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次级键及超分子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四章

04分子的对称性 【4.1】HCN 和2CS 都是直线型分子,写出该分子的对称元素。 解:HCN :(),C υσ∞∞; CS 2:()()2,,,,h C C i υσσ∞∞∞ 【4.2】写出3H CCl 分子中的对称元素。 解:()3,3C υσ 【4.3】写出三重映轴3S 和三重反轴3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三重映轴S 3所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h S C σ=,2233S C =, 33h S σ= 4133S C =,52 33h S C σ=,63S E = 依据三重反轴3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I iC =,2233I C =,3 3I i = 4133I C =,5233I iC =,63I E = 【4.4】写出四重映轴4S 和四重反轴4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S 4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 4442444,,,h h S C S C S C S E σσ==== 依据4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4442444,,,I iC I C I iC I E ==== 【4.5】写出xz σ和通过原点并与χ轴重合的2C 轴的对称操作12C 的表示矩阵。 解: 100010001xz σ????=-??????, ()1 2100010001x C ?? ??=-?? ??-?? 【4.6】用对称操作的表示矩阵证明: (a ) ()2xy C z i σ= (b ) ()()()222C x C y C z = (c ) ()2yz xz C z σσ= 解: (a ) ()()11 2 2xy z z x x x C y C y y z z z σ-?????? ??????==-?????? ??????--??????, x x i y y z z -????????=-????????-????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教学文案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习题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都既是粒子又是波。 (2)电子的波动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3)波函数ψ,即电子波的振幅。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1)?(2)√(3)?(4)√ 2. 用原子轨道光谱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套量子数: (1) n =2, l = 1, m = –1 (2) n =4, l = 0, m =0 (3) n =5, l = 2, m =0 2 (1)2p (2) 4s (3) 5d 3.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 3,2,2,1/2 (2) 3,0,–1,1/2 (3) 2, 2, 2, 2 (4) 1, 0, 0, 0, (5) 2,–1,0, –2/1 (6) 2,0,–2,1/2 3. (1)存在,为3d 的一条轨道; (2) 当l=0时,m只能为0,或当m=±1时,l可以为2或1。 (3) 当l=2时,n应为≥3正整数,m s=+1/2或-1/2; 或n=2时l=0 m=0 m s=+1/2或-1/2; l=1 m=0或±1,m s=+1/2或-1/2; (4)m s=1/2或–1/2 ; (5)l不可能有负值; (6)当l=0时,m只能为0 4.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是错误的? (1)1s22s2(2) 1s22s12d1(3) 1s22s12p2 (4) 1s22s22p13s1(5) 1s22s42p2(6) 1s22s22p63s23p63d1

精品高考化学讲与练第5章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章 第1讲原子结构、化学键 李仕才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 12 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 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 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分子结构和对称性

普化无机试卷(分子结构和对称性) 一、填空题 1. (1801) ClO 2F 的结构是 ,其点群是 。 2. (1802) 用VSEPR 理论判断H 2Se 和H 3O +的结构和点群分别是H 2Se 和H 3O + 。 3. (1804) 如果金属三羰基化合物分别具有C 3v 、D 3h 和C s 对称性,其中每一种在IR 光谱中的CO 伸缩振动谱带数各有 , 和 个。 4. (1806) PF 5分子和SO 32 -离子的对称群(若有必要,可利用VSEPR 理论确定几何形状)分别是 和 。 5. (1807) NH 4+中的C 3轴有 个,各沿 方向。 6. (1808) 二茂钌分子是五角棱柱形,Ru 原子夹在两个C 5H 5环之间。该分子属 点群, 极性(有、无)。 7. (1809) CH 3CH 3具有S 6轴的构象是 。 8. (1813) (H 3Si)3N 和(H 3C)3N 的结构分别是 和 ,原因是 。 9. (1814) 下列分子(或离子)具有反演中心的是 ,具有S 4轴的是 。 (1) CO 2,(2) C 2H 2,(3) BF 3,(4) SO 42 - 10. (1815) 平面三角形分子BF 3,四面体SO 42 -离子的点群分别是 和 。 11. (1817) 确定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点群: (1) CO 32 - ;(2) SiF 4 ;(3) HCN ; (4) SiFClBrI 12. (1818) (1) 手性的对称性判据是 。

(2) NH2Cl,CO32-,SiF4,HCN,SiFClBrI,BrF4-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是。 13. (1822) 分子中的键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这些因素并解释下列现象。 OF2< H2O AsF3 > AsH3 101.5?104.5?96.2?91.8? 14. (1829) 配离子[Cr(ox)3]3-(其中ox代表草酸根[O2CCO2]2-)的结构属于D3群。该分子(是、否)为手性分子。因为。 二、问答题 15. (1800) 绘出或写出AsF5及其与F-形成的配合物的分子形状(若需要,可使用VSEPR理论),并指出其点群。 16. (1803) 有关O2配位作用的讨论中认定氧有O2、O2-和O22-等三种形式。试根据O2的分子轨 道能级图,讨论这些物种作为配体时的键级、键长和净自旋。 17. (1805) 已知N、F、H的电负性值分别为3.04、3.98和2.20,键的极性是N—F大于N—H,但分子的极性却是NH3 >NF3,试加以解释。 18. (1810) (一) 试说明哪些对称元素的存在使分子没有偶极矩? (二) 用对称性判断确定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有极性。 (1) NH2Cl,(2) CO32-,(3) SiF4,(4) HCN,(5) SiFClBrI,(6) BrF4- 19. (1811)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H2与I2的反应是典型的双分子反应:H2和I2通过侧向碰撞形成一个梯形活化配合物,然后I—I键、H—H键断裂,H—I键生成。请从对称性出发,分析这种机理是否合理。 20. (1812) 画出或用文字描述下列分子中对称元素的草图: (1) NH3分子的C3轴和σv对称面; (2) 平面正方形[PtCl4]2-离子的C4轴和σh对称面。 21. (1816) 确定下列原子轨道的对称元素: 轨道。 (1) s轨道;(2) p轨道;(3) d xy轨道;(4) d z2 22. (1819) H2O和NH3各有什么对称元素?分别属于什么点群? 23. (1820)

超分子结构化学_周公度

第17卷 第5期大学化学2002年10月今日化学 超分子结构化学 周公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100871) 超分子(supramolecule)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由分子到超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正如由原子到分子和共价键的关系一样。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Pedersen(佩德森)、J M.Lehn(莱恩)和D.Cram(克拉姆)等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奠基工作:佩德森发现冠醚化合物,莱恩发现穴醚化合物并提出超分子概念,克拉姆是主客体化学的先驱者[1~3]。此后,作为化学的前沿领域,超分子化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10多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超分子的形成、作用、结构和性能的超分子化学,已扩展到化学的各个分支,还扩展到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等许多其他学科,并形成新的学科领域[4~11]。 超分子和超分子化学通常包括以下两个范围较广而部分交叠的领域。 (1)将超分子定义为由确定的少数组分(受体和底物)在分子识别原则基础上经过分子间缔合形成的分立的低聚分子物种。 (2)由大量不确定数目的组分按其性质自发缔合成超分子聚集体(supramolecular assem blies)。它又可分为两类: 薄膜、囊泡、胶束、介晶相等,它的组成和结合形式在不断变动,但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微小组织,按其性质,可以宏观表征的体系; 由分子组成的晶体,它组成确定,并且具有整齐排列的点阵结构,研究这种超分子的工作常称为晶体工程。 下面首先根据结构化学的原理和观点,探讨促使超分子体系稳定形成的因素;其次讨论各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相互识别和自组装;然后再讨论晶体工程的特点;最后讨论超分子结构化学原理的应用。在讨论中辅以实例,使内容丰富生动。 1 超分子稳定形成的因素 超分子体系和其他化学体系一样,由分子形成稳定超分子的因素,在不做有用功(如光、电 )时,可从热力学自由焓的降低( G<0)来理解: G= H-T S 式中 H是焓变,代表降低体系的能量因素; S是体系熵增的因素。 1.1 能量降低因素 分子聚集在一起,依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下面列出常见的降低体系能量的因素。 1.1.1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包括盐键,即带电基团间的作用,如R NH+3-OOC R;离子 偶极子作用,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点

寻找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 的方法 1.10电子微粒 2.18电子微粒 CH3—CH3、H2N—NH2、HO—OH、F—F、F—CH3、CH3—OH…… 识记1-20号元素的特殊电子层 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9)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Ca;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 物质性质的影响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 K2O、NaH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 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 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不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如HCl。 3.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N2分子中有很强的共价键,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32 高三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2.通过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坚持\自控性 3.通过掌控分析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与化学键题的方法及技巧 优胜教育 北京黄庄 校区 杨红静 老师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 -B 型,如,H -Cl 。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 -A 型,如,Cl -Cl 。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树状图、图表等形式总结概括以上知识。 例 完成效果 计时:_____分钟 题目: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 )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n C. 若碳原子质量为w g ,此原子的质量为(m+n )w g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掌控分析过程 第1步: 明确题意 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 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 信息加工 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 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 第4步: 评价反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或问题延伸 1

原子结构化学键

第15讲 原子结构 化学键 考纲要求 1.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结构。4.知道化学键的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5.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A Z X )????? 原子核? ??? ?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 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 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1 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 1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3 1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3)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6)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原子结构 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Co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养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对C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解析】选B。根据Co可知质量数为6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7,中子数 =60-27=33,只有选项B错误。 2.(2020·武汉模拟)下列有关C C C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B.是不同的核素 C.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D.其中的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 【解析】选C。A项,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因此三者互为同位素,正确;B项,是三种不同的核素,正确;C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错误;D项,根据原子表示,左上角是质量数,两者质量数相等,正确。 【加固训练】

有以下六种原子Li Li Na Mg、C N,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i和Li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相同 B C和N质量数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 C Na和Mg的中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D Li的质量数和N的中子数相等 【解析】选B。Li和Li互为同位素,A正确;N的质子数不相等,二者不互为同位素,B错误Na和Mg质子数不相同,属于不同种元素,C正确Li的质量数为7N的中子数也为7,D正确。 3.(2020·青岛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2周期 D.某元素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一定位于第3周期【解析】选C。金属Al、Sn、Bi等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A项错误;H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是非金属,B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不能大于8,除第2周期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外,以后的其他周期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或18,C

分子结构和对称性

普化无机试卷(分子结构和对称性)答案 一、填空题 1. (1801) 锥形,C s 2. (1802) 弯曲形,C2v;锥形,C3v 3. (1804) 2,1,3 4. (1806) D3h,C3v 5. (1807) 4,1个N—H键 6. (1808) D5h,无 7. (1809) “交错式”构象 8. (1813) 平面三角形,三角锥,Si上的空d轨道和N上的孤对电子有π成键作用,降低了N上孤对电子的电子云密度。 9. (1814) 2- CO2,C2H2;SO 4 10. (1815) D3h,T d 11. (1817) (1) D3h;(2) T d;(3) C∞v;(4) C1 12. (1818) (1) 没有S n对称元素;(2) SiFClBrI。 13. 1 分(1822) (1) 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的数目将影响键角,孤对电子越多、键角越小。 (2)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越大,键角越小,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键角越大。 (3) 多重键的存在使键角变大。 在上述OF2和H2O分子中,F的电负性大于H,成键电子对更靠近F,排斥力减小,故键角减小。 在AsF3和AsH3、除上述电负性因素外,主要还因As—F之间生成反馈p - dπ键,使As与F之间具有多重键的性质,故键角增大。 14. (1829) 是,D3群由对称元素E、C3、3C2组成,不含非真旋转轴(包括明显的和隐藏的), 二、问答题( 共16题90分) 15. (1800) AsF5三角双锥(D3h);AsF6-正八面体(O h)。

F F 16. (1803) 电中性O 2,双键,较短,三重态; O 2-键级1.5,键较长,二重态; O 2 2-较长的单键,单重态。 17. (1805)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别由键的偶极矩和分子的偶极矩来度量。偶极矩是一个矢量,有大小、方向,其大小等于偶极长度乘以电荷,其方向是由正向负。分子的偶极矩等于分子中各偶极矩的矢量之和。因此: NH 3分子的偶极矩等于由三条键偶极矩的矢量之和加上由孤 对电子产生的偶极矩。二者均由下向上,相加的结果 +=, 偶极矩较大。 在NF 3中,由于孤对电子产生的偶极矩与键偶极矩方向不一 致,相加的结果+=,偶极矩较小。 18. (1810) (一) 含有i ,或其它对称元素有公共交点的分子没有偶极矩,或者说不属于C n 或C n v 点群的分子; (二) (1)、(4)、(5)可能是。 19. (1811) 根据分子轨道能级图,H 2的HOMO 是σ (s )MO ,LUMO 是σ*(s ),而I 2的HOMO 是π *(p ),而LUMO 是σ*(p )。如果进行侧碰撞,有两种可能的相互作用方式: (1) 由H 2的HOMO 即σ (s )MO 与I 2分子LUMO 即σ*(p )相互作用。显然对称性不匹配, 净重叠为0,为禁阻反应。 (2) 由I 2的HOMO 即π*(p )与H 2的LUMO 即σ*(s )相互作用,对称性匹配,轨道重叠不为0。然而若按照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其电子流动是I 2的反键流向H 2的反键,对I 2来讲电子流动使键级增加,断裂不易;而且,从电负性来说,电子由电负性高的I 流向电负性低的 H 也不合理。 N H H H N F F F H 2 HOMO I 2 LUMO I 2 HOMO H 2 LUMO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化学键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粒子 2.原子中的4个数量关系 (1)质子数(Z)=核电荷数=□03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04质子数+□05中子数。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06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如Mg2+的核外电子数是□0710。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08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如S2-的核外电子数是□0918。 3.“三素”——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与应用 ①同位素的特征 a .化学性质□ 16相同,物理性质□17不同。 b .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18固定。 ②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能量规律―→离核由近到远,电子能量由□ 01低到□02高 数量规律―→?????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032n 最外层不超过□048个(K 层为 最外层时不超过□ 052个)次外层不超过□ 0618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10失电子,易形成□11阳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2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13得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14阴离子。在化合物中主要显□15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168电子(氦为□172电子)稳定结构,□18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190价。 三、化学键 1.化学键 (1)概念:使□01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

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结构 【补充习题及答案】 1.HCN和CS2都是直线形分子,请写出它们具有的对称元素的种类。 答案:HCN:C∞、σv。CS2:C∞、C2'、σh、σv、i、S∞。 2.指出下列分子存在的对称元素: (1)AsCl3;(2)BHFBr;(3)SiH4 答案:(1)AsCl3分子为三角锥形,存在对称元素C3和3σv。 (2)BHFBr分子为三角形,存在对称元素1个σ。 (3)SiH4分子为四面体形,存在对称元素4C3、3C2、3S4、6σd。 3.SF5Cl分子的形状和SF6相似,试指出它的点群。 答案:SF5Cl分子仍为八面体,但1条键与其他键不同,分子点群为C4v。 4.正八面体6个顶点上的原子有3个被另一种原子取代,有几种可能的方式?取代产物各属于什么点群?取代产物是否具有旋光性和偶极矩? 答案:只有经式(mer-)和面式(fac-)两种取代方式。经式产物属于C2v点群,面式产物属于C3v点群。均有偶极矩,均无旋光性。 5.指出下列各对分子的点群。 (1)CO2和 SO2 (2)二茂铁(交错式)和二茂钌(重叠式)(3)[IF6]+八面体)和[IF6]-(五角锥)(4) SnClF(角形)和XeClF(线形)

(5)mer-WCl3F3和fac-WCl3F3(6)顺式和反式Mo(CO)4Cl2 答案:(1)CO2:D∞h点群;SO2:C2v点群。 (2)二茂铁(交错式):D5h点群;二茂钌(重叠式):D5d点群。 (3) [IF6]+(八面体):O h点群;[IF6]-(五角锥):C5v点群。 (4)SnClF(角形):C s点群;XeClF(线形):C∞v点群。 (5)mer-WCl3F3:C2v点群;fac-WCl3F3:C3v点群。 (6)顺式Mo(CO)4Cl2:C2v;反式Mo(CO)4Cl2 :D4h点群 6.如何判断一个分子有无永久偶极矩和有无旋光性? 答案:对称元素不是交于一点的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C n和C nv点群对称元素交于C n轴,因此属于C n和C nv点群的分子都具有永久偶极矩,而其他点群的分子无永久偶极矩。由于C1v ≡C s,因此C s点群也包括在C nv点群中。 凡具有反轴S n对称性的分子一定无旋光性,而不具有反轴对称性的分子理论上具有旋光性。由于S1≡σ,S2≡i,所以具有i和σ的分子也一定无旋光性。 7.下列哪个物质具有手性?哪个物质具有极性?(分子中离域的双键均忽略不计) Cl HO P N N P N P P N (1)顺式CrCl2(acac)2(2)反式CrCl2(acac)2(3)cyclo-(Cl2PN)4答案:(1)有手性,有极性。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 子结构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821107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习题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都既是粒子又是波。 (2)电子的波动性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的统计性规律的结果。 (3)波函数,即电子波的振幅。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1)(2)(3)(4) 2. 用原子轨道光谱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套量子数: (1) n =2, l = 1, m = –1 (2) n =4, l = 0, m =0 (3) n =5, l = 2, m =0 2 (1)2p (2) 4s (3) 5d 3. 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 3,2,2,1/2 (2) 3,0,–1,1/2 (3) 2, 2, 2, 2 (4) 1, 0, 0, 0, (5) 2,–1,0, –2/1 (6) 2,0,–2,1/2 3. (1)存在,为3d 的一条轨道; (2) 当l=0时,m只能为0,或当m=±1时,l可以为2或1。 (3) 当l=2时,n应为≥3正整数,m s=+1/2或-1/2; 或n=2时l=0 m=0 m s=+1/2或-1/2; l=1 m=0或±1,m s=+1/2或-1/2; (4)m s=1/2或–1/2 ; (5)l不可能有负值; (6)当l=0时,m只能为0 4.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是错误的? (1)1s22s2 (2) 1s22s12d1 (3) 1s22s12p2 (4) 1s22s22p13s1 (5) 1s22s42p2 (6) 1s22s22p63s23p63d1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习题 1.判断下列叙述就是否正确 (1)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故每个电子都既就是粒子又就是波。 (2)电子得波动性就是大量电子运动表现出得统计性规律得结果。 (3)波函数ψ ,即电子波得振幅。 (4)波函数Ψ,即原子轨道,就是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状态得数学函数式。 (1) ?(2) √(3) ?(4) √ 2、用原子轨道光谱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套量子数: (1) n =2, l = 1, m = –1 (2) n =4, l = 0, m =0 (3) n =5, l = 2, m =0 2 (1)2p (2) 4s (3) 5d 3、假定有下列电子得各套量子数,指出哪几套不可能存在,并说明原因。 (1) 3,2,2,1/2 (2) 3,0,–1,1/2 (3) 2, 2, 2, 2 (4) 1, 0, 0, 0, (5) 2,–1,0, –2/1 (6) 2,0,–2,1/2 3、(1)存在,为3d 得一条轨道; (2) 当l=0时,m只能为0,或当m=±1时,l可以为2或1。 (3) 当l=2时,n应为≥3正整数,m s=+1/2或-1/2; 或n=2时l=0 m=0 m s=+1/2或-1/2; l=1 m=0或±1,m s=+1/2或-1/2; (4)m s=1/2或–1/2 ; (5)l不可能有负值; (6)当l=0时,m只能为0 4.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就是错误得? (1)1s22s2(2) 1s22s12d1(3) 1s22s12p2 (4) 1s22s22p13s1(5) 1s22s42p2(6) 1s22s22p63s23p63d1 5.符合下列每一种情况得各就是哪一族哪一元素? (1)最外层有6个p电子。 (2)3d轨道无电子,n =4,l = 0得轨道只有1个电子。 (3)3d轨道全充满,4 s轨道只有1个电子。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全面总结

专题六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原子结构 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结构和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的构成 (2)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A Z X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总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意义 表示电子离原子核平均距离的大小, 电子层常常用n 表示,n 越小表示电子离原子核等越近;因为电子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是一个概率平均距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K 层为最外层电子时,最多不超过2个) 1。最外层电子排满8个(He 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2。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性, 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非金属性。 (3)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电子式是表示物质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 元素周围用“.”或“ × ”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若为离子还需要用“n +”或“n -”(n 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注意事项: 1.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 2.写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三.化学键 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 3.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 (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 (5)存在:所有离子化合物中都有离子键 4.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原子, (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对核的静电引力与核间、电子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 (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 (5)共价键的分类 (6)共价键存在

{高中试卷}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 期: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元素X 、Y 和Z 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 3;X 、Y 和Z 的原子序数和为26;Y 和Z 在同一周期。下 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XYZ 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 与Y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 .XYZ 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 .XYZ 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 .XYZ 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2 解析:根据题意,符合条件的化合物有NaNO 3和MgCO 3两种,B 项中MgCO 3微溶于水,MgO 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B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OH 与OH - 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质子数也相同 B .NH 4Cl 的电子式为:???? ??H ·N H ·· ··H ·H +Cl - C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D .CO 2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解析:A 项,质子数均为9,正确;B 项,没有写出氯离子最外层电子、缺少中括号;C 项,

该图型为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项,CO2分子是直线形分子,且r C>r O。 答案:A 3.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不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解析:原子序数相差2的短周期元素,可以是同一主族,如H和Li;也可以是不同周期,如F和Na等;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CO;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F。 答案:D 4.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二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选项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其中NaHS溶液中含有HS-、S2-,溶液显碱性,但NaHS能与NaOH等反应; 选项B,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 g/mol,且含有18个电子,CH3OH 符合,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选项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CH3OH符合,但CH3OH不是CH4的同系物;选项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H/S),H2O2分子中元素的质

原子结构、化学键

金牌化学高三专题系列之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一、原子结构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的构成 ________的种类 _________的种类 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X A Z 表示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 a.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b.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c.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意义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俗地讲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层常用n 表示,n 越小,表示电子离核_______;反之,电子离核_______。由于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因此只能讲平均距离。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b.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K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c.最外层电子___________(He 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1、2、3个)有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倾向,表现出__________。 e.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4、5、6、7个)有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的倾向,表现出_________。 f.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7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1.(2012大纲版,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分类,意在考查考生对各类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的理解、判断能力。选项B,O2、Cl2等单质分子间存在共价键;选项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H4、CS2等;选项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 等。 2.(2012上海,6)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 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C.Bi原于6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质量数是针对某一种核素而言的,选项A错误;Bi原子6p亚层中的3个电子分别占据3个轨道,故有三个未成对电子,选项C错误;Bi原子最外层6p亚层中的3个电子的能量略高于6s 亚层中的2个电子的能量,选项D错误。 3.(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关系的理解能力。选项A, NH4Cl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选项B,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各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正确;选项C,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错误;选项D, 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错误。 4.(2012天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 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C.235 92U和 238 92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高三化学二轮教案:专题五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专题五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班级:姓名: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3.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种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自己的数量关系; 4.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O+B.Li+C.ODˉD.OHˉ 【考纲点拨】 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和规律。 【自主研究例题】 例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CF3)3C—例2:参考(《创新设计》例2 例3: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A.BaCl2B.NaOH C.(NH4)2SO4D.H2SO4 例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E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不一定能形成离子键 F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H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G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教师点评: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广东化学,1,3分)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 62Sm 的质量数相同 C. 144 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 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例2】(江苏化学,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NH 4Cl 的电子式: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O 188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例3】《创新设计》例3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1.《创新设计》能力提升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