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设计者:刘垂良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代表着我国古代

文学的辉煌的成就。本科通过对五首诗词的学习和吟咏,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以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学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和默写阶段,对于诗歌的意境难以深刻

理解,对诗歌的内涵的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与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品味关系密切。(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3、情感与价值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通过学习,以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四)、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二、【课前自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

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方法引导:1、认真阅读课下注释 2、查阅相关资料。

练习: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行路难》作者,字,号。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

原之后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世称为“”,现存作品有《》。

2、杜甫,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他的诗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

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他被称为。

3、《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1792—1841),代浙江人。代家、____________家。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代诗人,和并称高岑。

目标二:初读感受

方法引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练习:1、一读再读,反复的读,直到读出感觉。

2、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结庐.()悠.然()金樽.()珍羞.()投箸.()挂罥.()塘坳.()布衾.()大庇.()突兀.()瀚.海()风掣.()狐裘.()岑参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风雨不动/安如山。(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目标三:再度感悟——感悟诗的类容,诗歌意境

方法引导:1、认真阅读课下注释 2、查阅相关资料。

(一)、根据注释,解释词语:

(1)结庐

..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

..万钱(4)今安.在

(5)直挂云帆济.沧海(6)安得

..广厦千万间

(7)高者挂罥

..风定云墨色

..长林梢(8)俄顷

(9) 都护铁衣冷难着.(10)瀚海阑干

..百丈冰

(11)风掣.红旗冻不翻(12)狐裘

..不暖锦衾薄

(13)落红

..不是无情物

目标四:品读理解——品味诗歌情感,品味诗歌的技巧。

方法引导:1、方法引导:自主阅读,自主品味。

目标五:赏析积累。

方法引导:赏析下列名句,然后抄写几遍。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山回路站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课外名言警句积累。

(1)言者无罪,_____________。(2)一言既出,_____________。

(3)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7)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8)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1、掌握了那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要求及目标:

第一步、学生依据“导学案”中指出的自主学习内容,结合问题,进行独立学习对知识和问题形成初步的见解。

第二步、通过课前自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诗词的步骤和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三、【课堂导学】

结合背景资料和课下注释,思考以下问题,必要时和同学互相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思考成果记录在课本上,并准备课堂展示!(不要畏难,坚信自己能做的很好!)

第一课时

一、《饮酒》

1、“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是什么意思?结合的诗人生平和作品,你认为陶渊明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3、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总结:《饮酒》的主旨是什么?

二、《行路难》

1、诗歌可分几层?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却“心茫然”。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为何“心茫然”?

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总结:(1)《行路难》的主旨是什么?

(2)全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请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2、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3、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又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5、总结:(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旨是什么?

(2)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运用的很是精当,是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塞外的天气奇异无比,那么诗歌是如何描写塞外寒冷的?请找出诗中的句子,谈谈自己

的理解。

2、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名句赏析(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风掣红旗冻不翻”

(3)结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总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主旨是什么?

第三课时

五、《己亥杂诗》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3、总结:《己亥杂诗》的主旨是什么?

(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将笔记整理在课本上。)

六、总结与提升,畅谈收获。

(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能力、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梳理,强调重点,点拨疑点,把零碎的知识变成系统的,把个例归纳成规律,把方法变成思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积累了那些诗歌名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那些学习诗词的方法?

实施要求及目标:

1、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互动;形成共同理解。

2、采取抽签的形式,选择小组要展讲的问题。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进行班内交流展示,展讲时注意面向全体同学。

3、疑难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最佳答案最后由老师定位。

4、板书并注意条理性,不完整之处,他生补充,教师再适时对重点、难点、易错点加以强

调,构建一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理解的更清晰透彻。

四、【课后测评】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lú)悠.然(yiōu)

B.金樽.(zūn)庇.护(bì)

C.突兀.(wù)风掣.(chè)

D.浩瀚.(hàn)挂罥.(ju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结庐

..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

(3)直挂云帆济.沧海(4)秋天漠漠向.昏黑

(5)玉盘珍羞直

..万钱:(6)风掣.红旗冻不翻:

(7)瀚海

..阑干百丈冰(8)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3、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D、试谈谈你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理解。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

三、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 ,

_ 。

(7)《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 。

四、课内诗歌欣赏

(一)《行路难》李白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反复咏叹,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仁人志士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共同心声。

B、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严酷的现实,一是崇高的理想,两条线索交替、冲突呈现出此起彼伏、飞腾跳跃的气势。

C、诗人面对美味佳肴,却无心享用的原因是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诗中的“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D、诗歌表现了诗人济事不能、弃世不忍,只能乘船垂钓度日的落拓情怀。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

A、本体:雪喻体:春风

B、本体:春风喻体:雪

C、本体:雪喻体:梨花C、本体:梨花喻体:雪

2、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五、课外阅读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_。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六、名句积累

1、搜集积累:杜甫诗歌中抒写忧国忧民的诗句。

2、搜集积累:古代描写雪景的诗句。

3、搜集积累:自由积累并分类(不少于5类)。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教师:班级:学生: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自学 一、注音或写字 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aqióng楼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家。 2.(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_____家。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优秀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课标八年级下)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之《诗词曲五首》学案与答案

《诗词曲五首》复习课学案 一、文学知识填空 1.《乐府诗集》由(朝代)(人名)所编,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双璧”指的是:汉乐府诗《》和北朝民歌《》。 2.岑参,朝诗人,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3.辛弃疾,字,号,(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合称“”,与李清照并称“”,著有作品《稼轩长短句》。 4.文天祥,字,又字,号,(朝代)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并称为“宋末三杰”。 5.张养浩,字,号,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著称。与清河、汶上并称为“三俊”。 二、默写检测 (一)《十五从军征》

1. ,雉从梁上飞。 2.中庭生旅谷,。 3.《十五从军征》中的“,”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4.《十五从军征》中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散入珠帘湿罗幕,。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何处望神州?。 2.千古兴亡多少事?。。 3. ,坐断东南战未休。 4.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a)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 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 五、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首是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疑问探究: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

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它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四、学生自主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1、《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尤其巧妙,不是承接上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含义: 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它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 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形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 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 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诗的首联叙述了自己被起用以来历经的百般磨难,颔联进一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境遇,颈联则将颔联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以渲染,这样,在前三联充分渲染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将诗意推向了高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如果说前三联气氛是悲愤的话,尾联就可谓雄壮;如果说前三联的基调是沉郁的话,尾联就可谓高昂;如果说前三联读来令人怆然生悲的话,尾联则感人肺腑,气贯长虹,催人奋进。 五、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赤壁》虽为咏史诗,也是借题发挥,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word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⑷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5 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 一、整体感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诗的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意志坚定,精神乐观,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2.赤壁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学案新人教版【基础存盘】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冢.累累()舂.谷()冷难着.() 风掣.()万兜鍪.()踌躇.()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饴.阿谁() (2)风掣.红旗冻不翻() (3)干戈 ..寥落四周星() (4)望西都,意踌躇 ..() 3.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热情歌颂历史人物的一句是:。 (2)《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从而成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4)曲作《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点题句 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过渡句是:,。 【课内精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的练习。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始”的表达效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5.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老兵形象,这位老兵具有什么典型意义? 6.诗中这位老兵返乡前后,其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的练习。 7.诗中写了四幅雪景图,请根据示例分别给其他两幅图命名。 图一:八月飞雪苦寒图 图二: 图三:东门惜别惆怅图 图四: 8.品味“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二字妙在何处。

9.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依据诗题,诗歌可分作两大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写边地的壮丽雪景;后十句为第二层次,写送武判官的情形。 B.诗歌第三、四句以梨花盛开比喻雪压冬林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 C.诗歌第十四句中的“红旗”不仅昭示着天气的奇寒,而且象征着将士们的威武不屈。 D.诗歌最后两句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的练习。 10.写出词中用典寓意的句子。 11.从全词来看,词人是运用何种方式来述志抒怀的? 1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的练习。 13.这首诗的首联写了诗人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14.颈联的“惶恐”“零丁”语带双关,试分析其内涵。 15.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的练习。 16.这首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请你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语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拓展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8.“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19.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doc

25诗词曲五首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长批改: 课题诗词曲五首主备人:谭公明审核人: 学习口标1.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重难点学习方法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3、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2课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疏通生字词,把前三首诗熟读到可以背诵。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背景简介:唐顺宗吋,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时,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遇到口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深表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以诗相答。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指名读,齐读, 分组读形式可多样,读完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牛大概理解诗意,下同) 3、请用原文语句冋答问题。 (1)本诗屮用典的语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诗屮的「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当堂背诵,并请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赤壁》 1.背景简介: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经过赤壁吋,有感于历史,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2.朗读《赤壁》,注意节奏和情感。 3.这首诗借物兴感的是哪两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达了诗人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4?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三)《过零丁洋》 1.背景简介:德祜元年文天祥响应朝廷号召,抗击元军,三年后兵败被俘。第二年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被押解大都,后英勇将义。 2、朗读《过零丁洋》。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南打萍。 4.《过零丁洋》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舍牛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三、展示交流 四、检测拓 展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板书)2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自学 一、注音或写字 畔( ) 烂柯.人( ) 闻笛fǜ( ) 折jǐ( ) 干gē( ) 寥.落()风piāoxù( ) hàn qīng ()宫què()qióng楼() 绮户()Chán juān ()fēng luán ( ) chou chu(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 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诗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