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导语:1918年夏天,在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学生运动中,由北京学生倡导,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学生团体——学生救国会。

一、新文化运动人物:

章太炎:名炳麟,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但武昌起义后,走到了革命的对立面,鼓吹袁世凯、贬低孙中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刘师复: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活动家。字子麟,1884年 6月 5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1913年创办《晦鸣录》,在国内宣传无政府主义。国家起源于强权,是强权的象征,是万恶之源,要使人类获得自由,必须废除国家和铲除一切强权,主张绝对自由,北洋军阀的横行无忌,苦闷失望笼罩着知识阶层。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国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吴虞:四川华阳人,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

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

杜亚泉:(1873~1933),会稽伧塘(今属上虞)人,创办中国近代首家私立科技大学---亚泉学馆,同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科学刊物---《亚泉杂志》。任《东方杂志》主笔时就中西文化问题与陈独秀展开论战,总体上倾向于东方文化,反对激烈的到的革命,主张温和的道德改良。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人,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倾向于改革,思想较为保守。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等。人类生活的问题可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而对应的三种文明分别是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明。

陈独秀、李大钊激烈地反传统,康有为、辜鸿铭、林纾彻底的保守主义,杜亚泉、梁启超以及东南大学的“学衡派”都认为东西文化各有千秋,大有调和互补的必要。章士钊首倡导“文化调和论”,1920年3月,梁启超发表了《欧游心

影论》,指出了欧洲文化中的进化论、功利主义和强权意志学说导致欧洲陷入崇拜权力而形成军国主义的思潮。

二、中苏关系事件:

民国初年,沙俄煽动外蒙对立

1919年7月25日,第一次《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国资本家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1920年,第二次加拉罕宣言,放弃所有权益,但中国不能反苏。1922年,越飞与北京政府谈判,但双方立场相差太远。1923年1月,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达成《孙文越飞宣言》,1924年5月,顾维钧和加拉罕谈判,中苏正式建立外交。鲍罗廷帮助国民党改组。

中东路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在发起改订新约的同时期,又积极推行了反苏外交。1929年5月27日,东北地方当局借口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内召开第三国际的会议,派兵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紧接着,7月10日,东北地方当局又以武力接管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逮捕和遣送苏方高级职员59人。18日,苏联宣布断绝对华外交关系。至

此,中苏两国断交。7月10日,张学良强行接管中东路。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并出兵东北。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阵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这也是中苏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

影响:

张学良不得不与苏联签订《伯力协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夹角地带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一个重大的边界矛盾就被挑起了”。另外,“东北军的不堪一击,在战争时所表现出的状态,暴露在日本面前,他们认为国民政府很软弱。这也导致日本的少壮派更有信心。”

盛世才,盛世才攫取4·12政变的果实后,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不仅新疆的日用品基本上都来自苏联,而且苏联军队随时可以开进新疆。1920年,苏联红军曾进入新疆消灭白俄军队。盛世才把争取苏联的谅解与援助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主要措施之一,不断派人与苏联接触及求援。一个稳定而亲苏的新疆地方政权对它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使与新疆接壤达3000多公里的中苏边境平安无事。苏联政府提出,盛世才“亲苏必须反帝”。

一、国民杂志社P5

为便于联络,该会决定由会员筹资在北京大学创办《国民》杂志。国民杂志社遂于1918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

并于1919年1月出版了《国民》杂志。国民社“对于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是特别注意的”。在“五四”运动中,国民杂志社在组织上、宣传上起到了中坚作用。

二、新潮社P6

新潮社正式成立于1918年11月19日,是由北京大学傅斯年、顾颉刚、徐彦之等人发起的。从1919年1月1日起,《新潮》月刊出版。新潮社成立伊始,就积极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新潮社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反对封建伦理和复古倾向,追求新道德和新文学。“五四”运动后,新潮社与国民社一起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五四”运动的时间、阶段和目标P9

(一)时间

1919年5月4日爆发,持续了一个多月

(二)阶段

第一阶段:5月4日至6月初,运动中心在北京,主要以学生的大规模罢课和游行示威为主。

第二阶段:6月4日至6月12日,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以工人的大规模罢工为主。

(三)目标

要求帝国主义国家归还青岛、取消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

四、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P13

1919年9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之后,相继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五、评析问题与主义的论战P15

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反映了当时各种外来思潮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碰撞。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希望以渐进的手段在中国消除封建主义的影响。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反封建的立场虽然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改造的目的与手段上,已表现出明显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问题与主义之争表明戊戌维新运动以来以反封建为旗帜的知识分子阵营的分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全新的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已为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一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六、评析科学与玄学的论战P25

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应当说,在极度缺乏近代科学理性的中国,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并在这种基础上确立一种新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是绝对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虽然为时半年之久的沸沸扬扬的大论战最后并未得出什么直接的结论,但论战本身大壮了“科学派”声威,“科学人生观”成了不言而喻地被接受的共识。

“玄学派”们(从梁启超到张君劢)在中国必须改造、必须进步、需要近代科技、需要富国强兵等认识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他们显然不是反动派,只是他们倾向于认为在这之前更需要一种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观的确立,以指导和规范这种近代化的社会转型。然而他们借欧洲一战后的精神危机来宣告“科学破产”以论证自己的价值选择之正确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把新时代价值确立的核心寄希望于“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学家”的内心修养和“精神文明”更是匪夷所思。因为正是这一传统理路造成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困局,仅此一点,就足以使中国进步的思想界和青年知识分子唾弃他们的选择。

“科学派”在辩论中的忽略至少有二:除了现代化转型必须有不割断传统的价值观确立——之外,另一个被忽略的合理内核就是“玄学派”所坚持的人生观属性的个我和自由特征。“玄学派”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不失其敏锐的。

这场论战,就哲学观念来说,双方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但是论战的真正实质并不在于关于科学的评价和哲学的分析,而在于争辩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或信仰。这是

一场关于人生观的争论,这种关于人生观的争论,又是以选择何种社会改造方案联系在一起的。在科玄论战展开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邓中夏、瞿秋白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中国青年》、《新青年》上发表了评论文章,在基本支持科学派的同时表明了自身的一些观点与看法,揭示了论战双方哲学思想上的唯心主义错误,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科学方法论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

七、中共二大P45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重申了中共的性质和最终奋斗目标。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阵线”的决议案》,规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阶级、其他政党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及其政策、方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八、“二七”大罢工P48

“二七”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影响最大的罢工,起因是吴佩孚阻止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工人俱乐部代表决定于1922年2月1日在郑州正式成立总工会,吴佩孚表示反对。总工会在强大的阻力下成立,但是引发了工人与军阀的激烈冲突。为抗议吴佩孚的暴行,总工会决定举行大罢工,军阀采取了血腥镇压。为避免更大

牺牲,总工会于2月9日下令复工,大罢工失败了。

“二七”大罢工为中国职工运动开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但罢工失败使工人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各地工人的斗争逐渐沉寂下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结束。

中国现代史部分(1949------现在)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国初期新中国就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内瓦会议( 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

1955年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文艺工作方面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的民主法制、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门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3年中日建交

袁隆平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首先从四川和安徽的农村开始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3年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6年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863计划出台

1987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后首先在香港(1997)、澳门(1999)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现和台湾已成功实现“三通”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XX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倡导成立了新型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XX年神州五号上天,标志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先进国

家行列

XX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干部装—多姿多彩女装: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列宁装——多姿多彩饮食:西餐传入

住房:四合院—中西合璧—西化建筑

习俗:民国年间变化巨大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交通通信:1865年轮船

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

1877年台湾铺设中国第一根电报线

1882年电话传入

1896年大清中华邮政成立

1949年中国邮电部成立

1993年第一条互联网线铺设

影视媒体:

1873年《昭文新报》中国人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

1926年哈尔滨电台成立(中国自办的第一家电台)

1928年南京电台成立(第一座全国性的电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第一家电视台) 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1993年第一条互联网线铺设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人民版,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十七 第44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内容1953年我 国开始实行 “一五”计 划,进行三 大改造 (1956年底 基本完成) 有成功的经验, 如1956年中共 八大和1960年 的八字方针;也 有曲折失误,如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 年的十年 “文化大革 命”,使社会 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44讲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纪代至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历史 含解析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错误!错误!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错误! (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错误!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错误!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错误!错误!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错误!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错误!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错误!经济领域。 2.表现错误!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

[问题探究1]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没有。“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问题探究2]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 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问题探究3]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中国现代史阶段复习总结;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2015年11月公开课教案)

2015届中国现代史阶段复习总结:整合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 【基本概念】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现代化历史的进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逐步巩固的历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的历史。

【同步练习】 1 (2011湛一模)(28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2)1949—1956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18分) 2 (2010湛江一模)(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2分)这一阶段,我国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从国内情况分析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6分) 3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经典中国,辉煌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⑵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6分) 4.(湛江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9分)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分) 5.(湛江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文科综合 39)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史(八下)简答题必背:

中国现代史(八下)简答题必背: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土地改革的意义及启示 4.“一五计划”的意义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意义、地位和作用 6.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启示 8.“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 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10.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1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12.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3.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1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和地位。 15.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意义 16.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原因及启示 17.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近代史(九上) 1.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3.资本原始积累的影响和启示 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5.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对美国的影响 6.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7.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9.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0.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11.美国崛起的原因 11.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3.科学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九下) 1.“一战”爆发的原因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胜利的原因 8.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等事件在美苏冷战对峙局面行成中的地位 9.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和启示 10.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1.对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 12.联合国的宗旨。世贸组织的宗旨。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中国现代史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工读主义 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亦称工读互助主义,是综合当时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新思潮而形成的。1919年12月,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王光祈在《城市中的新生活》一文中,把这种城市“新生活“的小组织定名为“工读互助团”,先是在北京推行而后推广,得到了蔡元培、陈独秀等许多学者的支持,并在广州、武汉等大城市推广。工读主义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把工读互助团办为“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组织,将来各地这类小组织联络起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创造一个新社会。工读主义的提倡和实践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热切愿望,但它的空想性决定其必然失败。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工读互助团存在了很短时间就消失了。 2、合作主义 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欧文所提倡的。在中国成立最早、影响较大的是复旦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们组织的平民周刊社,后改名平民学社。1920年该社发表《平民》周刊,是中国宣传合作主义的主要阵地。合作主义的提倡者,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他们认为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原因是工人没有资本,所以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大家集合起来,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主经营。这种思想有点想英国宪章运动时期奥康诺的土地计划。它是小资产阶知识分子改良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并没有看到军阀反对的实质,所以这类小团体很快也就瓦解了。 3、新村主义 五四时期流行的新思潮。1919年3月周作人在《日本的新村》一文中详细阐述小路实笃新村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920年2月,周作人还在北京设立“新村支部”,引起了一些青年学子对新村主义的热烈宣传和实践活动。新村主义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圈,另辟一块小天地,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和体力劳动对比、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新村。新村普遍了,旧社会的组织“自然就成为落伍的东西,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然而这种世外桃源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新村主义的倡导没有任何成果。 4、好人政府 20世纪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一种政治主张。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一个“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他们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三条基本原则: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种“有计划的政治”。他们认为中国败坏的重要原因是“好人自命清高”。因此,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主持下,主张“好人政府”的人入阁,王宠惠当选国务总理。他们属于英美派,被认为是无党无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实际上它听命于吴佩孚的“洛派”政府,为曹锟“保派”政府所不容,所以仅仅存在3个月。 5、西山会议派 中国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会议公开反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政府中央相对抗。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对西山会议派作出了组织处理。同年3月,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二大”,成立伪中央执、监委员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6、迁都之争

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精心整理中国现代史(1949~~) 一、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一)内容总论: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后)。 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 分期阶段特征传统分 期 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 9—1956)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确立社 会主义制度,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一五计划 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过渡时 期 (1949 ~195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 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 (“一根两基”) 3、(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和“一边倒”。建国头一年,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195 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 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的基 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 全面建 设社会 主义时 期 (1956 ~1966)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1958年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式化运动,“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 遭受重大的挫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简答题 1、近代中国是什么性质?分析主要特征?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主不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 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 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列举中国近到时尚发生的学生运动高潮(包括时间、名称、内容、意义)。答:○1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抗议签字,后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的结合,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北京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后来遭到了镇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消耗的到来。 ○31946年12月30日,抗暴运动,全面内战爆发后半年,未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大一女学生,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学生运动是整个民族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3、简要介绍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答:○1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2抗日战争时期再根据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3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4、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虽然遭受了西方的入侵,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是最主要的特征,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也具有了某些殖民地的特征,但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仍保有一部分主权,清政府逐渐的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所以这阶段的中国具有双重的社会性质。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政治:封建君主统治黑暗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思想:中国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综合国力: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力日趋衰落。 国民素质: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国际: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从经济侵略至政治侵略。落后就要挨打。 3.为什么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

中国近代史内容期末复习.

一、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12【可能论述】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第四,中国发展面对两大新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管理,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2)腐蚀清朝统治机构3)减弱军队战斗力4)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5)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资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灾难耻辱阻碍)p41【可能材料】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③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3、经济掠夺: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 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 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答:(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 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答:(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 反动势力的勾结。 5、简述近代中国社会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答:(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 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关系问 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 地位和状况,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 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 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 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 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 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简述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而社会制 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7、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1)原因:①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②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2)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 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8、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 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与失败的原因 答:(1)作用: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 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2)失败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第二,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第三,洋务企业 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 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 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 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1、简述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方 面的表现 答:(1)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 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 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2)在经济上,维 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 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3)在思想上,维新 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 古改制”。 12、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答:(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 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 为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 为“平均地权”。 13、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这场 论战的意义 答:(1)内容: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 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 会革命。 (2)意义: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 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 命的行列。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 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 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 思想基础。 14、简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答:(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 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5、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答:(1)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意义: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 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 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 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它为中国先 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 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 文化上的条件。 16、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答:(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 在的社会根源。(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 践。(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 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17、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答:(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 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 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 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18、简述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 答:(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 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 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19、简述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答:(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 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20、简述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 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 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 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 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1、简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 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它成为共 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 权的伟大开端。(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2、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1)内容:①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②在部队 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③成 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2)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 要开端。 23、简述遵义会议的意义 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 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 成熟。 24、简述长征的伟大意义 答:(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 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 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