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语文标点、词语

学而思语文标点、词语
学而思语文标点、词语

1

标点

有人这样形容一位小姐——

乌 黑 的 头 发 没 有 麻 子 脚 儿 不 大 端 正

你能把她变成一位美女吗?

乌 黑 的 头 发 没 有 麻 子 脚 儿 不 大 端 正

你能把她变成一位丑女吗?

乌 黑 的 头 发 没 有 麻 子 脚 大 端 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圈圈。( )

疑问与反问,耳环耳下见。( )

命令与欢呼,滴水下屋檐。( )

句中要停顿,豆芽后面添。( )

有人要说话,两个黑圆点。( )

人物说的话,豆芽圈里面。( )

教主传功

第一讲

小升初基础知识全攻略(二)

——标点、词语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号

用法:A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表示话未说完;

C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1)听鸟叫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千万不要忘了小夜莺……”

(2)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3)秀情老师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引号

用法:A 表示引用的部分;

B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词语;

C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3

(1)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啊!

(2)灰太狼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3)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路线。

破折号

用法:A 表示下面有个注释性的部分;

B 表示意思的转折;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E 表示声音的延长。

(1)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2)我好喜欢那只可爱的动物――懒羊羊。

(3)他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4)刘阳老师不喜欢出门――除非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5)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滴石穿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别看水珠儿小,志气可不小,它决心把石头滴穿啊!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就凭你那点儿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

小水珠说:“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定能把石头滴穿。要不,咱们比比看、怎么样?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这容易 这容易 大浪哈哈大笑 立即表示和小水珠赛一赛。

4

从此以后,小水珠滴呀滴呀,更辛勤地工作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从不休息。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他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力气又小。胜他蛮有把握,九百九十九天,还早着哩,何必现在浪费力气。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一听着了急,它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可是除了“哗——”的一下,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小水珠那样,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不要学大浪的样子啊!

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5

词语

一、 理解词义(阅读高频考点)

本义: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

1、词语的意义 引申义: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 比喻义:由本义通过比喻的方法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

2、理解词语的方法——“三步解词法”

整体理解(把词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估测一下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意思)

逐字解释

找延伸(看看这个词有没有引申义或比喻义)

例如:“……牵牛花高高扬起粉色的衣裙,翩翩起舞,她是多么骄傲,她已经陶醉了!牵牛花对一切都不屑一顾....

,更何况她脚下的野花、野草……”。 第一步:通过阅读上下文,能估测到“不屑一顾”的大致意思是“什么都不看,很骄傲”; 第二步: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连起来为“不值得去看一眼”。

第三步:找引申,解释为“形容态度十分傲慢”。

对下面句子中“闹了半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还以为你在房间里做作业,闹了半天....

,你在这里上网。 A 花了许多时间 B 花了半天时间 C 原来 D 闹了许久

挑战答题 教主传功

6

二、 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扬、喜爱等感情色彩的词。如:可爱、辉煌等。

感情色彩 (2)贬义词:带有厌恶、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狠毒、虚伪等。

(3)中性词:词语意义不含褒贬色彩的词。如:地位、判断等。

(1)口语与书面语。如:爹——父亲。

语体色彩

(2)普通话与方言用语。如:细致——细发。

与“傲慢、习气、习惯、伟岸、老当益壮”的感情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一项是( )

A 妒忌 美丽 折腾 谦逊 老谋深算

B 骄横 锋利 顽强 朴实 老气横秋

C 狡猾 固执 精神 精巧 宝刀不老

D 犹豫 恶劣 惯性 英雄 老马识途

三、 近义词辨析

1、范围大小。 如:战争——民族、国家、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战役——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战斗——专指某一次具体的武装冲突。

2、程度轻重。

如:请求——一般的要求。在提出要求时,含有尊重的意思。

恳求——恳切的要求。态度诚恳而迫切。

乞求——苦苦哀求。语意最重。

教主传功

挑战答题 教主传功

7

3、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如:成果——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

结果——事情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是中性词。

后果——不好的结果,是贬义词。

4、运用对象、场合。

如:关心——适用于任何人之间。

关怀——上对下,或长对幼。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项是( )

第一次见到日月潭,我便被那一泓湛绿的潭水深深地迷醉了……放一_______汽艇,便把人带进了晶莹剔透的世界。汽艇轻捷地_____行在平静如镜的潭上,一时间玉碎脆裂,船尾在碧绿的水面______出两______雪白的浪花,一路荡漾开去。

A 艘 航 划 条

B 艘 滑 剪 条

C 只 航 剪 排

D 只 滑 划 排

四、 词语归类

词语的逻辑归类方法

1、剔除法 将不是同类的词语挑出来,剔除在外。

如:“黄瓜、丝瓜、西瓜、南瓜、冬瓜”,把“西瓜”剔除出去。

2、排列法

把同类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类。

如“交通工具——汽车——轿车——桑塔纳轿车”,即按词语概念的范围排列的; 再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教主传功

挑战答题

8

3、对应法 例如“牙刷”对“刷牙”,“肥皂”对“洗衣”。

找出与例词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项。( )

售货员:顾客

A 校长:教师

B 经理:营业员

C 父母:子女

D 作家:读者

课后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的反义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1、懒惰的结果是痛苦..

,( )的结果是( )。 2、宁为玉碎.

,不为瓦( )。 3、富家..

一席酒,( )半年粮。 4、自私..

的人是渺小的,( )的人是( )的。 5、我宁可站着死.

,也不跪着( )。 6、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努力使复杂..

的东西( )化,( )的东西具体..

化。 挑战答题

9

二、把下面的人体部位名称和它们的比喻义用线连起来。

(1)心腹 a .比喻中心或要害部位

(2)心脏 b .比喻领袖人物

(3)手腕 c .比喻亲信的人

(4)手脚 d .比喻暗中采取的行动

(5)首脑 e .比喻手段

(6)咽喉 f .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7)眉睫 g .比喻事情的头绪

(8)耳目 h .比喻人的品质

(9)骨头 i .比喻近在眼前

(10)眉目 j .比喻地势险要的交通要道

三、辨析多义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意思:a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b 思想内容;c 意见;d 愿望;e 礼品所代表的心意;f 某种趋势、苗头;g 情趣、趣味。

(1)小华的意思..

是不想去九寨沟了。( ) (2)同学们通过仔细阅读,已经能够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了。( ) (3)小表弟说话很有意思..

。( ) (4)天阴沉沉的,有要下雨的意思..

。( ) (5)这是我的一点小意思..

,请你一定要收下。( ) (6)“益友”就是“对自己思想、工作、学习有帮助的朋友”的意思..

。( ) 四、找出与例词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项,画上“√”。

(1)稠密:稀疏

A 宽敞:明亮

B 词语:词汇

C 伟大:平凡

D 酷热:炎热

(2)字典:工具书

A 铅笔:文具盒

B 鞋子:袜子

C 毛巾:生活用品

D 椅子:座位

(3)时间:小时

A 重力:速度

B 质量:千克

C 狗熊:动物

D 大树:树枝

10

一、1、勤劳 幸福

2、全

3、穷户

4、无私 伟大

5、生

6、简单 抽象

二、(1)c , (2)a , (3)e , (4)d , (5)b , (6)j , (7)i , (8)f , (9)h , (10)g

三、c b g f e a

四、C C B

小学生常用关联词大全(分类,附习题)

小学生常用关联词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出色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假如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就……、即使……也……等。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一、填关联词。 1.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你不去,他()不去。 2.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高大,()庄严。 3.我问小刚:“你()参加美术小组,()参加航模小组?” 4.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美术组,()航模组。” 5.()他不一定能来,我们()要通知他。 6.这里的花()很多,()没有奇花异草。 7.鲁迅先生()爱惜自己的时间,()爱惜别人的时间。 8.我们()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可以看见火力点,()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天气很冷,爷爷()要坚持早锻炼。 10.()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多读多写,作文()会有进步。12.()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克服。 13.()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受到同学们的好评。14.()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牺牲自己的生命,()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在街上乱跑,()回家读一读课外书。17.我()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你去,()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牺牲自己,()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走着,()谈论着。

关联词、标点符号

一、关系关联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也.......也....... .......不是........不是....... ......不是......而是......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完整word版)小学阶段常用关联词语汇总及练习

小学阶段常用关联词语汇总及练习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 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 是……、……又……、……便……等。 3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 至……等。 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 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 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等。 8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设想]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知识。 [复习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者明确标点符号的复习要点 二、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举例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 (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

语文标点符号知识归纳

标点符号 解读考点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课标与教材对标点符号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用法及其位置。 标点符号考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断句题。如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改正一段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为一段文字选用恰当的标点符号,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知识归纳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关联词语复习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二、能力测试: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设想]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知识。 [复习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者明确标点符号的复习要点 二、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举例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略) 2、问号(?) (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不要求掌握)三大类。 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 ?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 !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7)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例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标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引号) 括号()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例如: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省略号……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例1:“铃,铃……”小闹钟叫

标点符号和词语重复

在标点符号与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处命题,就是检测考生正确理解文意和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一种必要手段。标点符号与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省略号和“等”“等等”重复。例如: 1.第二代无绳电话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2004湖南省高考题) 2.我家的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分析】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等”也表示内容的省略,显然二者在使用上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二、顿号同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重复。例如: 1.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晨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2.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和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分析】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能使用顿号,因为这些连词已经表示并列关系,顿号也表示并列关系。“和”一类的连词,一般用于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三、冒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例如: 1. 在这所学校,我与李老师最熟:因为在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她就一直教我们语文和算术,并当班主任。 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这就是因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分析】例1中冒号表示解释说明,即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解释,但在冒号后面又用了表示解释原因的“因为”,因此造成重复,故应该删除“因为”一词。例2冒号已经是在表示解释原因了,但后文又使用了“这是因为”,因而造成了表意上的重复。 四、起解释说明作用的破折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例如: 1.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关联词语标点符号复习

一、关联词语复习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 常见的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6、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7、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8、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二、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这张试卷虽然题量不大, 2、只要你上课专心听讲, 3、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4、小明的爸爸,还会修汽车。 5、如果没有妈妈无私的爱,

6、爸爸宁可趴在床沿上睡觉, 7、司马迁一边忍受着酷刑, 三、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彭德怀杀死心爱的大黑骡子。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困难不能阻挡我们争取进步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⑴我们()把轮船停在港口,()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小学阶段常用的关联词语类型归类

小学阶段常用的关联词语类型归类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一、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 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云海。 注意: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距这里二三里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练习: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像“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新不水平。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练习: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上例,“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二者之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的区别,所以应将“淮剧”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练习: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二、逗号: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一)一般用法 1. 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世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标点符号练习题

标点符号复习要点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 ?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 !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小学生语文四年级关联词分类和练习

关联词练习 具有相互关联的词叫关联词语。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小句子(分句)要组成一个大句子(复句),就要根据它们相互关联的意思,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才能组成一个表达一定意思的复句。各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一.关联句分为8 种类型。 1. 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并列复句。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 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3. 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递进复句。 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 选择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选择其中一件,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选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 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种关系

的复句叫转折复句。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 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因果复句。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的结果,结果与假设一致。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 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一) 1、()地球有吸引力,()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2、这种地板砖()坚固,()美观。 3、()我们走到哪儿,()不会忘记培养我们的老师。 4、妈妈买的这条毛巾()漂亮()便宜。 5、()我没有去学校,()我生病了。 6、小姑娘()收拾东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

人教版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及使用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①()我与王维同赏落日,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②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1)①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2)“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答案】(1)。 (2)跃;越 (3)无论(或“不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结合句子,该句是一个陈述句,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应该是句号。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穿跃”的“跃”应为“越”。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句子“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是表条件关系。所以空白处可填:无论(或“不管”) 故答案为:⑴。 ⑵跃;越 ⑶无论(或“不管”)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⑵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的能力。需在熟记固定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表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倘若……就;并列关系:一边……一边,既……又;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选择关系:是…… 还是,要么…… 要么,与其……不如;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承接关系:先……再,首先……接着……然后;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2.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调查结果。(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四川省天全中学罗小平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 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 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不要求掌握)三大类。 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 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 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1) 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2) 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 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例1、敬 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 (4) 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

小学语文常用关联词复习整理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2、承接句 ……接着……、一……就……、……于是……、……又……、 ……便…… ......首先......然后...... 3、递进句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 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 7 、假设句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如果……就……、即使……也……假使......便...... 要是......那么...... 8、条件句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无论......都...... 不管......总......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那么……那么……、不是……而是…… 2、承接句一……就……、 ......首先......然后...... 3、递进句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不仅)……而且……、 4、选择句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 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6、因果句(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小学语文四年级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关联词语

专题复习一标点符号用法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例如: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八、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逗号(,)、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主要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 )、书名号(《》)、间隔号(·)。 标点符号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组: ▓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调的:句号、问号、感叹号。 ▓表示句中某些部分间的停顿的:顿号、逗号、分号。 ▓表示提示和引用的:冒号、引号。 ▓表示插入转折和删节掉一些词语和句子: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表示特殊词语的: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用法,并把相应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 ①“唉!西蒙死了。两个孩子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B) ②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蜈蚣”、有“蜻蜓”、有“仙鹤”……(A) ③“有没有同学考卷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丁丁已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已做完了。”(A ) 2、判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语言中断或声音延长。 B、表示意思递进或转折。 C、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①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C ) ②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B 递进)

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C ) ④草地上开满了花,招来很多小蜜蜂——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忙碌着。(B) 3、体会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B、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 C、表示引用特定的词语。 D、表示否定或讽刺。 ①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字形线路。(B ) ②湖边的森林里有列宁的“绿色办公室”。( C ) ③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A ) ④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 C) 加标点: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长写的作文得奖了 2、没关系他解释说我反正要走一趟的 3、他低声地说阿姨我们赶快走吧 4、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疑惑地问 5、小明说我在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6、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 7、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8、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六、破折号的用法: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有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七、省略号的用法: 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