肝细胞损害和肝内淤胆的程度而定。

(2)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①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②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③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至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同样,粪中尿胆原含量可正常、减少或缺如;④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⑤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⑥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和发病机制①肝外阻塞性胆汁淤积:引起胆总管内阻塞的有胆石症、胆道蛔虫、胆管炎、癌肿浸润、手术后胆管狭窄;胆管外阻塞的有壶腹周围癌、胰头癌、肝癌、肝门或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癌肿转移等引起胆管压迫。阻塞上端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体循环,结果使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②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包括肝内泥沙样结石、原发性肝癌侵犯肝内胆管或形成癌栓、华支睾吸虫病等;③肝内胆汁淤积: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原发性胆汁硬化及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肝内胆汁淤积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流淤滞和浓缩。

(2)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征:①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②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③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④尿胆经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⑤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

⑥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考试大网站整理

系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先天性酶缺陷所致。

(1)Gilbert综合征:系因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不足所致。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试验正常,红细胞脆性正常,胆囊显影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

(2)Dubin-Johnson综合征:系因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但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常不显影。肝外观呈绿黑色,肝活组织检查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

(3)Rotor综合征: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有减低。胆囊造影多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肝活组织检查正常,肝细胞内无色素颗粒。

(4)Crigler-Najjar综合征: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可并发核黄疸。预后很差。

(3)黄疸鉴别诊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肝功能、免疫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

Word 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99.99%的人知道它,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 + D调出字体栏,配合Tab+Enter全键盘操作吧

Ctrl + L 左对齐,Ctrl + R 右对齐,Ctrl + E 居中

Ctrl + F查找,Ctrl + H 替换。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Word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换”来轻松解决。打开“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对话框,把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输入框中,单击“高级”按钮,选择“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P^P”,然后在“替换为”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段落标记”(一个“^P”),再按下“全部替换”按钮。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 + Z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Ctrl + Y,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abc, 按一下F4, 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abc

中医内科学资料—黄疸

中医内科学——黄疸 细目一:概述 一、黄疸的概念及源流 1.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2.黄疸的源流 《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将其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又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的记载,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二、黄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黄疸的病因 内因: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外因:外感湿热、疫毒。 二、黄疸的病机及转化 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基本病机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有阴阳之分。湿热交蒸,发为阳黄;寒湿瘀滞,发为阴黄。病理因索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病理演变: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发为急黄;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二、黄疸的辨证要点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反胃: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病证。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鼓胀: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 汗症: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极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积聚:是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痉证:是指经脉失养或热盛风动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急黄:湿热挟毒,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而迅速发黄如金,壮热烦渴,神昏烦躁,设置红绛

中医内科学--黄疸

第一节黄疸 【概述】 一、定义:黄疸是指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导致湿热困阻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二、沿革:(1)《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 (2)《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 重要方剂。 (3)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 (4)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本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感湿热疫毒; 2、内伤饮食、劳倦:(1)过食酒肉甘肥或饮食不洁 (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后伤脾 3、病后继发(胁痛,积聚或其他疾病后)。 二、病机 1、基本病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2、病理因素: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血瘀;(关键是湿邪为患) 3、病位:脾胃肝胆; 4、病理表现:(1)湿热(阳黄/急黄) (2)寒湿(阴黄) 5、病理演变:①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发为急黄; ②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 ③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 【诊查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1、辨阳黄与阴黄;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和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 二、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三、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黄疸、积聚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黄疸、积聚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姜某,男,29岁。平素身体壮实,3天前出现纳食不佳,厌食油腻,形疲乏力,发热口渴,随后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腹部胀满,口苦,恶心欲吐,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此时最佳治疗的方剂是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术附汤 D.甘露消毒丹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2题: 哪一本书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A.《圣济总录》 B.《景岳全书》 C.《卫生宝鉴》 D.《金匮要略》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黄疸与萎黄的区别在于 A.身黄 B.苔黄 C.以上都不是 D.目黄 E.尿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金匮要略》对黄疸的预后提示,黄疸之病,当以多少日为期 A.十五日 B.八日 C.七日 D.十日 E.十八日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茵陈术附汤是哪一部医籍中创制的方剂 A.《金匮要略》 B.《圣济总录》 C.《卫生宝鉴》 D.《景岳全书》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6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急黄的主症 A.神昏谵语 B.突然高热 C.舌质淡,苔白腻 D.衄血,大便黑,小便短赤 E.黄疸迅速加深第九章中医内科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患者身、目黄色,鲜明如橘皮,发热口渴,心中懊恼,恶心欲吐,小便短少,色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茵陈五苓散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茵陈蒿汤 D.茵陈术附汤 E.大柴胡汤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中医内科学(黄疸)模拟试卷5

中医内科学(黄疸)模拟试卷5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治疗湿热黄疸热重于湿的主方是 (分数:2.00) A.大柴胡汤 B.五苓散 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 E.小柴胡汤 解析: 2.属胆腑郁热证所致的黄疸宜选用 (分数:2.00) A.大柴胡汤√ B.龙胆泻肝汤 C.小柴胡汤 D.茵陈五苓散 E.甘露消毒丹 解析: 3.胆腑郁热型黄疸,治疗宜选用 (分数:2.00) A.至宝丹 B.安宫牛黄丸 C.大柴胡汤√ D.犀角散 E.藿香正气散 解析: 4.茵陈术附汤是黄疸的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分数:2.00) A.热重于湿证 B.脾虚湿滞证 C.寒湿困遏证√ D.胆腑郁热证 E.湿重于热证 解析: 5.脾虚湿滞所致的阴黄,宜选用 (分数:2.00) A.六君子汤 B.补中益气汤 C.归脾汤 D.右归丸 E.黄芪建中汤√ 解析: 6.黄疸消退后,病体仍有气滞血瘀者,宜选用逍遥散合 (分数:2.00) A.

B.鳖甲煎丸√ C.血府逐瘀汤 D.身痛逐瘀汤 E.复元活血汤 解析: 7.黄疸消退后仍有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食少口苦,小便黄,苔腻者,宜选用 (分数:2.00) A.逍遥散 B.柴胡疏肝散 C.茵陈术附汤 D.茵陈四苓散√ E.六君子汤 解析: 8.对黄疸有传染性的患者,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 (分数:2.00) A.15~30天 B.20~30天 C.30~45天√ D.40~60天 E.60~90天 解析: 9.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而转为 (分数:2.00) A.阴黄 B.急黄√ C.积聚 D.鼓胀 E.阳气衰竭 解析: 10.治疗阴黄脾虚湿滞证的代表方剂是 (分数:2.00) A.人参养营汤√ B.茵陈四苓散 C.黄芪建中汤 D.柴胡疏肝散 E.茵陈术附汤 解析: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急黄的主证 (分数:2.00) A.神昏谵语 B.突然高热 C.舌质淡,苔白腻√ D.衄血,大便黑,小便短赤 E.黄疸迅速加深 解析: 二、 A2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 12.患者,男,57岁。既往有胆石症的病史。昨晚酒后突发身目发黄,黄色鲜明,脘胁胀痛,胸闷心烦,口苦口干,发热,身重倦怠,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其证型是 (分数:2.0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黄疸-8页文档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黄疸 细目一:概述 一、黄疸的概念及源流 1.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 2.黄疸的源流 《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将其分为二十八候。《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又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的记载,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二、黄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黄疸的病因 内因: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外因:外感湿热、疫毒。 二、黄疸的病机及转化 黄疸的病位在脾胃肝胆。基本病机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有阴阳之分。湿热交蒸,发为阳黄;寒湿瘀滞,发为阴黄。病理因索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病理演变: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发为急黄;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