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检验与质量控制

涂装检验与质量控制
涂装检验与质量控制

涂装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整个涂装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检查工作将贯穿于以下重要阶段:

(1)车间底漆施工时;

(2)表面预处理的检查;

(3)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检查;

(4)施工后的检查。

在质量控制和检查过程中,应该检查并记录下当时的工作情况,是否按良好的施工工艺进行,是否符合涂料供应对于产品的要求。如果没有按要求施工,要及时进行修正措施,并在工作继续进行前进行确认。

一、钢板车间预处理检查

钢板车间预处理是在预处理流水线进行的,钢板经抛丸除锈后即进行自动喷涂。它要求车间底漆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车间底漆喷涂流水线的主要部分是预热、封闭抛丸、喷涂、烘干、磨料回收以及输送辊筒等组成。有时在处理前,先要进行液压校平。

1.1钢板车间预处理的检查要点

(1)钢板等级要求根据ISO8501-1:1988,达到原始锈蚀等级A级和B级。(2)钢板表面要没有油脂和其他污物。

(3)对抛丸用的磨料钢丸、钢砂和钢丝段的规格和质量进行检查。

(4)抛丸除锈要求达到ISO8501-1:1988 Sa2.5级。

(5)抛丸后的清洁度要达到ISO8502-2:1993的等级2。

(6)抛丸除锈后的钢板表面粗糙度达到Rz40~75um。

(7)要注意抛丸除锈的抛丸量、密度分布以及钢板的走速。

(8)自动喷涂的状态,包括喷枪的运行,喷涂搭幅。

1.2钢结构处理检查

钢结构处理的内容是讲对在经过切割、焊接、装配后产生的结构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使之更有利于涂装工作,有利用涂层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

(1)锐边打磨光滑。

(2)粗糙焊缝打磨光顺。

(3)飞溅和焊豆的去除和打磨。

(4)裂缝和凹坑必须进行校正和补焊,并打磨。

(5)手工焊缝由于较为粗糙,要求打磨光顺。

(6)钢板的切割边都很毛糙,要求打磨光顺。

1.3表面处理检查

表面处理的检查如下:清洁度、原始状态的评定、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后的清洁度、气候条件。

1.3.1清洁度。溶剂清洗(SSPC SP-1)除去盐分、油脂和灰尘等污物.

清洁度的检查工作一般包括两次.第一次是溶剂清洗,首先除去油脂灰尘污物。通常还包括淡水,可以除去可溶性盐。第二次是评定施工喷涂前的清洁度。

1.3.2原始状态评定。ISO8501-1:1988规定钢材表面原始程度按氧化皮覆盖程度和锈蚀程度分为A、B、C、D,4个等级。

A.大面积覆盖附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B.已开始锈蚀,且氧化皮已开始剥落的钢材表面。

C.氧化皮已因为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但在正常视力观察下仅见少量点蚀

的钢材表面。

D.氧化皮已因为锈蚀而剥离,在正常视力观察下,已可见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1.3.

2.A表面处理检查分为未涂装钢材检查,和已涂装钢材检查。也既是钢材的一次表面处理和二次表面处理。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ISO8501-1目视评定预处理等级的依据,它包括28张典型样板的照片。

※1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用手工铲刀、钢丝刷、和打磨机械工具进行的表面预处理,以字母St表示。

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几乎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杂物。

St3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同St2,但表面处理要彻底的多,表面应具有金属底材的光泽。

※2 喷射清理。以喷射方式进行的表面预处理,以字母Sa表示。

Sa1 轻度喷射清理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几乎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

Sa2 彻底喷射处理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几乎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物应当是牢固附着的。Sa2.5 非常彻底的喷射处理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使钢材表观洁净的喷射处理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该表面应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

1.3.

2.B对于已涂装钢材,有一个相对较新的标准:ISO8501-2先前涂漆的钢板在除漆后的准备级别。ISO8501的基本要点是,经验显示在定期间隔进行维修工作时确实没有必要总是完全除去旧涂层。

局部清理满足要求后,还要达到以下要求:

(1)剩下的完好涂层需要有助于新的防腐蚀系统持久,并且完全与之相兼容。(2)在局部处理锈蚀部位至底材的时候,在周边部位不能搞得无法修补或太过于明显的被损害。

(3)尽可能的节约维修工作的费用。

ISO8501-2适用于喷射清理、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及机械打磨处理后准备涂装的表面,并用字母来说明每一处理级别及方法,Sa、St、Ma。其中Ma表示机械打磨。字母P通常加在前面表示这是对旧涂层的局部清理。如P St3表示非常彻底的局部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该标准范围还适用于经过预处理的钢材,经过车间预处理的钢材在经过搬运、长期堆放、焊接、切割、机械碰撞或自然原因等因素,故进行清理之前应再次进行溶剂清洗或其他方法去除可见的油脂和污物以及可溶性盐份和焊迹。

1.3.3粗糙度

钢材经过喷射清理后,就会获得一定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轮廓,同时钢板表面积

会明显增加很多,这也为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对于涂层系统有利的锚固点。粗糙度不是越大越好。一般保持在涂层总膜厚的1/3左右,通常为Rz40~75um。为了测定钢板表面粗糙度,有一些不同的仪器可以使用测量值以um为单位。

测定粗糙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子显微镜;2、光学显微镜;3、金相截面;

4、电子粗糙度仪(触针法)等,但不太适合涂装现场使用。

另有一些适用于现场使用是:

(1)粗糙度样板。ISO8503-1~4表面粗糙度基准样块比较

(2)滚轮法。Eicometer 123

(3)烙印胶带法。Testex.

1.3.4磨料检测

※1料度分布

典型的粒度分布为:

0.4~0.8㎜用于较细粗糙度的喷射处理。

0.4~1.2㎜用于较粗粗糙度的喷射处理。

0.2~1.9㎜用于点蚀严重的旧钢板喷射处理,要求很大的粗糙度。

1.2~1.9㎜用于没有点蚀的新钢板喷射处理,要求很大的粗糙度。

另要注意磨料的PH值、水溶性盐份、湿度测试、硬度等物理,化学性的检查。

1.3.5灰尘清洁度

钢材表面的灰尘首先会产生涂料对于钢板表面没有附着力或大大降低附着力,其次灰尘的存在会使涂层浸水后发生起泡问题。检查方法按照ISO8502-3。把胶带摩擦着压在钢板表面,然后取起放在白色的背景下,通常是白纸,灰尘的多少和粒度就会清晰的表现出来。把它于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其级别。级别以0~5级表示。

0—10倍放大镜下不可见的微粒

1—10倍放大镜下可见但肉眼不可见(颗粒直径小于50 um)

2—正常或校正视力下刚刚可见(直径为50~100 um)的颗粒。

3—正常或校正视力下明显可见(直径小于0.5㎜)的颗粒。

4—直径为0.5~2.5㎜的颗粒。

5—直径大于2.5㎜的颗粒。

灰尘清洁度的接受程度根据使用部位和不同规格书要求都有不同。

1.3.6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的检查控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周围的空气温度

(2)相对湿度

(3)钢板表面温度

(4)露点温度

必须注意:钢板温度总是要高于露点温度3℃,露点是湿气产生冷凝的最高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5%。

2.涂装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检查

2.1在涂料施工之前,我们必须对技术说明书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解,以知道正确的混合和稀释;要求涂层道数;涂层间的干燥时间,最小和最大涂装间隔等。检查施工设备和方法,脚手架,灯光照明,通风状况等。

2.1.1涂装间隔的控制

涂装间隔的控制涉及到最小涂装间隔和最大涂装间隔,以及涂层长时间暴露后的

情况。

2.1.1.A最小涂装间隔是指涂料达到可以进行重涂的干燥和硬度状态,它取决于以下内容:

(1)涂膜达到规定厚度

(2)施工时以及干燥时的环境条件

(3)重涂的涂料产品符合使用要求

(4)此外还须注意施工方法的影响

2.1.1.B涂装间隔与温度、涂膜厚度、涂层道数以及以后的使用环境有关。有些产品的涂装间隔对涂层间的附着力很重要,一旦超过最大涂装间隔,涂层表面光滑坚硬,则要求拉毛涂层表面,以确保两道涂层间的附着力。另一方面,有些产品的涂装间隔对于附着力并非十分重要,但对于底漆不能没有保护的暴露太长时间。(受环境污染)

2.1.1.C通常来说涂装间隔是针对同一产品的,不同产品间的涂装间隔不一样。有些涂料产品如环氧云母氧化铁放锈漆,就没有最大涂装间隔的限制。

2.2涂装施工后的检查

涂料施工结束后,还要对完工后的涂膜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查,很多情况下,业主要进行验收,内容如下:

(1)、干膜厚度

(2)、固化/干燥

(3)、附着力和结合力

(4)、涂膜外观

2.2.1干膜厚度测量

用专用仪器按施工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进行测量。

干膜厚度测量原则—80-20,90-10。

80-20的意思为:80%的测量值不得低于规定干膜厚度,其于20%的测量值不能低于规定膜厚的80%。

2.2.2涂膜的固化和干燥

指触干-用手指轻触涂层表面不留下痕迹亦不感到粘手。

干燥至搬运-通常指对于车间底漆而言。

表干-根据ISO1517-73测试,使用小玻璃球在涂层表面滚过而不损伤涂膜。硬干-根据ISO9117-90测试,涂膜彻底干燥。

完全固化-对于双组份涂料的固化时间,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可以认为,温度升高10℃,固化时间减少一半。

铅笔硬度测试可以进行固化的控制。用不同硬度的铅笔从最柔软的开始,以45。角划涂膜,直到发现能够划动涂膜的。

对于双组份涂料,如环氧和聚氨酯涂料,可以进行溶剂测试。

2.2.3附着力测试

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测试。通常用拉开法和十字划格法。

3.最后作好涂装工作的记录和报告。

第二章涂装方法

一、常见的涂装方式有刷涂、辊涂、空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等。其中,高压无气喷涂是工业涂装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方法。

1、刷涂

刷涂是最简单的手工方式,漆刷有扁刷、圆刷、弯头刷等。它渗透性强,可以深入到毛孔,细缝中。主要用于小面积涂装。对于喷涂达不到或厚度难以保证的地方,往往用它作预涂。对于干性快、流平性差的涂料不宜刷涂。刷涂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涂膜易产生刷痕。

刷涂通常为涂布、抹平、修整三个步骤。刷漆前先将漆刷的1/2浸满涂料,然后在涂料桶的内侧口理顺刷毛,去掉过多的涂料。漆刷运行宜采用平行轨迹,并重叠漆刷约1/3的宽度。在抹平过程中,应纵横交替进行刷涂,以取得均匀的涂膜。修整是最后的一个步骤,应以垂直方法进行竖刷。

2、辊涂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涂装,效率高于刷涂。结构复杂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适合。在施工时,由于刷毛散开和压紧压力大小及施工者熟练程度,施工心理状态等,很容易产生不均匀现象,容易截留空气。一般为保证质量,第一道涂层的施工不采用辊涂。

3、空气喷涂

它的涂装效率比刷涂和辊涂高的多,适应性强,不受涂料品种和被涂物形状的限制。它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从空气帽的中心孔喷出,在喷嘴前端形成负压区。使涂料从容器中从枪口喷出,并迅速进入高速压缩空气流,使液-气相急速扩散形成雾状而喷涂成膜。低黏度涂料或小面积喷涂时,喷嘴口径1~1.5㎜,高黏度涂料或大面积喷涂时,喷嘴口径2~4㎜。喷涂时枪嘴距离被涂物表面一般为20~30㎝。低黏度涂料的喷涂压力为0.1~0.2Mpa(约1~2公斤)。高黏度涂料为0.2~0.4 Mpa(约2~4公斤)。

4、无气喷涂

4.1它以压缩空气或电力作为动力,驱动液压泵,将涂料直接增压,通过高压软管、喷枪、喷嘴,瞬时喷出,形成极细的扇形雾状,迅速喷向被涂面形成涂膜。由于涂料被增至高压,喷出雾化的涂料不含空气,固称高压无气喷涂。它有以下优点:

(1)涂装效率高

(2)可喷涂高固体含量、厚浆型涂料

(3)涂层质量好

(4)不必额外添加稀释剂

(5)便于实现自动化作业

一般分为气动型,电动型以及内燃机型。在中国应用最多的是重庆长江机械厂的气动型高压无气喷涂泵。它采用压缩空气驱动泵,通过减压阀调整空气压力来控制涂料的输出压力。涂料喷出的压力可达输入气压的几十倍。涂料喷出压力与进气压力之比称为压力比。一般进气压力在【60~100psi(磅/英寸2)】,既约4.2~7.0 kgf/cm2。泵的固定比率一般在(20:1)~(65:1)的范围内变动。根据涂料要求选用合适比率的泵。

喷嘴的选用对涂料施工影响很大,应根据所使用的涂料和喷涂对象来选择合适的枪嘴。一般有0.28㎜、0.33㎜、0.38㎜、0.43㎜、0.48㎜等。

4.2喷涂要领

开始喷涂前,施工者应检查喷枪以保证喷涂质量。

手持喷枪使喷束始终垂直于表面并与受涂面保持30㎝左右的均匀距离,每一喷道应在前一喷道上重叠50%,匀速移动喷枪。

喷涂拐角处,喷枪要对准角中心线,使两侧都能得到均匀的膜厚。

二、涂装环境

涂装环境在前一章节已有介绍,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和露点,还有照明条件,通风情况,脚手架问题,污染源和风力状况等一系列因素。

在此简略讨论一下温度的因素影响,它可包括三个方面。

1、空气温度的影响。尤其在采用环氧系涂料时,尤为重要。环氧树脂涂料一般在10℃以上施工较好,在10℃以下,固化缓慢;5℃以下时固化几乎停止。故此低温时,要采用低温固化型涂料或采取保温措施。

2、在涂料施工时,最值得强调的是底材温度,涂料的干燥和固化受到底材的影响最大。底材温度过高,会引起干喷,或溶剂挥发过快,产生气泡、皱皮等现象。底材温度如果低于冰点,在晴夜低温环境下,表面细孔常会产生冰霜。

3、涂料的温度。合适的涂料温度能得到合适的施工黏度,并且影响着涂层的干燥固化。低温时,(环氧系涂料)黏度增大,施工困难。所以一般推荐在15℃以上使用。温度过高,会缩短化学固化型涂料的混合使用时间,通常温度升高10℃,固化时间缩短一半。

三、涂装前准备

1、开罐

开罐前要确认其牌号、品种、颜色、批号等,并作号记录。油性或油改性类涂料开罐后可能有结皮现象,应仔细剔除结皮。如果发现涂料过期,应鉴别确认其质量可靠才能施工。

2、搅拌

涂料中有些颜料密度大易沉淀,如红丹漆、富锌涂料、防污漆等。高固体含量涂料的颜料、填料也易沉淀结团。面漆类颜色容易浮色,这些现象均需使用机械搅拌使涂料均匀如一。双组份涂料在固化剂加入之前,应首先搅拌均匀,加入固化剂后再次搅拌均匀。

3、混合熟化

双组分甚至三组分涂料按规定比例混合。现在的涂料在包装时已配好了一桶对一桶的现成比例。较规范的做法如下:

(1)、涂料搅拌均匀

(2)、倒入固化剂搅匀

(3)、(必要时)加入稀释剂搅匀

(4)、按规定放置一定时间进行熟化(预反应)

(5)、过滤喷涂

4、稀释

现代的涂料通常开罐就可使用,一般无须稀释。稀释剂通常用来清洗工具。错误的使用稀释和过度的稀释将导致涂料品质恶化、涂层质量出问题和涂料固体份降低,达不到规定膜厚,减缓干燥固化时间,引起流挂等问题。可以加稀释剂有以下情况:

(1)、冬季温度低时可加入适量稀释剂以降低涂料黏度

(2)、手工或空气喷涂需加入稀释剂易于施工

(3)、特意降低膜厚可以加入稀释剂

(4)、这些操作均需在厂商指导下进行

5、过滤

过滤是为了除去涂料中难以分散的较大颗粒、结皮或其他异物。以保证枪嘴不堵。具体做法是经过滤网倒入另一桶,喷涂时在漆泵吸口处加滤网或过滤器。

6、预涂装

它是喷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的是各种小孔,如扇形孔,流水孔,人孔等的切割边缘,扶强材,型材反面,手工焊缝等难以保证厚度或不易喷涂到的角落等部位。

以上所述为现场施工和检查概要及一些常规知识,希望各同事在了解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阐述。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制度1、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项要求,凭检测合格证在指定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要按照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3)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技术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或重做。 2、检定设备 (1)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2)检定设备要有设备使用卡片,对设备运转及技术参数做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定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4)对进口设备经培训确实掌握技术,方可操作使用。(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3、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1)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与步骤进行。(2)记录数据应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3 )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专业资料

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4、试验室管理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各试验室内专人管理。(2)凡有机器运转和通电设备,人员不得离开(对有自控保险装置除外)。(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室)等有温度、湿度规定要求的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关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5)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6)检测报告应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 (二)力学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4 )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专业资料 机,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第一章--焊接质量控制

第一章焊接质量控制 教学目标: 一、了解焊前和焊接过程中的常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要求; 二、熟悉并掌握各种焊接方法中的焊缝外观质量检验项目及相关标准; 三、了解致密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一、任务导入: 随着现代焊接技术的迅猛发展、焊接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焊接制品贸易的日益扩大,为了保证焊接产品的质量,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用户的利益,焊接产品的质量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1987年3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09000?9004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系列。1994年和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两次修订IS09000族标准,使之更为简化、重点更加突出,更加科学、普适,并将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我国相应于2000年发布了等效采用该国际标准系列的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系列。 众所周知,焊接结构(件)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 锅炉、压力容器、化工机械、海洋构造物、航空钪天器和原子能工程等向髙参数及大型化-方向发展,工作条件日益苛刻、复杂。显然,这些焊椟结构(件)必须是髙质量的,否则,运行中出现事故必将八成惨重的损失。诚然,迅速发展的现代焊接技术,已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产品质量,但由于焊接接头为一性能不均匀体,应力分布又复杂,制造过程中亦作不到绝对的不产生焊接缺陷,更 不能排除产品在役运行中出现新的缺陷。因而为获得可靠的焊接结构(件)还必须走第二条途径,即采用和发展合理而先进的焊接检验技术。 现代质量管理认为,为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应从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抓起,通过控制和调整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来保证。而工序质量又要 通过工作质量,采取各种管理手段来实现。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以工 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可见为实现质量目标,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一套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将这套体系应用于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中。

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本工程实际公开,建立如下图示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内部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单位、公司上级质检部门及大连市、瓦房店市质检站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 监理质检部门 业主和地方质检部门 ↓

1、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保证项目质量达到创优目标 (2)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编制项目职工培训计划 2、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项目施工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3)制订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计划,审核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或专题施工方案。 (4)指导,协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 3、质检工程师职责 (1)参与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具体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2)对每道施工工序都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业;负责本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整改。 (3)依据专业工程师编制的过程检验计划,编制施工关键工序标识卡。一式两份,班组、质检员各执一份。根据工序标识卡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检查控制。(4)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权”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4、各专业质量工程师职责 (1)是专业质量管理目标的责任人和落实人 (2)参与施工职责设计和质量计划的编制,编置专业施工方案 (3)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卡,负责技术复核工作。 (4)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督促施工班组做好自检和质检员做好专检工作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

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 报告书 姓名: 专业: 学号: 教师:

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 一、焊接检验的分类 非破坏性检验又称无损检测,是不破坏被检测材料或成品的性能与完整性而检测其缺陷的方法。 破坏性检验是从焊件上切取试样,或以产品的整体破坏做试验,以检查其力学性能丶化学成分丶焊接性等的试验方法。 二、焊接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征总和。 2质量管理的定义: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3焊接质量管理是指从事焊接生产或工程施工的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活动发挥企业的质量职能,有效地控制焊接结构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4质量保证的定义: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丶过程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需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丶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5质量体系:为保证产品丶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丶职责丶程序丶活动丶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6质量控制:为保证某一产品丶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 焊接缺陷及焊接检验过程 一、焊接缺陷: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发生的金属不连续丶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的现象。 二、评定焊接接头质量优劣的依据是缺陷的种类丶大小丶数量丶形态丶分布及危害程度。焊 接接头中的缺陷,可通过补焊来修复,或者铲除焊道后重新焊接,有的则直接判废。 三、焊接缺陷的分类:从宏观上看,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及形状缺 陷,又称焊缝。金属表面缺陷或叫接头的几何尺寸缺陷,如咬边,焊瘤等。在底片上还常见如机械损伤(磨痕),飞溅、腐蚀麻点等其他非焊接缺陷。从微观上看,可分为晶体空间和间隙原子的点缺陷,位错性的线缺陷,以及晶界的面缺陷。微观缺陷是发展为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为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保障检测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本制度。 1、本站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统一管理; 2、各室如需新购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需报质量室统一购置; 3、质量室应注意采集技术资料信息,及时更新有关技术资料; 4、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保存; 5、质量室应建立资料借阅制度,技术资料原则上只供本站人员借阅,借阅、复制技术资料应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 6、技术资料应根据有关要求、分类、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各种法规、标准、规范应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检验报告与记录一般保存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技术档案,报经质量主管批准可延长保存期限; 7、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按规定报技术主管批准,登记后予以销毁; 8、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副本的管理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 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为保障试验环境条件满足检验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1、检验室应保证检验时的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不应对检验结果或对检验设备的计量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 2、在检测站以外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首先确认环境条件就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对检验环境条件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预见,以避免对检验操作及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3、对开展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测、控制与记录,项目负责人应确保环境控制设施运转正常,认真填写设备使用与环境监测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报告室主任或质量主管。 4、检验室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噪声、振动、雷电、有害气体等的影响,以免影响工作质量。 5、检验室应制定停电、停水、火灾等非正常情况的应急预案,在检验过程中非正常情况发

焊接质量管理和检验

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 现代电阻焊技术可以得到高质量焊接接头。但由于电阻焊过程中受众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表面状况不良、电极磨损、装配间隙的变化、分流等工艺因素的随机波动、焊接参数的波动……),要想杜绝生产中个别接头质量的降低、废品的出现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必须对电阻焊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保证其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可靠地工作,不致因焊接质量不良导致产品丧失全部或部分工作能力。 一、电阻焊的全面质量管理 电阻焊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及时发现焊接缺陷,确定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保持所有生产因素的稳定性,并保证获得高而稳定的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内容如图1所示。 图样工艺性审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焊接结构(件)的良好工艺性。如审查金属的厚度及材料牌号、焊缝位置的布置、焊接接头的形式、接头的开敞性、点距及搭边尺寸等。审查合格后,进行工艺会签。 焊前有关工序检验主要是对焊前准备的检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是保证焊接质量的积极有效措施。 电阻焊焊工应有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因为焊接夹具、工艺装备和电阻焊机较为精密、复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中稍许失误(如工件放置偏离,电极冷却不良或修磨不规范,夹具使用不当…)都会造成批量性不合格品出现。 生产实践表明,电阻焊焊接质量与焊机性能和焊接参数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必须保证焊接参数的正确选用,同时对各参数实行监控;电阻焊设备在安装和大修之后或控制系统改变之后,必须进行焊机的稳定性鉴定,确保鉴定合格后方可焊接产品。鉴定项目及要求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点焊机和缝焊机稳定性鉴定项目及要求 焊机类别接头 等级 试件 总数/个 宏观金相检验X射线检验剪切试验数量/ 个 要求 数量/ 个 要求 数量/ 个 要求 点焊机一、二 级 1055 熔核直径应符合 表7-3要求,焊透 率在20%~80% 之间、压痕深 ≤15%,无其他缺 陷 100 除允许有<0.5mm的 气孔外,无其他缺 陷 100 1.强度值均大于表7-2 的要求 2.90%的试件的强度应 在F T①的±12.5%范围 内,其余的应在F T的 ±20%范围内 三级-不要求100 1.强度值均应大于表 7-2的要求 2.90%的试件的强度应 在F T的±20%范围内, 其余的应在F T的±25% 范围内 缝焊机 一、二 级300mm②或 600mm长 焊缝 纵向2 横向3 焊缝宽应大于表 7-3的值,焊透率 在20%~80%范 围内,压痕深度 <15% 全部 除允许有<0.5mm 的气孔外,无其他 缺陷 5大于母材强度的85%三级 纵向1 横向2 -不要求5 铝合金要求其强度大于 母材抗拉强度的80%~ 85% ① F T为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 ② 铝合金要求焊600mm,碳钢及不锈钢要求焊300mm长的焊缝。 表2 室温单点抗剪力最小要求值 材料厚度/mm 室温最小单点剪切力/N(点) 2A11-T4 7A16-T4 2A16-T4 5A02 5A03 7A04-0 10和 20钢 30CrMnSiA① 25CrMnSiA① 强度 > 1035 MPa的不锈钢 强度 < 1035 MPa的不锈钢 TA7 TC3 TC4 TA1 TA2 TA3 TC2 0.3--78488212258901275980 0.5540440142016652355173524501765 0.8930830304035304650344544103530 1.012351125392047056500473566704900 1.215201370548845108700620083406370 1.52450206078408820100007500127509810 2.03530304010780127401400089001756012750 2.547004110147001489520000114002256015690 3.06175186201960025000170002648018630 3.58000-20000-3100023000-- 4.0 10000------- ① 30CrMnSiA和25CrMnSiA点焊前为退火状态,焊后未处理。 表3 允许的最小熔核直径 材料厚度/mm 最小熔核直径/mm 铝合金碳钢及低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 0.3- 2.2 2.2 2.5 0.5 2.5 2.5 2.8 3.0 0.8 3.5 3.0 3.5 3.5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 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 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说明 评价标准 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 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 夹渣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 咬边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H≤0.5mm允许

H>0.5m m不允许 烧穿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 飞溅金属液滴飞出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缝凸起焊缝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 3mm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 配合不良板材间隙太大 H值不允许超过2mm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 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 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及检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

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

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 第一节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坡口准备、装配、焊接和焊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焊接质量保证不仅仅是焊接施工的自身质量管理,而且与焊接之前的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一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应该包括:焊接前质量控制、焊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焊接后最终质量检验等三个阶段。 焊接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以保证焊接产品的最终性能为目的,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效能。焊接质量控制应该实施焊工、焊接工段长和专职焊接检查员的三级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制,具体职责分工见图所示。 焊前焊后焊接 质量焊前装配质量管理焊接焊接过程质量管理质量质量 控制控制资料 A B C A B C C C C A一装配工或焊工自检 B一工段长巡回互检 C一专职检查工检验 焊接质量控制职能 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规程及操作不当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检查员则应对漏检或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 一、焊前质量控制 焊前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预防焊接质量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是保证焊接质量的积极的有效管理。控制项目如下: l、母材质量确认 (1)核对和确认母材牌号及规格是否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材质和规格。不一致时,应检查是否办理了材料代用或更改手续凭证。 (2)核查材质证明书或工厂材质复验单,包括:材料牌号、规格和尺寸、炉批号、检验编号、数量、重量、供货状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其它特殊要求的内容。 (3)核查工件材质的表面质量和移植钢印标记的正确性和齐全性。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及超出标准允许的凹坑和划伤等缺欠。钢印标记应包括产品编号、入厂检验编号、材料牌号和规格等项目,并有检查员见证的确认标记。 2、焊接材料管理 重点控制二级库。 (1)核查所发的焊材质量证明书或工厂对焊材复验合格证及试样编号。 (2)监督检查焊材的贮存和烘干制度的执行。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目的 ?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责任 ?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 ? 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 说明 评价标准 ? 假焊 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 ? 气孔 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 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 ?夹渣 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 ? 咬边 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 允许 ? ?> ??不允许 ?烧穿 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 ? 飞溅 金属液滴飞出 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 缝凸起 焊缝太大 ?值不允许超过 ???

位置偏离 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 ? 配合不良 板材间隙太大 ?值不允许超过 ??? ?二、焊缝质量标准 ? 保证项目 ?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 ?、??、??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级焊缝不允许;???级焊缝每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 ?? ??;气孔 个,气孔间距??倍孔径 ? 咬边:?级焊缝不允许。 ? ??级焊缝:咬边深度???????且 ???????连续长度??????,且两侧咬边总长????焊缝长度。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铸件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对进厂铸件进行检验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涉及的所有铸件供货厂家。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计划的编制、下发并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并出具相应的报告; 负责对整改后的质量改进情况进行验证并整理成验证报告发相关责任单位; 3.1.2负责根据实施计划进行产品抽样,出具试验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3.1.3负责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3.2 各供货厂家及生产单位: 3.2.1 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开展工作; 3.2.2负责对质量管理部提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形成《质量整改措施表》,并按时 间节点进行整改,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4. 质量控制过程方面: 4.1质量要求 4.1.1表面质量:检验的依据是铸件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图样。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为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应规定每批铸件100%的检验其表面缺陷。检验要求一般规定如下: A.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 B.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C.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缝应清理至与铸件面同样平整。 D.铸件加工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毛刺、划伤等缺陷存在。 E.作为加工基准面和测量基准的铸件表面,必须平整。 F.变形的铸件允许整形(校正),然后逐个检验是否有裂纹。 4.1.2尺寸方面:为保证铸件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在检验铸件尺寸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A.铸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零件图的要求,若无特殊规定时,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指定精 度等级的公差要求。 B.铸件进厂尺寸检验按GB/T2828.1-2003中的检验水平Ⅱ执行,接收准则为(0,1)。 C.铸件进厂,按铸件图纸要求,抽检其主要尺寸,若铸件尺寸不合格时,则不进行理化检验,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1.3表面清理质量: A.铸件外表面上,一般不允许有粘砂、氧化皮和影响零件装配及影响外表美观的缺陷。 B.铸铁件内腔应无残留砂芯块,芯骨和飞翅、毛刺等肉类缺陷。

质量控制措施要点

、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核心,主要是通过对施工投入、施工和安装过程、产品进行全过程控制,以及对参加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材料和设备、施工机械和机具、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环境实施全面控制,以期按标准达到预定的施工质量等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的质量条款,明确本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施工、材料及设备等方面); 2、协助业主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审查确认施工分包单位;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安全措施;检查并协助搞好各项生产环境劳动环境、管理环境条件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4、严格审查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的采购质量,必须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进入现场后,应重点检查原材料、设备的技术文件,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检(试)验报告,现场计量器具及运行状况,抽样试验试件制作验证情况,杜绝一切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到工程中去; 5、检查施工机械和机具,保证施工质量; 6、明确执行的施工规范、标准和质量监督文件;进行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检查工序质量,严格交接检查制度; 7、适时提出监理实施细则,加强质量预控; 8、做好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认真做好各项质量签证工作,正确行使质量监督权; 9、做好工程变更方案的比选,保证工程质量; 10、做好中间质量验收准备工作;

11、组织质量协调会,协助业主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12、协助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13、审核项目竣工图; 14、注重收集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质监站和有关领导单位下发的质量监督文件,及时贯彻到质量控制中去;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首先停止继续施工,则令其施工单位分析原因。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提出处理办法,并同时写出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参与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监督事故处理方案的执行。 由于处理事故而增加的工程费,根据合同条款由责任方全部承担。 处理方法:按现行质量验收规范及济南市质量监督站有关文件处理。 、原材料、构配件、设备、钢筋、混凝土、模板及安装工程的预控 1、工程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预控: 材料加工定货的质量控制 材料加工定货时,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产地和生产厂家,监理公司检查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经认可后按检查评定样品封样进场后,施工单位按批量抽查,并将结果报监理审核。 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1.2.1材料进场后必须附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合格证或试(检)验报告; 1.2.2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验收和抽样复试; 1.2.3监理按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签认程序检查和随机抽查;

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一、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第一节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坡口准备、装配、焊接和焊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焊接质量保证不仅仅是焊接施工的自身质量管理,而且与焊接之前的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一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应该包括:焊接前质量控制、焊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焊接后最终质量检验等三个阶段。 焊接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以保证焊接产品的最终性能为目的,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效能。焊接质量控制应该实施焊工、焊接工段长和专职焊接检查员的三级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制。 焊接质量控制职能 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规程及操作不当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检查员则应对漏检或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 一、焊前质量控制 焊前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预防焊接质量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是保证焊接质量的积极的有效管理。控制项目如下: l、母材质量确认 (1)核对和确认母材牌号及规格是否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材质和规格。不一致时,应检查是否办理了材料代用或更改手续凭证。 (2)核查材质证明书或工厂材质复验单,包括:材料牌号、规格和尺寸、炉批号、检验编号、数量、重量、供货状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其它特殊要求的内容。 (3)核查工件材质的表面质量和移植钢印标记的正确性和齐全性。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及超出标准允许的凹坑和划伤等缺欠。钢印标记应包括产品编号、入厂检验编号、材料牌号和规格等项目,并有检查员见证的确认标记。 2、焊接材料管理 重点控制二级库。 (1)核查所发的焊材质量证明书或工厂对焊材复验合格证及试样编号。 (2)监督检查焊材的贮存和烘干制度的执行。 (3)检查发放的焊材表面质量,焊丝表面应除锈、无油污、药皮无开裂、脱落或霉变。 (4)监督焊材的领用发放,核对领用发放焊材牌号和规格与焊接工艺规程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核查是否办理焊材代用或焊接工艺规程更改手续凭证。 3、焊接坡口制备质量检查 检查依据是企业对坡口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标准(企业标准)

消失模铸件质量评定标准附检验方法

GB/T xxxx-200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0kg以下消失模铸造的铸铁件、铸钢件的质量分级、评定方法、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本标准适用于消失模铸造生产企业、铸件用户对消失模铸件生产、使用的质量分级、评定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5613-8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GB/T1135-89铸件质(重)量公差 GB6060.1-85铸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3. 技术要求 3.1 消失模铸件外观质量评定 3.1.1 铸件形状外观 铸件外形轮廓、圆角等按其正确、美观程度分为5级。 1级:外观轮廓清晰,圆角尺寸正确且过渡平滑美观; 2级:外观轮廓30%以下欠清晰,圆角过渡不够平滑; 3级:外观轮廓50%以下欠清晰,圆角50%以下未制作出; 4级:外观轮廓70%以下欠清晰,圆角未制作出; 5级:外观轮廓不清晰,铸造圆角未制作出,粘结线(面)凹凸不平。 3.1.2 铸件表面缺陷 3.1.2.1 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由于脱落型砂、涂料、金属渣及模型分解产生的固液相产物等,进入铸件,残存于铸件表面,形成了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铸件最坏部位100mm×60mm的面积内存在大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将其分为无级(参见图1)。 1级:缺陷3点以下,直径2mm深度≤1mm(图1a); 2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3mm深度≤1.5mm(图1b);

3级:缺陷5点以下,直径5mm深度≤2mm(图1c); 4级:缺陷8点以下,直径7mm深度≤3mm(图1d); 5级:缺陷严重(图1e)。 (a) (b) (e) 图1表面夹杂物(夹砂、夹渣等) 一般情况下,消失模铸件表面夹杂物缺陷应控制在二级以内,有特殊要求情况下要达到一级和特级(无任何夹杂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1.2.2 表面气孔 由于泡沫塑料模型分解产生气体及浇注时裹入气体或涂层未干水气化形成的气体等残留在铸件表面形成表面气孔(或气坑)缺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质量控制的内容、措施和方法

按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和程序,根据SL27-91《水闸施工规范》对水闸施工 质量进行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1)、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内容 1)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2)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签发《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3)查验承包单位的测量放线,签认承包单位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 4)检查材料的质保资料;签认工程中使用材料的报验。 5)签认工程中使用建筑构配件、设备报验。 6)检查进场的主要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7)审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8)施工前应报出创优计划和通病防治措施。 (2)、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原则 1)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3)对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3)、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方法 事前控制工作首先要注意对承包商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控制;另一方面应组织好有关工作的质量保证,还要设置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1)核查承包单位的机构、人员配备、职责与分工的落实情况。

2)督促各级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的配备。 3)检查承包单位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4)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及业绩情况。 5)审查检验承包单位测量验放线成果。 6)审查确认承包单位的材料报验及新材料、新产品的确认文件。 7)审核签认建筑构配件、设备报验并检查进场主要施工设备。 8)审定承包单位开工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9)参与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4)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的措施 4.1事前控制的组织措施 1)针对本工程重要性的特点,我公司将组成由专家组成的高层次的顾问组,对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公司领导和顾问组不定期经常对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听取业主对监理工作的意见,对现场工作给予指导。 2)现场的监理组织健全,职责分工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督促、帮助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优计划和通病根治措施。 (5)事前控制的技术措施 1)坚持样板引路。每一工序均要先确定一个样板块(段),由施工单位的普通的施工班组施工;样板经甲方、监理方检验同意后,总结出最低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并充分掌握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监理公司按样板工程的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这个样板,不仅成品是施工的样板,而且施工工具、操作程序都是样板。 2)中标后即进行编制指导监理工作的监理规划;对监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目标规

焊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一、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制度 第一节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生产得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坡口准备、装配、焊接与焊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焊接质量保证不仅仅就是焊接施工得自身质量管理,而且与焊接之前得各道工序得质量控制有密切得联系,所以,焊接施工得质量控制应该就是一项全过程得质量管理。它应该包括:焊接前质量控制、焊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焊接后最终质量检验等三个阶段。 焊接质量控制得目标就是以保证焊接产品得最终性能为目得,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质量得效能。焊接质量控制应该实施焊工、焊接工段长与专职焊接检查员得三级质量控制得管理责任制。 焊接质量控制职能 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规程及操作不当得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检查员则应对漏检或误检造成得质量事故承担责任。 一、焊前质量控制 焊前质量控制得目得就是预防焊接质量事故出现得可能性,就是保证焊接质量得积极得有效管理。控制项目如下: l、母材质量确认 (1)核对与确认母材牌号及规格就是否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所规定得材质与规格.不一致时,应检查就是否办理了材料代用或更改手续凭证. (2)核查材质证明书或工厂材质复验单,包括:材料牌号、规格与尺寸、炉批号、检验编号、数量、重量、供货状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与其它特殊要求得内容。 (3)核查工件材质得表面质量与移植钢印标记得正确性与齐全性。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及超出标准允许得凹坑与划伤等缺欠。钢印标记应包括产品编号、入厂检验编号、材料牌号与规格等项目,并有检查员见证得确认标记. 2、焊接材料管理 重点控制二级库。 (1)核查所发得焊材质量证明书或工厂对焊材复验合格证及试样编号。 (2)监督检查焊材得贮存与烘干制度得执行。 (3)检查发放得焊材表面质量,焊丝表面应除锈、无油污、药皮无开裂、脱落或霉变。 (4)监督焊材得领用发放,核对领用发放焊材牌号与规格与焊接工艺规程就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核查就是否办理焊材代用或焊接工艺规程更改手续凭证. 3、焊接坡口制备质量检查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为加强技术资料得管理,保障检测检验工作得正常开展,制定本制度。 1、本站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统一管理; 2、各室如需新购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需报质量室统一购置; 3、质量室应注意采集技术资料信息,及时更新有关技术资料; 4、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保存; 5、质量室应建立资料借阅制度,技术资料原则上只供本站人员借阅,借阅、复制技术资料应办理必要得审批手续; 6、技术资料应根据有关要求、分类、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各种法规、标准、规范应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检验报告与记录一般保存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得保存期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对有继续保存价值得技术档案,报经质量主管批准可延长保存期限; 7、超过保管期得技术资料应按规定报技术主管批准,登记后予以销毁; 8、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副本得管理应遵守有关保密得规定。 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为保障试验环境条件满足检验工作及其相关工作得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1、检验室应保证检验时得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不应对检验结果或对检验设备得计量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 2、在检测站以外场所进行得检验工作,应首先确认环境条件就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得范围。对检验环境条件有可能发生得变化要有足够得预见,以避免对检验操作及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3、对开展检验工作得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测、控制与记录,项目负责人应确保环境控制设施运转正常,认真填写设备使用与环境监测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报告室主任或质量主管。 4、检验室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噪声、振动、雷电、有害气体等得影响,以免影响工作质量。 5、检验室应制定停电、停水、火灾等非正常情况得应急预案,在检验过程中非正常情况发生时,应保全检验数据或重新组织检验。

2017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原材料因素 焊接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母材、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这些材料的自身质量是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很重要。在生产的起始阶段,即投料之前就要把好材料关,才能稳定生产,稳定焊接产品的质量。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中,对焊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措施: (1)加强焊接原材料的进厂验收和检验,必要时要对其理化指标和机械性能进行复验。 (2)建立严格的焊接原材料管理制度,防止储备时焊接原材料的污损。 (3)实行在生产中焊接原材料标记运行制度,以实现对焊接原材料质量的追踪控制。 (4)选择信誉比较高、产品质量比较好的焊接原材料供应厂和协作厂进行订货和加工,从根本上防止焊接质量事故的发生。 总之,焊接原材料的把关应当以焊接规范和国家标准为依据,及时追踪控制其质量,而不能只管进厂验收,忽视生产过程中的标记和检验。 相互依赖,不能忽视或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影响焊接工艺方法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做法是: (1)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或国家标准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 (2)选择有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编制所需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要完整和连续。(3)按照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加强施焊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监督。 (4)在生产前,要按照焊接工艺规程制作焊接产品试板与焊接工艺检验试板,以验证工艺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还有,就是焊接工艺规程的制定无巨细,对重要的焊接结构要有质量事故的补救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对各种焊接工艺方法的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的5.环-----环境因素 在特定环境下,焊接质量对环境的依赖性也是较大的。焊接操作常常在室外露天进行,必然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及雨雪天气)的影响,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单纯因环境因素造成焊接质量问题。所以,也应引起一定的注意。在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比较简单,

压铸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 1.1环境 铸造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场地、空间和厂房凡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均属环境控制范围。不同工艺方法或不同铸件材料之间凡不能交叉生产的工作场地应分开或隔离。如压力铸造和熔模铸造、砂型铸造、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铝合金和镁合金、真空和非真空熔化浇铸之间的工作场地等。铸造厂房和工作场地的温度,一般不低于10℃。新设计的铸造厂房应符合TJ16的TJ36规定。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光照度应不低于75LX。工作间或厂房内的噪声应符合GBJ87规定。熔化和浇铸场地,地面不允许有积水。厂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污染的操作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压铸生产中释放的有害物质见表9—1其有害物质的毒理特性及极聚允许浓度见表9—2。 1.2设备、仪表和工装 铸造过程中直接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设备、仪表和工装应进行质量控制。应控设备、仪表和工装的目录由技术部门会同使用部门提出,并规定检定项目和周期。其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的质量控制,工厂应规定通用量具、衡器具的使用管理控制,工厂应有计量管理规范。设备、仪表和工装应有检定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检定日期、有效期和责任者。不合格者应停用或作待修等标记。生产现场不准使用未经检定合格或超过检定有效周期的器具、设备、仪表和工装。精密、关键和贵重的仪表、设备和模具,应建立使用登记和履历本。铸造机械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技术指标应不低于工艺要求。熔炼浇注设备每年应进行一次技术指标检查,如设备的熔化功率和熔化速度。铸造用加热炉的类别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铸件热处理加热炉,按铸件材料相应的热处理技术标准规定控制。用于重要的测温与控温的仪表最好配有温度显示自动记录装置。安全自动报警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