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函数计算公式

全,函数计算公式
全,函数计算公式

函数计算器使用方法

表达式规则:

按计算机语言算术表达式书写,函数自变量为X或为数字常数;计算符加、减、乘、除、幂依次为:+、-、*、/、^。例如:4-2=2、3*7=21、6/2=3、3^3=27;函数:Sin(X)、Cos(X)、Tan(X)、Asin(X)、Acos(X)、Atan(X)、Log(X)、Sqrt(X)、Exp(X)、Int(X)、Abs(X)、Rnd;例如:Sin(3.14) = 0.0016(X=3.14指弧度)Cos(3.14) = -1Tan(3.14/4) = Tg(3.14/4) = 0.9992Asin(1) = arcsin(1) = 1.5708Acos(1) = Arccos(1) =

0Atan(1)=Arctg(1)=0.7854Log(10) = Ln(10) = 2.3026(函数Log的底数

e=2.718281828459045,不是10)Rnd = 0.1828849514431014(Rnd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注意表达式不是Rnd(X),而是Rnd)Sqrt(4) = (4^0.5) = (40.5) = 2Exp(2) = (e^2) = (e2) = 7.3891Int(3.34) = 3、Int(3.65) = 4Abs(-1.2) = 1.2Abs(1.2) = 1.2 使用方法:第一步:在F(X)框内输入正确的函数表达式。例如:Sin(x)+Cos(x)、或算术表达式

3*Sin(3)+Cos(4);第二步:如果第一步输入的是算术表达式,可点击"运算"获得结果。例如:

3*Sin(3)+Cos(4) = -0.2302835967;如果第一步输入的是函数表达式,应在X框内设置自变量值,例如,X = 0.5,然后,点击"运算"获得结果,则,Sin(x)+Cos(x) = 1.3570081005第三步:如果第一步输入的是函数表达式,应在X框内设置自变量值后,可在MicX框内输入自变量的微小变化,例如,MicX = = 0.1、然后点击"+"或"-"按钮调节自变量值,可自动实现函数收索式计算。

一、进行复杂运算

我们平时使用计算器时,往往进行简单计算,如8×9=72。如果复杂些,就一步步进行计算,如要计算(4+5)×6时,就需要先算4+5=9,再算9×6=120。现在我们使用计算器的高级功能

就可以一步实现这个运算。

我们打开计算器,是默认的界面。点击计算器的“查看”下拉菜单,点中“科学型”,就会出现更大的窗口:首先,我们在记事本里编写好我们要的计算式,如: (4+5)×6,然后将它复制。打开计算器的“编辑”菜单,再点击“粘贴”,做完这些操作后,按下计算器的“=”按纽,计算器就会将最后

的计算结果显示在输出文本框中。

二、数学计算

普通的计算器具有很强的数学计算功能,它可以计算角度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等,Windows计算器也具备了这些功能,并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假如我们要计算正弦值,我们输入角度或弧度的数值后,直接点“sin”按纽,结果就会输出。同时我们还可以方便进行平方、立方、对数、阶数、倒数运算。

三、逻辑运算

Windows计算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任意转换。假如我们要把十进制数69转换成到二进制数,我们首先通过计算器输入69,完毕后点“二进制”单选按纽,计算器就会输出对应的二进制数。

如果要转换成其他进制,点击对应的按纽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四个进制按纽后面还有四个按纽,它们的作用是定义数的长度,“字节”把要转换数的长度限制为一个字节,即八位二进制数,“单字”刚是指两个字节长度,“双字”是四个字节长度,“四字”是八个字节长度。

除了可以进行进制转换外,还可以进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的使用与其他数学计算大同小异。

四、统计功能

计算器另外一个有特色的功能是统计。我们在科学型模式下按下“Sta”按纽,就会弹出统计框。我们要使用统计功能,首先要录入统计数据。假如我们的原始数据为1、2、3、4。我们首先通过计算器键盘输入1,然后按“Dat”按纽,数据就会输入到统计框中。其余的数据同样的方法依次输入。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始对数据进行外理了。如果要对统计数据求和,只需按下“Sum”按纽,结果就会输出。同样,按下“Ave”按纽就可以得到平均值,按下“s”按纽就会得到标准偏差。

标准型计算器的使用

对于两个数字的算术运算,可直接单击计算器上的按钮和符号或者从键盘上键入相应的数字和符号即可完成。如果输入有误,可单击“退格”按钮或键入[BackSpace]键将其删除,也可单击数字删除钮[CE]和算式删除钮[C]全部删除。

[CE]的功能是清除当前显示的数值,如:要计算60×40,输入60后,点击“*”按钮,再输入第二个数,本来应输入40,但一不小心输成了77,没关系,单击一下[CE]按钮即可将77清除,接着输入正确的值40,最后点击“=”按钮即可完成计算。

[C]的功能是清除所有的数据(包括输入的运算量、运算中间值或结果值),是进行计算器的清零工作。

对于有两个运算符号且又不能从左至右按序进行的复杂算式,因为系统不识别运算符号的优先级别,所以需要采用计算器的存储功能。

计算器存储功能按钮的功能说明:

MC 清除存储器中的数值

MR 将存于存储器中的数显示在计算器的显示框上

MS 将显示框的数值存于存储器中

M+ 将显示框的数与存储器中的数相加并进行存储

为了弄清它们的使用方法,下面以计算6+2*4-6/12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输入6,并单击“M+”按钮。这时在“MC”按钮的上方按钮出现了M字母,表明存储器已有数据,否则M将不出现。

第二步:按序输入“2*4=”后,显示框显示8。单击“M+”后存储器数值变为14(这值是不显示的)。

第三步:按序输入“6/12=”和“+/-”后,显示框显示-0.5,。单击“M+”按钮,存储器数值变为13.5(这值是不显示的)。最后单击“MR”,显示框显示计算结果13.5。这里按钮“+/-”的作用是改变当前显示数的符号。

3.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1)科学计算

用科学计算器可计算各种常用函数、双曲函数和反函数等。例如:要计算“log 0.5”,可在计算器上依次输入0.5、单击计算器上的“log”按钮即可。

要进行反函数和双曲函数,需选择按钮“Inv”和“Hyp”。例如:计算“arcos 0.5”可先输入0.5、再单击“Inv”和“cos”按钮;计算5的立方根,可先输入5、再单击“Inv”和“x^3”按钮即可。

科学计算器还具有一定的运算符识别功能,一般的算式只需按序输入即可,例如:计算“sin 30-5*ln2/(3-42)+π-3!”,可依次输入30、“sin”、“-”、5、“*”、2、“ln”、“/”、“(”、3、“-”、4、“x^2”、“)”、“+”、“pi”、“-”、3和“n!”即可。

(2)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由按钮“And、Or、Not、Xor”等完成,但这时必须选定“二进制”单选钮。例如:计算“1110101和10011的与运算”,可先输入1110101、单击“And”、再输入10011即可。

(3)统计计算

常规的数理统计主要由计算器左边一列按钮实现。这些常规统计按钮的功能如下:

Sta打开统计框并激活Ave、Sum、S和Data-按钮

Ave计算统计框中各数的均值,Inv+Ave则表示计算它们的平方均值

Sum计算统计框中各数的和,Inv+ Sum则表示计算它们的平方和

S 计算n-1个样本参数的标准差,Inv+ S则表示计算n个样本参数的标准差

Dat将显示框中的数值加载到统计框中

统计计算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单击“Sta”按钮以激活统计窗口。

第二步:逐个输入各个数据,每输入一个需单击一次“Dat”按钮。

注意:输入负数时,要注意使用“+/-”按钮;当发现统计窗口的数据有错时,可在选定后按统计窗口下边的“清除”按钮;取消统计窗口中所有数据,则按“全清”按钮;若要将统计窗口中数据放到计算器显示框去,可按“加载”按钮。

第三步:数据全部输入完后,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统计按钮。

4.计算器与其它应用程序的数据共享

应用中,常需通过剪贴板将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传回应用程序,有时也需将应用程序中的有关数据直接提交给计算器进行计算。

(1)计算器的数据复制到应用程序。其操作是:

①在计算器窗口的“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或在键盘[Ctrl]+[C]键。

②打开应用程序并将光标移到要插入数据的地方。

③在应用程序窗口的“编辑”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或在键盘按[Ctrl]+[V]键。

(2)应用程序的数据复制到计算器。其操作是:

①在应用程序中选定上述算式,例如“5+3*45/8-12=”。

②在应用程序窗口的“编辑”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或按[Ctrl]+[C]键。

③打开计算器窗口并在“编辑”中选择“粘贴”命令,或按[Ctrl]+[V]键。之后,上述算式被传送到计算器计算并立即将结果9.875显示在显示框上。

注意:当从应用程序复制到计算器的算式中含有函数时,需先将函数转换成其替换键才能进行复制,具体作法请参阅有关专著。

开方:

1、在菜单“查看”中选择“科学型”,点Inv,输入要开方的数字,点x^y,输入方根就是y的数值,点=就可以了。

2、X^a 这样就可以了a=2就是X的平方a=1/2就是开平方

工程计算器使用方法

一、简易的程序指令

1、无条件转移

无条件转移由“GOTO”和“LB1”构成。当程序实行到“GOTO”状态和一个分类名称时,在实行后会转移至相同标记有“GOTO”指令的分类名称的“LB1”处,这点同电脑语言有相同之处。无条件转移经常使用在简单的程序中,用以将实行回调到起点以实行重复计算,或是在没有程序时的定点重复计算。

2、4500P的条件转移是以下列方式构成:

(1)左侧关系运算子右侧=>语句{:◢}≠>语句{:◢语句

(2)左侧关系运算子右侧=>语句{:◢语句

3、子行列(子程序)

是由:prog和程序名指令来进行的。例如:PROG ABC 是指转移至程序区ABC。

4、变数输入指令

当一个数值在程序中当作变数输入时,此数值当成定义数值存入存储器中。若是必须输入新的数值来取代此一变数时,变数输入指令2ndF { ,2ndF } 可用来让此变数回复至非定义状态。例如:{AB} {A、B} {A B}……变数A和B回复至非定义状态。

5、Fixm 一个当独语句的处理

当2ndF Fixm 输入至一个程序中时,所有在此指令之后的变数(A-Z)数值均当成定义数值处理。当此程序被执行时,程序不必等待变数的数值输入,而是利用以前所输入过的数值来完成计算。若是变数输入指令“{ }”使用与“Fixm”相同的程序时,“{ }”指令优先执行。

6、“”起对变量的注释的作用。

二、坐标正算的程序

LINE1∶X“HZB” :Y“ZZB”

LINE2∶A=REC(S,T) +X ◢

LINE3∶B=Y+V

注释∶LINE1(第一行)输入坐标X、Y值;

LINE2中函数REC()是计算器提供的由距离及角度的极坐标到X、Y直角坐标的变换函数。当运行时会提示输入S(距离),T(方位角)值,计算出X增加值后加上原X值存于A中;

LINE3为原Y值加上增加值V存于B中。

◢为程序暂停显示的符号,由2ndF和↑键产生;

三、坐标反算的程序

LINE1∶A:B:C:D

LINE2∶POL((C-A),(D-B))◢

LINE3∶W≥0 =>E=W◢≠>E=W+360

注释∶

LINE1是要求输入坐标正算中两点的x,y坐标,即A,B代表x1,y1,C,D代表x2,y2;LINE2中为计算器提供的由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函数;式中(C-A),(D-B),是考虑到输入数据的顺序性而定的,因为L1~L4中A、B为点1的X、Y坐标C、D为点2的X、Y坐标,要得到点

1-点2的方位角,如要输入按顺序的话,就必须(C-A),(D-B);

LINE3因为计算器把计算后的方位角值存于W中,所以第3行的作用是如果W值即方位角值<0的话,加上3600 即可。

四、前方交会程序

前方交会公式如下:

Xp=(XActgB+XBctgA-YA+YB)/(ctgA+ctgB)

Yp=(YActgB+YBctgA+XA-XB)/ (ctgA+ctgB)

LINE1:A“XA” :B“YA” :C“XB” :D“YB”

LINE2:E“〈A” :F“〈B”:Q=1/tan E:W=1/tan F

LINE3: Deg

LINE3: M=Q+W

LINE4: X=(AW+CQ-B+D)/M◢

LINE5: Y=(BW+DQ+A-C)/M

注释∶

LINE1是要求输入如图A、B坐标A,B,C,D;

LINE2是要求输入角A、角B的值E、F;

LINE3是定义角度计算状态处于DEG度分秒状态,由MODE 4输入;

后方交会也可按此方法编程,只是公式不同而已。

五、方格网土方计算程序

用方格网计算挖、填方土方量时需要重复处理大量数据,因而用程序计算是极其必要的

一、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程序如下:

主程序:TUFANG

LINE1:Mcl

LINE2:Lb1 0

LINE2: A:Fixm:{BCHIJK,N}:N“1DIAN=1,2DIAN=2,3DIAN

=3,4DIAN=4”

LINE3: N=1 =>PROG V1: ≠> N=2 =>PROG V2:≠>N=3 =>PROG

LINE4: Goto 0

子程序:V1,V2,V3,V4

V1如下(一点填方或挖方):

LINE1: B:C:J“H3” :V=BCJ/6◢

LINE2: V<0 =>T=T+V: ≠> W=W+V

V2如下(二点填方或挖方):

LINE1:B“B OR D”:C“C OR D”:H“H1 OR H2” :J“H3

OR H4”

LINE2:V=A(B+C)(H+J)/8◢

LINE3: V<0 =>T=T+V: ≠> W=W+V

V3如下(三点填方或挖方):

LINE1:B:C:H“H1”:I“H2”:K“H4”

LINE2:V=(AA-BC/2)(H+I+K)/5◢

LINE3: V<0 =>T=T+V: ≠> W=W+V

V4如下(四点填方或挖方):

LINE1:H“H1”:I“H2”:j“H3”:K“H4”

LINE2:V=AA(H+I+J+K)/4◢

LINE3: V<0 =>T=T+V: ≠> W=W+V

注释∶

主程序TUFANG中当

N=1 即一点填方或挖方转向执行子程序V1

N=2 即二点填方或挖方转向执行子程序V2

N=3 即三点填方或挖方转向执行子程序V3

N=4 即四点填方或挖方转向执行子程序V4

变量:

A—方格网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I、J、K—对应于H1、H2、H3、H4 即方格网四角的施工高程(m),在此不用以绝对值带入,因为在程序V1-V4中“V<0 =>T=T+V: ≠> W=W+V” 此转移语句是把小于0的体积V值存于T(填方)中,大于0的体积V值存于W(挖方)中且各自累加。

程序:

主程序TUFANG中:

LINE1:MCL是把存储器全部清零

LINE2:Lb1 0 和LINE4: Goto 0 是循环的起始处理。

LINE3中A于Fixm语句前,只要在开始时输入一次就可以。

六、多边形面积计算程序

由多边形各坐标点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如下:

(当I=n 时I+1=1)

程序如下:

LINE1:Mcl

LINE2:Lb1 1

LINE3:Fixm:{AB}:A“XI”:B“YI”:S=(AD-BC)/2+S◢

LINE4:C=A:D=B

LINE5:Goto 1

注释∶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输入时得到的面积值会正负相反,取绝

对值即可。

七、总结

运用CASIO FX-4500P计算器解决工程测量上的计算问题是十分方便的,不用电脑,只是几行简单的程序,就可以解决问题,比按书中公式一步一步计算要来得快且准。特别是坐标反算往往在加减1800时容易搞混淆。在公路测量中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计算也可用计算器编程计算。在用计算器程序时,应注意程序变量所代表的是公式中的哪个变量,千万不能张冠李戴

现在数学课本只涉及一些特定可算的角,如15,30,45,60,75,90度角。由三角函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准确值。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1.5,23.3,52.5等非特殊角,用笔算计算的方法很难解,试题中也很少出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角函数公式: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tgA=tanA=sin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8.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tan(c)=ba 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tan(c)=ab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其他非重点

csc(a)=1sin(a)

sec(a)=1cos(a)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一、数字处理 (一)取绝对值:=ABS(数字) (二)数字取整:=INT(数字) (三)数字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一)把公式返回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1、公式:C2=IFERROR(A2/B2,"") 2、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二)IF的多条件判断 1、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2、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一)统计两表重复 1、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2、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二)统计年龄在30~40之间的员工个数 公式=FREQUENCY(D2:D8,{40,29} (三)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1、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2、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按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D,B:B,"财务",C:C,"大专") (五)中国式排名公式 =SUMPRODUCT(($D$4:$D$9>=D4)*(1/COUNTIF(D$4:D$9,D$4:D$9))) 四、求和公式 (一)隔列求和 1、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2、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二)单条件求和 1、公式:F2=SUMIF(A:A,E2,C:C) 2、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三)单条件模糊求和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四)多条求模糊求和 1、公式:=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2、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五)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1、公式:=SUM(Sheet1:Sheet19!B2) 2、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15 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拿来即用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 重复","")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 重复","") 3、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 =IF(COUNTIF(A2:A99,A2)>1," 重复","")

4、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 00") 6、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5,3),2)," 男"," 女") 7、几个常用的汇总公式 A列求和:=SUM(A:A)

A列最小值: =MIN(A:A) A列最大值: =MAX (A:A) A列平均值: =AVERAGE(A:A) A列数值个数: =COUNT(A:A) 8、成绩排名 =RANK.EQ(A2,A$2:A$7) 9、中国式排名(相同成绩不占用名次) =SUMPRODUCT((B$2:B$7>B2)/COUNTIF(B$2:B$7,B$2:B$7))+1 10、90 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90") 11、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 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 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70;80;90}) 12、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13、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 销售")

Excel函数公式完整版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完整) 函数说明 CALL调用动态链接库或代码源中的过程 EUROCONVERT用于将数字转换为欧元形式,将数字由欧元形式转换为欧元成员国货币形式,或利用欧元作为中间货币将数字由某一欧元成员国货币转化为另一欧元成员国 货币形式(三角转换关系) GETPIVOTDATA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REGISTER.ID返回已注册过的指定动态链接库(DLL) 或代码源的注册号 SQL.REQUEST连接到一个外部的数据源并从工作表中运行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无需进行宏编程 ?数学和三角函数 ?统计函数 ?文本函数 加载宏和自动化函数 多维数据集函数 函数说明 CUBEKPIMEMBER返回重要性能指标(KPI) 名称、属性和度量,并显示单元格中的名 称和属性。KPI 是一项用于监视单位业绩的可量化的指标,如每月 总利润或每季度雇员调整。 CUBEMEMBER返回多维数据集层次结构中的成员或元组。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 是否存在成员或元组。 CUBEMEMBERPROPERTY返回多维数据集内成员属性的值。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是否存在 某个成员名并返回此成员的指定属性。 CUBERANKEDMEMBER返回集合中的第n 个或排在一定名次的成员。用于返回集合中的一 个或多个元素,如业绩排在前几名的销售人员或前10 名学生。 CUBESET通过向服务器上的多维数据集发送集合表达式来定义一组经过计算 的成员或元组(这会创建该集合),然后将该集合返回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CUBESETCOUNT返回集合中的项数。 CUBEVALUE返回多维数据集内的汇总值。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 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式1 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 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 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式2 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据传工商银行等某些银行在进行本金等额还款的计算方法中,月利率用了一个挺孙子的算法,这里暂且不提。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剩余本金将逐渐减少,月还款的利息也相应减少,直到最后一个月,本金全部还清,利息付最后一次,下个月将既无本金又无利息,至此,全部贷款偿还完毕。 两种贷款的偿还原理就如上所述。上述两个公式是月还款的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可由此导出。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两个公式推导一下两种还款方式的具体计算公式。 1.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简单。顾名思义,这种方式下,每次还款的本金还款数是一样的。因此: 当月本金还款=总贷款数÷还款次数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贷款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当月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 =总贷款数×(1÷还款次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总利息=所有利息之和 =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3+。。。+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 其中1+2+3+…+还款次数-1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和为(1+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1)/2=还款次数×(还款次数-1)/2 :总利息=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 由于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本金还款额是固定的,而每月的利息是递减的,因此,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还款额是不一样的。开始还得多,而后逐月递减。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由于还款利息是逐月减少的,因此反过来说,每月还款中的本金还款额是逐月增加的。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番设定: 设:总贷款额=A 还款次数=B 还款月利率=C 月还款额=X 当月本金还款=Yn(n=还款月数) 先说第一个月,当月本金为全部贷款额=A,因此: 第一个月的利息=A×C 第一个月的本金还款额 Y1=X-第一个月的利息

18个Excel最常用的公式运算技巧总结

18个Excel最常用的公式运算技巧总结 大家经常用Excel处理表格和数据,在处理表格和数据过程中,会用到公式和函数,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整理一些Excel常用公式及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二、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三、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四、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五、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六、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七、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八、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九、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十、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十一、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十二、分数段人数统计:

最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常用计算公式和函数

公式运用: 请在注册后使用:音视频转换工具软件 名称: crsky 注册码: WHAT-DOYO-UWAN-TTOD-00CE-58F8-5D10-2F1A 常用公式: 一、 1:求和:SUM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总和。如算总分。 2:求平均数:average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平均值。如算平均分 3: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a /count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如算参加考试的学生数。4:求满足条件的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if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的同时又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如算满足6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及格人数。 5:标准差:STDEVP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反映学生的分数分化差异。 二、自由公式的运用 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电脑键盘的右边,小键盘上有。 加:+ (如:=A1+A2)也可: =5+5 减:- (如:=A1-A2)也可: =5-5 乘:* (如:=A1*A2)也可: =5*5 除:/ (如:=A1/A2)也可: =5/5 2.组合公式运算: A.算及格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及格人数和总人数。利用及格人数除以总人数 及格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COUNTIF(A1:A50,”>=60”)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60”)/ counta(A1:A50) B.算优秀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优秀人数和总人数。利用优秀人数除以总人数 优秀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80”)/ counta(A1:A50) C.算难度系数: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平均分和总分。利用平均分除以总分 平均分公式:average来计算。 总分:试卷小题有标注,如3分 公式组合:= average (A1:A50)/ 3 D.选择题选A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选择了A的总数和班级总人数。利用选择了A的总数除以班级总人数 选择A的总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房贷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详细)

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 设贷款总额为A,银行月利率为β,总期数为m(个月),月还款额设为X,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 第一个月A 第二个月A(1+β)-X 第三个月(A(1+β)-X)(1+β)-X=A(1+β)2-X[1+(1+β)]第四个月((A(1+β)-X)(1+β)-X)(1+β)-X =A(1+β)3-X[1+(1+β)+(1+β)2] … 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 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 [(1+β)n-1]/β 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因此有 A(1+β)m –X[(1+β)m-1]/β=0 由此求得

X = Aβ(1+β)m /[(1+β)m-1] ======================================================= ===== ◆关于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1+β)n-1]/β的推导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1+β)、(1+β)2、…、(1+β)n-1为等比数列 ◆关于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1)等比数列:An+1/An=q, 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所以1+(1+β)+(1+β)2+…+(1+β)n-1 =[(1+β)n-1]/β 等额本金还款不同等额还款 问:等额本金还款是什么意思?与等额还款相比是否等额本金还款更省钱?

电脑办公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及设计方法与技巧

电脑办公常用的Excel函数 公式及设计方法与技巧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15个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拿来即用 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重复","")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重复","") 3、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 =IF(COUNTIF(A2:A99,A2)>1,"重复","")

4、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00") 6、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5,3),2),"男","女") 7、几个常用的汇总公式 A列求和:=SUM(A:A)

A列最小值:=MIN(A:A) A列最大值:=MAX (A:A) A列平均值:=AVERAGE(A:A) A列数值个数:=COUNT(A:A) 8、成绩排名 =RANK.EQ(A2,A$2:A$7) 9、中国式排名(相同成绩不占用名次) =SUMPRODUCT((B$2:B$7>B2)/COUNTIF(B$2:B$7,B$2:B$7))+1 10、90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90") 11、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70;80;90}) 12、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13、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销售")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记忆方法

三角函数公式及其记忆方法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一)基本关系 1、倒数关系 1cot tan =?αα 1csc sin =?αα 1sec cos =?αα 2、商的关系 αααtan cos sin = ααα tan csc sec = αααcot sin cos = αα α cot sec csc = 3、平方关系 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tan 1=+ αα22csc cot 1=+ (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 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二、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一)常用的诱导公式 1、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z k k ∈=+,sin )2sin(ααπ z k k ∈=+,cos )2cos(ααπ z k k ∈=+,tan )2tan(ααπ z k k ∈=+,cot )2cot(ααπ z k k ∈=+,sec )2sec(ααπ z k k ∈=+,csc )2csc(ααπ 2、公式二: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ααπcot )cot(=+ ααπsec )sec(-=+ ααπcsc )csc(-=+ 3、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cot )cot(-=- ααsec )sec(=- ααcsc )csc(-=-

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ABS(数字) 2、取整=INT(数字) 3、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公式: 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1、隔列求和 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计算机等级考试 =公式名称(参数1,参数2,。。。。。) =sum(计算范围) =average(计算范围) =sumifs(求和范围,条件范围1,符合条件1,条件范围2,符合条件2,。。。。。。) =vlookup(翻译对象,到哪里翻译,显示哪一种,精确匹配) =rank(对谁排名,在哪个范围里排名) =max(范围) =min(范围) =index(列范围,数字) =match(查询对象,范围,0) =mid(要截取的对象,从第几个开始,截取几个) =int(数字) =weekday(日期,2)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A1^3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 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 “/”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 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 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 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 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 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等额本息法及等额本金法两种计算公式.doc

精品文档 等本息法和等本金法的两种算公式 一: 按等额本金还款 法:贷款额为: a, 月利率为: i , 年利率为: I , 还款月数: n, an 第 n 个月贷款剩余本金: a1=a, a2=a-a/n, a3=a-2*a/n ...次类推 还款利息总和为Y 每月应还本金: a/n 每月应还利息: an*i 每期还款 a/n +an*i 支付利息 Y=( n+1)*a*i/2 还款总额 =( n+1)*a*i/2+a 等本金法的算等本金(减法):算公式: 每月本金=款÷期数 第一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月利率 第二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已本金)×月利率 申10 万 10 年个人住房商性款,算每月的月供款?(月利率: 4.7925 ‰)算果: 每月本金: 100000÷120= 833 元 第一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4.7925 ‰=1312.3 元 第二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 833)×4.7925 ‰= 1308.3 元 如此推?? 二 : 按等本息款法:款 a,月利率 i ,年利率 I ,款月数n,每月款 b,款利息和 Y 1: I =12×i 2: Y=n×b- a 3:第一月款利息:a×i 第二月款利息:〔a-( b- a×i )〕×i =( a×i -b)×( 1+ i ) ^1 +b 第三月款利息:{ a-( b- a×i )-〔 b-( a×i - b)×( 1+ i ) ^1 -b〕}×i =( a×i -b)×( 1+i ) ^2 + b 第四月款利息:=( a×i - b)×( 1+ i ) ^3 + b 第 n 月款利息:=(a×i - b)×( 1+ i ) ^( n- 1)+ b 求以上和:Y=( a×i -b)×〔( 1+ i ) ^n- 1〕÷i + n×b 4:以上两Y 相等求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 支付利息 :Y = n×a×i ×( 1+i ) ^n ÷〔( 1+ i ) ^n - 1〕- a 款 :n ×a×i ×( 1+ i )^n ÷〔( 1+ i ) ^n- 1〕 注:a^b 表示 a 的 b 次方。 等本息法的算 ----- 例如下: 如款 21 万, 20 年,月利率 3.465 ‰按照上 面的等本息公式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即: =1290.11017 即每个月款1290 元。 。 1欢迎下载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E x c e l函数计算公式大 全(完整)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完整) 函数说明 CALL调用动态链接库或代码源中的过程 EUROCONVERT用于将数字转换为欧元形式,将数字由欧元形式转换为欧元成员国货币形式,或利用欧元作为中间货币将数字由某一欧元成员国货币转化为另一欧元成员国 货币形式(三角转换关系) GETPIVOTDATA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REGISTER.ID返回已注册过的指定动态链接库 (DLL) 或代码源的注册号 SQL.REQUEST连接到一个外部的数据源并从工作表中运行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无需进行宏编程 函数说明 CUBEKPIMEMBER返回重要性能指标 (KPI) 名称、属性和度量,并显示单元格中的名 称和属性。KPI 是一项用于监视单位业绩的可量化的指标,如每月 总利润或每季度雇员调整。 CUBEMEMBER返回多维数据集层次结构中的成员或元组。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 是否存在成员或元组。 CUBEMEMBERPROPERTY返回多维数据集内成员属性的值。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是否存在 某个成员名并返回此成员的指定属性。 CUBERANKEDMEMBER返回集合中的第 n 个或排在一定名次的成员。用于返回集合中的一 个或多个元素,如业绩排在前几名的销售人员或前 10 名学生。 CUBESET通过向服务器上的多维数据集发送集合表达式来定义一组经过计算 的成员或元组(这会创建该集合),然后将该集合返回到 Microsoft Office Excel。 CUBESETCOUNT返回集合中的项数。 CUBEVALUE返回多维数据集内的汇总值。 数据库函数 函数说明 DAVERAGE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平均值 DCOUNT计算数据库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数量 DCOUNTA计算数据库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 DGET从数据库提取符合指定条件的单个记录 DMAX 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最大值 DMIN 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最小值 DPRODUCT将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记录的特定字段中的值相乘

EXCEL的常用函数计算公式速记使用技巧-(举例)

EXCEL的常用函数计算公式速记使用技巧-(举例)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指令: ①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②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指令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指令,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指令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指令,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指令。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

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指令: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指令: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1、请教excel中同列重复出现的货款号应怎样使其合为一列,并使款号后的数 值自动求和?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操作技巧之六:条件自定义格式(二)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操作技巧之六: 条件自定义格式(二) ——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常用的自定义格式 单元格属性自定义中的“G/通用格式“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设定成“G/通用格式“的储存格,你输入数字1..9它自动认定为数字,你输入文字a..z它自动认定为文字,你输入数字1/2它会自动转成日期。 设定成“@“的储存格,不管你输入数字1..9、文字a..z、1/2,它一律认定为文字。 文字与数字的不同在於数字会呈现在储存格的右边,文字会呈现在储存格的左边。 常用的自定义格式拿出来大家分享 我最常用的有: 1. 0”文本”、0.0”文本”、0.00”文本”等(输入带单位符号的数值); 2. #”文本”、#.#”文本”、###,###.##”文本”等(同上); 3. [DBNum1][$-804]G/通用格式、[DBNum2][$-804]G/通用格式等(数值的大小写格式); 4.@”文本”(在原有的文本上加上新文本或数字); 5.0000000 (发票号码等号码输入); 6. yyyy/mm 7. yyyy/m/d aaaa -->ex. 2003/12/20 星期六 8. m"月"d"日" (ddd) -->ex. 12月20日(Sat) 9. "Subject (Total: "0")" -->单纯加上文字 10. "Balance"* #,##0_ -->对齐功能 11. [蓝色]+* #,##0_ ;-* #,##0_ -->正负数的颜色变化 12. **;**;**;** -->仿真密码保护(搭配sheet保护) 13. [红色][<0];[绿色][>0] (小于0时显示红色,大于0时绿色,都以绝对值显示) 14 [>0]#,##0.00;[<0]#,##0.00;0.00 (会计格式,以绝对值形式显示) 自定义格式 Excel中预设了很多有用的数据格式,基本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但对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强调显示某些重要数据或信息、设置显示条件等,就要使用自定义格式功能来完成。Excel的自定义格式使用下面的通用模型:正数格式,负

(完整版)excel基本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