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士弘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戴士弘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戴士弘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戴士弘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特点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是高效率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一体化的教学,对于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同样适用。

1、一体化教学方式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常见问题:分离的安排。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整体教学中,先集中理论,最后综合实践。大型实践课中没有知识、理论的配合。这些都是常见的非一体化安排。

2、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特点

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

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

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

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

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

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讲好为准,变成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准。

把课程评价从“老师讲过”、“老师讲得好”、“老师完成了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有兴趣、学生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准。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知识,但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

老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统帅的标志。

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

3、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特点

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通常只有正面实例,而缺乏反面实例。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注意,不是先学后用,而是尽可能先做,先完成任务。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系统知识,定量理论。这两项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备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定量的理论就不是高等教育。但是绝对不能采用传统的以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练习巩固。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式,完成项目和任务。能力与知识同时得到训练和巩固。

老师讲A,学生做B。老师演示的任务与学生完成的任务最

好是不同的。避免学生仅仅对每个实例死记硬背。能力表现为解决同一类型的不同问题,不是仅仅死记一种解法。这项原则被几位老师演变成课程教学中“双线并行”的贯穿项目设计,就是老师上课带领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简单的贯穿项目(任务),学生课外完成另外一个同类的、相对综合复杂的贯穿项目(任务),效果很好。

实训课程同样要一体化设计。以为“职业教育就是多多操作,实训时间越多越好”,这是片面的认识。这样做的结果是,安排了大量放羊式管理的实训课程,结果是实训课程的效率极低,这是教学管理观念上的重大误区。实训课,特别是大型实训课(例如毕业设计等)必须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必须有精心的安排,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要实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在大型实训课中,应当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配合。

4、两种课程教学设计的比较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轮到教师介绍知识的应用实例了。“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入。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

题、解题模式。要知道,实验与实训是用实际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所以,只有实验的课程并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课程。

更进一步,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有在任务完成之后,才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

传统的课程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

职业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课程教学要一体化设计。

5、课程整体(宏观)教学设计常见的问题

课程面向学科体系,教师不了解职业岗位要求、不会进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实际项目、举不出课程案例、找不到实训项目。

完全受课本内容和顺序的局限,不会补充实例。

单一知识考核,缺乏能力考核,没有全面考核。

内容/过程非一体化。缺少实践项目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线索;理论与实践分离;缺少单项/综合实训。

课程以老师为主体、缺少互动,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实验与实训不分,教学活动与实训不分,以为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本习题就是职业教育中的“实训”了。

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各环节(实训、知识、理论)都有,但不相互支持。

信息量太小、效率太低。教师讲的东西学生不喜欢,学生

喜欢的东西教师不讲。

课程只重视专业内容,缺少自觉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缺少三维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往往只有知识一项。只教书,不育人。

6、教学工作问题与教师思维误区

高职院校中,教师思维中的误区通常表现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现将常见的这类问题罗列如下:

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不了解市场竞争形势,不习惯严格管理,对教改缺乏动力,对全校的整体发展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教师缺乏本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实践、缺乏前沿知识。

教师不熟悉教材,上课缺乏精品意识。

教研室缺乏交流互动,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梯队。

教师不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兴趣、积极面,只看到学生的缺陷。

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

教师只了解专业内容,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课程的进程缺乏认识论指导。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老师认为学生缺乏专业素养。

教师不注意授课方法。上课只介绍专业内容,只训练专业能力,不训练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缺少“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方面。

教师单凭经验上课,只会按照课本上课。课程缺乏整体(宏观)设计和单元(微观)设计。

教师只会知识讲授,不会行动引导。

教师备课只备理论、知识、课本、专业;不了解学生实际、不备操作、实训、设备、工具、德育、外语。

教师举不出实例、找不到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

教师只教书,不认识学生、不了解学生,不育人。

教学内容单一(知识、概念),缺乏市场、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

7、怎么知道你的课程是否符合要求?

教师可以用下列问题,检查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检查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

(1)教改自检问题

课上有没有精彩内容吸引学生?

课上有没有丰富的补充实例?

课上有没有操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独立完成的操作?

课上有没有提供成败、正反两方面案例和经验?

课上有没有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有没有贯穿的综合项目(案例、实务)和相应实训?

课程有没有单项实训?

课上有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程内容有没有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考试和求职联系?

课程有没有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有没有精讲多练、小步快进?

教师是“力求讲全”、力求“完成进度”,还是“力求引起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动力学全学好”?

课程有没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评价?

课程有没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课上课下有没有用过程控制规范学习进程,培养新的学习

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程有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

教师有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

教师有没有全面准备实践教学内容:项目设计、项目实践?还是只有习题解答、公式推导?

教师的实践经验够用吗?是否应安排自己的专业实践(在实训室)、企业实践?

教师对专业和课程的前沿状况了解吗?是否应安排专业进修?

(2)职业教育教材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为什么缺少适用教材?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别人(理科、工科高校)不一样,没有人为我们写教材。“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不可能是“全国统一”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必须参与自己课程的教材建设过程。真正适用的教材只能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但眼前没有适用教材怎么上课?只有进行课程设计!

适用的职业教育教材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只能先使用现有最好的教材,但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首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

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对现有教材进行实践内容补充、教法改造。

对所有课程进行单元(微观)设计和整体(宏观)设计。

将课程改造成综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自己必须对课程所选的实践项目进行操作,自己积累了实际经验,然后才有资格上讲台。

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并取得经验。

从教案开始,先整理成讲义,再开发新教材。事实证明,在观念没有改变、改革经验没有积累之前,不可能先改教材。教师按照过去的经验,从网上、书上东拼西凑的教材,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完全无济于事。

8、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当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那么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符合哪些条件呢?

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特殊性,所有对教师除了一般要求外,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对职业教育教师我们提出以下一些要求。

(1)专业水平

职业教育教师要懂专业,最好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领域专家。要具有本专业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同时要具有很强的本专业的实践能力,具有将过去熟悉的“系统理论知识”改造成“系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工程思维能力,能对项目、任务进行筹划、实施、协调、评价。具有完成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不是只能进行理论思维、知识推导。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能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工作,有研究成果,有创新能力。没有专业研究能力的人不可能是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

常见的认识误区:以为“职业教育层次不高,教师只要能读书、有文化就能教”,或者以为“学生水平低,自己什么课都能教”。这是完全不对的。在实践能力上,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比一般高校教师要高得多。

(2)职业水平

职业教育教师要懂“职业”。“专业”更多的是从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上划分的,职业则要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要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职业与专业相关,但有差异。

职业教育教师要懂经营管理、行业法律和规章制度。这些是过去知识教学中完全没有的新内容。

(3)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教师要懂“教育”。教师要懂初学者的基本认知规律,要懂本专业领域初学者的认知规律。

教师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要具有先进的课程评价标准:什么是一堂好课、什么是一门好课?

专业所有的教师,都要熟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职业教育教师要一专多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知识要全面,要具备课堂的管理能力。

教师要能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4)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觉悟、社会道德和师德水平,具有创新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教师要有高效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社会活动能力。

双师型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除了与专业相关的能力之外,职业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在

任何专业、职业岗位都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参照国外标准,这种核心能力大体上有八项: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革新创新、外语应用、数字应用、自我学习。

我们以新的职业教育观念为核心,探讨了课程的单元设计、课程的整体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教材问题和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等重要问题。如果讨论到此为止,那么学院的教改还缺少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看到,一个学校的教改,如果仅仅建立在每个教师自觉自愿的微观基础上,这种改革的力度明显不够。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大力度的教改,必须在校内营造一个改革的大环境,把环境压力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动力。这就是高职院校的“整体教改”。

事实证明,当教改从微观转向中观,进行高职院校的整体教改,就可以把课程单元设计、整体设计中的先进观念,从一次课、一门课进一步扩展到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再继续向前走,就有希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工学结合全面接轨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就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怎样从一次课、一门课,发展到整个学校,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一所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项目化教学设计培训总结

项目化培训总结 信管系姬贵阁 2015年7月25日,我与我院同事一行20人在曹五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取了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各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并根据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实施演练,五天的学习让我对项目化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原来的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项目不是简单的实验实训项目,它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二、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本质区别: 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任务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不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要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盲目的传授、积累知识。课程内容必须有符合课程要求的项目作为载体,教学是领着学生完成项目,来做事,而不是单做习题,项目来自于企业实际但高于实际,要把支撑时间的理论知识融于工作过程中,学生工作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主要衡量尺度。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在教师、地点、内容上进行分离,尽可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1、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3、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一起; 4、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 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多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心得适应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 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五、项目化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向专家老师学习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首先,要了解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二,工作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按照任务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 第三,各自的工作计划要在组内共同讨论,形成小组决策,大组交流评价,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院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 12 月 24 日

目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总体方案 1.1导轨副的选用 1.2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1.3 减速装置的选用 1.4 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1.5 检测装置的选用 2.控制系统的设计 3.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3.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3.2铣削力的计算 3.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5步进电动机减速箱的选用 3.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3.7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选用 4.工作台机械装配图的绘制 5.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6.步进电动机驱动电源的选用 7.设计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志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设 计 计 算 与 说 明 主要结果 设计任务: 题目: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1)立铣刀最大直径d=15mm ; 2)立铣刀齿数Z=3; 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 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 5)加工材料为碳钢; 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mm y x 005.0==δδ/脉冲; 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1.0±; 8)工作台导轨长度为1260mm ;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m v v y x ==;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 11)移动部件总重量为800N ; 12)丝杆有效行程为920mm 。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 1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1.1导轨副的选用 要设计的X-Y 工作台是用来配套轻型的立式数控铣床的,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1.2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杆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05mm 的脉冲当量mm 01.0±和的定位精度,滑动滑动丝杆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杆副才能达到。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转平稳、寿命长、效率高,预紧后可消除反向间隙。 1.3减速装置的选用 选择了步进电动机和滚珠丝杆副以后,为了圆整脉冲当量,放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降低运动部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转动惯量,可能需要减速装置,且应有消

课程设计封皮、目录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一. 设计题目 设计铸工车间一混沙机上用的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混沙机由交 流电动机带动,单班制工作,工作时经常满载、有轻微振动,工作年限为 五年。碾轮上的阻力矩为T,碾轮轴的转速n=40 r/min(设计时允许有± 5%的偏差)。 T(N.m)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3400 3600 3800 4000 4200 任务分配 T(N.m)4300 4400 任务分配 二设计要求 1.设计传动装置中的各传动零件; 2.完成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绘制装配图; 3.用计算机绘图,绘制小圆锥齿轮及相应的主动轴零件图;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注:混沙机上一对圆锥齿轮的传动比通常取为3~4。 三传动配置示意图 1 电动机 2 联轴器 3 减速器 4 联轴器 5 开式圆锥齿轮传动 6 混沙机碾轮

目录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1) 二、电动机的选择 (2) 三、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3)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 (4) 4.1圆锥齿轮的设计计算 (4) 4.2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8) 五、轴的设计计算 (13) 5.1输入轴的设计 (13) 5.2中间轴的设计 (17) 5.3输出轴的设计 (20) 六、轴承的校核 (24) 6.1输入轴滚动轴承的校核 (24) 6.2中间轴滚动轴承的校核 (25) 6.3输出轴滚动轴承的校核 (26) 七、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 (27) 7.1输入轴键的计算 (27) 7.2中间轴键的计算 (27) 7.3输出轴键的计算 (28) 八、箱体的设计及润滑 (28) 九、联轴器的选择 (29) 十、其他轴系部件的确定 (30) 十一、结束语 (30) 十二、参考文献 (31)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8)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9)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1)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2) 第五节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6831356.html,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润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3期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手机摄影》公选课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课程目标设计、项目设计以及项目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积累项目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手机摄影;项目化教学;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38-03 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逐步强大,图片分享的移动社交形式的兴起,手机成为人们最便捷的摄影工具,具备随身携带、传输迅速的优势。在高职院校开设《手机摄影》公共选修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新兴的手机摄影课程,国内外极少开设,因此,我们借鉴项目化教学理论,对比相关课程的教材及教法,对《手机摄影》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课程的学习对象及现状 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以手机作为日常通讯工具,而手机拍照是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之一。在课程学习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手机拍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大部分学生使用过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移动社交软件进行图片分享,部分学生安装并使用手机图片处理软件。大部分同学认为学好本课程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帮助,认为该课程很有趣,很乐意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学习。 公共选修课已成为高职高专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国内现有的摄影类教材大多数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框架大而全,内容泛而杂,《手机摄影》作为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公选课,很难选择适合本课程定位的教材。传统的摄影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往往会因为学生摄影器材不普及,使得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讲授,在教学设计上依然按照章节进行讲授,案例更多的是图片赏析,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而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无法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测试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内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精悍”的可以用于教学的短视频。( 正确答案 ) B.“微课”和传统课堂不同之处是不仅要追求“教学性”还要兼顾“表现力”,可视性、互动力可能会比教学性本身更重要。 C.“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注意清晰、完整、流畅和科学。 D.“微课”通常会选取需要通过反复学习才能掌握领会,或者需要通过直观印象才能深刻领悟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山东交通学院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EIQ分析法在物流中心规划中的 应用研究 院(系)别北方国际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北物071升 学号071321117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二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EIQ分析法在物流中心规划中的 应用研究 系 (部) 北方国际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北物071升 学生姓名李雅洁 学号 071321117 11 月 22 日至 12 月 3 日共 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0年 11 月 18 日

EIQ分析是一个很好的进行物流中心定量分析的工具。无论是企业物流项目还是3PL 企业的合同物流项目,如果能在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利用EIQ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则能确保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后的正常运行,既不至于浪费设施资源,又不至于出现设施不够用的情况。物流中心的进出货具有出货时间不确定、前置时间短、出货量变化大等特点。面对这些品项繁多、数量庞大的订单,一般分析者都用平均值来概括估计相关需求条件,其结果往往与实际的需求变动产生很大的差异。如果能掌握数据分析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资料统计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就会使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也确保经营单位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本文对EIQ分析在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EIQ分析,物流中心规划,订单品项分析

1 背景 (1) 1.1 国内外物流中心规划现状 (1) 1.1.1 国外物流中心发展 (1) 1.1.2 我国物流中心发展 (1) 1.2 我国物流中心规划研究现状 (1) 1.3 EIQ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2) 1.4 EIQ分析相关统计方法 (2) 2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3) 2.1 物流中心基本功能及作业范围 (3) 2.1.1 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 (3) 2.1.2 物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 (4) 2.2 物流中心作业区域分类 (4) 2.2.1 物流作业区 (4) 2.2.2 周边辅助活动区 (4) 2.3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的内容 (5) 2.3.1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 (5) 2.3.2 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设施规划) (5) 2.4 物流中心规划流程 (5) 3 EIQ分析方法基础理论 (6) 3.1 EIQ分析方法概述与作用 (6) 3.1.1 EIQ分析方法概述 (6) 3.1.2 EIQ分析方法作用 (6) 3.2 EIQ分析方法的订单资料取样 (7) 3.2.1 有效的订单资料取样 (8) 3.2.2 订单资料的有效分解 (8) 3.3 EIQ图表分析应用 (9) 3.3.1 柏拉图分析 (9) 3.3.2 次数分布 (10) 3.3.3 ABC分析 (10) 3.3.4 交叉分析 (10) 4 EIQ方法在物流中心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10) 4.1 物流中心规划要求 (10) 4.2 配送中心规划资料(EIQRSTC)分析 (11) 4.3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分析 (11) 4.3.1 配送中心管理作业 (11) 4.3.2 物流作业功能 (11)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在工业、商业和民用方面应用已十分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本文利用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四层电梯的控制系统,主要分析并叙述了电梯的控制、运行情况、电梯电机的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行程开关的选择、电梯钢架的加工工艺等。 一、绪论 设计的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电梯行业迅速崛起,庞大的市场潜力令世界瞩目。1980年,全国制造电梯2249台,到2005年底全国生产电梯达到13.5万台。26年间,中国电梯产量增长了60多倍,年产量达到并超过世界总量的1/3,电梯制造企业和制造总量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电梯制造大国。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楼宇交通工具,而电梯轿厢正是乘客了解电梯性能、感受电梯品质、品评电梯档次的最直接环节。"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现在流行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电梯设计大赛,设计作品必须着眼未来,必须致力于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发生细微变化,致力于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彰显多彩多姿的电梯文化,倡导电梯轿厢设计的最新理念,探讨电梯轿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是基于此,中国电梯协会,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上海三菱杯中国电梯轿厢设计大赛",提出"人文、科技、时尚"的主题,其目的是表彰、推动、宣传、展示电梯轿厢设计中的原创思维与创新精神;发现优秀的轿厢设计人才;探寻未来的轿厢设计趋势,使电梯轿厢在设计上达到科技、人性化与美感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信息化教学提升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贺晓莹暑假期间,我与四位同事共同参加了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对慕名已久的“项目化教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及内容 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做中学,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项目化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采取分组学习、信息交流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由单纯讲课变为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听课者转为项目的实施者。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过程 (1)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选择项目时要根据用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以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学时数。 (2)课程的实训综合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项目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分步教学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2-4个任务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中要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2016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第一、构成项目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第二、各项目含义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课题名称、作者、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二)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课程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课程设计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课程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 列出课程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附录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结等若干部分组成。这几个组成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字数一般应在10000字左右,配以图片与表格。 (五)参考文献

在课程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课程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期刊论文及其他资料(包含网站电子版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三、课程设计格式编排 (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课程设计一律采用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不需要打印,提供电子版(word)即可。页边距为:天头(上)2.5cm,地脚(下)2.5cm,订口(左)3cm,翻口(右)1.5c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c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三)课程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课程设计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课程设计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系别、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课题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 4.摘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 其中,“摘要”,黑体,三号字,居中,“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上空一行,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间隔两行,“关键词”后加“:” ,顶格书写用,黑体,小四号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回行空两格,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一般为3—5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目”与“录”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08—1班 老师:刘顺东 学号: ******** 姓名: **** 日期: 2013年2月

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目录 1.序言 (3) 2.总体方案设计 (3) 2.1.设计任务 (3) 2.2.总体方案确定 (3) 3.机械系统设计 (4) 3.1.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4) 3.2.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5) 3.3.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 (6) 3.4.步进电机的选用 (8) 3.5.确定齿轮传动比 (13) 3.6.确定齿轮模数及有关尺寸 (13) 3.7.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13) 4.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4) 4.1.CPU板 (14) 4.2.驱动系统 (16) 4.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和结构 (18) 5.参考文献 (22)

1.序言 据资料介绍,我国拥有400多万台机床,绝大部分都是多年累积生产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要想在短时期内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量更新,替代现有的机床,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我国机床制造厂的生产能力都是不可行的。但尽快将我国现有的部分普通机床实现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又势在必行。为此,如何改造就成了我国现有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求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动作原理变化不大,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反映到机床控制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的精度,现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床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较高生产率的要求,又由于产品精度提高,型面加工范围增多也使改造后的设备适应能力加大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在旧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新型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如果把旧机床设备全部以新型机床替换,国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替换下的机床又会闲置起来造成浪费,若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则可以节省50%以上的资金。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讲,一套经济型数控装置的价格仅为全功能数控装置的1/3到1/5,一般用户都承担得起。这为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开创了新路,也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据国内资料统计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床的数控改造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补充手段。 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特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完成这些生产任务,不外乎选择通用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最能适应这种生产需要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数控技术用于机床改造是建立在微电子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践使用的证明,把微机数控系统引入机床的改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靠性高;柔性强;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2)经济性可观。为此在旧的机床上进行数控改造可以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得到较高的机床性能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2.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3B3H=145mm3160mm312mm;底座外形尺寸C13B13H1=210mm3220mm3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2.2.总体方案确定 2.2.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如果工件相对于刀具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可选用点位控制方式。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对点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定位,保证定位精度。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书(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题目:机械手伸缩臂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110200408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目录 第1章概论 1.1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3) 1.2工业机械手的组成及原理 (4) 1.3机械手的应用 (5) 第2章机械手伸缩臂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1设计方案论证以及确定 (6) 2.1.1设计参数 (6) 2.2机械手伸缩臂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6) 2.3 执行装置的设计方案 (7) 2.3.1 滚珠丝杠的选择 (7) 2.3.2减速齿轮的有关计算 (13) 2.3.3 电动机的选择 (18) 第3章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1 设计方案 (20) 3.2 液压回路设计 (20) 3.3 油泵的选择设计 (21) 3.3.1油泵的选择设计 (21) 3.3.2泵驱动电机的选择设计 (22)

第一章概论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业机器人机械手是模仿人的手部动作,按照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和操纵的自动装置,它是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 工业机械手可以在高温、高压、危险、易燃、易爆、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以及笨重、单调、频繁的操作中,代替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机械加工中,冲压、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各方面,也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1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适用化期。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掀起了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1972开始研究制造自己的机器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械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工业机械人的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漆取得了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