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氏三体式桩功与形意拳介绍

车氏三体式桩功与形意拳介绍
车氏三体式桩功与形意拳介绍

三体式桩功与形意拳介绍

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 14:59

三体式桩功与形意拳介绍

形意拳的“万法出自三体式”“三劈不如一站”由此可见“三体式”是何等的重要。既然那么重要,练“三体式”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求整合之劲。如何求的整合之劲呢?那就是严格的按照形意拳的规矩去训练。什么规矩呢?就是三害、八要和六象“三害”者:努气、拙力、挺胸撅臀。“八要”者:三顶(头顶、掌顶、舌顶)、三扣(肩扣、手足扣、牙扣)、三圆(背圆、胸圆、虎口圆)、三敏(心敏、眼敏、手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臂抱)、三垂(气垂、肩垂、肘垂)、三屈(臂屈、腿屈、腕屈)、三挺(颈挺、膝挺、腰脊挺)。“六象者”:鸡腿、龙腰、熊膀、虎豹(抱)头、鹰捉、雷声。

如何去检验“三体式”正确与否呢?这里有一个检验“三体式”正确与否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直接的“四项基本原则”,那就是“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只要符合以上四原则就说明“三体式”站桩是正确的,反之,就说明没有正确的掌握“三体式”站桩的要领。

历来拳家不传之秘,并非是那些人人可以编造的套路,而是这些基本功,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扎实,在生死较量的时候,才能占尽优势,实际比武较量比来比去,就是比了个基本功。

三体式站桩

三体式

此为行意拳之桩法。行意为内家拳,相传始自岳武穆,有可考者则为清代山

西省戴龙邦。河北省深县李洛能先生师侍戴先生得到行意拳之真谛,与人较技,不论技术之高深无不应声而倒,所以人称“神拳李老农”,在武术技击方面大放异彩,故后人有内家拳之称。李先生传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德、张林德、宋世荣、白西园等十数人。郭云深传刘纬祥先生,余动年师侍张占魁先生,站桩未下功夫,30年代从刘先生后,与同学谢一飞、刘书琴等较技辄败北,先生笑日:练拳不站桩,吃饭没有仓,三劈不如一站,站桩是行意拳的基本功,你要从头学起。从此我才下功夫练站桩。秦重三编《气功疗法》中的“三合式”,王芗斋编的《大成拳》都脱胎于此。

一、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动作

预备式:起于立正姿势,以两脚跟为轴,半面右转45度,左脚尖向正前方。两腿微屈成半蹲,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垂,两手握拳而紧靠胯外侧,拳眼向外。

注意两脚向右转时,在以意领气的支配下,身体随之转动。内外完全一致。

吸气时,右拳上提,紧贴肋骨由心口窝向上高举,拳心向面部,拳高与鼻齐。左拳贴于左肋,拳心向上,吸气尽而式成。

呼气时,左拳摩擦左肋上提经右拳上变掌向前劈出,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两脚距离约为两脚或两脚半的长度。左手向前劈出的同时,右拳下落并向内旋转,变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要求手与脚同时随呼气之势而下落。呼气尽而式成。式成时,左腿膝微屈,膝盖与肘尖、脚跟成垂直线。右腿膝亦微屈,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肩与胯成垂直线。

站的姿势要做到行意拳经所谓之“外三合”:手与足合,手指与足趾上下对正;肘与膝合,肘与膝上下对正;肩与胯合,肩与胯上下对正。这个式子站成,则全身的重量分在两腿之上,为前三后七。当左腿在前方时,左臂肘屈135度左右,合乎沉肩坠肘之要求。当左臂前劈时,左肘向外扭转,手掌向掌心内转并成虎爪形,虎口为半圆,食指高度与视线平。当右手由拳变为阳掌向下按时,左掌尽力前按,右掌尽力向后撕落于右肘之下,紧靠右肘作护肋之用。

练此站桩式,在气功中能帮助定静。“定而后能静”,只要能定,思想就能宁静下来,所以还可镇定神经错乱。古人名之为:“定若钟鼎”。当呼气时,如箭在弦,百发百中。《内经》云:“伏如横弩,动若发机”,形容气与力合“维妙维肖”。因为有这种形式,所以:气沉丹田息贯全身,大而五脏六腑,小而毛发指齿无处不到。当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

二、三体式的重点要求:

1、内三合:心与意合:心动顺意随,集中精神不能“三心二意”;意与气合:以意领气,随着自己的意志来活动,让其上升则上升,让其下降则下降,使体内大气之运行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动,则逆气不能产生,呼吸阴阳纯任自然而无阻滞;气与力合:就是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弛,气上升则随之而紧缩,动静相随,内外一致。

2、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三圆:背圆,如虎背熊腰――含胸拔背)手圆,掌心空如抓圆球,形如虎爪;足圆,脚心空如行泥地。

4、头顶项竖:头顶,如泰山压顶,用力上顶。项竖,如猛虎争食。定如钟鼎,动若发机。

5、提肛、收腹:此为三体式桩法的要求。就是肛门的括约肌有意识地收缩向上提,这样臀部受到约束就不能向外突出,前部小腹也就自然收敛。《行意拳》

经云:“谷道内提,大气归脐,丹田气满,充满身躯。”

三、功理(三体式优点):

因为三体式的要求严格,容易使学者精神集中,进而能使心血调融,改善血压高、动脉硬化、心跳过快等症状。由于站桩在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任何障碍,故气能直达五脏六腑,及经络的未梢,以意领气,循三阴三阳、奇经八脉之通道,下涌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无间,小周天、大周天随心所欲“无入而不自得”,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塞乎天地之间。

三体式,行意拳谓之劈拳,劈拳似斧,斧属金,所以养肺。拳经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

车式形意拳在练拳方面的若干禁忌

车式形意拳在练拳方面的若干禁忌,存在于车永宏及其历代门人的武术活动中,是其练拳经验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禁忌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需要写出专门文章来论述。本文作为经验之谈,只在事实上作一些简要介绍,以说明车式形意拳的特占。至于别人怎么练、怎么讲、怎么用,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尊重人家的选择;只说自己,不论他人。

车式形意拳的练拳禁忌包括八个方面:

1.不讲束绑身手的五行拳相生相克,内应五脏,外通五官。五行拳(劈、崩、钻、炮、横)相生相克,内应五肘,外通五官,似乎已成为形意拳的“经典”之论。例如崩拳,别的拳种叫直拳、冲拳,是所有拳种中都有的招式,也是所有的人打架时最常用、得用、实用的招式。郭云深的崩拳名震武林,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崩拳以外,没听说别的招式“打遍天下无对手”。先师们讲崩拳的特点和优点是:简易、直冲、占中、快速、连发、多变。然而在一些书上却是这样写崩拳的:开头一句“崩拳属术”。由此引出“木生火克土,崩生炮克横”;“金克木,劈克崩”;“内应肝,外通目”;“在体为筋,守窍于夹脊”;“方位为正东”;“八卦为震卦”;“是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其他劈、钻、炮、横拳也是依此路数演绎。车式形意拳是不讲这些的。因为实践证明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练拳和技击时会束绑人的智慧和身手。

2.不信没有实例、难以检验的丹道之言。我1950年学拳,到80年代才知道形意界还有另一“经典”,叫“三种练法、“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三级呼吸”。什么“明劲在手,易骨,练精化气,口鼻呼吸”;“暗劲在肘,易筋,练气化神,丹田呼吸”;“化劲在身,易髓,练神还虚,皮毛呼吸”。90年代又知还有最高境界:练虚合道,全知全能,几千年中华武林到此境界的只有一人。太谷车式形意拳先师们不讲这些,深州郭云深门人(李振山——郭子坤——冯志坤、宋广印、李士英——吴书茂、李彦利)也不讲这些,耿继善弟子赵振尧门人(北京杨绍虞教授,武汉张惠安——喻崇林)也不讲这些。

这些说法源于道家修炼内丹之术,用来阐释形意拳找汪以实例证明。别说必然联系的普遍现象,就是偶然的孤证也找不到一个活人实例。因为没有哪一位真正练武的人,明劲与暗劲,化劲与打劲是分开的;没有哪一位坚持科学练拳的人,不是身体内外同时起变化的;也没有哪一位活着的人,“化气”、“化神”、“还虚”、“合道”是能够检验出来的;更没有哪一位“大师”可以封住口鼻用丹田或皮毛呼吸的。所以先师们不讲它,弟子们不信它。

3.不练脱离外形技击使用的内功。形意界还流行一种说法,什么形意拳是“内功拳”,主要是炼“内意”、“内神”、“内精”、“内气”、“内丹”、“内劲”、“内功”的。“内功四经”(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也成了“经典”。车式形意拳不讲这些。先师们认为,形意拳是内外同练,内外兼修的。坚持科学练拳,人体内外的各个组成要素,所有器官及其系统都能得到锻炼,功能都可得到增强,而这是统一实现于练拳过程中的,也是能够检验出来的。例如,与人交手只几个回合,十几分钟就出现心慌、气喘、汗流、肌肉颤抖,说明体内的器官、系统与其功能存在问题。这是自己可以感觉出来,别人也可以看出来的,更是可以经仪器检查用数据统计出来的。车式形意拳讲的“内”,是与“外”高度统一的,是具体的。多少年来,“重内轻外”、“重意弃形”的各种说法听到不少,人也见过不少。先师们告诫弟子,轻视外形,脱离外形去练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功,技击上出不来真正的高手,也不见得能够健康长寿,还容易把人练得出家当僧道。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4.不追求特异功能。在江湖传说和武侠小说中,有许多功法据说可以使人获得刀枪不入、力举千斤、飞檐走壁、稳如泰山甚至意念致动、长生不老等特异功能。对此,先师位总是一笑置之,不以为然。因为在历史上李洛能离晋归冀后,太谷武术界车永宏第一,李复祯第二,成为山西形意拳以至全省武林的中心。先师及后人会见过江湖各种人物,功夫虽然千奇百怪,但直到今天也没见过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人。车永宏及其门人没有特异功能。所传车师“美人挂画”,是说他“打人如掘土”,可以把人发出去抛向半空;不是说他能“立地拔葱”般贴在墙上。特异功能有没有?即使有,也如一国一个皇帝。若人人去追求特异功能,就会与人人非当皇帝不可一样,神经错乱,天下大乱。还是练咱的车式形意拳吧。

5.不能练累。先师们主张,练拳不仅累了不练,而且不能练累。身体疲劳时不练,精神疲劳了(如在忧郁、悲伤、愤怒、亢奋时)也不练。特别是练拳时不能练累。经常把人练得筋疲力尽,则提起练拳就会发愁、生厌。长期大运动量锻炼,即使摸太极拳也会生出伤病来。学练车式形意拳是个“技术活儿”,不仅要长力气,求熟练,更要找巧劲,得技艺。这就要求不仅要肢体运动,更要用大脑思考;不仅要练单招、套路,更要练散打。总之,从中体会、掌握、运用健身与技击的规律是第一位的。

6.不练硬功。先师位禁止弟子练打沙袋、举石锁、撞树木一类的硬功。因为它对健身有害,对技击无用。(1)硬功可以增强击打力和抗击打力,但不能提高技艺。技击是力与力的运用;要害是“咱能打上他,不能让他打上咱”。所以力是必要的,但人的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力的运用,即用力的技术、战术、艺术是无止境的,是技击取胜的关键。西班牙斗牛,牛力大于人力,但人“以巧取胜”。凡是有实战经历的人都晓得,越是“打得利索,赢得漂亮,越是不用多大的力”。能够把爹娘给的、饮食来的、练拳长的力集中用上就够了。练硬功会颠倒劲力与技艺的关系,把人的注意力引向“以力取胜”之路,把用武之术的武术变成武力,把以巧取胜的技击变成以力对抗的搏击。(2)练硬功长力快,练一天长一寸。但人到中年就练不动硬功了,而只要停止练十天,所生之力就开始消失。习武打拳应该是一天得到的一辈子有用,养小更养老。而练硬功只是一时有用,这就浪费时间了。(3)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年轻人练硬功,身体还能受得了。但年龄不饶人,到老年病就出来了。武林有多少人功夫练成了身体却练病了,甚至把命也练没了。(4)练硬功,凭蛮力,与高手较技用不上,打不胜,因为人家是“以巧取胜”、“四两克千斤”;而打一般人则容易造成伤残,

有损武德。这就是车式形意拳“禁硬功”的原因。

7.不长时间练静功。静功,指一种姿势静止不动,如桩功;也指停止思维或意守一处。桩功是需要站的。“练拳不站桩,一辈子瞎晃荡”。尤其是三体式桩功,集中体现了形意拳主要的姿势要求。“万法不离三体式”,“三体式站好了,就成功一半了”。但是站桩的时间要短,次数可多。一次站三、五分钟,最多十分钟,一天可站两、三次。如果一站就是一个时辰,不仅少了宝贵的练拳时间,还会使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受损伤。许多人“功成了腿坏了”,长时间站桩是原因之一。至于停止思维或意守一处,也只是练健身气功时意念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点,只须几秒、十几秒即可。如果长时间那样,对健康长寿没有益处。

8.不走丢失形意传统风格的演练长拳化、拳理神秘化之路。李洛能形意拳是以形与意合、简朴实用、健身技击、老少皆宜为特征的。然而形意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演练长拳化。动作与名称是形意的,但是练起来在姿势、协调、劲力、节奏上则长拳化了,搞得“长拳不长拳形意不形意”。这种练法在擂台散打表现为力量对抗型。一种是拳理神秘化。把道家、佛家、儒家、医家的东西生搬硬套到形意拳中来,把形意拳搞成宗教,神秘化了。神秘化在锻炼上表现为内功型。这两种倾向早已有之,于今为烈。车永宏、李复祯、布学宽在世时,这两种倾向在车师们人中根本吃不开,没市场。1980年以来,形意界这两种倾向泛滥。对此,老一辈师父们告诫弟子:一定要保持车式形意拳简朴实用,以巧取胜的独特风格。牢记我们传统的或新创的招式套路,没有高难花样动作,男女老少都能做得来;我们的拳理,有实例、能操作、可检验,看得见,摸得着,不识字的人也听得懂;我们的技击,属于实用技术,以巧取胜,上午学了下午就能用得上;我们历代的代表人物,七、八十岁雄风犹在,与人交手仍能打赢。事实证明,车师们人中有谁丢失了这些本质特征,走上演练长拳化、拳理神秘化之路,他身上的车式形意拳就消亡了。

以上所写车式形意拳的练拳经验,是我从先师们练拳、用拳、教拳、讲拳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是我几十年学练车式形意拳的体会。中华武林形势在变。到21世纪,重视传统,重视民间,重视科学,重视实用,重视健身,重视技击将成中外武术运动的主流。车式形意拳必将在中国和世界武林百花齐放、百家争雄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