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声和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7 声和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7 声和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声和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一、声环境影响评价

(一)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庆元县声环境现状调查

在县城噪声功能区划分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群众反映强烈。1999年庆元县对县城进行了噪声功能区的划分,将县城划分为9个功能区,其中1类适用区2个,2类适用区4个,3类适用区2个,4类适用区1个。并在2002年完成了噪声达标区的创建工作,通过各部门的配合协作,采取有效措施,各功能区均能达到标准要求。详见表7-1。

表7-1 声环境质量结果统计表

2、建设项目声环境本底调查

建设项目附近基本上是山地和农田,为了解拟选厂址和声环境本底状况,在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见表7-2。

表7-2 声环境本底调查结果(昼间)

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看,建设区域的环境噪声本底值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Ⅱ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 声环境质量预测分析

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于建设阶段的施工噪声和建成后投入正常运行时期的水泵房内的机械动力噪声。建设阶段噪声主要来自建设施工时灌注铅孔打桩噪声和运送建筑材料、建筑土石方时的交通噪声,虽然噪声较高,但由于施工期较短,再加上夜间禁止施工,估计本项目建设阶段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根据工程分析和对同类自来水厂厂房内的噪声监测结果分析,本项目新建的水厂厂房内的平均声级的预测值,为了本次工程预测分析的安全性,以自来水厂水泵房内的实测最大值作为新建水厂泵房内的平均值,即88.5dB。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项目位于白象山山腰,可以充分利用水库水位的位能,保证重力流输水至水厂,所以取水过程中基本不需要水泵。另外,水厂内水泵等设备都安装在机房内,对外界影响相对减小。

综上所述,本项目水厂在建设时期和正式投入运行阶段,只要达到上述条件要求,本项目的噪声对水厂周围环境影响将不会很明显。

二、固废影响评价

1、建设期固废影响评价

建设期主要会产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施工场地应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点,由城市环卫部门集中处理。严禁施工人员将生活垃圾倒入附近河流,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景观。

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严禁施工废弃物料、建筑垃圾等排入附近水体;对废建材要尽量回收利用,弃土、弃渣尽可能用于填塘、筑路,确实不能利用的废弃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送往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营运期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与生产废水处理站所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1.2kg计,则现有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28.91t/a,扩建项目职工产生生活垃圾19.71t/a。生产废水处理站现有日产生湿污泥(以含水率95%计)按2.5吨计算,则现有日产生湿污泥912.5t/a;扩建项目完成后日产生湿污泥按10吨计算,则扩建后日产生湿污泥3650t/a。

对于本项目生产废水处理站所产生的污泥,由于其含水率较高,应首先对其进行脱水,然后在对泥饼进行适当处理。该污泥不是有毒危险固废,仅为一般有害固废,从原水当地的水质检测结果可以分析,该污泥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较小,经脱水处理后可以农用,也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外运填埋处理。在此情况下,固废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第七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污染物则除外。 固体废物的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 –工业固体废物:冶炼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轻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来自于农业生产、禽畜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禽畜排泄物等。 –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 建设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 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已成为有些国家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的部分企业,采用焚烧法处理塑料排除的Cl2、HCl和大量粉尘,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至于一些工业和民用锅炉,由于收尘效率不高造成的大气污染更是屡见不鲜。(2)对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受到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泊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废物堆放,其中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能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分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土壤的污染也可导致有毒物质在植物中的富集,并进入食物链。 管理原则 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从生产、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即从摇篮到坟墓)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在生活垃圾方面: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日用品、食品容器的回收再利用,净菜进城等等。在工业生产方面:培养每个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树立最小量化意识,建立最小量化制度和操作规范,改进生产工艺或设计,选择适当原料,制定科学的运行操作程序,提高回收利用率,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固体废物。 管理制度

环评工程师考试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解析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 (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2、某扩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内有一个工业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3、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200m 4、某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 A.道路中心线外两侧300m以内 B.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 C.道路边界线外两侧200m以内 D.道路红线外两侧200m以内 5、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 A.计算到L为80dB的区域EPN B.计算到L为80dB的区域WECPN C.计算到L为70dB 的区域EPN D.计算到L为70dB的区域WECPN6、某机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一般为()。 A.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侧向各200m的范围

B.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1~2km、侧向各6~12km的范围 C.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的范围 D.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2~10km、侧向各2~4km的范围 7、二、三级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A.贡献值 B.叠加值 C.背景值 D.预测值 8、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建筑时,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高于(含)二层 B.高于(不含)三层 C.高于(含)三层 D.高于(含)四层 9、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10、对于固定声源评价,一定要绘制等声级线图,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 11、在工程分析中,要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以上都是 12、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级和二级 13、声环境现状调查需收集评价范围内()地理地形图。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医院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4、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污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清镇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泥交由贵阳市城投环境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置。 ①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由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门急诊病人产生。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生活垃圾产生量以 0.2kg/d 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3.6kg/d 。 ②医疗垃圾 项目建成运营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医疗垃圾,具体产生类别、名称等情况详见表 3-10。 病房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量按下式计算: Gw= G j N×365÷1000 式中: N—医院床位数,单位:张, N 为医院污染源普查表中填报的数据; Gw—医院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单位:吨 / 年; Gj—医疗废物产生量校核或核算系数,单位:千克 /床位·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本项目选取0.42kg/床·日经计算,医疗垃圾产生量约为 18.48 kg/d。门诊医疗垃圾按每日每人次产生 0.2kg 计,产生医疗垃圾 30kg/d。 全院共产生医疗垃圾 48.48kg/d,约 a。 表 3-10 项目产生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②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 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③ 一次性医疗器械 * 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 ③污泥 器具、材料等物品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 (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 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 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 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环评报告范文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9年05月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为促进广州市在全面谋划各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规划好环保部门严格管理的污染环节,将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又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张广宁市长在市环保局《关于尽快编制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问题的请示》和市发改委《关于编制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及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作计划的请示》上作出批示。其中,将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2个行业专项规划及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列入编制内容。同时,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05]43 号)也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列入“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方案。 据此,广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委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广州市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专项规划》,以加快推进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如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批。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报告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指出,“必须依照国家规定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作为审批规划的重要依据”。2006年,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2006年)》(环办〔2006〕109号文)再次强调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认真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明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程:__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 月1 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 月1 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 月28 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月1 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 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 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 月1 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 年7 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愈发重视,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提出“无废城市”概念,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处理处置 引言 针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无废城市”的实现。而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染,而做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有效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因此,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报道,国家生态环境部门在2018年对全国环境现状进行了普查,全国共有247个大中小城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达到近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工业危险废弃产物产量达到3207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量达到201亿吨,生活垃圾产量达到2.14亿吨,医疗固体废物产量达到72.6亿吨。而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一旦得不到妥善处置,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对固体废物防治的重视,广东省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的建设。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市均有多个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规划建设。而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既是法律所规定的必要程序,同时,有助于在项目规划建设阶段。针对区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以及项目拟处理处置的固体废物种类,提出合理可行的生产工艺,可以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的污染产生排放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减少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2.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选址的合理合法性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的选址需满足以下条件:(1)应符合国家、省、市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部分特殊保护规定的流域,项目选址还需要满足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相关文件的要求;(2)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他相关污染防治规划等要求,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建设的区域,对于部分入园项目,还应分析项目选址与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中对于产业准入及用地规划的相符性;(3)应根据项目性质,确保项目选址满足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他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政策中选址要求;(4)应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明确项目选址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2.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工艺技术的适用性 固体废物主要处置方式有生物法、热处理法、物理法等,此外,还有针对固体废物有价成分进行综合利用的方式。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按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杭州市第二工业固废处置中心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补充报告 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Zhejiang Huanke Environment Consultancy Co., 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一五年八月

目录 1 前言..................................................................................................................... - 1 - 2 项目概况 ............................................................................................................ - 2 - 3 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1 本项目处理处置设施特点 ..................................................................... - 5 - 3.2 本项目允许接纳废物类别分析 ............................................................. - 5 - 3.3 建议........................................................................................................ - 10 -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00m,料场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 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 表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 表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医院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污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清镇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泥交由贵阳市城投环境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置。 ①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由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医护人员、门急诊病人产生。根据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2kg/d·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53.6kg/d。 ②医疗垃圾 项目建成运营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医疗垃圾,具体产生类别、名称等情况详见表3-10。 病房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量按下式计算: Gw=G N×365÷1000 j 式中: N—医院床位数,单位:张,N为医院污染源普查表中填报的数据; Gw—医院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单位:吨/年; Gj—医疗废物产生量校核或核算系数,单位:千克/床位·天。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本项目选取0.42kg/床·日经计算,医疗垃圾产生量约为18.48 kg/d。 门诊医疗垃圾按每日每人次产生0.2kg计,产生医疗垃圾30kg/d。 全院共产生医疗垃圾48.48kg/d,约17.7t/a。

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③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 器具、材料等物品。 ③污泥 本项目产生的污泥主要有化粪池污泥和污水处理站污泥。 1)化粪池污泥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每人每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本项目完成后病人、陪护及医生最大人数为118人,则本项目的化粪池污泥为17.7kg/d。 2)污水处理站污泥 根据调查,化粪池出水SS的浓度为200mg/L,混凝沉淀后SS的浓度为 60mg/L,SS的浓度为56 mg/L,产生量为2.65kg/d。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固废污染防治章节编写指南

附件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固废污染防治章节编写指南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章节的编写,制定本指南,各有关环评机构应参照执行。编制单位可根据具体项目,对《指南》内容在报告书中的章节和表格形式作适当调整。 1工程分析章节 1.1建设项目副产物产生情况 列表(见样表1.1)说明建设项目副产物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固态、半固态、液态等)和产生工序(并在工艺流程图中标注)。(注:可作为废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除外) 样表1.1建设项目副产物产生情况汇总表 1.2.1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的规定,判断每种副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说明判定依据,并以列表说明判定结果。 样表1.2.1副产物属性判定表(固体废物属性) 注:判定依据应当按《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提供的内容填

写。 1.2.2危险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定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具体步骤是:(1)固体废物产生工序或者所含成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属于危险废物;(2)固体废物所含成分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附录A的,属于危险废物;(3)未列入《名录》的,应酌情提出是否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的要求,并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组分,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1~7-2007)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指标,作为危险特性鉴别的依据。(4)经《名录》判别属危险废物的,需将判定结果以列表形式(见样表1.2.2-1)说明;需作危险特性鉴别的,以表1.2.2-2的形式说明。 样表1.2.2-1危险废物属性判定表1 注:“废物代码”,经判定属于危险废物的,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废物代码。 样表1.2.2-2危险废物属性判定表2 注:“固体废物名称”一栏,填写除已经判定为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

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1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共50题) 1.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时段测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 A.总声压级≥A声级B.A声级≥总声压级 C.总声压级≥各倍频带声压级D.A声级≥各倍频带声压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测紧邻道路第一排第十层居民住宅处的环境噪声影响时,主要考虑的声传播衰减因素是()。 A.几何发散衰减B.地面效应衰减 C.临路建筑引起的声级衰减D.绿化林带引起的声级衰减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施工期 B.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不包括运行期 C.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仅以工程预测近期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D.运行期声源为固定声源时,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4.某新建城市快速路通过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城市大型居民稠密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 C.三级D.低于三级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公路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一般为道路用地红线两侧200 m B.公路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界处噪声影响预测值必须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否则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C.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机场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最远至主航迹下跑道两端各12 km D.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 WECPN为75 dB的区域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 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4.环境标准体系 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 学习难点 1.环境标准体系 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第一节环境 一、环境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就是相对于该主体的环境。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

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选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1)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环境的区域性 环境的区域性决定在研究和解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时必须掌握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 2.变动性和稳定性 (1)环境的变动性 (2)环境的稳定性 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即保持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资源性与价值性 (1)资源性: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总和。 包括: 物质性资源:指生物、矿产、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狭义的资源范畴。 非物质性资源:指环境所处状态。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会提供不同的条件。环境状态的有用性也体现了环境的资源性。 (2)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第二节环境影响的概念 一、环境影响的定义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两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