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2.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友谊,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这表明侗族大歌 ( )

①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④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据此回答3~5题。

3.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种设计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这说明 ( ) A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一致的

C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同的发展模式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相同的包容性

4.(2010年高考江苏卷)近年来,中国音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5.歌剧《图兰朵》讲述了一个中国公主设计仇杀外国王子,最终被爱情感动的故事。歌剧《图兰朵》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②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

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 )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由儒家文化积淀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世代相袭,经久不衰,对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以及家庭伦理关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体现了 ( )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不同文化间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D.文化总是处于发展中

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9.韩非子推行法治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人“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 )

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④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近年来,我国相继提出的“睦邻、富邻、安邻’’的“三邻’’政策,在国际舞台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合文化’’等理念,以及“和谐世界’’构想,元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这说明了 ( )

八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1 2.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历史文脉被割裂,城市记忆被抹杀,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_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 3.201 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

14.科技改变生活,无论多么传统的东西,也会被科技的进步所改变。就如同拜年,从最初的登门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我们感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变化。这说明 ( )

①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②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③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 )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时下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的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的孔盂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据此回答1 6~1 7题。

16.以下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17.有专家指出,之所以一哄而上吃祖宗饭,与市场调节有一定关系,但其根本原因是文艺创作者没有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告诉我们 ( )

A只要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能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优秀作品 B.向祖宗讨饭是可耻的

C.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源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讲经济效益的文化创作不是优秀作品

1 8.“人乡随俗"表明了 ( )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多样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1 9.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9月6--1 7 El在台北市举行。中华文化的守望与弘扬责任重大,怎样把炎黄子孙的共有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更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并肩。下列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②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要全盘否定旧文化,努力创造新文化④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媒体载文指出,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

当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一个国家的魅力时,自古有“衣冠之王"之称的中国却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国服’’面对世人。据此回答20题。

20.面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现状,我们应该 ( )

A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能复兴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再创中华服饰新的辉煌

C.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D.拒绝中国传统服饰,大胆创新,适应潮流.

2 1.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2.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儒家思想易于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文化创新来说,这说明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24.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以选料广博而闻名,而且还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 ( )

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R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

25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一选择题:

26.最近几年,在全球化的影响和一些企业经营者的炒作下,西方的一些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针对这种现象,高二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27.联合国把2010年定为“国际文化和睦年”。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

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共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

分析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上述共识的文化生活理论依据。

2 8.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南京云锦,为保护南京云锦采取了多项措施。南京云锦多沿袭传统图案,富贵华丽,主要用作高档礼品;云锦的图案设计较为传统单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时尚需求;云锦只能靠传统手工制作,工序复杂,价格十分昂贵,市场占有率低。因此,保护南京云锦,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更需要南京云锦工作人员为保护南京云锦的努力。

(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南京市政府保护南京云锦的意义。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南京云锦工作人员为保护南京云锦应当如何努力。

29.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

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 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l 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作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其式样、图案主要是中国风格,少有西方画珐琅的特点。优美的珐琅彩绘,结合中国传统的陶瓷制造技术,诞生了许多人类艺术珍品。

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3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 0周年之际,某中学高二学生以“改革开放3 0年成就~—文化篇·印象深圳”为主题,设计了一期黑板报。阅读黑板报内容,回答相关

问题。

版面一:文博会唱出大产业

2010年5月,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代表金融业在第六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与深圳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签订总额为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显示了该行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战略意图。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单位纷纷展示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深圳走出了一条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路子。

版面二:中美学生共奏《春天的故事》

2010年7月14日,来自美国阿拉斯加的学生交响乐团和深圳少年宫管乐团的学生在深圳莲花山上开始了文化交流活动。应邀前来参加开幕式及首场交流音乐会的美国团队在深圳少年宫管乐团团员们的陪同下游览莲花山公园,并在山顶广场邓小平塑像前举行活动。中美学生代表向邓小平塑像献花,并一同演奏《春天的故事》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概括版面一的内容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启示。

(2)结合版面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什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ABB 6~10 BBCBB 11~15 AAADC

16~20 BCCDB 21~25 CCBDA

二问答题:

26.(1)正方观点:“抵制洋节"。理由: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庆祝民族节日,抵制洋节有利于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的。抛弃自己的传统,一味过洋节不值得提倡。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抵制洋节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反方观点:“引进洋节’’。理由: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引进洋节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引进洋节,有利于我们汲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发展、创新本民族的文化。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审题,首先回答出你赞同哪种观点,然后要结合设问,阐述你的理由。学生在作答时,要弄清其实无论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都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回答。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原理,例如:正方观点就要强调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强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反方观点:引进洋节,我们就要从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角度分析,强调文化交流、融合创新。解答此问题时学生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注意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 7.解析:本题结合“国际文化和睦年”,分析文化多样性相关知识,作答时

可从文化多样性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等方面。

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 8.解析:第(1)问结合南京云锦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2)问结合南京云锦制作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南京云锦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丈化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南京云锦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意义。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南京云锦,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传统文化,促进南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①要坚持批判继承。南京云锦工作者要吸取传统图案设计及传统文艺中积极合理的东西,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

②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南京云锦工作者对南京云锦的图案设计要有

所发展,推陈出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时尚需求。③要立足实践,勇于创新。云锦工作者要依据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对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进行大胆创新,使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29.解析:根据本题的设问,可以按照教材构思出答案的基本线索。在答案的每一部分内容中。都尽量与材料的内容相结合,便可写出完整的答案。

答案:(1)创新首先要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画珐琅与中国传统陶瓷制造技术的结合,是珐琅彩成功的重要因素。

(2)吸取、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珐琅彩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3)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来源。珐琅彩的一切灵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们的生产和生活。(4)发挥人的思维创造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法。珐琅彩的传播发展过程,时时离不开人们的思维创造。

30.解析:第(1)问结合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全国各地参展单位的展示.分析如何发展区域文化。第(2)问通过中美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应注意什么,可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作答。

答案:(1)①坚持改革开放,立足社会实践,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②继承传统文化,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③既要反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

(2)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的创新成果。

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⑤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与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班姓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1、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下列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 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D.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犀利哥”、“2012”、“XX帝”、“蜗居”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4、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C.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等都是大众传媒 D.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5、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诞辰日。每逢这个日子,都会有大量海内外炎黄子孙前往炎帝神农农耕文明发祥地湖北随州参加寻根谒祖活动。2013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6月4日在随州开幕,主题初步拟定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7、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8、2013年世界杂技节上,中国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精心编排使“空竹”这项古典杂技焕发新意:婉转动人的江南评弹,以“空竹”对话“琵琶”,清新脱俗、浪漫情愫震撼了西方评委。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9、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了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0、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已经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保持内涵,改变形式 12、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13、京广高铁于2012年底全线贯通,“早上广州喝早茶,中午武汉赏樱花,晚上北京吃烤鸭”的生活体验已变成现实。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产生的根源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加快文化传播速度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6、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②学习应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匀称称重称心 B. 撒腿撒手撒欢 C. 禁止严禁情不自禁 2.读拼音,写词语。 qiān xūjiāo ào dài biǎo gēng zhóng jiān shǒu jià z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相提并________ ________睦相处 源源不________ 没________打采 奔________不息画________添足 ①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面词语中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我还能写出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不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A. 朴素——华贵 B. 匀称——精致 C. 懒惰——勤劳 D. 懦弱——坚强 5.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痛痛快快地喝水 B. 无忧无虑地生活 C. 翻来覆去地遗落 D. 兴奋不已地叫喊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想象人物的神态或动作,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他________:“乘坐公交车时,你们怎能相互打闹呢?” ②爷爷________:“苦苦寻找了三十年,我终于见到了老战友!” (2)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仿写句子) ________,像________。 (3)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改为“被”字句)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宋人________。________。兔走________,________而死。________耒而________,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把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会认字) 富.f____商挣.zh____钱燃.r____烧蜡.l____烛喷.p____香伸缩.s____ 努.n____力草茎.j____ 推.t____开吱.____ī呀 拆.____āi开旧.j____木料小偷.t____ 答.d____ 应.y____ 卷.j____起 一骨.g____碌牙.y____ 齿.ch____ 嚼.j____碎吞.t____ 咽.y____ 悲.____ēi伤 几.j____乎笑眯.m____眯宣.x____布处.ch____理诱.y____惑 舔.t____一下毅.____ì力强.q____大犯.f____错禁.j____令 犹豫.y____ 跺.d____脚聚.____ù会稍.sh____息斧.f____头 二、看拼音写词语。(词语盘点) huǒ chái wéi qún kě lián jī hūnǎ pà ()()()()() nuǎn huo shèng xiàhuǒ chái liànɡ ɡuānɡzhúɡuānɡ ()()()()() ɡào sùhán lěnɡtònɡ kǔqīnɡ chen lǚ xíng ()()()()() yào hǎo zán men cǎo duīzuò shēng dā yìng ()()()()() zuò mènɡjiù mìng pīn mìng mǎ shàng xiāo huà ()()()()() dāng rán gāng cái zhī juéguāng liàng yǎn lèi ()()()()() lái de jídà chī yì jīng ()() 三、多音字组词。 切qiē() 答dā() 应yìng() 骨gū() qiè()dá()yīng()gǔ() 几jǐ() 处chù() 稍shāo() jī() chǔ() shào() 四、词语训练。 1.选词填空。 棵只把块盏辆头 一()树一()鸟一()椅子一()奶酪 一()煤油灯一()手推车一()大黄牛 2.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集合看寒冷的奶酪 搬运包裹呼呼的冬天 偷偷地队伍诱人的木地板 紧紧地粮食美丽的风声 3.给句中带点词语写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种子觉得很舒服 ..。() (2)风就像一个调皮 ..的娃娃,时不时干点坏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走 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jī基chǔ础zhī知shí 识。(66分) 1.zài 在zhènɡ正què确de 的dú读yīn 音xià下huà画“_____”。(6分) 2.dú读pīn 拼yīn 音,xiě写cí词yǔ 语。(8分) yǐhòu huǒbàn yípiàn yīn wèi chīshuǐjiào shēnɡběi jīnɡméi yǒu 3.xiě写chū出xià下liè列zì字de 的bǐ笔shùn 顺。(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lù lǜ 趣 qǜqù站 zhán zhàn 暖 nuǎn luǎn 村 c hūn c ūn 却 qiè què 北

4.xuǎn 选zì字tián 填kōnɡ 空。(5分) 主 住(1)妈妈说我是个有()意的孩子。 (2)我跟奶奶( )在一起。 (3)我们都想念毛( )席。 火 伙 (4)我和小( )伴一起把( )扑灭了。 5.yònɡ 用xià下liè列shēnɡ生zì字zǔ组chénɡ成cí词yǔ 语。(9分) 6.dú读yì一dú读,lián 连yì一lián 连。(6分)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天山季节仪式 地方雪莲 7.bǎ把xià下liè列de 的zì字tián 填zài 在hé合shì适de 的kuò括hào 号lǐ 里。(zhǐ只tián 填xù序hào 号)(3分) ______故事______影子______水果_______房子 8.zài 在kuò括hào 号lǐ里tián 填shànɡ上hé合shì适de 的liànɡ量cí 词。(6分) ④尝 ③讲 京 秋 ②跳 没 ①踩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大题-普通用卷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 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泉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以“用爱心呵护生命,让生命教育进课堂”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决赛在泉州影剧院举行并颁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教师比赛,对学生意义不大 B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要珍爱生命 C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为了安全,不应参加课外活动 D其目的是爱护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可以不关注 2.右图《跨栏》给我们的警示是() A生命史顽强的 B生命在于运动 C要珍爱生命 D人生要有冒险精神 3.“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体会到()A人的生命因自己的成就而闪烁光芒 B生命很珍贵,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C生命有长短之分 D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佛山市干部徐晓珠在援藏的两年多时间里,14次进出墨脱,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为当地群众国商幸福生活托起了迹象的云彩。广东省委决定授予徐晓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据此回答4——5题 4.徐晓珠的行为是() 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行为②想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③用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④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徐晓珠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到边远山区来体现的 ②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将使人生更有意义 ③青少年要树立奉献意识,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 ④青少年要像徐晓珠一样到西藏去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6. 8月12日下午,济宁金乡县的李目辉正在河边温习功课,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呼救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分:2分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茎.(jīng)叶答.(dā)应回答.(dá) B.几.(jī)乎几.(jǐ)圈缩.(suō)小 C.召.(zhào)开融.(róng)化悲.(bēi)伤 D.禁.(jìn)止稍.(shāo)息诱.(yòu)人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教() 孝() { 招() 召() { 伸() 申() { 棕() 宗() 四、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7分) 1.

五、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8分) A.灯不拨不亮, 。 B. ,无理寸步难行。 C. ,万古胜负在于理。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而没有道理一步都很难走。正所谓“”(填序号)。 六、课内阅读。(15分)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可能在想: 。第二次“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它可能在 想: 。(6分) 2.从这两个“看”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 3.你觉得鸟儿是个怎样的形象?(5分) 七、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三袋麦子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 ...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 ..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土地爷爷:“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土地爷爷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土地爷爷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dùn)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1.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4分) 迫不及待: 拜访: 2.小猪、小牛和小猴得到礼物后,分别是怎样做的?(5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用“____”画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挑.弄(tiǎo tiāo)丰.收(fōng fēng) 钥匙.(chi shi) 凌.乱(líng lín) 雨靴.(xuēxüē) 增.添(zēn zēng) 二、写同音字。(9分) 三、读拼音,写词语。(8分) 四、比一比,再组词。(4分)

五、按要求填量词。(12分) 1.表示的数量少 一(把)钥匙一(盒)颜料一(个)巴掌一(块)地毯一(首)歌曲一(双)雨靴2.表示的数量多 一(枚枚)邮票一(片片)叶子一(阵阵)香味一(朵朵)小花一(颗颗)谷粒一(把把)扇子 六、读一读,连一连。(4分)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缩句) 雨有颜料。 2.啊!多么 ..明朗的天空。(用加点词写句子) 这里的景色多么美丽! 3.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摇摆。(改成拟人句)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4.秋天,田野成了金黄色。(改为比喻句)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 八、古诗赏析。(7分) 1.“一年好景君须记”的下一句是(①)

①最是橙黄橘绿时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2.“萧萧梧叶送寒声”中“萧萧”的意思是风声。 3.《赠刘景文》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来送给刘景文的。 4.请你从下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九、阅读理解。(15分) (一)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衔来树枝造房子,找来松果当粮食,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圈出本段话中所描写到的景物。(2分) 2.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描写的是在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3分) (二)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③。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①,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uìniǎo chèn shān sìyǎng pí láo ōu zhōu ()()()()() zhì xiè jiù hù qìwēn tèshūqǐ ché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栋()泛()介()衬() 冻()眨()价()村() 秆()砍()练()壁() 杆()炊()炼()璧() 三、选词填空。(6分) 必需必须 1.这件事别人办不了,()你亲自去。 2.这些都是家庭生活()的开支。 居然果然 3.天气预报真灵,今天早晨()下起了小雨。 4.我真没想到,他()能被评为“三好生”。 因此因为 5.他训练刻苦,()取得了竞赛的好成绩。 6.他能取得好成绩,是()平时刻苦训练。 四、用“________”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8分) 小爪(zhuǎzhǎo)子念(liàn niàn)头 苇秆(gān gǎn)温暖(luǎn nuǎn) 应(yīng yìng)有尽有濒(bīn bín)临 蹬(dēng dēn)开衬(chè chèn)衫 五、照样子写句子。(3分) 例: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分) 1.万壑树参天,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 2.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 3.雨里鸡鸣一两家,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回答问题。(14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5分) 一、读一读,写出下列的词语(5分) zūn yán cái fùkuǎn dài dào d?píbai ( ) ( ) ( ) () ( )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我真稀望她第一次扎珍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客和鼓厉。 ()()()()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遵()例()喉()瘦()酷() 尊()列()候()搜()配()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迷()不()面()菜()狼()虎() 骨()如()走()串()将()比()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6分) 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1、这位年轻的护士()是第一次扎针,()显得特别紧张。 2、这位年轻的护士()两针却没扎进血管里,()我的母亲并没有责怪她。 3、对这位年轻的护士的行为,我的母亲()没有责怪她,()还给予她鼓励。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哈默的言行感动了所有读者。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起香味俱佳的食物来。 缩写句子: 七、修改病句。(6分) 1、《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写得太迷人了。 2、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 八、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6分) 1、,行必果。 2、,金石为开。 3、爱人者,;敬人者,。 4、老吾老,;幼吾幼,。 九、有人说:“一个人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十、(一)读《中彩那天》片段,回答问题(15分)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3.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5..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

英语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4新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Unit2 What time is it?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Listening Part 一、根据录音内容选择你所听到的答案,并把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 1. A.go home B.go to bed C.go to school ( ) 2. A.lunch B.breakfast C.dinner ( ) 3. A.ready B.read C.write ( ) 4. A.hurry B.library C.worry ( ) 5. A.sister B.over C.there 二、根据录音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与录音内容是(T)否(F)相符。 ( ) 1.It′s 7:30. It′s time to get up. ( ) 2.It′s 4:45. It′s time to go home. ( ) 3.Is it 7:00 now? Yes, it is. ( ) 4.What time is it? It′s 11:10. ( ) 5.Time to go to bed . It′s 9:15. 三、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写出正确时间。 四、根据录音内容,在句子的空格中填上单词,将句子补充完整。(每空一词) Tick, tock, tick, tock, says the clock , It′s 9:45. It′s time for . It′s 11:05 . It′s time for .It′s 2:50. It′s time for . It′s 4:20. It′s time for . Writing Part 一、看一看,选出正确答案。 ( ) 1.Time for P.E. A.Hand in the homework. ( ) 2.Time to go to the garden. B.Draw a tree. ( ) 3.Time for lunch. C.Jump and run. ( ) 4.Time to go to the library. D.Have some chicken. ( ) 5.Time for English. E.Drink some milk. ( ) 6.Time to go to the teacher′s office. F.Water the flowers. ( ) 7.Time for breakfast. G.Read and write. ( ) 8.Time to go to the art room. H.Read a book. 二、选词填空。 ( )1.School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A.am B.is C.are ( )2.Let′s go home! Just minute. A.a B.the C.an ( )3.It′s 7:05. It′s time school. A.to B.to go C.to go to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字词积累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月晕(yūn yùn) 杜甫(fǔ pǔ) (yánɡxīánɡ ) 委屈(qū pū) 愈合(yù yǜ) 仲裁( zhōnɡzhònɡ) 2.在正确的字上画“”。(6分) 交(叉又) (膝漆)盖 (漫慢)长 涂(沫抹) 指(晖挥) 拥(挤济) 3.下列选项中含有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的是( )。(2分) A.凉爽一清爽仿佛一似乎 B.寂静一喧闹温柔一轻柔 C.炫耀一夸耀胆怯一害怕 D.徜徉一俳徊潇洒一酒脱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形容走得缓慢从容) B.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日光不明) C.这些事一是永不漫灭的回忆。(被磨灭) D.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5.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1)(胆怯)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 )的雪花 ( )的光华 (2)(洗涤)污垢 ( )阴霾 ( )银霜 ( )尘垢 二、句子练习.(13分) 1.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仿写一个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2)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改变词序,句意不变) (3)哪一颗星没有光?(改为陈述句) (4)风蝶儿在树叶间飞。(改为拟人句)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那草滩的绿,;那菜花的黄,;而那湖水的蓝,又是啊! ①黄得蓬勃②蓝得多么醉人③绿得娇嫩 A.213 B.312 C.123 D.321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3)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0分) 1.《白桦》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白桦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3.戴望舒的《绿》写出了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统编版语文一下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走 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j ī础ch ǔ知zh ī识sh í 。(66分) 1.在z ài 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下xi à画hu à “_____”。(6分) 2.读d ú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词c í语y ǔ 。(8分) y ǐ h òu hu ǒ b àn y í pi àn y īn w èi ch ī shu ǐ ji ào sh ēn ɡ b ěi j īn ɡ m éi y ǒu 3.写xi ě出ch ū下xi à列li è字z ì的de 笔b ǐ顺sh ùn 。(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l ù l ǜ 趣 q ǜ q ù 站 zh án zh àn 暖 nu ǎn lu ǎn 村 c h ūn c ūn 却 qi è qu è 北

4.选xu ǎn 字z ì填ti án 空k ōn ɡ 。(5分) 主 住 (1)妈妈说我是个有( )意的孩子。 (2)我跟奶奶( )在一起。 (3) 我们都想念毛( )席。 火 伙 (4)我和小( )伴一起把( )扑灭了。 5. 用y òn ɡ下xi à列li è生sh ēn ɡ字z ì组z ǔ成ch én ɡ词c í语y ǔ 。(9分) 6.读d ú一y ì读d ú ,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6分) 多彩的 香甜的 美丽的 洁白的 壮观的 遥远的 水果 天山 季节 仪式 地方 雪莲 7.把b ǎ下xi à列li è的de 字z ì填ti án 在z ài 合h é适sh ì的de 括ku ò号h ào 里l ǐ 。(只zh ǐ填ti án 序x ù号h ào )(3分) ______故事 ______影子 ______水果 _______房子 8.在z ài 括ku ò号h ào 里l ǐ填ti án 上sh àn ɡ合h é适sh ì的de 量li àn ɡ词c í 。(6分) ④尝 ③讲 京 秋 ②跳 没 ①踩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是世界的,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原因: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正确的态度: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

2020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最新2020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 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计算。(23分) 1、口算我最快。(15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16÷4= 30÷5= 24÷6= 20÷5= 4÷2= 30÷6= 6÷3= 15÷5= 8÷2= 16÷8= 3、列式计算。(8分)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15里面有几个3? (3)6的5倍是多少? (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二、填空题。(50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三五()二十五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3 6 4+5 4×5 8÷2 2×2 1+1 1×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4 6 6=12 5 3=15 20 5=4 30 5=25 25 5=30 16 4=4 7 1=7

5、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分) ()÷()=()()÷()=() 6、圈一圈,填一填。(10分) (1) 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2)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 ()个。算式是()。 7、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2分) 8、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9、24÷4=()读作()除以(),表示把()平 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 10、加法算式: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七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We go to school on weekdays and go to cinema at weekends. A. /;the B. the; the C. the;/ D. /;/ ( )2. Mrs Green enjoys Beijing opera a lot. She often goes to the . A. school B. office C. restaurant D. theatre ( )3.一Is this new car? 一No. is over there, the red one. A. your; Mine B. your; My C. your; My D. yours; Mine ( )4.一Mum is cooking fish in the kitchen. Can you it? 一No, I can't. I have a bad cold a runny nose. A. See B. sound C. taste D. smell ( )5.一Look at the trousers, Andy. They look like yours. 一No. Mine black and white. A. is B. has C. have D. are ( )6.He enjoys_______badminton. A.played B.to play C.pl ay D.playing ( )7.This town is about two hundred kilometers__________Nanjing. A.far B.far away.C.far away from D.away from ( )8.一What shall we do tomorrow? 一Why_______to the cinema? A.don't;go B.not go C.don’t going D.not you go ( )9.It _______only 20 minutes to the park by bike from my home. A.brings B.takes C.carries D.needs ( )10.—Let’s go to the park to play football,shall we? —_______It’s getting too late.A.Why not? B.That’s all right C.Better not D.Never mind ( )11. Hurry up, or you will the early bus. A. forget B. miss C. leave D. catch ( )12. The woman under the tree are mothers. They are old friends. A. Tom and Jacky B. Tom’s and Jacky’s C. Tom and Jacky’s D. Tom’s and Jacky ( )13 . Xu Beihong is for his paintings of horses. A. fresh B. famous C. interesting D. important ( )14. is the bus stop from here? It’s about five minutes on foot. A.How long B.How far C. How many D. How often ( )15. 一Why not go to the theatre tonight? 一. A. It doesn't matter. B. Thank you. C. Sorry to hear that D. Sounds great! 二、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A man comes home from work late. His 5-year-old son is 1 for him. “Daddy can you give me $10?” his son asks. The father is very 2 and says, “ If you want to buy a toy, you can go back to your 3 and go to bed.” Later, the man 4 maybe he really needs to buy something. The boy doesn't ask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