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高中历史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一下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2 课,本课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的地位不言而明。

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有关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在高一教材中也有涉及。

但相对来说知识点都较为零散,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层面,对于思想文化方面知之甚少,对历史事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知识进行整合。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对史事进行理解。体现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素养。

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教法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等。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采取的学法主要有图片法、阅读法、史料分析法等。

下面说一教学过程:

位于北京市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因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称人们之为“红楼”。这里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地。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子目新文化运动

首先展示材料,并结合教材,让学生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然后展示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然后设问:你觉得20世纪初的国人灵魂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么样拯救国民的灵魂?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提倡三反对。其后,结合教材和史料,引导学生重点探究: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怎样对待传统文化?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