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行学说治病扩展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行学说治病扩展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行学说治病扩展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五行学说治病扩展浅谈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的实践结果和智慧结晶。中医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用其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活动的功能,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并以无形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的生理联系和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其来源于《黄帝内经》历经千年临床实践检验,对中医在临床治病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仍然没有过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对肝虚证和肝实证提出的治法,运用了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对这一理论的典范应用。

1 《金匮要略》中肝实证和肝虚证的五行治法

1.1肝实证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见肝之病,只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提出了治肝实证时要兼顾脾脏,其理论来源于《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当肝木旺盛时,若脾土虚弱,则可能肝病传脾,此时应该泻肝“实脾”,以防传变;若脾土不虚,则木不克土,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据此以五行学说来推算五脏实证的治法为“抑强扶弱”。1.2 肝虚证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论述了治疗肝虚证当从本脏和心脾两脏同时入手,其实质是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治疗。一是因为心火为肝木之子,子能令母实;二是因为肝木既虚,易受肺金之侮,助心火可以制肺金,益用甘味之药入脾,在于补土制水以助火。《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说明了五脏按五行生克制化,相互制约,才能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状态,才能生化不息。如果五脏之间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功能,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其治法当为“隔一”、“隔二”治之。“隔一”,就以是肝脏为轴去治肾,还去治心,从母子的关系上,即我生、生我关系的治法。“隔二”,就是以甘味药入脾,调补脾胃,是相克关系中治我克之脏的疗法。“隔三”,就是从肺着手,制约肺金,是相克关系中治克我之脏的疗法。

2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推算五脏病传变

五脏各有所病,一脏病气太过不仅可以反侮其所不胜之脏,而且还要乘其所胜之脏;一脏之气不及不仅所不胜之脏来客,即使是所胜之脏亦会妄而反侮同时我生之脏,亦有受病的可能。这是根据五行所胜与所不胜的生克乘侮规律而推测的。

2.1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母病及子,多见母脏不足累及子脏亏虚的母子两脏皆虚的病证,又称“母虚累子”。因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而致的少腹冷痛证,皆属母病及子的传变。

子病及母: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子病及母,既有子脏虚引起母脏也虚的虚证,又有子脏盛导致母脏也盛的实证。如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炽盛,最终导致心肝火旺。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肝传于母。另外还有子脏盛导致母脏虚的虚实夹杂病变,即所谓“子盗母气”,

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以致肾阴亏虚的病变即是。

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有轻重之分,“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子病犯母”为逆,病重。

2.2 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一是因为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因为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如木旺乘土,又称木横克土。

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3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确立治则治法

3.1依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基本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3.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基本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3.3按照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具体治法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或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当五行反生为克时,需补子脏克母脏,制所不胜。如肺赖脾生,土反克金,则以金补之,佐之以木克土,辅之以水克火。

当子盗母气时,因子需母中求,然母有限而求无尽,需安其子脏,补其母脏,母子平衡。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当以金克木,佐之以土生金。

实和肝虚证的治法可知对五脏的补泻不光是从已出现病变的脏腑来着手,还要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来治相生相克之脏从而使五脏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

4总结

临床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确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基于其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处,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克这一规律来治疗,不要机械地生搬硬套。在临床上既要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又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对病患进行多角度的思索以提高临床疗效。

肝脏有病变的主要疾病

肝脏有病变的主要疾病 一、禽出败(禽霍乱) 急性病例肝有数量不一、但大小基本一致的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坏死灶一般分布较密。禽霍乱流行广泛,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心血或肝、牌涂片可发现两极染色杆菌。 二、内脏型马立克氏病 肝脏因布满弥漫性或结节性肿瘤而明显肿大。肿瘤组织呈浅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无坏死。镜检病理组织可见由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所组成。这种病变多见于牌和肾等脏器。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于20周龄以下的鸡,死亡率高。 三、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肝脏因肿瘤样组织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而极度肿大,被称为“巨肝症”,病理组织质地较松脆,并常有出血与坏死。镜检病理组织主要是由大量淋巴细胞所组成。发病鸡又一般在18周龄以上。慢性病程,死亡率低。 四、白痢杆菌病 有些病例肝脏有小点出血和坏死结节。结节一般较小,灰黄色。此类结节可见于心肌、肺、肌胃和肠壁。雏鸡在两周龄时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临床上以排白色稀薄粪便为主要特征。要做病原鉴定才能确诊。 五、肝破裂 因热应激、猛烈追逐、公鸡间格斗及机械性损伤引起,仅个别发病,死亡极快。剖检时可见腹腔内有大量凝血块。肝组织有新鲜裂创。其他脏器未发现异常。 六、毛滴虫病 肝有不规则坏死灶,凸出于肝表面,色灰黄。急性病程,临床上排白色水样稀薄粪便。

本病主要侵害鸡与火鸡。 七、结核病 结核病病鸡的肝脏有结核结节者可达70%。结核结节外包结缔组织,比较致密,中心干酪样坏死,坏死物是豆腐渣样。结节镜检显示结核结节的特殊结构,并可分离培养出结核杆菌。结核结节亦见于脾、肺和肠。 八、副伤寒 禽副伤寒的急性与亚急性病例可见肝肿大,其边缘钝圆,肝包膜上常有纤维素性薄膜被覆;肝内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灶。带菌的成鸭常有肝硬变。本病主要发生于雏禽。急性型尤多见于2周龄以内。 九、伤寒 亚急性与慢性病例肝呈棕色或古铜色,肿大,肝有颗粒状坏死结节。本病主要发生于鸡、火鸡、鸭也可感染。 十、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大多见于蛋鸡或种鸡,不同品种的鸡敏感性不同,以肥胖的鸡、炎热的季节、饲料偏碱性、胆碱缺乏、生物素缺乏时较易发生,病鸡常突然死亡,在炎热季节大多死于下午或晚上。剖检见肝包膜下有出血点或血泡,严重时肝破裂,腹腔内充满血水或凝血块。少数耐过的病例,则冠苍白、萎缩、衰竭死亡,剖检见肝表面包裹一层灰白色透明的血浆,腹腔内有血水或凝血块。 十一、其他 曲霉菌病可能在肝脏有结节病变一。葡萄球菌感染、钻球菌感染。多种败血症都可能在肝脏引起化脓性病灶。大肠杆菌病可见肝脏肿大共有坏死灶,少数病例的肝脏为纤维索性渗出物所覆盖。

全国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_0

---------------------------------------------------------------最新资料推荐------------------------------------------------------ 全国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著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 30 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 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 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 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 42 岁。 胃脘痞满,伴疼痛 5 年余,近 3 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 1 / 25

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 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 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 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 处方: 法半夏、佛手各 10 克,黄连 6 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 克,穿山甲 5 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 4 克。 患者服药 14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以上方化裁调治 3 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 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 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 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 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 (Cirrhosis) 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 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 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 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 级。虽可有轻度乏力、 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 <35 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 60% 。血清 ALT 及 AST 轻度升高, AST 可高于 ALT , -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 Child-Pugh B 、C 级。有明显肝功 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 <35g/L ,A/G<1.0 ,明显黄疸,胆红 素>35 mol/L ,ALT 和 AST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60% 。患者可出现腹水、肝 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 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 ②静止性肝硬化 ALT 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二 . 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1. 血常规检查代偿期多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由于出血、营养不良、脾功能 亢进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贫血。有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和血 小板均减少。

一位肝硬化患者的自述:一场疾病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一位肝硬化患者的自述:一场疾病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当遭遇生活的变故可以说是宿命,但不管怎么样也要积极面对。他是行走在健康边缘的人,面对疾病,他选择了坚强,;面对公众,他选择了勇敢。他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到警示,关心健康,远离疾病。 “刘西哲男 38岁山东人,B超和CT显示:肝硬化;胃镜检查结果: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脾稍大……”。前一周复查的结果,这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个很大的喜讯。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心情,6年了,这6年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6年前,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5岁的儿子,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正当这时,不幸却降临我的家庭,身体的变化让我开始畏惧。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腹胀得厉害,疲惫不堪,也吃不下东西。妻子看到我的变化,把我拖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晚期,并伴有腹水,白蛋白低,血小板减少,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未见好转,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和家人商量到市级医院试试。 到市级医院后,医生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先解决腹水的问题,在医院每天进行抽腹水治疗,5天后,腹水消失,症状也改变比较明显,由于病情严重肝功能无法恢复正常,只能回去服用保肝药进行调理,并且3个月后进行复查。 悔不当初,如果我早些检查,及时治疗,病情一定不会发展成这样,又无可奈何。 两年后,在家出现了吐血状况,人家都吓坏了,其实我也害怕,平日里谁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紧接着我又住进了医院,接受了第二次的治疗,为了防止出血,医生的建议是切脾。但我想脾毕竟是自己身上的东西,就这么切除有些不甘心,在观察观察吧!等到实在不行再切。

经不起折腾的我,多希望病情不再恶化,可命运总是在跟我作对,两年期间,吐血情况又出现了2次,一次比一次危险。医生说只有切脾后可以缓解这些症状,若再这样下去就要面临生命危险。 原本想要进行切脾的我,妻子却一直坚持让我到北京试试,后来父母也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说试一把总比不试的好,万一有好的方法呢?看着家人四处打听,看着他们无助和无奈,我实在不忍心破坏他们心里仅存的那一丝丝期许。 进京前,了解到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到院之后,医生说我的情况较为严重,但还没有到切脾的地步,可以通过源头入手,将病因阻断,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门静脉高压、吐血、脾大等一系列症状。 刚开始我有些不相信,伴随我这么多年的病情,这里真的能治好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比较多余,在医院前期后后一共住了10天,腹水得到了改善,脾脏也在逐渐缩小,病情也在一天天的恢复...... 看着病情的改善,家人高兴不已,但眼里却含着泪。这几年,由于我的病情拖累了家里太多太多,也一度迷失了自我,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在现在病情已经恢复。 我想用此文献给所有和疾病作斗争的病友们,不要失去希望!健康与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给与自己,最大的责任!

全国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以润为降,反酸配刺猬皮制酸和胃。 典型病例:李某某,男,62岁。患者近两月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偶有灼痛,泛酸,呃逆,伴咯痰黏稠,咯之不爽,口苦,舌红苔黄稍腻,脉滑。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中医辨证为痰热结胸,胃气逆阻。治以辛开苦降,清化痰热,润降胃气。处方:法半夏、瓜蒌、浙贝母、桔梗、苏梗、佛手各10克,黄连、旋覆花各6 克,刺猬皮15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分早、晚服。 二诊:胸骨后灼痛较前好转,但食入后反酸,呃逆,胃脘疼痛,咯黏痰,咯之不利,夜间休息差,舌淡红,苔黄少,脉缓。中医证属痰热,气血不畅兼阴虚,治以清化痰热,滋阴润降,行气活血。处方:法半夏、蒲黄、佛手、麦冬、瓜蒌、五灵脂各 10克,太子参20克,石斛12克,苏梗8 克,刺猬皮15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舌稍红,苔薄白,脉沉细。再服二诊方加减调治1 月,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刀;: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肝硬化诊断及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 肝硬化(Cirrhosis)的形态学定义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有异常结节形成。仅有弥漫性肝纤维化而无结节形成(如先天性肝纤维化),或仅有结节形成而无纤维化(如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均不能称为肝硬化。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肝硬化是指上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等表现。从病理学上来看,慢性炎症坏死首先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纤维化),继而导致肝小叶结构的破环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实际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一、临床分类临床分类临床分类临床分类 1.根据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可分为: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γ-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显黄疸,胆红素>35μ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2.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①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在门静脉高压征。②静止性肝硬化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B 超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纯,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二.肝硬化的诊断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方法1.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至今仍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1994年国际慢性肝炎新的分级、分期标准建议将肝脏纤维化作为病情分期的依据,与分级(主要是炎症、坏死的程度)分别评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干组织评分方法包括Knodell, Scheuer, Ishak, Metavir, Chevallier等系统。我国1995和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也采用了相应的分级、分期标准,王泰龄教授也发表了改进了的肝纤维化的半定量积分系统。利用常规HE染色和各种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甚至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可从肝组织标本获得许多的有关纤维化方面的信息;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各种技术更能提供定量的资料以便于观察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目前在B超引导下采用自动肝穿枪进行肝活检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很高,病人的痛苦也很小。但肝活检也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一、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肝结核,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等等。 二、肝脏占位性疾病。如,各种良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 三、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 四、酒精性肝病。这是由于过度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硬化。 五、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比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七、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比如,主要以黄疸为表现的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先天性肝病。其他如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等。 八、肝硬化。它是各种原因长期损害肝脏后,肝脏病的晚期表现。比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多见于慢性心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等。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亦与肝癌的发病有关。2.肝硬化。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4.饮用水污染。5.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硒缺乏、遗传因素、嗜酒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可经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使癌细胞扩散。其中,肝内血行转移最早、最常见,肝外血行转移最常见转移到肺,其次为肾上腺、骨、肾、脑。 二、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2.肝大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有门静脉高压时可有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等表现。 4.黄疸晚期可出现,因肝细胞损害、癌肿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食欲不振、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等。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可引起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等,称伴癌综合征。 6.转移灶表现肝癌可向肺、骨、胸腔等处转移。肺或胸腔转移,以咯血、气短为主要症状。骨转移局部有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脑转移则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和神经定位性体征 7.并发(1)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病人常有因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小肠静脉淤血,一旦血管破裂,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晚期病人还可因为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通常发生在肝癌的终末期,约1/3病人因肝性脑病死亡。(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的病人死于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表现为局部疼痛;如肝包膜下出血迅速增多则形成压痛性包块;也可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4)

老中医经验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种疾病的必用药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血虚,必用阿胶;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郁证,必用合欢;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风湿,必用灵仙;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鼻塞,必用辛夷;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CT测验题库-肝胆胰脾

CT测验题库——肝胆胰脾 以下每一道题下边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001.我国肝癌协作病理组诊断小肝癌的标准是:①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2.0cm;②单个 癌结节最大直径≤3.0cm;③多个癌结节数目≤2个,其最大直径总和≤3.0cm;④多个结 节数目≤3个,其最大直径≤3.0cm;⑤多个癌结节数目≤3个,其最大直径总和≤ 2.0cm; ⑥多个癌结节数目≤2个,其最大直径总和≤4.0cm: A.②+③ B.①+⑤ C.②+④ D.①+⑥ E.①+④ 002.国肝癌协作病理级诊断小肝癌的标准是: A.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0cm;多个癌结节数目≤2个,其最大直径总和≤3.0cm B.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2.0 cm;多个癌结节数目≤3个,其最大直径总和≤2.0cm C.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0 cm;多个癌结节数目≤3个,其最大直径总和≤3.0cm D.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2.0 cm;多个癌结节最大直径总和≤3.0cm E.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2.0 cm;多个癌结节数目≤3个,其最大直径总和≤3.0cm 003.国内肝细胞癌的分型包括 A.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B.中心型、周围型、肝门型 C.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 D.内生型、外生型、浸润型 E.小肝癌型、巨块型、弥漫型 004.肝癌患者,平扫见肿瘤边缘更低密度环状带,增强扫描显示低密度环状带于门静脉期 和实质期增强,提示多为肝癌的哪一型 A.巨块型 B.结节型 C.弥漫型 D.外生型 E.空洞型 005.下列哪一类不属于我国肝癌协作病理组对肝癌的分类: A.块状型 B.结节型 C.弥漫型 D.多灶型 E.小癌型 006.肝癌患者,CT发现胃底后部及胃体中部后壁内团状软组织块影,增强扫描 早期有明显强化,应考虑诊断为: A.并发胃癌 B.肝癌胃转移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概述 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 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 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 二、脾胃的病理特征 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 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 →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 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 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 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 脾土营木,利其疏泄 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 四、治疗要点 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 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 少用甘润滋腻之品 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 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 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 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 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 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 3.注意整体治疗

病因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 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脾胃系疾病试题题库

脾胃系疾病试题题库 一、A型选择题1.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 A.心肺 B.肝脾 C.脾肾 D .胆肾E.肝肾 2.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 .胆胀E.腹痛 3.将胃痛与心痛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A .汉代以后 B .隋唐以后 C .宋代以后 D .清代以 后 E .明代以后 4. “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此语出于何书?() A . 《医学入门》 B . 《医学真传》 C . 《医学正传》 D . 《医学心悟》 E . 《医宗必读》 5. 外邪犯胃型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 A.风邪 B.暑邪 C.寒邪D .湿邪E.热邪 6.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A.气虚 B.气逆 C.气滞D .气陷E.气短 7. 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

A .胃失温养 B .胃失濡养 C .气机不畅 D .胃腑积 滞E.瘀血内停 8.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要点是()。 1 A .疼痛的部位 B .疼痛的性质 C .疼痛的持续时间 D .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 9. 寒邪客胃型胃痛的性质是()。 A .胃痛暴作 B .胃痛隐隐 C .胃脘刺痛 D .胃脘胀 痛E.胃脘灼痛 10. 肝胃郁热型胃痛的性质是()。 A.隐痛 B.胀痛 C.灼痛D .剧痛E.刺痛 11. 寒邪犯胃之胃痛的脉象多为( )。 A.浮脉 B.弦脉 C.革脉D .浮紧脉E.弦紧 脉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阴虚胃痛的主证?() A .胃痛隐隐 B .口燥咽干 C .口不渴 D .舌红少苔 E .脉弦细 13.患者廖某某,女,35 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疗方剂宜选用()。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五脏之间的关系之心与肺 今天讲讲五脏之间的关系,在讲关系之前,一定要大家回复一下之前我们讲过的哈,强调三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放心底。第一,脾胃为五脏气血生化之源,这个说起来大家都能理解,但很多人就是要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第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养生治病首重心!第三,肾阳肾阴是一身阴阳之气的根本! 讲完了这三条我们就可以来讲接下来五脏之间的关系了。 第一对,就是心与肺的关系,就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对历史熟悉一点的就知道,封建制度里有一对矛盾,始终尾随着封建制度,那就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这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说到底,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说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说的气与血的关系。那就必须得先和你们讲一讲气与血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注意,我这里讲的是广义上的气与血,不是指的心血与肺气,等下我们再回到心与肺上来。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气与血的关系,那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指的是什么呢?帅,指的是统帅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指的是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这个动力;气能行血,指的是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能摄血,是指的气对血有统摄的作用,血之所以能正常地

在脉道里流行,第一是脉道对血有约束作用,第二就是气对血有约束作用,要不血就会乱流。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就是我们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叫血能养气,第二,叫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血能载气,是指气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借着血的运行而运行到全身,血能养气,血能载气,这就叫“血为气之母”。 讲到这里,我们又要继续往基础里讲,那就是讲一讲气与血各自的功能。《难经》里讲“气者,人之根本也”。气的作用有以下这么几个。第一丶推动与调控。推动指的是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及发育。2.激发和促进各个脏腑与经络的生理功能。3.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4.激发和兴奋人的精神活动。就是从人身的从里从外从经络脏腑精血津液及人的精神活动都要在气的推动与促进下进行才行,没有了气,这一切都进行不了。气的推动作用主要指的是阳气,因为阳气主动嘛。有激发和促进,那就肯定得有减缓及抑制才行,要不人整天处于兴奋中,也是不好的。气的调控作用主要指的是阴气的减缓及抑制作用,就是刚刚讲的四点,比如,阳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那么阴气就具有抑制和减缓这些功能的作用,其它三个也一样哈,和上面讲的相反就可以了。也就是阳气具有推动和促进这些功能的作用,而阴气具有减缓和抑制这些功能的作用,阳气可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曹县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主讲人:冯春英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 ?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如肝气的疏泄条达之性与木的特性相类,肝属木。其他以此类推。?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和五行的母子相及四个方面。 (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二)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三)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论五脏六腑皆尿血(一)

论五脏六腑皆尿血(一) 作者:孙香娟,张丰华,张玲,常克 【关键词】尿血脏腑辨证 尿血也称血尿,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随着出血量和pH值的不同,小便颜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洗肉水色、淡酱油色样的变化。尿血古代指肉眼血尿,现包括镜下血尿。传统中医对尿血早有认识。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素问》称之为“溲血,溺血”。《金匮要略》中始见尿血一词,即“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历代医家遵仲景之说,以热移下焦扰动血室立论者居多。但考及理论和临床,五脏六腑皆尿血,非独膀胱也。 1尿血的成因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血由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胃为生血之源。正如《灵枢·决气》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篇》亦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气和津液上输于肺脉,经过肺气和心阳的鼓动而生成血,并行于经脉之中。此外,肾藏精,精是生成血的原始物质,肝藏血,必赖肾精充养而旺盛,肝藏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可见血的生成与脾胃、肾、肺、心有关。而血的运行,与心肺肝脾直接相关。心气为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肺气宣发和朝百脉、肝气的疏泄是推动血行的重要因素,脾的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运行不致外溢的重要因素。肾对血行虽不起直接作用,然肾中阴阳平衡,无寒热之偏,对血液正常运行也起一定作用。概言之,即血液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脉为血之府。 血液全赖五脏六腑的共同作用,才能循行于经脉之中,散布于全身。任何原因使脏腑功能失司,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如《证治汇补·卷八·下窍门·溺血》曰:“或肺气有伤,妄行之血,随气化而下降;胞中或脾经湿热之邪,乘所胜而下传水府;或肝伤血枯,或肾虚火动,或思虑劳心,或劳力伤脾,或小肠结热,或心胞伏暑,俱使热乘下焦,血随火溢。”《证治准绳·溲血》亦云:“所尿之血,岂拘于心肾气结哉?推之五脏,凡有损伤妄行之血,皆得之心下崩者,渗于胞中;五脏之热,皆得如膀胱之移热者,传于下焦。”尿血的病位,主要在膀胱,但与心、肾、脾、肺、肝、小肠和三焦有密切关系。 2尿血的病因病机 2.1外感六淫,热犯膀胱无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邪郁咽喉,均可循经下行,伤及膀胱脉络而致血尿。如《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和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是感邪后致尿血的著名论断。 2.2心火亢盛,热移小肠《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血病诸候》曰:“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说:“小便出血皆因心脏积邪,毒流于小肠。”上述各家论述了烦劳或情志过极,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循经灼伤膀胱血络,血从小便而出的观点。 2.3肺热伤络,下达膀胱《血证论·卷四·尿血》云:“尿血,治心与肝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上之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人参泻肺汤去大黄,加苦参治之,清燥救肺汤加藕节、蒲黄亦治之。”王肯堂说:“肺金者,肾水之母,谓之连脏,肺有损伤妄行之血,若气逆上者则为呕血矣,气不逆者,此之何不从水道下降入胞中耶,其热亦直抵肾与膀胱可知也。”外邪袭人,往往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