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施工工艺

简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施工工艺
简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施工工艺

简述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施工工艺

发表时间:2016-10-12T16:04:36.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0期作者:刘世和

[导读] 摘要:结合龙浦高速樟溪1#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施工实例,介绍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施工工艺

路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29

摘要:结合龙浦高速樟溪1#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施工实例,介绍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施工工艺

关键词:先简支后连续梁;施工工艺

引言

高等级公路多跨简支梁桥桥面连续在其接缝处易破损从而引起桥面跳车,为避免该结构引起桥面跳车的问题,设计采用结构体系转换,即“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即在多跨桥墩处相邻孔梁板端采用预埋钢筋、现浇接头的办法,将简支受力状态改为连续梁受力,为克服在墩顶梁板结构产生的负弯矩,在负弯矩处增设二次张拉钢绞线预应力束。

1、工程概况

樟溪1号桥,该桥为整体式桥梁,错幅设置。左幅桥长154.9m,上部结构采用5*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右幅桥长121.6m,上部结构采用4*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式台、墩台采用钻(挖)孔灌注桩。

2、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优越性及特点

(1)简支梁桥属于单孔静定结构,它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其结构尺寸易于设计成系列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在预制场地上组织大规模预制生产,并用龙门吊、架桥机等现代化的起重设备进行安装。采用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可以大量节约模板支架木材,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显著加快建桥速度。然而简支梁桥也存在很大缺点:从运营条件来说,简支梁桥在梁衔接处的挠曲线会发生不利于行车的折点,一般简支梁在梁衔接处设置成伸缩缝或桥面连续,伸缩缝造价较高,易受破坏,又无法避免行车的不舒适性;桥面连续也容易出现破坏(已建工程中简支梁上桥面连续出现破坏的屡见不鲜),另外简支梁跨中弯矩较大,致使梁的截面尺寸和自重显著增加,需要耗用材料多,这些都是简支梁桥的显著缺点。

(2)连续梁桥同简支梁桥相比较而言,其特点差别很大:结构较复杂,当跨径较大时,长而重的构件不利于预制安装施工,而往往要在工费昂贵的支架上现浇,需要的工期长。但是连续梁桥无断点,行车舒适,且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存在,使跨中正弯矩值明显减少,从而减少材料用量及结构自重,这些特点是简支梁桥所无法比拟的。

(3)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刚好发挥了上述两种梁桥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其施工特点是先按简支梁规模化施工,后用湿接缝把相临跨的梁块连接成连续梁,从而得到连续梁优越的使用效果。樟溪1#桥正是采取先简支后连续这种结构形式。

3、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工艺流程

先简支后连续桥的梁板为后张法预应力梁,场地集中预制,在桥上进行体系转换,吊装时先采用临时支座按简支梁安装就位后,在连续墩上预置永久橡胶支座,墩顶连续段浇筑、张拉克服负弯矩的预应力束,将体系转换为连续梁,最后桥面铺装层,完成桥梁施工。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3.1、T梁预制

在规划好的预制场地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及安装、安装模板、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强度及龄期达到要求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封锚。

3.2、T梁安装

T梁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临时支座的安装,按要求在墩顶进行对各临时支座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并把各支座位置定出并划出十字线,对各墩台临时支座位置进行水准测量,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临时支座的制作(临时支座一般采用砂桶,对制作好的砂桶进行荷载使砂桶密实,并调整到要求的高度)。

T梁安装采用架桥机进行安装,安装前应对预制的T梁湿接缝处进行凿毛处理,安装后应对T梁的位置及标高进行复核,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横隔板、湿接缝浇筑

T梁安装中,应及时的对相邻T梁的钢筋进行连接,以确保安装的T梁的稳定。浇筑中应预留二次预应力张拉孔洞。

3.4、连续段钢筋加工、模板安装

本项目永久支座采用滑板支座,在墩顶湿接缝钢筋加工前应对永久支座进行安装,支座安装过程中应对支座的轴线、高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墩顶连续段钢筋分四种Φ12、Φ16、Φ20、Φ25全部采用焊接,焊接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单面焊10d、双面焊5d,施工前应对焊接的钢筋进行现场取样试验。

模板采用注胶模板,墩顶连续段模板按照其尺寸分段组拼而成,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

模板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模板配置,然后进行组合,整理后把模板擦干净刷上油,涂刷时油层应均匀不流淌、不漏图。

拉杆一般采用?12~?16的圆钢或精轧螺纹钢制作而成,模板外用100*50的方木,拉杆布置应确保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不跑模。拉杆全部穿硬塑管,保证拉杆的循环使用。

3.5、连续段砼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进场的原材料按批次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施工。混凝土由拌合站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统一拌合,由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采用横向分段、由两端向中间、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应超过40Cm,混凝土入模时下料应均匀。

混凝土入模后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和下料交替进行,振捣时间应以表面没有气泡溢出和混凝土不再下沉为宜。

混凝土振捣应有专人指挥、检查,振捣应定人、定点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操作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振捣时振动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浇筑的混凝土面层下50-100Cm为宜。振捣时必须先振捣模板周边混凝土,防止气泡向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