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概论

中西文化概论
中西文化概论

中西文化概论

《周易》最早提出“文”“化”概念

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正式出现文化一词

1871年,英国泰勒《原始文化》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内在的复杂整体。

除了未经改造的或者人化的(自然物被人主观赋予感受和意义)自然环境外,凡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承于后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1、人化或人类化;2、后天习得;3、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国度性—与共同性;

4、伸展性)

政区:郡县制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开始到东汉末年结束

州制时代东汉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朝结束道路制时期唐朝采用,宋沿用

省制时代元代开始

人口变迁图波动东多西少宋代人口首次破亿收到战争、气候影响严重

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和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期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冷。

农牧民族军事冲突的最典型事例:1、第一时期为周代初期,对应的是南夷和北狄的交战;2、东汉三国南北朝,对应五胡乱华;3、两宋,对应辽、夏、金及宋之间长时间的纷争;4、明朝,对应的是满清入关。

作息时间:汉代官员每五天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为休沐,梁朝规定每十天有一次休假,自唐至元沿用此规定,称为旬假或旬休。

市集:草市即郊区市场,鬼市为早市或黑市,连市为年假里照常营业的若干商店,夜市

宗法制度的产生: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中国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之后的事。包括:1、嫡长子继承制;2、封邦建国制;3、宗教祭祀制

礼的广狭含义:广义的礼,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包括政治、教化、刑法、官制等内容的各种典章制度。狭义的礼,专指人们(主要是贵族)的行为规范和各种典礼的仪节。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五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军礼

古人居丧期间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的服饰分为五等级,称为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轴心文化:哲学家初次出现,人作为个人敢于依靠自己,中国的隐士与游士(指老子、孔子、墨子等),印度的苦行僧,希腊的哲学家,以色列的先知。——雅斯贝尔斯

诸子百家:共有189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纵横、杂、农、小说家,小说家不入流,所以说是九流十家。

儒家:孔子,孔子伦理哲学的精义是“仁”,个人打算修身,最好的办法是顺乎本性中的善而固执力行。仁的基本形式是“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看待,强调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

荀子,提出性恶论,荀子将人的生理需要和感官快乐划归为人的本性,实际上承认了这些属性的合理性和必然地位,但是同时荀子给予他们否定的恶的评价,认为国家应该通过

制定礼法,通过人为的教化作用促使人性转化为善,即化性起伪。

墨家:墨子,主要思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这十目是治国之道,因时制宜,对症下药的举措。

兼爱: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不分差别彼此而普遍相爱的兼爱思想,墨子赞同仁反对礼,认为这是维护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故要求打破等级任用贤才,在思想上以博爱取代自私之爱,在政治上以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要求打破君臣父子的上下尊卑和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

道家:老子,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的辩证法:1、事物矛盾对立面的相互依赖,一事物总是与他事物相比较而在的,有美就有丑,有善便有恶;2、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事物的发展方向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事物的发展表现为量的积累的过程,这是自然历史的顺序,所以人们的思维应该与此相符,从小到大,从简到难。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贵柔的辩证法。

法家:韩非子

经学体系:经,指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六经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九经为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谷梁,十三经加入孟子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可称为魏晋玄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自然之道,具体表现为一种自然观和人生观)和名教(封建政治制度、等级制度、伦理道德的总和)是否对立统一。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正始时期何晏、王弼

竹林时期阮籍、嵇康、向秀

元康时期裴頠、郭象

东晋时期道安、张湛

隋唐科举制:一般把隋代大业时期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科举考试制度的正式产生的标志。取士科目唐代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科,常科每年举行,名目很多,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名目很多。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诸史、开元礼、童子、道举。

投卷: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一般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外,还要参考考生平日的作品和声誉,因此,考生必须向那些参与决定取录名单者呈现自己平时的力作,这在当时被称为投卷,向礼部投献被称为公卷或省卷,向达官贵人投献的称为行卷。

道教:道教分化为五斗米道(天师道、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沛国张陵创立,崇尚符箓、咒祝。太平道:张角创立

丹鼎派与符箓派

释迦牟尼创教活动:构建、宣传自己的教法,建立僧侣生活制度,教法主旨在于阐发人生的痛苦,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消灭痛苦的方法。释迦牟尼的创教思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苦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盛阴,八正道为正见(对佛教教义有正确见解)、正思(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正语(语言合于佛理)、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生活不违佛门戒律)、正精进(勤修涅槃之道)、正念(用四谛之理离尽邪非)、正定(修习佛教禅定)。十二因缘为无明(无知,不懂佛教的道理)、行

(意志和行为)、识(个人精神统一体)、名色(精神和肉体)、六入(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触(接触外界事物)、受(苦乐等感觉)、爱(贪爱、爱欲)、取(追求执着)、有(产生业报的种种行为)、生、老死。

宋代社会面貌变革:1、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税收政策调整,移民南迁带来的商业与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达到1亿,大规模人口南迁,中部和南部人口占总人口数一半以上,货币流通数在1世纪末达到唐代十数倍。

2、城市建设加速:开封人口密度达到唐都城长安曾经的最高点,城市内遍布各类市场,数十个城市人口达到五万以上,城乡差别较之前明显

3、科学技术成就显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价降低到从前的十分之一,儒释道经典和农业、医药、占卜和笔记小说称为畅销书

4、士人阶层地位提升:经济发展和书籍的普及有利于士人阶层的增长,这种增长进一步受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的刺激。宋中期朝臣一半以上是中举的士子,11世纪中叶社会和政界的领导权由士大夫和地主掌握。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到南宋朱熹完成。1、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陆王心学: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主张“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古希腊文明的源头: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希伯来-腓尼基文明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及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文明——新月湾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一般说来,史诗属叙事诗的范畴。《伊利亚特》中的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话。亚里斯多德称第一种形式为“描述”,称第二种形式为“表演”。《伊利亚特》中,直接引语约占一半左右,而直接引语即为人物的叙述(包括复述),近似于剧中人(dramafis personae)的话白。毫无疑问,此类语言形式为表演式叙述提供了现成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是介于纯粹的叙事诗(即诗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和戏剧(诗)之间的一种诗歌形式。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属于悲剧的范畴,而荷马是“第一个悲剧诗人”。

希腊城邦文明:在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城邦,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野蛮的军事民主制逐渐让位于以成文法律为基本规范的文明社会。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特征为1、君权的危机2、公共空间的出现3、言论合理性的提升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宗教的巨变6、自然与人为规定的区分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结合建筑,自然崇拜,现实文学,哲学,绘画均可,举例

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神人同形同性,对现实生活的珍视

圣经的三重含义:1、希伯来圣经或犹太教圣经,特指旧约2、基督新教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3、基督天主教(及东正教)圣经,除了旧约和新约还收有次经,但是次经各卷是旧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米兰赦令》又称《宽恕赦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合法地位

尼西亚公会议确定了基督教最重要的基本教义

公元380年,狄奥多西皇帝发布赦令,要求全体罗马人民遵守神圣使徒彼得带给罗马人的信仰,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封邑: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的基本政治单位,封建领主把土地及土地上的经济、政治、司法权力赏赐给封臣,封臣对领主宣誓效忠并尽一定义务,领主保护封臣安全和各项权利,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形成层层分封的封邑制。封建领主在自己封邑内有绝对的经济、政治统辖权。广大农奴处于封邑制最底层。

基督教会的分裂:1054年基督教会东西两派公开分裂,形成罗马天主教会,首领为教皇,拜占庭东正教会,首领为帝国皇帝。

罗马的起源:王政时期,自公元前735年romulus建城至公元前510年塔克文王朝结束,罗马历经七王统治。

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理论上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

斯多葛学派:罗马帝国的统治哲学,人生的目标就是符合这个世界的理性,即达到有德性的生活,将克制、知足、平静视为美德。

伊壁鸠鲁悖论: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意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如果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无能且坏的,如果上帝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么我们的世界为什么充满了恶呢?

文艺复兴得以实现的因素:增长中的国家意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建立在有组织的商务和资本基础上的城市经济,对包括宗教在内的思想文化越来越大的世俗控制。

达芬奇:深湛含蓄富于理智

米开朗基罗:雄健有力充满激情

拉斐尔:优雅和谐秀美

儒道异同点

相关信息:1、儒家重人事而道家尊崇天道

2、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

3、对社会国家的治理的基本态度主要表现为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无为思想由老子首先提出,儒家的有为在于以仁义礼智、道德法令等手段去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犯上作乱,老子认为这些手段正是造成社会国家动乱的理由,老子认为有为是违背天道的本性的。因为天道的原则在他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的原则却正好相反,是“损不足奉有余”,故极不合理。

4、儒家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而道家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道家和儒家在精神上是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质素的

在天人关系上,儒家的天人合一之说,其主调仍然是宗法伦理,所以天人协调还是归结为人际协调,道家有所不同,他既以超脱社会伦常为目的,于是把复归自然当作寄托身心的不二法门,道家所谓的自然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带有玄思的品格和自适的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补救儒家思想过于事功的缺陷,给局限于人伦道德的儒家学说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另一方面,后世不少士大夫从儒家指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找到了通往道家思想之门,由独善而至超脱了功名利禄,这样,儒道两家从这里由相对立走向了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禅宗相关:

禅是梵文简单音译,全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指佛教的修行的实践(宗教修行的基本功夫)。传统禅学同后来的禅宗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把传统禅学称为如来禅,禅宗修行方法则称为祖师禅。禅宗的传承有一套传法世系:西天二十八祖与东土五祖(达摩惠可僧璨道信弘忍)禅宗的根本主张就是强调精神的领悟,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境界,所谓成佛就是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单刀直入。1、禅宗认为佛性是清净的,因此要求净性才能成佛,根本内容是要心绝妄念2、禅宗强调自悟,认为,成佛靠自己,需向内心追求,要求一切皆空,能净能悟,顿时成佛,强调心心相传,心心相印。

一、直指人心,见自本性

禅宗的特点,“直指人心,见自本性”。若不能解说,怎知是否已“见自本性”?禅宗语录中,禅师对“直指人心,见自本性”的答语,多如牛毛,且答非所问,使人不可捉摸。

于是,就有“开悟、见性非关语言文字”之说,实则在禅门中确有“鸳鸯绣出从君弄,莫把金针渡与人”的偈语,任行者怎样恳求禅师,还是不肯直说。最多说:“汝若能直下承当,犹较些子,否则反增罪过”。表示只能自悟,不宜直说,在禅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直指人心”与“见自本性”,始终是两件实事。凡是禅门过来人,都明白并非不可说,主要是因为“若要见性,必伏意识”,一落语言文字,便落意识巢臼,增强行者的执着,反而形成悟道障碍,禅宗称为“死句”,“反增罪过”。

至于“能直下承当”,便是说:行者能随禅师的解说,直见其本性。对初机来说,难免不是“带质境”,或“相似觉”。并非真正悟道,非禅宗所说的“顿悟”。所以,禅师只说“犹较些子”,并非完全肯定。禅宗的语录,可以找到直指人心的一些头绪。

禅的真理,一切都是自己所有,故此外更没有什么可求,求则益远;唯照顾自己,也决没有向他可求。要之︰只是透彻那不可得底而已。

平常,是平稳常住的意味,远离生住异灭等诸相的心境。《说佛境界经》曰︰‘文殊言︰“菩提无形相无为。云何无形相?不可以六识知故︰云何无为?无生住灭故也。”’

无为无形相之道,不可名,不可说,任何语言亦不能表显故,根本亦非因修而得。如盘山和尚说︰‘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因为凡是可求的,必是被限制的。不可得不可说之道,若向之拟议,就在这个剎那里失却道的真相。南泉说‘道不属知,不属不知’者,就是表现出道的超认识性。所知的是妄觉之境,即分别思虑之境;思虑分别,是对立的分裂的;知的世界,是没有

生命的活动,是个无活跃的死体。宗教的真的实在,是超知超不知之境,全不是对立的,所谓‘言诠不及,意路不到’。唯立足在直观的体验之境的人,可以触到那种风光,把握着那种妙味。这就是南泉说的‘若真达不疑之道,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的意思;达磨之所以说‘廓然无圣’,也着落在这里。这个境界,是具有无限的广大和无量深邃的世界,不着一纤毫翳归于纯粹意识之境。这就是意识的超过意识而归还于意识无意识的本源的境涯。然后,那才是真的独然自性自然的容姿这个境涯里根本无有可师;只是自己归还于自己,显现自己,此外别无他道,这是归家稳坐之境。首山在‘示竹篦公案’中记着︰‘首山和尚拈竹篦示众云︰“汝等诸人,若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汝诸人且道︰唤作甚么?”’(《传灯录》卷十三)‘触’,即是肯定;‘背’,就是否定。离却这否定肯定的两边,才触着「物自体’,把握得‘物自体’。故禅的根本法,是在于第一义的绝对境。这个境,应知道是征兆未分以前,主客未立以前的物自体,是意识自体的独自境;故黄檗说之为‘无师’,百丈示之为‘并却唇吻’。然而不可忘记了另一面的存在,便是第一义自体的作用,偏陷堕在无师及并却唇吻的一边时,却会失掉法自体的作用;故在翠微禅板公案所指示出的,正恐为欠缺着征兆未分以前的一机而变成死物,这也应须加以注意。是以香林的‘坐久成劳’,以显出法自体之超越修证;马祖的‘藏头黑海头白’,以指示其超越性本然之姿态。三祖的《信心铭》中说的‘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在沉默中见出宗教的根源;在这沉默的神秘中现出永远,无限光庖对的姿势。此所谓︰‘多言多虑,离真伤神。’‘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者是也。禅的源底,究非语言可得表现;禅的真实相,不容有閑言语、閑妄想的余地,除‘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外,别无可求之道。不立,即是直示着不容语言文字,原来怎样就是怎样地直接启示着真理。否定,就是不改本相的肯定;并却唇吻、无师、无圣、西来无意的世界,就是那样地的藏头黑海头白。整个都是‘风休花尚落,鸟啼山更幽’的世界,遍界不藏恒时现成的世界,人人具足的世界;这是一字不说的世界,是公开的神秘之境。《起信论》云︰‘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

一达到这种绝对境,是处处无碍,事事通达的大用现前。古人说︰‘言语道断者,是一切言语也;心行处灭者,是一切心行也。’这就是显然地说︰若彻底地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沉默的神秘境界,自然地从这里发出一切言语一切心行无处不通的达于自在境界,成为一切法之光明。

故言语及思虑,并不是完全妨害于禅的,不过禅的本源,言语及思虑是达不到的境地,这境地切勿忘记了是主客未分以前的境地!然而一旦达到本源而归来见一切,就在一切中,堂堂地显现其本源;所以若仅仅以否定的片面视为禅,那是大错特错。应知道这否定也须予以否定、在否定尽处有大肯定──大用现前不存规则的无碍境。若不明白这点,就落于雪窦禅师所说的︰‘龙牙山里龙无眼,死水何会振古风’中去。

古希腊宗教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出于对简练和统一的审慎之爱,希腊人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三个方面:崇高、优雅和豪华,于此相对应的三柱式是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

多立克柱式:梁柱格式:特点是朴实,圆柱巨大但没有柱础,以及拥有一个宽阔、朴素的柱顶。

爱奥尼克:柱身纤细、柱子高耸,柱顶造型优雅。柱础有雕饰,最具特色的象征在于柱顶刻有双螺旋纹路装饰,涡卷式造型被比喻像是牡羊角或是棕榈树的叶子,此名为涡形装饰。阿波罗神庙、腓力圆形神庙

科林斯柱式:柱础与柱顶饰有爵床叶,而且有些时候也会采用玫瑰形花饰,通常会在柱顶边隅处采用涡形装饰。

宙斯神庙、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人纯粹将神庙作为神明的家,每一座希腊神庙都有明确供奉主要祭祀的神祗,从希腊神庙建立与内部格局的审慎安排可以看出希腊人对宗教虔诚的态度和信仰认真精神。

罗马对于西方文明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何说古典传统源于希腊,发扬光大于罗马(政治制度、法律、教育、建筑)

中世纪的艺术

中世纪艺术特点: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中世纪型艺术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比较抽象的宗教观念。中世纪艺术家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

拜占庭式:以崇拜帝王、宣扬基督教神学为核心内容,在造型艺术上表现的特点是将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在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式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通知权威。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哥特式:哥特式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尖形拱门,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达方式,本文以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谦虚;文化差异 一、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 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普遍遵循礼貌的原则。H.P.Grice 在1967年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谈的双方要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虽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由于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歧义,但他不能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违反合作原则大量使用委婉客气的间接语言的原因。Leech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为丰富和完善Grice的“合作原则”,他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表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性准则(agreement maxim)及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他认为根

据这些准则合理使用语言就可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是根据英国文化特点而提出的,主要是说英国人如何运用礼貌原则而使言语行为恰到好处。同时Leech也指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重视谦虚准则;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地中海国家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太重视谦虚准则。”这些不同的礼貌准则是礼貌原则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即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表现。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顾曰国、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礼貌现象及礼貌行为的文化特征。 Leech认为礼貌理论具有普遍性,但也清楚地意识到礼貌受文化制约的特性。所以,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礼貌原则的特殊性,不应该追求并满足于普遍框架的趋势。礼貌是一条普遍原则,既然它属于文化因素,那么在不同的文化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准则或准则变体。在礼貌原则总的框架之下,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社会习惯、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等,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贬已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他认为这些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人们的言语行为起作用,同时“贬已尊人准则”又是汉文化礼貌中的核心部分。 二、中西方“谦虚”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成因

中西文化概论专科期末考试题库

13、以下不属于古典文学作品的是( )。 A、《伊利亚特》 B、《堂吉诃德》 C、《埃涅阿斯纪》 D、《俄狄浦斯王》 15、被黑格尔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多才最渊博的科学天才之一”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奥古斯丁 14、被誉为哲学之父的()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明确地表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观念:万物的本原是水。 A、阿那克西曼德 B、毕达哥拉斯 C、泰勒斯 D、赫拉克利特 19、西方小说《巨人传》的作者( ) A、塞万提斯 B、薄伽丘 C、福克勒斯 D、拉伯雷 20、以下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民居、园林、寺塔、道观、石窟等。 填空题部分: 1、佛教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系。 2、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宗教为佛教和__ 道教_____,西方文化的核心宗教为___基督教____。 3、.“___关学_____”与二程的“___洛学_____”被统称为“道学”。 5、代表着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和麦积山。 7、汉代的书法已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汉代主要通行小篆、草书、隶书。 8、19世纪的音乐形式中,歌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分为德国、__法国______、__意大利_______。 9、前不见古人,__后不见来者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 10、西方17世纪文学的代表有巴洛克文学、_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______、___法国古典主义文学____。 2、基督教起源于__犹太____教,以___耶稣基督_____的来临为标志。 3、历史上的“三王”是指禹、___商汤______、__周武王_______。 5、 6 和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7、民歌的种类包含号子、山歌、小调。 8、浪漫主义时期,现代钢琴最终走向成熟并成为作曲家们最为钟爱的乐器,它以钢琴诗人___肖邦_____和钢琴怪杰__李斯特______的出现为标志。 9、元曲四大爱情剧王实甫、_ 关汉卿____、郑光祖_白仆_____。 10、荷马史诗_伊利亚特______以描写__阿喀琉斯_____的三次愤怒为叙事主脉,把十年的曲 折故事凝入最后51天。 3、在庄子看来,一个人能做到“无待”与“无己”,就能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与逍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标准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于感性存在,它是理智、情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文化

英汉互译 《中国文化概论》 英汉互译:P28 Task 5 ;P64 Task 1 ;P65 Task 2 课文里的句子:P61 11,13;P62 15,16;P63 19,20 问答题 红字部分为期末复习范围,其余的可作为各章复习的要点参考 Chinese culture Section 1 Some Traits of Chinese Culture 1. What are the influences of China’s natural barriers on Chinese culture? P7第三段。 natural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Chineseculture in the following major aspects firstly ,it allows a vast living space for large numbers of tribes to survive, to move and to intermingl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secondly, it nurtures a continentalculture looking inward , farming culture bent on soil, dis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an adventurous sea-faringpeople. thirdly, the natural barriers within the vast territories block easy communication to help create cultures, subcultures and unintelligent dialects. 2. What is the traditional worldview of Chinese people? P13第一段“in terms of ... one’s lot” In terms of their worldview and philosophy of life ,the Chinese developed a rational notion of seeking for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as well as an optimistic sentiment to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3. What are the national traits of Chinese people?P13第三段“the ultimate...a settle life.” The ultimate motive in seeking for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 is to maintain stability-one of Chinese people's major traits.with little aggressiveness they are inclined to be satisfied with a simple and placid life. they seldom lose control of themselves, neither over-delighted,nor over-sorrowful,but imbued with persistence.they have a serene and sober dignity,and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 grievances and disasters.they are skillful in dissolving injustice and calamity with tolerance and humor 4. What is the nature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P14第二段第一句以及划线部分。 China’s ancient society was patriarchal in nature, in which human relation were given priority. Mencius summed up human relations as “between father and son, there should be affec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minister, righteousnes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ttention to their separate function; between old and young, a proper order; and between friends, fidelity” 5. What is Chinese Zodiac?p3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The Chinese Zodiac consists of a twelve—year cycle, with each year corresponding to one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and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animal.The year in which a person is born is equated with one of these twelve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的概念 2、了解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3、明确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难点:文化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结合实际谈学习中西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四、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目的要求:了解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重点: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难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元”点差异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中国文化是封闭性文化吗? 2、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西方文化的形成条件与中国文化有何不同? 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文化以来的社会政治结构 四、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

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目的要求:了解先秦、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点:理解中国原始的精神文化,把握秦汉时代宏阔的文化精神 难点:神本文化逐渐向人本的过渡的内在理路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2、如何理解秦汉文化的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一、上古: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端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到人本 三、春秋战国:从礼崩乐坏到百家兴起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一、文化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 二、儒学独尊于经学兴起 三、宏阔的文化精神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 . . w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韦昕怡 0801130107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随着全世界正在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更加密切。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体会英语语言以及某种行为的深意和微妙,而很多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恰恰取决于你对这种微妙之处的理解和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精通商务往来目标国的语言,更要掌握和精通它的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向来是不可分的。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首先找到多个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然后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表象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切入点也应该是商务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英语异同能力 广告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甚至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随着世界各国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广告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广告词作为广告的载体,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把我们推向世界的产品的广告译得合乎西方的文化背景。相反,如果没有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很难体会英文广告的深意和微妙。比如:汉语的广告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谐音和双关。我国黄河冰箱的广告词“黄河冰箱,领鲜一步”中的“鲜”就与“先”谐音。另外,我国的茅台酒的广告词“国酒茅台,世界之醉”中的“醉”也用了“最”的谐音。台湾一家钟表店的广告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这里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非买不可的购物欲。英文广告比较洗练、含蓄,也经常运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其中最难理解的也是最难翻译的是双关。广告英语还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文广告,下面就一条英文本土广告做一分析。 这是一则“PORSCHE”“保时捷”汽车的广告。 Its sound is as unique as its shape./Its brakes are as unique asits engine./It’s not built to be s omething to everyone./But everythingto someone. 这则广告词中前两句运用了Parallelism 结构(“平行”,汉语中叫“排比”)。这一结构使用的规则就是用相似的语法形式来表达相近的意义, 作用就是使句子本身更有韵味。那么借助于这一结构,表达了保时捷汽车的声音、外形、制动和引擎都是独特的。另外,这则广告词中的前三句,还运用了头韵(alliteration)“Its”,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则广告词中后两句运用了复合词的调换,第三句中的“something”和“everyone”在第四句中换成了“everything”和“someone”。通过这一微妙的复合词的调换,传达了保时捷汽车与众不同、精益求精的技术。这两对复合词是这则广告词的亮点。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816181008.html,提供另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前些年有这样一则报道:某电池厂生产的“白象”电池,在国内产销两旺,但相同的产品,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销路并不看好。究其原因,原来产品英文名处理不当。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正确答案:B 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 ?A、 人民政治 ?B、 精英政治 ?C、 帮主政治 ?D、 阶级政治 正确答案:C 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A、 五四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C、 新生活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D 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A、 逻辑型 ?B、 抽象型 ?C、 理智型 ?D、 理论型 正确答案:D 5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A、 郝尔德

鲁迅 ?C、 钱玄同 ?D、 德里达 正确答案:D 6西方哲学倡导()。 ?A、 气一元论 ?B、 精神论 ?C、 原子论 ?D、 客观论 正确答案:C 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A、 自由自治意识

人生哲学思考 ?C、 平等民主心态 ?D、 官本位思想 正确答案:C 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A、 描写局限性 ?B、 描写及时性 ?C、 描写主观性 ?D、 描写无止境 正确答案:D 9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 ?C、 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D、 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 正确答案:C 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正确答案:C 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 单音节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