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

咏物诗
咏物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一、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

三、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寄托的情感、志向

四、基本内容:

①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五、思想感情: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表达志向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6、借物事讽喻的

金钱花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六、如何鉴赏咏物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沙场练兵:

2007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1 山东卷)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翻译】:冰冷的山峰有好几座,北风贴着地面削碎了中原大地。秋天晴空万里好像与古代无异。醉酒之后袒露衣裳,似乎还记得当年呼喊寻觅的地方。男子汉的身手应该和谁较量?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气势磅薄,意气风发。这个世界有多少悠闲的狐狸与野兔。月黑沙黄的夜晚,我这时偏偏想起了你。

(2011 山东卷)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或)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又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或)这首诗在表现山泉的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翻译】: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意),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野菊生产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答: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5.【参考答案】(1)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6.【参考答案】

(1)“旧是”表示以前此地为胡儿所占,今已收复,透露出诗人欣喜之情。

(2)表达出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边防的忧患,也有对朝廷的希望与劝告。

7.【参考答案】

(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

8.【参考答案】

(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伤之情(或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友人已逝的悼念之情等)

(2)《咸阳值雨》中的“还是”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是”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一一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两个“还是”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通过活跃的联想构成了奇妙的关联)9.【参考答案】(1)“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2)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10.【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灾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11.【参考答案】

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1. 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诗人在诗中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决不趋势媚俗不向恶 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此诗作于患难之中。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 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忤逆武后,遭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作者歌咏 蝉的高洁品行,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寓己,感叹自己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 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抒发了诗人品 行高洁却“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表达自 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 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 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 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 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 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 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 隐衷。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 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惜牡丹花 二首·其一》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 主编:张培培审核:高燕燕时间:2016.04.15 编号:16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咏物诗感情,掌握咏物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自主研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咏物诗的概念 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李商隐在《咏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2006全国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二、特点归纳 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双关、借代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代表作 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2、《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4、《竹石》清·郑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5、《蝉》唐·虞世南:垂绥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一、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鉴赏 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 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三、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鉴赏 总: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分:1前二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不高,即“无格”。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2后二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其他诸花之上。“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

(完整版)咏物诗鉴赏学案(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 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 一、概念 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 (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 (二)、常见的思想内容: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如《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

专题1 咏物诗 总结

咏物言志诗总结 【知识链接】 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例如: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例如: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编辑段跃举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散译: 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这种精神应当胜过以前人们一直称颂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因为它们的性情淡定而洒脱,一生中花开花落都随春风来去潇洒。 赏析: 首句点明木芙蓉生长的地方,就是在小池的南边。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无惧风霜的特性。“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

咏物诗的类型

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二、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经典古诗词大全

诗中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诗中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诗中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诗中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中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诗中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诗中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咏物诗句大全:朝天子·咏喇叭

咏物诗句大全: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 看看《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注释 朝天子:曲牌名。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能够 扩大声音。 锁呐: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 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 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 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 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 虎威的嘴脸。)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增强对 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译文 喇叭和唢呐, 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惟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王磐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讽刺作品《朝天子·咏喇叭》较为豪辣,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3]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如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审美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一、概念 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 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 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 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 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 (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 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 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 (二)、常见的思想内容: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一、咏物诗概念: 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困物而兴怀”。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二、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形式特点: 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莲花(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药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 辛夷坞唐·王维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知识梳理】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 四、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一、关于咏物诗 咏物诗有悠久的历史,是抒情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意思是通过咏物可以抒发情志,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特征。《诗经》中的《硕鼠》,《楚辞》中的《橘颂》,大家耳熟能详,其中的缘物兴情、咏物明志的表现手法,至今影响深远。唐代以后,咏物诗大量涌现。诗人们或即物寄兴,或托物抒怀,大千世界,大如日月星辰,风云雨雾、冰雪霰露、季节时辰、山峰岩谷、江河湖海、溪瀑泉潭、塞外大漠,小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器物杂类、蚊蚋草芥,皆成为诗人描述的对象。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往往能由自然界里的万物,生发出无限的感慨,这便产生了咏物诗。2005年的上海卷、2006年的湖南卷、2007年的重庆卷皆对咏物寄怀诗有所考查。 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1.描摹情态,表达喜爱。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如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鲜红耀眼的石榴花灿若云霞,在清幽的园林中开花结实。地上的青苔覆盖着落红,也没有车马践踏。诗句写出了榴花似火的热闹景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又如顾况的《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作者写道该房前有一层层盛开 着的石竹花,深紫淡红,五彩缤纷,吐蕊盛开。花瓣上滴滴清露闪烁,青枝嫩叶间飘过阵阵清香。诗人极写石竹花的色、香、貌,溢满了对石竹花的喜爱之情。 【当堂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1)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三、四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对精美的刺绣的赞美和喜爱。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幛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它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飞来。从侧面写出了绣屏的精美和女红之工巧。 (2)第二句充满动态中,请结合诗句评析“争”、“拈”二字的艺术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争”写出了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第一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

2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5分) 蝉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3分)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2分) 1、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咏物诗词鉴赏

第六讲咏物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典诗词中咏物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意蕴,即它体现的托意寓怀,咏物写志的特征。 二、了解古典咏物诗词的深刻哲理与审美内涵。 三、熟知诗词中的咏物名篇。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咏物作品中形与神之间的统一,体味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教学时数】5-6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咏物诗词概述 “咏物”大体不是为写物而写物,总要借物而言其他,多是托意寓怀,咏物写志。咏物诗比较难写,因为写好它,一是要逼真贴切地传形,二是要体现此物的神韵,传形之外的传神是我们读这一类诗必须把握的特点。 (一)咏物诗词应该切合物象。 (二)咏物诗词应该有寄托。 (三)咏物诗词应该有背景、有情趣。 (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相通。 (五)咏物诗词应当有技巧,有神韵。 二、植物诗词赏析 咏物是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动物中咏燕,咏雁、咏蝉居多,植物中咏柳,咏竹,咏花的居中多。本专题就咏物中的咏花诗词来谈一二,管窥咏物诗之一斑。中国的名花,是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大凡名花,都有其渊源漫长的历史,在这种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再融汇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于是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亦是它的文化意义。正是由于名花的这种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历代的名人骚客为之争相吟诵,咏诗赋词。由于名花的这些象征意义,故历代诗人感物抒怀,吟咏不绝,佳作频出,脍炙人口。咏花诗词由此成为诗歌园地中别具特色的一个品类,蔚为奇观。在这一专题中,主要讲咏梅、咏菊、咏兰、咏荷、咏水仙之作。 (一)咏梅诗词赏析 梅花为十大名花之首,梅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87年评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时,得票最多,被推为榜首。 就梅而言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公开课-高三总复习-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 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 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 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 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2002—2009年的高考中共考查了13首咏物诗,它是我们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的鉴赏。请同学们拿出《高中语文备考工

程》,翻开第199页。 二、阅读积累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一层次“阅读积累”,并动笔将诗歌大意、思想感情、艺术特点的要点划了出来,在这13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或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把你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些都是咏物诗,请同学们根据这13首诗和过去接触过的咏物诗试着归纳咏物诗常通过哪些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了解咏物诗常见的意象对提高同学们解读咏物诗的能力很有帮助,请同学们一起读。(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预备读)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其它 风(自由、奉献) 莎衣(脱俗、高洁) 老师要补充一点: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诗人的处境、性格、思想也各不相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因此即便同咏一“物”,也常常情各有别。现在同题诗的比较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同学们要抓住物的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