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

解吸过程

在气液两相系统中,当溶质组分的气相分压低于其溶液中该组分的气液平衡分压时,就会发生溶质组分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这一过程叫做解吸或蒸出。例如被吸收的气体从吸收液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解吸与吸收都是在推动力作用下的气、液相际间的物质传递过程,不同的是两者的传质方向相反,推动力的方向也相反。所以解吸被看做是吸收的逆过程,由此可得知,凡有利于吸收的操作条件对解吸都是不利的,而对吸收不利的操作条件对解吸则是有利的。吸收过程的各种计算方法原理都可相应的运用于解吸计算中。

在化工生产中解吸和吸收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使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特别是一些价格较高的溶剂能够循环使用,就需要通过解吸把被吸收的物质从吸收液中分离出去,从而使吸收剂得以再生。此外,要利用被吸收的气体组分时,也必须解吸。至于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把所吸收的轻烃混合物分离成几个馏分或几个单一组分,如何合理地组织吸收—解吸流程方案就更加重要。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吸收、解吸过程。

解吸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创造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有利条件 (y<y * 或p<p * )。常用的解吸方式有负压解吸、解吸剂 (如惰性气体、水蒸气)作用下的解吸、加热解吸以及这些方式的联合。降压、负压和解吸剂的作用都是为了降低组分在气相的分压,也就是减小 y(或p);加热的作用则是升高温度,使气相平衡浓度 y * (或平衡分压p * )增大,从而提高解吸推动力 (y * -y)或(p * -p)。推动力越大,解吸越容易进行。

一、解吸的方式

1. 降压和负压解吸

降压是一种常用的解吸方法,特别适用于加压吸收之后的解吸。这时只需把吸收液降至常压,解吸就可进行到相当的程度,有时为了使组分充分解吸,需要进一步降至负压。如果吸收压力为常压,解吸就需在负压条件下进行。对于单组分的吸收—解吸过程,若忽略吸收和解吸的热效应,则吸收和解吸的温度相等,吸收时的相平衡线和解吸时的相平衡线重合为一条直线。在吸收剂不挥发的降压解吸系统中,气相只存在溶质组分,其摩尔分数等于1,组分的气相分压也就等于解吸压力,且恒定不变。因此,气相传质单元数等于零,过程的进行取决于解吸压力和液相内的传质。这种减压解吸过程的设备设计,不是以传质单元数或理论板数为依据,而是以液体能够达到均匀良好的分散,和有足够的空间使解吸出来的气体集积并分离出夹带的液滴,

作为确定设备结构尺寸的原则。过程的计算按一级平衡闪蒸来处理。

2. 解吸剂作用下的解吸过程

降压和负压解吸只是靠改变系统的压力来实现的。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压力条件的限制,解吸往往不可能充分进行,尤其是对溶解度较大的组分更难充分解吸,需要进一步用其他手段提高组分的解吸程度。解吸剂作用下的解吸,则是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常用的解吸剂是惰性气体、水蒸气、溶剂蒸气和贫气。

(1 )使用惰性气体或贫气的解吸

这种解吸是逆流接触过程。在采用惰性气体为解吸剂的解吸塔中,惰性气体自下而上从塔底进入, 与由上而下的液体逆流接触。由于溶质组分不断地从液相转入气相,液相中组分的浓度将会由上而下逐渐降低;而气相中组分的浓度则由下而上逐渐增大。可见,塔中气、液相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恰好与吸收过程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解吸剂并不是惰性气体,而是含有溶质组分的气体。当然,解吸组分的气相分压必须低于平衡分压(故称为贫气)。其他组分可以是溶解度较大的溶质,其气相分压也可能比平衡分压大,它们在过程中被下降的溶液所吸收。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塔中同时进行着吸收和解吸。在塔的一定范围内,对一些组分是吸收;对另一些组分却是解吸。

(2) 直接蒸气解吸

为了使解吸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可以用水蒸气作为解吸剂。饱和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从解吸塔底部通入,迎着下降的液流上升。它除了起到降低组分在气相的分压,导致解吸的作用外,由于蒸气温度高于溶液温度,且通常是高于溶液的沸点,因而溶液将被加热,从而促进了解吸的进行。在工业生产中常把吸收液预热到沸点再送入解吸塔。这时,溶液沿整个塔高都处于一定的沸点温度下,如果组分的解吸不消耗热量,且没有对环境的热损失,那么,解吸将在等温下进行。而实际的情况要复杂,解吸过程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当解吸剂是饱和水蒸气时,将发生蒸气的部分冷凝以抵偿这些热量消耗;当解吸剂是过热蒸气时,消耗的热量靠过热蒸气的显热来抵偿。实际的解吸过程并不是等温过程。

图3-6 间接加热蒸气解吸流程

3.间接加热蒸气解吸

如图3-6所示解吸塔下面设有再沸器。液体从塔顶进入并向下流动,液相浓度逐渐降低,转入气相的组分量也逐渐减少。流体流入再沸器中受热而沸腾,部分汽化形成的蒸气自下而上与含被解吸组分的液体逆向流动,进行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由于间接加热蒸气解吸过程的解吸剂是来自被解吸体自身汽化所产生的蒸气,而不是从外部引入的,所以,这种解吸过程实质上就是吸收剂和被吸收组分混合物的精馏过程,它与精馏塔的提馏段操作相似。

二、解吸过程的计算

解吸和吸收的原理是相同的,吸收计算的吸收因子法、逐板计算法都可以引用于计算解吸过程,只是把表征过程的参数应结合解吸过程来定义。在吸收过程中,用吸收率表示组分从气体中回收的程度;在解吸过程中则用解吸率(蒸出率)表示组分从液体中脱出的程度。在吸收过程中气相组分被吸收的难易和操作条件的关系是通过吸收因子来表示;而在解吸过程中液相组分被解吸的难易和操作条件的关系则是用解吸因子来表示。

1 、定义第 N 板上组分的解吸因子为SN =mNVN /LN 则用类似天式(3-10)的推导方法,可以导出

各板解吸因子取全塔范围内的平均值,则式( 3-38 )可化为

式中 C0----- 相对吸收率。其值等于解吸出来的组分量与在气体入口端达到相平衡时可以从溶液中解吸的该组分的最大量的比。由上式可得:

2、有效解吸因子

应用与有效吸收因子的同样方法,用有效解吸因子代替解吸因子得:

其中

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5-01-04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3-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17,30471006);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邵兴华(1969— ),女,内蒙古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磷素化学研究。3通讯作者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解吸特性以及 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 邵兴华1,章永松1,2 3 ,林咸永1,2,都韶婷1,于承艳1 (1浙江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9;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采用三种人工合成铁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铁矿)比较了结晶态和无定形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磷吸附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铁氧化物的磷吸附特性均可用Langumir 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 均大于019,达到极显著水平。从磷最大吸附量(Q m )、吸附反应常数(K )和最大缓冲容量(MBC )三项吸附参数综合考虑,水铁矿(无定形)对磷的吸附无论在容量还是强度方面均比结晶态铁氧化物针铁矿和赤铁矿大得多。水铁矿吸附的磷比针铁矿和赤铁矿所吸附的磷更难解吸;水铁矿的大量活性表面并没有表现出增加磷释放的作用。磷吸附饱和度有望作为评价土壤或铁氧化物磷吸附—解吸的强度和容量因子的一个综合指标。关键词:铁氧化物;磷;吸附—解吸;吸附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S153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 (2006)02-0208-05 Phosphorusadsorptionanddesorptionpropertiesofthreesyntheticironoxides andtheirrelationtophosphorusadsorptionsaturation SHAOXing 2hua 1,ZHANGYong 2song 1,2 3 ,LINXian 2yong 1,2 ,DUShao 2ting 1,YUCheng 2yan 1 (1MOE KeyLab.of Environ .Remediation and EcosystemHealth,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 .and Environ .Sci.,Zhejiang Univ., 310029Hangzhou,China;2State KeyLab.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 Inst.of Soil Sci., CAS ,Nanjing 210008,China ) Abstract:ThedifferencesofPadsorption 2de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amorphousandcrystallineironoxidesandtheir relation toPadsorptionsaturationwerestudiedbyusingthreesyntheticironoxides.TheresultsshowedthatPadsorption propertiesofthesethreesyntheticironoxidescouldbedescribedbyLangumirequationwithacorrelationcoefficientlarger than019beingstatisticalsignificantat1%level.ItwasfoundbycomprehensivelytakingQ m (maximumquantityofad 2 sorption ),K (adsorptionconstant )andMBC (maximumbuffingcapacity )intoaccount,ferrihydrate (amorphous )was muchlargerthancrystallineironoxides (goethiteandhematite )inbothintensityandcapacityofPadsorption.Pad 2 sorbedbyferrihydratewasmuchmoredifficulttobedesorbedthanthosebygoethiteandhematite.Thelargeactivesur 2facesofferrihydratecontributelittleonPdesorption.ItwassuggestedbyourresultsthatPadsorptionsaturationmightbe apromisingintegratedindexforestimatingtheintensityandcapacityofPadsorption 2desorptioninsoilsorironoxides.Keywords:ironoxide;phosphorus;adsorption 2desorption;adsorptionsaturation 铁氧化物是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质之一,不仅是这些土壤中最常见和含量较高的氧化物,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高的活性,易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变[1]。铁氧化物可变电荷表面对磷的固定是影响磷在土壤中的浓度、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一直是土壤化学领域里的热 点[2]。水稻土淹水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促使氧化铁活化的重要条件之一[1]。活化程度不同,形成的铁氧化物的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有很大的差异,势必引起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章永松等人[3]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结晶态氧化铁随淹水期明显下降,而无定形氧化铁急剧增加,并且在不同土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2):208-212 PlantNutritionandFertilizerScience

煤体瓦斯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_张力

煤体瓦斯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 张 力1,邢平伟2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煤吸附瓦斯气体的本质,影响煤吸附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煤吸附瓦斯气体的过程;分析了煤体瓦斯解吸扩散的主要形式和影响煤体瓦 斯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煤;瓦斯;吸附;解吸;扩散 [中图分类号]T 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083(2000)04-0018-03 0 引 言 固体物质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把周围介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吸附到自己表面的能力,这一性能被称为物质的吸附性能。煤是一种复杂的多孔介质,是天然吸附剂[1],其中直径在10-6cm以下的微孔,由于其内表面积占表面积的97.3%,可以高达200m2/g,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决定了煤的吸附容积。甲烷以两种形式(承压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和共生岩层的孔隙裂隙中,对不同状态甲烷相对含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煤中全部甲烷含量的90%~95%以吸附状态存在。研究煤与瓦斯的吸附和解吸规律,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预测,煤层瓦斯流动机理,煤的瓦斯含量预测及计算采落煤瓦斯涌出,煤层气开发和利用都有现实意义。 1 煤的吸附特性 1.1 煤吸附瓦斯的本质 研究表明煤对瓦斯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瓦斯压力下乃是物理吸附,其吸附热一般小于20k J/m ol。煤表面的原子(它们的价力尚未达到完全饱和程度)在其表面产生一种力场。在这种力场的影响下,周围的瓦斯分子比无力场存在时更易凝结。瓦斯的凝结能力决定着它的被吸附能力,煤分子对瓦斯气体分子的吸引力越大,煤对瓦斯气体的吸附量越大。煤分子和瓦斯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由德拜(Debye)诱导力和伦敦色散力(London dispersion force)组成,由此而形成吸引势,即吸附势阱深度Ea(也称势垒)。自由气体分子必须损失部分所具有的能量才能停留在煤的孔隙表面,因此吸附是放热的;处于吸附状态的瓦斯气体分子只有获得能量Ea才能越出吸附势阱成为自由气体分子,因此脱附是吸热的[2]。瓦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其动能越高,吸附瓦斯分子获得能量发生脱附可能性越大。当瓦斯压力增大时,瓦斯气体分子撞击煤体孔隙表面的机率增加,吸附速度加快,瓦斯气体分子在煤孔隙表面上排列的稠密度增加。吸附量与瓦斯压力的关系(吸附等温线),一般可用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 1.2 瓦斯吸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瓦斯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时,瓦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因而其扩散能力增加,瓦斯气体分子在煤孔隙表面停留时间缩短,因而吸附能力下降。温度降低时情况相反。吸附气体不同,其吸附能力不同。 (2)研究表明煤体对于二氧化碳(C O2)、甲烷(CH4)和氮气(N2)来说,其吸附能力C O2 >CH4>N2。 (3)外载荷对吸附的影响与煤体孔隙率变化有关。压力升高时,煤体孔隙、裂隙逐渐闭合。一方面孔隙率降低,煤体孔隙表面积减小,因面吸附量减小;另一方面瓦斯通道缩 81 江 苏 煤 炭 2000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00-08-19

煤层气解吸滞后特征分析

第37卷第11期煤炭学报 Vol.37No.112012年 11月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Nov. 2012 文章编号:0253-9993(2012)11-1885-05 煤层气解吸滞后特征分析 马东民,马薇,蔺亚兵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 要: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不同温度点的等温和吸附/解吸的实验,综合分析认为,煤层 气在降压解吸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和煤阶提高,解吸滞后特征显著,温度增大解吸滞后现象不显著。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分子构成和孔隙结构导致了煤的物性差异,这是煤层气降压解吸滞后与升温解吸滞后差异的主要原因。实践中,在煤层气井排采后期,用升温解吸技术促进残余气解吸是提高煤层气采出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煤层气;解吸滞后;降压解吸;升温解吸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1-16责任编辑:韩晋平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田产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资助项目(2008ZX05034-003);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专项 资助项目(2010JK684) 作者简介:马东民(1967—),男,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士后。Tel :029-83858063, E -mail :mdm6757@https://www.360docs.net/doc/f812699304.html, Desorption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of CBM MA Dong-min ,MA Wei ,LIN Ya-bing (College of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Xi ’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710054,China ) Abstract :The CBM desorption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sequence coal under variable-temperature and isothermal condition.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sorption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are notable for improving coal ranks and reducing pressure ,desorp-tion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significant under increasing temperature.Differences of molecules and pore struc-ture between high and low-rank coals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properties which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desorption hysteresis difference.In practice ,promoting desorption of residual coal-bed methane under deficient pressure is a re-search direction to improve CBM recovery. Key words :CBM (coalbed methane );desorption hysteresis ;depressurization desorption ;warming-up desorption 近年来对煤层气吸附理论研究较多,但对解吸机 制的研究相对欠缺[1] 。业界认为煤层气解吸完全是吸附的逆过程,但是经过大量的排采资料和实验表明,吸附过程和解吸过程不同步,解吸滞后于吸附。张遂安等 [2-4] 通过不同单组分气体(CH 4,CO 2,N 2)和不同配比的多组分气体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提出煤 层气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相对可逆性和解吸滞后特 征。马东民等[5] 通过不同温度点、 CH 4在不同变质程度煤基质界面吸附/解吸实验,发现解吸皆滞后于吸 附, 即相同压力点解吸过程含气量大于吸附过程含气量。田永东等[6] 研究发现,单储层煤层气井临界解吸压力低于“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含气饱和度推算的 临界解吸压力”。实际排采中,煤层气的解吸遵从解 吸曲线,并非吸附曲线;以往利用等温吸附线推算的临界解吸压力相对较高,平均高出0.5 1.0MPa ,煤层气井实际开始产气时间要比预期晚,产气井底压力要求更低,井壁降更大。 煤层气储层解吸率决定采出率。自然条件下可解吸出来的气量越大,煤层气可采性越好,采出率越大 [7-8] 。对煤层气解吸滞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确定 气井临界解吸压力、产气时间、煤层气采出率、气井产能预测及煤层气产业投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解吸滞后特征和机理研究结果不明确。本文拟通过不同温度点甲烷在不同煤阶煤的等温吸附/解吸实

sci文章的审稿周期及具体流程

当投递一篇sci文章到期刊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对于审稿周期的猜测。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我们的稿件才能通过审核,并成功见刊发表。而这期刊的投稿难度究竟有多大也能从审稿的 周期中看出来。 一、初稿评估 通常来说,作者把稿件投到杂志社后,杂志社的编辑或者执行编辑就会对稿件进行初步的评 估来筛选出质量好的或者合适的稿件,如果你的文章很快被杂志社拒稿了,那样就是没有被 送出去外审,如果稿件通过了最初的评估,那就可以被送出去外审了。 二、外审 执行主编把稿件分配给相对应的副主编,副主编的工作就是根据稿件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审稿人,然后根据所有审稿人的意见给执行主编提供稿件是否接受的意见。副主编的意见是非常 重要的,通常执行主编根据该意见通知作者是否接收稿件。 其实来说找审稿人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高水平的杂志都有很全面的审稿人数据库或者人脉,评审相对来说快一点,像一些新的sci杂志,在审稿人资源这方面正处于成长完善期,评审 速度相对来说肯定会比较慢。 一般来说,编辑收到杂志社分配的稿件时,都要邀请4-5个相关的审稿人,因为编辑负责的 这个杂志没有要求作者提供推荐的审稿人,所以编辑通常都会多找几个审稿人,以便较快地 推进审稿。再就是由于很多的原因,并不是笔者们邀请的审稿人都接受评审邀请的。sci论文 润色--Editideas辑思编译--源自美国华盛顿的母语编辑品牌 一旦所邀请的审稿人中有3个以上完成评审,编辑就会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向执行主编汇报稿 件是否可以接收的意见。有的杂志是只需要2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2位审稿人有不同的意 见时,负责的主编就会再找另外1个审稿人来进一步的评审,从而延长了稿件的评审时间。三、终审 一般来说,审稿周期与杂志的收稿量有直接相关,原则上收稿量大的杂志,审稿较快,最快 的2周左右,如BBRC,JBC等。审稿慢的多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一般超过三 个月后,就可以催稿了,如果不催稿,有的长达6个月以上。 其次谈谈投稿难易程度,很多人似乎都一种误解,认为拒稿率高的杂志就肯定非常难投,投 某个杂志的难易程度似乎就是由拒稿率决定的。其实,文章只要能选择到合适的杂志,不管 该杂志拒稿率有多高,对你来说都是很低的。 四、在sci期刊投稿重点注意事项 1、投稿前询问(presubmission inquiries): 为了节省时间,一些杂志要求作者在投稿前先询问杂志编辑对论文内容是否感兴趣。询问时 提交的材料包括重要性介绍 (可用 cover letter 内容) 和论文摘要。编辑也许会很快邀请您递交 完整的论文(这并不意味着发表的任何承诺),或许告诉您这篇论文不适合在该杂志发表。如 果确认论文重要,即使编辑有否定的回复,作者也可以继续向该杂志投稿。 2、投稿信(cover letter): cover letter 主要向编辑介绍论文题目、主要内容,突出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希望发表在个 该杂志的什么栏目或类型,为什么要发表这篇论文,声明没有一稿两投。还可以简要指出目 前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说明该杂志什么领域的读者群对这篇论文感兴趣。我们现在根据 Cover Letter的写作顺序来介绍相关要点。 首先,向编辑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内容以及参与此项研究工作的作者名单。在这里不需要太

经管类CSSC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知识讲解

经管类C S S C 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

经管类CSSC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 经管类CSSC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一区 1.经济研究:大部分论文质量不是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审,如果你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千万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有名气的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一些人的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2.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当然林毅夫的论

文要不要匿名审稿,直接问编辑就可以了,哈哈。如果中国有一大把林毅夫投稿,经济学水平倒是上了一个档次。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以后一区就是一个了。学生独发常见二区 1.世界经济:对普通学生很公平,不会以名气定夺,是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2.中国社会科学:其他社科类不说,但经济类论文良莠不齐,论文水准的方差很大,有些太差,有些还可以。明显不是完全匿名审稿,人情避免不了。学生一般不建议投,除非牛老板推荐。 3.经济学报:都是匿名审稿,不求数量,只求质

量。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出版,说明稿件宁缺毋滥。宁缺毋滥的刊物,一定不是看名气和地位,所以学生占优势,毕竟知识结构比老一代新。 4.金融研究:金融类的,看过没有投过,不过看似质量可以。在子领域中算是一流。好不好投,请大家补充。 5.世界经济文汇:最近几年上升很快,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不规范的大话西游文章,乘早不要投。几个编辑都很年轻,思维活跃。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6.经济科学:据稿也不给意见,很没有办刊的职业素养,不向国际一流看起,反而向国内三流看起,糟蹋了北大的牌子。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

煤层气产出过程

第五章煤层气产出过程 煤层气井的排采过程与常规天然气井显然不同,通常具有一个产气高峰期。这种差异,起源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 第一节主要内容: 在煤层气开采初期一般要进行“脱水”处理,即所谓的“排水降压”过程,目的是诱导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作用由高势能方向往低势能方向连续进行。 一、煤层气流动机理 煤层气产出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即解吸、扩散与渗流。 地下水的采出使煤层气压力降低。当煤层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煤中被吸附的气体开始从微孔隙表面分离,即解吸。解析气浓度在解吸面附近较高,在裂隙空间中较低。因此,煤层气会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孔隙—微裂隙系统向裂隙空间扩散。在煤层中,可能有三种扩散机理:以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为主的体积扩散,以分子—表面相互作用为主的Knudsen扩散,基质表面的吸附气层表面扩散。 按照煤层中发生的物理过程,煤层气产出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的单相流。在此阶段,煤层裂隙空间被水所充满,为地下水单相流动阶段。 第二阶段,非饱和单相流。这一阶段,裂隙中为地下水的非饱和单相流阶段,虽然出现气—水两项阶段,单只有水相才能够连续流动。 第三阶段,气—水两相流。随着储层压力下降和水饱和度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气的相对渗透率逐渐升高。最终,在煤层裂隙系统中形成了气—水两相达西流,煤层气连续产出。 上述三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排采时间的延长,第三阶段从井筒沿径向逐渐向周围的煤层中推进,形成一个足以使煤层气连续产出的降压漏斗。 二、煤层气开采过程 原始地层条件下,煤层及其围岩中地下水一般较多,储层压力大致等同于水

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发现那些作者本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理和科学发现应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当然,审稿人也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学习,或者谢绝审稿,请编辑另找他人。第三要有乐于助人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需要相当大的智力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审稿人所在学术机构或同行的认可。令作者满意的是文章被接受,而不是审稿质量。不满意的作者对审稿人会有一些负面看法:挑剔、草率、武断、教条、肤浅、傲慢、不公正、忌妒、自私自利。但是,一份中肯的、深入的、表达清楚的评审意见,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审稿时应该对作者及其工作充满敬意,要耐心、客观公正地阅读,对新观点新方法持开放态度,但又不能“放水”。提出的意见要有正当理由,观点表达清楚,让人看得懂;要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不一定明确是接受或拒绝)。最后,审稿当然需要时间。如果只读一遍,恐怕会错失重要的深入看法。在提出全面的、明确的观点之前,常常需要反复斟酌。不同稿件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有的3个小时也不一定够。审稿给审稿人带来的好处,已如前述。但审稿肯定会与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发生冲突,看病、、科研、申请课题、休假等等,不一而足。

解吸塔及蒸氨塔的改造与计算

解吸塔及蒸氨塔的改造与计算 唐伯国林长青张振欧黄洁 (天津博隆塔器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00193)我国目前尿素装置多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含NH35%~8%的稀碳铵液,浓度太低不能利用,直接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损失氨。国家废液排放标准中要求含NH3≤0.07%(质量百分数,下同),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重视,有些地方排放废水中含氨量要求指标更低。利用解吸塔将碳铵液中残余的氨和CO2解吸出来,返回吸收系统,既提高氨的利用率,又可使排放废水达到排污标准。 这样对解吸塔的基本要求是: (1)解吸后的排放废液应尽量少地含氨,降低氨耗,减小污染。 (2)解吸后塔顶的解吸气要返回系统,含水量应尽量少,有利于实现系统水平衡。 近年来,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节能降耗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从合成氨尾气中回收有价值的气体并加以综合利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合成尾气主要由两部分气体组成:合成放空气和液氨贮槽弛放气,其组分与生产操作有关。合成氨厂将其中的氨清洗后制成稀氨水,氨水浓度一般在15%,再利用蒸氨塔将稀氨水汽提得到99%以上的浓氨,使氨得到充分回收。同时蒸氨塔塔底排放液也要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影响环境。 多年来我公司与各合成氨生产厂协作,完成了多项解吸塔与蒸氨

塔的技改工作。本文将以解吸塔和蒸氨塔的各一个改造实例,介绍它们的模拟计算工作,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 1解吸塔 某生产厂家原解吸塔为DN800,操作压力为0.35MPa,处理量较小,塔釜液出口含NH3指标为0.08%,不能达到国家的废液排放标准。为了增大处理量并能够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该厂决定新增1台解吸塔,委托我公司进行设计。解吸液组分为:NH36.0%、CO20.99%、尿素0.94%,要求处理量为20~25m3/h、排放废液中含NH3≤0.03%。对该塔进行了详细计算,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塔径为 1000、所选用的填料为规整填料。开车后操作稳定,解吸塔塔顶解吸气中含NH3为35%,返回系统,塔底排放废液中含NH3为0.023%,满足设计要求。 1.1工艺流程 (1)较早期的解吸塔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较早期的碳铵解吸塔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经改进的碳铵解吸塔

《目标与时间管理》

《目标与时间管理》 培训对象:企业职员、管理者 培训学时:小时 实施方式:主题讲解、案例研讨、实操练习、小组展示、行动学习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有效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讲解,通过对人们日常工作中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误区的分析及时间管理基本方法、技巧的讲解,帮助学员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提高工作绩效。本课程采用互动、体验和情境式的教案方法,使道理易懂易学易操作,从而帮助学员在时间管理中运用和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实现在思维和行动上的转变,提高工作绩效,完成目标,成就梦想。 课程不仅仅讲授高效时间管理,还从更为核心的角度阐述能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能量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本保障。 课程目标: 1、说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描述自我时间管理的关键点; 3、运用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灵活运用时间管理技巧; 4、科学有效分配管理时间,从而达到提升工作绩效的目地; 5、实施能力管理计划,确保时间管理更高效 课程大纲: 目标管理 第一讲:目标管理及目标设定 、认识目标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起源; 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实质; 目标管理的五大基本思想;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的设定 之目标管理程序 设定目标方法一:五力分析形成战略 设定目标方法二:标杆管理法确定目标

设定目标方法三:反省与回顾架构模型 设定目标方法四:矩阵确定目标 目标制定作业程式 目标设定表 第二讲:目标的分解及对策展开 、目标的分解 目标分解方法 目标分解的原则:原则及其释义、示例和实施要求 目标分解注意事项 案例:公司经营目标设定表和员工年度工作目标表、目标管理卡麦当劳对“保持大堂的清洁”的工作分解 、对策展开 案例:交大迎新项目流程实例分析 制定流程的个问题 流程工作的五个阶段 优秀流程的特征 目标实施流程的表现形式:对策展开表与目标卡 目标展开的七个步骤 优秀的目标管理体系要解决好的问题 目标管理中流程的表现形式:目标展开图、对策展开表与目标卡主管人员目标的检验表 案例:某单位的目标展开图和部门目标对策展开表、员工目标卡第三讲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目标的实施 推行之前的工作 目标管理开始时的注意事项 有效授权与授权的三项原则 、目标结果的评价 目标推行过程的有效控管:管理控制过程和反馈控制 目标管理三个关键环节 、成果考评

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2 3 4 二、实验原理 ㈠、吸收实验 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假定Kxa 低浓、难溶等] 条件下推导得出吸收速率方程: Ga=Kxa ·V ·Δx m 则: Kxa=Ga/(V ·Δx m ) 式中:Kxa ——体积传质系数 [kmolCO 2/m 3hr Ga ——填料塔的吸收量 [Kmol CO 2 V ——填料层的体积 [m 3] Δx m ——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Vs[m 3/h]、V B [m 3/h](可由色谱直接读出) Ls[Kmol/h]=Vs ×ρ水/M 水 101 1'29]/[ρρρρV M V h Kmol G B B B =?=?= 空气 标定情况:T 0=273+20 P 0=101325 测定情况:T 1=273+t1 P 1=101325+ΔP 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2 2 21 1111y y Y y y Y -= -= 且认为吸收剂自来水中不含CO 2,则X 2=0,则可计算出G a 和X 1 2、Δx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m y x m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m 1 1221 112221 2 1 2ln = = -=?-=????-?= ?

㈡、解吸实验 低浓、难溶等] Ga=K Y a ·V 则: K Y a=Ga/(V 式中:K Y a Ga V ΔY m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y 2 ]/[h Kmol G B 标定情况:T 0 测定情况:T 1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0112 2 21 11=-= -= y y Y y y Y 且认为空气中不含CO 2,则y 2=0;又因为进塔液体中X 1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吸收后的液体用于解吸,则其浓度即为前吸收计算出来的实际浓度X 1;二是只作解吸实验,可将CO 2用文丘里吸碳器充分溶解在液体中,可近似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其X 1*可由亨利定律求算出: m m y x 1 *1== 则可计算出G a 和X 2 2、ΔY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1 12 21112221 2 1 2ln x m y x m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e e e e m ?=?=-=?-=????-?= ? 根据 e e Y y y y Y 换算成将-= 1 三、实验装置

页岩吸附解吸综述

国内部分 2009--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件 王社教等,对四川盆地长芯1井120m处所取岩心开展了70℃的等温吸附实验。在70℃等温条件下,随着压力增高,页岩吸附甲烷的能力逐渐增大,在压力达到8.5 MPa时,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达到l m3/t。推测成熟度过高是导致吸附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2010--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地区分析蒲泊伶等,在温度为40 ℃、湿度为1.68% ~ 2 .25%、甲烷浓度为99.999% 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气体的能力。将实测数据拟合后发现,页岩中吸附气含量与压力和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2010--页岩等温吸附异常初探 方俊华等,对9个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样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在130896~1034kPa时,页岩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压力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减少,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量减少到负值,出现所谓的“倒吸附”现象。 倒吸附的原因:1、煤与页岩在粘土矿物含量等方面不同;2、煤与龙马澳黑色页岩中有机组分存在方式不同;3、CH4的超临界赋存。 建议:1、选用新鲜样品粉末进行等温吸附实验;2、确立页岩实验测试的最佳粒度;3、选取新参数作为评价依据。 2012--湘中拗陷泥盆-石炭系海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温吸附性能罗小平(2012),借用煤岩Langmuir等温吸附实验方法,在30℃下测定了湘中地区泥盆-石炭系3个实验样品的平衡水与空气干燥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实验结果说明石炭系泥页岩已经趋近于达到最大埋深对应的压力。泥盆系2个样品还未达到最大埋深对应的压力,因而没有达到饱和吸附。 2012--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等温吸附特征 熊伟(2012),采用罐解气测试方法,测量了页岩总解吸气量。研究了孔隙

煤层气数值模拟讲解

1. 煤层气藏开发生产特点 煤层气藏开发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需要进行前期脱水降低煤层压力。煤层气吸附在煤基质孔隙表面,只有当煤层压力低于临界解析压力,煤层气才会从煤层基质孔隙解析出来扩散到煤层裂缝。脱水时间长短取决于煤层气饱和度。煤层气饱和度定义为某压力下煤层气含量与该压力下煤层气吸附能力的比值。饱和度为1的煤层气藏称为饱和气藏,饱和气藏煤层气随着煤层脱水而产出。饱和度小于1的煤层气藏称为欠饱和气藏,欠饱和气藏需要经过长期脱水后才开始产气。在我现在工作的煤层气藏,有些井脱水十几天后就开始产气,单井高峰日产气量能达到三万方以上。有些井则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脱水后才产气。 不同煤层气田以及同一煤层气田不同生产井的生产动态可能差别很大,煤层气田典型生产井产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井只产水,不产气。第二阶段井开始产气,一直到气量达到最高值,产水量逐渐下降。第三阶段产气量和产水量一起下降。 由于煤层地质属性的不同,井的生产动态会变化很大。比如有些低渗井产气量从开始就递减,而且递减缓慢。有些井只生产干气,不产水。煤层气井的生产动态主要受煤层含气量,煤层含气饱和度,煤层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度等的影响。 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吸附在煤基质孔隙中,吸附量与煤的类型,煤灰含量,煤湿度以及煤层压力有关,在相同温度,煤灰含量和湿度条件下,压力越大,煤吸附的气量越多。常规砂岩气藏中的气体储藏在砂岩孔隙中,在相同压力条件下,煤层储气量要大于砂岩储气量。煤层气吸附能力与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解析等温线。每个压力点对应该压力下煤的最大吸附量,也称为饱和吸附量。许多煤层吸附气处于未饱和状态,也就是说在初始压力条件煤的实际吸附气量小于该压力下的饱和吸附气量,煤层在生产时只产水,不产气。只有当压力降到临界解析压力,气才会从煤基质中解析出来,煤层才开始产气。(临界解析压力为煤的气吸附量与煤吸附能力相同时对应的压力)。开发煤层气田需要将井的井底压力快速降低到最低值,这样才能快速降低地层压力,缩短脱水时间,提高产气量。多数煤层气生产井都采用下泵开采的方式,尽量把水位降低到最低程度。我工作的煤层气田井多数井采用螺杆泵生产,在一到两年内要将井底压力降到5,6个大气压,美国

《目标与时间管理》试题及答案

目标与时间管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下列时间段中,最适合作为会议时间的是(周二下午) 2 在管理学中,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与控制) 3 时间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以价值和目标 为导向阶段) 4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5 在设定绩效目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目标越多越好) 6、计划管理是一个由宏观到维观的过程,计划管理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流程) 7、关于时间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时间管理除了涉及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还涉及什么事情你不该做) 8、关于应酬的时间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加的人数越多越好) 9、所谓目标控制系统,即从(时间管理)出发,由监督与反馈两条线路和分析中心构成自动控制系统。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目标体系中的部门目标的是(管理目标) 11 、时间管理最基本的作用在于(给工作人员以方向上的指引,保证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能够妥善完成) 12、绩效评估的目的是(推进绩效管理) 13、在本书中,目标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所指向的终点) 14 、在制订时间进度表时,最好能够将60% 的时间安排在(具有前瞻性的任务上)

15 、在目标控制过程中,第一步的工作是(将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比较) 16、计划管理始于目标,以(时间)为主线 17、进行目标分解的标准是(组织目标与岗位目标没有任何关系) 18、在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的是(组织目标) 1、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前提是(指标所衡量的目标是正确的)。 2、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促进持续改进)。 3、目标管理的缺陷是(目标是动态的)。 4、进行目标分析的标准是(组织目标等于所有岗位目标之和)。 5、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目标管理是从(岗位责任制)开始的。 6、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考核)来实现的。 7、对于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协调的紧急事项,应以现场会方式,由(有决策权的部门负责人)参加,迅速解决,并形成“判例” 。 8、时间的分配本质是(价值观的体现)。 9、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首先要(分析理解自己要达成的目标)。 10 、在目标管理中,工作目标的来源是(岗位说明书和年度计划)。 11 、在绩效的各种因素中,如果缺乏愿景,那么可能会导致的个人表现是(茫然)。 12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要学会适应和坚持,适应与坚持的关系是(适应是生存的需要,坚持是发展的需要)。 13 、我国政府实行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借鉴吸收了国企改革的经验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法)

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法)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法)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利用煤芯煤样采用解吸法测定煤层气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正常钻进的钻孔和井下煤芯中气体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严重漏水钻孔、煤层气喷出钻孔和井下倾斜钻孔煤芯中气体的测定,也不适用于岩芯中气体的测定。 二、引用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三、煤样的采取和野外煤层气解吸速度的测定 (一)采取煤样前的准备工作 1、密封罐使用前应洗净、干燥。检查压垫和密封垫是否可用,必要时予以更换。检查密封罐的气密性,在300~400kPa下应没有漏气现象。严禁使用润滑油。 2、解吸仪使用前,应用吸气球提升量管内的水面至零点,关闭螺旋夹放置10min 后,量管内的水面应不下降。 (二)煤样的采取 1、使用煤芯采取器(简称煤芯管)提取煤芯,一次取芯长度应不小于0.4m。在钻具提升过程中,应向钻孔中灌注泥浆,保持充满状态,并应尽量连续进行。如果因故中途停机,孔深不大于200m时,停顿时间不得超过5min;孔深超过200m时,停顿时间不得超过10min。 2、煤芯提出孔口后,应尽快拆开煤芯管,把采取的煤样装进密封罐。煤芯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不得超过10min。 3、取出煤芯后,对于柱状煤芯,应采取中间含矸少的完整部分;对于粉状和块状煤芯,应剔出矸石、泥皮和研磨烧焦部分。不得用水清洗煤样,保持自然状态将其装入密封罐内,装入时不得压实,煤样距罐口约10mm。 4、先将穿刺针头插入罐盖上部的压垫,拧紧罐盖的同时记录煤样装罐的时间。再将解吸仪排气管与穿刺针头连接,立即打开弹簧夹,同时记录开始解吸时间。从拧紧罐盖到打开弹簧夹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min. 5、采样时应将有关事项填入附录A表中。 (三)野外煤层气解吸速度的测定 1、密封罐1通过排气管与解吸仪相连接后,立即打开弹簧夹,随即有从煤样中泄出的气体进入量管,打开水槽的排水管,用排水集气法将气体收集在量管内。 75

经管类CSSC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

经管类CSSCI投稿经验与审稿时间 一区 1.经济研究:大部分论文质量不是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审,如果你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千万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有名气的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一些人的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特约,呵呵)。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2.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当然林毅夫的论文要不要匿名审稿,直接问编辑就可以了,哈哈。如果中国有一大把林毅夫投稿,经济学水平倒是上了一个档次。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以后一区就是一个了。学生独发常见 二区 1.世界经济:对普通学生很公平,不会以名气定夺,是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2.中国社会科学:其他社科类不说,但经济类论文良莠不齐,论文水准的方差很大,有些太差,有些还可以。明显不是完全匿名审稿,人情避免不了。学生一般不建议投,除非牛老板推荐。 3.经济学报:都是匿名审稿,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出版,说明稿件宁缺毋滥。宁缺毋滥的刊物,一定不是看名气和地位,所以学生占优势,毕竟知识结构比老一代新。 4.金融研究:金融类的,看过没有投过,不过看似质量可以。在子领域中算是一流。好不好投,请大家补充。 5.世界经济文汇:最近几年上升很快,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不规范的大话西游文章,乘早不要投。几个编辑都很年轻,思维活跃。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6.经济科学:据稿也不给意见,很没有办刊的职业素养,不向国际一流看起,反而向国内三流看起,糟蹋了北大的牌子。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不知道什么审稿标准,据稿也不给意见,和经济科学一样。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化工原理 第8章 吸收作业 吸收塔的计算

姓名:;学号:;班级: 第8章吸收(吸收塔的计算) 一、填空题: 1. 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 2. 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e)_____。 4.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平衡线。 5. 一般吸收塔中常采用逆流操作,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吸收塔中,物系的平衡线方程为y=2.0x,操作线方程为y=3.5x+0.001,当 y1=0.06,y2=0.0030时,x1=_______,x2=_____________,L/V=______,气相传质单元数 N=_______. OG 6. 某逆流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易溶组分,设备高为无穷大,入塔Y1=8%(体积),平衡关系Y=2X。试问: ⑴.若液气比(摩尔比,下同)为2.5时,吸收率= ______% ⑵.若液气比为1.5 时,吸收率=________% H将_____,7.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 OG N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OG 8.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符合亨利定律。当入塔气体浓度上升(属低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